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行观览体验的南通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滨海地区城市设计要点研究

滨海地区城市设计要点研究

滨海地区城市设计要点研究摘要:滨海地区是滨海城市珍贵的空间资源,高品质开发建设城市滨海地区,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品牌宣传、文化建设均有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滨海地区的开发建设普遍存在城市设计被忽略、城市特色未彰显、公共空间被侵占、功能形态较单一等问题。

本文从岸线管控、用地管控、建筑管控三大方面,对滨海地区的城市设计要素控制原则进行研究。

关键词:城市滨海地区城市设计控制要素视线通廊1引言滨海地区一般是指临近海域,对海域有重要影响并且与海岸带有景观、交通、社会、土地等联系的区域,包括滨海道路、向海一侧的公共空间、岸线沙滩、交通设施、以及以特定功能为主的城市开发建设用地空间等[1]。

滨海空间是滨海城市珍贵的空间资源,高品质建设滨海地区对于滨海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从粗放式的快速城镇化建设阶段,进入了精细化的高质量城市营造阶段。

探讨滨海地区的城市设计要点,能够更精细化地对滨海地区的规划布局、空间组织、建筑形态、生态景观进行管控,打造更高品质、更具特色的城市空间,促进城市的经济、生态、景观、文化发展。

2.滨海地区开发建设现状问题2.1城市设计被忽视滨海空间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核心和热点,其空间品质决定了滨海城市的形象。

目前城市在滨海空间开发建设中普遍对城市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重点滨海地区未开展单独的城市设计研究;二是一些滨海地区城市设计研究内容较为格式化和套路化;三是现有的城市设计更偏重于概念性的指引。

2.2城市特色未彰显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滨海空间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区位条件、景观资源、空间要素和文化特征。

在过往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常常更关注于空间增量利用和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依托不同本地要素对滨海空间进行特色营造,导致滨海空间千篇一律,缺少特点。

2.3公共空间被侵占滨海空间作为一项公共物品,应面向所有市民团体开放。

然而在当前的滨海地区开发建设中,滨海空间的公共性常常难以得到保证。

建筑学中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

建筑学中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

建筑学中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一、引言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中与水体相接触的区域,包括河岸、湖岸、海岸等地带。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学中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的相关概念、原则与实践,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二、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概念与意义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是指对城市滨水区域的利用、保护和发展进行规划的过程。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滨水区域的合理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能够有效地利用滨水资源,提供城市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发展,增强城市魅力。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生态环境: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可以保护水体生态系统,提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居住质量。

2. 增强城市形象: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可以为城市增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3.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可以结合旅游、休闲、商业等功能,促进滨水地区的经济发展。

4. 保护文化遗产:城市滨水空间往往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保护,可以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

三、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原则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原则: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2.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长期发展,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历史文化原则:保留并重视滨水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历史与当代的结合,提升空间的文化内涵。

4. 多功能原则:将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为具有各种功能的地区,如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文化交流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5. 社区参与原则: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意识,倾听居民的需求和意见,提高规划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

四、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实践1. 滨水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滨水公园是城市滨水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典型实践。

滨水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应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社会需求,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解析摘要:滨水是指江河湖海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

滨水景观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城市中水与陆域相连接的区域,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增强人与自然的亲密性、调节城市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引言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

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城市滨水空间涵义、类别及特征1.1城市滨水空间的涵义城市滨水区连接着土地和水,滨水空间的范围一般是在200~300m。

滨水空间要求水与土地之间保持1~2km的距离,步行距离为15~20min,城市滨水空间更加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之间保持和谐统一。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属于自然景观,一些公开开放的区域,比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就属于人工景观。

通过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的展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让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系统实现相互融合。

1.2城市滨水空间的类别城市滨水空间的形状会受到水体的影响,根据水体的不同,滨水空间的形状主要有平面状、带状、网状3种类型;由于相邻的水体有差异,滨水空间据此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滨湖区、滨河区、滨江区、滨海区;根据土地用途命名不同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滨水工业区、滨水湿地、滨水文化区。

1.3城市滨水空间的特征1.3.1自然生态性。

城市滨水空间主要具有自然、社会、经济3种功能。

自然功能主要是对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进一步改善;社会功能体现在共享资源,并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进而增强城市活力;经济功能体现在通过对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的开发利用,使城市的服务业、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让城市经济实现长效发展。

浅析慢行景观设计的理论及其空间设计方向

浅析慢行景观设计的理论及其空间设计方向

浅析慢行景观设计的理论及其空间设计方向发布时间:2022-06-30T07:58:35.60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3期作者:丁克歧[导读] 慢行景观设计要尽力保证路线的完整性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518000摘要:慢行景观设计要尽力保证路线的完整性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打造差异性的路线主题,营造具有特色的慢行景观气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可持续发展原则、延续地方文脉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是景观空间设计的四点主要原则。

关键词:慢行景观设计、理论分析、空间设计方向1. 慢行景观设计中“绿色"、“健康"的理念慢行景观的空间具有低碳和环保的特征,同时承担慢行交通和休闲游览的功能。

区域慢行空间的景观建设,可以展现地方特色,同时能够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本能的去选择慢行交通[1]。

目前,在城市旅游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慢行景观。

例如,上海,杭州等城市目前积极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旅游慢行景观,与景点、公园景观融为一体。

景区的建立强调“生态”“环保”“低碳”“回归自然”,与慢行景观“绿色”、“健康”的理念相吻合。

在空间范畴中,慢行景观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既生态又健康的慢行景观场所,同时涵盖了饭后散步、交通出行、骑行锻炼、跑步健身、游玩休憩、观赏景色、了解文化等多项功能,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地区文化和历史文化,在发展绿色经济,节约资源、对自然环境进行可持续性优化,提升居民活力、发展当地文化的特色、发扬并传承历史,优化结构、增强景区观赏品质等方面,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1.1慢行景观设计国内研究综述学者朱梓娟在文章中提到:慢行道路是城市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附属的绿地景观更是慢行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

绿地景观对于推进慢行系统建设的推动作用,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恢复城市慢行空间的生机的作用[3]。

学者闫俊霞提出:对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人口的密度剧烈增加、交通问题日益加剧、资源等供应短缺、污染问题愈加严重等问题,城市的建设和改造是必然的趋势,而慢行系统则是发展绿色交通、促进人们之间互动与沟通的重要途径[4]。

河道、绿道、生活道——通过构建滨水公园及绿道慢行系统引导都市慢生活

河道、绿道、生活道——通过构建滨水公园及绿道慢行系统引导都市慢生活

河道、绿道、生活道——通过构建滨水公园及绿道慢行系统引导都市慢生活第一章:引言1.1背景介绍: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的压力和紧张感越来越大,同时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1.2研究目的:提倡慢生活的理念,通过构建滨水公园和绿道慢行系统来引导城市居民放慢节奏,享受生活,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3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

1.4研究意义:通过提倡慢生活理念,构建滨水公园和绿道慢行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章:慢生活理念的提倡2.1慢生活的定义和起源:介绍慢生活的概念和来源。

2.2慢生活的重要性:阐述慢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2.3城市居民对慢生活的期待:分析城市居民对慢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2.4慢生活的实践:通过介绍一些慢生活实践案例,说明慢生活理念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第三章:滨水公园的构建3.1滨水公园的定义和类型:介绍滨水公园的概念、类型和建设意义。

3.2滨水公园的设计原则:阐述滨水公园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3.3滨水公园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滨水公园对城市形象、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第四章:绿道慢行系统的建设4.1绿道慢行系统的定义和构成:介绍绿道慢行系统的概念、构成和建设方法。

4.2绿道慢行系统的路径规划:阐述绿道慢行系统的路径规划和设计。

4.3绿道慢行系统的建设成效:通过案例分析,说明绿道慢行系统对城市出行和环境的改善和促进。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5.1 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政策建议: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滨水公园和绿道慢行系统的建设,并推广慢生活理念。

5.3未来研究:探讨滨水公园和绿道慢行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1. 引言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的压力和紧张感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度日益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慢生活的理念,希望通过放慢步伐,享受自然,放松身心。

基于慢性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基于慢性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基于慢性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愈发地迅速。

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现代化城市交通的要求日益提升,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当前,应当提高对慢性交通理念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慢性交通理念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绿色出行和环保理念贯彻下去,改善城市交通污染问题。

本文分析慢性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慢性交通理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1.我国慢性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动化的出行方式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自行车的出行方式逐渐降低。

机动化的出行方式占比非常大时,交通堵塞和交通污染等问题也愈发地凸显出来,许多城市逐渐开始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开始运用慢性交通理念进行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建设,例如近年来所盛行的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慢性交通理念的传播。

然而这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慢性出行在出行方式中的比例,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慢性交通相关设施建设不足由于慢性交通的发展一度被忽视,因此虽然提出了相应的出行理念,但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主要的问题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关联性比较低,对于各道路之间的区分并不明确。

由于道路之间的关联性较差,慢性出行的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另外,关联性的不足,也对人们的出现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人们对于慢性交通的重视程度不高。

1.慢性交通易受环境的影响自行车的出行比较依靠与周边环境,作为连通公交系统的工具,自行车的停放地点是非常重要的,其安全性和便捷性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选择。

另外,现代化城市的道路规划并不明确,致使许多设施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乱地摆放到一起,其中一些道路共享单车的数量远超使用者的数量,占用了不少的道路资源,而且自行车缺少应对各类天气的应急措施,例如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从而使得慢性交通的推行十分困难。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科普区
环境教育
利用植物园、生态馆等场所,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 境保护意识。
互动体验
设置互动式解说牌、环保小游戏等设施,增强市民对环境保护的参 与感和互动性。
科研合作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科研项目,为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03
详细设计
道路与交通设计
道路分级
01
根据公园使用功能和交通流量,设计不同级别的道路,包括主
通过景观元素和设施的设计,展示了当地 的历史和文化,使市民对本土文化有更深 的认识和认同。
未来发展与可持续性展望
生态修复与保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水生态公园的生态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和稳定,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 环境。
促进绿色出行
通过与城市绿道的连接,滨水生态公园将促进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1.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保留并改造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化。 3.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融入绿色低碳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理念与特色
规划理念:本次设计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传承历史、以人为本的原 则。 1.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配置、水体净化等方式,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总体规划布局
生态优先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合理 规划布局,确保滨水生态 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性
保持滨水区域的完整性, 将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 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功能性
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设 置各类功能区域,为市民 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娱乐场 所。
入口景观区
标志性景观
在公园入口处设置标志性景观, 如大型雕塑、特色花坛等,提升

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

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

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南通市水利局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年三月项目名称: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设计编号:2009G022委托单位:南通市水利局承担单位: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咨询证号:工咨甲11120060040报告编写:刘新华喻福涛张东华陆建平陶晓东吴国泉汤仲仁张守贤冯晓拥何红伟黄莉刘谭琴王飞跃吴倩云赵狄邱旭东朱炼金炜胡大伟陈旭坤估算编制:冯晓拥周小平报告校对:汤仲仁张守贤项目负责:陶晓东审核:喻福涛吴国泉批准:刘新华陆伟编制时间:2010年03月目录1 总论 (1)1.1 规划目的意义 (1)1.2 规划指导思想 (1)1.3 规划原则 (1)1.4 规划依据 (2)1.5 规划范围 (3)1.6 规划基准和水平年 (3)1.7 城市水系规划的技术工作程序 (3)1.8 规划主要成果 (4)2 城市水系规划区域概况 (5)2.1 自然条件 (5)2.2 经济社会发展 (6)2.3 供水排水 (7)2.3.1 城市供水 (7)2.3.2 城市排水 (7)2.4 污染源分析 (7)2.5 水污染防治 (9)2.6 河道水环境质量状况 (9)2.7 河道生态特征 (10)3 城市水系现状及分析 (11)3.1 现状水系 (11)3.1.1 河道概况 (11)3.1.2 配套建筑概况 (11)3.2 水系历史演变 (11)3.3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系布局的要求 (12)3.4 水系存在问题分析 (13)3.4.1 部分河道淤积、缩窄及切断 (13)3.4.2 河道断头,水体呆滞 (13)3.4.3 河道水污染现象严重 (13)3.4.4 水文化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 (14)3.4.5 沿河绿化、景观缺乏 (14)4 城市水系布局和水面规划 (15)4.1 城市水系布局 (15)4.1.1 水系分类与水系等级划分 (15)4.1.2 水系总体框架和布局规划 (16)4.1.3 水系防洪排涝功能分析 (23)4.2 城市水面规划 (27)4.2.1 水面面积及水面组合形式现状 (27)4.2.2 适宜水面面积 (28)4.2.3 水面修复与补偿 (28)5 城市河道生态水量的控制和保障 (30)5.1 河道生态水量确定方法 (30)5.2 河道生态水量计算 (30)5.3 河道生态水量保障措施 (31)6 城市河道水质控制和工程措施 (32)6.1 河道水污染与水质现状 (32)6.2 河道水功能区划分与水质目标 (32)6.3 城市供水安全 (35)6.3.1 应急备用水源 (35)6.3.2 污染企业的整治 (35)6.3.3 清水通道建设 (36)6.4 河道水质控制方案 (36)6.5 改善河道水质的水系整治方案 (36)6.5.1 截污入管 (36)6.5.2 污水集中处理 (39)6.5.3 水系贯通、整治 (41)6.5.5 调水引流 (41)6.6 河道生态修复方案 (43)6.6.1 建设生态河堤 (43)6.6.2 完善滨水绿化 (43)6.6.3 建设生态廊道 (44)6.6.4 建设水生态系统 (44)7 城市水景观与水文化 (45)7.1 城市水景观 (45)7.1.1 定位及目标 (45)7.1.2 水系景观功能划分 (45)7.1.3 水景观建设方案 (45)7.1.4 景观节点工程要求 (46)7.2 城市水文化 (47)7.2.1 水文化建设的框架体系 (47)7.2.2 历史水文化建设 (48)7.2.3 现代水文化建设 (49)7.2.4 水文化节点工程要求 (50)8 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岸 (51)8.1 堤防护岸现状 (51)8.2 生态型护岸规划方案 (51)8.3 典型护岸工程分析 (52)9 城市水系管理 (53)9.1 水系管理范围划定 (53)9.1.1 河道管理范围 (53)9.1.2 附属建筑物管理范围 (55)9.2 水系管理内容 (55)9.2.1 河道工程 (55)9.2.2 建筑物工程 (56)9.2.3 绿化工程 (56)9.3 水系管理法规 (56)9.4 水系管理机构 (56)10 城市水系规划工程建设意见 (58)10.1 水系规划工程系统 (58)10.2 规划工程投资及投入途径 (58)10.2.1 投资估算 (58)10.2.2 投入途径 (59)10.3 工程实施计划 (59)10.3.1 近期工程实施计划 (59)10.3.2 中期工程实施计划 (61)10.3.3 远期工程实施计划 (61)11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分析 (77)1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77)11.1.1 规划方案环境的有利影响 (77)11.1.2 规划方案对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77)11.1.3 缓解和补偿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与建议 (78)11.1.4 规划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79)11.2 宏观效益分析 (79)11.2.1 社会效益 (79)11.2.2 环境效益 (79)1 总论1.1 规划目的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南通市经济社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城市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依赖性和要求愈来愈高。

城市滨水区慢行系统设计原则

城市滨水区慢行系统设计原则

城市滨水区慢行系统设计原则作者:雍晓玲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3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开始注重对城市滨水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同时人们对于城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提升,滨水慢行系统作为城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系统性的研究,将能够有效缓解滨水区的交通压力,并有助于形成有当地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同时对提升滨水区域的整体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滨水慢行系统发展状况的梳理,从中归纳了现在城市滨水慢行系统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究了城市滨水区慢行系统的设计原则,以期对当前城市滨水区慢行系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慢行系统;城市滨水区;设计原则一、城市滨水区慢行系统的特征(一)城市滨水慢行系统的定义慢行系统是由步行系统和自行车系统两大系统构成,是指两个系统行为方式活动相关的物质形态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和。

城市滨水慢行系统是指在城市滨水区内,沿河流、湖泊岸线分布,串联滨水区内公园绿地、广场、文化遗址、城市交通节点等公共空间元素,并提供便捷的慢行设施,各类游览观光、健身娱乐等活动内容的步道系统。

(二)城市滨水慢行系统的特征综合国内外的慢行系统,国外的滨水慢行系统更多的从整体角度出发,注重研究滨水慢行系统与城市整体关系,与城市滨水区各个要素的联系;国内的大多滨水慢行系统则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研究,片面追求近期利益,因而造成滨水慢行系统不连贯、可达性不高,慢行空间单一,缺乏地域特征的普遍现象。

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慢行系统建设经验,滨水慢行系统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第一,城市滨水慢行系统是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强调与城市滨水区域其他空间要素的整合、贯通。

第二,城市滨水慢行空间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紧密联系的,是其它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部分;第三,城市滨水慢行空间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分布的重要区域,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小型滨水景观的空间营造探索——以南通濠东绿苑为例

小型滨水景观的空间营造探索——以南通濠东绿苑为例
为 以下 三 种:水环境空间营造( 蓝空间” , 即“ ) 植物环境空间营造 ( 绿空间” 和 即“ ) 硬质铺装活动空间 ( “ 空间” 。 即 黄 )
蓝 空 间 濠 河 水 面 6 . 3公 顷 ,近濠 东 45 绿 苑 的 水面 最 宽 达 2 0多 米 ,站 在 0 亲 水平 台上 可 以感 受 到 濠 河 是 一 个
面, 通 过对 比形 成 强烈 的 空 间感
受 ,同时 还 起 到 了 “ 隐源 ”的效 果 。 这 类 空 间 对 比 手 法 在景 观 设 计 中运 用较 广 泛 ,在 这里 强调 的是 濠东 绿 苑 对 这 块 小 水 面 的精 彩 运 用 。 小 水 面 的 北 部 设 计 了 一 片 沙
滩,沙滩的做 法充分考虑到儿童活
动 心 理 的 需 求 。这 片 小 沙 滩 , 因宜
为中心任务的特有活动场所 ,而 其
场 所 一 旦 形 成 就 不 单 只 是 监 护 孩
相当开阔 、宁静 的水 空间。濠东绿
苑 通 过 对 水 空 间 的 巧妙 运 用将 濠 河
人的尺度和 巧妙 的设 计营造 出了亲
维普资讯
今大众 的需求 ,融入现代 的手法 , 是 一 个 比较 成 功 的 仿 古 园 林 。 针 对 濠 东 绿 苑 的 空 间营 造 进行 研 究 , 将 濠 东 绿 苑 南 段 景 区 的 室外
水 面 进 行 空 间 隔断 ,形 成 一 个 相 对 独 立 而 私 密 的空 间 。在 此濠 东绿 苑 的水 空 间格 局 基 本 形 成 :一 个外 向 型 的 大 水 面 和 一 个 内 向 型 的 小 水
后 就 有 豁 然 开 朗 、别 有 洞 天 之 感 。 该 场 地 铺 设 为 硬 质防 滑 砖 ,小 品 多 为 太 湖 石 , 非 常符 合 老年 人 的 审 美

基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几点思考

基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几点思考

基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几点思考摘要:我们常说的“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交通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

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它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鼓励与支持的。

慢行交通具有灵活便捷、环保健康、可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中短距离交通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常见交通方式,更是彰显城市活力、凸显城市软实力、践行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可持续发展;精细化设计;接驳系统一、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总体原则(1)因地施策、契合城市空间发展。

针对老旧城区,应积极探索现有人行空间价值,充分挖掘可利用空间,并结合城市更新等手段,同步优化完善慢行系统。

针对新建城区,规划应着眼于未来,分区施策、统筹谋划。

对于地形条件好的片区,以及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站点、密集商业办公区,应着重考虑构建高效便捷和功能全面的慢行交通综合体系。

新区规划时,慢行交通系统应加强与土地开发利用、公共服务设施、交通附属设施以及景观绿化设施的空间和功能的衔接。

(2)关注需求、重点解决。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应将以人文本贯穿始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均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使用需求。

规划应提出平顺缓和的步行系统、无障碍坡道、儿童友好型街道等设计要求,打造全年龄层慢行友好、充满活力、品质舒适的慢行空间。

再此基础上,充分探索智慧感知、智慧道路,深度挖掘慢行交通大数据,体现城市发展科技感。

(3)强化慢行规划系统设计的精细化处理。

精细化设计应着眼于细节,从不同路段、节点、地理环境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对人行狭窄、非机动车停放点位缺少等社会痛点问题,提出精细化、针对性规划设计措施,逐步减少路内停车对人行空间的占用和非机动车道路权被占的尴尬局面。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城市河流和湖泊被重新规划和开发,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和休闲娱乐场所。

在这些景观规划中,滨水带景观设计极为重要,它不仅要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美好向往和需求,更要巧妙地结合城市的功能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望海映月—滨水带景观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本文将从这一设计案例出发,探讨滨水带景观设计的关键要素和设计思路。

1.景观设计的背景望海映月位于某市的城市湿地公园,这里环境优美,有着得天独厚的滨水资源。

由于地势较低,水土保持的难度较大,同时原有的滨水带设计较为简单,没有充分发挥这片区域的优势。

城市规划部门决定对望海映月进行滨水带景观设计,以提升这一区域的吸引力和功能性。

2.设计的核心要素在进行望海映月的滨水带景观设计时,设计团队确定了几个核心要素,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吸引力。

首先是生态保护。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必须在滨水带景观设计中保持其原有的生态特色,包括湿地植被、水生动物等。

设计团队在设计中注重了保护现有生态系统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采用了生态友好的建材和植物,并设置了生态保护区,以保护该地区的独特生物多样性。

其次是景观体验。

滨水带景观不仅是一个观赏的区域,更应该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设计团队在规划中考虑了各种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如散步道、亲水平台、户外露天剧场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的市民需求。

设计团队还特别注意了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景观设施的长期运营和使用。

最后是城市融合。

望海映月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发展较为迅速的现代化城市,因此滨水带景观设计也要与城市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成为城市的重要地标和形象窗口。

设计团队在设计中注重了滨水带景观与城市其他节点的连通性和协调性,使其成为城市重要的休闲空间和旅游景点。

3.设计的实施望海映月的滨水带景观设计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规划和施工,并于今年正式对外开放。

南通濠河滨水地带景观整治浅析

南通濠河滨水地带景观整治浅析

C H I N ESE H O R TI C U LTU R E A B STR A C TS南通濠河滨水地带景观整治浅析许良1,陈晓梅2,余娟3(1.南通市朝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11;2.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3.南通市绿化造园开发总公司,江苏南通226007)摘要:在对南通濠河滨水地带景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南通濠河滨水地带景观整治应注重对滨水地带整体性的把握和生态性的考虑,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结合地域特点和市场趋势,考虑实际操作的弹性,营造舒适和人性化空间。

关键词:滨水地带;景观整治;南通濠河1南通濠河现状背景分析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形如葫芦,宛如珠链,被誉为南通城的“翡翠项链”,是国家4A级景点。

濠河周长10km,水面积72hm2,水面最宽处215m、最窄处仅10m,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形成“水包城”、“城包水”的独特景观(见附图)。

濠河的水面最为阔广,濠西书苑、盆景园、北极阁遗址、亭台水榭将濠河装扮得更为古朴典雅。

内濠河共有6座桥,是闹市中的交通要道,它们将恬静典雅的濠河风景与富有现代风采的城市生活紧紧地连在一起。

濠河沿岸还有很多文化建筑,如公园、文化宫、少年宫、艺术馆和临水文化广场等。

濠河两岸有光孝塔、天宁寺、北极阁、文峰塔、南通博物苑、五公园等名胜古迹,有张謇、李方、赵丹等名人故居,还有濠东绿苑、濠西书苑、环西文化广场、文化宫、文峰公园、映红楼、体育公园等新兴的文化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以及28座桥和各种名木古树。

2南通濠河滨水地带景观规划存在的不足濠河作为南通的城市名片,较好地发掘了旅游资源。

尤其是“夜游濠河”这一大特色,填补了江苏省在该方面的空白。

经过实地调研,目前濠河滨水地带存在以下不足:(1)部分绿化景观建设质量不高,植被品种尚少,多为防护性、隔离性植物,观赏乏味,严重阻挡人们对水面的观赏视线。

(2)部分绿化尚无特色可言,没有形成植物造景所应有的季相、色相和丰富的绿化轮廓线,某些区段植物种类选择不当,设计时没有考虑空间效果,使得空间异常拥挤,某些区段出现黄土露天的情况。

城市滨河地段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滨河地段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滨河地段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探讨作者:苟广源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滨河地段在城市发展中更是扮演着特殊角色。

滨河地段是城市非常珍贵的生态资源,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城市的黄金地带,提供土地开发的新机会,能显著提升或重塑城市形象。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城市滨河地段慢行交通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滨河地段;慢行交通;交通规划;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城市滨水地区是指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与城市建成区内陆地接壤的区域,包括一定水域空间、岸线以及与水体相邻近的陆地区域。

空间范围包括200m~300m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距离为1km~2km城市陆域空间。

滨水区提供人类最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产品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功能。

因此探索滨河地段慢行交通规划设计的方法非常重要。

二、项目简介甲河贯穿整个中心城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市工业化的发展,依据甲河水网而形成的亲切宜人的公共空间渐渐遭受蚕食。

通过近几年的河道整治建设,城区沿河两岸公共开敞空间已经逐步得到改善,以往“近水而不亲水”的状况已有所改观。

商圈、步行街等传统商业街区依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道路改造工程、广场规划建设、西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规划建设为甲河两岸形成较具规模的商业休闲服务中心做了充分的准备;城轨车站的通车更是极大的提升了甲河两岸土地利用价值,甲河两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甲河作为城市重要的景观轴线,随着大量商业、办公、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对两岸的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规划范围本次项目规划范围为:本规划研究范围为甲河中心城区段,东至大桥,西南至城市二桥,总长度为6.8公里,规划进深结合城市滨水地区的范围界定,进深距河岸边不少于300米。

三、项目规划方案(1)总体规划方案图1 甲河滨河慢行系统规划总图规划紧紧围绕滨水步行廊道、自行车交通系统、水上交通走廊等方面,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规划区内的慢行网络之中。

城市滨水慢行系统设计浅论

城市滨水慢行系统设计浅论

城市滨水慢行系统设计浅论摘要(Abstract):京杭运河作为杭州的母亲河,见证着杭州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杭州是著名的江南水城,伴随着人们对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再认识以及运河申遗的脚步,保护运河遗产,塑造有特色的运河城市滨水空间,成为杭州市政府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建立完善的运河滨水慢行系统是建设运河景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通过对京杭运河杭州段滨水慢行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提取滨水慢行系统的合理定义,为日后构建城市滨水慢行系统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字(keywords):滨水慢行系统慢行交通定义体验Abstract: hangzhou canal as hangzhou’s mother river, witnesses the hangzhou city development and change. Hangzhou is a famous jiangnan water supply, with people to the waterfront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the canal “survived the foot steps, protect the canal heritage, shaping characteristic of canal in the urban waterfront space, become hang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 to build the” city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which established the perfect canal waterfront slow system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landscap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hangzhou canal hangzhou janaka water slow system to analyze research, extraction waterfront slow system reasonable definition to future urban waterfront slow the system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keywords: waterfront slow system go slow traffic definition experience1. 研究背景1.1城市滨水区的定义、功能、特征和价值城市滨水地区是指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与城市建成区内陆地接壤的区域,包括一定水域空间、岸线以及与水体相邻近的陆地区域。

滨水慢行系统设计方法与导则研究

滨水慢行系统设计方法与导则研究

全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在引起城市冲突,对生态和社会安全、健康和福祉产生重大影响。

最近关于城市滨水区发展的国际实践表明,城市滨水区可以帮助恢复和提高城市活力,改善环境,重塑城市的特征和形象。

与普通城区不同,城市水岸在发展重点景观、公共空间、功能组合以及地方分享和共同生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探索滨水慢行系统的设计准则可以进一步使设计系统化,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边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现行滨水空间设计导则以及城市慢行系统设计导则的分析与研究,讨论滨水区域的基本空间形态如何与慢行系统相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滨水慢行空间的设计手法,形成相关设计导则,提升设计效率。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城市整体水平的重要内容和途径[1]。

二十一世纪新二十年以来,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领域已经有了众多理论研究,但是在城市滨水空间方面的研究仍然值得继续挖掘。

通过对滨水空间的相关研究,首先希望寻求一套基本的对于滨水区域慢行系统通用的设计导则,使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其次论文基于已建成的城市滨水空间的相关案例分析,明确其对应的设计手法,具有一定设计实践指导意义。

滨水空间(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是指毗邻河流、湖泊或海洋的土地或建筑物,即毗邻水体的城镇的一部分。

码头可分为河流、湖泊和水岸,这取决于邻近水体的性质。

一般来说,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水陆相连的特定区域的总称”,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水、滨水区和土地[2]。

慢行空间的概念并非时下的新概念,而是可以追溯到最早的道路历史。

城市中主要由慢行交通工具使用的空间,如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可以被称为慢行空间。

慢行空间可以被分为两种类型:乘客使用的区域和非乘客使用的区域。

行人和骑自行车的慢速空间通常是为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设计和建造的,包括自行车道、人行道、通道、地铁和非机动车人行横道;而非乘客的慢速空间通常是用于休闲、锻炼、娱乐和商业目的的区域,如森林游泳池、水路和商业街。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专题学习

滨水空间城市设计专题学习
• 设置大面积玻璃幕墙,保持建筑室内公 共空间与水域的视觉联系
• 滨水景观建筑的底层架空和局部透空设 计,能够形成半公共空间,并使滨水建 筑成为滨水景观中的视觉焦点
02.视觉通廊
• 建筑高度分区控制,建筑布局和形体设 计预留视觉廊道通向水域空间
4|案例分析
第27页/共38页
案例分析 ① 深圳前海地区概念规划
滨水绿地和广场的布局
01.滨水广场和绿地配比适当
• 绿地面积过大,易造成活动空 间不足、空间过于封闭
• 广场过大或过多会使人产生孤 立感,场地过于空旷
02.广场和绿地穿插布置
• 避免某一元素重复性所带来的 乏味感
第13页/共38页
设计要素 ② 绿地和广场
滨水绿地的形式(依据空间的开敞程度、植物的层次和种类)
出入口:将外围人流转换到滨水区内部的主要接口, 可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形式 道路等级:离水岸较远的道路等级高,保障通过性 交通的快速和通畅;邻水岸道路等级低,降低对步 行系统的影响 停车:外围停车场+地面停车+地下停车场
以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方式为主,将机动车隔离在外围 流线通畅,步行系统与休憩空间、亲水空间和景观节点等 联系 滨水游步道:最能体现步行氛围,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 水网型
• 大量水道呈网状相互交错,将 城市板块切割成若干块
• 陆地与水面的边沿呈网状
第5页/共38页
滨水空间基本概念
滨水空间分类 根据水体尺度分类
1 大尺度
• 河道较宽,基本没有滨水两 岸之间的视觉联系
• 水面起隔离作用
2 中等尺度
3 小尺度
• 河道宽度适中,滨水两岸之 间有视觉联系,但没有对话 交流
第19页/共38页

核电厂定期试验监督要求分级管理探讨

核电厂定期试验监督要求分级管理探讨

改变 ); 因此 ,定 期试验准则分级管 理改进后 ,对重要安全功能或 参 考文献
设备 的定期试验管理加强 了 ,安全重要分析前移 了 ,有利 于提
高核电厂定期试 验管理 的安全水平。
4 结 语
[1 1EDF.Rewo ̄ing of the per iodical test exhaustivity analysiswriter’s
guide,2002.
[21 EDF.CRUSA PLANT periodic test program,2006.
定期试验准则分 级管理 的建立和实施 有利于提高核 电厂 [3]EDF.s y handbook,201M. 定期试 验的管理水平 、安全重要功能以及设 备可用性 的监控 , 【4]国家核安全局.HAF103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2004.
第 35卷第 2l期
罗文博:核 电厂定期试验监督要求分级管理探讨
171
③ 即使个别准则A—B分 组不准确 ,安全水平也不会低于分 组前 的管理水平 ;
④未减少任何试验要求(监督大纲 内容条款 、准则 、周期不
同时还能优化核 电厂资源配置 ,节约核 电厂生产成本 。开展定 期试验监督要求准则分级管理属于 国内首创 ,其成功的经验将 对 国内核 电厂定期试 验管理具有 良好的示范.滨水空间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实践[A】.城市时 代 ,协同规划— —2O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Ol一城市道路与交 通规划 )[c】.2013.
[5]孙欣,杨俊宴,潘奕巍 “且行且忆”-基于慢行观览体验的南通滨水地区 城市设计[A]城 市时代 ,协 同规划——2O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O2一城 市设计与详细规划 )[C】.2013.

滨水公园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设计说明滨水公园

滨水公园设计说明 毕业设计设计说明滨水公园

滨水公园设计说明毕业设计-----设计说明滨水公园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毕业设计-----设计说明滨水公园”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 的支持!设计说明镇江古运河滨水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摘要滨水公园景观设计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当地绿色景观的缺乏进行治理规划,改善该区域景观环境匮乏现状,有效地防止生态的破坏欲恶化。

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

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向联系起来,打造成城市对外展示的门窗,运用滨水公园设计主题中蕴含的交流合作思想与充实的文化底蕴,来树立城市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同时运河文化也得以延续和体现。

1.现状分析如果把城市比做人体,那么古运河就是人体的血脉,古运河在城市中蜿蜒流淌了1300多年,滋润着城市的一草一木,养育了无数英雄儿女。

该地块位于古城风貌区内,周边有众多的历史古迹、人文传说。

随着城市的开发,周边地块已经规划为城市高尚住宅区、商业区等,该地块在城市规划中控制为城市滨水公园。

2.设计理念与构思2.1. 设计理念:滨水公园景观设计采用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来展现运河的文化,对规划用地进行合理的绿色有机设计,从而改善生态与景观的缺乏,提高规划地的绿化覆盖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与科学的娱乐活动景观场所。

2.2. 设计构思:2.2.1. 主题思想立意于镇江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结合,采用较为抽象的手法来表达主题设计理念。

主题由两环相叠贯穿于景观轴线的造型来分别表示两条弧形主干道和中心凸起的主广场以及一条与运河相通的溪流的穿于主广场的构思来营造公园的主体空间结构。

寓意镇江的发展离不开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

2.2.2.人流由弧形主干道汇聚到中心广场。

市民从中观赏景观、参与各项娱乐活动与广场景观相结合,展现人为鱼,路为水,两环相叠的柔畅动态美与石材坚韧美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行且忆”:基于慢行观览体验的南通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孙欣杨俊宴潘奕巍【摘要】城市同水密切相关,滨水活动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化运动,滨水地区经历了兴衰。

本文重点探析了滨水慢行观览活动的内涵:山水田园式的生态内涵、东方园林式的景观内涵、叙事体验式的历史内涵、中国画意式的文化内涵;基于观览体验整合了动态调研方法:环境整体意象调研、序列视景分析调研、行为与环境系统调研;总结了慢行观览活动的典型特征:景观互动、人河共生、水岸联动、动态观览;最后结合南通实践,提出滨水空间的提升策略:甄别特色景观资源、建构滨水眺望体系、组织慢行交通系统。

在慢行体动态体验过程中,眺望景观、感受历史。

基于南通滨水活动问卷调研总结人同水的互动行为的内在特征和机制规律;以水为源,以人为本,提出适应人、水、城和谐发展的基于慢行观览体验活动,并实践于南通滨水城市设计当中。

【关键词】滨水地区;慢行体系;观览体验;南通1.引言早在1933年,CIAM在《雅典宪章》中就明确提出了游憩是城市四大基本功能之一。

游属动,是行进体验;憩属静,是驻留眺望。

滨水慢行观览活动是指在滨水线型空间中,人们沿滨水线路游憩,或行进体验或驻足眺望,动态欣赏滨水城市景观的活动。

“慢行”强调了活动的种类,包括慢行交通体系中的步行、自行车、游船等。

慢行观览较之游憩的不同之处是,慢行观览活动强调的是线型空间中进行的连续性活动。

滨水观览体验活动同城市活动关系紧密,城市活动图研究在国内外一直受到重视。

如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杨·盖尔的《交往与空间》,钱学森的《城市与山水城市》等著作都有相关论述。

与本文相关研究分为三个层面:景观美学研究、滨水活动研究和慢行交通研究。

(1)景观美学研究:吴家晔在《景观形态学》一书中尝试将景观、建筑、美术联系起来,提出了风景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历史沿革1。

马武定对城市美学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城1吴家骅. 景观形态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市形态美及城市特色相关研究2。

(2)滨水空间研究:汪霞对城市水域空间提出了城市理水概念,确定理水不应仅仅是创造美学上的“景观空间”,同时还应该是“资源空间”“生态空间”“人文空间”3。

陈泳在《苏州古城水系的更新于发扬》中,从保护、建设城市水系出发,研究城市水系演变过程,强调了水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4。

于海霞则从滨水生态恢复和建设出发,探究了城市水域生态规划。

(3)慢行交通研究:刘滨谊、俞孔坚等学者最早借鉴西方绿道建设经验。

绿道慢行系统在广东省取得了一定效果。

何昉以广东为实践平台,开展了与城市互动的绿道规划、山水城市概念下绿道规划等创新实践。

杭州市在我国最早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

姚遥以杭州为例,研究了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

王海英对步行及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提出了构想。

纵观国内外城市发展,滨水地区经历了“生态破坏——环境改造——滨水游憩”逐步提升的历程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休闲时间增城市化进程中,水域空间出行了一些问题。

滨河空间的游览开发迅速扩大。

并且由于河流水运地位的下降,其生产功能或运输功能逐渐被游憩功能取代,滨河区的码头、船坞、仓库、工厂等传统生产性设施逐渐被商贸、游憩空间所置换。

与此同时,人们的旅游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渴望加入到旅游活动中,体会融入的乐趣,出现了不再拘泥于单一观光的体验旅游。

目前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大都市开始了城市水域地区的游憩建设和水上旅游开发,依托水域空间动态观览活动来展现城市风貌,如美国圣安东尼奥运河游览、苏州护城河游览等。

滨水线路游览目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不仅是整个城市形象和空间特色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2.滨水慢行观览体验的内涵汪霞认为:“城市滨水空间不单纯是美学上的景观空间,同时也是人文空间、生态空间、经济空间,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功能交织构成的复合空间。

6”滨水慢行观览活动将空间层面的不同属性融合。

因此滨水空间中的滨水慢行观览活动同样具有生态、景观、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理论内涵。

2马武定. 城市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3汪霞. 城市理水[D]. 天津:天津大学,20084陈泳.苏州古城水系的更新于发扬[D]. 上海:同济大学, 20035黄泰,保继刚,Geoffrey Wall. 基于文化空间解读的城市水上旅游组织策划模式研究——苏州环城河水上旅游案例分析. 规划师[J]. 2008(8):37-40.6汪霞. 城市理水[D]. 天津:天津大学,2008图1东方园林式的景观 *资料来源:作者拍摄图2江南水乡历史文化街区*资料来源:作者拍摄图3中国画意式的文化 *资料来源:作者改绘2.1 山水田园式的生态内涵滨水慢行观览的生态内涵主要体现在沿水岸形成的线性生态廊道,包括水域自然生态系统及人工种植绿化植被。

城市水生态系统式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而滨水观览活动完整发生于城市水生态系统中。

针对随城市化而生的城市病现象加剧,已有学者提出以绿道健走运动、自行车运动为代表的滨水生态化健康模式,倡导低碳、生态、环保、健康的生活休闲方式。

利用慢行绿道自身能发挥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和净化空气的作用,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充足空间,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为都市地区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2011年,江苏浙江两省联合开展的《环太湖绿道规划》顺利通过评审。

紧随着华南广东绿道建设,华东水网密集城市群的绿道建设也拉开了帷幕。

2.2 东方园林式的景观内涵中国传统园林造园史上,水历来是园林中最富生机的构景元素,体现了东方园林“宛自天成”的特征。

计成所作造园名著《园冶》中,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

”滨水地区同时包含众多的非水景观资源,动态观览的活动的目的之一就是欣赏感受滨水风景资源。

城市水道提供了众多的欣赏城市景观的眺望节点空间,如桥头、平台、广场等;沿河的慢行线路串联了各个眺望节点空间,如栈道、绿道、步行道等。

节点是静态眺望驻足眺望之所,而线性空间则为行进体验体中动态眺望提供了场所空间。

游览过程中,步移景异,景与人互为看与被看的关系。

慢行观览景观对象要求景观在时间上具有持续稳定特征,即景观的长期观赏性,保证未来一段时间内景观依旧能适应人们的审美需求。

上世纪九十年代科学家钱学森的山水城市理论,则更创造性地提出将园林山水手法于城市建设中,创造可游可观的城市山林(图1)。

2.3 叙事体验式的历史内涵人们自古临水而居,依水筑城,可以说水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演替,滨水空间也经历了发展——成熟——衰退——复兴的过程。

城市当中水埠、码头、古桥、亭榭、工厂、仓库等滨水场所或滨水建筑都记录了不同的历史记忆,为已经消失的文化提供一种见证。

溯源而行,人们在行走游览的过程中,追忆感知不同的历史记忆,结合滨水游览活动的动态行进中的导览讲解,了解历史发展演替,身临其境体验文脉的延续和空间的变迁。

如游览漫步于江南水乡古镇,且行且忆,每一个青石板都讲述着一段故事,每一幢古宅都值得品读回味。

从中同时可以感受到文化润物无声的浸润。

历史和文化是孪生姐妹,文化因历史而愈发厚重,历史因文化而充满内涵(图2)。

2.4 中国画意式的文化内涵中国具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从中孕育出山水文化,山水诗文和山水画便是山水文化两大主要内容。

山水画属于风景画作,被称作框中风景。

山水画同风景景观紧密联系,以一种诗意的方式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画论指出:“山水有可行者,可望者,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缘。

”最早把可居可游定位山水景观重要评价标准。

古人形容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有“画中游”的美称,曲曲折折随江水游览过程中,山连绵起伏变化,让人会产生画境的联想和通感。

苏轼在庐山中描写登山过程中山峰变化“远近高低各不同”,道出了山水中的游览体验中的辩证玄妙(图3)。

3.基于观览体验的动态调研方法美国两位心理学家H·Wright 和R·Barker 为了了解人的日常生活所处之实质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创造性地将心理学领域拓展至自然状态下一般居民的日常行为的研究。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测量、调查、观察以及采访为主,而其结果乃成为环境心理学的基础。

建筑环境方面通常所重视的人类实际行为对环境的反应,以观察法来探讨。

调查法则常用于探讨设施使用频率,以问卷法达成,从问答间的差异加以分析;或从疑问与反应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比较,以导出决定设计之信息,来了解人的生活与滨水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滨水空间的调研主要包括环境整体意象调研、序列视景分析调研和行为与环境系统调研等3个部分。

3.1 环境整体意象调研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认为:“城市的总体印象是由单一印象叠加起来的,而单一印象又是人的多次感受形成的。

”所以要考察一个环境先要从它所处的高一层次的环境系统来研究。

他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对波士顿、新泽西、洛杉矶的市民进行心理认知地图的绘制,并从中总结出城市意象五要素。

从这些看似比较粗糙的图中,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图4滨水空间注记草图*资料来源:作者绘制 人的心理感知同空间场所的关系。

3.2 序列视景分析调研德国完形心理学家马赫认为“认识者的首要任务不是创造,而是领悟客观存在于世界中的秩序与含意”。

在这类调研中,主要应用序列视觉分析方法。

1961戈登卡伦在《城镇景观》详细介绍了这种分析方法,认为城市空间不仅仅在于静止观览,而且还应通过运动体验她,对一些案例通过一系列极富阐释力的透视草图验证序列视景分析方法。

王建国在《城市设计》中认为,在分析城市空间中,有意识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适当的线路,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关注,同时在平面图上标注位置和视线方向,并记录视景实况,分析的重点是空间艺术和构成方式,记录的常规手段是拍摄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和做视锥分析7。

人看人,这也是视觉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动的人本身也是其他行动者的景观(图4)。

3.3 行为与环境系统调研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是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我们可以去适应环境,使人的行为服从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会控制和选择环境。

行为环境的调研有助于我们认识人与环境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方法主要为观察法。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由两种不同的复杂因素组成,其一是围绕人的环境客体;其二是个人的内部状况主体,个人内部状况包括生理因素、个人文化背景、动机经历和基本要求。

调研的方法是探访法与观察法相结合8。

4.慢行观览活动的典型特征:南通的实践南通地处长江北岸,市中心据长江不到5公里,城中水网密集,拥有大小不等水系近百条。

濠河是老城护城河,经过多次历史更迭,基本保持葫芦城的典型形态特征,濠河景区是国家风景名胜区,沿岸有博物馆群、城隍庙、濠西文化广场、体育公园等众多景观资源;通吕运河、海港引河联通长江,形成第二道环形水系;通扬运河、城山河、任港河等城市九条水系由濠河向城市边缘伸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通津九脉”城市水网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