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与沈炼忠义形象的生成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论述题举例说明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征。

答:①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欧阳修的文体众多,各文体写的都很好,不同的命题、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笔法,政论文如《朋党论》、《与高司谏书》,史论文如《新五代史》,墓志铭如《论尹师鲁墓志》,散文如《祭石曼卿文》、《秋声赋》、《醉翁亭记》等。

《朋党论》理直气壮地明确承认朋党之有,提出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论述君子之朋和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

《秋声赋》文字写的是鬼气森森,有肃杀之气。

《醉翁亭记》写了一个与民同乐的太守。

文字很是优雅,这些都是各极其工。

②文章风格平易近人,纡曲蕴藉。

他是个古文家,文字平易,文从字顺,吸收了骈体文的长处。

他的文风很平易顺畅,被时代所接受,是柔中带刚,欧文的平易文风也成宋文的代表文风。

③语言骈散兼用。

他的散文并没有有意避免偶俪现象,而是适当地吸取骈文的有益成分,使散文更富于节奏感和情韵之美。

如《醉翁亭记》中的“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句在结构上骈散夹杂。

论述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发挥社会功用,抒发人生感受。

他有不少关怀民生、表达爱国激情的诗作,也有不少诗成为具体政治行为及建议的反映。

苏轼的更多诗作属于他自己的人生,在诗中记录山川景物、村野风光、农家风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更以诗抒写愤懑,排遣忧愁,表现自己机智风趣、洒脱自在的个性和恬淡闲逸、不为物扰的心境,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以理趣见长,阐发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采用隐喻手法表达政治观点。

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之中,有意识地阐发某种生活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苏诗中所谈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在习以为常中给人新的启迪。

同时,他的政治诗多怨刺,表现了他的政治观点。

③善于运用赋的手法构成一种图画美。

本身也兼有画家身份的苏轼,也曾有意识地在这两种艺术之间寻找共同之处。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内容赏析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内容赏析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内容赏析摘要:一、沈小霞简介二、相会出师表背景三、内容赏析1.文学价值2.历史价值3.人物刻画4.艺术风格四、总结与启示正文:【沈小霞简介】沈小霞,原名沈瑞,字小霞,明朝嘉靖年间人士。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沈小霞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正值政治动荡、社会风气败坏之际,但他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通过文学作品传达对社会的关怀和对真理的追求。

【相会出师表背景】《相会出师表》是沈小霞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讲述了南宋末年名将岳飞与秦桧之间的忠奸斗争。

故事背景正值民族危亡之际,金国大举南侵,南宋政权内部矛盾重重。

岳飞作为一位忠诚勇猛的将领,一心想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受到秦桧等奸臣的陷害。

沈小霞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内容赏析】1.文学价值《相会出师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

沈小霞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岳飞忠诚勇敢、秦桧狡诈阴险的形象,让读者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历史价值《相会出师表》以真实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

作品通过揭示忠奸斗争,让读者了解当时国家的内外困境,以及民族英雄为国家付出的努力。

3.人物刻画沈小霞在作品中对人物心理和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

岳飞的忠诚、勇敢、正直,与秦桧的奸诈、自私、阴险形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4.艺术风格《相会出师表》的艺术风格独特,采用了章回体的形式,文字优美,描绘细腻。

同时,作品以史为鉴,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结与启示】《相会出师表》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丰富文学内涵的作品。

通过对民族英雄岳飞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勇敢、正直品质的推崇。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可以从这部作品中汲取力量,学习忠诚、担当、勇敢的品质,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言二拍——精选推荐

三言二拍——精选推荐

“三言二拍”——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冯梦龙编著: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著: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描写文若虚发财的经历有何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顽铁生辉。

莫与痴人说梦,思量海外寻龟。

描述商人的投机致富梦想。

反映在商业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大背景下,市民阶层渴望一本万利,投机取巧,骤然致富的心理。

与中国古代轻视经商活动的传统观念背道而驰。

《施润泽滩阙遇友》(《醒世恒言》叙述织绸贩卖为生的施复捡到以蚕桑为业的朱恩的六两银子,经过思想斗争,终于还给失主,其后朱恩帮助施复渡过生意难关,施复终于发家致富的故事。

本篇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1.反映了商业经营活动,突出金钱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具体描写了资本积聚,发财致富的过程。

2.把商人作为正面主角描写,歌颂友情和信义。

反映市民阶层重视信义的道德观。

施复的发家过程处处渗透着作者的道德观,认为他是靠好心、勤劳、智力致富的,写他欲致富就“愈加好善”,而愈好善就更得好报,更快致富。

把“义”和“利”联系在一起加以表现,以既求“利”又守“义”为赞美对象。

与传统道德观中否定“见利忘义”主张“弃利守义”不同。

小说写主人公施润泽由一个通宵劳作的手工业者,一步步发展为昼夜运营、家有数千金的工场主的历程,表现了当时新兴的市民阶层中,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的那种渴望发家致富的心理状态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作品歌颂了小工业者之间的友谊,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改变了传统的商人重利、言利不言义的观念,赞颂友谊,谴责背信弃义的行为。

施润泽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商人,当他拾到六两多银子时,善良的本性战胜了贪欲,于是守着这银子,苦苦等待失主来认领,表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质,不要失主感谢,表现了他的豪爽义气,巧遇失主朱恩,写出了他的真挚情谊。

《崔待诏生死冤家》(警世通言卷8)《崔待诏生死冤家》是一篇反封建的现实主义作品。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请认真阅读一下说明然后下载:请仔细核对是不是您需要的题目再下载!!!!
本文档的说明:下载完本文档后,请用WORD或WPS打开,然后按CTRL+F在题库中逐一搜索每一道题的答案,预祝您取得好成绩百!
形考任务2
第1题
唐代文言小说《虬髯客传》的作者是_______。

[单选题]
A、张鷟
B、杜光庭
C、陈玄祐
D、邯郸淳
参考答案是:B
第2题
清代毛宗岗父子加工润色过的“毛本“是小说《_____》清初以来最流行的版本。

[单选题]
A、金瓶梅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参考答案是:D
第3题
合称“三言”的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作者是明代作家
____________。

[单选题]
A、罗贯中
B、褚人获
C、冯梦龙
D、陈忱
参考答案是:C
第4题
明代李卓吾评点的《忠义水浒传》属于《水浒传》繁本的_____版本系统。

[单选题]
A、七十回本
B、百回本
C、一百一十五回本
D、一百二十回本
参考答案是:B
第5题
清代俞万春创作的_____写忠孝双全的陈希真、张叔夜等人辅佐皇帝,将梁山英雄斩尽杀绝。

[单选题]
A、《平妖传》
B、《荡寇志》
C、《后水浒传》
D、《水浒后传》
参考答案是:B
第6题
张友鹤编辑的“三会本”(即会校会注会评本)是小说集_____迄今为止最完备的版本。

[单选。

选择-填空(元明清)

选择-填空(元明清)

说明:本资料只作为参考之用。

答案附在后面。

元代部分一、填空:1、在元代文学史中,最明显的是,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他们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个等级。

3、在元代记载了很多当时的杂剧艺人的著作是夏庭芝的《青楼集》。

4、描写到元代剧场情形的散曲作品是杜仁杰的《庄家不识勾栏》。

5、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

6、元杂剧包括杂剧和散曲种体裁,因为二者都是以曲词为主的,故统称为曲。

7、南戏最早是浙江永嘉一带的地方戏,故又称之为“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8、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是“自然”与显畅。

9、关汉卿历史题材的杂剧有《单刀会》和《西蜀梦》。

10、《窦娥冤》剧名全称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11、《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是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和亢旱三年。

12、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13、《西厢记》剧本共有五本二十折。

14、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花间美人”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15、最能表现《西厢记》惊世骇俗思想的一句唱词是“原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16、《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7、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

18、白朴杂剧《梧桐雨》之名源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秋雨梧桐落叶时”。

19、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曲状元”之称。

20、马致远的《汉宫秋》是根据历史上昭君出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

21《汉宫秋》是末本,主角是汉元帝。

22、《汉宫秋》第三折[七弟兄]“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奈她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23、被王国维称赞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杂剧作品是《窦娥冤》和《赵氏孤儿》。

24、元代写水浒戏最多的作家是康进之,堪称元代水浒戏双璧的是康进之的《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

第八章 明代短篇小说

第八章 明代短篇小说

第八章明代短篇小说明代短篇小说有文言、白话两种,而以白话的成就为高。

白话小说的代表为“三言”“二拍”,其中又以“三言”最为优秀。

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由于宋元话本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因而也引起文人浓厚的兴趣,并进行搜集和创作。

明代便出现了许多文人模拟话本形式创作出来的专供人们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也就是拟话本。

标志着说唱文学逐渐从口头创作中分离而成为文人书写的文学作品。

在收集、整理、创作白话短篇小说方面贡献最大的便是冯梦龙。

一.冯梦龙和“三言”(一)冯梦龙的生平和思想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别号墨憨斋主人。

祖籍长州(今江苏苏州),他与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都是风流才子。

他毕生从事戏曲、民歌和白话小说等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编撰工作,成就卓著,为古代文人中所罕见。

他曾改编长篇小说《三遂平妖传》、《新列国志》,推动书商购印《金瓶梅词话》,刊行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山歌》,编印《笑府》、《古今谈概》、《情史类略》,编辑有散曲集《太霞新奏》,也曾写作传奇剧本,并刻印了《墨憨斋传奇定本》十种。

而最重要的成就,是编著“三言”。

冯梦龙在思想上深受进步思想家李贽的影响。

在文艺上,他也接受李贽的观点,成为明代通俗文学的大师。

(二)“三言”的主要内容冯梦龙选编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1621年刊行,原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1624年刊行),《醒世恒言》(1627年刊行),总称“三言”,各四十篇,共计一百二十篇。

内容上有新有旧:“三言”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宋元旧篇。

约三分之二是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

在明代作品中,约有半数是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而另一半是取材于历史或宗教传说故事,也多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其中也有作者自己的作品夹杂在其中,难以一一断定。

“三言”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描写婚姻、爱情的故事。

在这一类作品中,歌颂了坚贞诚挚的爱情,表现了反对封建道德,反对禁欲主义,追求幸福自由和平等爱情的思想,反映了市民阶层新婚姻观、爱情观。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赏析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赏析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赏析《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赏析《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是一篇明代的拟话本小说。

它的本事主要来自《明史·沈炼传》和明江进之《明十六家小传·沈小霞妾》(亦见冯梦龙《智囊补》),前者为正史列传,后者系传闻野史。

拟话本作者将它们连缀成篇,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材料和许多丰富精彩的细节,用“说话”人的口吻敷演出来。

这篇小说是写忠奸斗争的。

忠奸斗争贯串于封建社会的始终,而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后期的忠奸斗争则表现得特别激烈。

明代长期的阉党擅权和内阁争位,以及处于被排挤,被打击地位而又富于正义感的一部分中下层官吏要求开放言路,改良内政的斗争,构成了明代忠奸斗争的主要内容。

明世宗朱厚熜朝,以趋承后宫,结托宦官、并善于先意逢迎、取悦皇帝的严嵩为相,他把持朝政,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例行逆施,排斥异己,残害忠良,形成了明代历史上昏天暗地的严党专政时期。

由于严党实行恐怖残酷的血腥统治,因此不断激起富有正义感的朝野之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反抗。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场斗争。

小说开头即写严嵩“父子济恶,招权纳贿,卖官鬻爵。

……由是不肖之人,奔走如市,科道衙门,皆其心腹爪牙,但有与他作对的,立见奇祸,轻则杖谪,重则杀戮,好不利害!”并进而写到“朝廷宠信(严嵩)甚固”,“严嵩父子恃宠贪虐”。

这就不仅写出了严党专政的腐败和暴虐,而且还暴露了当时“至尊”皇帝朱厚熜的昏庸无能。

由于小说本事的局限和情节发展的关系,严嵩、严世蕃没有过多地出场,但仅从一次公宴上严世蕃的巨觥飞酒,揪了耳朵强灌马给事,以及马给事和众官之不敢置一辞来看,严氏父子的胡作非为和嚣张气焰就可见一斑了。

此后写他们报复沈炼,将沈炼“发去口外为民”,并命干儿子、宣大总督杨顺,心腹御史,宣大巡按路楷,阴谋杀害沈炼父子,则更写出了严氏父子及其党羽的阴险、毒辣和残暴。

小说在写杨顺、路楷的时候,还写到他们在外族入侵时不敢出兵救援,而在敌兵退后,却杀平民首级去兵部冒功,后来又捕杀白莲教余党,并把白莲教的罪名栽到沈炼身上,结果了沈炼的性命,则进一步暴露了严党在对内对外问题上的罪恶多端及反动立场。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作者:熊柯来源:《晚晴》2018年第04期作家梁晓声说得好: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

书架,应该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

父亲常说: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育人。

重视读书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曾国藩家书》中曾有言道:“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即增益品德、修习本领,乃立身之梧,处世之先。

曾氏家风萌及子孙,八代之中有突出成就的达240人,虽然有人遗憾曾氏后人再无一人可达到曾国藩的成就,但“曾家那么多代、竟没有一个是坏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可见,良好的家风,对一个家族的健康和族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严谨朴实,在家风的熏陶下,其人多半立身甚正、严以律己,即使不能成为栋梁,也不至于沦为朽木。

如果家风不好,家长不注意管教孩子,或只顾自己玩乐,或因工作疏远家庭,那么欧亨利笔下《真凶》的悲剧则很有可能发生。

我的父母在他们那个年代是极为普通的,在高中毕业后就步入社会,谈不上有多高的学问,更遑论书香门第,但父母却极为重视读书,家中崇尚读书的风气很浓厚。

小时候,父母为我买的最多的不是玩具、零售,而是各类书籍。

父亲常说: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育人。

母亲则以坚持写日记的方式告诉我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自我懂事起,母亲就捧起书给我讲各种先贤典故,听得我心驰神往,常常被书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总是意犹未尽地缠着母亲多为我讲一篇,每晚的故事时间成了我每天最盼望的时刻。

等到我自己能读书之后,家里书柜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我寻遍,就连一大叠《家庭医生》杂志都被我翻了个遍。

很快家里就没有书供我读了,那时候条件并不好,没有很多买书的地方,而且买书的速度根本跟不上读书的速度,只好把读过的书再读一、两遍。

幸运的是,叔叔考上大学,留下了一大箱书。

叔叔坐上火车的第二天,父亲就骑着自行车把整整一箱书拉回了家里。

在那满是油墨香的箱子里,除了有一些老版的教材之外,还夹着几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资治通鉴故事选译》和《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之类的话本小说,在这些书里,沈炼痛责严世蕃授人以勇气,贯高舍命护张敖授人以义烈,苏武北海牧羊授人以坚守。

浅论“三言二拍”中物件的巧合设置之妙用

浅论“三言二拍”中物件的巧合设置之妙用

浅论“三言二拍”中物件的巧合设置之妙用作者:沈根花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5期摘 ; 要:“三言二拍”在叙事结构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谋篇布局的巧妙,而这种巧妙的彰显很大程度上是由小说中物件的设置来完成的。

物件是小说叙事方略中的重要中介,物件的运用在小说中形成了无处不在的巧合,在“三言二拍”的情节结构和艺术效果的安排上都有妙用。

本文拟从简练情节结构、连贯场景转换和令人拍案惊奇这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三言二拍”;物件;巧合;拍案惊奇中图分类号:I207.41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5-0010-01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技巧中有相当一部分体现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上,而叙事结构往往与小说的情节书写紧密相连,一个平淡的故事有时会因叙事策略的巧妙安排而使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显示出传奇性。

成书于明末的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在叙事结构和情节书写上充分显示出谋篇布局的巧妙,而彰显其叙事结构艺术的一大特色便是小说中的物件,它们是小说叙事方略中的重要中介,在“三言二拍”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三言二拍”故事中穿插了众多物件,在作者的巧妙安排下形成了无处不在的巧合,这些巧合构成了“三言二拍”节奏技法上的一大特色,它们使故事发展更加顺畅自然,也增添了戏剧性的审美趣味,这种妙用物件所带来的巧合设置呈现出了多元的艺术效果,本文将其归纳为简练情节结构、连贯场景转换和令人拍案惊奇三方面,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剖析来探讨“三言二拍”在叙事结构上运用物件设置巧合的特殊作用。

一、物件妙用之简练情节结构“古典小说叙事偏重于故事的叙述,小说史家也常以…情节小说‟概而括之。

”情节是古典小说的重中之重,但作为短篇小说的“三言二拍”在情节的铺垫上受到篇幅的限制而不能大刀阔斧地展开,需在较为有限的篇幅中衔接好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而运用物件营造巧合的技法省去了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将各部分内容恰到好处地衔接在主线情节上,加快了情节的发展,简练了情节结构。

古代文学填空题

古代文学填空题

填空:1、现存南戏最重要文献:钱南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2、宋代南戏存世的唯一标本:《张协状元》3、(拟话本的出现)标志着话本由民间文学变为作家文学4、现知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又称“六十家小说”5、“三言”之前的话本小说主要见于《清平山堂话本》和“熊龙峰小说四种”6、“吴下三冯”冯梦桂、冯梦龙、冯梦熊。

7、“三言”《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教化目的。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通俗这和适应市民阶层文化需要分不开。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恒:恒久。

警醒世人的社会效果。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8、“三言”与“二拍”代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9、《剪灯新话》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小说的崛起10、“三灯”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卲景詹《觅灯因话》1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12、“前七子”李梦杨、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13、明代戏曲主要有:(杂剧)(传奇)两大部分组成14、徐谓的《四声猿》包括:《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15、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徐谓《南词叙录》16、“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17、汤显祖未完成的处女作:《紫箫记》。

第一部完整的传奇:《紫钗记》取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18、南戏四大名剧:《紫钗记》《拜月亭》《白兔记》《杀狗记》19、高明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发展达到高峰,为传奇的形成奠定基础。

20、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

21、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宋杂剧22、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元杂剧23、王实甫《西厢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大型戏剧,也是元代成就最高的一部爱情剧,取材于唐传奇《莺莺传》24、元代“黑旋风杂剧”双壁: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康进之《李逵负荆》25、写绿林杂剧的能手:高文秀。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3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3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3WX212010——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使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的作家是()A.刘大槐B.姚鼐C.方苞D.梅曾亮答案:B2.描写文人自身生活,借此反思整个封建文化的价值体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A.《聊斋志异》B.《官场现形记》C.《儒林外史》D.《红楼梦》答案:C3.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系统化的著名戏剧理论家是()A.李渔B.洪异C.吴伟业D.李贽答案:A4.《词综》的编者是()。

A.张惠言B.龚翔鳞C.朱彝尊D.周济答案:C5.陈维崧是()的代表。

A.浙西派B.阳羡派C.云间派D.常州派答案:B6.清代中期提出宗法唐人的“格调说”的人是()。

A.王士禎B.厉鹗C.翁方纲D.沈德潜答案:D7.在中国戏剧史上第一次以同情和赞赏的态度描绘市民参与政治斗争的剧作是()A.《十五贯》B.《一捧雪》C.《清忠谱》D.《渔家乐》答案:C8.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A.《儒林外史》B.《三国演义》C.《西厢记》D.《红楼梦》答案:D9.钱彩编、金丰增订的历史演义小说是()A.《隋唐演义》B.《说岳全传》C.《说唐后传》D.《说唐全传》(《说唐》)答案:B10.渔洋山人是()的号。

A.王夫之B.王世贞C.王士禎D.王沂孙答案:C11.俞万春创作的《水浒》续书是()A.《水浒后传》B.《后水浒传》C.《水浒续》D.《结水浒传》(荡寇志)答案:D12.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散文派别是()A.阳羡派B.常州派C.阳湖派D.竟陵派答案:C13.明代历史演义小说《三国志演义》中所塑造的“古往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指的是()A.曹操B.诸葛亮C.司马懿D.荀彧答案:B14.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著作是()A.《聊斋志异》B.《虞初新志》C.《夷坚志》D.《阅微草堂笔记》答案:A15.竟陵派大力提倡的诗歌风格是()。

A.幽深孤峭B.独抒性灵C.慷慨悲壮D.清丽婉转答案:A16.钱谦益入清以后的作品收在()。

4.明代拟话本小说

4.明代拟话本小说

第四章拟话本小说话本小说在唐代出现,定型在宋代,原来是宋元讲说艺人演述故事的底本,又称为话文、说话、话。

一般分为小说、演史两类。

小说类多以爱情、公案故事白话体短篇为主,成就较高。

讲史类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文白夹杂,多为长篇。

话本小说本来是流行于下层民众中的通俗文学,文人士大夫的提高了它的社会地位和艺术水平。

但在叙述方式上,仍遵循着说给人听的规则,作者站在故事和读者之间,扮演叙述人的角色,进行解释评论,使读者和虚构的故事世界始终保持着距离感,产生审美的“间离效果”。

而拟话本是明代文人加工改造或模拟话本风格创作,供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所以它始终没有跳出“说话”的表达方式的藩篱。

晚明是拟话本小说的繁荣期。

一.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明中叶以后,随着宋元话本的整理刊行,文人摹拟话本而创作白话短篇小说之风日盛。

今存最早的明人辑印的话本集,是嘉靖年间洪楩编的《清平山堂话本》,分《雨窗》、《长灯》等6集,每集10卷,每卷1篇,共收话本60篇,故全书总名为《六十家小说》。

收集作品较多而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天启年间冯梦龙广泛收集宋代和明代话本整理加工而成的《喻世明言》(初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每集收话本40篇。

包括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两部分。

明末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即“二拍”,则基本上是凌氏自己仿“三言”创作的拟话本。

除了“三言”、“二拍”外,明末清初的“拟话本”尚有《石点头》、《西湖二集》、《人中画》、《三刻拍案惊奇》、《照世杯》、《豆棚闲话》等四十余部。

这些拟话本无论思想或艺术方面,都较为低劣。

有的甚至全书从头到尾都充满着封建说教。

拟话本的创作,至此已近尾声。

其中只有少数作品还有一定意义。

《石点头》中《贪婪汉六院卖风流》,辛辣地嘲讽了贪官吾爱陶。

《三刻拍案惊奇》中《捐金非有意,得地也无心》中通过勤劳农民支佩德一家的破产经过,反映了在当时封建剥削和高利贷榨取下广大农民所过的水深火热的生活。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与沈炼忠义形象的生成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与沈炼忠义形象的生成
浩 大 ,在 这 般 浩 渺 的历 史 背 景 下 , 英 雄 的 崛 起 就 显 得 意 义 非 凡 ,其 人 物形象也会显得厚重许多 。《沈》中 多 次 出现 《出师 表 》一 文 ,文 中也 描 述 沈 炼 “从 幼慕 诸 演 义 》存 在 一 定 的联 系 。
学 教 育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与沈炼忠义形象的生成
圃 椰 焕 东
内容摘要 :历史人物 沈炼 的形 象在 不同剧作 家笔下不尽相 同,但忠义 的内核是不变 的。本文 以《沈小 霞相会 出师 表 》为 例 ,从 沈 炼 其 人 、创 作 角 度 、传 播 过 程 三个 角 度 入 手 ,将 小 说 人 物 形 象 和 历 史 人 物形 象 进 行 比对 ,探 析 其 忠 义 形 象 的生 成 原 因。
其 次 ,《沈 》是 架 构在 真 实 历 史 人 物 和 事 件 之上 的传 奇 小 说 。《沈 》 中的沈炼形 象和 历史 上真实 的沈 炼 出 入 不 大 ,一 些 重 大 情 节 在 《明 史 》和 《赠 光 禄 少卿 沈 公 传 》等 文 章 中都 能 找 到 佐 证 ,只 是进 行 一 定 的 艺 术 加 工 罢 了 。沈 炼 身 为 “越 中十 子 ”的 一 员 ,吴 越 文 人 自古 以 来 正
正 史 记 载 ,戏 曲 小 说 ,不 同作 品 中沈 炼 的形 象 不尽 相 同 ,但 其 忠 义 的 内 核却 从 未 改变 ,这 有 赖 于其 角 色原 型 ,即历 史 人 物 沈 炼 精 彩 传 奇 的一 生 。下 文 将 从 其 非 凡 的 历史 意 义 、丰 富 的塑 造 空 间和 深 远 的传 播 影 响三 方 面 进 行 阐 述 。
一 非 凡 的历 史 意 义 .
明 朝 嘉 靖 一 代 ,外 有 敌 国侵 略 ,内有 奸 臣 当权 ,民 不 聊 生 ,怨 声 载 道 。 塞 北 和 沿 海 的 驻 军 贪 生 怕 死 ,畏 葸 不 前 ,往 往 敌 人 退 军 后 才 敢 回来 ,为 免 受 惩 罚 ,他 们 一 边 残 忍 地 杀 害 百 姓 ,割取 首 级 以谎 报 战 功 ,一 边 买 通 朝 中大 臣 ,狼 狈 为 奸 , 不 仅 没 被 问 罪 ,反 而 能 升 官发 财 。 朝 堂之 上 又 是 另 一 番 荒芜 的 景 象 , 皇帝 求 仙 问 道 ,对 朝 政 采 取 放 任 的 态 度 ,奸 臣严 嵩 父 子 “恃 宠 贪 虐 ,罪 恶 如 山 ”,大 明 帝 国就 处 于这 样 一 个 充满 隐 患 ,又 似 无 可 奈 何 的 困境 之 中 。

明清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明清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一、填空1、《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与结局,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本质原因和历史局限,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吸收了大量民间故事、说话、戏剧以及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的史料而成的。

2、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刘基《古戍》)3、刘基的《卖柑者言》讽刺元末身居庙堂高官“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本质。

4、徐渭的“青藤画派”《菊竹图》《水墨花卉图》。

5、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四声猿》,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短剧组成,被人称为“明曲之第一”。

6、三大传奇;以李开先的《宝剑记》、无名氏的《鸣凤记》、梁辰鱼的《浣纱记》7、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

8、《西游记》作为文学作品,猪八戒首次出现是在元末明初人杨景贤所作的杂剧《西游记》中。

现存《西游记》最早版本为金陵世德堂所刊《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

9、《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其作者是“兰陵笑笑生”10、蒋剑人推出《古本金瓶梅》,是为第一本洁本。

11、“三言”:冯梦龙三部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40篇,共120篇。

“三言”几乎收集了宋、元、明三代较优秀的白话短篇,包括旧本汇集和新作。

宋元旧作约占1/3,明代新作约2/3。

“三言”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代表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主要成就。

12、二拍”:是凌蒙初著“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崇祯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它是个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专集,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3、《今古奇观》是明末“姑苏抱瓮老人”编,选“三言”、“二拍”佳作40篇,民间流传较广。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题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题

□ 作诗称赞陆游是“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的作者是(梁启超)。P131
□ 辛弃疾帅部南归于(绍兴三十二年)。P132
□ 淳熙十五年,与辛弃疾鹅湖之会相互唱和的作家是(陈亮)。P136
□ 被后人称为“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的词集是(《稼轩词》)。P139
□ 明后期散曲家的代表人物是(冯惟敏)。P114
□ 明代擅长散曲描写农家生活的散曲家是(冯惟敏)。P115
□ 下列清初作家中,不属于遗民诗人的是(吴伟业)。P132
□ 下列清初作家中,入清后未仕的诗人是(屈大均)。P135
□ 《杜甫游春》杂剧的作者是(王九思)。P49
□ 被后人称为“明第一曲”的戏曲作品是(《四声猿》)。P54
□ 《郁轮袍》杂剧的作者是(王衡)。P55
□ 《四艳记》杂剧的作者是(叶宪祖)。P55
□ 下列“三言”作品中,不是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是(《沈小霞相会出师表》)。P98
□ 下列作家中,不是唐宋派的作家的是(唐寅)。P107
□ 归有光曾经批评“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钜子,以倡导与之”的人是(王世贞)。P108
□ 对苏洵散文风格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战国策》)。P42
□ 下列词集中,慢词数量超过二分之一的是(《乐章集》)。P55
□ 批评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作家是(严羽)。P70
□ 具有“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词作风格的作家是(苏轼)。P71
□ 《南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余象斗)P92
□ 《北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余象斗) P92
□ 《新列国志》小说的作者是(冯梦龙) P93
□ 《北宋志传》小说的作者是(熊大木)。P94

《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导读】选本中的作品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是暴露了官僚、地主对人民的高压和剥削,嘲讽、指责了他们的贪暴、凶残、自私和愚蠢,并揭露了他们内部的一些矛盾。

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记载沈涟父子和严嵩父子之间的一场惊动动魄的忠奸斗争,揭露了党派残酷的斗争和政治的腐败黑暗。

《灌园叟晚逢仙女》用离奇的手法,鞭挞和惩罚了恶霸地主,反映了受压迫者的反抗。

《裴晋公》一篇揭示了由大官僚的荒淫、地方官吏们的无耻逢迎造成的许多人家妻离子散的惨剧。

这种现象在当时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又如,写滕大尹的装神弄鬼,在解决地主家庭财产纠纷中,得了一笔横财;写赵县君美人计的圈套、丹客骗钱的勾当等,塑造了一系列官僚、地主、富翁们的丑恶形象,对他们进行了有力而富有戏剧性的讽刺和批判。

从中可以透视出
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

“三言”公案小说巧妙的叙事艺术

“三言”公案小说巧妙的叙事艺术

2012.09学教育25“三言”公案小说巧妙的叙事艺术郑慧英(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13)[摘要]“三言”公案小说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题材的陈陈相因、叙事方式的模式化等弊病,然而细细品味则能发现情节、结构方面的匠心独具。

叙事艺术首先表现在故事情节的同中有异,这一点通过情节的峰回路转、一波三折来实现。

其次悬念的设置、情节巧合性的利用等都是“三言”公案小说的结构特色所在。

[关键词]情节曲折;悬念设置;情节巧合性“三言”中的公案作品,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尤其在艺术描写上,与同时代的短篇公案小说集相比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三言”公案作品的叙事已不满足于对案件的顺序叙述,而力求达到细节生动、情节曲折。

一、故事取材同中有异,避免了小说叙事的雷同对于小说情节中作者要善于同中显异的观点,清代著名评论家毛宗岗有过一番深刻的议论:“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

不犯之而求避之,无所见其避也。

唯犯之而避之,乃见其能避之。

”简而言之,犯而见避,同中显异乃是作文的高超手法。

“三言”公案故事虽然大略分为6个题材类型,然而每类题材中的案件故事都有所不同,正体现着上述取材上的优点。

奸情类作品《陈可常端阳仙化》(《警》7卷)写的是侍女新荷和府中的钱原都管有奸,而新荷听从了钱都管的分付,诬陷陈可常奸骗了她,并有了身孕。

陈可常被冤枉后圆寂,后真相大白。

这一篇的情节设置很简单,篇幅也比较短。

如《任孝子烈性为神》(《喻》38卷)、《玉堂春落难逢夫》(《警》24卷)、《况太守断死孩儿》(《警》35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醒》16卷),这四篇都属于奸情类的公案小说,都出现了人命案,但是所套的故事类型则不单一,如第一篇的结尾,任珪随着天气气象的变化而坐化并附魂于他人最终被人祭拜的神化描写;第二篇中玉堂春案件的审问人便是之前与她山盟海誓的王三公子;第三篇中的女主人公则是封建礼教制约下守节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承载者,等等。

每篇故事情节的设置都有与其他同类公案故事不同的特点,在统一的题材类型下包含着不固定的个性化情节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与沈炼忠义形象的生成作者:郝焕东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3期内容摘要:历史人物沈炼的形象在不同剧作家笔下不尽相同,但忠义的内核是不变的。

本文以《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为例,从沈炼其人、创作角度、传播过程三个角度入手,将小说人物形象和历史人物形象进行比对,探析其忠义形象的生成原因。

关键词:沈炼《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忠义传播沈炼,字纯甫,别号青霞,《明史》称其“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肯定其品性,但一个“然”字仍能表明作传人暧昧的态度;好友徐渭曾以悲痛的语调为沈炼作《赠光禄少卿沈公传》,将他与屈原相提并论,以表其忠烈;文坛领袖王世贞对沈炼十分激赏,他在《沈青霞墓志铭》中直抒胸臆:“余私心慕异之”;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有《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以下简称为《沈》)一篇,歌颂沈氏家族抗击严嵩党羽的不朽传说,近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京剧《青霞丹雪》就改变自《沈》,将沈炼的形象进一步发扬光大。

正史记载,戏曲小说,不同作品中沈炼的形象不尽相同,但其忠义的内核却从未改变,这有赖于其角色原型,即历史人物沈炼精彩传奇的一生。

下文将从其非凡的历史意义、丰富的塑造空间和深远的传播影响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非凡的历史意义明朝嘉靖一代,外有敌国侵略,内有奸臣当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塞北和沿海的驻军贪生怕死,畏葸不前,往往敌人退军后才敢回来,为免受惩罚,他们一边残忍地杀害百姓,割取首级以谎报战功,一边买通朝中大臣,狼狈为奸,不仅没被问罪,反而能升官发财。

朝堂之上又是另一番荒芜的景象,皇帝求仙问道,对朝政采取放任的态度,奸臣严嵩父子“恃宠贪虐,罪恶如山”,大明帝国就处于这样一个充满隐患,又似无可奈何的困境之中。

首先,《沈》以“乱世出英雄”作为开篇的笔法,先行描写严嵩党派的势力、狠辣、昏庸和专横,反抗者的艰难可想而知,此时再安排沈炼出场,其忠贞、悲悯、刚毅和果敢的形象自然会大受欢迎,就像长久压抑之后猛然的喘息,给读者以“拨云见日”般的希望。

这种开局的手法并非《沈》的首创,历史演义多采取这种写法,如《三国演义》就是先描写汉朝臣子的困境和黄巾军的浩大,在这般浩渺的历史背景下,英雄的崛起就显得意义非凡,其人物形象也会显得厚重许多。

《沈》中多次出现《出师表》一文,文中也描述沈炼“从幼慕诸葛孔明之为人”,可见《沈》与《三国演义》存在一定的联系。

其次,《沈》是架构在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上的传奇小说。

《沈》中的沈炼形象和历史上真实的沈炼出入不大,一些重大情节在《明史》和《赠光禄少卿沈公传》等文章中都能找到佐证,只是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罢了。

沈炼身为“越中十子”的一员,吴越文人自古以来正直刚烈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沈炼身上得到生动的体现。

沈炼极富文才,31岁(嘉靖十七年)就考中进士,《明史》中说他“随事促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

”可见沈炼文如其人,一片赤诚。

《沈》中描述沈炼在得知边防将领杨顺“搜获避兵的平民,将他劗头斩首,充作鞑虏首级”后,以雄奇诡谲的笔调写下这首悼亡诗:杀生报主意如何?解道“功成万骨枯”。

试听沙场风雨夜,冤魂相唤觅头颅。

诗人先以“曲解”古诗来讽刺杨顺等将领的残忍罪行,又运用神奇的想象力,站在“冤魂”的视角上,描写无辜百姓的痛苦和绝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沈炼其他悼亡诗却又另有一番味道:云中一片虏烽高,出塞将军已著劳。

不斩单于斩百姓,可怜冤血染霜刀。

又诗云:本为求生来避虏,谁知避虏反戕生!早知虏首将民假,悔不当时随虏行。

言辞朴实但精准有力。

沈炼对反讽的运用达到极致,通过对将领的讽刺和对百姓的悲悯,对残暴的恶势力展开无情的揭露,让读者感到愤慨无比!与时人敢怒不敢言的态度相比,沈炼勇敢地记录下当权者的暴行,让这段历史广为流传,又让他的诗文多了一些“诗史”的意味,体现出其浪漫主义色彩之上的现实主义诉求。

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沈炼同大多数文人一样,希望进入“体制”内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嫉恶如仇的性格也许不适合一名政治家。

沈炼“戊戌成进士,始知溧阳……御史惮之,卒得诋,徙茌平,再徙清丰,已乃擢经历锦衣卫”,一路被贬,直到因“诋严氏十罪”,被“削官徙保安,为布衣”,沈炼依保持积极的入世态度,他没有“穷则独善其身”,对严嵩乱党的痛恨愈发明显,对边疆的战局愈发关心,“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

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

这是对他所推崇的儒家“积极入世”态度的最好的诠释,他这种超人的品质曾被明代大儒王明阳称为“千里才”,沈炼无愧于这个评价,就像鲁迅说的那样:“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这是沈炼最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丰富的塑造空间李渔曾在《闲情偶寄》中提出“非奇不传”的观点,认为剧作家应抓住生活中典型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和故事,将其提炼、夸大、强化和变形,而略去其他平庸的枝节,以达到理想化的境界。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多以“传奇”冠名,可见“奇”是非常重要的创作原则。

徐渭称沈炼“生而以奇惊一世”,说他“以文奇”、“以政奇”、“以谏奇”、“以戆奇”,沈炼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为创作者提供了素材和空间。

首先,沈炼而立即入仕,历任三地长官,政绩斐然,但“因他生性伉直,不肯阿奉上官”,一直没能升迁。

后来被陆炳赏识,成为锦衣卫经历,电影《绣春刀》就是基于他的锦衣卫背景。

但“经历”只是文职,并不能证明他武艺过人。

根据《赠光禄少卿沈公传》中的记载,沈炼曾以下官身份反驳保守派的高级官员,“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遮虏骑使不得前”。

沈炼在《青霞集》中也有《兵说》一卷,说明沈炼的确具备将领的魄力和能力。

后来,沈炼“上疏,直诋严氏十罪”,遭到严党的报复,被“削官徙保安,为布衣”。

《沈》中安排了“公宴灌世蕃”、“草靶射严嵩”和“义辞叱杨顺”三个事件塑造沈炼的忠义形象。

以“公宴灌世蕃”事件为例,作者先描绘严世蕃在席间的种种劣迹,再安排沈炼“揎袖而起,抢那只巨觥在手”,“声色俱厉”地表明自己无所畏惧,并“揪了世蕃的耳朵灌去”,然后“掷杯于案,一般呵呵大笑”,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干净利落,节奏明快,大快人心,沈炼英勇潇洒的形象简直呼之欲出!其次,作者巧用衬托手法,烘托沈炼的忠义形象。

上文沈炼“公宴灌世蕃”事件中,严世蕃先是“愕然”,而后“假醉,先辞去了”,众官员则“面如土色”,“到替他捏两把汗”,与沈炼的英雄神武反差明显。

杨顺、路楷对严嵩父子谄媚奉承,对外敌畏惧退让,对边疆百姓则残忍暴虐,也与沈炼的忠义慷慨形成强烈对比,这些都是反面衬托的例子。

后来杨、路二人设计将沈炼杀害,小说的戏剧冲突也达到了顶峰。

别林斯基曾说:“悲剧的实质……是在于冲突。

”沈炼之死将其忠义的形象推至顶峰,也让读者对严党的痛恨达到极点,同时,这也为后来沈小霞、闻淑女二人的遭遇和沈炼的沉冤得雪提供了逻辑前提和情感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沈小霞的形象与其父完全不同,如果说《沈》中沈炼的形象过于刚猛而韧性不足的话,那沈、闻二人的机智则从情感层面弥补了这一点,这也是作者通过正面烘托的手法来补足沈炼的形象,反之,沈炼的忠义也使沈小霞的形象更加圆满,两个角色是相互映衬的。

同样,违抗严世蕃嘱咐,从轻发落沈炼的长官陆炳,对沈炼照顾有加,爱戴无比的贾石和众乡民,他们从正面衬托了沈炼的光辉形象。

三.深远的传播影响即便沈炼其人魅力非凡,剧作家妙笔生花,沈炼能有如今的影响力,传播的力量功不可没。

沈炼的生前好友徐渭、王世贞、王阳明、陈鹤、杨珂、吕光升、萧勉等人都是当时的雅士大儒,社会影响力深远,他们与沈炼的交游事迹,他们为沈炼所作的传记和悼词,他们对沈炼的怀念和评价,都使沈炼受到当时文人和后世学者的广泛关注。

冯梦龙、曹禺作为影响力广泛的小说家,小说又是广受民间欢迎且日渐鼎盛的文学形式,他们关于沈炼的创作使沈炼在不同时代都拥有坚实的民间基础,因为“沈炼”们符合百姓朴实的美好愿望。

《沈》的卷首词中这样写道:“休解绶,慢投簪,从来日月岂常阴冷?到头祸福终须应,天道还分贞与淫。

”中国百姓历来渴望有沈炼式的人物横空出世,就如同他们渴望包拯,渴望海瑞。

这些“超人”式的英雄嫉恶如仇,本领强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始终如一,毫不动摇,以至于达到“非人”的状态,这种朴实的愿望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要求,但它具备广阔的传播温床,这种看似可笑,实则可悲,但又无奈的状况源自中国历来的政治社会生态。

中国百姓肯定“人”的力量,从没想过是制度出现了问题;他们渴望被解救,但自愿陷在泥潭里忍耐,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相信的善恶终有报,往往变成消极被动的等待;他们痛骂历朝奸臣贼子和红粉骷髅,却拒绝承认是最高统治者的罪过。

《沈》开篇说:“圣人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只为用错了一个奸臣,浊乱了朝政,险些儿不得太平。

”这是小说的思想局限,但也是沈炼忠义形象生成和得以传播的条件之一,如果沈炼没有将矛头指向严嵩而是皇帝,那沈炼的形象恐怕会是另一番模样。

沈炼忠义形象的生成是多方面共同锻造的,其自身传奇的人生经历,小说家传神的艺术刻画,还有民间后世的传诵推广,缺一不可。

而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这个时代的“沈炼”将会变得更立体,更丰润,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1]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中华书局,2014.[2]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7.2324.[3]佘德余,《赠光禄少卿沈公传》注析,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5.[4]赖志龙,越中十子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鸣凤记》、《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与沈炼忠义形象的生成研究(编号:YJSCX2016-04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