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超级全核医学】第六章

合集下载

最新核医学课件(本科教育第六章体外分析ppt课件

最新核医学课件(本科教育第六章体外分析ppt课件
当RIA反应完成后,于反应液中加入第二抗体,第二抗 体则与含有第一抗体的免疫复合物B相结合形成第二抗体复 合物,其分子量比第一抗体复合物大,可用离心方法分离 出来,称为双抗体法(double antibody method)。
优点:B和F分离较为完全,非特异性结合低,使用方便。
缺点:分离时间长,第二抗体用量多,易受反应环境中蛋 白质及盐含量的影响。
血清的均数±标准差(x±s),画出均数线与两个标准差的
范围,将以后每次实验测定的高、中、低值标在图上,即为 质控图。
WHO要求在一次实验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结果应舍弃:
① 三种QCS中有一个测定值>3 SD ; ② 三种QCS中在同一方向上有两种>2 SD ;
③ 三种QCS均在同一方向上>1 SD 。
本法具有两种方法的优点,并克服了双抗体分离时间长 和沉淀法非特异性结合高的缺点。
活性炭吸附法(测量F):
活性炭吸附小分子游离抗原,离心分离后,复合物留 在上清液中,游离抗原在沉淀物中,测量沉淀物中的放射 性F。
优点:本法操作简便,分离速度快,价格低廉。 缺点:易于解离,分离效果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较大,非特 异性结合较高。
(一)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是一个实验室内部实验方法的质量控制,以便在一个人 的同一批或不同批实验中,不同操作者和不同方法之间有 可比性。 零标准管结合率(B0%):即最大结合率,指不加非标记抗 原时,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率,一般要求在30%~50%,该 指标主要用来反映标记物与抗体的质量是否稳定。
非特异性结合率(NSB%):指不加抗体时标记抗原与非特 异物质的结合率,一般要求<5%~10%。
固相分离法(测量B): 将抗体或抗原通过特殊技术联结在固相载体上,免疫反
应在固相载体上完成,达到平衡后形成固相的Ag-Ab 复合 物,可与游离部分分离。 优点:操作简便,迅速,分离效果好,非特异性结合低。

核医学

核医学

绪论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的核射线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学科。

核医学最大特点:以反映组织、脏器的功能状态为基础。

第一章核物理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稳定核素(stable nuclide):原子核稳定,不会自发衰变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radiation decay):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单位:贝克。

基本衰变类型:α衰变;β衰变;正电子衰变;电子俘获;γ衰变。

γ衰变特点:1.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光子2.常常在α或β衰变后核子从激发态退激时发生3.产生的射线能量离散4.可以通过测量光子能量来区分母体的核素类别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电离;激发;散射;轫制辐射。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电子对生成。

光电效应:光子同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

轫制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作用,运动速度和方向突然变化,能量以X射线发射出来。

第二章仪器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电离作用、荧光现象、感光作用γ照相机基本结构:准直器、晶体、光电倍增管、脉冲幅度分析仪、信号分析数据处理系统。

SPECT: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显像仪PE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以PET特性为主,同时将PET影像叠加在CT图像上,使得PET影像更加直观,解剖定位更加准确。

核医学考试重点

核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核物理基础知识元素:凡是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称为一组元素。

同位素(isotope):凡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如: 1H、2H、3H。

同质异能素:凡是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而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的元素叫同质异能素。

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能量状态均相同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

例如:1H、2H、3H、12C、14C 198Au 、99m Tc、99Tc1.稳定性核素(stable nuclide)稳定性核素是指:原子核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变化的核素,它们的质子和中子处于平衡状态,目前稳定性核素仅有274种,2.放射性核素(radioactive nuclide)放射性核素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原子核能自发地不受外界影响(如温度、压力、电磁场),也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

而转变为其它原子核的核素。

核衰变的类型1.α衰变(α decay):2.-衰变(- decay):3.+衰变:4.γ衰变:核衰变规律1.物理半衰期(physical half life,T1/2):放射性核素衰变速率常以物理半衰期T1/2表示,指放射性核素数从No衰变到No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物理半衰期是每一种放射性核素所特有的。

数学公式T1/2=λ2.生物半衰期(Tb):由于生物代谢从体内排出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之。

3.有效半衰期(Te):由于物理衰变与生物的代谢共同作用而使体内放射性核素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之。

Te、Tb、T1/2三者的关系为:Te= T1/2·Tb / (T1/2+ Tb)。

4.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A):是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每秒衰变次数。

其国际制单位的专用名称为贝可勒尔(Becquerel),简称贝可,符号为Bq。

数十年来,活度沿用单位为居里(Ci) 1Ci=×1010/每秒。

实验核医学(第六章)

实验核医学(第六章)

二,双标记参入实验
研究前身物的一个或两个以上基团或同一基团的 不同原子是直接转化产物,还是经过中间变化. 不同原子是直接转化产物,还是经过中间变化.
三,产物标记部位分析
阐明产物分子的特定部位与前身物的规律性联系. 阐明产物分子的特定部位与前身物的规律性联系.
四,稀释实验
用于分析物质转化的中间过程. 用于分析物质转化的中间过程.
第六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 及其标记物作为示踪剂来研究生物机体各种物 质的吸收,分布,排泄, 质的吸收,分布,排泄,转移及转化规律的一 门科学. 门科学. 示踪剂:一般为体内原有物质,分布稳定, 示踪剂:一般为体内原有物质,分布稳定, 动态平衡.小剂量无标记-被内源性物质湮没, 动态平衡.小剂量无标记-被内源性物质湮没, 大剂量-破坏平衡,导致系统异常; 大剂量-破坏平衡,导致系统异常;若加一 标记" 以区分原有物质, "标记",以区分原有物质,在系统内引入少 即可区分开. 量,即可区分开.
四,需注意的方法学问题
1.选择合适的示踪物 选择合适的示踪物 射线类型:整体- 射线 ①射线类型:整体-γ射线 离体或整体后取样- , 射线 离体或整体后取样-β,γ射线 半衰期:临床体内- ②半衰期:临床体内-短半衰期 体外- 体外-较长半衰期 研究生物体代谢及转化- 研究生物体代谢及转化-长半衰期 适当考虑生物半衰期 放化纯度:一般>95 >95% ③放化纯度:一般>95% ④衰变产物毒性:核素本身及其产物对机体无害 衰变产物毒性: 比活度: ⑤比活度:一般应足够高 核素标记位置的选择:一般要定位,稳定, ⑥核素标记位置的选择:一般要定位,稳定,不脱落

6.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6.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④相对比活度:两个解剖部位中同一化 合物比活度的比值或两种化合物比活度 的比值。用于反映组织中某物质的来源 及组织与血液交换的速率,可排除血液 中比活度不恒定的影响。 四、示踪实验中的同位素效应 物质转化时,如分子中某一原子被 它的同位素所取代,虽然反应性质不变, 有时却会发生反应速度的改变,称为同 位素效应(isotope effect)。 在作物质 动力学研究时,应考虑同位素效应。
二、主要特点 1. 灵敏度高:灵敏度可达 10 -14 ~ 10 -18 g 水平,因而对研究体内或体外实验系统内 的微量物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2.检测方法简便。 3. 合乎生理条件:引入高比放射性示踪 剂,不会改变体内或体外系统的正常生理 平衡,实验结果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物质的 变化。 4.能定位和定性。比如利用RAG可检测示 踪剂在组织、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等。
§1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一、基本原理 放射性核素示踪实验的原理基于两 个方面: 1、相同性:即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 合物和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具有相同的 化学及生物学性质,在生物体内的变化 相同; 2、可测量性:即放射性核素能发出各 种不同的射线,可被放射性探测仪器所 测定或被感光材料所记录。
(二)核素反稀释法(inverse
nuclide dilution): 用已知量的非标记物测定样品 中标记物含量的方法称之为核素反 稀释法。反稀释法与正稀释法测定 的原理相同,可以用同样的公式计 算,只是选择的未知数不同,反稀 释法的测定对象是求标记物的化学 量m1 。
四、放射性核素稀释法的应用 放射性核素稀释法当初建立时,曾 大量用于体外样品的定量工作。但自从 灵敏度更高的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及由此 发展起来的非放射性分析方法推广以来, 现已较少使用。但是在某些领域,核素 稀释法仍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一是测 定生理性物质的体内代谢库或测定整体 内各种体液成分的量,二是作为考核其 它超微量分析方法可靠性的参比。

(医学)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防护要求

(医学)核医学工作场所的防护要求
放射卫生学 第六章
苏州大学 涂彧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第六章
苏州大学 涂彧
核医学诊疗的患者 防护要求
苏州大学 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2022/3/23
2/96
放射卫生学 第六章
讲述内容
• 一.核医学概述 • 二.核医学诊疗患者的防护三原则 • 三.对核医学诊疗单位、人员的要求 • 四.核医学诊疗中患者的防护 • 五.核医学操作人员的防护 • 六.核医学诊疗的质控与质保 • 七.核医学事故案例 • 八.复习思考题
真红细胞增多症 32P - 185 148 174 166 154 200
150~200 - - -
预 防 肾 结 石 复发的 方法: 肾 结 石 有 若干 种类, 一旦医 师确认 你的结 石种类 ,改变 生活习 惯可以 预防和 减少结 石的生 长和发 病。下 列食物 有助于 减少复 发的机 会。 多 喝水 不 论 你 的 结石 属于哪 一类, 最重要 的预防 之道是 提高水 分的摄 取量。 水能稀 释尿液 ,并防 止高浓 度的盐 类及矿 物质聚 积成结 石。合 适的饮 水量是 达到一 天排2升的尿液,
甲状腺癌 131I
阿根廷
4477
加拿大
5500
爱尔兰
3700
新西兰
3300
英国

芬兰
4334
瑞典
6800
德国
1000~8000
科威特
7400
约旦
3700
秘鲁
2022/3/23
5550
甲亢 131I 433 300~1500 400 381 - 321 525 200~2000 106 550 260

第六章放射诊断治疗与核医学

第六章放射诊断治疗与核医学
经过各种治疗,各种癌症的平均5年生存率已达48%。
6.3.1概述(4)
3、放射治疗用的放射源有三大类: (1)放射性同位素发射出的α、β、γ线
(2)X射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射 线
(3)各类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 介子和重离子束等
第一类放射源用作体外照射、腔内照射或组织间照 射,也可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将放射性核素注入人体, 进行内用同位素治疗。
概述2
现代医学总是包括四个方面:预防医学、诊 断医学、治疗医学和康复医学。核科学可用 于预防、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医学领域中不 可缺少的部份。例如:预防领域需开展普查, 如乳腺癌普查、骨密度普查、X光定期检查 等;诊断领域,现代化医院中的高当设备都 和核科学有关,如XCT、ECT、MRI和PET等; 治疗领域,现代癌症有70%需要放射性治疗, 还有X刀、γ刀、质子刀和BNCT等都是目前 最先进的治疗设备。
应用进行研究,出现X-刀和γ-刀
80年代后对恶性肿瘤的70%进行放射疗
6.3.1 概述(2)
2、放射治疗的原理 放射治疗学是利用核射线(X、γ、β和 中子流等)对疾病进行辐射治疗的学科。
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当射线达到一定 剂量时,射线照射对病变细胞有抑制和 杀伤作用。
射线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置癌细胞 于死地。
1968年第一台-刀在瑞典问世,用179 个钴60源;1974年第二代-刀用201个 钴60源,照射直径达4-30mm;八十年 代发展了第三代-刀,用多个等剂量
6.3.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
中心,更换各种准直器头盔,应用范围扩大 到颅内肿瘤和血管畸形。 1984年后-刀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和推广, 在英国和阿根廷安装了第三台和第四台- 刀。 1987年在美国安装了北美第一台-刀,每 个钴源达30居里,适用于治疗面积更大、位 置更深的病变。

核医学(山西医科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核医学(山西医科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核医学(山西医科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发生康普顿效应后,康普顿散射光子的能量降低,方向改变,因此,在γ照相中,可导致对显示的组织与病灶的错误定位,并且使影像模糊。

由于散射光子的能量低于原来γ射线,所以可以通过调节能窗大小消除大部分散射效应,但与入射γ光子能量相近的小角度散射的康普顿散射光子的影响不易消除。

参考答案:对2.201Tl所表示的核素参考答案:质量数为201,原子核处于基态3.原子核发生电子俘获后参考答案:质子数减少1、质量数不变,放出中微子,同时释放出特征X射线和俄歇电子。

4.PET显像使用的射线及其能量为参考答案:511keV 的一对γ光子5.一种物质机体排泄50%需要6 h,由99mTc标记的这种物质制成的放射性药物的有效半衰期为参考答案:6h6.以下关于放射性核素物理半衰期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参考答案: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半衰期不随环境温度、压力变化;放射性核素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半衰期越长,表明该核素衰变速度越慢7.γ衰变可同时放出参考答案:内转换电子;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8.散射可对射线探测和防护带来一定影响,α粒子由于质量大,散射一般很明显参考答案:错9.电子对生成的几率大约与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

一般常用的γ射线和X射线能量较低,几乎不发生电子对生成。

参考答案:对10.核衰变方式有()。

参考答案: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α衰变第二章测试1.下列哪项是放射性核纯度的测定方法()参考答案:能谱法2.常用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下列哪项不正确()参考答案:过氯酸钾科室异位胃粘膜99mTcO4-显像呈阳性3.常用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下列哪项正确()参考答案:铁制剂可使骨摄取99mTc-MDP减少,血本底增加4.131I甲状腺显像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摄取的机制是()参考答案:合成代谢5.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的特点包括:()参考答案:平面显像时靶与非靶的比值在2:1以上;衰变通常有γ射线的生成6.下列哪些显像剂能够通过化学合成法进行标记?参考答案:18F-FDG;11C-CFT7.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衰变通常有β-或α射线的生成;β-的能量在1MeV以上比较理想;平面显像时靶与非靶的比值越高越好8.放射性药物使用前必须完成质量控制。

第六章 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第六章 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根据影像获取的部位分 局部显像;指显影的范围仅显示身体的某一部位或某一脏 器,此法在临床医学中最为常用。
全身显像:显像装置沿体表从头至足作匀速移动,将采集 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显示成为一帧影像称全身显像。
常用于全身骨骼显像、全身骨髓显像等,此法主要用 于探寻肿瘤转移灶或了解骨髓功能状况,其优点是观察方 便易于对称比较。
根据获取影像的时间 早期显像:一般认为显像剂注入体内后2h以内所进行的显 像称为早期显像。 延迟显像:显像剂注入体内2h以后进行的显像称为延迟显 像。
根据显像剂对病变组织的亲和能力分 阴性显像:正常脏器组织细胞可选择性摄取某种放射性药 物,能显示出该脏器和组织的形态和大小。而该脏器内的 病灶失去正常组织细胞的功能故常常不能摄取显像剂,呈 现放射性活度比正常减低的异常影像即“冷区”。 阳性显像:病灶部位的放射性活度高于正常脏器组织的显 像称为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 根据显像时机体的状态分为
9、特异性结合 : 放射性标记的受体配体只与该受体结合,放射性标 记的抗体只与相应的抗原结合,从而可使受体和含有特 殊抗原的组织显影,这种影像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放射性免疫显像就是以放射性核素标记抗肿瘤相关 抗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产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肿瘤 进行阳性显像,用以肿瘤定位的诊断技术,又称特异性 合显像或导向显像。
如99mTc-RBC或人血清白蛋白(99mTc-HSA)静脉注入 体内,达到平衡后均匀地分布于血池内,可做心、肝、 胎盘等血池显像。
4、选择性摄取浓集 : 病变组织对某些放射性药物有选择性摄取浓集作用, 静脉注入该药物后在一定时相内能浓集于病变组织使其 显像。 如99mTc-焦磷酸盐(99mTc-PYP) 可被急性梗死的心肌 组织摄取,据此可进行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

医学物理学

医学物理学

医学成像技术
二、RNI成像原理(核素示踪技术)
将放射性制剂(事先被标记)引入生物体,它们将随 同被研究物质一起参与机体内的输运、集聚和代谢;通过 对放射性射线的检测就可间接了解被研究物质在生物体内 的动态变化,获取定性、定位和定量的结果。 放射性制剂:制剂分子中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制剂或 放射性药物的总称。 包括:放射性核素及其简单化合物 (离子型)如NaI131 放射性标记的化合物 (胶体型)如 F18-去氧葡萄糖 Tc99m-硫化胶体 制备要求:高产率,微量、低浓度,简便、快速,安全
A Z 18 9
X→
A Z −1
Y + β + +ν + Q
F → 18O + β + + ν + 0.66 Mev 8
医学成像技术
核衰变类型
• 3. γ衰变:在α β衰变过程中,所产生的子核处于不稳定的 激发态,会向基态或低能态妖迁,释放出能量以γ射线射出, 而核内结构Z,A不变,只是核能态发生变化。 • 此伴随γ射线射出的核能级妖迁称为γ衰变。
医用放射性核素来源--Tc-99m的制备
• 反应堆 • 86% • Mo-99
14%
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Tc-99(m) + β- + ν Tc-99m Tc-99 + γ

Tc-99 + β- + ν
医学成像技术
医用放射性核数产生--回旋 加速器
• 加速带电粒子轰击靶物质引起核反应,产生新的 放射性核数,再化学分离得到医用放射性核数。 18 (产生短或超短寿命的核数,如 1 1C , 1 3 N , 1 5 O , ) F • 适用与r相机,SPECT, PET

《核医学》教学大纲

《核医学》教学大纲

《核医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依据全国统编教材第六版修订)核医学教研室修订二00六年十二月一、前言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是将核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一门学科,是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核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家核医学工作已普及到县级医疗机构,因此,在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设立核医学课,作为必修课,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科班本课程大纲以总学时为29学时理论课编写。

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核医学》第6版(李少林主编)的内容为基础,参阅近年来出版的有关参考资料中的最新专业知识。

教学内容力求简洁明了,结合实际,以应用最广的项目和本学科的特色例题教学。

二、理论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与核医学基础【目的要求】1.了解核医学概念、在临床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及发展史;掌握核医学的基础知识,为学好临床核医学打好基础。

2.了解核医学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探测器构造及与其他影像仪器的异同点;掌握放射性药物的来源及质量控制。

【教学内容】第一节绪论1.核医学概念⑴核医学定义⑵核医学研究的内容⑶医学的学科分类2.核医学的发展史⑴50年代至今的基本状况⑵仪器的发展⑶放射性药物的发展3.核医学的临床地位第二节放射性衰变基本知识1.原子核结构2.核素的基本概念及分类⑴核素、同位素及同质异能素⑵核素的分类3.放射性衰变⑴核衰变⑵核衰变规律⑶放射性活度⑷常用辐射量①照射量②吸收剂量③当量剂量第三节核医学常用仪器1.核医学仪器基本原理、类型及其构造⑴基本原理⑵电离效应⑶荧光现象⑷感光作用2.基本结构⑴射线探测器构造⑵电子测量装置的配备3.常用的核仪器⑴测量用⑵诊断用⑶防护用4.显像仪的性能简介及特点⑴γ照相机⑵ ECT⑶与其他影像设备的区别和影像特点第四节放射性药物1.放射性药物概念2.放射性药物的分类3.放射性药物的特点4.放射性药物使用要求5.核素发生器第二章核医学工作中的辐射防护知识【目的要求】1.掌握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活性,即质同。
他们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要相同,对特异性抗体
的亲和力要相同。并且,标准抗原与待测抗原所处
的介质条件要相同。
27
2、定量要准确:
整个RIA分析系统的定量基础就是标准抗原的量, 因此标准抗原的定量一定要准确,即与国家规定的 标准品相比有良好的可比性。 只有保证标准抗原的准确定量,才能保证RIA分析 系统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2. 非特异结合管(NSB):标记抗原除了要和特异性抗体 结合以外,还要和一些杂质蛋白或容器的管壁等结合, 对我们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NSB管是用蒸馏水代替特 异性抗体,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后测得的放射性。
22
3. 总放射性管(T):反应后不分离就直接测得的放射性就是 总放射性。表示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和游离的标记抗原的总 放射性。
31
3、标记抗原要有足够高的放射化学纯度,一般要大
于95%。
放射化学纯度不高,可能使一些放射性的杂质对RIA的免
疫反应和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
由于存在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因此在长期储存后的标记抗 原一般要经过重新提纯后才能再次使用。
32
4、标记抗原的稳定性要好:
和标准抗原相比,标记抗原由于有了放射性核素 射线的影响,更容易发生分解。 在标记抗原的储存上,应遵循标记化合物的保存 原则即低温、降低比放射性、清除自由基等。
16
B1% B2% B3% B4% B5% B6%
Ab
*Ag
分离B、F
B%=B/(B+F)
F%=F/(B+F) R=B/F
Ag
浓度
1
2
3
4
5
6
17
25
50 100 200 400 800
B%
标准曲线
18
未知样品的测量
在同等条件下,用待测抗原与一定量的标记抗原与 限量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并用同样的方法分离待 测抗原的B和F,测量其放射性,计算出B/F,在剂 量反应曲线上就可以查出对应的抗原浓度。
33
(三)特异性抗体
包括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抗体的质量之间关系到RIA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
34
抗体的要求(三高)
高亲和力
高特异性
高滴度
35
抗体的检测指标
1、亲和常数K(affinity constant):
亲和常数反应了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 K值越大,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速度快,解离少,灵敏 度高,准确度和精确度都好。
4. 标准管(B1~Bn):放有不同浓度的标准抗原,再加入相同 量的标记抗原和特异抗体。一般在反应后分离出沉淀,测定 沉淀的放射性作为B。 5. 样品管(Bx):用同剂量的样品代替标准管中的标准抗原, 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和分离,同样取沉淀测得其放射性,就可 以在绘制的标准曲线上找到样品的浓度。
23
选用不同的反应变量作纵坐标,标准曲线的形状也
在溶液中,大分子的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一层水分子膜 所包被,使其能够溶解在溶液里。
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沉淀剂如聚乙二醇,乙醇等可以破 坏大分子的水包膜,使大分子互相靠拢,形成更大的分子 而沉淀下来。
44
(三)特异性分离方法
1、双抗体法: 用待测抗原的抗体(第一抗体,Ab1)作为抗原去免疫
另一种属的动物而产生新的抗体(第二抗体,Ab2),Ab2
② 特异性分离方法:利用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来进行分离 的方法如双抗体法等。
40
(一)分离方法的要求
分离完全、快速。 不影响免疫反应的平衡,即是要求在分离过程中 不使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或形成新的复合物。 受环境因素(温度、PH值等)的影响小。 操作简便,分离剂来源丰富、价廉。
41
(二)非特异性分离方法
3、磁性微粒分离技术
是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
磁性微粒是用高分子材料和金属离子如Fe3O4为原料,聚合 而成的一种以金属离子为核心,外层则均匀地包裹高分子 聚合体的固相微粒。
47
使用时磁性微粒经过特异性抗体包被制成的免疫磁性微粒 以悬浮液状态存在于反应溶液中,在反应中与抗原结合形
成复合体后,当受外加磁场吸引的作用磁性微粒可快速沉
放射性非竞 争结合分析
免疫放射分析
(immunoradiometric assay, IRMA)
酶免疫分析 (EIA)
体外非放射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LIA) 荧光免疫分析 (FIA)
9
放射免疫分析
radioimmunoassay, RIA
10
放射免疫分析法是Yalow和Berson
于1959年在研究胰岛素的时候创
12
基本原理
*Ag + Ab + Ag
*Ag与Ag 免疫活性相同 *Ag+Ag > Ab
*Ag-Ab + *Ag (F) (B) Ag-Ab + Ag
Ag= * Ag , AgAb=*AgAb Ag > *Ag , *AgAb (B) *Ag(F) Ag < *Ag , *AgAb (B) *Ag (F)
立的一种体外放射分析技术。 结合了放射性核素的高灵敏度和 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
Dr. Yalow
11
一、RIA的基本原理
(一)竞争抑制结合反应:
放射免疫分析是在体外条件下,由足量的非标 记抗原(Ag)与定量的标记抗原(*Ag)对限量的
特异性抗体(Ab)的竞争抑制结合反应。
Ag和*Ag Ab间呈负相关函数关系
6
方法学基础:结合反应动力学规律
遵守可逆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 k1, v1
[L]+[R]
k2, v2
[RL]
7
定量手段
(标记配体作为示踪剂)
放射性测量技术 酶定量技术
化学发光定量技术
荧光定量技术
8
分类:
体 外 分 析 技 术
体外放射分析
放射性竞争 结合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 (radioimmunoassay, RIA)
不同。
常用的有B%,B/F,B/Bo,F/B,Bo/B等。
24
标准曲线 左:横座标为等份刻度;右:横座标为对数刻度
25
二、RIA基本试剂
(一)标准抗原
是厂家给出已知剂量的非标记抗原。 一般每一个RIA试剂盒里都有浓度由小到大 的多瓶标准抗原。
26
标准抗原的要求:
1、标准抗原与待测抗原、标记抗原具有基本相同的
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和药物浓度等。
3
体外放射分析技术是结合了放射性核素的高灵敏度和特
异性结合反应的高特异性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技术,具有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样品用量少、放射线
不引入人体内、应用面广、方法简便等优点。是对多种
疾病诊治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1959年由美国 Berson & Yalow建立了本方法, Yalow 为此在1977年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第六章
体外分析
皖南医学院 弋矶山医院 陶绍能
1
定义
体外分析以放射性核素或其他非放射性物质 标记的配体(Ligand)为示踪剂,以配体和结 合体的结合反应为基础,在试管内进行的微 量生物活性物质的检测技术。
2
放射分析方法或其派生的相关技术 在体外进行机体内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分析测定。 测定对象是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样品内的激素、
19
B1% B2% B3% B4% B5% B6% B%
Ab
*Ag
分离B、F
Ag
1
2
3
4
5
6

20
25
50 100 200 400 800
B%
F%
60
Calibration Curve
B/F
21
在实际的操作中,一般要设立:
1. 最大结合管(Bo):标准抗原的量为0,只有标记抗原和 特异性抗体时,标记抗原与抗体充分反应后分离B和F, 所测得的B的放射性为Bo。这是没有标准抗原与之竞争 时,标记抗原和抗体的结合达最大值。
K=结合常数k1 / 解离常数k2 。
36
2、交叉反应率: 指抗体识别相应抗原类似物的能力,反应了抗体的特异性。 在生物体内的复杂环境中,许多生物活性物质都有很多相似 的类似物,例如甲状腺素中就有T3、T4、rT3等,雌激素里 又有雌二醇、雌三醇等。 交叉反应率越低,则说明抗体与抗原类似物的交叉反应就越 小,其识别抗原类似物的能力就越强,特异性就越强。
13
Ag + *Ag
+ Ab
+ + +
*AgAb + AgAb + *Ag + Ag
+ + +
+ +
+ +
+
+
+
+
+
+
14
(二)剂量反应曲线:标准曲线
标记物与被测物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剂量反应 曲线来表示。剂量反应曲线是用一系列标准抗原 反应而绘制出来的,所以又叫标准曲线。
标准抗原(标准品)是厂家在试剂盒中提供的已知剂 量的非标记抗原。
1、吸附法:
利用表面活性物质将反应液中的中小分子,即游 离部分F吸附,离心后将大分子B留在上清夜中达 到分离的目的。
常用的表面活性物质是葡聚糖凝胶和活性碳颗粒。
42
2、过滤法: 用一定规格孔径的滤膜过滤,大分子不能通过而 留在滤膜上,达到分离的目的。
常用0.22µ m的醋酸纤维薄膜。
43
3、沉淀法:
活性的标记抗原占总放
射性的百分数。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