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堡》中人物生存状态的沉重性

合集下载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
卡夫卡的《城堡》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类存在的孤独和无助。

这部小说以一个围绕
在一个小镇上的城堡展开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主人公卡夫卡省吾与城堡不断交互的经历,探讨了官僚主义和权力对个人的压迫,以及人们在追求认同和被理解的过程中所
面临的困境。

小说中的城堡象征着权力,它高高在上,作为一个官僚机构,掌握着整个小镇的生活。

而卡夫卡本人则是一个外来者,无法理解城堡的规则和秩序,也无法得到城堡的认可。

这种无法被理解和接纳的孤独感在整个小说中贯穿始终,让我感到十分压抑和沮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相当丰满而复杂。

主人公卡夫卡省吾是一个笨拙而无助的人,他
一直试图与城堡建立联系并获得认同,却在过程中遭受挫折。

他的努力和困惑使我对
他产生了一种同情和共鸣。

而其他的角色,如城堡官员、村民们等,也都具有各自的
个性和特点。

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冲突让我对人性和社会关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部小说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哲理,卡夫卡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给读者留下了很
多解读的空间。

而小说的结尾,却给我留下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感觉,对于卡夫卡省吾
是否能够被城堡接受和认同还留下了悬念。

这让我对于权力和认同的问题产生了更深
入的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卡夫卡的《城堡》是一部充满哲思和深度的作品。

它通过讲述一个外来者
与官僚主义之间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在社会、权力和认同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完这部小说,我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同时也对文学的力量有
了更多的敬畏。

《城堡》名著读书心得

《城堡》名著读书心得

《城堡》名著读书心得《城堡》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读过的最具深度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最初出版于1926年,讲述了主人公卡男爵在前往领地接任时被困在城堡中的故事。

这本书表达了许多深刻的主题,包括权力、等级制度、孤独、自我反思等。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深度和哲学思考方式所吸引。

小说中描绘的城堡和它的领地,代表了一个旧时代的社会结构。

这个社会制度具有层次分明的等级,接触领导层次需要展示足够的荣誉和尊严。

卡男爵作为一个新来的人,被这个制度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城堡服务,这种服务是毫无价值的。

学会对权力认识的平民也是不同的:有人试图抵抗,有人试图应对,还有人放弃试图容忍。

这种权力关系的表达是深刻和精致的,是小说的核心和亮点。

其次,我对小说中的主题:“孤独”的表达有感触。

作为一个新来的人,卡男爵面临着孤独和隔离。

他经历了一连串孤独的体验,而且开始依赖这种孤独来理解人性和社会。

在这个孤独中,他慢慢发现自己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荒谬的世界和自我的抽象。

这种感觉是非常真实和触人心弦的。

我们都需要通过在孤独中反思、理解自己和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成长和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经历一些痛苦和挣扎,但这也是我们解脱的必经之路。

最后,我还想谈谈小说的阅读体验。

尽管这部小说很深奥,但它也非常值得一读。

它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让我开始思考许多深入本质的问题。

同时,读这本书是一种享受。

卡夫卡的语言十分生动和具有表现力。

他能够通过准确而又细致的语言描绘出每一个场景和人物。

同时,他的叙事方式也很独特,能够为令人震惊的讽刺和滑稽的场面增加强烈的情感。

总的来说,《城堡》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小说。

虽然它体现了一种古老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但它所表达的深度和主题依然很现代,它在揭示人类社会和个人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如果你还没读过它,我鼓励你一定要花点时间去读一读。

即便是你对卡夫卡并不十分了解,读完这部小说,你肯定会有所收获。

32《城堡》读后感

32《城堡》读后感

《城堡》读后感
《城堡》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以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而著名。

通过阅读《城堡》,我对于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K是一个追求意义和归属感的人。

他来到城堡,希望得到认可和归属感,但最终却发现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种追求归属感的渴望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纳。

然而,卡夫卡通过K的经历告诉我们,这种追求是徒劳的,因为真正的归属感只能来自于自我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其次,小说中对于权力和权威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

城堡代表着权威和权力,而K则是那个追求权力的人。

然而,卡夫卡通过K的失败告诉我们,权力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它不仅会让人失去自我,还会让人陷入孤独和绝望。

这种对于权力的探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权力对于人的腐蚀作用。

此外,小说中的叙述风格也让我印象深刻。

卡夫卡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一个充满荒诞和异化的世界。

这个世界与我们现实中的世界截然不同,但其中所蕴含的人性和情感
却是相通的。

这种叙事方式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语言的魅力和局限性,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生活。

总的来说,《城堡》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对于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继续影响着我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理解,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卡夫卡的《城堡》是一部充满神秘和哲理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卡尔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迷失和挣扎的世界。

小说中的城堡象征着权力和官僚体制,而主人公卡尔则是一个在这个体制下迷失自我的人。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处境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小说中的城堡是一个神秘而庞大的存在,它似乎掌握着一切权力,卡尔所面对的困境也是源自于这个庞大的体制。

城堡里的人们对于外来者充满了排斥和猜疑,他们的行为和决策都是不可理解的。

这种体制下的官僚主义和权力威胁,让人感到无力和迷茫。

而卡尔则是一个在这个体制下挣扎的人,他试图寻找自己的位置和存在意义,却总是陷入困境和挫折。

通过对卡尔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官僚体制下的无助和挣扎。

卡尔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接近城堡,寻找自己的位置,却总是被排斥和拒绝。

他的迷茫和挣扎让人感到心痛和无奈,同时也让人对于这个庞大体制的冷漠和无情感到愤慨。

在这个世界里,个人的努力和挣扎似乎都是徒劳的,人们总是被困在这个庞大的体制中。

小说中的城堡也象征着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城堡里的人们对于外来者的排斥和猜疑,让人感到人性的冷漠和无情。

而卡尔则是一个迷失自我的人,他试图在这个体制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却总是被困在其中。

这种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让人对于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在这个庞大的体制下,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总是充满了矛盾和无奈,而个人的努力似乎总是被边缘化和忽视。

通过对《城堡》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的城堡象征着权力和官僚体制,而主人公卡尔则是一个在这个体制下迷失自我的人。

作者通过对卡尔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官僚体制下的无助和挣扎。

这种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让我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处境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在这个庞大的体制下,个人的努力似乎总是被边缘化和忽视,而人们的冷漠和无情也让人感到愤慨和无奈。

通过对《城堡》的阅读,我对于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处境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城堡》读后感

《城堡》读后感

《城堡》后感
《城堡》是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作品揭示了世界的荒诞、异己和冷漠,让我对人生、社会和存在主义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首先,我被小说中主人公K的经历所吸引。

K应聘来到城堡当土地测量员,然而却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困境。

尽管城堡近在咫尺,他却费尽周折也无法进入。

在这个过程中,K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

这些人物的形象和遭遇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和冷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被小说中深刻的主题所震撼。

城堡作为一个巨大的系统,代表了世界的荒诞和异己。

而人只是这个世界中的沧海一粟,面对巨大的系统时显得无力而渺小。

这种无力感和荒诞感让我对存在主义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无意义的世界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此外,我还被小说中独特的文学风格所吸引。

卡夫卡的文笔冷峻而富有诗意,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荒诞和冷漠的世界。

这种文学风格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总之,《城堡》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思考和感慨。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对人生、社会和存在主义哲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卡夫卡的文学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地回味这部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启示和力量。

城堡读后感

城堡读后感

城堡读后感
《城堡》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耐人寻味,充满了哲理和现实主义的特点,深刻探讨了权力、官僚主义、个体与集体等重要话题。

读完《城堡》,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情感。

小说中对现实世界的细腻描写和政治谜团的布置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主人公卡尔·克中国风酷非法不论安在城堡前,却找不到进去的门路,整个故事始终在展示着他与城堡之间的不解之谜。

城堡所代表的权力和官僚体制的不可思议,反映了人类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发了对人类存在和社会体制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每个人物在故事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又传达出深刻的人性挣扎和绝望。

卡尔·克中国酷非法不论安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在城堡中的种种遭遇和探寻,展示了一个个体在官僚体制下的渺小和抗争,也表达了对自由与尊严的追求。

其他人物如住宿处的老妇人、城堡的官员等,也都展现出各自的人性弱点和挣扎。

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都充满着诗意和哲学意味,让人在阅读中产生深深的共鸣。

作者以丰富的象征和寓意,探讨了人类在现实社会中碰到的困难和矛盾,引发读者对生活、人性和命运的深思。

小说中蕴含的对人类存在的疑问和对权力的批判,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启发了对个体与集体、自由与束缚等议题的探讨。

通过阅读《城堡》,我领悟到了卡夫卡作品中的独特魅力和深刻思考。

他对现实生活中权力与个体、官僚主义和自由的对立等问题的深刻探讨,让人不仅反思自身生活状态,也思考社会结构和人性考量。

浅谈卡夫卡_城堡_之人性的执着

浅谈卡夫卡_城堡_之人性的执着

二、《城堡》对人的存在意义的叩问
卡夫卡生性敏感, 与父亲的关系很紧 张, 从小就感受到世界的陌生, 他一直都 不肯接受这个世界, 常年生活在孤独、 恐 惧中, 但他并没有放弃, 而是与之进行着 积极地抗争, 始终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的终
方法, 他靠近与城堡有关的女人, 如奥尔加、 极目标。 卡夫卡自己说过, 文学之于他首 阿玛利亚、 汉斯的母亲等, 但最终都以失 先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写作来自于内 败而告终。 心的压迫, 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2 村里人体现出的人性的执着 探寻人存在的意义。 村里的人都在精神与现实中进行着无 卡夫卡作为存在主义大师, 他通过作 品表达出存在主义的主题:孤独与自由选 择。 卡夫卡本身的存在是孤独的, 与父亲 的关系紧张, 又因为犹太血统, 在社会上 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在缺少温暖的家庭中 成长, 与现实相隔离, 孤独地抗争着外界 的一切。《城堡》中的 K 在现实中难以和 村民沟通, 面对荒诞的城堡,K 为了获取 生命存在的权力, 获取人们的认可, 只能 孤独地、坚持不懈地与阻碍他前进的势力 相抗争,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缠住信使、
上接(第 203 页) 参考文献:
[1] 黄杲�译,英国抒情诗 100 首 [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P10 [2] 黄杲�译,英国抒情诗 100 首 [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P9 [3] 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 [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P372 [4] 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 [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P215 [5] 《列宁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 38 卷,P77。 [6] 高灵英,汉英古典诗歌中不同的 美人标准 [J],名作欣赏,2009 年 04 期 [7] 黄杲�译,英国抒情诗 100 首 [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P251 [8] 王颖,《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现 代 性 解 读 [J], 时 代 文 学( 下 半 月),2009 年 04 期

《城堡》读后感

《城堡》读后感

《城堡》读后感
《城堡》是卡夫卡最后一部篇小说,也是卡夫卡最具特色最重要的长篇小说,极具卡夫卡荒诞主义的色彩,它讲述了主人公K到一个城堡应聘土地测量员,于半夜在城堡外的一个小村庄的小旅馆落脚,然后在这个小村庄苦苦挣扎却最终没有进入近在咫尺的城堡的故事。

整个故事叙述荒诞不羁,通篇巨大篇幅都是人物对话,需要通过对话从一点连接到另一点,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连接整个脉络,整个小说给我的感觉是K的绝望与挣扎,直至最后的求而不得。

我不想去说通篇散发的对官僚主义的讽刺,只想说K自己在挣扎时的一些总结。

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段:“这就好比我们两人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像弗丽达那样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我们两人却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我有时会想文中这句是不是算小说中正向积极的一面,他告诉我们做事一定要讲究方法,正确的方向加上适当的努力正是做成一件事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错误的方向或者用力过猛反而会一无所获,一如K百般挣扎却始终也没有到达的城堡。

《城堡》故事简介及人物分析

《城堡》故事简介及人物分析
个人经历
卡夫卡在创作过程中深受个人经 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作品中反 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 境和焦虑。
故事主题与意义
主题
故事主题是关于权力、压迫和人性探 索的。通过主人公K的努力和遭遇, 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和人性的异化。
意义
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 刻反思,以及对人性、权力、自由等 问题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 人文价值。
《城堡》故事简介及人物分 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故事背景与主题 • 主要人物介绍 • 人物关系与冲突 • 人物性格特点与命运分析 • 故事中的象征元素与隐喻意义 • 故事主题的延伸与思考
01
故事背景与主题
《城堡》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卡夫卡的《城堡》创作于20世纪 初,当时欧洲社会正处于动荡和 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日益尖锐。
封闭和隔离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自然环境也成为了土地测量员探索
和发现的重要线索。
06
故事主题的延伸与思考
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启示
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无 奈
城堡中的种种荒诞现象,如官员的腐败、民 众的盲从等,反映了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 问题。
引发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城堡所呈现的荒诞世界,促使读者反思现实 世界中的种种问题,思考如何改善现实世界

对人性与社会现象的探讨
揭示人性的弱点
城堡中的人物形象,如官员的虚伪、民 众的盲从等,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如自 私、贪婪、盲从等。
VS
探讨社会现象的根源
城堡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如官场腐败、民 众盲从等,探讨了其产生的根源,如制度 缺陷、文化传统等。
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城堡》中K 的形象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从《城堡》中K 的形象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从《城堡》中K 的形象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摘要】作为卡夫卡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城堡》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从这个世界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

小说中K 为了自己的身份与工作不得不与城堡对抗,但他的种种抗争与努力却步步受阻,且丝毫不能撼动城堡的权威。

从小说中K 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排斥,并且面对着庞大的社会权力、自然界的巨大力量等人们的种种抗争都变成了徒劳,现代社会信仰的失落,使人们的生存价值也面临着危机。

【关键词】孤独痛苦抗争生存价值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现代著名的小说家,20 世纪最负盛名的德语作家,也是现代主义文学最杰出的小说家。

法国评论家加洛蒂曾经说过:“一切真正的艺术作品都表人在世界上存在的一种形式。

”[1]《城堡》在卡夫卡的三篇小说中篇幅最长寓意最深,是卡夫卡艺术上日臻成熟的巅峰之作。

它向我们揭示了现代人的一种真实的处境。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享受日益丰富的物质时,精神日益空虚,人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困境之中。

“人们互相淡漠排斥的隔阂、互相隔膜的巨手将人类推向了难以摆脱的困境。

”[2]小说描写了主人公K,一个名义上的土地测量员,受城堡的聘请而来到了城堡所在的村子。

但城堡的官员并不承认聘请过土地测量员,K 在村子里无权居住,更不能进入城堡。

K 为了自己的身份和工作试图进入城堡,但却受到了城堡和村子中的每一个人的阻碍。

为了进入城堡他不停的战斗,最后却始终都未能进入城堡。

(一)内心的孤独和痛苦科技的进步导致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从而使社会的财富不断的积累。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的高压力,使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疲于奔波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

现代化的高楼,把人们隔离在了一块块小型的“监牢”之中。

个人极端冷漠和残酷的以自我为中心,人与人之间很难进行沟通。

但人本质上又是一种群体性的动物渴望被认同、接纳,害怕与他人、社会隔离。

这便是人的一种归属感。

论卡夫卡《城堡》里的权力与生存观念

论卡夫卡《城堡》里的权力与生存观念

论卡夫卡《城堡》里的权力与生存观念作者:颜娜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6期摘要:生活是虚无的,它既是一场梦,也是一次次徘徊。

这是卡夫卡在其思想意识中始终要告诉人们的。

应该说,卡夫卡的作品永远传递给读者一种困惑、一种现代人对于自身存在价值的疑惑以及对渴求得到认同的不懈追求。

这种亦真亦幻的审美意念也揭示了人类在权力、在生存面前的那种危机感与荒诞感。

本文所要解读的正是卡夫卡颠倒人类自由意志、揭示“受禁自由”的作品——《城堡》。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堡中卡夫卡对权力形态的隐晦塑造,也能看到城堡中人对生存的无奈与精神的黑暗。

关键词:《城堡》;卡夫卡;权力;生存;精神黑暗作者简介:颜娜(1981.5-),女,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人,讲师,硕士,本科,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1一、《城堡》中的权力形态(一)权力的荒诞形式在作品中,主人公K永远站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十字路口,而与其相关的政府官员克拉姆则永远作为一个荒诞的、虚无缥缈的权力链条上的一环出现。

他始终无法满足K的要求,就是因为K不能以正义的、理性的、有责任感的身份出现,所以K的利益也得不到克拉姆的维护,也正是这种荒诞的权力阻碍了K对梦想的实现可能性。

在《城堡》中,它所展示的社会存在鲜明的两面性,一方面它的存在实际且无可辩驳,一方面它的存在又让人无法理解和虚无缥缈,这就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即上层社会之于人的可望不可及以及社会主体之于人的可及不可解。

所以卡夫卡想要借权力的限制性与压迫性为人们呈现一个独特的世界观,那就是真正的现实总是非现实的。

这正体现了权力表现形式在《城堡》乃至现实社会中的荒诞性。

(二)权力的隐含特性《城堡》中的权力也是隐含隐晦的,但是它的规训作用却处处存在。

权力在小说的社会中到处都在体现和发挥其强大的约束力与规训力。

K虽然为进入城堡而不断努力,但得到的永远是孤立和旁人的羞辱与不断指责。

不幸与追求三读《城堡》再有感(1000字).docx

不幸与追求三读《城堡》再有感(1000字).docx

不幸与追求——三读《城堡》再有感这是一颗闪耀在西方文坛的巨星,卡夫卡用他入木三分、独到的认识,创作出了这样一本令我着迷的奇书——《城堡》。

好书不厌千回读,这是我第三次阅读这本书。

我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每次阅读都会滋生出不一样的情感。

初读卡夫卡的《城堡》,内心充斥着对主人公K的嫌弃和厌恶。

这是一种对异乡人的排斥,也是作者赋予主人公这个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哀。

再度阅读这本有首憾无尾的奇书,反而看透了主人公与作者互联的关系,这位为本地人所排挤的异乡人就是作者卡夫卡本身。

卡夫卡所在的时代不太平,他是犹太人,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不入帮会,他在犹太人中也不是自己人;说德语,不完全属于奥地利……他本身就是个矛盾体。

没有社会地位,没有人生归宿,没有生存空间的环境,造成了卡夫卡性格内向、孤僻、忧豫,也造就了这本对读者是一种精神的流放、灵魂禁锢的奇书。

第二次阅读,让我产生了对K以及作者的同情,甚至是一种理解。

一入“城堡”即被幽禁,在纳闷、恼怒、挣扎中窒息。

一旦走出,便会是一种解脱,一种轻松,但不由得会陷入更深的思考。

三读《城堡》,无法自拔,领会到另一种深意。

K雪夜来到城堡下属村庄。

我仿佛能看到他伫立在通往村子的木桥上,呆呆地看着眼前寂寥的景象,满是惆怅与茫然。

在遭受质疑与阻挠时,他无助地眼神浮现在我眼前。

城堡像海市蜃楼一般可望不可即,令他绝望。

从K漫漫的寻堡路中,我读到了一丝血腥味,是来自城堡令人窒息的官僚机构,我读出了一种力量,是K,也是作者在执着地同外部抗衡的力量,我读懂了主人公想要得到认可却总被人看不起,压在他人脚下的无奈与痛恨。

卡夫卡用他的笔调,奏响着那个时代的悲哀,悲鸣着身为外乡人的苦难,撩动着我们读者悯惜和感慨的心。

三读《城堡》,我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有些庆幸,庆幸我没有亲身经历作者那被人抵制的一生,庆幸有这样一本书我曾读过,并有所感悟。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座城堡,它是你的目标,是你执着地追求着的终点,是你想要到达的地方。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
被一切障碍粉碎的卡夫卡,有人读出了他的悲观和绝望。像k的那种无论怎样努力仍旧在命运面前不堪一击的无奈和悲壮,让人想起希腊的那些伟大的悲剧英雄,而不同的是,英雄们高昂着头颅走向死亡,而更多像k这(转载自亿库网,本文由亿库网收集整理。)样的小人物,却在长年累月的孤独与挣扎中消磨一生。卡夫卡敏感地感受到这一点,犀利地写出人的脆弱和无助,写出那无处不在的巨大无名的外在力量是如何将一个幼稚的梦碾碎,是如何在人的心里烙上“明知道自己的前途只会是不断的失望,还得一个接一个的把它们都吞下去”的世故、“谁不服从他,谁就要吃苦头”的惧怕的印记,还有的,是对抗权威,或者说,对抗霸权的人所要面临的深深的孤立感,让人心惊——“似乎那些人都跟他断绝了一切关系……现在他可以在这儿爱等多久就等多久,赢得了任何人从来没有赢得的自由,似乎没有人敢碰他一下,也没有人敢撵他走,连跟他讲一句话也不敢,没有任何事情比这种自由、这种等待,这种不可侵犯的特权更无聊,更失望的了。”对,我们焦灼、我们挣扎、我们失败、我们无奈,我们就是要做最后的困兽的斗,不白白的让自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白白的对自己的命运袖手旁观,我们是不够强,没有足够的力量选择自己想要的,但我们依然可以拒绝,拒绝而不是忍受,行动而不是等待,希望而不是绝望,才是人的一生中应该做的事。我读出了卡夫卡的无奈和痛苦,而他给我更多的感触,是那种孩子般的天真无畏,连同不顾一切的叛逆执拗,还有勇往直前的深(转载自亿库网,请保留此标记。)深浅浅的脚印。卡夫卡留给我的形象,是在冰天雪地里孤独地向远处行进的小小背影,而不是瑟缩在角落里默默哭泣的懦夫。他内向,却并不软弱,他惧怕,却并不屈服。“不管路多么难走,甚至不管自己能走回家去的希望是多么渺茫,他也绝不停止前进。”
不管这奋斗最终有没有用,对一切若是撒手不管却一定是坐以待毙的。不用谁来判决,无边的自由和孤独也会蚕食掉人最后一点生的活力,不用争取的人生,像枯槁一样沉闷呆板。只有矛盾与冲突,争执与对立,痛苦与悲哀才是人永远的前进的动力。这才是一切的真理,一切的源头。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

卡夫卡城堡读后感《城堡》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于世。

在小说中,卡夫卡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一个充满迷雾和谜团的城堡,以及城堡内外的各种人物和事件。

通过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卡夫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诞,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卡尔的年轻人,他被任命为一座城堡的地方工程师,但是他却发现自己无法进入城堡,也无法与城堡内的人们取得联系。

尽管他一直努力寻找机会进入城堡,但是却屡屡受挫,最终他被困在城堡外面,无法进入城堡,也无法融入城堡内的生活。

卡尔的命运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和绝望,他对城堡的渴望和对城堡内的人们的期待最终都化为了泡影,他成为了一个被排斥和孤立的人。

通过卡尔的遭遇,卡夫卡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孤独和无助的状态。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似乎总是被排斥和孤立,他们无法融入社会,也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

城堡成为了一种象征,它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和体制,而城堡内的人们则代表了现代社会中的精英和权贵。

这些人们似乎总是站在城堡的一边,他们拥有权力和资源,而普通人则只能被排斥和孤立。

在小说中,卡夫卡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是非常深刻和犀利的。

他通过对城堡和城堡内外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和荒诞。

在这个世界上,权力和资源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普通人则只能被排斥和孤立。

这种不公和荒诞让人感到无比的愤慨和绝望,它让人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反思。

《城堡》是一部充满哲学意味的小说,它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卡尔的遭遇和城堡内外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卡夫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诞,引发了读者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于世,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经典,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

阅读《城堡》,让我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反思,它让我意识到现代社会中的不公和荒诞,也让我对生命和存在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城堡》:官僚主义与存在的迷失,对人性与社会的讽刺

《城堡》:官僚主义与存在的迷失,对人性与社会的讽刺

城堡:官僚主义与存在的迷失,对人性与社会的讽刺概述
《城堡》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个被城堡系统束缚的主人公卡维尔,揭示了官僚主义对个体自由存在的限制,并对人性以及社会现象进行讽刺。

主题1:官僚主义对个体自由存在的限制
卡维尔无法进入城堡
在小说中,卡维尔被派到一个小村庄担任地方官员,但他却发现自己无法进入城堡。

这种局面表明了官僚机构对于个体自由存在的限制。

卡维尔为了进入城堡而奋斗,但他始终被困在外围。

官僚体系中的奇怪规则和程序
小说中描绘了一系列荒谬、复杂、甚至荒唐可笑的规则和程序。

这些规则和程序使得任何行动都变得莫名其妙,并且没有明确的目标或结果。

这种官僚体系表明了它对于个体自由行动的约束力。

主题2:对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讽刺
人性的迷失
卡维尔被城堡系统束缚,他不断努力与体制抗争,但最终却无法实现自由。

这揭示了人性在官僚主义面前的迷失。

个体为了适应官僚机构而牺牲了自己独立思考、行动的能力。

社会中的无效沟通和权力斗争
小说中描绘了频繁出现的无效沟通和混乱。

各种角色之间存在着分歧、冲突和权力斗争,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这是对社会中权力运作方式以及人们对于权力的追逐进行的讽刺。

结论
《城堡》通过官僚主义对个体自由存在的限制与对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讽刺,展示了一个荒谬世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部小说引发了读者对社会、政治和个体自由等议题的思考。

同时也警示我们保持批判思维,防止在官僚主义体系中迷失自我,并倡导建立更加公正、透明且符合人性需求的社会结构。

城堡意志下

城堡意志下

城堡意志下,在虚无中求生摘要:在城堡意志就是人类永生的意志,为此人们忍受着苦痛,努力在虚无中寻找一个微乎其微的缺口,因为城堡的内核就是生命之源,挣扎是对自身“自由精神”的解放和“生”的欲望。

关键词:城堡意志;虚无;缺口;求生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80-01一、城堡意志下的生存状态城堡的意志从来就无需言语,它只需要以一种存在的姿态,就能遥遥地掌控着它身后的时代:它的臣民们都是以它为绝对的中心而忙碌地生存着,无论是谁,只要走入了它的辐射范围,总会领教它无边的意志,并为之而感染,继而为之而存在。

这也就是城堡的力量。

奥尔加一家,向我们展示了面对城堡的步步紧逼所展现出来的灵魂最深处所能经历的最极致的苦难程度。

城堡以其蛮横的力量加注到他们身上的是彻头彻尾的一个悖论——阿玛利亚的爸爸为了提女儿洗刷罪名而艰难地努力着,然而在求得宽恕之前,他由必须证明自己是有罪的,而所有的机关都否认这一点。

奥尔加一家所面临的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绝境——必须无时无刻地为不知名的罪行忏悔!这种“无对象”的忏悔,无疑是一种无止尽的最为黑暗的惩戒。

这一家人在城堡意志的作用下所受到的苦痛是最为强烈的,然而也催生出了一个最为光彩的人物形象——奥尔加。

她是这个家庭,甚至可以说是全书中的,一抹不灭的希望。

二、暧昧不明的no与惊才绝世的yes奥尔加的个人魅力,在于她绝地反击的勇气以及敢于承担苦难的坚韧,无论是“献身”于老爷们的跟班,还是为弟弟赢得一个信差的职位,她都展现出了惊人的“能量”。

k亦具有相同的品质。

这个处处受到城堡意志抵制的年轻人,把进入城堡的希望寄托于信使巴纳巴斯失败之后,继而又费尽心机地与弗丽达演出了一场爱情的戏码,到头来仍旧一场空。

无论他如何努力,城堡都以其强势的姿态,向k大大地摆出了“no”的手势!无论是奥尔加还是k,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残雪认为,这得源于城堡本身也在发出“no”的同时,还要附上一个暧昧不明的态度:即虽然以凶险的“no”震慑住了它的臣民,但它又要不失时机地反问一句:“真的不可能吗?为什么不试一试呢?除了试一试你还有什么路可走?”就是这个态度,才引逗得他们前赴后继地努力生存着。

2024年《城堡》名著读书心得

2024年《城堡》名著读书心得

2024年《城堡》名著读书心得《城堡》是法国作家弗朗茨·卡夫卡的一部重要小说作品,出版于1926年。

作为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城堡》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吸引了无数读者。

而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也有了一些对于作品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觉得《城堡》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压抑和沉重。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阴郁而封闭的城堡中,人物之间缺乏真实的沟通和交流,充满了许多的虚伪和官僚主义。

阿姆·卡,作为主人公,一直试图与城堡建立联系,但却始终被隔离在外。

这种喧宾夺主的局面,让我感到无形的压力和束缚。

我想这种压抑和沉重正是卡夫卡试图表达的一种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力感。

其次,《城堡》中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卡夫卡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阿姆·卡一直试图进入城堡并融入城堡生活,但他却被种种困难所阻挠,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挫败和孤立。

这种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束缚,让我有时不禁为他感到心疼。

而平日里心思缜密又善于与人交流的巴恩伯格,和对城堡发出怀疑的卡莱特等人物,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城堡中维持着各自的利益和权力。

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如同一幕幕戏剧,令人揪心又令人愤怒。

再次,《城堡》给我带来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城堡中的官僚体制和官僚主义现象,让我不禁联想到现实中的某些场景。

一些官员只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而漠视民众的感受和需要。

这种对于个人私利的追求,是造成社会存在不公和不平等的根源之一。

而城堡中生活的人们,也都被这种制度所束缚,失去了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这让我深思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和对于个体权益的保障。

最后,《城堡》给我带来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在阿姆·卡试图进入城堡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勇气。

尽管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这让我想到了人生中的困境和挫折,我们是否能够像卡一样勇往直前,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呢?在城堡的外面还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有敢于前行才能够发现其中的美好。

城堡读后感

城堡读后感

一开始被封面吸引,那种肃穆、神秘的氛围。

小说很长,中间有不少插图,倒是能歇一口气。

读前几章时,觉得小说的情节很复杂,太多人物,太多起伏。

但是,读过之后细细想来,其实挺简单:主人公K想进城堡,却死活进不去,反而被困在了城堡下的村子里。

《城堡》是卡夫卡的最后一部长篇,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

《城堡》是一部带有鲜明的卡夫卡风格的作品,然而遗憾的是,这部小说没有写完,卡夫卡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K的绝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为了进入城堡,费尽周折,充分地感受了世态炎凉,然而还是没能进去。

但是,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感受那种困境,而更在于获得一种心灵的洗涤,一种沉静的状态。

故事中,迷雾笼罩下的城堡,城堡下的村落,种种离奇的事情,都能感觉道一种怪诞的气氛,让人透不过气,神秘莫测。

每一个人的思想、行为都好像隐藏在黑暗里,只露出冰山一角。

在这样的环境中,K被恐惧与孤独包围,似乎并不是奇怪的事情。

无所不在的迷茫、恐惧,K却还一直在坚持着,不论遇到什么阻碍。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村子里的每个人都好像对K十分防备,似乎K是个“怪物“一般。

村子里的人对克拉姆——这个左右着K能不能进入城堡的人,却好像生来就心怀畏惧,对于克拉姆的话,都十分服从。

然而,从始至终,克拉姆都没有真的出现,他一直存在于别人的话语里,他的形象甚至都是不确定的。

村里的人和城堡里的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K的种种行为,觉得K的思想简直不可理喻。

所以,K得不到周围人的支持,只好孤军奋战。

所以,K是自相矛盾的,进也不行,退也不愿。

卡夫卡写的东西总是很荒诞,甚至说,挺难懂的。

但是,仔细想想,何尝不是现实?而且,真事得可怕。

我们生活在现实里,我们也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也会面临抉择,向左还是向右,这是个永恒的问题。

然而至少,我们没有那么绝望。

世界上两全其美的事情毕竟不多,所以,无论进还是退,都遵从本心吧。

高晓松曾说过:不读卡夫卡,算什么文艺青年?我从不认为我是文艺,在这之前也没读过卡夫卡。

解读卡夫卡《城堡》主题的多重性-最新年精选文档

解读卡夫卡《城堡》主题的多重性-最新年精选文档

解读卡夫卡《城堡》主题的多重性-最新年精选文档解读卡夫卡《城堡》主题的多重性一、宗教角度的解读卡夫卡生前的好友马克斯?布洛德试图通过宗教的角度阐释“城堡”的意义。

他在小说第一版的后记中说:“‘城堡’正是神学家称之为‘仁慈’的东西,是神对人(即村子)的命运的摆布,是各种偶然事件、神秘莫测的决定、天赋和损害的效力,是无法得到和无法争取到的东西,它凌驾于所有人的生命之上。

”其实恰好相反,我们从中看到的却是上帝的冷漠和残酷,因为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城堡”、“法庭”、“父亲”分别执行了上帝的职能。

上帝拒绝了K接近他的要求,因为上帝是独一无二而且神秘莫测的。

如果允许别人接近甚至进入上帝的内心,上帝的权威将不复存在。

但人们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上帝活着,谁也没有见到他的模样,假如上帝死了,那不是人人都可以冒充上帝了吗?这种哲学意义上的终极追问最终证明了通过宗教来解读艺术的荒唐。

马克斯?布洛德通过自己的宗教观念来解读卡夫卡,这种解读方式符合西方人的神学思维,并且影响深远,但是这一说法将卡夫卡大大地简单化了,布洛德把卡夫卡理解为一个保守的思想家,他号召人们回归陈旧的宗教真理,以便和现实世界作坚决的反抗。

同时表明人世间的一切行为都难以抵挡宗教的安排,人类虽然表面上拥有合理的权利,但是却常常由于不合理的原因遭到不合理的安排。

这无疑忽视了小说中主人公K积极的进取心和与命运斗争的积极性。

可以说,布洛德用自己的方式遮盖了卡夫卡。

二、政治意义的解读还有一种解释把《城堡》视为官僚体制的象征,认为“城堡”就是卡夫卡生活的时代奥匈帝国的代表。

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意义的解读,这种说法曾经在中国非常流行。

把“城堡”理解为“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缩影”。

诚然,在小说中曾多次描写了城堡管理机构的复杂,K一心想接触城堡的主人――伯爵,而在他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之后,迎接他的总是邮差、秘书、助手之类的闲杂人等,“橱柜里塞满了文件”,“各种文件铺满了半个房间”,村长手里仿佛有着永远也办不完的案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堡》中人物生存状态的沉重性
作者:赵雅习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0期
弗兰茨·卡夫卡,是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闻名于世的奥地利作家,他的代表作《城堡》向我们展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普通人物的生存状态:城堡作为专制统治的缩影象征着一种权力,城堡里的官员既无能又腐败,生活于其控制之下的普通人更是充满了压抑、迷惘、孤独,而人物的命运及生存状态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沉重性。

当我们走近城堡中普通的人物时,沉重便久久伫立在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不得不对生活在资本主义专制统治重压下的普通人物的生存没有自由、情感受到铜臭和利益的熏染以及自我拯救的无望而叹惋。

对目标追寻的不可实现性
《城堡》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整部小说可以概括为K为进入城堡获得居住权从而得到身份的认可所作的一场毫无希望的斗争。

小说以“城堡”作为第一个对象进入人们的视角从而抵达心灵,一开始便通过K的眼睛让我们初步体会到城堡给人的第一印象:“城堡屹立在山冈上,在浓雾和黑暗的笼罩下,什么也看不见,连一丝灯光——这座巨大的城堡所在之处的标志——也没有。

”它高高在上,仿佛遥不可及,这样的一个空间位置给人一种凌驾于K和村庄之上的气势,而K除了仰视没有其他感触,此时K眼中的城堡是神秘的、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可侵犯的。

城堡留给K的第一印象便植根于K的脑海中,为之后K耗尽毕生精力也终难以实现进入城堡的目标的悲惨结局做了很好的铺垫。

城堡以其朦胧神秘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它是权力和统治的象征,威严庞大而又神秘莫测,仿佛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景,而作为一个城堡的偶然的闯入者的K无论怎样做都不可能进入城堡,对于城堡来说,K是个毫无用处的人。

在巴纳巴斯送来的第一封信中,K就已经感觉到进入城堡并得到身份确认的愿望是多么难以实现,在他周围,在城堡权力范围所在之内,有很多力量在压迫他,让他受困于城堡,让他失去思想和行动的自由,而这种情景也正以一种恐惧灌满了K的脑海,他知道“他怕的是那种令人沮丧的周围环境的力量、令人心灰意冷的习惯势力、那种每时每刻潜移默化的力量,他必须同这种力量进行斗争”。

有时他也会有“这条路会是没有尽头”的疑虑,因为K总是会有他与城堡无限接近又无限远离的游离感,但是他仍然以一种近乎固执的姿态执著于自己的目标,他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这条路上走得沉重而劳累,而且也付出了很多也许他来城堡前根本不会付出的行动,他接近城堡的政府官员,夺走克拉姆的情人弗丽达,巴结巴纳巴斯一家。

总之,K为了进入城堡使自己的身份得到确认,费尽心机,丢尽脸面,用尽办法,但结果怎样呢?城堡又以怎样的方式回应K的努力追寻呢?
直到离开人世,K还是一个所谓的土地测量员,没有确定的身份。

K以自己的一生为赌注所作的是一场注定失败的追寻和斗争,是一个个体面对严密强大但却到处存在荒诞和腐败的世界的抗争,这样艰难而沉重的一生献给了自己所追寻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又是K穷尽一生都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城堡控制着人的一生,它以其深藏的权力和专制左右着人的行为。

因为他受控于城堡,他失去了自由,尽管他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但这种思想和行动都是因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存在,这样地位卑微的他被城堡安排在不断追寻却又无法到达的位置上,而他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也在此被城堡撕得粉碎,这样的生存状态不得不让人感到沉重。

城堡控制下爱情的不确定性
在城堡这个充满了专制、荒诞和腐败的世界中,爱情也难免受到环境的熏染而失去应有的纯洁和本真。

在城堡控制下的K的爱情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

弗丽达在外表上是极其平常的,但却有“特殊优越感”的目光,这又是不平常的。

而K之所以会在此时仔细注意观察弗丽达,也正是因为从她的目光中流露出的特殊优越感,而这样的观察并不是因为K对弗丽达一见钟情。

事实上,K对弗丽达的爱情基调最初便是一种利用。

在K的眼里,弗丽达之所以重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她与城堡有联系,K只不过是想通过她而对自己进行一种拯救,K对弗丽达的这种带有利益性和功利性的所谓爱情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凉。

从K接近弗丽达的功利性这一层面来看,K和弗丽达的爱情开端便为以后爱情的不确定性埋下了伏笔。

在城堡这个专制、荒淫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难免受到肮脏气息的熏染,K带着最初的利益性接近弗丽达,而弗丽达又是怎样看待这份感情的呢?弗丽达是一个酒吧女郎,但同时又是城堡官员克拉姆的情妇,但是弗丽达遇到K之后便走进了K的爱情生活,其实她一直都想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道路。

她对纯洁高尚的爱情存有无限的渴望,但是她又清楚地认识到城堡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重压和熏染,她所向往的这种爱情是不可能存在的,这里面包含着她对爱情的失望和不信任。

弗丽达其实始终放不下克拉姆,虽然她曾在K的面前拒绝过他,但她仍然在内心里渴望着他,因为克拉姆可以给她的东西K永远都给不了,而在城堡所控制的那种环境下,那些东西对于弗丽达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她也试图爱K,但这种爱是游移的、有疑问的、焦虑的。

弗丽达知道K有进入城堡的目标,这个目标贯穿了K的全部生活,这样弗丽达就不能不在K的身上感到疑虑,她始终带着惶恐焦虑的心情看待她和K之间的爱情生活,时常会感到爱情的漂浮不定,在弗丽达看来,她与K的爱情是没有安全感的、是不纯粹的。

对于城堡之中诞生的这种爱情,就K来讲,不可能放弃进入城堡和得到身份确认的这个目标而踏实地跟弗丽达漫步在爱情的小世界里。

从另一方面讲,弗丽达也不可能为了K的目标而寻求和克拉姆对话,因为她知道该如何在城堡中过好自己的生活,知道如何在城堡这个世
界中保全自己。

因为城堡对人们思想意识的控制已根深蒂固,如此看来,K和弗丽达也只能带着各自的利益谨慎地穿梭于城堡控制下的社会中,而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只能充满着不确定性。

自我拯救的艰难性
《城堡》第十五章中,通过奥尔珈的口,说出了阿玛丽娅的秘密,同时也点出了阿玛丽娅一家人因此而陷入了一种“恳求宽恕”的怪圈中。

阿玛丽娅一家人都明白自己不会受到明确的惩罚,可还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请求城堡的原谅。

很显然,一种无形的罪行压在他们一家人身上,而城堡便是最根本的源头。

阿玛丽娅对待象征权力的城堡官员索蒂尼的态度让全家人陷入自我拯救的漩涡中,于是悲剧便在这个家庭无休止地展开了。

阿玛丽娅的父亲,一位在乡村一贯信誉很好的鞋匠没了客户,几乎所有的顾客都走了,手下干活的伙计也走了,这位老父亲在冰天雪地里坐了一天又一天,等着城堡的老爷,希望女儿有机会弥补“过错”,直至全身瘫痪。

但奥尔珈很清楚地知道父亲为了获得城堡的原谅所做的一切行动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对于城堡来说要打发他走太容易了,可是可怜的父亲呢,时刻以一种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的行为,那句“我一定要恢复阿玛丽娅的名誉,时间不会太长了”的充满信心和力量的话没有任何实际的城堡回应做支撑,这终究只是一个毫无希望的拯救过程。

城堡官员没有给这位执著的老父亲任何解释的机会。

奥尔珈也以另一种方式走上了寻求拯救的艰难历程,她卖身于城堡老爷,想尽一切办法,最后通过卑劣的手段使其弟弟巴纳巴斯成为一名城堡的信使,而巴纳巴斯却最终在城堡里失去了那种少年时代令家人担忧的胆量,因为在城堡中他看不到自己劳累的付出能换来什么,他看不到改变的希望,在城堡中工作的日子消磨了他的意志,到最后他也只能是绝望。

而被全家人看作是不幸的根源的阿玛丽娅承担了照顾父母的全部工作,她什么都不怕,从来不急躁,在这种镇定的背后隐藏着无比巨大的悲痛,而这种悲痛是无人能够体会的。

自始至终,为了能够获得宽恕,寻求到一种自我拯救的方式,阿玛丽娅一家人都在奋斗着、拼搏着、牺牲着,但他们都在这种自我拯救的路途中步履维艰,城堡不可能满足这普普通通的一家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愿望,阿玛丽娅一家也只有在这种艰难的自我拯救过程中徘徊游走,永无尽头。

K那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他和弗丽达那充满了疑虑和不安的爱情,阿玛丽娅一家人艰难的自我拯救过程,所有这些在卡夫卡的笔下充满了令人难以言说的苦痛和沉重。

这是座黑暗的城堡,这是个荒诞的世界,生存于其中的普通人物无论以何种态度对待生活,最终都会走向惨痛的失败和毁灭,回首城堡中每个人物为了自己的目标或愿望而做的努力,我们惊叹并感慨于此,而每次艰辛的努力换来的悲惨结局又让我们感到尖锐的疼痛和叹息,不同的生活方向,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理想愿望,最终换来的却是共同的难以逃离的生命的沉重。

卡夫卡通过《城堡》把现实世界中普通人物的生存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他们身上用锋利的刀刃刻上沉重性,阅读《城堡》是个沉重的过程,或许卡夫卡想通过《城堡》告诉我们:人的一生
如果被某种固有的模式所负累而又无法打破时,剩下的便只有留给人们的令人窒息的沉重感了吧。

参考文献:
1.弗兰茨·卡夫卡[奥]著,汤永宽译:《城堡》,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2.马克斯·勃罗德[奥]著,张荣昌译:《简论》,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3.弗兰茨·卡夫卡[奥]:《1910年7月19日日记》,《卡夫卡全集》第6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残雪:《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中文系)
编校:张红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