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学的中药复方配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基于PLS确定中药复方的成分配比的方法和装置[发明专利]

基于PLS确定中药复方的成分配比的方法和装置[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基于PLS确定中药复方的成分配比的方法和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熊旺平,曾青霞,杜建强,罗计根,黄灿奕
申请号:CN201810564687.X
申请日:20180604
公开号:CN108846252A
公开日:
201811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PLS确定中药复方的成分配比的方法和装置。

其中的方法包括:获取中药复方的样本数据;所述样本数据包含多组所述中药复方的量效数据;每组所述量效数据包含所述中药复方的n个成分的含量数据和对应的疗效指标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确定所述中药复方的n个成分与疗效指标的关联度,去除所述中药复方中的关联度最低的成分,得到新样本数据;所述新样本数据中,每组所述量效数据包含所述中药复方的n‑1个成分的含量数据和对应的疗效指标的数据;通过PLS 回归模型,对所述新样本数据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所述疗效指标关于n‑1个成分的回归方程;根据所述回归方程,确定所述中药复方的n‑1个成分的配比。

申请人:江西中医药大学
地址:330004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兴湾大道81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王金宝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药方剂复方配伍的研究

中药方剂复方配伍的研究
现代化学药物的问世大多走过了从分析到合成 的路子 , 在这一过程中药物化学成分和单体结构的 研究得到重视 。复方的化学成分 , 特别是有效成分 是复方制剂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 与组方原则或配 伍理论关系密切 。研究方剂配伍前后化学组成的变
化 、新物质形成和药效差异 , 对明确复方制剂药 理 、选择制剂质量标准的指标体系 、规范制剂工 艺 , 从而保证新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 意义 。
1 检测 101311 膨胀度 按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 录 ⅨO 膨胀度测定法测定 , 膨胀度应不小于 410。 101312 杂质 按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ⅨK酸不溶性成分检查法检测 , 酸不溶性成分 ≤210 % 。 101313 农药残留及重金属 按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ⅨQ 有机氯农药残留测定法及附录 Ⅸ E重金属检查法检测 , 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应符合中 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经济合作部 《药用植物及制剂 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要求 。
卷第 期 年月
中国现代中药
11 1
中药方剂复方配伍的研究
季宏伟 (辽源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 吉林 辽源 136200)
[摘要 ] 对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关键词 ] 中药方剂 ; 复方配伍
方剂作为连接医药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 , 集中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 。中药的复方既 包括千百年来临床证实疗效确切的古方 , 也包括目 前临床常用的新复方 。一个好的中药复方 , 决不是 简单的药物堆砌 , 它不仅包含着中医学独特的医理 和思辨 , 其药物的选择还蕴涵着一定的配伍规律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 中药复方的研究需要继承 传统 , 挖掘内涵 , 融会新知识 , 求得更好的发展 。 1 中药复方药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基础与应用研究现状与思考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基础与应用研究现状与思考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基础与应用研究现状与思考摘要:近年来,中国许多有关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基础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复方技术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二是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是指从物质理论、药效学等方面研究中药配伍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应用研究则是指将基础研究所得出的规律和理论用于具体的治疗实践,从而发挥中药复方物理性、药效学性以及绅活性特性,实现治疗和预防目的。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基础与应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中药复方配伍技术研究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应用研究中文文章近年来,随着中国医药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中药复方配伍技术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中药复方技术是将多种中药结合,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目的,它作为中药学研究和应用的一项重要技术,其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研究,二是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是指从物质理论、药效学等方面研究中药配伍的基本规律和理论。

在中药理论研究领域,中国学者开展了多项深入的研究,如研究中药复方的调剂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以“银翘散结合”为指导思想的“复方调剂法”;在药效学方面,研究了中药复方的药效特征及其评价方法。

应用研究是指将基础研究所得出的规律和理论用于具体的治疗实践,从而发挥中药复方物理性、药效学性以及绅活性特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均在此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如通过复方的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等特性,开发了多项具有良好应用价值的新药,如抗肿瘤复方杜芩胶囊、抗巨细胞病毒及诱导特异性免疫的复方巴豆节苷胶囊等,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推动了中药复方技术的发展。

中药复方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制约,如中药复方调剂方法和理论还不完善、复方药物研究进展缓慢、复方药临床效果不确切等。

为此,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探究中药复方的机理,开展医学组学、元素药物检测等研究,加强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研究,加快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进程,以提高中药复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标题: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摘要:中药复方是中医学在临床应用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而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一直是中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此为研究问题,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分析和实验研究,从中药复方的历史、药理学、化学成分等多个角度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旨在为中医药研究与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 研究问题与背景:1.1 研究问题: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旨在探索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药的疗效。

1.2 研究背景:中药复方作为中医学在临床应用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其疗效已经得到实践验证。

但是,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和不明确性,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

2. 研究方案方法:2.1 文献分析: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梳理中药复方的历史发展脉络、药理学研究进展和现有研究成果,总结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2.2 实验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多个中药复方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药理学、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从分子水平和整体水平探究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并验证其中的配伍规律。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对文献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

4.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4.1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与中药药性、功效以及病证相应有关,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4.2 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药理学、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等,需要综合研究。

4.3 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中医药研究与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探讨,为中医药研究与药物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然而,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相关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相关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相关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相关研究方法的研究进展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成分复杂,多成分多靶点相互作用是其治病的主要机理。

为了研究清楚中药发挥作用的主要药效成分,很多学者在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和结构鉴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有效成分组的概念是在长期临床经验和大量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作为与临床治疗目的密切相关的所有药理活性成分,有效成分组不仅是保证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检测的重要对象,对中药的质量检测和现代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药物分析技术和高通量筛选等技术的发展,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开拓了良好的前景。

1.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组概述中药复方是指在对疾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按照配伍原则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材组成的一组药物。

中药复方是按照君臣佐使、整体协同的原则进行配制,各种药效成分有机协同,相互配合达到治疗效果,单独某一活性成分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疗效。

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指中药复方中与该复方临床治疗目的密切相关的所有有效物质,是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的基本对象。

有效成分组的物质来源复杂,包括原味药材中的固有成分,不同制备过程的形成产物和经体内消化代谢产生的物质。

目前由于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难以进行药物的质量控制,制约了中药复方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因此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成分组的概念有别于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

有效部位是指一味中药或中药复方中的一类或几类化合物,其含量达到总提取物的50%以上并被认为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这一类或者几类化合物的混合体即被认为是有效部位。

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代表其功效的一种独立的化学成分,一般具有明确的化学结构式或物性常数。

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都不能代表中药复方中与治疗目的密切相关的所有物质,不能解释有效成分组的整体作用,因而具有局限性。

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进展

[] 熊 革, 8 中村蓼吾. 腕舟骨骨折镜检查的结果及其 意义 [ ] 中华手 J.
外 科 杂 志 ,0 3,9 3 16 20 1 ( ):5
[ ] R t gA . a a m n o au c h i f c r [ ] H n ci, 9 en C M n g et f ct Sa o at e J . a dl i e e p dr us n
[ 2 h ,e M, o T e a . e l o a h s p dc o n 1 ]Si J L e hT H H uY , 1R s t f r r c i r u t n d t us o oce i a t
ht pto h o esa f rcra i uyvlai ycm ue o so nteb n cna e a l n reaut n b o p t t p j o d
o i css [ ]J ad ug A f x aee J .H nS r( m),04,9 1 :8 S 20 2 ( )6 [7 1 ]刘建寅 , 郭
H n pE t m S r,0 4,( ):7 adU x e ug2 0 8 2 8 r
舟骨骨折[]蚌埠医学院学报 , 0 , ( )43 J. 2 22 5 : 0 7 0
[ 1 C oe 2 ] ony WP, ish i K D, oy sJ c a . ahinn rl o Lnced L D bn H,t 1 S p o o :o f c d e aeir t roiolXm rf [ ]JH n ug 19 ,3 5 :3 t oi psin t ega s J . adSr ,9 8 1A( )6 5 r ne t t [2 上官峰 , 2] 白彦锁 , 王德智 , 骨条植骨 固定加桡骨茎突切 除治疗 腕 等.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 排脓散由枳实、芍药和桔梗等组成,文 献报道对其进行了提取分离和活性追踪 实验,结果提示排脓散对角叉菜胶所致 水肿形成的抑制作用,系枳实中的柑桔 苷、新陈皮苷和芍药中的芍药苷等有效 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 二妙散由黄柏和苍术两药等量而成,陈婷 等以2,4,6-三硝基氯苯(PC)所致小鼠 迟发性变态反应(PC-DTH)为指标,对二 妙散水煎剂进行了提取分离,通过对其有 效部位进行定性分析,发现生物碱类组分 是其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而醇 沉部位虽不含生物碱,但也具明显免疫抑 制活性,提示生物碱类并非免疫抑制的唯 一成分。
4 以药效为标准追踪活性部 位与有效成分
• 根据临床疗效,建立与某一病症相对应的药理模 型,确定一种或多种药效作用的观测与评判指标, 然后对全方及其各种提取分离部位进行活性追踪, 探讨复方产生某种药理作用的有效部位、有效组 分或有效化学成分,并分析其质和量的变化与药 效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复方组方的配伍规 则及治病作用机制。此项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 目前尚处起步和探索阶段。
3 用植化法对化学成分提取、 分离与鉴定
•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报道不多。 • 王燕生等将四君子汤和单味白术的水煎
剂分别进行了提取分离,从中均分得苍 术醚、苍术内酯、羟基苍术内酯和脱水 苍术内酯等4种化合物,证明四君子汤中 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没有变化,可作为 该方的质控指标性成分。
• 夏云等对生脉散的化学成分进行 了研究,在其水煎剂中发现并分 离鉴定了在煎煮过程中由复方产 生的新成分5-羟甲基-2-糠醛(5HMF),并探讨了复方化学成分 动态变化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体思路
• 进行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应从整体、系 统观点出发,根据临床疗效选择较合适的研究 对象,建立与某种病症相对应的量化药理模型, 确定一种或多种药效观测指标及其活性评价标 准,采用植化方法进行合理的提取和分离,紧 密结合药理实验研究中药复方有效化学成分的 效、质、量、径及其相互关系。

中药复方相关研究技术及方法的新进展

中药复方相关研究技术及方法的新进展


1 0 6 ・
中 国现 代 医 药 杂 志 2 0 1 5年 3月 第 1 7卷第 3期 MMJ C, Ma r 2 0 1 5, V o l 1 7 , No . 3
宁 黎 丽 等 通 过 谱 效 关 系发 现 吴 茱 萸 汤 中第 9 号 峰 的吴 茱 萸 次 碱 是其 有 效 物 质 基 础 , 具 有 镇 痛 和
止 吐 的作 用 ; 卢 红梅 等 阎 利 用谱 效 分 析 鱼 腥 草注 射 , 发 现 了 3大 峰 族 . 其 中有 效 物 质 为 甲基 正 壬 酮 、 辛 减 味藿香 正气 水 中通 过谱 效分 析得 出谱 峰 X 。 及
中 国现 代 医 药 杂 志 2 0 1 5年 3月 第 1 7卷 第 3期 MMJ C,Ma r 2 0 1 5 ,V o l 1 7 ,N o . 3

1 05 ・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9 4 6 3 . 2 0 1 5 . 0 3 . 0 3 7
的作 用 靶点 与机 制闭 。这种 方 法符 合 中医理 论 , 是 血 及其 联 用方 法 提取 出来 。 中药 指 纹 图谱 中的有效 化 从 而建立 中药谱效 关 系 。 这 清 药 理学 和血 清 药 化 学 的结 合 , 有 利 于 中药 复方 有 学信 息 与药 效学 相结 合 ,
其 中 3种 是新 的代 谢产 物阎 。 中药 血清 学 能够 避免 中药 复方 或其 粗 提物 本 身 理化干扰 . 排除众多外在影 响因素( 如p H值 、 电解 质、 鞣质、 渗透压 等 ) 嘲 。 中药 血 清学 的优 势是 其 打 破
以往 中药 复方 研 究 的 惯 有思 路 , 通 过 排 除 中药 复方

中药多成分复方的配伍规律分析与研究

中药多成分复方的配伍规律分析与研究

中药多成分复方的配伍规律分析与研究中药复方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用药方式,在中药复方中,有许多都是由多种草药配伍而成的。

中药多成分复方的配伍规律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它不仅是中医药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制剂开发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中药多成分复方的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中药复方的开发以及临床应用。

一、中药多成分复方的定义及特点中药多成分复方指的是由两种以上的中药组成一个配方的药物。

中药多成分复方的特点是包含多种草药,草药引起变化的原因可以是由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或者草药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药多成分复方的复杂性使得它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但是,中药多成分复方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复杂的制剂工艺、草药相互作用和草药成分多样性等问题,这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药多成分复方的复杂性也意味着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和研究来探讨中药复方药理学和配伍规律。

二、中药多成分复方的药理学分析中草药的药理学每一种草药都有自己的治疗作用,而中药多成分复方中的各种草药更加复杂,因此中药多成分复方的药理学分析非常重要。

在药理学方面,中药多成分复方可以表现出不同于单一药物的作用机制,这也反映了中药复方的特殊性。

中药多成分复方的药理学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化学成分中药多成分复方的主要成分都是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混合在一起提高了其综合药理作用。

2.药理作用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化学成分而确定,药理作用会因结构和技术问题而产生变化。

3.草药间相互作用中药多成分复方中的草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可以增强或者削弱一个配方的药效。

三、中药多成分复方的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是指从药理学、化学成分和药材类别等角度来分析中药复方临床应用的驱动因素和原理。

中药多成分复方的配伍规律概括起来其实很简单,一般来说是要相互协调,相互搭配的,在互补的基础上进行搭配,这样药效会更显著。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不仅是要在生草药时考虑,还要在制剂技术上考虑,如何将多种草药充分混合在一起,使药效达到最佳状态。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探究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探究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探究中药复方是指由多种中药组成的配方,通过对不同中药在药理、药效上的相互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复方在我国中医药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具有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完备的疗效评价体系。

本篇文章将探究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现状,以及中药复方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一、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现代科学与中医学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可以对中药复方进行系统分析,确定药物成分和药效作用。

同时,在了解中药复方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学的经验和理论,对中药复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比如,在药理研究方面,可以通过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进行研究,确定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

在临床研究方面,可以通过临床试验等手段,验证中药复方的疗效和安全性等。

此外,在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疾病时,还需要结合中医诊断方法,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二、中药复方的应用现状中药复方在治疗传统疾病方面,如感冒、腰肌劳损、慢性胃炎等,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不仅如此,中药复方还在很多新兴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比如,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某些中药复方已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降血压、降脂、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在肝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中药复方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中药复方的保健功能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比如花旗参、人参、黄芪等中药材常被用于补充体力、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

因此,在养生保健方面,中药复方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三、中药复方的应用前景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中药复方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首先,中药复方的临床应用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例如,中药复方的安全性、剂量和疗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同时,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现阶段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进展,参阅近年来的文献,对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

随着各个学科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多种研究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的方法,包括拆方研究、指纹图谱、谱效关系、血清药物化学、血清药理学、分子生物色谱等。

中药复方药效成分研究推动了中药现代化进程,在中药复方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es in recent years about advances in study on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escription. The methods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TCM prescription are summarized by checking the recent literatur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disciplines, a variety of research methods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TCM prescription are generate,including decomposed recipes, fingerprint, spectrum-effect relationship,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serum pharmacology, molecular biochromatography, etc. The study of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TCM prescription has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TCM,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TCM prescription.[Key words] TCM prescription; Effective components; Suggestions; Methods中药复方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它的药效成分不明确,从而阻碍了中药复方的现代化。

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研究中药复方是指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中药制剂。

中药复方具有多种药效,同时也有一定的药物配伍规律。

为了深入了解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配伍规律,许多研究人员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第一部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1.中药复方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这些中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发挥多种药效。

通常情况下,单一中药只能解决一个病症,而中药复方可以同时治疗多种病症。

2.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是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组合效应。

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黄酮苷类、萜类、酚酸类、皂苷类等。

3.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学作用是多方面的,比如抗氧化、抗癌、抗炎、免疫调节等。

4.同时,中药复方中的中药又可以透过互补、搭配、协同等作用,来增强每种中药的药效。

互补作用可以指让每个成分的药效相互补充,搭配作用可以指每种成分的药效加强,协同作用则是每种成分的药效相互合作。

第二部分: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1.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学家们在数百年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这些规律包括药性相合、药性相反、首尾相顺、同类相济等。

2.药性相合指的是将两种药性相似的中药进行组合,通常情况下,它们的药效相互增强,有利于治疗疾病。

3.药性相反指的是将两种药性相反的中药进行组合,就像针灸中的“扶正祛邪”一样,起到了互相制约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4.首尾相顺指的是将治疗疾病的中药放在冠以治疗的中药之首,将适当的调节症状的中药放在它们后面,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5.同类相济是指在复方中添加同类的药物,从而增强整体效果。

比如,一些与中药相似的天然植物药物。

第三部分: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1.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通常分为现代研究和传统研究两种。

2.现代研究方法包括基于成分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药效的研究方法、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等。

3.传统研究方法包括药性归经、药理毒性等。

4.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中药复方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代谢通路的影响。

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进展张海燕【摘要】@@ 中药复方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经验,是中药用药的主要形式和临床防病治病的有效工具.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不仅对阐明中医药理论内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发挥传统医药资源优势、创新民族医药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12)005【总页数】2页(P648-649)【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进展【作者】张海燕【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医院药剂科,天津宝坻,3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中药复方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经验,是中药用药的主要形式和临床防病治病的有效工具。

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不仅对阐明中医药理论内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是发挥传统医药资源优势、创新民族医药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1 中药复方的基本内容中药复方配伍是指有目的的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

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咯血,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

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

但若病情较重或病情比较复杂,单味应用难以避免不良反应,因此,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

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

如何定量分析两种药物增效、减毒的作用呢?在中药单体成分和西药的药效评价中主要运用等辐射分析方法。

该法在中药配伍药效评价中的协同、相加对应相须、相使,拮抗对应相恶,可以在两味中药之间建立一种剂量配比方法,使配伍机制更加明确。

再进一步假设,如果将七情配伍中的相畏、相杀、相反关系甚至多味中药的复方应用到定量分析领域,无疑对中药配伍组方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献导读: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

文献导读: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

文献导读: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中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底蕴十分丰富。

然而中药通常都为复方,导致难以从中找到单一的药物有效成分,因此基于中药的研究发现容易受到质疑。

今天万事君介绍一篇发表在Nature旗下《Cell Death & Disease》(IF:6.3)上的文章—Gegen Qinlian Decoction Enhances the Effect of PD-1 Blockade in Colorectal Cancer with 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by Remodelling the Gut Microbiota and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这样的中药研究思路值得借鉴。

1.背景介绍PD-1作为新型的免疫疗法,在杀伤像肝癌、肺癌等各种癌症时效果良好,而对结直肠癌却作用不大。

目前,联合用药治疗被认为是克服这一局限的理想策略。

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作为传统中药已有临床证明对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于是一拍即合,PD-1是否能结合中药葛根芩连汤来联合治疗结直肠癌,并进行潜在的抗肿瘤机制探究。

2.整体实验首先作者利用色谱分析对葛根芩连汤粉末中的6种主要活性成分: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黄连中小檗碱、黄芩中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甘草中甘草苷进行定量鉴定。

接着研究人员通过中药数据库从葛根芩连汤中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似性筛选出126个潜在活性化合物,并分析其潜在的260个治疗靶点,绘制化合物-潜在靶点网络图。

紧接着进一步从OMIM、GAD和TTD等数据库中确定了150个结直肠癌的相关靶点构建了两个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葛根芩连汤化合物的潜在靶点PPI网络和结直肠癌相关靶点的PPI网络。

并从中发现79个可能参与结直肠癌进程的基因。

接下来进行动物实验验证葛根芩连汤是否可以与免疫治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结直肠癌,实验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能增强抗PD -1免疫治疗效果,并能抑制体内结直肠癌的肿瘤生长,并通过收集小鼠粪便样本发现可能调控肠道微生物来起作用。

【推荐下载】浅谈中药复方配伍减毒实验研究进展

【推荐下载】浅谈中药复方配伍减毒实验研究进展

[键入文字]
浅谈中药复方配伍减毒实验研究进展
2012-12-27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中药复方配伍减毒实验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综述
 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

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其有效成分并存,可通过炮制加工,配伍使其减毒。

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复方通过配伍可以达到减毒作用。

现综述如下。

 1 泌尿系统类中药复方的配伍减毒
1。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的研究进展作者:徐何方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3期摘要: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是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

复方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其研究必须采用多学科、多技术综合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分析中药复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重点分析中药复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中药复方;研究状况;思路和方法1.中药复方研究状况由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使得在揭示其配伍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物质基础上存在很多困难,因此探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的方法学,成为当今学术界瞩目的焦点问题。

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复方的药效学与配伍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血府逐瘀汤、生脉散等复方的拆方分析与药理学研究,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随着天然药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日益提高了人们试图采用中药复方拆方的研究,分离追踪独特功效的活性成分,发现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研究,最终达到创造有高生物活性,独特功效的新药的目的。

现在化学分析、分离、鉴定方法与技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拆方分析在揭示中药复方配伍作用的生物学本质上的局限性,有效的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进度。

中医与西医治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医是辨证论治,治疗的是“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治本”而非仅仅“治标”。

中药复方成分复杂,我们从中药复方中得到有效成分,成分的个体作用怎样来揭示中药复方的整体作用,怎样用有效?这些问题不解决就很难阐明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1]。

中药复方药理、药效研究低水平问题严重,许多研究仍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阶段,一些药效学指标的灵敏度偏低。

中药复方的实验药理学绝大数仅限于药效学的观察,而且由于没有化学工作者的有效配合,方剂组成多不稳定,药效重现性较差,难以反映复方的药理学作用。

而且其研究绝大数仅限于整体动物的观察,缺乏从分子、细胞水平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针对中药复方治疗的病或证,缺少良好的现代病理生理基础,药理研究模式基本上沿用西药药理学的模式,不能客观的反映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无法切实表达复方的临床疗效[2]。

中药复方研究现状和思路

中药复方研究现状和思路

中药复方研究现状和思路
随着现代医学对中药的认识逐渐深入,中药复方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

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不统一:中药复方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化学、药理学、中药学、临床医学等,因此研究方法相对比较复杂且不统一。

(2)研究对象多样化:中药复方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临床使用的中
药复方、经典中药复方和民间传统中药复方等,因此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也
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研究内容广泛:中药复方研究的内容涉及到药效成分、药效机制、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内容相对比较广泛。

2.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路。

针对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未来中药复方研究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思路:(1)多学科协作:中药复方研究需要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包括中药学、药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等,通过学科协作可以提高研究效
率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2)先进技术支撑:中药复方研究需要运用到先进技术,如高通量
筛选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研
究的准确性和深入度。

(3)加强临床应用研究:中药复方的应用效果是最重要的,因此需要加强中药复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研究,了解其在不同病症中的应用效果和适应症。

总之,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思路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关注和研究,推动中药复方研究的发展,为推广中药的临床应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中药复方的药理活性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理活性研究

中药复方的药理活性研究中药复方是指由多种药材组合而成的中药制剂,其组方理论基于中药药性、归经、配伍等理论,经过千百年的实践不断演化而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具有较高的药理活性和治疗效果,可以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复方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一、中药复方的药理活性中药复方是多个药材的组合,其药理活性往往是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的发展,人们对中药复方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其中许多有益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例如,《金匮要略》中的四逆散是治疗寒性疾病的经典方剂,其中的细辛、干姜、桂枝、甘草等药物通过相互配伍调和,形成了散寒温里、行气活血、解毒散结的药理效应,具有温经散寒、通络行气、化痰降逆、调和气血等作用。

又如《本经逢原》中的当归四逆散是治疗妇科病的常用方剂,其中的当归、川芎、桂枝、生姜等药物通过补血活血、行气活血、暖宫散寒、活络止痛等药理作用,可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宫寒等妇科疾病。

此外,中药复方也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肝病、消化道疾病、神经精神病等方面。

例如,复方丹参注射液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草药注射剂,由丹参、生地黄、枸杞、川芎等草药组成,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代谢等多种药理作用。

又如,秦皮黄连泻心汤是一种治疗肝病的复方,由秦皮、黄连、泻心汤、生地黄、柴胡等草药组成,可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平肝安神、健脾止泻等作用。

此外,中药复方还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哮喘、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病症。

二、中药复方的药理活性机制中药复方的药理活性机制往往比单个药物更为复杂。

在中药复方中,草药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如药物代谢、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表达调控等,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着复方的独特药理效应。

一方面,中草药成分可以相互促进代谢,提高生物利用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学的中药复方配伍研究进展作者:麦蓝尹李怡萱陈勇谢臻李杰钟明玉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第10期[摘要] 中药方剂配伍是一个复杂的组分系统,蕴含着丰富的配伍信息。

将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中药复方配伍的研究,对促进方药配伍优化筛选,提高药效及促进我国中药事业走向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数理统计方法作为定量化分析与推断数据资料、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定性定量地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内涵。

该文就数理统计方法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的应用,从方药配伍剂量优化、复方配伍的药效和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中药配伍禁忌规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机制和内涵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理统计方法;配伍优化;配伍规律;配伍禁忌[收稿日期] 2013-12-26传统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方剂,而方剂的本质是各组分间的配伍。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中医药基础理论,为达到防治疾病目的,而将两味或两味以上具有一定协同或拮抗作用的中药配合应用的药物间联系或内在规律。

方剂配伍规律内涵的揭示是中医药现代化的要求,同时也是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必备要素,可为我国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如复方配伍前后、不同配伍方法下药物化学成分[1-4]、药理作用[5-7]的变化规律和机制;采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揭示中药复方在体内发挥疗效的活性物质[8-10];复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规律[11-13];中药复方谱效关系研究[14-15]等。

而运用数理统计、数学模型等方法作为定量化分析与推断数据资料、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手段,从数学关系的角度对复方配伍规律进行阐述,既有助于科学认识复方配伍的实质,也有助于中药新药复方科学化组方,在揭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内涵的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数理统计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处理和实验研究两方面。

其中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实验设计包括:全方研究、撤药研究、直接实验设计、单味研究、药对研究、正交设计法、均匀设计、析因设计法、正交与均匀联合设计法等。

利用现代数理统计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和内涵,一方面可以促进处方配伍配比的优化筛选,充分提高中药材的药物疗效,另一方面还将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使中药方剂更易于被国际医药界所接受。

本文就数理统计方法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中的应用,从方药配伍剂量优化、中药配伍作用规律、中药配伍禁忌规律等方面进行综述。

1 方药剂量配伍优化研究方剂疗效是复方药物相互作用所表现的综合结果。

其中,影响方剂疗效的两大因素是复方的药味组成与药量配比。

复方剂量配比优化不仅可以对处方药物进行优化筛选,提高药物疗效,同时也是中药新药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

基于此需求,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中药剂量配伍优化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1.1 实验设计方法1.1.1 正交设计法正交试验设计是为寻求最优化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的多因素实验。

其特点表现在不仅消除了各效应间的相关性,使得药物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大小和变化规律更易于估计,即正交性;而且可以通过部分试验的结果反映全面实验的情况,便于数据结果的分析,即代表性。

基于这两方面的特点,正交设计试验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复方的组分优化筛选等方面。

赵学军等[16]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温肾咳喘片各组分的最佳剂量配伍进行了研究,得出其提取物的最佳配比为厚朴-蛇床子-甘草提取物4∶3∶3,并且按此比例制成的制剂有明显的药理作用,说明该组方剂量合理。

张万龙等[17]采用正交试验对泽泻汤加味方进行最佳组分配伍研究,结果得出了泽泻汤加味方最佳降压效果的最优药用剂量为泽泻 21 g,炒白术 9 g,泽兰、石菖蒲各15 g。

姚干等[18]采用正交设计法配合多药效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具有保肝和免疫调节作用的二至丸有效部位群组方,其最佳剂量比为女贞子总皂苷-女贞子多糖-墨旱莲黄酮 58∶367∶18(质量单位以mg计)。

汪珊珊等[19]基于正交试验对由麻黄、杏仁和甘草三味药组成的三拗汤进行了最优配比的研究,结果最佳配比为麻黄6 g,杏仁9 g,甘草3 g,其主次关系为麻黄>杏仁>甘草,表明优选配比三拗汤对哮喘模型各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改善作用。

此外,许多学者[20-26]还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复方药物剂量配伍进行实验研究与数据处理,从而优化药味和药量的最佳配比,以一个新的角度为剂量配伍优选从饮片配伍研究过渡到组分配伍研究提供了数据依据和方法参考。

然而,相比于复方剂量配比优化的特殊要求,目前的正交设计试验还未能实现多目标优化,并同时具备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以及完善的试验设计方法,仅限于研究药味组成较为简单的处方,这对复方优化的效果及其优势的发挥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1.2 均匀设计法相比于为了实现整齐可比性而导致每个因素的各水平必须重复,从而使得试验点相应增多的正交设计法而言,同样作为一种筛选研究手段的均匀设计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仅考虑实验点的均匀分散性,因而不会受因素数、因素水平的限制,实验次数可明显减少,而不导致试验所反映的信息量减少,适用于多因素多水平的试验研究。

均匀设计法近年来被学者广泛应用于复方剂量配伍优化实验研究。

王毅兴等[27]采用均匀设计法对降尿酸方主效应中药的最佳配伍进行研究探讨,实验结果显示黄柏、秦皮及桑寄生三味中药组合是降尿酸的最佳配伍组合,而且实验明确了其最佳的剂量配伍分别为50,260,50 mg·kg-1。

唐亚军等[28]通过均匀设计法对防治脂肪肝的复方中药“祛湿化瘀方”有效组分或单体(绿原酸、栀子苷、姜黄素、虎杖苷、白术多糖)进行筛选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均匀设计筛选获得的组分方(栀子苷、绿原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肪沉积及肝损伤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贺燕等[29]采用均匀设计法探讨三七及山楂组合物中有效部位的最佳剂量配伍,实验结果得出山楂叶总黄酮与三七叶总皂苷的最佳组合比例为20∶15,并且在此条件下药效作用明显,说明运用均匀设计与药理学动物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中药复方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曾晓会等[30]采用均匀设计法寻找姜黄素与胡椒碱的最佳配比,结果显示在姜黄素为13 mg·kg-1和胡椒碱为5.81 mg·kg-1时可使姜黄素和胡椒碱有最大的降三酰甘油效应。

高鹏等[31]应用均匀设计处理方法对丹心痛各味药所占比例进行筛选,从而确定川芎、香附、冰片、丹皮酚4种成分在复方中的最佳配比为5∶1.7∶1.4∶4.4(原提取物的质量比),剂量为138 mg·kg-1(折生药2.78 g·kg-1),证明均匀设计作为有效优化复方最佳剂量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均匀设计法可以更全面更充分地优化复方中剂量配伍的关系,许多学者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32-37],这为我国现代中医药优化剂量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筛选手段与技术支持。

虽然均匀设计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早期试验设计的诸多弊端,明显减少了试验次数,提高了实验效率,但其仅考虑了均匀分散性,并没有以正交性与代表性为基础,因此可能造成试验结果不稳定及导致分析误差增大。

1.2 优化方法响应面方法作为优化的常用工具[38],是研究实验结果与实验因素关系的方法,包括实验、建模、数据分析和最优化过程。

目前响应面设计多与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星点设计、Doehlert设计、Box-Behnken 实验设计等联合应用在方药剂量配伍优化方面的实验研究中。

谢臻等[39]应用Doehlert设计-渴求函数-响应曲面优化法,研究枳实、厚朴和芒硝的剂量配伍变化对大黄蒽醌类成分在大承气汤中溶出的影响,结果显示方中各味药剂量配比为大黄-枳实-厚朴-芒硝1∶4∶2.31∶2时,蒽醌类成分有较好的溶出率。

这是Doehlert数学模型运用到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初步探讨,为数学模型在中药复方配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黄美艳等[40]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不同制法与配比的药对当归-川芎的抗氧化活性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先水提后醇提其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最好。

邱玲玲等[41]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预测双黄连注射液组合成分的最佳配比。

结果表明其最优配比为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107∶279∶7.99∶92。

黄美艳等[42]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不同浓度当归-川芎药对配伍养血补血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归与川芎的比例从4∶1到2∶1,从小剂量到大剂量,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而其他比例则表现出小剂量相加,大剂量协同的作用。

陈海燕等[43]采用响应面法对丹参葛根的最佳组合比例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显示丹参葛根的最佳组合比例为6∶4。

王睿等[44]采用实验设计(ED)-非线性建模(NM)-多目标优化(MO)的三联法,简称ED-NM-MO三联法,对经基线等比增减设计的丹参、三七不同配比的药效学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和多目标优化,从而实现方剂剂量配比的非线性多目标优化。

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对药效指标的不同要求设定不同的权重,获得各自药物相应的最优比例。

这种适合复方特点的优化方法可用于多饮片多组分多成分复方药物的剂量配比优化。

此外,鉴于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法有着操作简单、试验精度高、实验次数少等优点,其在工艺优化提取[45-48]以及制剂、食品、生化等[49-56]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药学领域有着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1.3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是对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变换和传输。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数据挖掘[57]、回归分析[58]等。

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抽取并推导出特定的有意义的数据。

基于此功能,许多学者都将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方药剂量配伍优化试验研究中。

蔡文选等[59]应用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对桂枝-茯苓配伍后挥发油成分中的共有成分、差异成分及各成分溶出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少数组分配伍后溶出率显著增加,但大部分溶出率明显下降,甚至个别组分消失。

这表明药对配伍后会改变其剂量。

李伟霞等[60]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当归-川芎药对中主要效应物质含量与其整合效应值进行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归-川芎药对1.5∶1水提物的整体补血效应最好,1∶1醇提物的总活血化瘀效应最好,1.5∶1醇提物的总调经止血效应最好。

蒋海强等[61]以钩藤总碱和莱菔子总碱有效组分的降血压效应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钩藤总碱和莱菔子总碱的最佳配比,结果显示钩藤总碱25 μg·g-1和莱菔子总碱30 μg·g-1时得到最佳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