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导学案

合集下载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教学反思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下册-打印版

【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八学习主题的第一课,第八学习主题是同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与封建帝国的危机并存是我国明清时期的突出特点。本主题分别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封建国家的危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明清时期的情况。明清时期、统治者对内通过设立内阁、军机处,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本课重点是明清专制集权加强,难点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按教学大纲规定一个课时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本节课的授课班级是初一(3)班,大部分学生对历史都很感兴趣,上课时均能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个别学生的课外知识十分丰富,所以课程进行较为顺利。关于厂卫制度,学生在许多影视剧中或多或少有了解,所以讲解过程中,我没有采取教师主讲的方式,而是板书思考题然后逐一解答,最后,课堂目标完成。美中不足的是,难点还应结合文革某些现象,多采用纵向横向练习对比,加深印象,巩固记忆这是我今后教学中所要注意到的。

初中-历史-下册-打印版

明清专制集权

明清专制集权
返回首页 导入 明朝的建立与君 权的加强
明朝建立 君权的加强
清朝的建立和军 机处的设置
清朝建立 军机处的设置
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明清的八股取士 和文字狱 学习与探究
第八学习主题 第1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明朝建立 返回首页 导入 明朝的建立与君 权的加强
明朝建立 君权的加强
清朝的建立和军 机处的设置
明清的八股取士 和文字狱 学习与探究
东厂胡同
北京王府井大街北段西侧东厂胡同,因明朝永乐十八年在 此设东厂署而得名。东厂是明成祖时建立的特务机构,由太监 直接指挥,在这里制造了不少冤狱。
第八学习主题 第1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君权的加强 返回首页 导入 明朝的建立与君 权的加强
明朝建立 君权的加强
清朝的建立和军 机处的设置
闯王李自成
第八学习主题 第1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清朝建立 返回首页 导入 明朝的建立与君 权的加强
哭 罢 君 亲
业 《 圆 圆 曲 》 节 选
电 扫 黄 再 相 巾 定 见 黑 , 山 。 宴 荒 自 亡 天 贼
逆 颜 流 落 非 吾 , 恋
红 冠 一 怒 为 红 。 颜
冲 哭 六 军 俱 缟 , 素
清朝建立 军机处的设置
明清的八股取士 和文字狱 学习与探究
红巾军铸造的钱币“龙凤通宝”(正反面)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人教版必修一)(教案原创)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人教版必修一)(教案原创)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材分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课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教案 中图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课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教案 中图版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1教学目标

知道明朝兴亡、清朝建立的情况。了解明清两朝加强皇权统治的四项主要措施。了解八股取士、文字狱。评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比较感兴趣,授课注重补充相关史实,激发学习得兴趣。注意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两朝的发展历史,培养归纳历史线索,认知历史规律的能力。分析明清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社会背景以及影响,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文化专制政策的危害。

难点:明清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措施的影响。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启发性提问法导入

教师:学习中国古代史,是七年级两本书的学习任务。这节课即将进入最后两个王朝的相关学习了。

请问: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起止?

学生:开始的时间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前!截止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俗话说:中华文明悠悠五千载,源远流长!这里的中华文明呢,指的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这样的话中华文明时间开始的就是五千年前的炎帝和黄帝,“炎黄子孙”!而:古代史的截止时间是1840年,因为1840年中国遭受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此,中国无法独立发展,遭受侵略,结束了古代史,1840年!

老师:1840年鸦片战争是八年级上册的开始内容。我们提前了解了初中阶段的知识结构。历史分期学习完后,今天这一课起进入中国封建社会的明清时期的学习!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而衰落期的一大表现是抓紧最后的权力!类比的回忆一下,秦汉时期,青少年冲动的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隋唐时期,人到壮年成熟自信“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那么明清就是类似老年时期,有点固执的抓住生命的尾巴。但是我们应该祝福夕阳红,不要因为家里老人啰嗦点就不孝顺了!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因此我在这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这里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简化一些,或者用你自己的话说)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第二节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标解读】

1、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①中枢机构的变化 ②地方行政机构的变化 ③选官制度的演

变 ④监察及谏议制度 ⑤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①从明清中枢机构的变化,看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②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堂知识结构】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唐→宋→元)

古代政治 表现 2、选官制度:战国至汉初→汉武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 制度成熟 3、监察制度:秦汉→隋唐→宋→明清

特点

1、中央集权加强:汉朝→宋朝

专制集权 表现 2、专制皇权加强:明清时期

不断加强

影响:积极、消极两方面分析

【主干知识梳理】

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枢机构的演变

1、早期:秦汉

秦朝实行 制, 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的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设 与三公相制衡,东汉 取代了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三省出现,但是尚未构成中枢机构。

23、宋朝

设置 ,其长官为 ,但相权被分割, 掌管军政;财政归 掌管;宰相只有 权。

4、元朝

废除 ,实行 制,只设 。

5、评价

⑴进步性: 。

⑵局限性:随着专制皇权的强化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

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二)选官制度

1、战国至汉初:实行 制度。

2、汉武帝时期:实行 和 制度

3、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制度。

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2.过程

二、内阁的创立

三、君主专制的顶峰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

2.南书房

3.军机处及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重点: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军机处

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导入新课】

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为我国明清时期,共跨历史470多年,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统治时期,也是我国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的一个历史时期。那我国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重点指出导致中国我国封建制度由盛转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教师先介绍背景: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面对严峻形势,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君主专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明太祖认为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2)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

(2)过程

①明太祖设置,但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

②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出现。

③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拥有。

④张居正任首辅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特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

的。

【微点拓展】明代内阁的特点

参与决策但没有最终决策权,虽有票拟之权,但须“批红”才能实施;当内阁参与决策得到皇帝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体现了阁臣能利用皇权的效能;内阁制未改变皇权专制的本质,根本上体现了皇权的至上;内阁阁臣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有时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充当皇帝的替罪羊。

3.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六部,内阁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定夺,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参与机要事务,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①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②职责: 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③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教材补遗】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章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公开课教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公开课教案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宿松县王岭中学朱小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废中书省,权分六部;内阁的设置;内阁与

宰相的区别;清朝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立;归纳清朝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及其影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讲述法,史料研习,历史比较,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

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教学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通过前面学习,我们发现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起,经历了汉朝的巩固、隋唐的完善、宋的加强,到元又出现了新的发展。那么,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该制度在今后的历史发展中又是如何一番天地呢?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新课】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引导学生阅读p16第一目相关的内容,思考: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是什么?)

1、背景: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集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过程

(1)、地方上,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教师讲述]:明太祖首先在地方上就废除了行中书省,设立了“三司”。“三司”就是指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他们分别掌管什么呢?(布政司管行政,都指挥司管军政、按察司管监察)不过要注意一点:三司是互不统辖,各司其职的,它们分别隶属于中央的有关部门。这样就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那当时统领中央各部的是谁呢?——宰相。那将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了中央之后,宰相的权利也随之扩大了,那相权的扩大势必威胁到皇权的集中。对此,明太祖在中央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核心考点】

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3)二者关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

3.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

(1)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根源。

(2)融合了法道等各家精髓的儒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3)中国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促成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地理原因)。

(4)统治者政策调整,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的需要。

4.历史特征

(1)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相统一。

(2)中央和地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从决策到行使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3)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皇权不断加强,相权受制约而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借助神权和思想控制来巩固政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

5.演变过程、趋势和本质

图示概览:

演变过程:

(1)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②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以及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并探究中西郡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讲述明朝中央到地方制度演变的过程;通过研读教材提供的史料,探究明朝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运用比较法探讨中西君主制度的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抵住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四、教学要点

五、教材教法分析

1、教材分析

政治制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部分,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古代政治制度较早地就开始了完备化、成熟化的过程。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产生于夏朝。此后历经近四千年的演变,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清朝,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到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本单元中,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讲的是古代中国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主要叙述国王“家天下”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第2课至第4课,讲的是古代中国发展阶段的政治制度,着重叙述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为本单元第4课,通过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和军机处的创立,来反映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影响。从而反映了明清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高一历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高一历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高一历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高一历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教案

一、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的设立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单了解汉朝初期、唐末五代的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史实。

2、掌握汉武帝和宋太祖的集权措施及影响

3、掌握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及影响

4、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和易懂的材料,导入并教授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2、问题探究法

借助多媒体提供相关史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专制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中央集权强化,以及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地方分权和分裂割据的辩证关系,从而明白统一局面的来之不易,明白维护国家统一认识,反对分裂势力,仍是我们现在的民族大义。

2、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领悟到高度集中的专制制度在促进国家发展的同时,实际上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衰败的因素,从而体会到我国民主制度确立的曲折与艰难,明确维护民主制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归纳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和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与设立内阁、清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

难点:论从史出地分析、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专制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及影响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课清朝君主专制

的强化教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军机处外景图)上图是清朝军机处外景,它和以往我们学习过的朝代的中央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清朝的文字狱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思想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军机处的设立

1.(多媒体出示问题:什么是工业革命)教师讲述:军机处设立前的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阻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多媒体出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3.(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的进程)读材料和教材,分组回答问题:军机处的设立的基本情况,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1)基本情况: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2)作用: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处,无实权,形式上始终是一个临时机构的地位。(3)影响: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便于皇帝独断朝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目标导学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一)文字狱

1.(多媒体展示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一: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导学案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导学案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了解明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

2.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3.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4.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5.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学习重点】

1、识记明、清政权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明朝的民族政策,海疆危机。

2、清初加强君主专制、经略边疆的史实

3、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

【学习难点】

1、明朝政治体制变化;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

2、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3、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思维导图】

【核心知识】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本单元所说清朝仅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在明

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阶段特征】

【核心知识】

一、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案

(一轮复习)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案

1-6 、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368——1840)

——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富源县第六中学---张导勇

【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情预测】

本专题明清时期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兴起之时,东西文明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向,并最终发生了激烈的碰撞。立足于明清史,既可以考察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过程及走向衰落,又可以考察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碰撞。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明清时期是高考的一个命题热点,史论结合的材料题是这一部分的重点,所以应加强材料性题目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废丞相,权分六部;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了解明朝内阁制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原因。

(3)了解王阳明的心学;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

(1)开展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的历史科学素养。

(2)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岳麓书社2003课标版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无答案

岳麓书社2003课标版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无答案

中国古代史第五单元明清时期复习学案

【课程标准及考纲要求】

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康熙皇帝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2.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科技成就;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阶段特征】

明清(1368年明朝建立—1840年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时期。封建经济达到顶点,但也逐渐开始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同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古老的中华文明呈现出繁荣与危机并存的特征。

第一节明清时期的政治

【基础知识梳理与落实】

阅读蓝皮教材47—49 页上前3目,绘制明清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的知识结构图。

【重难点突破】

[史料研读]史料一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

史料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而六部卿寺及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迄于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清)梁章钜、朱智《枢垣记略》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内阁制的特点。据史料二及结合所学,分析清代军机处的特点及主要弊端。

【史论拓展】(江苏高考题)列举秦朝至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

【重点探究】

【能力提升】2013全国卷II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白金汉宫,英国王宫(18世纪中期至今)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18世纪中期至今)从建筑特点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西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导学案

2、 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知识建构 问一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年建立的 朝;

继此朝代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完善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朝代

、 、 、 、 、 、 。

、完成下列知识建构

明朝:时间 、建立者 、都城 。

1616年, 统一女真,建金,史称 。

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顺治帝迁都 。

废除 ,取消 ,把权分交 。

设立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建立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 ,使皇帝集权受影响。 过程: 时建立, 时,进一步扩大皇权。 目的: 。

特点:题目选自 ,内容遵循《 》的观点。

影响:禁锢 ,阻碍 。 目的: 。

表现:明清时最厉害, 朝达到顶峰。 影响:严重阻碍了 。 创设情景

“ 衣冠禽兽”一词的由来

“衣冠禽兽”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明朝中期以前的“衣冠禽兽”是赞语,有让羡慕的味道。明朝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 ;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一样的水鸟;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武官官服绘兽,即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至四品穿红袍;五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老百姓把做官的称为“衣冠禽兽”。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当官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文官武将身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洪水猛兽。于是,“衣冠禽兽”开始具有贬低的含义,老百姓也就把为非作歹的官员称为“衣冠禽兽”,比喻道德败坏。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政治方面:(1) (明朝) ; ( 2)、(明朝) 清朝:

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八股取士

文字狱

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3)、(明朝);( 4)、(清朝)思想文化方面:(5)(明清)、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惟庸早年投奔朱元璋,深得宠信。明初,他先任右丞相,后又任左丞相,掌握着官吏升迁及臣民生杀等重权。随着他权力的扩大,朱元璋很不放心。1380年,朱元璋下令将其诛杀。在随后的10年里,因胡惟庸案株连被杀的多达3万多人。

材料二:“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材料三:看书63页插图,(举子看榜)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强化统治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谈谈明清加强专制集权的影响

课堂小结

朗读知识建构;列举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厂卫制度 D.文字狱

13、清王朝时,皇帝专权的主要工具是()

A 内阁

B 军机处

C 六部

D 大兴文字狱

14、明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②设置宣政院③建立厂卫制度④设立内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5、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要数()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