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提倡节约,不让福建送“无用”的荔枝树,此树奢侈得“特殊”
植树节手抄报内容:“水果皇后”野生荔枝
植树节⼿抄报内容:“⽔果皇后”野⽣荔枝 野⽣荔枝在分类上⾪属双⼦叶植物纲、⽆患⼦⽬、⽆患⼦科。
它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植物。
本⽂是由植树节⼩学⼿抄报频道为⼤家精⼼挑选出关于《植树节⼿抄报内容:“⽔果皇后”野⽣荔枝》的内容,祝⼩朋友们和⼩数⼀样茁壮成长。
| | 野⽣荔枝 荔枝被誉为"⽔果皇后"。
我国是荔枝的故乡,也是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
野⽣荔枝主要分布于海南崖县、陵⼩、昌江、保亭、东⽅、琼中等县的坝王岭、猕猴岭、吊冒⼭、尖峰岭和⼴东雷州丰岛的徐闻等地。
野⽣荔枝是⼀种常绿⼤乔⽊,最⾼可达32⽶,胸径194厘⽶,枝叶繁茂、⽣机盎然、树⽪为棕褐⾊,并带有黄褐⾊的斑块,叶⼦为⽻状复叶,互⽣,草质,椭圆状,全缘,上⾯为深绿⾊,下⾯粉绿⾊,嫩叶则呈线褐⾊。
呈聚伞圆雌花序,绿⽩⾊的花朵较⼩。
果通常为椭圆形或椭圆状球形,成熟时果⽪为暗红⾊,上⾯具有⼩的瘤状体。
种为椭圆形,种⽪暗褐⾊,上⾯具有光泽,外⾯为⽩⾊的假种⽪所包被。
我国⼈⼯培育的荔枝树⼀般只有5-10⽶⾼,树⽪光滑,叶⽚由红褐⾊变为暗绿⾊。
花朵很⼩,淡绿中带⼏分⽩⾊,并不算鲜艳,但它的果实却特别引⼊注⽬。
每到丰收时节累累果实挂满枝头,⼀穗穗,⼀串串,似翡翠,如玛瑙,诱⼈垂涎欲滴。
剥开果壳,⾥⾯就露出了肥胖的半透明的⾁球晶莹如雪,⼀滴滴地外往淌着甜⽔,吃上⼏颗,顿觉清凉酸甜,沁⼈⼼肺。
荔枝具有丰富的营养,是⼀种⾼级滋补果品还有养⾎、消肿、开胃、益脾的药⽤价值,它的⽊材也被列⼊特等商品⽤材,纵理交错,结构致密,材质坚硬⽽重,少开裂,切⾯光滑,县有光泽,抗腐性强,可供制作上等家具、⾼级建筑的⽤材。
野⽣荔枝在分类上⾪属双⼦叶植物纲、⽆患⼦⽬、⽆患⼦科。
它被列为国家I级保护植物。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现代诗人) 杜牧(唐代诗人) 蔡襄(北宋名臣)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覆堤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谢谢观看
树形团团如帷盖
实 如 丹 , 夏 熟
朵如葡萄
核如枇杷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 肉 莹 白 如 冰 雪源自浆 液 甘 酸 如 醴 酪
宋家香的故事
传说这株荔枝树的主人宋工为了保护它, 被当地恶霸活活打死,只剩下宋工的妻子王氏 孤苦伶仃地守着荔枝树过日子。谁知有一天, 黄巢义军南下,部队刚好驻扎在宋家附近,火 夫因无柴烧火,看到宋家这荔枝树长得高大粗 壮,就想砍来当柴烧,王氏急来阻止,苦苦哀 求,火夫才肯罢手。可没过两天,又来了一队 士兵,二话不说拿刀就砍这棵树,王氏冲过来 紧紧抱着荔枝树哭道:“要砍这树,就先砍我 吧!”
绿砂的来历
老者听这几位客官口音似是北方人,就满足他们的好奇 心,带领他们在荔枝林里一边游玩,一边寻找早熟的荔 枝。玩着、看着,乾隆皇帝发现有一棵荔枝的果实绿中 带点微红。乾隆皇帝手指这棵荔枝说:“这棵荔枝可以 吃!”老者顺手摘了一颗给乾隆皇帝,想让他尝尝酸味。 乾隆皇帝接过手一边剥着皮,一边往嘴里送。不慎这颗 荔枝落在沙地上。乾隆皇帝连忙弯腰捡起,一看这颗荔 枝仍然果肉晶亮不沾砂。乾隆皇帝似小孩一样往嘴里塞, 连连点头表示好吃。随从看到乾隆皇帝吃得高兴,就用 双倍的价钱买下这棵荔枝树的全部荔枝。 这棵荔枝 很快被客官们采摘下来,美美地饱食一番,剩下的就随 身带走,带不走的荔枝乾隆皇帝脱口而出对老者说: “这些荔枝赐给你!”
绿砂的来历
刚好,那位前年看到乾隆皇帝吃荔枝的老者也在其中。 老者得知知府、县令来黄巷村的来意时,恍然大悟, 想起了前年客官来黄巷村吃荔枝的情景。老者向大家 叙述了前年客官吃荔枝的始末。知府、县令听后,心 里踏实了许多,黄巷村有皇帝要吃的荔枝。 消息 传出,全村男女老少欢天喜地,互相奔走相告,把这 棵荔枝的果实全部采摘包装好,火速送进京城。 乾隆皇帝吃过的这棵荔枝,其皮红中透绿,果实落地 不沾沙。从此,人们称为“绿砂”
古树荔枝树的告白
古树荔枝树的告白(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古树荔枝树的简介二、古树荔枝树的历史价值三、古树荔枝树的生态价值四、古树荔枝树的经济价值五、古树荔枝树的文化价值六、古树荔枝树的保护现状正文古树荔枝树的告白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古树荔枝树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自然遗产。
它们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自然界和人类文化的瑰宝。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树荔枝树的世界,了解它们的价值和保护现状。
一、古树荔枝树的简介古树荔枝树,顾名思义,就是树龄达到百年以上的荔枝树。
这些荔枝树一般生长在南方的亚热带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
古树荔枝树与其他荔枝树相比,具有更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古树荔枝树的历史价值古树荔枝树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陪伴着人类社会走过了漫长岁月。
一些古树荔枝树已经存在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它们亲眼目睹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和近代社会的变革。
对于研究历史和文化,古树荔枝树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
三、古树荔枝树的生态价值古树荔枝树是自然界中的瑰宝,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树荔枝树根深叶茂,有利于保持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古树荔枝树还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生活和繁衍的场所,是生态多样性的重要载体。
四、古树荔枝树的经济价值古树荔枝树不仅具有历史和生态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古树荔枝树的果实品质优良,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古树荔枝树的树干、树枝、树皮等部位都可以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五、古树荔枝树的文化价值古树荔枝树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古树荔枝树都与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紧密相连,成为当地文化的象征。
古树荔枝树的存在,有助于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古树荔枝树的保护现状尽管古树荔枝树具有如此多的价值,但它们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一些古树荔枝树被砍伐或移植,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古树荔枝树。
永春名木古树荔枝树介绍
永春名木古树荔枝树介绍永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
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树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名木古树。
这些古树不仅是永春的自然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本文将重点介绍永春的名木古树之一——荔枝树。
荔枝树,作为永春的名木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在永春的各个季节,荔枝树都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为人们带来无尽的惊喜。
一、历史渊源永春的荔枝树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唐朝时期。
那时,永春地区就已经开始广泛种植荔枝树,并且品质优良,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荔枝树在永春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
二、地理分布永春的荔枝树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丘陵地带,这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为荔枝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这些地区,荔枝树沿着山坡、河岸茁壮成长,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三、文化内涵荔枝树在永春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文人墨客曾以荔枝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诗词歌赋,流传至今。
在当地人的生活中,荔枝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年的荔枝丰收季节,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庆丰收活动,共享丰收的喜悦。
四、形态特征与生态价值荔枝树的形态高大挺拔,枝叶繁茂。
它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花朵呈淡黄色或白色,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果实则为鲜红色的荔枝,口感鲜美甘甜。
除了果实可供食用外,荔枝树的木材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用于制作家具、建筑等。
在生态方面,荔枝树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环境质量;同时它们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
因此,荔枝树对于维护永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五、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名木古树,永春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包括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实施动态监测、加强宣传教育等。
同时,政府还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古树的保护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六、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永春的荔枝树及其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和利用。
大榕赋第十一段赏析【南宋】薛季宣骈体文
• 南宋时,莆田诗人刘克庄的《即事二首》:“傍榾柮边名燠室,有榕树处当凉台。”以及《太 守林太博赠瑞香花》:“莫因山鸟啼榕树,便忆河豚饱荻芽。”张元幹的《点绛唇》:“山暗 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写的是福州鸟啼榕树和榕阴蔽日可以乘凉的美丽景色。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南宋名相李纲在福州任职时,曾为榕树撰文评说,认为榕树不宜造船,做窗容易被虫蛀,烧火 没有火焰,故无人砍伐它。但榕树长成巨树,摇曳着赏心悦目的青翠,可以荫庇数亩土地,尤 其是在赤日炎炎的夏天,“垂一方之美荫,来万里之清风”,给人们带来清凉,数百年后绿荫 依旧,成了无用中之大用。清乾隆年间,福州知府李拔,在衙门内(今省府路工交大院)建 “榕荫堂”,并作跋指出:榕树“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在天下则荫天下”。他 还以榕树自勉,以造福百姓为己任,体现了中国文人官员的良知与美德。
• 《大榕赋》分别写了榕树的根、干、枝、形、赘疣、材质、树龄、榕阴等,对榕树勃发旺盛的 生机活力、伟岸壮观的气势、苍翠美妙的姿容所作的排比藻饰和恣意铺张,极具艺术感染力。 如形容榕根“蜿蜒纠纷,蛇蟠鹿奔”,树干“万本同植。萦连拥肿,钻坚露隙。俦引俦缘,自 陵空碧”,榕枝“枝柯离欹,横从出奇。翕如其合,判如其离。嗟如其往,欻如其来”,树形 “夭蟜骊龙,摩天切空。雏翼云垂,扶摇下风”,榕阴“迷云而零雨不下,畏日而炎天改色”, 其材质虽非“瑞木”——上好木头,既不能用作栋梁盖屋,又不能当作柴火烧饭,似乎无改其操,连 理而不称其瑞”的“不才之才”却成就了榕树的“大通之德”——与老庄学说中所主张的大道 融通为一,以致“樵夫视而弗斫,大匠行而弗顾”——砍柴人和木匠都不去加害它,故它能以 没有实用的“无堪”而获得长寿——“躐千龄而几万岁”,又以蔽日遮雨的榕阴造福人类。作 者所表达的道法自然——“不才而才无似”“无庸而庸无尚”的理趣可谓情深而文明,闪耀着 “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光芒。
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城市绿地资源,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福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古树名木的界定和分类第三条界定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是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美学、生态或观赏价值,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的树木:1.树龄超过50年,或者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2.树高超过10米,胸径(离地1.3米处的直径)超过50厘米的;3.其他具有特殊价值的树木。
第四条分类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按照其保护等级进行分类,分为一级保护古树名木、二级保护古树名木和普通古树名木。
1.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或生态环境保护价值的,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
2.二级保护古树名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或生态环境保护价值的,但不达到一级保护古树名木的标准。
3.普通古树名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或生态环境保护价值的,但不达到二级保护古树名木的标准。
第三章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第五条保护原则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第一原则:对古树名木实行保护优先原则,加强其管理和保养工作。
2.合理利用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古树名木的观赏、教育、科研等功能。
3.科学管理原则:根据古树名木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和计划。
4.公众参与原则: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保护措施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包括:1.制定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和措施。
2.定期进行古树名木调查,建立古树名木档案。
3.加强古树名木的护树、修剪、养护等管理工作。
4.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
5.定期组织古树名木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增城挂绿 嘉树增城名挂绿 仙姑栽处独留红
增城挂绿嘉树增城名挂绿仙姑栽处独留红2010年06月11日来源:南方都市报增城挂绿的母树。
围绕母树不但有围栏,还有一条小小的护城河,使游客们只能远观。
挂绿广场因围绕着挂绿母树而得名。
挂绿要到7月份才成熟。
广州名片地方特产系列总第174期候选名片173期增城挂绿提名辞增城挂绿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种,因果身中间有一道绿痕而得名,有“全世界最昂贵的水果”之美誉。
xx增城挂绿,又称西园挂绿,因为母树在原城西西园寺荔枝园而得名,系由荔枝实生苗得水土灵气变异而成。
2002年,重量只有18.8克的第一号“挂绿”卖出了55.5万元的天价,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被称为“全世界最昂贵的水果。
”唯心走出挂绿的传说因着何仙姑和挂绿的传说,外地人看增城往往多了几分神秘,几分仙气;而增城人也不知不觉让自己走进了传说,就像走进了一个虚幻的迷宫,至今仍未能走出来。
增城人在外面时,谈天说地听别人说起增城挂绿,脸上更添几分光彩,心里更添几分自豪,握手道别时也是那句千篇一律的老话:“7月,到增城吃荔枝去!”于是,荔枝在增城就成了一种荔枝文化。
荔枝加上何仙姑的传说也就成了唯有增城才形成的一种文化的沉淀。
市徽是一颗荔枝,连城雕也于三条钢腿中夹一个圆的东西。
其实,自称为荔乡的还有增城近邻的东莞和从化,尤其是东莞,荔枝的产量不少于增城。
但增城无愧于荔乡之称在于增城荔枝的品质。
由于土质及气候的特殊优越,较之于东莞和从化,增城荔枝则是多一分水太润,少一分水太枯。
地道的增城荔枝唯有地道的增城人才能凭口感分辨出来。
还有一个原因,增城拥有的品种有上百种:三月红、黑叶、怀枝、水晶球、桂味、糯米糍、阿娘鞋、状元红、砸死牛……还有举世无双的荔枝之王——挂绿,更加上何仙姑的传说,于是增城荔枝便有了货真价实的本质以及美丽飘渺的氛围。
于是农历六七月间,增城人就在自我陶醉的心态中走进了传说,也让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在传说的氛围中品尝这最佳的南方之果。
宾客如云、如水,有公家客也有私客,小轿车,摩托车,把七月的增城街头拥塞得水泄不通。
一首诗 说荔枝 薜荔
一首诗说荔枝薜荔和王景彝咏薜荔梅尧臣〔宋代〕植物有薜荔,足物有蜥蜴。
固知不同类,亦各善缘壁。
根随枝蔓生,叶侵苔藓碧。
後凋虽可嘉,劲挺异松柏。
自古文人喜欢“薜荔果”,喜欢它的高雅,喜欢它的凄悲,也喜欢它的药用,于是“薜荔”入诗多。
“薜荔”的民间语是“荔果”,但也有广东人把“荔枝”称为“荔果”。
苏轼曾有一首《荔枝叹》,描述了杨贵妃吃荔枝的情景,和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句中的“荔枝”,与“薜荔”是不同植物的不同果实。
“薜荔”又称木莲。
屈原《离骚》中就有“擥禾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描写,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
中国的很多美食出自深山老林,把薜荔果种子搓揉成“凉粉”,就是山民的一大美食发明。
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云:“木莲即薜荔,自江而南,皆曰木馒头。
俗以其实中子浸汁为凉粉,以解暑。
”如果你有机会夏天到沈从文的家乡湘西凤凰,到唐代诗人王昌龄和李白曾被贬谪之地黔阳芙蓉楼,就可以吃到加糖和米醋的荔果凉粉。
那是山民用山泉水或山井里的水,将荔果内的种子搓揉成凝固的胶状,成为晶莹剔透的果冻,山民叫作“凉粉”,有外地游客就叫“果冻”,古书上称“木莲糕”,薜荔也叫“凉粉果”。
薜荔入药始见于唐《本草拾遗》,说其茎、叶、根均能入药。
在古代文人的观念里,薜荔与荒凉凄清的情状连在一起。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有诗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诗人眼前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由此生发出一片茫茫“愁思”,诗人选择了芙蓉与薜荔来渲染被贬谪于大荒之地的惆怅,芙蓉出水有“惊风乱飐”之感,而丛生的薜荔覆墙,也有密雨偏要斜侵,全诗都渗浸着愁思弥漫的情绪。
在古诗中,薜荔常传递着苍凉、寂寞、感伤的氛围。
唐朝诗人顾况诗云:“薜荔作禅庵,重叠庵边树。
空山径欲绝,也有人知处。
”明朝汤显祖诗“木叶号蝉悲,水荇潜鳞戏。
日气淡芙蓉,云阴生薜荔。
”古代文人多有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何不叹息?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最老的荔枝树 宋家香
最老的荔枝树--宋家香宋家香在市区英龙街原宋氏宗祠遗址中,有一棵植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距今已1200多年的古荔“宋家香”,是世间罕见的高龄果树。
据成书于宋嘉祐四年(1059年),蔡襄所作《荔枝谱》记载:“宋公荔支,树极高大,世传其树已三百岁。
”可以推算出树龄。
“宋家香”在漫长的岁月中,历遭严寒、台风和兵火等灾祸,却顽强地生活下来,老而弥壮,具有十分特殊生命力。
现株高6米多,基干周长7.1米,树冠覆盖面积达65平方米。
郁郁葱葱,岁结硕果,大年最高产量达352斤。
果实呈卵圆形,色红壳薄,肉厚多汁,甜度适中,脆滑无渣,香味沁人。
历来被人盛赞为“奇香异味天下无”、“品中第一”。
“宋家香”不同于一般的荔树。
它的叶缘离尖端三分之一的部位有微凹痕,古称“玉带围”。
相传是唐朝黄巢义兵经过莆田时伐树为薪,当一士兵动手砍“宋家香”时,树主王媪急来阻止,苦苦求免,这士兵因即罢手,故只留下一斧的痕迹。
本世纪初,莆田荔枝苗移植到美国佛罗里达州试种成功。
现已逐渐推广到美国南部诸州和巴西、古巴等国,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被誉为“果中之王”、“果中皇后”。
它是我国园艺科学历史悠久、技术精良和中外文化科学交流的活见证、活标本。
树身不高只有6米多,树冠也不大,荫地面积仅有65平方米。
但是,树势老态龙钟,是一株饱经风霜,久经浩劫的古荔枝。
这棵荔枝是莆田大地上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荔枝。
它就是名闻遐迩的“宋家香”。
至今,古荔仍是枝叶繁茂,每年暮春三月抽穗扬花,六月丹荔硕果串串,年年老树挂果。
“宋家香”植造年代史无准确记载,据有关史料推测约植于唐玄宗天宝至唐肃宗至德年间,其树龄将近1300年了。
在这一千多年期间,它与天灾人祸作顽强的抗争,才活到了今天。
莆田市地处沿海,每年夏秋之间台风频繁登陆袭击,狂风带来暴雨。
每次强台风都刮断不少树干,有的树连根被拔掉,而宋家香却安然无恙,幸免于多次风灾之难。
莆田地处地震带,一千多年来也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地震。
清朝皇帝是如何巧妙地将荔枝运往京城的?一般人三年都想不到!
清朝皇帝是如何巧妙地将荔枝运往京城的?一般人三年都想不到!本文导读:我们都知道,荔枝离树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变,而清朝皇帝是如何摆脱这种水果保鲜关口的?您要想知道事情的真相,还是让万能的小编给您一一揭秘吧?我们都知道,唐玄宗时代的杨贵妃是非常爱吃荔枝的。
唐玄宗为了满足他的口腹之欲,便命驿站的驿卒骑着快马,以千里急行的速度,往京城送荔枝,正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结果很悲催,杨贵妃后来自杀马嵬坡,算是为这段荔枝公案,画上了一个悲伤的记号。
清朝12帝,号称没有昏君,既然没有昏君,那就不能学唐玄宗“劳民伤财”的运输荔枝的办法,来解决口腹之欲。
一开始的时候,清朝皇帝享受的是用瓶子装的蜜荔枝,可是,蜜荔枝属于果脯的范畴,与鲜荔枝根本就不属于一个性质的东西。
清朝皇帝为了享受鲜荔枝,他们也想将南方的荔枝移植到京城,可是一查历史书才知道,移植荔枝树这招在汉代就已经被试验过,可是移植过来的荔枝树,不是枯萎,就是因为水土不服,而一颗荔枝都不接。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雍正二年,闽浙总督满保给雍正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这道奏折的大意是:我在视察荔枝产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可以运输荔枝,而荔枝的味道不受损失的好办法,那就是用盆栽小荔枝树,4月荔枝开花后,即刻将盆栽荔枝装上船,然后由福建水路,直航老通州。
两个月后,正好赶上荔枝树上挂的荔枝果成熟,树上的荔枝就可以被送到紫禁城,供皇帝和嫔妃太子们享用。
根据清朝的史料记载,乾隆25年,一批送到紫禁城的荔枝盆栽,共有40颗荔枝成熟,可是皇宫中妃子众多,这一点点的荔枝该如何分配?乾隆经过仔细计算,皇太后送了两颗荔枝,余下的十多名嫔妃只能一人得到一颗荔枝。
想一想现在的人可以乘坐火车,直奔福建等地饱食荔枝情形,那是一件多么幸福是事儿?至少比一人吃一颗荔枝的皇妃们幸福得多。
盆栽荔枝,这件事确实解决了荔枝无法长途贩运的大难题,而且确实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办法,因为它采取的是船运,故此,不需要动用太多的人力,也就不会成为史学家诟病朝廷的地方。
清宫荔枝贡与赏:内里有乾坤
清宫荔枝贡与赏:内里有乾坤作者:来源:《知识文库》2015年第08期官员因得到皇上荔枝赏赐而谢恩的奏折,时常可见,有的虽字面说是鲜荔枝,实是蜜浸荔枝,赐真正鲜荔枝很少见。
相比较来说,朝中特别是皇帝身边的大臣得到鲜荔枝赏赐的机会要多得多。
无论“贡”或“赏”,都不过是专制时代高高在上的皇权展示自身力量的一种方式而已。
图为清宫御用洋画家郎世宁所绘“乾隆朝哈萨克进贡图”(局部)。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二十二日,直隶巡抚李维钧收到了雍正帝所赐两颗鲜荔枝,上折谢恩,雍正帝朱批说:“此物北方实属难得之物,即在庭诸大臣朕所亲信,不过间赐一二枚耳。
”荔枝不再仅是水果,也成为了君臣密切关系的指示器。
同时得到雍正帝赏赐鲜荔枝的,还有年羹尧。
与一般让递送奏折的家人等顺便捎回(包括上面李维钧)的赏赐方式不同,这次是专门派人经官方驿站送去。
雍正帝甚至就此亲笔给年羹尧写了朱谕:鲜荔枝最难待时。
今因六天驿程,或者到来亦未可知,所以撞造化,给你带来,到时不知如何。
鲜荔枝,不得到你尝尝,朕不如意,所以勉强寄来。
或因朕加恩之诚,鲜好到来,亦未可定。
雍正帝写给年羹尧的“荔枝赏”朱谕非一般恩赏大概认为可给年羹尧意外惊喜吧,雍正帝心里先激动了,写得有点语无伦次。
这么好的东西,不让年大将军尝尝,委实过意不去。
时间都算好了,走驿站,荔枝用六天能从北京到西安,至于到时是好是坏,实在没有把握。
但还是希望,鉴于自己内心之诚,老天会给面子吧。
六月三十日,年羹尧接到驿递而来的物品,除新制珐琅鼻烟壶二件、各种新茶四匣外,就是雍正帝的朱谕,当然还有荔枝。
不是一两颗,而是四颗啊。
年羹尧看到,“竟有一枚颜色、香味丝毫未动”。
年羹尧“东望九叩,默座顶礼,而后敢以入口也”。
接着年羹尧向雍正帝特别解释道:由于“沿途水阻”,这次驿递用了九天时间,因“长途暑候,马上九日,而留一鲜荔枝完好如新,此固上苍有意明示,以天人交感,君臣交孚,一诚所格,至于如斯”。
由于比预计送达日程迟了三天,若硬说荔枝都是完好的,那“无此物理”,是不可能的;若直说全都坏啦,“则圣主加恩,无以显应”,更是不可能了。
苏东坡和荔枝的故事
苏东坡和荔枝的故事
据传,苏东坡和荔枝之间有一个故事。
相传在宋朝时期,苏东坡曾任官福建泉州。
他非常喜欢吃荔枝,但当时荔枝并不是泉州的特产,需要从广东等地运输过来,价格非常昂贵。
为了满足自己对荔枝的喜好,苏东坡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钱购买荔枝,不仅自己吃,还会分给周围的亲戚朋友。
后来,苏东坡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在泉州种下了荔枝树,并通过改进品种、育苗等方式提高了荔枝的产量和质量。
这样一来,苏东坡就不必再从其他地方购买荔枝,而是可以直接在自己的家乡享用到新鲜的荔枝了。
此外,在苏东坡的推动下,荔枝也逐渐成为了泉州的特产之一,甚至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水果之一。
因此,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位富有创意和实践精神的农业专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苏东坡不仅是一个文学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武夷山大红袍的神话传说
武夷山大红袍的神话传说“大红袍”自古是武夷岩茶至尊,现在是武夷岩茶的代名词,也是武夷山的第二张名片.但因为历史久远,战乱频仍,文献流失,“大红袍”的身世和武夷山的船棺一样,成了一个千古之谜,招引着人们去苦苦探寻和考证.但大都没有结果,仍然停留在民间说法和神话传奇的层面.关于武夷山大红袍名字的来历小编整理了一下几点,仅供参考。
武夷山大红袍的传说之“皇后治病说”纯属无稽之谈.历史上离武夷山最近的京城是南宋的杭州城,依当时的信息和交通条件,从皇后“突然得病”(急性病),到找到“大红袍”治好病,起码要花费几个月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说法显然不符合一般的逻辑.“武夷山大红袍传说县丞祭茶说”也十分牵强.武夷山虽然自古有喊山祭茶的习俗,但县丞作为七品小官穿大红袍祭茶也不合乎古代严格的着装礼制.投保一亿人民币的“大红袍母树”虽然生长在岩壁上,但不至于高不可攀,早在3000多年前,武夷山的山民们都能把船棺安放到几百米高的悬崖上,何况那区区的几十米岩壁.无疑流行于广东地区的“猴子采茶说”低估了武夷山人的智慧.最令人信服的还是“丁显状元报恩说”.武夷山大红袍导游词(wuyishan dahongpao guide)中主要是持这个观点,说是明朝福建籍举子丁显北上赶考,途经武夷山,中暑昏厥路边,被天心寺僧人所救,以茶入药为其治疗.举子病愈后高中状元,回天心寺报恩,方丈说救他性命的不是僧家,而是茶叶,嘱其以红袍披盖茶树,以表谢恩.“大红袍”故事从此不胫而走.靖难之变后,朱棣夺取侄子建文的帝位,为追杀传说出家为僧的建文帝,便派胡潆遍访寺院宫观,以寻访张三丰为名查询建文帝的下落.胡潆也因此到武夷山,入驻天心寺,爱喝茶的胡潆听了“大红袍”的故事,明代胡潆把天心禅茶带回并进贡给朱棣.明成祖正式诏封天心禅茶,为“大红袍”正名,降旨天心庵“精耕勤灌,嫩摘细制,世代相传,岁贡入京”,同时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现在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还能见到“永乐茶坊”的遗存.那么大红袍的真相到底怎样呢?饮水思源,喝茶寻根.笔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跑遍了图书馆、资料室,查阅了许多相关的历史文献,采访了多位权威茶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各种民间说法和神话传说予以一一求证和排除,终于得以按图索骥地把点滴的历史碎片加以精心拼接,基本上还原出了“大红袍”的本来面目,以飧世人.“大红袍”因何得名顾名思义,大红袍,就是红色的袍服.在中国服饰的发展史上,衣着大红色的袍服主要见于明朝.继元之后,汉族统治者重新建立了延续近300年的明王朝,包括服装制度在内的汉族礼制得到了全面的恢复.明朝洪武时期,依据周礼,参考汉、唐、宋历代的服饰,花了20年时间确立了基本的官服定制.服装的类别基本延续过去朝服、祭服、公服、常服的区分,官品、职位、身份在服装的颜色和配饰上却有更加明显的辨别.《明史》记载:洪武三年,礼部言:“历代异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饰黄,旗帜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在公服穿着上,明朝廷也明确规定“一至四品着绯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绿袍.”文中“赤”、“绯”都是指大红色.因此,明以后红袍渐渐成为清廉高官的代名词.如成书于清代的《海公大红袍传》、《海公小红袍传》,描写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海瑞一生的遭际,刻画了一个忠于职守、无私无畏、敢于锄强诛暴、关心百姓疾苦、清廉耿介的清官形象.可见,“大红袍”是明代清官的指代.那么为什么又引以借代武夷山的茶树呢?可以推测:“大红袍”茶出现于明代,并与当时某位清正廉明的高官或朝廷有一定的联系.这一推测与“状元报恩说”比较接近. 说来巧合,武夷岩茶(wuyi rock tea)的产生和朱元璋的“罢龙团,改制散茶”的诏令有很大的关系“大红袍”身世大揭秘如果按“县长命名说”,虽然有“大红袍,民国三十二年,吴石仙题”的摩崖石刻,从而有人推测“大红袍”得名于1943年,但《武夷山茶与风景》一书出版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书中却清楚地交代大红袍“成名虽然出于品质的优良,但大半还是宣传的功效.”假使大红袍得名于1943年,但在命名不到一年,又值战乱年代,显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宣传功效.而且,在成书于1921年的《蒋叔南游记》(蒋希召著)第一集《武夷山游记》中写道:“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数两耳.”可见,在1921年之前武夷山便有“大红袍茶”了.清朝道光年间,著名学者郑光祖撰写的百科全书《一斑禄·杂述》(1839年)卷四里说:“……若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建”,即指建宁府(武夷山当时隶属建宁府);“旗”,指的是茶(古代新采茶芽状似旗、枪,古人常以“旗”、“枪”指代茶叶),按照“五十年来盛行于世”推算,“大红袍”在清初就已经名扬天下了.这段文字的发现填补了清朝“大红袍”文字记载的空白,把“大红袍”有据可考的历史至少往前推了二百年.经过茶叶科学部门检测,现存母树大红袍的树龄在360年以上.360年前,正是明末清初.现在“大红袍母树”仅剩一处,不排除天游、北斗等他处的已故“大红袍”母树的树龄超过360年的可能.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大红袍”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明代.近年来,随着“大红袍祖庭”——天心永乐禅寺佛教文化和寺院历史的深入挖掘,为“状元报恩说”、“大红袍”始于明代增添了诸多佐证.1991年,天心永乐禅寺大雄宝殿重建时,工地挖出两个明代的圣旨碑、一对石龙和三尊石雕佛像.从中可以断定天心永乐禅寺受明代朝廷敕封.那么,天心永乐禅寺为什么受封呢?《明史·胡潆传》记载: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诸旧臣多从者,帝疑之.五年,遣潆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邋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潆以故在外最久,至十四年乃还.所至,亦间以民隐闻.母丧乞归,不许,擢礼部左侍郎.十七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潆至,急起召入.潆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潆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这段文字说的是:明成祖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有人说建文帝流落海外了,有人说建文帝出家当了和尚.为了赶尽杀绝,免除后患,明成祖派礼部官员胡潆(1375—1463)与宦官郑和分别以寻访张邋遢(张三丰) 与“下西洋”为幌子,在国内与海外排查建文帝的下落.同时,文中“遣潆颁御制诸书”之句,其实是指明成祖为了掩人耳目,收买人心,忏悔恶业,广泛“颁御制诸书”敕封寺院宫观.受封的寺院宫观大都冠以“永乐”字号,至今在全国许多省市仍有许多以“永乐”年号命名的寺院.天心永乐禅寺于此际受敕封,自在情理之中.上文虽然只交代了胡潆“十七年(公元1419年)复出,巡江浙、湖、湘诸府”,并没有明确说明他来过武夷山.但在《武夷山志》(清·董天工著)专门记载来过武夷山的历代名贤的篇章《名贤下·遗补》中有“胡潆,字源洁,武进人,明建文庚辰进士,官礼部尚书”的记载.说明胡潆确实来过武夷山.《武夷山志》还收录了他的《题画武夷图》、《望武夷,因文公精舍在此,不胜感慨》诗两首.此外,在佛教古籍《瑞岩实录·诗偈》(清释元贤著)中有胡源洁的《夜宿天心》诗:云浮山际掩禅院,月涌天心透客居.幽径不寒林影下,红袍味里夜可无?这首诗描述了作者胡潆夜宿天心寺,彻夜品饮“大红袍”的情形.可见在当时,尚在明初的时候,天心寺的茶就已经冠上了“大红袍”之名.这些事实与“状元报恩说”几乎吻合.圣旨是古代最高规格的文书,颁发给寺院的圣旨一般是敕封或表彰功德.圣旨碑,一般是作为门坊等建筑的构件,或单独立在显眼的地方,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受过皇帝的敕封或嘉奖.但天心永乐禅寺为什么有两个几乎一样的圣旨碑呢?另一个是否是“状元报恩说”所指的朝廷对“大红袍”的敕封呢?据天心永乐禅寺住持泽道法师说,“状元报恩说”原记载于《天心寺志》,后来寺志失传于民国战火,便由天心永乐禅寺僧人口头代代相传下来.该寺院后来还受过光绪敕封,林则徐、陈宝琛等朝廷命官先后为其题额,可见天心永乐禅寺在历史上曾经十分显赫.可以想象,这样显赫的寺院肯定有自己的寺志.“状元报恩说”和其他版本的传说相比,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逻辑性、书面性,可见其确实出自正规的文献,而且口头相传的时间跨度不会太长.因为故事情节、时间、人物、事件与以上考证的史实相符,并无走样.综合“状元报恩说”和上述考证结果,“大红袍”是否受过敕封便不得而知了.至此,上百年来众说纷纭的“大红袍”的身世终于真相大白.。
荔枝历史故事
荔枝历史故事
荔枝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热带水果,但它也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历史故事。
据传说,荔枝起源于中国广东省的荔枝山。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皇后叫做杨贵妃。
她非常喜欢吃荔枝,并且每年都要让朝廷派人去荔枝山采摘最好的荔枝送给她。
一年,夏天来得非常晚,杨贵妃非常想念荔枝的味道,但是荔枝山上的荔枝还没有成熟。
朝廷派去的人也回来告诉她,今年的荔枝太青了,还没有熟透。
杨贵妃感到非常失落。
于是,她派自己的侍女们穿上红色的衣服,到荔枝山上的树下跳舞,希望能够让荔枝们早日成熟。
结果,不久之后,荔枝果实变得又大又甜,成为了杨贵妃最爱的水果。
从此以后,荔枝成为了中国的国宝水果之一,并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和食用。
每年的夏天,人们还会在荔枝山上举行荔枝节庆祝这个美味水果的丰收。
岭南荔枝典故
岭南荔枝典故
荔枝是岭南地区最有名的热带水果之一、岭南指的是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这些地方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荔枝生长。
荔枝因果实形
状像“荔枝子”,故名。
而荔枝的美味也是不容忽视的,因其果肉鲜嫩多汁、味甜爽口,深受人们喜爱。
据《岭南异物录》中记载:“荔者,广州之旧名也。
明冈至舟,粤人
采与酤酒,作寿陵二首。
”从这里可以看出,荔枝在岭南历史上的地位非
常重要。
早在唐代,荔枝就已经成为了南国的特产。
唐代名将岑文本曾经
有诗说道:“又非冬柿拭牙甜,纵此韶光一夕夭。
唯有枝头将荔子,一时
还醉桃源乐。
”
荔枝在唐代的地位非常高,宋代时,荔枝更是成为了皇室御用的水果。
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有一首诗道:“荔支丰实酒浇瓜,盘午携杯大道斜。
”
这首诗中几乎可以说将荔子的鲜嫩、可口、甘甜等特点都写的淋漓尽致。
荔枝的历史流传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荔枝已经不再是贵族的专属
水果,而是普通老百姓的餐桌美味。
荔枝不仅是食物,还与许多优秀的文化、文艺作品紧密相连,成为了
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写代表荔枝的成语、诗歌、歌曲等等。
总之,岭南荔枝作为岭南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现代的代
表之一、人们会因为荔枝这一美食而赞美岭南的富饶、美丽、文化与深厚
的人文底蕴。
古树荔枝树的告白
古树荔枝树的告白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古树荔枝树的历史背景
二、古树荔枝树的特点
三、古树荔枝树的象征意义
四、古树荔枝树的保护现状
五、古树荔枝树的告白
正文
古树荔枝树的告白:我是一棵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荔枝树,生长在岭南地区。
这里气候适宜,雨水充足,为我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数百年来,我一直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一、古树荔枝树的历史背景
荔枝,作为岭南地区的特产,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喜爱。
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关于荔枝的记载。
而我,作为一棵古树荔枝树,也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亲眼见证了岭南地区的发展与变迁。
二、古树荔枝树的特点
作为一棵古树荔枝树,我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我的树干粗壮,树皮粗糙,上面的裂纹犹如岁月的皱纹。
我的枝叶繁茂,绿意盎然,每到结果季节,荔枝果实挂满枝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三、古树荔枝树的象征意义
我作为一棵古树荔枝树,不仅代表着荔枝文化的传承,更是岭南地区历史的见证者。
我象征着勤劳、坚韧和传承,让人们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
四、古树荔枝树的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古树荔枝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政府部门加强了对古树的维护和管理,许多民间组织也积极参与到古树保护的行列。
人们意识到,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历史,就是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五、古树荔枝树的告白
亲爱的人们,我是一棵古树荔枝树,我在这里向你们倾诉我的故事,希望你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
荔枝树的简介
荔枝树的简介荔枝树是一种热带水果树,属于荷包树科荔枝属。
荔枝树原产于中国,是中国特有的果树之一。
荔枝树的学名为Litchi chinensis Sonn.,又名荔枝子、荔子、枇杷果等,是一种常绿乔木。
荔枝树的树冠茂密,高度一般在10-20米之间,枝叶繁茂。
树干呈灰褐色,树皮相对光滑。
荔枝树的叶子为复叶,每片叶子由2-4对小叶组成,小叶长而尖,叶片光滑而有光泽。
荔枝树的花为小型花朵,聚集成大型的圆锥花序,花朵呈黄绿色。
荔枝树的果实是其最大的特点,果实为球形或卵圆形,果皮厚而坚韧,外表呈红色或粉红色。
果肉呈乳白色,质地鲜嫩多汁,口感甜美。
每个荔枝果实内含有一个红褐色的种子。
荔枝的种子可以种植繁殖新的荔枝树。
荔枝树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
荔枝树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耐盐碱,但对排水良好的砂质或壤质土壤生长更为适宜。
荔枝树的生长速度适中,每年的生长季节是在春季和夏季,生长势旺盛。
荔枝树一般需要5-7年的生长期才能开始结果,结果期一般在6-7月份。
荔枝树的果实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富含多种营养物质。
荔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和钾、磷、钙等矿物质,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和滋润皮肤的功效。
荔枝还含有一种特殊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
荔枝树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关于荔枝的记载。
荔枝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尤以广东、福建、广西等地最为著名。
荔枝还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当地农民的收入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除了中国,荔枝也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如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
荔枝不仅在亚洲受到欢迎,也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品尝和了解这个美味的水果。
荔枝树的种植和养护相对简单,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条件,保证荔枝树的正常生长。
其次要合理施肥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和养分充足。
还要及时修剪和疏除枝叶,保持树冠通风和光照。
历史典故:妃子笑
妃子笑
很久以前,高州泗水滩底因旱无雨,荔树枯萎,百姓们急得痛哭流涕。
一天,八仙踏着祥云赴瑶池为王母祝寿,往下一望,见人世间的老百姓扶着荔树痛哭悲伤苦不堪言,便停住云头,深表同情。
老百姓们霎时见祥云遍布上空,便拜求八仙垂怜,拯救荔树。
八仙在寿筵上奏请王母,便派南海观世音带花露水到滩底遍洒,把枯萎的荔树救活。
从此,滩底一带荔树岁岁翠绿,年年果满枝头、品质特优。
宦官高力士回乡省亲,听说滩底村荔枝是果中珍品,欲进贡唐玄宗与杨贵妃,以博取龙颜凤脸的喜悦。
但苦于路途遥远,难保其鲜,急得高力士长吁短叹。
滩底河边,他看见远处长有像农家烟囱般的大麻竹,突然心生一计,何不将大麻竹砍下为数段,凿孔将荔枝放进去,再密封,既可远运又可保其鲜艳。
当夜,高力士即命随从依计行事。
翌日拂晓,驮有伪装麻竹袋的一骑先行,驮着贡荔麻竹袋的一骑后行。
一个驿站又一个驿站,不断更人换马,跑得飞快,尘土飞扬,唯恐贡荔迟送上京会变质。
望穿秋水的扬贵妃见一骑远道飞奔而来,知是贡荔送到,嫣然一笑。
此一笑后来有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便是描写这一情景的。
妃子笑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起大清朝,每年都要由地方给朝廷进贡各种东西,从吃穿用度,到奇珍异宝,无所不有。
道光皇帝上台后,大力推行节俭,许多的地方进贡都被他给砍掉了。
其中,有一项是福建进贡的荔枝树。
其实,这种荔枝树根本不是什么稀有品种。
这就奇怪了,普通的荔枝树,凭什么要千里迢迢,当成宝贝一般献给皇上。
莫非道光皇帝是北方人?每年都要看看荔枝树长什么模样不成?这个答案,很显然是错误的。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大清朝的十二个皇帝中,道光皇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
他前世很可能是个会计,把节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节俭的具体做法有三个大方面。
一,从自身做起。
衣服破了不换新的,补好了再穿;让人去买烧饼,就着茶水就当饭吃。
晚上,甚至连灯都舍不得点,天黑就睡觉。
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
下属穿件新衣服别叫道光看着,昨晚上吃的牛肉别叫道光闻着。
连皇子,公主的婚嫁都大幅缩减标准,违反了还要惩罚。
三,大幅裁减各地向朝廷的进贡。
大到什么程度,咱用具体事例说话:(某年)八月初八下旨,各省所有向朝廷的进贡概行停止;十月一日,陈设器玩等贡物裁撤;十一月八日,两淮的玉器贡物免于呈进,等等等等。
道光皇帝还觉得不够,又下了一道圣旨,朝廷没主动下令禁止进贡的,如感觉地方感觉有困难,可以申请免除。
结果,问题出来了。
福建巡抚颜检提出,每年进贡的荔枝树和素心兰,采办困难,而且运输不易,请求裁减。
素心兰可以理解,它花香形美,是兰花中的极品,但因为娇嫩,确实是不容易运输,故此,裁撤是有道理的。
可荔枝树,凭什么跟着高雅的兰花相提并论?其实这里,还真有很大的学问。
这一棵看似普通的荔枝树,其实透露着清王朝皇帝生活的无边奢华。
其实让皇帝看中的,不是荔枝树,而是树上结的荔枝。
在封建社会,新鲜的荔枝一直是下到平民,上到皇帝颇喜爱的水果。
诗人不是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吗?
可荔枝却不同于别的水果,是越新鲜越好吃。
在古代没有真空包装和快递的日子里,在北方的皇帝要想吃上一口南方产的新鲜荔枝,确实是件难事儿。
可在唐朝,这个问题却解决了。
当年的杨贵妃为了吃上一口新鲜的荔枝,就留下了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用驿站的快马将荔枝运送京城。
真奢侈,确实是太奢侈了,而且这种明目张胆的奢侈,特别容易引起老百姓的反感。
于是到了清朝,这种利用国家驿站和快马来运送荔枝的方式就被取消了。
那么,是不是这回就不奢侈了?只能说你想多了,因为奢侈依旧,只是换了个方法。
新的方法是,在荔枝还没完全熟透的时候,就将整个荔枝树种到特制的大花盆里。
然后将大花盆连同荔枝树一起,装到专门的运输船上,走水路,从南方一直运到京城皇宫。
这一路之上,还要有专人负责这些盆栽荔枝树的营养,温度,甚至是病虫害。
这样,只要算准了日子,荔枝树进了皇宫,荔枝也刚好熟透了,绝对比快马送来的还要新鲜。
妃子仍然笑了,皇帝也吃美了,可背后却是许多劳动人民的汗水和血泪。
现在看来,道光虽然痛下决心,连进贡荔枝树都给裁了。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朝历代皇帝的奢侈,已经将整个大清都掏空了。
正所谓积重难返,不管道光皇帝怎样的节俭,也挽救不了已经滑向深渊的大清朝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