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 10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湛江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湛江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考语文本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互联网、大数据和AI 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短视频成为互联网用户日益依赖的内容产品,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也越发普遍。
如何更好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防止短视频沉迷,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和努力。
短视频既有生活的记录和抓取,也有类似原创短剧的展示,还有各种知识的普及,满足了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视频的长度又非常符合注意力法则,往往具有顺畅的用户体验。
此外,短视频平台还能根据算法,按用户偏好推送相应的内容。
对那些缺少时间管理观念和自我约束意识的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来说,短视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如,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专注力受损;观看大量无意义的内容造成生活本身的空洞化;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现实感欠缺,等等。
针对短视频沉迷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版权局积极推动短视频平台以及自媒体、公众号运营企业全面履行主体责任。
当前,一些短视频平台已经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对短视频的观看行为进行相对可行的管理。
监管部门还需拿出相应的办法,让防止短视频沉迷有规可依,让平台和创作者、发布者有所遵循。
此外,短视频的内容制作者也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努力避免出现低俗无价值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相互配合,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观,养成更强的自主、自觉意识,形成正常多样的爱好和积极合理的社交,培养对学习和工作的专注力,从而更加自信地拥抱正向、有更高文化含量的数字化时代。
(摘编自张颐武《激发短视频的正向社会价值》)材料二: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一变化在赋能数字产业、释放科技创新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纳正确的一项是()①积善成德;②耻学于师;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席卷天下;⑤外连衡而斗诸侯;⑥因利乘便;⑦东割膏腴之地;⑧却匈奴七百余里;⑨天下云集响应;⑩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A . ①②/③⑨⑩/⑤⑧/⑥/④⑦B . ①/②⑤⑧/③/④⑦/⑨⑩C . ①⑥/②/③⑩/④⑦⑨/⑤⑧D . ①②⑥/③⑨/④/⑤⑦/⑧2. (2分)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 .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相信B . 批大郤,导大窾郤:空隙C .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磨刀石D .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3. (2分)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善论,常被与孟子的性恶论比较。
B . 韩愈,字退之。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C . 曹文轩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精擅儿童文学。
代表作品有《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D . 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骑士”。
他的《最后一个匈奴》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废都》等陕西作家的作品引发了“陕军东征”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
4. (2分) (2019高一上·福州期中) 下列各组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失其所与,不知②秦王还柱而走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⑥群臣惊愕,卒起不意⑦张良出,要项伯⑧ 且贰于楚A . ①②⑤B . ①④⑥C . ③⑤⑧D . ③⑤⑦5. (2分)下列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 . 子何为者邪C . 孟子遇于石丘D .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6. (2分) (2017高一上·南充月考) 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A . 焉用亡郑以陪邻B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 . 且焉置土石7. (2分) (2019高一上·鹤岗月考) 下列选项中省略成分补充错误的一项是()A . 敢以(之)烦执事B . 为(吾)击破沛公军C . 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D . 其人(之)居远未来8. (2分)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024届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测试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正在仰望雪山的列兵戴上护目镜,心里却是不大乐意。列兵上高原刚满两个月,这是第二次跟队巡逻。当作战地图上那些烂熟于心的黑色三角变成了眼前一座座活生生的雪山时,他才真正知道,每座山都是唯一的,每座山都是有生命的,没有谁能征服一座山。他要好好观察这些山,要为每座山都写一首诗。
D.句子④与第五段的内容形成对比,“不急,不慢,不停歇”“紧凑”表现出队伍的训练有素和战斗力。
8.文章是如何塑造二班长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摘编自龚鹏程《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亚里士多德“情节”概念的误解,是因为其《诗学》中的“muthos”在中国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而被翻译为“情节”。
B.亚里士多德从剧本,剧场去谈结构长短,而中国人讲结构则南辕北辙,侧重从“法”的一面论说,是从文本上说的。
队伍出发了。①作战靴踩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把满满一山谷的寂静踩了个碎。副营长扭头看一眼身后的二班长,说:“守平,今天是你们班?”二班长愣了一下,赶紧答是。副营长说了声好,回过头,又轻轻地说了一声,很好。二班长希望副营长再说点什么,可副营长不再吭声,迈步向前走了。二班长只好跟上去,踏着副营长踏出的脚印,低头默默揣测。
情节,只是说文章中的一个段落、一个关目、一节故事。之所以节目关目又称为情节,是因为中国文学强调情。人们一般都知道我国诗词以抒情为主,可是我国叙事文学一样重视情。或者说我国文化本来就重情。因此我们很少说“事”,总是说“事情”。李卓吾讲“从碎小闲淡处生出节目来,情景逼现”,也是由情讲节。
亚里士多德《诗学》传入中国后,我们用了“情节”这个词去译他的muthos乃是不得已的。因为我国本无他所说的那些概念,故无一相对之词汇可供对译。勉强译为“情节”自然也就引发了不少误解。
高二物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12月月考高二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钳的得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荷量B、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式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而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q2处场强的大小C、电荷在电场中不受静电力的作用,则该处的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D。
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的作用,则该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答案】B【解析】是电场强度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它适用于任何电场,q不是产生电场的场源电荷的电荷量,故A错误;库仑定律的表达式,式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而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q2处场强的大小,故B正确;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F=qE,因此电荷在某处不受静电力作用,则该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故C错误;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估计是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平行,该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故D错误。
因此B正确,ACD错误。
2、图中虚线是用实验方法描绘出的某一静电场中的一簇等势线,若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仅受电场力从a点射入电场后恰能沿图中的实线运动,b点是其运动轨迹上的另一点,则带电粒子( )A。
a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点B、a点的动能一定小于b点C、a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b点D、a点的加速度一定小于b点【答案】C3、如图所示,初速度为零的质子()和α粒子()被相同的加速电场U1加速以后垂直射入偏转电场U2(粒子不计重力),则这两个粒子射出电场时的侧位移y之比为( )A、1∶1 B、1∶2C。
2∶1 D、1∶4【答案】A【解析】加速电场中依照动能定理得:,偏转电场中,平行于金属板方向:L=v0t,垂直于金属板方向:,加速度为:,联立以上各式得:,偏移量y与电荷的质量和电量无关,因此偏移量y之比是1:1,故A正确,BCD错误。
广东省湛江市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湛江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语文必修⑤、选修《中国古代诗文欣赏》试卷注意:1.全卷共10页(含答题卷)五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题,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否则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贮.存/伫.立祛.除/怯.懦调.理/陈词滥调.B.惊骇./弹劾.纤.维/悭.吝强.迫/强.人所难C.枯.竭/沽.名优渥./斡.旋伺.候/伺.机而动D.挑衅./河畔.揣.测/忖.度薄.饼/日薄.西山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省考试院在征询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后,对“米国”、“普大喜奔”、“PK”一类日渐泛滥而有损语言规范的网络流行语发出了“封杀令”,明确强调凡高考作文中出现此类词语一概视为语病。
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舆论也是众说纷纭。
A.泛滥 B. 一概C.石破天惊D.众说纷纭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2094号决议,谴责朝鲜核试,中方对决议投了赞成票并作了有关说明。
B.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得到了教训,在叙利亚,美国不再轻易使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那种“地面战争”的干预。
C.教育部宣布,2015年,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时间一律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
D.食品安全,成为当前老百姓意见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主要是因为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互相推诿导致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市场规则的确立,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
②市场规则是保证市场有效运作的基本原则。
③它们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二者共同作用,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
④如果其中一方不讲信用,契约就是一张废纸,即使诉诸法律,也会损失市场效率。
⑤比如,市场交易要通过契约来完成,必然要制定各种"游戏规则",这就是法治的表现。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20世纪20年代,一些社会学学者在建立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同时,大力推动社会调查的发展,从北平人力车夫调查到无锡经济调查等,掀起了一场“社会调查运动”。
在此基础上,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力的学者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引进西方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
与“社会调查运动”相比,“社区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相对固定的社区(村落)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开辟了多个社区研究的田野地点,诞生了以吴文藻、费孝通等为代表的“燕京学派”,形成了如费孝通《乡土中国》这样的理论著作,深刻把握和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
改革开放以后,费孝通大力倡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田野调查,这是对“社区研究”方法的拓展。
在费孝通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始终以“从实求知”作为学科准则,走出了一条紧贴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社会学道路。
在实践中,田野调查呈现出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主张。
有学者主张抛开包括理论在内的一切成见,“拥抱”并忠实地反映在田野中感知的事实,强调调查本身所带来的“现场感”对研究的启发作用。
也有学者强调理论在田野现场中发挥的作用,认为如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尽管调查者自以为客观地反映了事实,但充其量只是收集了一些声音影像或意见态度,这非但无益于我们认识真正的社会事实,反而可能会误入歧途。
这两种主张走向极致,都会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入性和真实性,有学者分别将其称为“朴素经验主义”和“抽象经验主义”。
朴素经验主义讲究“眼见为实”,将收集的材料当作研究的结论,缺少分析辨别,会将研究变成“报告”或“报道”;抽象经验主义则从理论出发,去田野中挑选与理论相应的材料,或者用理论“裁剪”现实,田野变成了理论的工具。
(精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平罗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三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时期文学的自觉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
”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
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
“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
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
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
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
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
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
)更没有独立的地位。
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
《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的政治学,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开始意识到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 -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粤教版
高二年级期中测试语文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逸(yì)事槊(shuî)上大噪(zào)老躄(bì)缧(lãi)绁(xiâ)B. 卑(bēi)弱覆校(xiào)戢(jí)士晡(bū)食暴(bào)肌肤C. 泾(jīng)州窜(chuàn)名袒(tǎn)臂恬(tián)然圜(yuán)墙D. 击柝(tuî)封识(shí)姁姁(xǔ)拱(gǒng)手赭(zhě)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银行业“高利润”和“乱收费”的讨论还在继续,民众对银行业服务收费问题的关注已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
B.不少网友对那些在网络上脱颖而出....的涂鸦之作颇有微词,认为它们不仅损害了名人的形象,也亵渎了民族的文化。
C.台北故宫博物院落成50年以来,其文物安全管理水平鹤立鸡群....,它的管理经验非常值得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借鉴。
D.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修改其任何部分,都会影响到其他部分,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它的修改短时间难以完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奶粉、食用油、快餐、洗发水等物品的价格相继涨价,专家表示,这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背道而驰,对未来经济会产生不良影响。
B.桃花汛期,黄河壶口水流量达到了最高峰,湍急的水流形成了约百米宽的瀑布,昔日小桥下干枯的河道流水奔腾,景象壮观。
C.作为国饮的茶叶,早已畅销海内外,然而在资本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几万个茶企不抵一个英国立顿,谁能否认这不是国人的悲哀?D.不同的航空公司对乘客免费托运行李的额度有不同要求,有些航空公司规定,经济舱旅客每人可以免费托运两件重23公斤的行李。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成绩统计表
长中2017—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全级总排表
2017.10 名次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考号 170614 170104 170822 170712 170107 170834 170114 170115 170311 170708 171055 170318 170417 170815 170333 170519 170624 170217 170215 170308 170729 170514 170516 170617 170809 170811 170225 170711 170411 170610 170223 170406 170234 170108 170618 170211 170508 170616 姓名 班级 司梦晨 6 惠嘉康 1 胡叶叶 8 周逸飞 7 鱼朝阳 1 弥田 8 高金枝 1 尚甜甜 1 陈宝玲 3 李阳 7 杨广 10 杨扬 3 宇文雅 4 郭钾 8 黎佳昊 3 于莹莹 5 全宝婷 6 张晨 2 洪亦璇 2 李昭伟 3 解欣 7 陈雪彤 5 景凡 5 李一杰 6 党佳杰 8 尚国梁 8 罗睿青 2 剡心怡 7 梁娜 4 高星 6 曹亚鹏 2 曹锐洋 4 申岩 2 司帅 1 王帅 6 李煜 2 贾文丽 5 尚丁 6 语文 98 96 89 82 102 103 93 97 90 88 100 88 95 94 87 98 101 95 108 93 102 101 99 94 89 87 91 84 84 107 83 100 92 94 92 90 102 91 数学 117 126 117 119 101 126 112 109 107 120 118 101 103 119 113 115 124 92 97 108 120 116 111 113 138 118 114 123 118 125 123 98 111 102 133 113 112 110 英语 114 100 123.5 89.5 109 105.5 101.5 123 113 98.5 76 113 114.5 81.5 86.5 104 114.5 105.5 106.5 101.5 108 113 78 90.5 87 111.5 99 105 72 79.5 84.5 108.5 73 95.5 109.5 67.5 117 76 物理 57 60 67 67 70 48 66 50 58 65 64 61 63 62 80 59 42 69 47 45 56 42 62 55 44 57 65 56 74 50 62 69 80 68 56 70 52 67 化学 73 85 83 90 73 76 86 82 92 87 82 82 87 86 81 72 72 84 84 89 62 70 86 89 88 80 76 76 95 86 78 76 84 86 80 90 55 95 生物 77 68 54 86 78 74 74 71 71 72 89 83 64 84 79 78 72 79 79 85 72 78 84 78 73 65 72 73 73 68 84 62 73 67 42 82 74 73 总分 536 535 533.5 533.5 533 532.5 532.5 532 531 530.5 529 528 526.5 526.5 526.5 526 525.5 524.5 521.5 521.5 520 520 520 519.5 519 518.5 517 517 516 515.5 514.5 513.5 513 512.5 512.5 512.5 512 512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西方的芭蕾艺术如何表现中国古典名著﹖舞蹈怎么编,音乐怎么写,人物如何塑造?芭蕾舞剧《红楼梦》最大的挑战是寻找芭蕾语汇、传统文化和名著文学性的契口。
通过这个契口,将多种元素自然融合,进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语言和舞蹈语汇。
让芭蕾向上和直立的特色,与中国舞那种一呼一吸之间的美感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既要在芭蕾舞上做文章,也要在中国味道和中国语汇上花工夫,但又不能是“两张皮”,怎么办?主创团队采用了“抽离—进入一再抽离”的叙述方式,避开叙事的束缚和演绎的窠臼,让芭蕾在情感、情绪的无限空间中自由表达,既富有西方芭蕾色彩又兼具中国意韵审美。
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叶小纲为芭蕾舞剧《红楼梦》创作了兼具舞蹈韵律与人物塑造的音乐框架,将其定位为“一部具有中国古典式浪漫主义的舞剧音乐”。
他表示:“《红楼梦》的音乐要想立得住,首先要和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紧密关联,这部剧具有鲜明的中国旋律,但在配器中并没有加入民族乐器,而是完全用西洋化的乐队来表现中国音乐色彩。
”剧中跳跃张扬的“贾宝玉”、外柔内刚的“林黛玉”、亲切包容的“贾母”等,都通过不同音乐主题呈现于舞台之上。
作为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张庆善曾担心芭蕾语汇能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比如王熙凤在小说中的出场,靠一句话就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舞剧怎么表现?再比如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这段故事,舞剧怎么讲述?“后来,主创们运用舞蹈语言、音乐、舞美等手段解答了我的疑惑。
”张庆善看完演出后说,“王熙凤出场时的场面、动作、音乐无一不体现了她的身份和性格。
在宝黛共读西厢这一情节中,通过近景和远景两个舞台把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融合在一起。
这些手法非常巧妙,让人不禁惊叹舞台艺术有别于文学的艺术魅力。
”材料二:在1800年左右,一批不同材质和画法的《红楼梦》绘画漂洋过海,分别被英法美不同博物馆珍藏。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东华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2月联考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无讼”概念源自孔子《论语·颜渊》中的一句话:“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意思是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但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这体现了孔子对理想社会关系的追求。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两千多年的中国农业文明时代,“无讼”观念是调剂社会关系的美好愿景。
在当今中国,尤其在广大的乡村社会,这种观念依然普遍存在,即在发生纠纷时通常愿意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而非直接诉诸法律。
在孔子看来,“仁”是社会的基础。
每个人都做到“克己复礼”,约束私利,天下就“归仁”了,个人也就成为“不忧不惧”的君子,从而构成“君子”社会。
君子“既明且远”,就可以从政来治理社会。
如何调解社会纠纷矛盾?诉讼必不可少,但诉讼的目的是止讼以至无讼,消除诉讼的社会根源。
孔子反对以力服人的强暴统治,强调道德模范的引领,认为这是实现无讼的关键。
以道德和榜样的力量来影响社会,“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从而实现“仁者”爱人、识人、容人而无诉讼纷争的理想社会境界。
虽然孔子的“无讼”理想没能成为当时现实的社会场景,但这种社会治理理念却贯穿于中华文明始终。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用“乡土社会”来概括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称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017-2018
尤溪晨光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卷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陈小梅)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
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
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
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精心。
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
今天与陌生人交往的国人,当发生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件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
另一方面,像挤车、抢位子时,则是以为不挤、不抢会吃亏,表现出自保的心理。
实际是缺乏公共道德,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习惯。
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
血亲伦理,因人而异,是“对人不对事”的具体权变伦理,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性伦理。
归结起来,就是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
中国的传统伦理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关系学、私人关系学混为一体。
而超出私人关系的公共关系,一方面作为私人关系的延伸放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涵摄,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
关于公德有必要强调三点:现代公德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无私。
公德的前提是现代个体人格。
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自主的选择。
因而不是从集体方面对个人单方面的规定,而是个人自由的选择,因而这样一个主体和自觉选择的道德,实际上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意指的公德。
广东省湛江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2017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考试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尤其是在早期传统中,“道”和“德”最早是分开来讲的。
“德”观念的产生当在原始社会,与氏族有关。
巴新生先生认为“德”观念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殷商时期的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西周君主的祭祀征伐、视察巡行即统治者的政行;春秋时期的道德观念即普遍的道德判断标准阶段。
“道”观念的出现当晚于“德”观念。
从原始语义上来分析,“德”观念最早为一种原始部族的图腾崇拜,为部族成员所共有。
而“道”观念的原始意义是所行的道路,也是一种普遍的观念。
可见,“德”观念同“道”观念在其产生的初始意义上,就有一种成长为普遍性的趋向,都具有成为普遍观念的可能性,这是它们最终走向抽象范畴的一个前提。
从字义上来考察,“道”从首从行,点明了人在“行”时,要时时抬头,或“仰首”“向外”,以“观察”或“体会”那高高在上的“天”或“天意”,从而保证天命得以践履;“德”从行从十目从一从心,点明了“德”之行首先乃是有“心”之“行”,应该时时注意问“心”,注意“向内”求索,反观自己的“行”是否是出自“内心”对“天”或“天命”的洞察。
相比起“道”观念,“德”观念更具体,距离人更近。
作为文化现象,在演变过程中,“德”观念逐渐成为“道”观念的体现。
如《国语·晋语》中载,晋厉公六年,范文子率晋军在鄢陵打败楚军后,针对晋厉公的“无德而功烈”,说:“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天道是没有偏私,只把福命授给有德的人。
可见,天道的得以体现就是通过“德”。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上学期高二语文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上学期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11第Ⅰ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微小说”,文学下一站?首部“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正式出版后,关于“微小说”的讨论进一步被提上台面。
褒扬者盛赞其“以小搏大”,以区区百余字试图和动辄上万言的传统小说分庭抗礼;同时,批评者表示悲观,认为“微小说”不过是网络上诸多新鲜尝试的一种,在潮流过后必将走向衰落。
“微小说”以“微博”这一新兴社交网站为载体,起初只是微博用户的独立创作,处于基本无声的状态。
直到2010年年末,坐拥微博市场半壁江山的新浪举办了“微小说大赛”,获得了公众的广泛参与。
“微小说"因为这项赛事一度被推向了话题中心。
以《围脖时期的爱情》为例,可以看出“微小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情节跌宕起伏。
大部分的创作者都采取了“抖包袱"的手段,以新奇取胜,在最后一刻达到了故事的反转。
二、读者对创作过程进行了高度参与.《围脖时期的爱情》这一连载的“微小说”在这一点上更为突出:除了男女主角的爱情主线,其他分支内容大部分由读者提供,根据他们的真人真事进行改编。
三、反映当下事件的时效性. “微小说”处于具体的时间序列之中,无论是政治时事、经济民生,还是网络评论、娱乐八卦,都可以如“吸星大法”般迅速地吸纳,或者化为情节元素,或者进行二次传播,或者褒贬调侃.“微小说”的流行究竟出自何种原因?有诸多网友表示,在网络时代,“微小说”应该也被纳入参量之中,这一民间的呼声与王国维先生早年所说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有不谋而合之感. 对于“微小说”的价值判断和前景预测,归根结底还不能脱离当下:“微小说"实际上是应“碎片化”的时代特征而生,紧张繁忙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不堪重负,清茶一杯、手不释卷的悠然已经是现代社会不可多得的奢侈。
我们行走于都市喧嚣之中,连贯阅读的可能性被消解,于是,“微小说"、“短信小说"、“手机报”等新形式应时而生。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习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面总分:150卷I 总分100分一、语言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坍圮.(pǐ)窸窸窣.窣(sū) 熨.帖(yùn) 隽.永(juàn)B. 田凫.(fú) 慰藉.(jiè) 老饕.(tāo) 椋.鸟(liáng)C. 跌宕.(dàng) 锡镴.(là) 玉墀.(xī) 狙.击(zǔ)D. 湔.雪(qián) 蓊蓊.郁郁(wěng) 倩.影(qiàn) 敛裾.(j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熨yù;C.墀chí,狙jū;D.湔jiā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朱拓顿响寒喧百无聊赖B. 桌帷蹙缩炮烙泅水C. 拮据糍粑剌造纨绔子弟D. 踌躇谬种俨然沸反盈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
A.钝响,寒暄;B.桌帏;C.敕造。
3.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游客不仅可以游走在清新可人的桂花树下,还可以到本土明星献上的文艺表演。
②精彩绝伦的文博会既让我们领略了文化的博大,也把一大批民间艺人推到了前台。
③对不少新生而言,大学生教官的出现让军训的和可怕一扫而光。
A. 欣赏精妙苍白B. 鉴赏精深苍白C. 欣赏精深枯燥D. 鉴赏精妙枯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开放古老的房屋供旅游者鉴赏;欣赏则是对一个人的人品或者才能很是满意和赞同,也可以是对一部电影和戏曲的满意。
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鉴赏一般是物而不针对人,而欣赏不仅包括人,也包括物。
所以第一空选“欣赏”,排除BD。
精妙:主要指思想或者想法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寓意是恰到好处。
精深,是一个形容词,释义有精熟深通、精微深奥。
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历史来路中,中华文明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
所谓精神特质,是意识、思维与一般心理状态中,区别于他者的独特性质与内容。
或许有人说,强调“爱”与“百姓”、“诚信”与“正义”等并不鲜见。
但实际上,中华文明中的诸精神特质,具有的并不是抽象、孤立或暂时的价值,而是深刻的历史沉淀与现实影响。
精神特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与上层建筑,必然由一定的物质基础产生。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相互联系。
据考古研究,中国的农作物驯化和农业起源至少可追溯到一万年前,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经济的农业社会在距今五千五百年前后正式建立。
可以说,中国在东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孕育的生产方式,构成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发展的基础,塑造了传统中国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处理,而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正是孕于其中的。
同时,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不是孤立地生发于物质生产,而是作为集中体现与突出标识,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立足世俗、追求“天道”、重视包容等特征,在关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众多讨论中屡被提及。
中华文明体系并非以宗教为核心,其对此岸世界和世俗性的重视包含着“仁者爱人”“民为邦本”的要求。
中华文明独特的“天道”观,其本质是对社会公德和集体伦理体系的追求,诚信、正义等正是其中的重要价值。
“和而不同”“有教无类”,见证了中华文明自古形成的包容性,大同与和合寓于其中,成为民族传承千余年的认同与追求。
可以说,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意识,在以千年计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发展、完善着自身。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其次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假如以《人民文学》扬起“非虚构写作”旗帜为起点,“非虚构写作”已走过10年的文学历程。
无论概念界定、外延厘析,还是创作实践、指责探讨,当下的“非虚构写作”都略显混乱。
那么,“非虚构”应如何“写作”?首先,应摆正“非虚构”与“写作”的主次关系。
“非虚构写作”激励作家深化现实,以亲历性、反思性与在场性姿态直视虚构文学面临的逆境,打破传统文学秩序,使我们从个人到社会、从现实到历史、从微小到宏大等各种关切和阅历在文学书写中得以呈现。
可见,文学书写是内核与目的,而“非虚构”仅是手段或路径。
其次,应凸显“写作”与虚构、想象间的应然关系。
“非虚构写作”在根底上仍体现为一种文学创作,无论其表现出怎样的详细现实的真实,这种真实都应是文学的真实。
而这恰是在立足于“非虚构”的现实事务基础上,并通过虚构、想象等艺术手法超越这种基础后呈现的。
即作为文学的“非虚构写作”与虚构、想象之间并不对立,而是共同创建出了丰富的文学世界。
“非虚构写作”在文学真实的呈现上不仅不反虚构,反而需借助虚构与想象来深化真实。
因为虚构是对真实生活的高度提炼,是艺术想象的产物。
想象是依凭记忆对大脑储存的材料进行加工而产生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只要不是漫无边际不合逻辑的杜撰、编造与无根无由不合情理的空想、幻想,其对文学真实的呈现都是有益和必要的。
虚构与想象可使现实的琐碎、芜杂精细化,条理化,抽象的情感、意志与体验形象化,具象化,从而渲染情感,强化主题,呈现文学的真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学期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10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是()A.冠(guān)冕参差(cēn cī)羽扇纶(lún)巾悄(qiǎo)然无声B.泥(ní)古给(gěi)予相形见绌(chù)天降横(héng)财C.佯(yáng)攻江堤(tí)载(zài)入史册蟠(pán)桃盛筵D.憎(zēng)恶生肖(xiào)西学东渐(jiān)重创(chuāng)敌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苍桑完壁归赵分崩离析灵宵宝殿B.烦燥怒涛排壑安知若素人生真谛C.脉搏走投无路拾金不昧唉声叹气D.侯车喟然长叹暮蔼沉沉修戚相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表达对彝良“9·7”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云南省昭通市政府决定:11时19分起,全市人民默哀三分钟,汽车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②央视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该片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中国饮食文化。
③“朦胧诗”的诗意非常,一般人不易读懂。
A.致哀展示隐晦B.志哀显示隐讳C.致哀显示隐讳D.志哀展示隐晦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B.一部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穆德的电影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反美浪潮”。
其实数十年来穆斯林民众一直对美国的危言危行不满,那部电影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C.近来,多弹头洲际导弹试射成功、新052D型导弹驱逐舰下水、航母定编为“16”准备服役,以及日前歼-31的公开,这些都表明:中国军队有能力也正严阵以待随时出征,完成保卫国家领土安全的光荣使命!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号青莲居士;李商隐,字义山;杜甫,号少陵野老;杜牧,号樊川居士。
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B.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
《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华深刻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其作品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高度赞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和后来的《汉书》等合称“二十四史”。
D.词,产生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琴趣”“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
豪放派词的代表是苏轼和柳永,婉约词的代表是辛弃疾和李清照。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塑料袋:“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
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不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
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
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
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
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
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
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
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
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6.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不属于其根本原因的一项是A.发明了塑料袋以后,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使用过于普及。
B.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不可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C.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7.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的积极态度,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
B.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
C.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
D.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可降解塑料袋包装材料的研制。
8.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A.随着科技进步,不久,可降解的塑料将完全取代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塑料。
B.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意识到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自觉“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
C.在研制出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同时,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塑料袋将继续为人类造福。
D.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白色污染,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这一做法在世界各国将会普遍推行。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黄冈竹楼记①黄冈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
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幽静,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②,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注:①王禹偁(954-1001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改革派的先驱,其诗文创作都体现着关心人民疾苦、注重国是的积极进取精神。
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作。
②齐云、落星、井干、丽谯:都是古代名楼的名字,高大华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屋皆然比屋:比一比这些屋子B.不可具状具,同“俱”,副词,全,都,详细地。
C.亦谪居之胜概也胜概:往事,美景D.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第:但,只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廉颇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C.荆轲顾笑武阳,前谢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D.以勇气闻于诸侯属予作文以记之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描绘了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B.文章引齐云、落星、井干、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
C.本文详略得当,文章先略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重点描写了竹楼内所适宜做的四件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3分)(2)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3分)(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14.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怀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越中览古苏台览古李白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选自《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这两首诗在主旨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的概述。
(4分)(2)这两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计分)(5分)(1)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4)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5)?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6)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苏轼《赤壁赋》)(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荀子《劝学》)(8)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
(贾谊《过秦论》)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依偎——重庆街景黄济人“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
他显然来自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