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1: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学设计1:7.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课标要求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其所有制基础。

2.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并了解其意义。

4.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及其意义。

5.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6.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获得对相关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在与同学、老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与人交往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能明确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2.教学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自主阅读和讲授结合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根据对学生家庭的调查情况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材内容及相应的教学资源,制成PPT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本课教材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各种分配方式进行初步了解,并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收入方式完成以下问题的分析研究:第一,家庭成员中有哪几个人有收入?第二,他们的收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第三,这些收入方式各有什么优点?(二)情境导入(展示课件)某职校组织30名学生到一家宾馆实习一天,任务是打扫宾馆的所有客房。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优秀教学案例: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中政治必修一人教版优秀教学案例: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亮点二: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
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分配制度的本质和内涵。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3.亮点三: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分配制度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收获更多。
4.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和评价分配制度。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度问题。
2.制定合作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对分配制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3.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评价能力。
4.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分配方式下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对分配制度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1.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配制度的本质和内涵。
2.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教师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分配观念。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分配问题。
2.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对分配制度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分配制度。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框架,分析其内在联系和作用。
2.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探讨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如何实现二者的平衡。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按劳分配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特点和改革方向。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2.教学策略:
(1)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2)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注重德育渗透,通过分配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公平正义、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问题设计:针对情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导。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按劳分配原则、多种分配方式、效率与公平关系等知识点。
2.归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强调分配制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

教材第二单元阐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如何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第三单元进入《收入与分配》的学习,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

第三单元与第二单元呼应,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将视线由财富创造引向财富分配,引导大家进入新的经济生活领域。

而财富分配包括个人参与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两个方面。

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参与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财富是如何分配以及分配好财富的意义。

本框题主要学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消费、投资方式、效率与公平、市场经济等知识联系紧密,同时又给下一框题的公平与效率话题奠定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与积极意义。

2.能力目标:能分析各种分配方式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初步认识在未来经济生活中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时,自己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如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初步树立“社会人”意识,认同并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志让自身的才能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有用要素;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懂得效率的意义,增强效率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必然性、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互动研讨、分析讲授法五、教学过程教师导入:(5分钟)(幻灯片呈现: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师:“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又确立了相应的分配制度,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切身利益。

高中政治 7.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7.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以及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教学难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性的总体状况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教学方法] 以目标教学法为主,辅之以问题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两个或三个家庭收入方式不同的学生谈谈家庭收入情况。

通过两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其思考: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的来源有多种,为什么?进入本课学习: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哪几种分配方式?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有何客观必然性?(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自学教材)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哪几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上述几种分配方式可分为哪几类?可分为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类。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要注意两点:一是“范围”:公有制。

按劳分配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

在其它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自己所在社区或家庭的分配制度,撰写一篇短文,阐述其优点和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短文篇幅不限,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不少于500字。
2.设计一份针对中小企业员工的分配方案,要求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公平原则。方案中应包括分配原则、具体措施和预期效果等内容,字数不少于800字。
5.教学反思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要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这个我国著名企业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企业分配制度的关注。
3.请学生课后关注国内外不同企业的分配制度,了解其特点及优缺点,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简要分析,并在下次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自拟一道关于分配制度的论述题,要求题目具有针对性和思考价值,并在题目后附上自己的答案。
5.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认识,以及对这一制度在今后社会发展的展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这种分配制度在海尔集团的具体实践。
2.难点: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分配制度对企业发展和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分配方案。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海尔集团的实际案例为背景,通过展示海尔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分配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一政治教案必修1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一政治教案必修1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必修1第七课《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刘锋全课概述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 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

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新课标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一)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1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意义和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及意义能力目标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搜索当前热点问题排行榜,2011热词,搜索相关视频、图片、新闻素材备用【教学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学方法】讲解法阅读法讨论法【新课导入】通过新闻导入,播放视频《统一全国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引导学生为什么要统一的设问,从而引起学生关注分配不公问题,到底采取何种分配方式和制度的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当前的分配不公的问题我们的党和政府正在努力的寻求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我们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到底是什么?我们又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呢?它有什么优越性?又有什么不足呢?今天我们就开始来讲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回忆一下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再具体的讲一讲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同学回答(略)1、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教师讲解: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什么是按劳分配?教师讲解: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理解按劳分配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二是分配的对象是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的个人消费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4.方法指导,提高能力:针对学生的学情,给予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配制度,培养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6.课后实践,巩固提高: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分配制度的实际运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强化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教学过程:
(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3)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提前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4.针对课堂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将设计一份针对性的复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巩固。
5.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注与分配制度相关的新闻和政策,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作业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3.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在观点表达和沟通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学生对于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逐渐形成,但可能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对分配制度存在不同的看法。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分配观念。
(五)总结归纳
在课程结束前,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谈谈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然后,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涵和意义。
2.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
3.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收获。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学生对时事政治较为关注,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存在理解片面、观点偏激等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பைடு நூலகம்(二)讲授新知
1.首先,讲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内涵,让学生明白按劳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公平回报。
2.其次,介绍我国现行的多种分配方式,如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等,并分析各种分配方式的优缺点。
3.再次,阐述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讲解国家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就分配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 水平(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 和特点(直接原因)3.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生产要素的种类:主要有劳动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资本要素等。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重大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探究点1 全面理解按劳分配情境链接2016年,我国进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和工资调整,这也是我国公务员工资9年未涨后,首次调整公务员工资。

目前,有北京、湖南、内蒙古、福建、河北、山西6个省份已经完成了公务员工资调整,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每月510元至5 25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585元至7 835元。

公务员工资属于什么性质的分配?探究分析优化公务员工资结构的重要性。

探究导学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

(1)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海尔为例)议题式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分配制度,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4.问题导向要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兴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2.分配任务,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角色,确保小组合作高效进行。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明确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分配制度改革的艰辛历程,认识其现实意义。
2.深入讲解按劳分配的原则、意义和实践,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通过举例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2.组织学生对海尔的分配制度进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分配制度在实践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从海尔的案例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借鉴。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确保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5.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其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3.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配制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分配制度的心得体会,或以海尔为例,分析其分配制度在实践中的优缺点。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点。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政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确立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原因、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分析,能够正确认识现存制度的合理性,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我国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社会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难点】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教学方法案例讨论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交流课下让学生做的小调查——自己父母的收入来源有哪些,家庭的收入结构是什么。

老师引导:每个家庭的家庭收入来源各种各样,这是因为我国存在着相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从而导入本课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按劳分配出示课本58页某村的案例,思考: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通过提问得出答案:按劳分配。

1.什么是按劳分配?判断某一收入是否是按劳分配应把握什么特征?在此处以前后4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并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明确: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以劳动者的劳动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把握按劳分配要注意:①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实行的,即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具有明显公有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才实行按劳分配;②社会向劳动者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而不是生产资料;③实行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劳动为尺度,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最终的结果是多劳多得、少老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以及按劳分配的意义所在。

明确: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当一回记者,要对你们家里的收入情况作一个调查采访,希望大家据实回答,配合工作。

(采访某同学)你好!请问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你们家的收入来源于哪些渠道?……师现在我把采访的情况简单统计一下,有拿工资的,有干个体的,有出租房屋的,炒股的,还有爬格子挣稿费的……那么,这些收入渠道即分配方式有什么区别?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分配方式呢?为什么说多渠道、多形式挣钱致富不仅利己,而且有利于社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学生回答:生1 我爸爸是机关干部,妈妈是教师,拿工资的。

在银行存了点钱,每年有点利息。

生2 我爸爸以前是国企工人,下岗后开了一个店,销售并修理摩托车,是个体户。

生3 我爸爸是教师,每月除工资、奖金、津贴外,还炒股,赚了不少钱,多于工资高中政治好的9个学习方法和技巧政治是高考的必考科目,需要知识点加时实的结合,政治,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

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

政治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科目,这就需要同学们按照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去了解分析。

下面是关于政治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 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

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 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

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

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

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课本中的名词概念。

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高一上学期政治教学设计:必修一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一上学期政治教学设计:必修一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及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确立的必然性。

2、能力目标:(1)联系实际,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

(2)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认识我国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难点: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探究法、讨论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讲授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经济活动的四个基本环节?承上启下,第一、二单元学习的是生产、交换和消费,第三单元我们开始学习分配。

如果把国民收入比作一块蛋糕的话,我们既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它切好。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二)推进新课1.检查并展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成果(课前已经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勾画本框主要知识点,并且根据自己的画出知识结构图)2.尝试着以热播电视剧为载体,创设三个问题情景,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贯穿进去,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合作,主动探究来得出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情景探究一:还是象牙山,旧貌换新颜自从王大拿、王木生父子俩投资象牙山村以后,才几年工夫,这里就成了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集体固定资产人均100万元的富裕村。

该村为从收入分配制度上防止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富贵病”,他们实行了工资制,以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年老的村民享受退休金,村民享受公费医疗,学生和儿童公费入学入托,全村都住上了别墅式楼房。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此外,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分配制度的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思考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意义,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价值观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按劳分配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你认为如何改进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5.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以下书籍或文章,以拓宽知识视野。
-《中国分配制度变迁研究》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公平与效率:分配制度改革的权衡》
1.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同分配方式。
2.分析各种分配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对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影响。
3.探讨我国分配制度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会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含义及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副本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副本

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 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过渡: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呢? 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是否行得通? (通过讨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来强调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3)按劳分配的原因 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 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 重要性: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技能;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过渡:我国除了按劳分配,还有什么分配方式?引入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多种分配方式(板书) 1、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 (进一步具体讲解按各种生产要素分配) 过渡:通过联想集团的分配方式更进一步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从联想集团实例总结)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2)体现了国 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 (总结如何判定某种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 【课堂小结】 劳动创造财富,知识成就未来,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丰富的 知识、 卓越的技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课堂检测 】通过李家大哥一家的收入来巩固知识点。 1、材料中哪些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为什么? 2、经营快餐店的收入、炒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 3、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4、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作业布置】理解记忆、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辅助手段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和我国现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视频“分粥”来 引入今天的课题: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 存。 【讲授新课】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板书) 自主学习: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还记得吗? 分配方式由什么来决定?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意义如何? 除了按劳分配,还有哪些分配方式?有什么意义?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实行原因(学生看书总结)(板书)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根本原因: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 (2)直接原因: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3)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过渡:通过海尔集团变革分配制度的实例来探究按劳分配 2、按劳分配(板书) (1)地位:主体、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实行范围:公有制范围内 分配尺度:劳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以及考纲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知道我国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懂得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分析,能提高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还要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和意义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主要形式和意义。

三、新授课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歌曲<<国家>>引入话题
由成龙和刘媛媛在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的压轴歌曲《国家》引入,多媒体放歌曲。

正如歌中所说“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在我国社会总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家庭中劳动者的收入也日益增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我国劳动者的分配方式。

2、课堂调查导入新课
课堂探究一
回顾复习经济生活第四课学习的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结合自己家实际,完成下表。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家长的工作属于不同的经济形式决定收入的分配也有不同的形式。

你的家长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我们一起来探讨。

教学过程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媒体显示奇瑞创业12年的业绩:
1、奇瑞于1997年在安徽注册成立。

2、1999年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

3、2007年奇瑞第100万辆汽车下线。

4、2008年奇瑞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创新性企业”称号。

5、视频显示:奇瑞集团成功营销世界70余国;遍布全球15个生产基地;6000余人的研发团队;近200万全球用户;美国《财富》杂志高度赞赏的中国企业。

6、奇瑞“瑞麒G5”作为民族工业汽车的代表上国庆花车,展新中国60年工业成就。

问题思考:奇瑞为什么用12年的时间就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
教师总结: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奇瑞实行了正确的分配政策。

请大家看有关奇瑞的材料,找出奇瑞实行了什么样的分配政策。

通过奇瑞看国有企业的分配
奇瑞集团用灵活的薪酬机制激励人,将工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相结合,员工收入与销量直接挂钩,销量多工资高。

在奇瑞,高素质、高技能获得高报酬,人才的价值在工资分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看出奇瑞集团: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就是按劳分配。

问题思考:请大家结合以上的材料分析和课本58页最后一段自己总结按劳分配的含义。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
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的统一)
分配范围个人消费品
分配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地位基本原则主体
按劳分配: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课堂探究二
问题思考:我国公有制经济中能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分析漫画反映的经济现象。

教师总结: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地丰
富,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课堂探究三
问题思考:我国公有制经济中能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学生活动:发表各自的观点。

问题思考:下面的两组漫画反映的是某企业实行平均分配,请你设想老爷爷的话?
学生活动:观察漫画,分析现象。

教师总结: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

因此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一)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
1、必要性
从课堂探究一中,我们知道: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从课堂探究二中,我们知道:生产力决定分配制度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从课堂探究三中,我们知道: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

所以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重要性
平均分配抑制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按劳分配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劳动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技,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问题思考:请看下面的图片,图片上修鞋人的工作属于什么经济形式?修鞋人怎样得到收入?
学生活动:联系个体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图片,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修鞋人的修鞋工具即生产资料归自己所有,独立地从事修理工作,修鞋得到的费用,扣除税收和成本后归自己所有。

问题思考:请你列举身边的例子。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问题思考:辛集是皮革之乡,也盛产鸭梨,假如你希望发展家乡特色产业,自主创立辛集鸭梨有限责任公司,那么需要哪些生产要素?
学生活动: 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土地。

有了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管理、土地这些生产要素,辛集鸭梨有限责任公司就可以生产了。

为了调动不同层次员工的积极性,本企业将实行以下的分配政策,请判断不同层次员工收入的分配形式。

基层生产、营销人员劳动
科研人员科技
高层管理人员管理
老板资本
教师总结:这种按贡献分配的机制,有利于调动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

有利于让一切能够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其实质上是对生产要素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尊重。

易错易混知识点比较: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作一个蛋糕的话,那么分配制度就是怎样去切分社会财富这个蛋糕。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正是比较合理的分配了社会财富,所以才调动了亿万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伟大成就。

大家应该自觉地拥护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将来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

四、知识结构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的意义
按劳分配的地位
其他多种分配方式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五、能力提升
1、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
①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②是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④是由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小张家8月份收入5000元,包括爸爸在国企的工资、奖金1800元,妈妈的个体服装店收入2200元,股票收入1000元。

小张家本月取得收入的形式有 ( )
①技术要素收入②按劳分配收入③资本要素收入④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收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4、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下列属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是()
A、一切非劳动性收入
B、出租房屋取得的收入
C、凭借自己的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D、从社会保障中获得的收入
5、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包括()
①按资本要素分配②按劳动要素分配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④按管理要素分配⑤按劳动成果分配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1—5 C A D B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