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基础 王浦劬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详解版背诵笔记(第10—12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10—12章)第十章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一、政治参与的定义1、不同的政治参与概念政治参与思想源自于近代民权理论。
不过,现代政治科学中“政治参与”概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学者从对选举问题的研究拓展而来的。
不少西方政治学者对于“政治参与”下过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在政治体制的各个层次中,企图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政治选择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自愿活动,认为政治参与是表示社会成员选择统治者以及直接或者间接的公共政策形成等方面的自愿的活动,认为政治参与是一般平民直接地、或多或少意图影响政府人事选择以及(或者)他们所采取行动而做的法律行为。
如此等等。
这些定义并没有全面而深刻地指明政治参与的本质特征。
2、马克思主义政治参与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政治参与问题作过多方面论述,根据这些论述,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参与问题的把握有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实现其政治权利和人民民主的必要途径;二是政治参与的核心问题是公民对于国家事务的参与;三是政治参与可以是直接民主的,也可以采取间接民主的各种形式。
按照马克思主义把握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可见政治参与是一个社会中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且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社会政治生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基本方式。
政治参与的程度和广度,集中反映着特定社会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
二、政治参与的特征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这是政治参与的主体特征。
这一特征包含着两个基本方面的含义:(1)政治参与的主体必须是公民,而不可能是臣民。
公民,是近代以来民主政治赋予社会政治生活成员的资格概念,它意味着社会成员在法律上的政治平等,意味着社会成员具有平等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意味着只有在民主政治的制度条件下,真正的政治参与才是可能的。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政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治1.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的含义1.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就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来说,其对于政治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中国儒家学说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其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在西方,是把政治与某种伦理价值联系在一起的。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
这一政治观很大程度上蕴含着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超越现实的追求和要求,因此常常被理解为是理想主义的政治观。
但是,这种道德政治观也有其弱点:它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现实出发分析政治,这就使得它带有浓重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同时,它仅仅从抽象的社会伦理价值层次上把握政治,而没有深刻地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就是争夺权力,玩弄权术。
把政治归结为权力或以权力为中心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同时,由于这一政治观把现实政治归结为政治权力,因此被称为现实主义政治观。
但是,权力政治观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难以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因此权力政治观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全面和不深刻的。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是对公众事务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是,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提出,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因此,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复习(荐).doc
13.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木内容有哪些?16.什么是政治统治?其本质是什么?17.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得政治统治的合法化?什么是政治管理?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是怎样的?19.现代政治管理的行为方式有哪些?20.西方学者关于政治参与的观点有哪些?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21.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22.什么是政治体系?其构成有哪些纟H•成部分?2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揭示国家本质的?24.国家的结构形式包括哪些内容?国体与政体Z 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5.国家机构设置的原则有哪些?26.现代政党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27.什么是政党制度?如何认识资木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28.资木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29 •政治社团的功能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有哪此?30.什么是政治文化?其构成有哪些方血?31.什么是政治心理?其构成要素有哪些?32.什么是政治思想?它有何特点?33.政治思想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34.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它有何作用?35.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和根木动力是什么?36.何谓政治革命?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7.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基木原则?38.如何选择、运用政治改革的方式?39•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观点有哪些?40.为什么说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国政治学的历史任务?3.政治哲学复兴人类社会中产生了哪几种政治学说以及如何评价5.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其他政治学的区分(或问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的变革)政治关系■2.政治结构3.利益集团的关系4.政党5.民族6.民族关系■ • ■冋答1.列宁的阶级关系与特定生产关系的四种状态2.利益集团的形成基础和特征3.利益集团与阶级的区别4.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区别5.政治官员之间的关系,政治官员与政治家与公民的关系6.不同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关系7.政治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阶段理解三.思考题4.国际关系的木质是什么,一般存在哪些形式5.各种社会存在的政治关系有哪些特点政治权利■名词1.政治权利2.政治权利的制约3.国家权利二冋答1.政治权利的特征2.政治权利的类型2 34 5 6 7国家权利的特征 4.国家权利的产生及其基础5.国家权利的途径、作用、功能、结果6.政治权利的分配方式有哪些7.资本主义分权制衡模式都有那些典型类型 三. 笔记思考题1.怎样理解政治权利的含义、木质2.政治权利的特征3.获取政治权利的途径有那些4.政治权利有哪些类型5.政治权利的作用原则6.政治权力的职能7.政治权力的分配有哪些形式 政治体系 ■ 名词1. 国家2.国体3.政体2. 国家职能5.二. 回答1.氏族组织的特点2.有关对国家理解的不同观点3.国家职能的范围4.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5.国家消一匸的条件、途径、历史必然性6.屮西封建制国家的比较7.如何理解福利国家8.西方宏观政治学领域流行的国家分类9.政体与国体的关系10.马克思关许政体划分的标准11.人类发展历史上都出现过哪些政体12.国家机构的马克思主义划分原则13.社会主义国家的司法活动的依据和原则 课堂思考 国家的木质如何看待国家职能的转变 国家消亡的途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那儿种政权形式比较屮西封建制国家 国家权利的特点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政治彳亍为名词1. 政治行为2. 政治冲突3.政治革命4.政治起义5.政治暴乱6.马克思从阶级角度分析的政治统治类型。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7.1.1复习笔记 7.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7.2.1复习笔记 7.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7.3.1复习笔记 7.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作者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 摘录。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 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部分
题
政治学
真题
政治学
政治
行为
笔记
考点
书 典型
体系
第版
复习
国际
真题
关系
笔记
利益
内容摘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政治学权威教材之一。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 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框架图表体系,通俗易懂易记本书每章的知识梳理框图,在全方位把握重要考点的同时, 提纲挈领地以知识框架思维导图形式,呈现重要的考点、难点,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更容易记忆。2.整理名校 笔记,归纳考点难点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考点难点进行了整理,对部分关键词进行了标记,并将全书 考点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一星(一般了解)至五星(熟练掌握),以便考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3.精选考研真题, 补充典型习题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政治学考研真题,并补充了典型习题。大部分试题都附有详细的参考答 案,部分给出了提示。所选习题涵盖的知识点全面,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当前热点。要深深牢记:考研 不同一般考试,概念题(名词解释)要当作简答题来回答,简答题要当作论述题来解答,而论述题的答案要像是 论文,多答不扣分。有的论述题的答案简直就是一份优秀的论文(其实很多考研真题就是选自一篇专题论文,完 全需要当作论文来回答)!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2)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统治、专-政与镇-压】镇-压是以暴-力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的方式,专-政不仅包括暴-力镇-压,而且包括限制和排斥、怀柔利用和安抚等多种方式,统治则除了专-政的内容,还包括民主的内容。
【政治管理】国家权力围绕某种特定的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通过这种约束,政治生活得以按照某种既定秩序和目标来运行和发展。
这些目标,既可能包括维持政治体系稳定运行有序发展,也可能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福利扩大等等。
【行政管理】指对政府(广义)机关内部事务和人员的管理。
【差序格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使用的术语。
指“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在这种权力格局中,礼与德是权力运行的主要规则。
【政治领导】作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领导是指,政府、政党、政治集团以及政治领袖等政治管理主体运用权力和权威,通过对政治管理客体施加政治影响力,确立社会政治生活的性质和目的,实现与政治统治相关的原则和方向的过程。
政治领导在政治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形式上表现为政治领导人的活动。
从政治领导行为的角度讲,政治管理可以被看作是国家政权对社会公众政治生活的根本性问题的权威指导过程。
【政治决策】指政府或政党等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指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抉择的过程。
政治决策具有如下特征:它是对公共政治生活所作的抉择,涉及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公共性),它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政权组织及与其相关的个人和组织(权威性),它的结果决定政治管理的整个实施过程(指导性),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普遍服从并执行(强制性)。
【政治组织】作为政治管理方式的政治组织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即组合成为行为系统,建立配合关系的过程。
【政治协调】指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调节和调解,使之趋于平衡的政治行为和活动过程。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思想)【圣才出品】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政治思想)【圣才出品】第二章政治思想5.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政治思想的含义定义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政治思想的含义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特性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内容结构政治思想的结构思维结构理论层次结构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依据政治思想演进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划分政治思想的类型依据政治思想本身的思维结构和研究方法来划分依据政治思想内容所反映的统治阶级利益要求和所维护的统治阶级利益来划分发展过程起源和发展启示政治思想的反映特定的利益要求,并论证其政治合理性发展和作用维护或破坏特定的政治统治作用对人们认识政治现实起着重要的作用统领着人们的政治意识政治思想1.政治思想的定义政治思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2.政治思想的特性政治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除具有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外,还具有如下特性:(1)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实的理性思考,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
政治思想具有政治理性认识的特点。
政治思想的理性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
②政治思想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
③政治思想是合乎逻辑的观念体系。
(2)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现象所持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具有明显的利益性。
政治思想的利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对于社会共同利益具有不同主张的人们,具有各自不同利益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想。
②不同的政治思想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③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
(3)政治思想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政治思想不仅是人们的认识现象和精神现象,也是特定的政治现象,政治思想是关于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的认识,政治思想与其他社会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对于所有社会现象的思想意识,而仅仅是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思想认识。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第六章背诵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第6章)第六章:政党第一节:政党一、政党的含义1、政党的定义政党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普遍现象,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
虽然政党的概念古代即有,但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却是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形成的产物。
关于政党的含义,不同的政治学家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作过不同的论述,比如认为政党是实现某种主义的组织;政党是人们进行政治选举的工具;政党是人们谋求公职的工具;政党是社会成员表达和聚合利益要求的结构等等。
关于政党本质的这些论述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政党的某方面特征,但是,并没有深刻揭示政党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揭示了政党的阶级本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者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二、政党的特征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党建立的基础是阶级,是特定阶级进行政治活动的组织工具。
特定的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组织政党以统帅本阶级的力量,这就使得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除了阶级基础之外,政党的形成还需要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技术条件,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并非是与阶级同时产生的组织形式,只是到了近代,政党才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民主条件下得以形成。
由于特定阶级又由若干阶层或者集团组成,特定的阶层和集团的利益也可以驱使人们组成政党进行政治活动,因此,政党也可以是特定阶层和集团的组织。
尽管如此,代表特定阶层和集团利益的政党,仍然首先具有这些阶层和集团所归属的阶级的基本特性。
2、政党是特定阶级进行政治活动的统帅力量政党通常由特定阶级中政治上最活跃、最积极的一部分人组成,就此而言,政党往往聚集着本阶级的政治精华分子和中坚力量,成为阶级的政治核心。
政党的思想和理论集中体现着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因此,政党是阶级意志的集中代表者,是阶级力量的精神凝聚者和思想灵魂。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一章政治权力
第一章政治权力一、政治权力的含义(一)权力1.含义西方学者:主体影响、控制、制约客观行为的能力中国学者: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责任范围内的支配力量2.三要素——能力、力量、结果3.权力与权威的区别1)凭借手段上:权力是职位、职务带来的影响;权威是胆识、威望所带来的影响力、号召力2)作用方式上:权力是指示、命令、要求;权威是号召、鼓励、人格魅力3)作用前提上:权力既可以是自觉自愿的服从又可以是被迫不得已的服从;权威是自觉自愿的服从(二)政治权力1.含义:政治主体影响支配政治客体的能力和力量Or 以政治方式表现出来的政治主体影响政治客体的行为和力量2.理解1)政治权力就其实质意义而言是阶级统治的权力2)政治权力就其内涵而言是专属于国家的权力3)政治权力就其表现形态而言是合法的公共权力4)政治权力就其本质特质而言是有组织的暴力二、政治权力的特征——强制性;不平等性;扩张性;腐蚀性;可塑性三、政治权利的基础:来自于物质利益;来自于精神需求四、政治权力的获得途径1.来自于暴力获取(最快捷、最常见)2.来自于血缘继承(姻亲)3.来自于金钱购买——买官直接获取;金钱收买掌权者4.来自于选举(最文明、最科学、最民主、最现代)5.来自于上级任命、授权五、政治权力的配置1.横向:三权分立2.纵向:中央——地方;联邦——联邦构成单位六、政治权力腐败(一)含义权力在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褪变,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谋取和保护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二)类型1.按腐败程度分1)“白色”腐败:程度轻,违章不违法2)“灰色”腐败:程度中,违法不构成犯罪3)“黑色”腐败:程度重,违法犯罪2.按腐败成因分1)制度上:允许买官卖官2)体制上:经营许可权、项目审批权3)个人:素质低下,以权谋利3.按腐败领域分:组织人事(任人唯亲);立法部门(集体腐败);行政;司法4.按腐败时序分:传统;现代(三)危害1.权力腐败导致社会财富大量流失2.导致社会资源大量浪费(寻租行为)3.污染社会风气,使人失去了正义感、责任感、羞耻感4.造成了社会正义大厦的倾斜(司法领域)5.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四)治理——以预防为主1.对权力进行制约——根本途径2.加强全方位的监督3.思想教育。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绝对重点
1、政治:是指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2、利益:是指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3、政治权力:是指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利主体拥有的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利客体的制约力量。
4、政治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5、政治管理:本质是政治权力主体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协调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
6、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7、国家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8、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人质、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
9 政治发展:是指在利益和利益关系变化和发展的基础上,政治权力和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和权利关系、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相互关系的变化发展。
10政治统治:是政治权力主体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既有权力制约关系,进而有效实现其利益和要求。
11利益群体:是指在经济利益上地位相近的人构成的群体,或者说,是在社会利益体系上,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利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
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精髓。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历史分析方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政治权力的特性。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三章、第四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三章)第三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涵义一、政治权力的本质1、政治权力的形成分析分析政治权力形成的逻辑过程,可以了解政治权力的本质:(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利益。
在社会生活中,利益的实现是利益主体自觉能动的活动过程,这种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是调动其有效资源,并将其有机地凝聚成特定的实际力量,以此为凭借展开谋利活动,利益主体因此成为能动的利益主体。
(2)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利益关系。
在利益关系的基础上,能动的利益主体会形成不同的实际力量,并且形成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能动的利益主体转变为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力量主体。
(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是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产生了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
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会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双方力量均衡,一是一方的力量超过另一方,并形成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当后者出现时,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成为政治权力,其主体也转变为政治权力主体。
在社会生活中,群体力量天然大于个人力量,全社会的力量天然大于其他群体力量。
因此,在力量对比关系发生时,相对于个人力量的群体力量、相对于个人和群体力量的社会力量这种公共力量天然地成为政治权力。
在实际力量转变为政治权力的过程中,各种力量对比关系的交汇点上必然是某种公共力量,因此,政治权力形式上总是公共权力。
由此可见,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1、客观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其主要有:(1)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生产资料对于政治权力具有根本的意义,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知识点大纲总结及考研真题详解
政治学基础是政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了现代政治体系的组成和发展规律等内容。
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第4版作为国内政治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综合了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成果,涵盖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下面是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的知识点大纲总结:第一章: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1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1.2 政治学研究的方法1.3 政治学研究的意义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2.1 政治、政治学和政治体系2.2 国家和政府2.3 政治权力和政治文化2.4 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2.5 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第三章:政治学的基本理论3.1 政治学的理论取向和流派3.2 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学3.3 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3.4 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第四章:现代政治体系的组成4.1 国家和政府4.2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4.3 政治形式和政治内容4.4 政治权力和政治文化第五章:现代政治体系的发展规律5.1 政治制度的发展5.2 政治文化的变迁5.3 政治变革的动力5.4 政治变革的发展趋势此外,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第4版还涵盖了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前沿议题,如现代化、全球化、政治经济学、公民社会、政治跨国化和政治民族主义等。
该书不仅对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广大对政治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深入的理解。
此外,如果你正在为政治学考研而烦恼,可以结合该教材的知识点和内容,增加自己的基础和深度。
下面是一些政治学考研真题的详解:1.《政治学原理》第一章所讨论的政治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答:《政治学原理》第一章讨论的政治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政治。
2.现代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宪政体制与专制体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现代政治制度的本质是指政治权力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宪政体制和专制体制的本质区别在于宪政体制强调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平衡,而专制体制则强调个人统治和绝对控制。
《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王浦劬
目录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 2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 2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 2 第二节 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 ............................................................................................................................................ 6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7 第二章:利益与政治 .................................................................................................................................................................................10 第一节:利益的涵义 .......................................................................................................................................................................10 第二节:利益关系 ............................................................................................................................................................................12 第三节: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5 第三章:政治权力 ......................................................................................................................................................................................16 第二节:政治权力的类型和政治权力关系 ............................................................................................................................18 第三节:政治权力的作用 ..............................................................................................................................................................21 第四章:政治权利 ......................................................................................................................................................................................23 第一节:政治权利的涵义 ..............................................................................................................................................................23 第二节: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 ...............................................................................................................................................26 第五章:国家................................................................................................................................................................................................29 第一节:国家的含义 .......................................................................................................................................................................29 第二节:国家的历史类型 ..............................................................................................................................................................30 第三节:国家的形式 .......................................................................................................................................................................32 第四节:国家机构 ............................................................................................................................................................................35 第六章:政党................................................................................................................................................................................................36 第一节:政党 ......................................................................................................................................................................................36 第二节:政党制度 ............................................................................................................................................................................39 第七章:政治团体 ......................................................................................................................................................................................40 第一节:政治团体的含义 ..............................................................................................................................................................40 第二节:政治团体的类型 ..............................................................................................................................................................42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素质更新......................................................................................................................................43 第八章:政治统治 ......................................................................................................................................................................................44第一节:政治统治的含义和特征 ...............................................................................................................................................44 第二节:政治统治的基础 ..............................................................................................................................................................45 第三节:政治统治的类型和方式 ...............................................................................................................................................46 第九章:政治管理 ......................................................................................................................................................................................47 第一节:政治管理的本质 ..............................................................................................................................................................47 第二节: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 ....................................................................................................................................................48 第三节: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49 第十章:政治参与 ......................................................................................................................................................................................51 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 ..............................................................................................................................................................51 第二节:政治参与的类型 ..............................................................................................................................................................52 第三节: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条件 ...............................................................................................................................................53 第四节:政治参与的作用和发展状况......................................................................................................................................55 第十一章:政治文化 .................................................................................................................................................................................56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57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类型和构成要素......................................................................................................................................58 第三节:政治文化的作用 ..............................................................................................................................................................60 第四节:政治社会化 .......................................................................................................................................................................60 第十二章:政治民主 .................................................................................................................................................................................62 第一节:政治民主的含义 ..............................................................................................................................................................63 第二节:政治民主的类型 ..............................................................................................................................................................65 第三节:政治民主的社会政治作用 ..........................................................................................................................................66 第四节:政治民主的发展 ..............................................................................................................................................................67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政治的含义第一节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 道德政治观分析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1]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1]三、政治的定义1政治的定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含义的理解同时,扬弃和吸收前述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定义,我们可以把政治定义为: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定义的理解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是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因此,政治关系涵盖阶级、民族、社会集团、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对立阶级之间、非对立的阶级之间和特定阶级内部的关系。
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
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它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
一方面,这一定义把政治的本质归结为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应该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这三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四、政治的社会地位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即生产力,一是指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状况,生产关系直接对于社会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政治的特性;社会经济的活动方式决定或者影响社会政治的活动方式;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和变化。
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具有反作用,它保护、改革或者破坏特定的经济关系,进而推动或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与法律都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因此,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它们都以特定统治阶级和集团的意志为转移。
不过,政治与法律又有所不同,政治是人们围绕特定利益要求,借助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法律则是特定社会公共权力制定、认可和实施的关于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则和规范。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政治学基础》是一本政治学专业的经典教材,由王浦劬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而成。
第四版涵盖了政治理论、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国际政治等多个领域,并且强调了政治学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包括政治体制、政治过程、政治现象和政治文化等方面。
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的分配和运用,政治形式的演变和政治变革的规律。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体制、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等。
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政治学对政治世界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解的基础。
政治理论主要包括现代政治理论、西方政治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等。
现代政治理论则解决了关于权力和权威的问题;西方政治思想则包括由古希腊的民主和罗马公民权开始的政治哲学、政治思辨和政治体验;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探讨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指出了如何进行革命。
此外,政治学还研究了政治决策、政治文化、政治结构、政治行为等内容。
政治行为是指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各种动机和利益进行的行动。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宏观政治行为和微观政治行为。
宏观政治行为是在国家范围内进行的政治活动,如政治运动、政党竞选、国际关系等;微观政治行为指的是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就某些问题进行的政治行动,如签字运动、抗议游行等。
政治制度则是指规范政治行为和权力行使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国家体制、政治行政管理制度、法律体系等等。
政治制度受国情、民族、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的政治制度存在着相互的差异。
在国际政治方面,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现象。
国际政治是以国家和其他国际组织为主角进行的政治活动,其中涉及到的问题包括国际安全、环境问题、贸易问题等。
国际组织则是用于管理和规范国际政治事务的机构,包括联合国、国际法庭、世界银行等。
而国际法是国家间、国际组织间和个人与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行为所适用的法律制度。
本书强调政治学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和和政治决策,从而更好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为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祝考研成功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
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第四版第一章:政治学的发展和基本理论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政治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政治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现代,政治学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如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行为理论等。
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府、政权等,这些概念是理解政治学的基础。
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方法、纵断面研究方法等,这些方法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国家和政权国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具有领土、人民、主权等特征。
而政权是国家的权力机构,它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
国家和政权的关系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理解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执政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它包括宪法、政府机构、选举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五章: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是政治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和政治行为的表现。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对于民主政治的运行和政府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治学对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六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它包括权力的来源、运行和制约等方面。
政治决策则是政治权力的表现,它涉及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结果。
政治学对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机制,以及政府的决策模式和效果。
第七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它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公民政治意识和行为的形成过程,它对于民主政治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对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文化对政治的影响和政治社会化的机制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1. 道德政治观分析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
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
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
韦伯,哈罗得。
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
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理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一政治观既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有具有政治性,又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这些都影响了它对于政治含义把握的全面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在当代西方政治学界,得到广泛承认和采用的政治观,是美国政治学家戴维。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就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包含三层基本意思:a) 认为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b) 认为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c) 认为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戴维。
伊斯顿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和基本方式,同时,指明了政治与非政治活动的重要区别之一是权威性的存在,因此,有特定的合理因素。
但是,这一政治定义存在的缺陷是,它没有揭示社会需要权威性价值的深层动因。
同时,它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既有社会价值,而忽视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同样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把政治活动仅陷于决策,而忽视了在决策之外,政治活动还包含着斗争、统治、规制、参与等活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过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们的社会关系有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种族等各个方面。
而政治则是这些关系中的一种或者一个方面,“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一切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
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因此,列宁说:“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而与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关系。
”与此同时,政治还包括非对抗阶级在之间的关系,如无产阶级对本阶级群众、对农民的关系,包括其他的社会关系如民族关系等。
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的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容不同群体、阶层、民族等方面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相对于社会经济而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其基本含义是:首先,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
其次,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
再次,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现实性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政治是阶级关系的体现。
因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所以,政治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
在社会主义时期,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中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因此,经济建设成为“最大的政治”。
3.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社会生活中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就可以得到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而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国家和国家政权,就其内容来讲,是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是一种从不可解决的社会矛盾中产生,居于社会之上,以保持社会秩序的特殊力量。
因此,认为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实际上是指阶级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都有着其客观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是一门科学”,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其方法和尺度。
从这个意思上讲,政治又是“一种艺术”。
三、政治的定义1政治的定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含义的理解同时,扬弃和吸收前述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定义,我们可以把政治定义为: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定义的理解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是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因此,政治关系涵盖阶级、民族、社会集团、阶层等之间的关系,涵盖了对立阶级之间、非对立的阶级之间和特定阶级内部的关系。
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
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它指出了政治的全部本质内容。
一方面,这一定义把政治的本质归结为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应该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这三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四、政治的社会地位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通常意义上的经济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即生产力,一是指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状况,生产关系直接对于社会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政治的特性;社会经济的活动方式决定或者影响社会政治的活动方式;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推动着社会政治的发展和变化。
另一方面,政治对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具有反作用,它保护、改革或者破坏特定的经济关系,进而推动或者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政治与法律都是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因此,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它们都以特定统治阶级和集团的意志为转移。
不过,政治与法律又有所不同,政治是人们围绕特定利益要求,借助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法律则是特定社会公共权力制定、认可和实施的关于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则和规范。
就两者的关系来说,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实施的条件和前提,法律由特定的政治机关制定和认可,依靠特定权力机关合法强制实施,而且必须在稳定的政治秩序环境下形成和实施。
法律又使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法律化,使政治权力的运行规范化,使政治秩序法治化,以确保统治者的意志和利益得到有效贯彻和实现。
3政治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维系和调整人们的社会联系,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机制。
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和实现,以善恶为核心价值进行社会评价的社会规范和标准。
政治与道德有密切的联系。
政治对于道德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它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强化或者弱化特定的道德价值,改造道德内容,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
另一方面,道德对于政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社会道德中的价值标准会影响政治秩序的基础、作用方向和方式,进而影响政治秩序。
政治与道德又有不同的一面。
政治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利益关系的直接体现,道德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既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也受到包括政治关系在内的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政治具有政治权力的强制性,而道德不具有这种强制性,而主要依靠社会成员的舆论和心理机制发生作用。
第二节政治学的涵义和内容构成一、政治学的涵义1政治学的定义及其理解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的基本含义是:(1)在抽象意义上,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与政治的定义联系在一起的。
按照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特定的利益,借助于政治权力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
因此,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政治关系具有多种外延形态。
因此,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对于政治的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规则和规范形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