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五首》精品教学资料包(课件+教案+练习+朗读+课堂实录+视频辅导+公开课课件+教案·绝对超
《诗五首》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朗读+精品素材(实验中学名师精品)-4.do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
2、体会诗歌丰富而深邃的意境。
3、理解分析诗人形象,进一步认识杜甫。
二、教学过程1、导入:这节课上,我主要是带大家再次去拜访我们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杜甫。
公元712年,初唐诗人杜审言家里添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孙子,这就是杜甫。
他从小就在的优越环境里长大,他也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很快便闻名乡里。
公元736年,诗人意气风发来到泰山脚下,满怀豪情的唱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正当这样一个才俊想要一展才华时,突然一场时事的风雨袭击了唐朝大地,这就是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初临乱世的杜甫望着长安城,他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在后来的颠沛流离中,他看到官兵捉人,只听得“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些让一个内心里对这个社会充满幻想,要赈世济民的人受到了沉重打击。
公元759年,年已49岁的他漂泊到四川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建起了一座茅屋,用以安身。
后来战乱平定之后,他有机会回长安,然而经历乱世的他,已贫病交加,最终客死在洞庭湖上的一叶小舟。
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觉得诗人杜甫的命运如何?生活如此苦难的杜甫,为什么能成为万世敬仰的“诗圣”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个生活镜头,并从中去寻找答案。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P20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已布置大家预习过了,我请一位同学先给我们试读一下,其余同学注意听,看读得是否正确。
补充注意读音,让学生把投影的字词读音读一遍。
然后齐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在字音停顿等方面已读得很好了,但是有人说啊,你要读到涕泪满襟,才说明你读懂了诗意,读懂了杜甫。
从刚刚地朗读来看,我们还没真正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体会这首诗的意境。
老师细读这首诗时,发现它的1、2、3节正好是三组镜头,我们先来体会第一组镜头,我想先请一名同学朗读一下第一组镜头,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从这组镜头中可以看出秋风有着怎样的特点?(板书:秋风)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风势之大的?如果我们要拍摄这组镜头,而且你就是导演,这时大家都已经看到屋顶上的茅草被风吹走了,那么根据诗歌第1节内容,这时你安排诗人在干什么?(诗人在秋风中追着茅草,眼睁睁地看着茅草随风乱飞……)你觉得诗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焦急、悲凉、无奈……)好不容易有个安身之处,就这样被破坏了,分析体会到这里,我觉得“秋风破屋”这个短语特适合做这个画面的标题。
课文《诗五首》教案
课文《诗》教案课文《诗五首》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诗五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
2、引导学生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3、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2教具:录音机教学步骤及过程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
(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教师要适当点拨。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分钟)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炼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学的五首诗都是唐宋的名家名作,怎样才能学好呢?或者说如何透过精炼含蓄的语言来准确把握诗歌的蕴含呢?现在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唐宋诗歌的艺术健力吧!三、学习三首古诗。
(目标1、目标2)(37分钟)(一)学习《使至塞上》。
1.听配乐朗诵。
(有条件的播放现成的古诗配乐朗诵带,如没有,由教师范读。
[现在录音带还没到])2.全体学生齐读。
(注意节奏和感情,不足则纠正之)3.让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重要字词,如属国、征蓬、汉塞、萧关、单车和候骑等词。
)4.叫一个学生给刚才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重要字词注音和解释,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做。
做完后师生共同订正。
5.由学生简介王维(知多少算多少),教师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补充。
王维,字摩洁,唐山水田园诗人,诗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诗五首》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
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这些思想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人生、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学 生需要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来领悟这些主题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情感表达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这五首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学生需要通过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来 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价值。同时,情感表达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 径。
跨文化对比与借鉴
中西方诗歌主题比较
01
对比《诗五首》与西方同类主题诗歌的异同,如自然、爱情、
人生等,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差异。
跨时代诗歌风格借鉴
02
将《诗五首》与现代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其在风格、形式、语
言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古典诗歌对现代诗歌创作的启示。
东西方诗人创作观念对比
03
对比东西方诗人在创作观念上的差异,如灵感来源、创作方法、
02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要求
根据七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标准,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
歌,培养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03
课件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制作《诗五首》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师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
诗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审美标准等,分析其对《诗五首》创作的影响。
当代价值及启示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
分析《诗五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探讨如何通过古典诗歌弘扬 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
诗歌教育与审美培养
探讨《诗五首》在诗歌教育和审美培养方面的作用,分析其对学生 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影响。
人生哲理与智慧启迪
《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通用
《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通用《诗词五首》精品教案示例(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诗词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江南逢李龟年》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五首经典诗词。
内容涵盖诗歌的韵律、意境、写作背景及作者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五首诗词,掌握其基本意思和韵律特点。
2. 分析诗词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3. 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词的基本意思、韵律特点和背景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诗词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中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五首诗词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
3. 诗词讲解:(1)登鹳雀楼:分析诗句的韵律,讲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
(2)望庐山瀑布:通过图片展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
(3)夜泊牛渚怀古:讲解作者在牛渚的所见所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4)江南逢李龟年:分析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5)赋得古原草送别:讲解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寓意,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无常和离别之情。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诗词中的意境进行仿写。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标注作者和韵律特点。
2.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诗词的重点词语和诗句,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五首诗词,并默写其中两句。
(2)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五首诗词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3)选取一首诗词,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悟。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五首》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和理解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形式;2. 学会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3. 掌握基本的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3. 创作简单的诗歌作品。
教学准备:1. 五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2. 电子设备或黑板;3. 学生诗歌创作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点击播放一段音频,音频中有一首古诗歌的朗诵,让学生聆听。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歌?- 你觉得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二、概念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古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出示黑板或电子设备上呈现出关于诗歌定义和特点的综合解释。
3.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这些文字内容,并进行解释和补充。
三、欣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25分钟)1. 教师选择五首不同类型的诗歌作品,包括民族诗歌、抒情诗歌、自然诗歌、叙事诗和现代诗等。
2. 教师逐一地向学生展示每首诗歌,并简要介绍每首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3. 学生们与老师一起朗读每首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4. 教师引导学生就每首诗歌发表个人感受,并进一步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四、创作诗歌(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创作诗歌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选择主题、运用修辞手法和注意诗歌的结构等。
2. 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个主题,例如“春天”,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与主题相关的诗歌。
3.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进行个人创作,并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的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展示学生创作的一些优秀诗歌作品,并向学生进行点评和评价。
2. 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继续研究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各种类型的诗歌作品,并通过诗歌写作提升自己的文学创造能力。
30.《诗五首》教学设计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
二、解题1.陶渊明及其常识回顾。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
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
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
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诗词五首》教案(1)
24、诗词五首(共2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诗词,在频频朗读中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品尝诗意。
2、知人论世,指导学生查找资料,认识有关背景。
3、感悟名句,领悟古典诗词的境界和神韵。
学习要点:领会词中名句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难点:文中难点句子翻译。
课前准备:熟习课文,充足预习
学习过程:
一、出示预习内容,学生自学达成
1、认识作家作品,达成《学法大视线》有关填空。
2、朗诵自学课文。
(后两首词)
(1)联合说明,为部分生字词注音。
(2)自读诗词,力争读准字音。
(3)联合说明,大概认识词意,读清节奏。
(4)找准各词中的名句,领会词中蕴涵的作者感情。
(5)你的疑问。
(以上内容有疑难处,能够小组议论解决,再达成共鸣。
)
二、小组展现以上预习状况
我敢讲话
1、指名朗诵,听读学生改正朗诵。
再齐读词,要求正确。
2、各组轮番讲话,自己谈谈词意。
(学生怀疑难句翻译,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词句,师生一同议论解决,一致认识。
)
3、各小组派代表展现预习第(4)题。
4、你的疑问是什么?
三、学生稳固练习
1、默写这两首词,并画有名句。
2、《学法大视线》上的有关练习题。
四、总结讲话
作者写作本文的企图是什么?对此你有如何的见解?
学习反应。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教案PPT模板下载
1.学生个人自主朗读 课文,教师指名朗 读,...
2.学生参考注释,疏 通诗意。不理解的词
句...
3.教师集中点拨学生 疑而未决的主要问题。
4.学生齐读全诗。
(1)、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1)、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2)、请替 换自己的演 示内容
(1)这里的“词” 不是文学体裁的 “词”,...
2
2、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3
3、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4
4、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5
5、请替换自己 的演示内容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查找 资料,比较 阅读李白的 《将进酒...
2.朗读、背 诵这三首诗, 预习后两首 诗。
感谢观看
目录
05 五、导读《咏煤炭》
07 七、布置作业:
06 六、归纳总结:
一、导语:古老的中国是个诗 国,自从《诗经...
01
1、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02
2、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03
3、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04
4、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06
6、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05
5、请替换 自己的演示 内容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同桌 先交流,提 出自己预习 中不会字...
2.教师根据 学生提出的 生字词,加 以整理,...
三、导读〈行路难〉:
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 诗句,引导学生复习
旧...
2.反复朗读,整体感 知:
3.教师解题(课件展 示,指名学生读或全 班...
4.学生自主朗读,疏 通、理解全诗。
4.学生自由朗读、背 诵全诗。
30.《诗五首》课用课件
五、长风破浪 济沧海
借古人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 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
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
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2.比兴、象征手法——
“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
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艰难。 3.用典—— (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 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2)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姿英发、 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 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 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
诗。
裘 qiú 衾 qīn 掣 châ 瀚 hàn 着 zhuó 阑 lán 羌 qiānɡ
整体朗读Biblioteka 李白的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 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 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 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 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 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绚丽,是中国 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 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 想的艰难。离开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 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 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 于天宝三年(744)离开长安时,以《行路难》 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是一首乐府体 诗。
读出本诗的味道
闲居闹市,心远门庭闲 闲采菊花,花之隐逸者 闲见南山,人与山同老 闲赏夕阳,举杯邀夕阳 闲伴飞鸟,鸟之自由人
30.《诗五首》精品教学资料包(课件+教案+练习+朗读+课堂实录+视频辅导+公开课课件+教案·绝对超
30诗五首18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1.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这里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2.行路难(其一)“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诗五首》教案
《诗五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形式;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鉴赏不同类型的诗歌;2.运用创造性思维写作自己的诗歌。
教学准备:1.多种类型的诗歌材料、教学PPT、黑板、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使用教学PPT播放一些优美的诗歌音乐。
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呈现(15分钟)1.介绍诗歌的定义和特点。
诗歌是一种通过音乐和韵律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使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语言,可以借助押韵、对仗、排比等手法营造出美感。
2.展示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写景诗等。
通过阅读几首典型的诗歌,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了解诗歌可以表达的广泛主题。
3.介绍创作诗歌的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生活中的事物,从中汲取灵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实践(20分钟)1.分享优秀的诗歌作品。
请几位学生出示自己写的优秀诗歌,并邀请他们朗读出来。
其他同学可以进行鉴赏和评价,激励他们的创作热情。
2.分组创作诗歌。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主题,自行创作一首诗歌,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启发和指导,例如提供一些诗歌写作的技巧和例句。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分享和朗读。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将自己的诗歌朗读给全班听,并分享创作的感受和心得。
四、总结(5分钟)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在课下继续创作和鉴赏诗歌,并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写作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并鼓励他们在家和朋友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课后延伸(10分钟)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可以继续探索诗歌创作和鉴赏。
这里提供一些相关的延伸活动和资源供学生参考。
1. 诗歌交流分享会: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分享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作品朗读给其他同学听,并互相交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诗歌五首》教案
《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江南逢李龟年》和《夜雨寄北》五首经典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对每首诗歌的详细解读,包括诗句的节奏、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以及诗人情感的理解。
重点: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节奏、韵律、意象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图片的感受。
(2)简要介绍五首诗歌的背景。
2. 课文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逐句解读诗句,分析意象、表现手法,理解诗人情感。
(3)结合课外资料,拓展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3. 例题讲解:(1)分析《登鹳雀楼》中的意象。
(2)比较《望庐山瀑布》与《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写作手法。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节奏、韵律、意象。
(2)小组讨论:如何理解《夜雨寄北》中诗人的思乡之情?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五首》2. 板书内容:(1)五首诗歌的题目及作者(2)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3)诗人情感及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意象,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从五首诗歌中选取一首,仿写一首现代诗。
2. 答案:(1)意象分析示例:《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意象有“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现代诗示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30.《诗五首》精品教学资料包(课件+教案+练习+朗读+课堂实录+视频辅导+公开课课件+教案·绝对超
30 诗五首一、狠抓基础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珍羞.(xiū)金樽.(zūn)宗悫.(kè)B.投著.(zhù)塘坳.(ào)大庇.(bǐ)C.突兀.(wù)瀚.海(hàn)挂罥.(juàn)D.风掣.(chè)狐裘.(qiú)岑.参(cēn)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你)欲辨已忘言(辨识)B.结庐在人境(庐山)直挂云帆济沧海(渡)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3.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诗五首》精品教案
诗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30课《诗五首》教案
第30课《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2理解并掌握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
1.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2运用现代文翻译,理解诗意。
2.3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2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1.2理解五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表达技巧。
1.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感。
2.教学难点2.1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2理解诗人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诗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
1.2简要介绍五首诗的背景及作者。
2.学习第一首诗《登鹳雀楼》2.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2.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背诵并默写。
3.学习第二首诗《望庐山瀑布》3.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3.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背诵并默写。
第二课时1.学习第三首诗《夜泊牛渚怀古》1.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1.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1.3学生背诵并默写。
2.学习第四首诗《登岳阳楼》2.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2.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背诵并默写。
3.学习第五首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1学生自读,感受诗的意境。
3.2教师辅导,解释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背诵并默写。
第三课时1.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1.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首诗的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
2.1教师简要介绍五首诗的情感及创作背景。
2.2学生分享对五首诗的理解及感悟。
3.课堂小结3.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五首诗,预习下一课。
《诗五首》精品课件+精品教案+精品朗读+精品素材(实验中学名师精品)-4.ppt
杜甫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杜 甫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茅
à o 沉 塘 坳 wù 突 兀 qǐng 俄 顷 bì 庇 护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 三 组 :
第 二 组 : 群 童 盗 茅
第 一 组 : 秋 风 破 屋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第 三 组 : 秋 雨 摧 屋
第 二 组 : 群 童 盗 茅
第 一 组 : 秋 风 破 屋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有人在读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之后,如此写道:
茅屋破了, 历史却多了一座大厦。 那风骨架设的广厦是何等巍峨, 即使再一千年之后, 它也必定是: 令人仰视而又肃然起敬的标志性建筑!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第 二 组 :
第 一 组 : 秋 风 破 屋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群童盗茅
喝止不住顽童,只能“归来倚杖自叹息”, 可怜的诗人叹息什么呢?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请根据书下注释,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这个片断。
juà n 挂 罥 qīn 布 衾 wú 吾 庐 sāng 丧 乱 xià n 见 此 屋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破屋
从中可以看出秋风有着怎样的特点?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完美版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前几天课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伴着老舍先生一同去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去1180年前的西子湖畔看看,和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去找寻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原因,来感受一下这季节更换时乍见的喜悦。
(课件:配乐欣赏西湖富有早春特佂的美景)②整体感知诗文(朗读法)(1)自由朗读.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老师请同学读两个易读错的字:没马蹄mò白沙堤dī)(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作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画面。
③理解内容,想象画面.(1)老师引导同学们理解几个重点词:初平云脚低渐欲才能没马蹄(不求字字句句统一答案,为学生欣赏诗歌提供想像的空间)(2)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想像诗中画面.一提供参考的方法:(联想法)A.勾勒形态B.染上色彩C.使画面动起来D.让画面更鲜艳、更逼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二设置情境,播放<<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
④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启发式、合作探究式)A齐读全诗,找一找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描写的(春)B围绕诗眼“春”,诗中勾画了哪些早春特有的景物(水、云、莺、燕、花、草等)C通过对这些春景的描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D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喜悦和恬静之情E诗中的春景本是一些零散的片断,诗人如何把它们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诗人落足在一个“行”上,从全湖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采用“游踪”的手法组织画面,诗歌结构严密)F古诗的炼字.分小组议一议诗中哪些字或哪些词用得妙,简单的说明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成果参评《饮酒》其五教学案例湖北省宜城市刘猴镇李当中学陈婧陈均胜教学设想:本单元以古代诗文组元,除这《诗五首》外,其余四课为古代游记或胜记。
此单元意在积淀精湛美妙的传统文化,使烛照中华数千年的人文之光薪火相传。
《诗五首》中的《饮酒》其五乃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的酒后即兴之作,借之写出了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同时炼就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浑然天成的绝妙好辞,千古传诵。
教学本课,侧重尝试在“趣”“读”中弘扬传统文化,如何激趣?怎样高效诵读?是本堂课研究的课题。
为此我确定了以下目标:知识目标在多形式诵读中理解诗意能力目标 1.在读、说、写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读诗的基本技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诗人远离世俗、怡然自得的隐者心境陶冶自身情操。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意境教学难点让21世纪的学生理解作者弃绝官场、归隐田园的怡然自得的思想感情。
以上目标的制定意在引导学生积淀文化经典名篇,同时习得研读古诗的基本方法,并能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吟诵法”。
正如曾国藩所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大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生在不断地吟诵中体会语感,积淀传统文化,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的艺术风格,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同时习得学诗的基本方法。
学法上采用“读说悟背”式快乐学习法,让学生在浓厚兴趣中、在读说悟背中、在静思维中、在互补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同时兼以人文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串一串——背一背——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逛一逛。
串诗句中温旧文,诱欲望,巧入课;背三文中固积淀,集经验;读新诗中明文意,出诗味;说理解中究意境,再深入;写“空白”中练想象,展文采;唱诗文中强认识,增兴趣;逛诗海中扩视野,补营养。
教学实际: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多媒体展示)(学生分小组活动然后交流)女生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下飞天镜,云深结海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生鼓掌)男生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树树皆秋色,山山难落晖。
(师生鼓掌)师:下面老师来公布成绩:男生组 12个,女生组15 个,女生组略胜一筹。
(师生鼓掌)师:看到同学们这么高的热情,老师也想串一串,同学们允许吗?生:(热情很高)好。
师(感情吟诵):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时学生已唏嘘不已)师:今天就暂串至此,我串的这些,大多我们已经学过,也还有少数即将学习,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择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师:提起陶渊明,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哪位同学来简介一下?生1: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东晋著名诗人。
师:很好,我们已学过他的哪些作品?生2:我们已学过他的《归园田居》其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师:同学们还能背诵吗?生齐答:能。
(学生齐背)师:同学们背得非常流畅,那么你们能否各用一句简明的话说说这三篇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生1:五柳先生的性格、读书、喝酒、境况、著文章等让我看到了一个“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隐士形象。
生2:《归园田居》其三让我看到了一个怡然隐居的诗人形象.生3:陶渊明借《桃花源记》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当时黑暗现实的鞭挞。
师:同学们的概括真准,让我们带着这些经验走进他的《饮酒》其五。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诗,同时关注课下注释,要求读准字音,对节奏的划分、语气、语调的把握有自己的看法。
(学生活动)(两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准备评价)生6:我觉得马晶晶同学读得太快,不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并且语调的抑扬体现不够。
生7:重音上两位同学都有所欠缺。
师:对这两位同学的朗读,我暂不作评价,我请了一位专家来点评,同学们认真听,并做好笔记。
用“--”标出短停顿,“-----”标出长停顿,“↗”标出扬调,“↘”标出抑调,“.”标出重音。
(多媒体播放flash课文朗读)师:同学们,请根据刚才所听及所做笔记仿读课文,对疑惑处可参照课下注释理解,也可根据自己独到的理解创造性朗读。
(学生仿读课文)师:同学们,把你们精彩的朗读先献给你的同桌,并虚心地听听他的意见。
(学生同桌互读)师:请大家齐读课文,读出你们美妙的旋律,OK?(学生齐读课文)师:同学们进步真大!下面我们深入这首诗,和诗人来个零距离的接触,请看:(多媒体展示)(展示作者简介、背景资料:)(学生先自主思考,有答案后分小组合作探究)生1:由标题、正文、序言我想到了《五柳先生传》中的“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和“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生2:诗人心远污浊的社会,故能住“在人境”却无丝竹之乱耳。
此文抒发了诗人回归自然的恬适之情。
我要学他面对逆境的乐观。
生3:诗人心远腐败的朝廷,故能赏景之“真意”。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今天的我会吸收他的身处闹市却能心境岑寂。
生4:诗人心远世俗,故有东篱“采菊”的“悠然”。
抒发了对官场的厌恶。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人在受到挫折时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棒,的确,诗人心远世俗,故能“大隐隐于世”,处闹市若幽谷,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
抒发了诗人弃绝官场、归隐田园的怡然自得之情。
在之熏陶下我们要“近墨者”时心要红,处逆境时心要乐,在闹境中心要静等等,更多的启示留给我们的生活吧。
(同时完成板书)师:诗往往留有一定的空白,让欣赏者去遐想、去猜测,去填补。
同学们请看:(多媒体展示)(学生准备)生1:诗人面对篱笆边傲霜斗雪的菊花,时而嗅香,时而采撷,远处的庐山连绵突兀,夕阳的余辉,使之蒙上了一层银雾,鸟儿归巢,争先恐后地谈论着一天的见闻。
生2:隐居于林间小舍,四周被青翠的竹林所环绕,传达出丝丝幽静,屋前的菊花争相开放,散发出缕缕清香。
闲暇之日,时而笑迎菊花,品味黄菊的烂漫气息;时而荷锄田间,享受悠然的劳作之乐。
师:同学们写得真精彩,有了你们的想象,这诗愈发美了。
我们来一同吟唱,如何?(同学们兴致非常高,教师播放北京大学吴小如教授的flash课文吟唱,并提醒学生依板书记住歌词。
)(学几遍后学生吟唱,教室气氛很是热烈)师:大家一定很有兴趣了解陶渊明的其它诗文,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遨游诗海。
请同学们就老师补充的其余十九篇《饮酒》和与之风格截然不同的《读山海经》其三(金刚怒目式),择取自己喜爱的诗句,或玩味、或吟诵。
(教师下发印制的诗文。
)饮酒二十首并序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21世纪教育网 www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其十∶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十一∶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十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