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苏关系几个问题的问答
中苏同盟关系破裂
的原因
摘要
• 自1950年中苏订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以来,中苏之间的关系经历了蜜月(1954— 1957)、分歧 ( 1958—1960 )、争论 ( 1961—1964 )、破裂 (1965—1967)、冲 突(1968—1979)以及走向正常化(1980— 1991)的不同阶段。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中 苏同盟的破裂有国家利益的原因,有意识 形态分歧的原因,更有两国两党领导人的 原因,这些原因交互存在,导致了中苏同 盟的破裂,并有大战一场的趋势。
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一、对斯大林的评价上: •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一方 面试图通过消除对斯大林 的个人崇拜来提高自己的 地位,另一方面是为其改 革奠定思想解放的基础, 通过改革焕发社会主义的 生机。 • 毛泽东越来越坚定地认为, 否定斯大林必定影响到列 宁和列宁主义,影响到十 月革命道路的认识,最终 影响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命 运。
珍宝岛事件
——中苏已临战争边缘,两国关系无以挽回的标志
•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 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的战斗。1969年3月,苏 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 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 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在这次事件中,苏联政府称珍宝岛属于苏联,反 诬中国边防军人侵苏联,并且公布了苏联政府对 中国政府的“抗议照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 出:珍宝岛无可争议地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而且 长期以来一直是在中国的管辖之下,有中国边防 部队进行巡逻。苏联的所谓“抗议照会”是推行 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强盗逻辑。最终,中国 军队获得胜利。
• 赫鲁晓夫
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胸襟 坦荡,善于反潮流,敢于为天下先, 勇于打破常规旧习;作为一个蹩 脚的政治家,他出言无状,举止乖 戾,得意忘形,一触即跳。此外, 他还常常流露出专横跋扈、见 风使舵、心胸狭窄、诡计多端 的政客嘴脸。 在联合国大会上脱鞋敲桌以示 抗议,曾扬言“你们要斯大林, 就搬北京去”,公开讥讽毛泽 东是“破鞋套”,“好斗的公 鸡”。签好的合约,说撕毁就 撕毁,太过妄意而为。这都使 得双方关系难以缓和。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爆发。
在美苏冷战中,中国被称为关键性少数派。
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中苏双方的论战和对抗,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苏两国国内历史进程和历史面貌的发展,影响了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面貌的巨大变化,而且还影响了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变迁。
冷战时期的中苏关系经历了一下的几个阶段。
一、友好合作阶段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在这一阶段,中苏双方进行了亲密的互助合作和互相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正式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协定。
五十年代前半期,双方分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进行密切合作。
这一阶段中苏双方在政治上互相支持,在经济上密切合作,中苏关系基本上是亲密友好的。
二、苏关系分歧,论战和彻底破裂阶段从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到1965年3月的“19国共产党莫斯科会议”这一阶段的历史又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65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到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会议。
这是内部交换意见阶段。
双方主要围绕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的“和平过渡”和对斯大林的评价等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期。
此外,双方还在两国内政,对外关系和民族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第二阶段,是从1960年6月的布加勒斯特会议到1963年7月14日苏联共产党《公开信》的发表。
这是不点名的论战阶段,双方主要围绕布加勒斯特会议1960年莫斯科会议、苏共二十二大,以及“加勒比海危机”、中印边界冲突、中国公民逃往苏联和苏联撤回专家等一系列事件,发生了尖锐的分歧和争吵。
干部学习课程:中俄关系及相关问题(二)
中俄关系及相关问题(二)邢广程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中俄两国的时空概念(一)邻居关系在这里我想谈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也是我思考的,就是我刚才讲的社会主义,我们社会主义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我们不要忘了这样一个因素,中俄两国是邻居关系,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邻居,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居,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是俄罗斯依然是中国最大的邻居。
我们可以这样讲,苏联是扩大了俄罗斯,俄罗斯是缩小了苏联,我们两国互为邻居,从地缘政治上看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出现了,这就是我们是邻居关系。
中俄两国关系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概念,就是邻居这概念一定要深入我们的这种战略和策略的决策方面。
邻居是不可更改的,这是一个现实。
邻居关系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好邻居,就是两国邻居关系处的挺好,邻居加朋友。
另外一种是不好的关系,邻居没有处好,打起来了,吵架了,就是邻居加对手这种关系。
还有一种关系是不好不坏,维持这一种平淡的关系。
我们在观察其他国家邻居关系的时候也大概是有这三种情况,对于我们历史上中国和苏联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处理这个事情上,我们尝试了好邻居的关系,我们甚至是同盟关系,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关系,我们也经历了一种对抗的关系,坏邻居的关系,这种对抗模式。
所以邻居关系成为我们中俄两国过去未来,还有我们现在所处的地位上应该考虑的因素。
从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看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邻居关系处好,无论发生了什麽事情,无论中国国内俄罗斯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国际社会发生了什么事情,中俄两国关系一定要从好邻居这个角度出发来处理问题。
这对两国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因为邻居不能选择,从地缘政治上看邻居没有选择性,你不能去选择邻居,你不能因为我们讨厌俄罗斯,我们就让俄罗斯离我而去,不可能的。
我们不能因为别的国家对我们非常友好,就把别的国家拉到我们身边,不是的,地缘政治就是邻居是没有选择性,尤其是现代社会,在过去历史上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
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1.材料二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近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1995年。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12分)【答案】(1)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8分)(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策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12分)【解析】(1)结合材料的时间“1950年”,联系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考虑即可。
(2)结合材料信息“苏联解体后”“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注意从中国方面、苏联(俄罗斯)方面、当今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等角度思考。
【考点】现代中(苏)俄关系的演变2.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据题干“1949年”和“原封不动地退回”美国“总领事”写给外交部的信,说明新中国采取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答案为B项.3.材料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显示的信息有两部分,苏联控制的东欧,美国控制的落后国家,因此材料想说明的应该是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选项B符合题意,中美关系正常化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材料无从提现;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是20世纪50年代初,与材料无关。
南开大学16秋学期《中苏关系史(尔雅)》在线作业与答案
南开大学16秋学期《中苏关系史(尔雅)》在线作业与答案16秋学期《中苏关系史(尔雅)》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单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V 1. 真正引起中苏关系分歧的事件是:()A. 联合舰队问题B. 长波电台问题C. 炮击金门问题D. 中苏发表联合申明C 满分:2 分2. 毛泽东参加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红场阅兵是在哪一年:()A. 1956年B. 1957年C. 1958年D. 1959年B 满分:2 分3. 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的时间是:()A. 17989B. 18019C. 18050D. 18080C 满分:2 分4. 日本签订投降书的中国代表是:A. 蒋介石B. 何应钦C. 傅作义D. 宋子文B 满分:2 分5. 抗日战争提前结束的原因为:()A. 美国原子弹的投放B. 苏联出兵东北C. A和B都是D. A和B都不是C 满分:2 分6.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实施了全部收缩的战略,把八路军重点布防在以下哪些地区?()A. 华南华北B. 华北东北C. 东北西北D. 广州、湖南、江浙一带B 满分:2 分7. 珍宝岛战役爆发的时间是:()A. 25294B. 25235C. 24898D. 25263D 满分:2 分8. 大韩民国成立于:A. 1947年B. 1948年C. 1949年D. 1945年B 满分:2 分9. 在莫斯科会议期间,中共与下列哪一国家的关系拉近:()A. 苏联B. 波兰C. 罗马尼亚D. 南斯拉夫D 满分:2 分10.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南朝鲜扶植了:A. 金正日B. 李承晚C. 金日成D. 曹晚植B 满分:2 分11. 研究中美关系的两条线索是:A. 中苏、中美关系变化B. 中德、中法关系变化、C. 苏美、中美关系变化D. 英法、中美关系变化A 满分:2 分12. 中苏分歧公开化的标志性事件是:A. 中印边界冲突B. 苏联专家撤退C. 古巴导弹危机D. 布加勒斯特会议B 满分:2 分13. 中苏之间的存在的边界线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条约线B. 军事线C. 苏图线D. 实际控制线B 满分:2 分14. 在中国入朝参战前,斯大林承诺为中国军队提供什么样的支援:()A. 海军B. 空军C. 陆军D. 武器装备和物资B 满分:2 分15. 美国军方对台湾问题的意见是:A. 将台湾让给中共B. 结交新中国,离间中苏C. 援助台湾D. 自生自灭C 满分:2 分16. 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中苏同盟有可能破裂是以下哪一年:()A. 1960年B. 1961年C. 1962年D. 1963年D 满分:2 分17. 苏共二十大提出的苏联的外交路线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和平共处B. 和平过渡C. 和平贸易D. 和平竞赛满分:2 分18. 对待金日成鼓吹统一朝鲜半岛,苏联采取的政策是:A. 鼓励B. 压制C. 帮扶D. 中立B 满分:2 分19. 莫斯科会议后对朝鲜进行托管的国家不包括以下哪一个:()A. 美国B. 苏联C. 中国D. 日本D 满分:2 分20.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内容包括:()A. 外蒙古必须独立B. 中长路必须由苏联和中国联合经营C. 旅顺港租给苏联,大连市行政权归苏联D. 以上三项都是D 满分:2 分21. 苏联在对待国共内战问题上的态度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希望共产党和谈B. 害怕引起美国出兵干涉C. 害怕共产党军队渡过长江之后美国不会再忍让D. 支持共产党进行内战D 满分:2 分22. 1960年6月,率队参加布加勒斯特会议的中国领导人是:()A. 周恩来B. 刘少奇C. 彭真D. 杨尚昆C 满分:2 分23. 波兰事件中,毛泽东派刘少奇到苏联的任务是:A. 批评赫鲁晓夫的大国沙文主义B. 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C. A、B都是D. A、B都不是C 满分:2 分24. 苏联专门成立以安德罗波夫为首的调查小组对中国人民公社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人民公社估计是毛泽东的主义,中共中央非常看重。
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其中抗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经历的最惨痛的历史,最后在苏联和美国等多国的帮助下我们才战胜了日本。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百废待兴,建国初期少不了苏联的帮助,不夸张地说建国初期我们其实是在模仿苏联前进,后来苏联解体,中苏之间的关系就没那么好了。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美苏争霸的局面已经开始,而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中国大陆刚刚解放,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使得新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而美国铁定不会借钱帮助中国了,所以中共为了争取到强大的帮助和依靠选择了与之对立的超级大国——苏联。
一方面,中共与苏共同是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组成,两党交往的历史悠久(正式开始于国民革命时期),且中共之中许多领导人也都去过苏联留学,双方对彼此有着深厚情谊。
另一方面,苏联为了牵制美国,削弱美国的力量,那么支持中共也成了绝佳选择。
在我看来,中苏结盟完全是各取所需。
首先,当时苏联早就可以预料到以后必定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较量,在自己本身短时间内不能有大突破的情况下,拉拢队友是必然的。
当时美国已经早一步开始支持蒋介石,如果最后蒋介石成为中国领导人,那么中国必定会倾向于美国。
就地理位置而言苏联会很难受,所以他们一定不能让美国的计划得逞,那么苏联就必须找一个和蒋介石对立的来支持,这时共产党就进入了苏联视野。
对于中共来说投靠苏联是必然的了,当时的蒋介石已经有了美国的支撑,光靠中共是不可能打的赢得,中共必须找一个可以和美国抗衡的靠山,这样才有机会打败蒋介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的中国很落后,一切百废待兴,我们需要苏联的技术支持中国发展,再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毕竟很近,所以当时中国和苏联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关于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的几种观点
关于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的几种观点第一篇:关于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的几种观点关于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的几种观点有关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长期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各执其说、莫衷一是。
本文主要对截至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做一介绍。
(一)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说刘克明指出,中苏关系恶化最主要的原因是苏共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
就是在两国友好时期,苏共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也时有表现。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以我为主、发号施令那一套,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
李捷认为,由于革命的经历、所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不同,中国领导人对苏联领导人缺少足够的沟通和理解。
但是,苏联领导人特别是赫鲁晓夫,对中国采取的大国主义作风以及在战略分歧发生后采取的高压政策,在中苏同盟关系破裂中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朱瑞真指出,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并未彻底清理,十月革命后苏联又长期处于世界革命中心的特殊地位,这使苏联领导人养成了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习惯,在斯大林时期,中国领导人对苏联一些有损中国主权的做法,不得不咬紧牙关吞下去,但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领导人再也不能容忍别人干涉中国内政。
1958年的共同舰队事件和1959年关于台湾问题的争论就是突出的例子。
孙泽学、唐年新同样认为,苏联的大国主义和以“老子党”自居,使中国被迫为平等而斗争,决定了中苏同盟脆弱的命运。
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与中国追求平等的冲突是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
王珍愚强调,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大力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违反了基本国际关系准则,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是导致中苏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意识形态分歧”说刘克明指出,意识形态争论是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苏之间的意识形态争论,一度非常激烈。
由于中苏两个大党都是执政党,都有国家力量做后盾,事实上谁也打不倒谁,最后只能走向分裂。
浅谈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
浅谈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浅谈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摘要]1950年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
当时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中国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了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1950年代末期,双方的分歧与矛盾逐渐呈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争端愈演愈烈,矛盾不断恶化,至1969年3月已濒临战争的边缘。
[关键词]中苏关系;中苏关系恶化;毛泽东;赫鲁晓夫[正文]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中苏关系也概莫能外。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迅速与苏联建立同盟关系。
朝鲜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出兵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苏同盟。
1950年代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
当时成千上万的苏联专家来到中国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了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1950年代末期,双方的分歧与矛盾逐渐呈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争端愈演愈烈,矛盾不断恶化,至1969年3月已濒临战争的边缘。
“中苏决裂”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在有关斯大林的评价、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问题上产生分歧。
在中国国家主权问题上,中苏双方还在所谓“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问题上,产生了不愉快。
1960年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搞突然袭击,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围攻。
随后,双方的矛盾扩展到了国家关系上。
1963—1964年,中苏两党围绕国际共运总路线,展开公开大论战,还就召开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问题交换了一系列信件。
中共中央在发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和《关于中苏两党会谈的声明》后,又先后在《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上发表九封评论性质的公开信。
1964年7月30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擅自规定国际会议要在1965年年中举行,而其筹备会议将于1964年12月15日举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关系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苏关系发展史新中国建立后,中苏之间的关系成为世人所关注的话题,中苏关系一直在曲折中发展,充满了坎坷,充满了曲折。
一、中苏关系的演变过程对于中苏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新中国的确立和生存具有关键的意义。
苏联诚心帮助了我们,结盟本身表明中国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中苏关系是不平等的。
回顾1950年初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存在着很多不平等因素,斯大林虽然在旧的中苏条约基础上做出了许多让步,但事实上仍然是在不平等的条件下保证了苏联的战略需求。
此后,由于中国人民在朝鲜战争中无私无畏的英勇表现,新中国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阵营乃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相对提高,而斯大林的去世又为中苏关系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性和新的转机,使苏联第二代领导人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1953年9月赫鲁晓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即开始着手调整苏联的对华政策,1954年苏共新的领导集团调整对华政策至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前,中苏关系进入历史上的最佳状态。
其对华政策基础的根本性转变,对此期中苏“蜜月”型关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60年代,从分歧到分裂。
1956年后到1966年是中苏开始论战并走向决裂的阶段。
分歧的开始,固然有思想意识上的关系,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国家利益的矛盾。
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双方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开始出现分歧,主要表现在:关于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关于台湾海峡危机和中印边界冲突问题;关于中东局势的分歧。
由于苏联当局坚持大国沙文主义,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致使中苏矛盾凸显。
到50年代末,中苏两国由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发展到两国关系上的分歧,由内部争论发展到公开化,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1960年是中苏关系演变的一个决定性年份:1960年7月,苏联片面决定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了243个合作书,废除科技合作项目257个。
中俄关系之问答题
中俄两国在经济、技术交流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双方严格遵守平等互信、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这点与中美关系有所不同;(2)双方建立了高层交流的机制,包括首脑互访、总理或外长定期磋商:(3)在国际事中双方积极有效地进行协调和磋商,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俄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有着牢固的基础:(1)两国都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相互尊重各自的国家利益;(2)双方都赞成建立多极化的世界;(3)中俄关系中没有强烈的利益冲突和不可解决的问题。
中俄成功地解决了边界划界问题,在边界地区采取了信任措施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我大体讲四个部分,一是当前中俄关系的发展情况,二是发展中俄关系的意义和经验,三是中俄关系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四是发展中俄关系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一是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二是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三是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四是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自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合作格局,成果丰硕,势头喜人。
可以说,我们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1996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
随着各领域合作的展开,两国还建立了议会领导人会晤机制、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委员会、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
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姓名:王骁学号:080606327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同苏联结盟,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线一边。
这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中苏结盟前十年,中苏两大社会主义国家,曾经相互支援和合作。
苏联援助中国建设了156项大型工业项目,帮助我们建设起一个工业基础。
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仅得到了苏联的援助。
中国也从各方面大力支持了苏联。
在此期间,中国和苏联两国人民的友谊得到了很大发展。
为什么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并最后走向分裂呢?中苏关系恶化直至分裂,可以从各方面去探寻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苏共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
苏共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就是在两国友好时期,也时有表现。
例如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期间,在一些协定谈判中,关于中长铁路,苏方坚持中苏双方轮流任铁路局长,不同意我方提出的由中方任铁路局长的建议;苏方提出,苏联专家在中国犯错误由苏方审理和处理;在苏方要求下,兴办起几个以苏联为主的中苏合营企业;斯大林还提出,不允许第三国居民进入中国东北、新疆地区和在这些地区居留;等等。
这些都是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的表现。
赫鲁晓夫上台后,执政初期,由于有其政治需要,对中国党还能平等对待,在“反党集团”被贬黜,赫鲁晓夫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后,苏联的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以我为主、发号施令那一套,越来越明显暴露出来。
第一,1958年4月,苏联国防部长来函要求在中国海岸共同建设长波电台,由于苏方坚持苏方出资一定要占多数,坚持不同意电台主权归中国,结果没有达成协议。
赫鲁晓夫极为不满,后来在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各国共产党会议上,竟然指责中国共产党说:连一个电台都达不成协议,还算是共产党啊!在他心目中,只要是共产党,就应该牺牲民族国家利益,服从于苏联需要。
第二,1958年7月,在我方提出希望在原子潜艇建设方面取得苏方援助之后,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受苏共中央委托,向毛主席提出,要建立一个共同舰队。
中国在抗战中的外交战略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中国在抗战中的外交战略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中国在抗战中的外交战略 -- 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同时也是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关键时期。
当时中国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抵抗日本的军事侵略,中国政府积极寻求国际上的支持与援助。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在抗战中的外交战略以及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一、中国的抗战外交战略中国在抗战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战略,主要包括:1. 寻求国际援助中国政府积极向国际社会寻求援助,通过外交渠道向各国传达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愿和团结抗击日本的决心。
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等外交官访问了多个国家,争取外国政府的支持。
2. 维护国际正义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宣传日本的侵略行为,揭露日本在华盗掠资源和残暴暴行。
此举旨在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并争取各国政府的支持。
中国还成立了国际联合抗日舆论信息中心,向世界各国提供有关日本侵华罪行的信息。
3. 发展国际友谊中国不仅寻求国际支持,还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中国政府与一些国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加强了与东南亚、南亚、欧洲等地区国家的交往。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会议,与各国领导人保持密切联系。
二、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中国与苏联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对中国的抗战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合作重点:1. 军事援助苏联是中国在抗战中最重要的军事援助国。
1937年抗战爆发后,苏联迅速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包括武器装备、军事顾问和训练支持。
苏联还组织了志愿军前往中国参加战斗,为中国的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2. 经济援助苏联在经济援助方面也给予了中国很大的支持。
苏联提供了贷款和物资援助,帮助中国进行战争物资的生产和采购。
苏联还在中国修建了大量工厂,为中国提供了军火、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
3. 政治支持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给予了全面的政治支持。
苏联通过国际舆论和外交场合宣传中国的抗战事业,并在国际上支持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决议。
中苏关系梳理一轮复习
社会阶层分化明显,阶级之间、 生活水平差别不大,生活习惯受 地区之间生活水平差别巨大 政治运动影响较大
逐渐建立了大众教育体系,重视 教育发展缓慢,主要向欧美国家 教育 对一般民众的教育普及,受苏联 学习 影响较大
7.运用多元史观解读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1)革命史观: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基础,从根本上克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2)现代史观:开辟了中国现代化的新模式,为中国的大规 模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3)社会史观:深刻影响了普通民众的衣食住行,带有鲜明 的时代色彩。 (4)全球史观: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建立,壮 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12.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项目
性质
南京国民政府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社会
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具有很强的 政治 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 买办性和封建性 度
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占据优势, 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 经济 小农经济数量众多,民族资本曲 义经济,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 折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
8.20 世纪 50~70 年代党的“左”倾错误的表现
(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 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 和公有化程度,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 1959~ 1961 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3)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 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 (4)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 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教育质量大幅下降。 (5)外交上:50 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 ,意识形 态挂帅,恶化了我国的外交环境,形成 60 年代外交关系全面恶化的局 面。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
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二战时期的中苏关系在学习二战史时,我对这期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的中苏关系很感兴趣,想对战前中苏的历史和战后中苏的关系发展有了一探究竟。
一、北洋军阀同沙俄二战前,中国当时当权的是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同沙俄争夺外蒙的实际主权。
1911年,中国进行辛亥革命,沙俄趁机让外蒙宣布独立,处自己势力之内。
1915年,北洋军阀政府与沙皇俄国签定《中俄蒙协约》,中国在外蒙只保存了徒具虚名的领土主权。
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十月革命(1917年)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
1919年,外蒙向北洋军阀请求取消“自治”,中国驻军入外蒙,正式恢复领土主权。
因为直皖战争,中国驻蒙军撤回。
1921年,外蒙趁机成立“自治政府”。
坊间传言,当时许多来不及回国的在蒙华商被屠杀。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1922年),中国与苏联纠葛开始了。
列宁执政时期,年轻的苏维埃曾想通过承认蒙古属于中国的方式,来得到北洋军阀对苏维埃的承认。
但是因为当时北洋军阀看不起苏维埃,认为得到苏维埃对中国在蒙古主权的承认并不能产生实际作用,所以忽略了列宁抛来的橄榄枝。
在斯大林执政期间,由于苏联开始强大,苏联已经在保住自己在俄国的执政地位的前提下,保证苏联对蒙古享有的控制权,所以,在斯大林时期,中国在对苏外交上屡屡受挫。
(一)1924年,在苏联的扶持下,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1925 年,斯大林获得苏联最高权力。
(三)1928年6月,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在南京发动了一场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将列强在华特权分为五类,革命外交将分为五期进行,包括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铁路利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等。
(四)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苏外交停止。
这场冲突持续近5个月之久,双方动用的一线兵力超过20万,使用了重炮、坦克、飞机和军舰等重型装备,是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其结局对于东北的局势乃至全国的时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中苏关系史(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2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中苏关系史(尔雅)》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2.斯大林与国民党谈判的主要目标是:()A.国民党的对苏友好政策B.东北的所有企业由中苏合资C.合资企业不允许第三方资金的进入D.以上三项都是3.中国起草的中苏同盟协定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下列哪项:()A.旅顺港到对日和约签订或1952年底归还中国B.将大连的行政权立即交还中国C.长春铁路的经营权归还中国D.将沈阳、长春立即归还中国4.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后,接替的苏共领导人是:()A.戈尔巴乔夫B.安德罗波夫C.勃列日涅夫D.契尔年科5.抗日战争提前结束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B.苏联出兵C.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D.日本反思6.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的时间是:()A.1945年6月B.1949年6月C.1949年7月D.1945年7月7.《中苏同盟条约》是苏联和共产党签订的。
()A.错误B.正确8.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时中苏之间争论的焦点是是否废除1945年苏联与国民党签订的《中苏同盟条约》。
()A.错误B.正确9.根据《雅尔塔协定》朝鲜独立以及战时托管政策,苏联和美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占领南北朝鲜。
()A.错误B.正确10.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A.黄永胜B.邓华C.彭德怀D.粟裕11.中苏关系真正出现分歧的时间是:()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12.除《莫斯科宣言》外,莫斯科会议还发表了《和平宣言》。
签署这一宣言的国家数目是:()A.64B.23C.16D.1013.为驳斥美国人的离间,斯大林和毛泽东共同以政府的名义发表声明。
()A.错误B.正确14.中共在东北的战略是“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这里的大路指的是哪些城市:()A.沈阳B.长春C.哈尔滨D.上述三项都是15.第88国际旅的旅长是下列哪位人物:()A.周保中B.杨靖宇C.金日成D.上述三项都不是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朝鲜战争爆发初期,美军将领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会出兵朝鲜。
中国和苏联关系恶化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和苏联关系恶化的原因是什么自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苏关系破裂以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破裂的原因进行过研究探讨,并提出过不少有益的见解。
不过,由于这一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情况十分复杂,加之各种非学术因素的影响,不仅学者们众说纷纭,而且很多研究并不十分客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对这一历史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的条件也逐渐成熟起来。
笔者认为,中苏两党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显然是导致双方关系恶化十分重要的原因,即使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尤其是意识形态分歧如何导致中苏关系恶化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行们。
(一)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亦明确表示支持新中国,中苏两党两国之间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苏关系进入了后来被称为“蜜月时期”的友好合作新阶段。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新中国的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先后到苏联访问,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进行了会谈。
在此期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正式结成同盟。
此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也迅速发展起来。
从1950年到1957年,苏联对新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给予了大规模的援助,其中最突出的是援助中国建设156个重点建设项目。
中苏两国还在军事、外交领域紧密合作,共同反对美国对朝鲜的侵略等等。
这种类似“蜜月时期”的中苏关系持续了好几年。
其间苏联虽然发生过斯大林逝世,新领导人登台等重大事件,但它对中苏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并未产生影响。
与“蜜月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关系相适应,中苏两党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也保持着“高度一致”,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分歧”。
双方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都奉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国际上则以一种声音说话,并采取共同的路线政策。
尽管在“蜜月时期”中苏两党两国也有过“矛盾”和“磨擦”,但它所涉及的只是处理双边关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与理论、路线、政策和意识形态问题无关;尽管两国领导人也曾在私下里相互抱怨,却从未将“埋怨”上纲到“意识形态分歧”的高度,更不可能公开地互相抨击。
关于中苏条约谈判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其实,这个引起争议的《答记者问》很简单,只有三个问题,其中涉及到毛泽东访苏的内容如下:
记者问:毛泽东先生,您在苏联将逗留多久?
答:我打算住几个星期。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的各项问题所需要的时间。
问:您所在考虑的是哪些问题,可否见告?
答:在这些问题当中,首先是现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问题,贵我两国贸易和贸易协定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此外,我还打算访问苏联的几个地方和城市,以便更加了解苏维埃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建设。[10]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些材料和判断。
首先是答记者问这个方式的提出。根据中方诸多当事人提供的回忆材料可以断定,答塔斯社记者问的这个主意是王稼祥建议的,而不是斯大林主动提出的。科瓦廖夫的报告以及毛泽东本人后来的说法,从字面上看都无法否定这个结论,充其量只能证明答记者问的文本是斯大林起草的或经斯大林签字后送给毛泽东的。至于师哲所说在报纸上发表这一消息的决定是由毛泽东做出的,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的决定权当然属于苏联人。所以,上述材料提到,答记者问的文本是经斯大林签字后交给毛泽东的,大抵还是合乎情理的。这就是说,建议是中方提出的,而最后决定是苏方做的。这个结论应该是可以成立的。此外还可以断定,就中方提出这种方式本身而言,其目的最初仅仅是为了“辟谣”,并非是针对中苏条约的形式和内容的。后来,这种方式推动了中苏谈判的进展,是因为答记者问的内容。
进一步发展中苏经济贸易关系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由于两国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的差 异,中苏两国在贸易中存在不平衡 现象。
贸易结构单一
中苏两国在贸易中主要以原材料和 初级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的合作。
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
由于苏联时期遗留的技术壁垒和知 识产权保护问题,中苏两国在技术 合作方面存在障碍。
政治风险和地缘政治因素
中苏两国在政治制度和地缘政治上 存在差异,可能对经济贸易关系产 生不利影响。
然而,中苏经济贸易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贸易摩擦、政策差异、技术壁垒 等,这些因素对双边经贸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研究展望
未来,中苏经济贸易关系仍有很大 的发展潜力,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沟 通协调,深化互利合作,推动双边 经贸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政策协调方面,双方应加强政策 对话,推动政策协同,减少贸易摩 擦和投资障碍。
进一步发展中苏经济贸易关 系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2023-11-02
目 录
• 引言 • 中苏经济贸易关系现状及问题 • 中苏经济贸易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 中苏经济贸易关系发展策略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背景
中苏两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贸易往来,但近年来两国经济贸易关系发展面临 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苏经济贸易关系发展策 略建议
政策层面建议
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
确保两国之间的贸易政策稳定和连续性,以减少市场不确定性和 企业风险。
进一步简化通关程序
共同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简化进出口货物通关程序,缩短通关 时间。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击侵权 行为。
企业层面建议
加强企业合作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 国政 府 还 提 出 了解 决 柬埔寨 问 题 的 五 点 具
“
但 这 些 都 被 苏 方诡 称
事实上
。
不 能 讨 论 第 三 国问 题 ” 而 无
、
,
柬 埔 寨 问 题 是 苏联 支持 越 南 用 坦 克
。
大炮
苏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制 造 出 来的
阿 富汗 问 题 是 苏 联 直 接 出兵侵略 造 成 的
,
。
在 蒙 古 的驻 军 矛 头 直 指 中 国
苏 联 的 这 些 行动 都严 重 地威 胁
。
着 中 国 的 安全
这 些问题 问:
:
,
也 都 威胁 着 亚 洲 和 世 界 的 和 平与 稳 定
。
要改
。
善 和 发 展 中苏 关 系 就 必 须 消 除 这 些 威 胁
是 为 了 排 除 障碍
, ,
中 国要 和 苏 联 讨论
。
也不 有一 我们
会恢 复到 五 十年代那 样
点 很 重要
,
,
。
无 论 中苏 之 间 的 国家 关 系还 处 于 什 么 状 况
,
都应该 努力维护 和 发 展 两 国 人 民 的友 谊 问
答
, : :
东欧 五 国 时 中苏 磋 商 的 态 度如 何 ? 匈牙 利
、
波兰
、
民主德 国
,
、
捷克斯洛 伐 克 和 保 加利
,
。
它不
也不 想 真 正 解 除对 我
,
事 实上
,
最 近 苏 联 仍 加紧 在 亚 洲 部 署 5 5 一
,
看来 当前苏联 只 是 想 同 中国 保持 一 点缓和 的 气氛
。
还企 图 在 不 解 决 任 何 实 质问 题 的 情 况 下 国 家 关 系正 常 化 六个字 所谓
“ :
取 得事实 上 的 中苏
。
亚 五 国 都 希 望 发 展 同我 国的关系
因 此 也 希望 中 苏 关 系得到 虽然它 们受 苏 联 控
,
改善
他 们对 中苏磋 商普遍抱欢迎态度
, ,
制较 深
在 不 少 问 题 上 不 得 不 跟 着苏联走
。
和罗 马 尼 亚
,
、
南
斯 拉夫有 所 不 同 权 主 义的 欺压
但它们并 没 有搞霸权 主义
推 进 中 苏 关系 正 常 化 的 进 程
苏 联 既 然 一 再 表 示 希 望 改 善 两 国关 系 , 但 又 拒 绝我
国 政 府提 出 的 合理 建 议 答 愿 放 松 对 越南 国安 全 的 威 胁
2 0 导弹 。
、
其意 向 究 竟 何 在 贾
。
这 是 因 为 苏联并 不 想 改 变其 霸权 主 义 的 政 策 蒙 古 和 阿 富汗 的 控 制
答
:
中苏 两 国 关
系 正 常 化 不 仅 符 合两 国 人 民 的 根 本 利 益 平 与 稳定
也 有助 于 世 界的 和
,
我 国 政 府 坚 决 反 对 苏 联 领 导人 所 奉 行 的霸 权 主 义 解 决中
,
政策
,
同 时也 一 贯 主 张 在和 平 共 处 五 项原 则 基 础 上
。
苏 两 国 间 悬 而未 决的问 题 和 影 响两 国 关系 正 常 化 的 障 碍 立 起 睦 邻关 系 正 如 胡耀 邦 同 志 所 说 的
,
。
而 且 也 受 到霸
三 十多 年 来
它们在本 国 的 社会 主 义 建设 事
业 中都取得 了成就
萨姆一 石
,
目前 苏 联 在 中 苏 磋 商中的做 法 可 以概括 为
、
不急 那末
、
不让
不断
”
。
即 不急于 实现 关系 正 常化
;
在
涉 及 第 三 国 问题
: :
,
上不 退 让
,
保持 磋 商不 中断
。
问 答
中 苏关 系 的 前 景 如 何 呢?
是 两国 人 民 根本利 益 所在
, 。
改善 中苏 两 国关 系
,
。
已进 行 了两 轮 磋
磋
商情 况 怎样?
,
答:
双方 都 比 较 坦
率
。
但 两 轮 磋 商 都 没 有取得 实 质 性 进 展
, ,
我 国 政 府十分 重 视
中苏 磋 商
在 磋 商中 合情 合 理 地 提 出 要 消 除 中 苏 关系正常 化 即 苏 联 必 须 把 部署 在 中苏 边 界 的 兵 力削 减 到 赫
,
的 三大 障 碍
鲁 晓夫时期 的水平
并从 蒙 古撤 军
一
14一
,
必 须 从 阿 富 汗撤 军
,
必
须 停 止 支持越 南侵略柬 埔寨
,
越 南必 须 从 柬 埔 寨撤 军
, ,
。
这三
,
件 事 苏 联 如 果 同 时 做到 有 困难 至 少 应 先做 一 件 做 了 一 件
再 来做 第 二 件 体 建议 理 拒绝
。
。
建
,
我 们真 心 诚 意 地 愿
。
意 同苏 联 实 现 关 系 正 常 化 愿 意 改 善 同 中 国 的 关系
我 们 注 意 到 苏 联 领 导人 一 再 表示
,
但是
重 要 的不 是 言 辞 而 是 行动
问
商
,
:
中 苏 两 国政 府 就 改 善 两 国 关 系 问题
两 国代 表 团 磋 商 的 气 氛 是 平 静 的
, ,
为了分 化
、
瓦 解 抗苏
。
摆 脱 在 国 际 上 的孤 立 处 境
同时在 当前 的 苏美会 谈 中
取得 在 谈 判 桌 上 的有 利 地位
问:
需要 调 整 同 中国 的 关系
。
我 国政 府 甘 改 善 中 苏 关 系 的态 度 怎样 ? 中苏两 国 人 民 具有传 统 的深 厚 的 友谊
, 。
如
目
果 苏 联 当局 确有 诚 意 改善 同 中 国 的 关系
并 采 取实 际 步骤 消
。
。
除 对 我 国 安全 的威 胁 前 两 国 在 贸易 增长
1
.
两 国关 系 就有走 向正 常 化 的 可 能
.
、
文 化 等 方 面 的关 系有所松动
今 年中苏 贸 易
,
额 比 去 年 有较 大 增 长 , 双 方 贸 易总额 将为 8 5 倍 7
关 于 中苏 关 系
儿 个 问 题 的 问 答
问 答 力量
,
去 年 以 来 苏联 主 要 领 导人 为什 么 在 多 次 讲 话 中一 再
表 示 希 望 改 善 同 中 国 的关 系 苏联 领 导 人 的 这 种 表 示
, ,
主 要因为 近 年来 苏 联 对 外
。
扩 张 遇 到 了 挫折
国内 也 有很多 困 难
、
。
3 2 亿美元
比 去年
。 。
这是 两国多年来未曾有 过的贸易增 长速 度
、
两 国 文化
体育
科 技等 民 间 代 表 团 的往来 也 有所增 多
但
一
1 5一
由子 苏联的霸 权主义 政策很难改 变
可 能 在 短 期内得 到 解 决
。
,
两 国关 系 正常花 向 题 不
,
即使 以 后 两 国关 系正 常 化 了 更 不 会 出 现 中苏结 盟 的情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