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章节:一、前言二、袁隆平的生平三、杂交水稻的研制过程四、袁隆平的科学成就五、袁隆平的精神品质一、前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袁隆平先生的敬仰之情。
教学方法:讲述引入,图片展示。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简介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袁隆平的生平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生平经历,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习经历和事业经历。
三、杂交水稻的研制过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研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如何发现杂交水稻的潜力,并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成功研制出高产杂交水稻的过程。
四、袁隆平的科学成就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科学成就,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介绍袁隆平先生研制出的高产杂交水稻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他获得的荣誉和奖项。
五、袁隆平的精神品质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讲述、小组讨论、分享感受。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他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并引导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六、杂交水稻的推广与应用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杂交水稻在国内外推广应用的情况,认识到其在解决粮食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介绍杂交水稻在我国以及全球的推广情况,分析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七、袁隆平的社会影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先生的社会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方法:讲述、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通过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果,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学生关注社会、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意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感受其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2.学习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袁隆平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重点介绍其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
(四)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五)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袁隆平的科普宣传方案。
2.各组展示宣传方案,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作业布置2.学生收集有关杂交水稻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有了深入了解。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课后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袁隆平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之一:袁隆平生平事迹的详细理解对话设计:“同学们,你们知道袁隆平先生是如何开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的吗?有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挑战?”2.教学重点之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对话设计:“谁能告诉我,杂交水稻的推广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生产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之一: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对话设计:“我们常说创新是科研的灵魂,那么袁隆平先生在研究杂交水稻时有哪些创新之处呢?”2.教学难点之二:袁隆平坚持不懈的科研态度对话设计:“在研究的道路上,袁隆平先生遭遇过很多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教学过程补充:(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教案: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特别是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学习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
2. 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2. 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感悟。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袁隆平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科技的发展。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杂交水稻吗?谁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呢?3. 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课的主题: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重点介绍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讲解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科技创新精神。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袁隆平的科技创新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启示?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课主要内容,强调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2. 提醒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袁隆平。
2. 提问:你们认为袁隆平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和能力?3. 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课的主题: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袁隆平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重点介绍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
2.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方法。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袁隆平的科技创新精神?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杂交水稻之父_袁隆平》
农 民 老 头 袁 隆 平
获 联 合 国 粮 食 安 全 保 障 奖
被 选 为 人 大 代 表
(1).通讯的概念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 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 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 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 A、内容的真实性。B、报道的客观性。 C、较强的时间性。D、描写的形象性。
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 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报道了袁隆平在杂 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农业的卓越贡献,赞 颂了袁隆平严谨认真、坚定执著的科学态度和 矢志不移、兢兢业业的科学精神。
1.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2.生动的细节描写。
3.用数字说话。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题目解说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 利用了水稻杂交优势的人,在国际 上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
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 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 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 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 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
这些细节描写,把
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4)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 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这些 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例: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 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 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
板书16杂交水稻之父质疑“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1)读书,纠音。
(2)质疑解疑。
3、默读,文章主要写上什么?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
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
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4、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教学目的1、了解袁隆平为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阅读课文,学会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以抓主要内容加小标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袁隆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可是,另外一个奇迹却少有人知。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仅用了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详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详解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袁隆平。
【段析】简介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是袁隆平。
【品味】“奇迹”一词,紧紧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起笔简洁。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于北京。
【段析】介绍袁隆平的出生年月及地点。
1953年秋,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开始了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的生涯..。
【段析】介绍袁隆平的学历及从事农业研究的起始时间。
【品味】“生涯”一词表明此后科研时间之长。
50年代末,学校派他带学生到黔阳县劳动锻炼。
那正是过苦日子的时期。
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
【段析】介绍袁隆平开始研究的时代背景。
【品味】“秋天……的雨雾”将当时恶劣的环境点染出来。
他住在农民向福财的家里。
有天傍晚,向福财背着一口袋谷子回来。
他问:“这谷子哪里来的”向福财答:“是从八面山换来的谷种。
”“啥种”“南特号。
”向福财叹了口气,“袁老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有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①为什么要写袁隆平和农民向福财的一段对话)【段析】向福财的答话写出了饱受贫困之苦的农民对好种子的渴望。
【品味】“圣人”一词表明农民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对好种子的渴望。
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
他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
向福财为换良种,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啊!……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呢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
【段析】袁隆平对科技兴农的思索和对农民挨饿的不安。
第一部分:表现了袁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将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品味】“沉重”比喻精神上有负担。
这种负担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省略号是一种深深的思索。
袁隆平回到学校,借书买书,读书抄书,开始了他的科学试验。
八年级语文上册 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分析(pdf) 语文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
在选材上一方面以围绕研究和发明杂交水稻,创造世界奇迹为线索,简介了他的科学观点和科研成就,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袁隆平所以能够取得划时代科学成就的思想基础,作者着重选取那些充分揭示人人物精神境界的典型事例,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他从一位普通农校教师成长为一名大科学家的过程中的种种挫折和经历。
一、文章脉络课文按时间顺序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
文章大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1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单材料,以及他产生研究杂交水稻的想法。
面对纯朴农民向福财的苦难经历,面对这个纯朴农民普通而又真诚的期盼,袁隆平心情格外沉重。
因为他的工作就是教授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但是他却只能看着农民兄弟,为了换稻种要“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而且,“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正是这些所闻、所感,坚定了他以后几十年坚持不懈搞科研,终于研究出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思想感情基础,开启了下文。
第二部分(第12~16段),简单介绍杂交水稻研究的一些内容以及袁隆平长期以来矢志不移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开始写他初期是如何开始工作的,以及研究工作遇到的困难。
通过思考他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的研究。
在这部分中,作者运用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术语,如对于“三系”的论述,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强调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是多么的难以开展,同时更是突出了袁隆平进行科学实验的矢志不移与坚定信念。
“三系”理论的提出遭到众多的反对与质疑,同时“文化大革命”的来临也使袁隆平的试验近于夭折。
但是袁隆平依然执著,近于疯狂地进行着科学实验。
这部分的文章中,通过一些细节的描述,生动地体现了袁隆平的执著与坚定。
如“落下伤心的泪”“像慈母似的守护”“狂奔乱跑”“跳了下去”等等,均突出了袁隆平对科学的坚贞,对事业的崇尚。
第三部分(第17~40段),在党的关怀下,袁隆平的试验取得巨大成功并赢得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因而获得几项科学大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区别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用典型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通讯与消息的异同,用典型事例表达中心。
2、难点:抒情和议论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籼钵2、解释词语夜不能寐:功成名就:二、导入1、导语:袁隆平是一位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
他掀起粮食生产上的“绿色革命”,席卷了神州,震惊了世界。
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校老师,到取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终于在这场艰难曲折、高度复杂的科学实践中脱颖而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篇通讯报道了袁隆平的成长及取得成功的概况。
2、袁隆平简介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家学院家学系之后,他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2022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3、区别通讯与消息前面我们对消息的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文是人物通讯。
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不仅要写事,还往往要写人;不仅用叙述的方式,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即,它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完整。
三、点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以省略号隔开。
第一部分:描写当时农民的穷困,揭示出袁隆平决心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思想基础,表现出袁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将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2. 学习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3. 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2.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
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2. 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视频材料;3. 教材或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杂交水稻吗?谁知道它的创始人是谁?2. 介绍袁隆平院士,引发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兴趣。
二、袁隆平生平介绍(10分钟)1. 介绍袁隆平的出生背景和学业经历;2. 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中的艰辛历程。
三、杂交水稻的原理(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原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人工杂交,产生具有优良特性的后代;2. 解释杂交水稻的优势:提高产量、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
四、杂交水稻的技术(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培育技术:人工杂交、种子繁殖、选育优良品种等;2. 引导学生了解杂交水稻的种植和管理要点。
五、袁隆平的贡献(5分钟)1. 总结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的贡献:提高我国粮食产量、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等;2. 强调袁隆平对我国和世界农业的巨大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知识,使学生了解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对农业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合教材和阅读材料,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
六、杂交水稻的种植与推广(10分钟)1. 讲解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选择适宜的土地、播种时间、水肥管理等;2. 介绍杂交水稻在我国的推广情况及其对粮食产量的贡献。
七、杂交水稻的现状与挑战(10分钟)1. 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现状: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2. 讨论杂交水稻面临的挑战:病虫害、气候变化、种子质量等。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 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 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 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 ‚在种种‘权威’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践。‛ (不迷信权威) ‚在传统理论的阻力和束缚面前,只有靠实践云检验,去创新。‛ ‚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是创 新重要的基本条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有了知识,又不吝惜汗水,发奋努力,才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产生 好的灵感。还有,机遇也不应该忽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 良好的机遇。‛ ‚我小时候完全是凭爱好、兴趣读书,把问题理解了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像成绩好的同学有那么多的抱负。不过那时我喜欢动脑筋想,喜欢 动手做,不知不觉间也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爱好广泛) ‚神奇的梦想其实就诞生于平凡之中,也能够在平凡之中成真。这种 梦想是不脱离实际的美梦,是指导我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使我付出 毕生热血和精力为之奋斗不息。‛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有抱负、有知识、有魄力的年轻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 秘永无休;最使人陶醉,莫把成果当尽头。‛(有理想,并为之奋斗 不止)Fra bibliotek快速阅读
思考:
整体感知
1、是什么事促使袁隆平决心从事水稻研究 的? 2.水稻研究对中国和世界有何重大意义?
3.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 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抒发情感,赞颂袁隆平
在阅读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哪
一点深深地触动了你?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术语和概念。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袁隆平有什么了解?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深入分析1.分析袁隆平的精神风貌a.学生找出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分析袁隆平的科学态度a.学生找出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科学态度。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袁隆平的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和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
3.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a.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并理解其含义。
b.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关键句理解课文主题。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结合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谈谈自己的感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
五、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袁隆平的读后感。
2.搜集袁隆平的其他事迹,了解他在我国农业领域的贡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袁隆平的精神风貌和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科学家在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课文内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
水资源保护
研究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提 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05
袁隆平的学术思想与传承
袁隆平的学术思想
杂交水稻创新思路
袁隆平认为,杂交水稻创新要跳出传统思路,通过远缘杂交寻找突破口,并重视杂交水稻的抗病性和抗旱性。
杂交水稻的成功得益于袁隆平教授的精湛科研能力和团队的合作,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
杂交水稻的产量优势与影响
杂交水稻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能够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 产量。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水平,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 出了重要贡献。
杂交水稻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
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发和应用,不仅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 要贡献,也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奋斗目标
他始终以解决粮食问题为己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 的产量和更好的品种。
淡泊名利,高风亮节
荣誉面前
尽管袁隆平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他 始终保持谦逊,将荣誉和地位看得很轻。
金钱观念
他并不看重金钱和物质财富,而是将精力全部 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以造福人类为己任。
高风亮节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随波逐流,展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袁隆平对后继者的寄语与期望
寄语后继者
袁隆平希望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勇于 创新,不畏艰难,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贡献自己的力量。
期望与展望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景充满信心,他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推广,使杂交水 稻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粮食安 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年级上册语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导学稿(学生练习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贡献。
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袁隆平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科学家的精神。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课文阅读:阅读课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细节。
2.2 课文理解: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第三章:词汇与语法3.1 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汇和短语。
进行词汇练习,巩固记忆。
3.2 语法学习: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
进行语法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章:写作练习4.1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袁隆平的小短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拓展与思考5.1 拓展活动: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袁隆平的贡献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5.2 思考题:回答与课文相关的思考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六章:课文深入分析6.1 内容梳理: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梳理袁隆平的研究历程。
探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塑造。
6.2 课文解析: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分析课文中展示的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观念。
第七章:文学鉴赏与批评7.1 文学鉴赏:欣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和表达方式。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7.2 文学批评:评价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进行文学批评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第八章:课堂互动与讨论8.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8.2 问题与解答:学生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件
• “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 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 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实验。” • 明确:这句话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 现了袁隆平面对众多的怀疑与不解,没有 犹豫,而是坚定不移地搞科学实验,赞颂 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 学精神。
• “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 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 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 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 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 • 明确:这一段数字说明,非常确凿真实地 写出了杂交水稻给人类带来的福音,说明 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 的卓越贡献。
• 概括本文写了袁隆平哪几件典型事例,有何作用? • 1、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走了四十公里山路换回水稻 ,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 • 2、提出与当时学术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最终 通过“三系”培育获得成功。 • 3、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 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 • 作用:鲜明展现了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 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 是什么事促使袁隆平决心从事水稻研究的 ? • 明确:农民向福财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 山,来回40里,为集体换良种。 • 描写当时农民的贫穷,揭示出袁隆平决心从 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思想基础,表现出袁隆 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将自 己的事业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优秀品质。
• 水稻研究对中国和世界有何重大意义? • 明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 水稻种植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 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 •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为 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 世界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 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背景知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袁隆平经典语录。
日有所思,应有所梦。
我曾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水稻长得比高粱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那么大。
沉甸甸下垂的千万个穗子,好似气势磅礴的大瀑布。
我就在它下面乘凉。
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袁隆平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简介袁隆平院士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
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
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
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一九六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一九六四年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水稻杂交研究。
一九七三年与他人合作实现了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一九七四年突破制种难关,研究出一套籼型杂交水稻生产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人。
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七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类文阅读 (新版)语文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八项国际奖。
走进水稻王国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1960年,罕见的人祸天灾降临中国。
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
袁隆平新眼目睹了这场遍布神州大地、来势凶猛的灾难。
严酷而沉痛的现实使他感到深深不安。
他开始了他的水稻高产育种研究。
最初他按照米丘林、李森科“无性杂交”学说进行教学和科学试验。
按照他们经典的理论,以及当时国际上的普遍观点,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
袁隆平对这些学说产生了怀疑,而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强,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他设想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方法,来代替人工去雄杂交,生产杂交种子,并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科学通讯》1966年第4期杂志上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对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 掌握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 学会欣赏科学家为人民谋福祉的崇高精神。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袁隆平的研究成果;2. 运用比较法,分析杂交水稻的优势和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2. 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2. 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 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及成果。
三、教学难点1. 杂交水稻的原理和技术;2. 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和教学素材;2.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袁隆平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袁隆平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包括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优势。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杂交水稻的意义和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其他科学家的事例,引导学生比较袁隆平与其他科学家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杂交水稻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袁隆平科学精神的认同和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水稻试验田,亲身感受杂交水稻的生长过程;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杂交水稻的技术和应用;3.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袁隆平的纪录片;3. 杂交水稻的相关资料;4. 农业专家讲座视频。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件(新版)语文版
来自《点拨》
谭士珍,当代作家。1933 年生,湖南新邵人。作品有长 篇纪实文学《袁隆平》《向警 予》,散文集《将军柳》等。
来自《点拨》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在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 农学院,毕业后一 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杂交的研究。 1980年〜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 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 国粮农组织担任首席顾问,1995年当 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世界著名的水稻杂交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 的开创者和带头 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200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劫后余生:
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指灾难。 例句:青岛石油管道爆炸案造成重大伤亡,劫后 余生的人们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3.披挂上阵:
部分来自《点拨》
本课指亲自参加具体的实验工作。
例句: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几位老将再次披挂上阵。
4.兵不解甲:
指没有得到半点休息,然后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例句:为了保证节日期间供电稳定,供电公司提前部
一 读一读字音
ruǐ
雌蕊
xiān
籼稻
bō
衣钵
qián
黔阳
部分来自《点拨》
shuò
丰硕
léi
累累硕果
shǐ
矢志不移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大相jìng( 径)庭 jié( 劫 )后余生
jiǎo( 搅 )绊
jīn( 矜)持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大相径庭:
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的院地。例句:他们的意见大相径庭, 无法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结构图解
杂 交 水 稻 之 父 袁 隆 平
为什么研究杂交水稻 袁隆平简介 向福财换谷种 一些人的讥讽:“冷言冷语”扑面而 来 搞实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烂 政治上的打击 实验田被扫荡一空 党和人民的支持:科委、地方 艰苦的条件:“为之奋斗九年” 意义: 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解决了时间人民的吃饭问题 研究的意义、 影响及获得 的奖项 影响: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继“四大发明”后 “对人类的五大贡献” 奖项: 中国特等发明奖 三个国家大奖
细节描写勾勒出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 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
用数字说话
十三年来, 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 亩 ,增 公斤, 产粮食 约 一千亿 公斤,增收近三百亿 元。根据 三百五十七 农业部统计, 公斤, 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 公斤,而 八十四公斤 四百四十一 公斤, 杂交水稻是 公斤,每亩增产 公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 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 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 ,一般增 百分之二十 产 百分之三十 到 。 用数字说话说明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 了袁隆平的贡献
欢迎进入语文课堂
桑坝学校
罗君勇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袁隆平
给下列字词注音: 籼 (Xiān) 蕊 ( ruǐ ) 硕 (shuò) 黔( qián ) 钵( 鉴(
bō
)
jiàn )
词语解释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灵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 大相径庭 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 劫后余生 难。 兵不解甲:士兵不脱下作战时穿的铠甲, 兵不解甲 随时准备作战。
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
1930年 年 1953年 年 出生于北京 从西南农学院毕业, 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 湖南安江农校, 湖南安江农校,开始农业科学 技术教育和研究 50年代末 到黔阳县劳动锻炼,由向福财 年代末 到黔阳县劳动锻炼, 换种开始思索 1964年起 转向研究水稻 年起 提出杂交水稻的课题 迈出了杂交水稻的第一步 1966年起 遭遇“文化大革命 年起 遭遇“
探索与研究 1.农民向福财买稻种。
--心系农民 为民分忧
2.试验秧苗惨遭破坏。
--不屈不挠 献身科技
探索与研究 文革遭遇。 49-50页 3、文革遭遇。(49-50页)
—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
4.提出“三系”来解决大课题(49页)。
--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 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 4、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
1930年出生 于北京,祖 籍江西德安
1968年 年 1972年 年 1974年 年
四钵实验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 三系配套成功 被任命为海南治种大军总顾问
获奖情况(课文第 获奖情况(课文第51-52页): 页
(1)1987年3月15日,获“联合国教 ) 年 月 日 科文组织科学奖” 科文组织科学奖”。 (2)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特 ) 等发明奖。 等发明奖。 (3)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 ) 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 颁发的发明奖。 颁发的发明奖。 年英国皇家让克奖。 (4)1988年英国皇家让克奖。 ) 年英国皇家让克奖
文体简介 通讯: 是新闻的一种形式, 通讯: 是新闻的一种形式,常见的通讯
有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等。 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等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
新闻体裁。 它以人物为报道对象, 新闻体裁。 它以人物为报道对象, 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 言行、 思想、 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 事迹, 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 丰富的材料, 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 感染、教育读者。 来感染、教育读者。
遇到的困难和支持
总结课文
这则人物通讯,报道的是 我国著名 的农业科学家袁 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 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 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形象 的刻画了一个纯朴、实干、 敬业、执著的科学家形象。
表现和赞扬了袁隆平
矢 志 不 移 的 科 学 精 神
严 肃 认 真 的 科 学 态 度
课后延伸
收集袁隆平有关资料 通过了解种植杂交水稻的认识袁隆平的贡献5Fra bibliotek页 (50页)
--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探索与研究
精彩的细节
他“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 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 的守护在秧田边 秧田又被扫荡一空, 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 了仅有的“几棵秧苗” 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 把衣服一脱, 扑通’一声跳了下去” “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