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源集》序六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庆源集》序六篇
【注】状元祓公彦章在南宋开禧二年编修《庆源集》后,有外姓状元王容、兵部尚书刘经及本家安世、居中等四人为之作序且对《庆源集》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庆源集》比谱学先驱欧、苏两家之作,是“见泰山者轻土壤,羨河海者忘细--昭实纪信,中正无偏,从前之流弊一洗已空”。

至明崇祯十五年,又有浏阳易氏万正公,在亲往江西取回《庆源集》残篇后,再为之作序说“季平所录,虽属残余,颇识重、亮二公以前梗概”。

至此为《庆源集》作序者,连祓公原序共有六人六篇。

此六篇为我易氏族谱的经典之作,特录于后,望我易氏后人珍藏永传后世。

(易文鹏 2003.10.22 供稿)
1、庆源集序
族谱之书,沿而成学,厥俶六朝盛於唐,纷纭淆乱於五季。

卒以我宋欧苏两家正之。

披隋经籍志,载天下郡国族谱,吉安八,袁州七,各属类是。

我家大业初起江西犹未盛,宜不在其数也。

至唐中晚间,科第始多。

自鼎臣公以会昌五年魁天下,一时父子祖孙踵巍,科累高秩,居然江右巨族。

雄州剌史赟,手著一本,固仍唐之学,而又当纷然错乱之秋者也。

按唐一部十二编类,於始祖以来,皆有嫡系,一或阙略遂以为无据,期於有据非牵依附会成之不可,淆乱之弊,又何怪焉,抑何独唐。

余尝评史,观商周世系,玄鸟之卵,阅十四世而王,大人之迹阅十五世而王,相去四百六百年,而世数之多寡如是,其间人寿短长,且不能无疑。

今幸生明备之后,曾披籍直省,既以罪犯得蒙不死,久兀斋居丹铅之暇,检兹家乘,始自易水受封锡姓,后徙太原、徙金陵、徙长沙浏阳,
至徙江西太和,散居吉安、袁州、洪州,复徙长沙宁乡等属,若恺、若仁福、若万年、若雄、若重、若亮以降,其时其地约略可稽,必如刺史贇作,某地几世,某世几人,生娶死厝一一无疑。

六朝以前,此书既不世出,周至南唐千有馀岁,何从指瞭而眉列也。

故敢妄加删定,存信缺疑,集曰庆源,其不可知不敢牵附。

其袁洪一派为潙之宗,自欢、邦、述、达后,或尊儒重道,或力田世业,长年父老犹目击五六代人事,况庙主所传,书契所载,尤堪取信,特分派他属,不遽悉知不敢妄入,庶几欧苏两家之美意良法欤。

苏以此书之作,使子孙知所自来足矣。

欧阳亦谓远者不可知,法当自今而亲者叙之,无非欲人昭实纪信,不失祖宗之真命脉,真精神。

斯有以启后昆於靡涯耳。

天性难欺,人伦攸重,我罪我知,固所不计。

(状元礼部尚书祓彦章氏南宋开禧二年丙寅1206年序)
2、状元王容南宋嘉定序
旷览前代志籍族谱一书甚夥,间以质天下名士。

新安朱子谓,唐以路氏为正,宋推吕氏最精。

余同乡太原山斋先生,退官居里纂修家乘,自云本欧庐陵、苏眉山两君子而折衷之。

噫,何两君子之谱学不概称于世,而独赏于山斋先生也。

语云:见泰山者轻土壤,羡河海者忘细流,两君子以文章冠世,著作汗牛,此学精深,宜人之称尚不置,即于先生所编,不过著作万一之数,传家故物,余非忝乡好,讵易得而窥其盛哉。

闻之苏云俾子孙知所自来已足,欧云远者不可知,法在自近者叙之之二说者,恐未免鉴前代牵附之失,而务从其简者也。

兹由易水迁太原,迁
浏阳之太湖,太湖迁太和、庐陵、宜春,转迁宁乡、长沙,历历可据,其人自周受封赐姓,若恺、若仁福、若万年,若晋别驾雄,若唐状元重,重之从弟亮,若刺史贇,纯孝若延庆,进士若云从,友仪、友信、仲岳、仲荣、欢、邦、述、达以下,班班可考者未赏不详,而其世远人湮人往风微者未始不略,昭实纪信,中正无偏,从前之流弊一扫已空。

后起之仁风方兴无量,彼而君子之学,将欲垂之久远,俾天下后世知所则傚,非有先生之折衷递近善与?至新安所称路、吕,未目击其手著,不知有合于斯否?后之学者苟有尊祖敬宗之意,亲亲收族之心,法是篇而行之夫。

故尽伦尽制无可遗议者矣,又论出世之先后哉?
(状元累官侍郎南宋嘉定辛未1211年宁乡县王容序)
3、尚书刘经南宋淳祐序
予览邵子皇极经世书云:有天地而后有人民,有人民而后有姓氏。

古者姓氏之赐出于上,所以易明;后世姓氏之传出于下,所以难考,况夫之派之疏近不齐,世家之隆替不一,贤而上或无所传,愚而前虽有所作欲冀沿流求源不可得也。

今易氏肇自皇帝轩辕之后,贤以继贤,皆有治绩,迨至春秋之世,奈和兵乱散处于四方者多矣。

兹因以同操尚书易公山斋,少为释褐状元,历官加封,退官闲居,编成本姓宗谱,见示求题,予悦之。

按谱始祖嗯公以上遭兵燹,无据者阙之不录。

今自兴长公以神童举孝廉,任主簿迁别驾封忠节,曰鼎臣者学问充博,试中第一,
恩赐状头诗,官至大理寺卿至延庆,幼而聪敏,以德行称,父丧庐墓,西产紫芝一本,后产玉芝一十八茎,葩萼奇异,好事者绘为图,学士徐玄作诗,以样孝感颁诏天下忠孝之士,延庆以母丧不起,乾德中擢大理寺丞,母生平嗜栗,墓前植二栗,长而连理,孝行闻于朝,封纯孝。

延庆之后。

恢宏,为秘书少监,太和为主簿、都尉。

禄为渭城令,邑甚有声,渭立祠祀之。

祈为右补阙。

裕统戎马庶政忧国,赐谷五千担钱五万,封显宁侯,又执金吾,历事三朝,练达老成,名标青史。

禧为怀西都督,封顺宁侯。

祐为太尉,好为三公,京师为之语曰:万事不理财问三公一日治天下,积庆一百有二,心力可壮,位至太傅,封唐国公。

贞为江州司马,祥登进士第,官至少监,卒铭墓,昌黎撰神道碑,以昭其德。

自汉、唐、宋以来,历第赠封国公,诸弟子侄,为太保、太师、少师,任尚书,蝉联簪笏,爵禄千钟,显诗书之门户,振士宦之宗风,为官思忠,为子思孝,恩及宗族,姓氏萦繁。

原谱煨尽,今为修谱,爰及后人,近悦远来,而太原之宗得以自叙。

予考其易氏之派,乃天下一百第一系也,凡子子孙孙流派宗枝谱牒砧基,忧国之有史。

今按谱修辑,愿公之子孙谨守之。

(兵部尚书刘经南宋淳祐二年壬寅1242年序) 4、安世南宋宝祐序
易氏之族,分派者三:曰长沙、曰宜春、曰庐陵,源则一也。

远祖讳雄,长沙浏阳人,仕晋为本郡别驾,以孝廉忠义名。

隋大业中,别驾之后因徙居吉之太和。

吉之有易氏,实自此始,子孙继承,迨至于宋,
安世十世祖三十八府君讳亮,生子四人:欢、邦、述、达。

三居庐陵、宜春、太和,欢则复居长沙,时详符年间也。

长沙之分易氏派,又从此始。

今族处三郡,天各一方,不知又几矣。

人世易疏,亦莫能考。

安世惧后人不知源流之自此始,乃求长沙族系图而一之。

若派于宜春者,则谱牒未详焉,姑俟后以续笔。

昔予伯父义宁君,官衡阳,曰伯祖尚书,与通谱系叙宗盟,于是乎获知易氏庆源之集,先世之崇笃族谊,若是缱绻。

夫岂相视若途人者耶?虽然,途人之相视,其所由来也渐矣。

尝慕老泉苏先生族谱亭引,默有感焉。

有曰:"岁时腊社,不能尽其欢爱洽,稍远者至不相往来,是无以示吾邻里乡党也"。

予视予族往往似之。

吁!宗盟落落似星晨。

所以不容已于先尚书之叹。

然则是谱不可不作也。

庶几来者亦将有感于斯欤?若夫骨肉之恩,孝弟之义,礼仪之节,姻娅之别,闺门之正,廉耻之守,此六者则有苏氏之族谱戒。

(嗣孙安世南宋宝祐元年癸丑1253年序) 5、居中南宋端平序
吾家发源则金陵,演迆则长沙,支流则宜春,久矣。

夫家之蕃衍盛大也,季平方取长沙庐陵旧谱,而裒次之,是尤详焉,题其颠曰易氏家乘,俾昔之不一者,今一之矣。

居中生晚,剽问伯氏云:嘉定甲戌间,先子初筮仕衡阳,得拜山斋尚书公于逆旅,与通谱系,山斋实为叔父,由此家门络绎肩妜相联,渠渠然家庭之雅谊也。

家谱有作,无乃广山斋之未备者乎?虽然阅家谱易绍家声难,而家之昆弟子侄于肃容启牒之际,常频相告阅:余家宗祖有贡于乡,对于廷脱颖兰台,解褐璧水榜名芳
躅香犹未歇。

继今有绳武者,姑听白驹之过隙乎?抑与青山而结发乎?姑欲标准世家乎?抑必勤劳王事乎?愿吾季平其交免之,愿吾党之志士其交免之。

解褐璧水榜名芳躅香犹未歇。

(嗣孙居中南宋端平二年乙未。

1235年序)
6、万正明崇祯序
夫人生天地间,以一人之身衍而为千万人,传及千百冀,则错处于本乡本土者不一地,罗徚外州外郡者不一属,使非纪其系而详其支,欲其亲爱如一属一地也,度必不能。

吾易氏自兴长公显迹欲浏,至隋迁吉之太和,继自太和而庐陵连山大砻。

及于万安,自宜春查村而分宜、饶州及于万载。

我祖欢公至存先祀,见浏阳与宁乡俱潭州属邑,遂卜居沩上,由是而湘潭、湘乡、淥江、沅江。

其弟邦、述、达三公,之后亦间相继而复。

我长属衍派于是乎亦繁。

正(万正)于(明)天启七年索查往系,因晤分宜进士鸣和之孙(季平),述其得残简于吉水神脏中,始知我叔父绍孔所辑断自重、亮二公,犹为未溯其源也。

今季平所录虽属残余,颇视重、亮而公以前梗概,此正不得不偿失不录之,以见前人惓惓于祖功宗德,而为惧其或忘焉者。

予老矣,值时事多,故愿后人有志辑谱者,当竭力稽索,毋以己之有谱而怀骄矜之情,毋以人之失谱而萌睥睨之意庶几远不忘,疏不漏,亲爱
之心自不觉油然而生矣。

(浏阳嗣裔万正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年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