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推荐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已知AgNO3见光易分解,aAgNO3=bNO2↑+cO2↑+ dX(NO2能与NaOH反应)。

取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B.生成X的质量为21.6g C.X是银D.c: d=1: 1【答案】D【解析】【分析】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

说明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氮9.2g,氧气3.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X一定含有银元素,它的质量为34g-9.2g-3.2g=21.6g。

34g硝酸银中银元素的质量为,3410821.610814163gg⨯=++⨯,X一定是银。

【详解】A、AgNO3见光易分解,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生成X的质量为21.6g,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X是银,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3.221.632108g gc b=,c:d=1:2,符合题意。

故选D。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①固体B中的物质为碳②蓝色溶液乙为硝酸铜溶液③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④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硝酸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详解】①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可能还含有铜,故该说法不正确;②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故该说法不正确;③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固体A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A中含有铜,铜与硝酸Cu+2AgNO=2Ag+Cu(NO);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32银反应生成银;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答案】A【解析】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除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时,应降温结晶。

B. 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溶液中只有氯化钠;C.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气体只剩氮气;D. 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只有氯化钾,符合除杂要求;选A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

故选A.3.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下图)。

产氧药块由氯酸钠(分解时吸收热量为QkJ·g-1)、金属粉末(燃烧时提供氯酸钠分解所需的热量)和少量催化剂组成。

某兴趣小组拟自制氧烛,火帽为确定每100g氯酸钠需要添加金属粉末的质量[m(金属)],查得下表数据:金属铁铝镁燃烧放出热量/(KJ•g-1) 4.7331.0224.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答案】C【解析】A、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B、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C、该装置应是利用金属燃烧放出热量,供氯酸钠分解,分解产生的氧气又供给金属燃烧,所以金属的质量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过度消耗氯酸钠分解产生的氧气,正确;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大。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有NaHCO 3与NaCl 的混合物20.0g ,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 。

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该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固体15.0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HCO 3加热生成CO 2的质量为3.1gB .剩余固体为Na 2CO 3和NaCl 的混合物C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为11.7gD .原混合物中NaHCO 3与NaCl 的质量比为63:37 【答案】D 【解析】 【分析】混合物20.0g ,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 ,减少的3.1g 是水和CO 2的质量,设NaHCO 3分解产生CO 2的质量为x ,分解的NaHCO 3的质量为y ,32322Δ2NaHCO Na CO +CO H O44183.1g x x↑+- 4418 3.1g x x=- ,解得x =2.2g 32322Δ2NaHCO Na CO +CO H O168442.2gy↑+ 16844 2.2gy=,解得y =8.4g ; 得剩余固体中加入盐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得到碳酸钙15.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些二氧化碳来自NaHCO 3,设NaHCO 3的质量为1y ,生成NaCl 的质量为z ,则有:332158.58410015NaCl NaHCO CO CaCO gzy 18410015gy =,解得1y =12.6g , 58.510015gz=,解得z =8.775g ,则原混合物中NaCl 的质量为20g-12.6g=7.4g 。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作答。

【详解】A.由计算可知,混合物20.0g ,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 ,生成CO 2的质量是2.2g ,不符合题意;B. 原混合物中NaHCO 312.6g ,加热一段时间,分解的NaHCO 38.4g ,得剩余固体16.9g 中还有NaHCO 3,所以剩余固体为NaHCO 3、Na 2CO 3和NaCl 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为:原混合物中NaCl 的质量为7.4g 和生成NaCl 的质量为8.775g 之和,共16.175g ,不符合题意;D. 原混合物中NaHCO 3与NaCl 的质量比为12.6g :7.4g= 63:37,符合题意。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实验室有一份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而成的粉末15.1g ,向其中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31.6g ,则该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 A .100g B .150gC .200gD .300g【答案】D 【解析】设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2HCl=MgCl 2+H 2O ;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CuO+2HCl=CuCl 2+H 2O ;可知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氯元素,可得关系式 2HCl ~(2Cl-O ) 73 55x×7.3% 31.6g-15.1g=16.5g73557.3%16.5x g=⨯x=300g 。

故选D 。

2.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 .A 是有机物,C 、D 是无机物 C .点燃前要先检验A 的纯度,防止爆炸 D .此反应中A 和B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 的分子为由1个C 原子和4个H 原子构成的CH 4分子,反应物B 的分子为由2个O 原子构成的O 2分子;生成物C 的分子为2个O 原子和1个C 原子构成的CO 2分子,物质D 的分子为由1个O 原子和2个H 原子构成的H 2O 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 4在O 2中燃烧生成CO 2和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CO 2+2H 2O 。

A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B 、A 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 、A 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防止爆炸,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D是水,不是有机物,错误;D、由方程式及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A,B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将a g 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 3和Cu(NO 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B .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 ,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C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 、Cu 、FeD .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答案】A【解析】【分析】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银,将a g 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 3和Cu(NO 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反应顺序是,锌先与盐溶液反应,锌完全反应后,如果硝酸银或硝酸铜有剩余,铁在与两溶液反应;①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②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反应中金属的质量关系如下:3322AgNO +Zn =Zn NO +2A 6()g 52163232Cu NO +Zn =()()Zn NO +Cu 65643232Cu NO +Fe =()()Fe NO +Cu 5664【详解】A 、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银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小,当锌和硝酸铜的质量远远大于铁和硝酸银的质量时,滤渣的质量会小于a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 ,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C.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 、Cu 、Fe ,由于锌先反应,锌可能剩余,也可能反应完;D. 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硝酸银有剩余,硝酸铜没反应,锌和铁都反应完,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银离子,四种金属阳离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 m1m2000反应后质量/g00m3m4m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m1=1/9m4时,R是H2②m1+m2=m3时,R是C或CO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8m3/11+8m4/9+4m5/7≥m2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点燃CO2 + 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 3O2点燃2CO2 + 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通过分析可知,当m3:m4=11:9时,R是CH4或CH4O,正确;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100%=8m3/11,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100%=8m4/9,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100%=4m5/7,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 ,正确。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归类正确的是选项归类物质(或元素)A常见碱纯碱、烧碱、熟石灰B常见合金生铁、铜绿、硬铝C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D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碘、锌、硒、钙等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烧碱—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钙,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B、在一种金属中加热融合了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合金;生铁是铁的合金、硬铝是铝合金;铜绿是铜锈,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 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都有很强的吸水性,是常用的干燥剂;D、碘、锌、硒是人体中常见微量元素,钙属于常量元素。

选C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

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同学进行了煅烧石灰石的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酒精喷灯中的燃料是酒精C 2H 5OH )。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步骤Ⅰ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B .步骤Ⅱ、Ⅲ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氧化钙C .白色固体M 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D .白色固体M 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答案】B【解析】A 、由于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实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B 、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C 、由于石灰石中含有杂质,白色固体M 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杂质,可能含有碳酸钙;D 、由于氧化钙能与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固体M 中钙元素的质量小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故选B .点睛: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是,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2.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 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 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 蓝色滤渣。

(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 和Na 2O ,相关反应①222Na 2H O 2NaOH H +=+↑②22Na O H O 2NaOH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B .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C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D .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 31【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将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22Na 2H O 2NaOH H +=+↑,22Na O H O 2NaOH +=,4224CuSO +2NaOH=Cu(OH)+Na SO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9.8g 蓝色沉淀,则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4224CuSO +2NaOH =Cu(OH)+Na SO 1608098y x 9.8g↓160y =989.8gy=16g <150g ×16%=24g 80x =989.8gx=8g 故硫酸铜过量,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B 、氢氧化钠共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8g 100%=4.6g 40⨯⨯ 设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为a ,钠的质量为5.4g-a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5.4g-a)+a 100%=4.6g 62⨯⨯,a=3.1g ,钠的质量为:5.4g-3.1g=2.3g 设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222Na +2H O =2NaOH +H 4622.3gm↑46 2.3g =2mm=0.1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5.4g+150g-9.8g-0.1g=145.5g ,不符合题意;C 、由B 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 ,不符合题意;D 、由B 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的质量为2.3g ,氧化钠的质量为3.1g ,则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2.3g :3.1g=23:31,符合题意。

沪教版(全国)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全国)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全国)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实验室有一份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混合而成的粉末15.1g ,向其中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31.6g ,则该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A .100gB .150gC .200gD .300g【答案】D【解析】设实验所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由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2HCl=MgCl 2+H 2O ;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CuO+2HCl=CuCl 2+H 2O ;可知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氯元素,可得关系式2HCl ~(2Cl-O )73 55x×7.3% 31.6g-15.1g=16.5g 73557.3%16.5x g=⨯ x=300g 。

故选D 。

2.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 .A 是有机物,C 、D 是无机物C .点燃前要先检验A 的纯度,防止爆炸D .此反应中A 和B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答案】D【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A 的分子为由1个C 原子和4个H 原子构成的CH 4分子,反应物B 的分子为由2个O 原子构成的O 2分子;生成物C 的分子为2个O 原子和1个C 原子构成的CO 2分子,物质D 的分子为由1个O 原子和2个H 原子构成的H 2O 分子;则示意图所表示的反应为CH 4在O 2中燃烧生成CO 2和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CO 2+2H 2O 。

A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正确;B 、A 是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 、A 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会发生爆炸,点燃前要先检验纯度,防止爆炸,正确;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D是水,不是有机物,错误;D、由方程式及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A,B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2,错误。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沪教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沪教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4-2015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永定县高陂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生活中常接触到“加铁酱油”、“高钙牛奶”等用品,这里的铁、钙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2.下列变化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B.水分解 C.铁丝弯曲D.食物腐败3.下列有关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维持生命活动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4.打开酒精瓶时,会嗅到酒精的气味.“嗅到气味”涉及分子的主要性质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本题中含量均为质量分数)(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6.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B.量取液体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7.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Ca(OH)2C.CO2D.CaCO38.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9.O2、CO2都是身边常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B.O2、CO2中都含有氧分子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O2和CO2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10.甲醛( CH2O)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C.甲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8二、非选择题(共70分)11.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过滤是水净化操作中的一种,实验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2)现代家庭直饮水机,采用超滤膜技术,该技术材料由“活性炭+超滤膜”组成.活性炭在水处理过程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用此方法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要检验自然界中的水是否是硬水或软水,可用__________来检验;若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12.按要求写出化学用语:二个氢原子__________;钙离子:__________;二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__;氮元素__________;氧化铝__________;碳酸钠__________.13.指出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是:Ca__________;CO2__________.1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1)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日常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2)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放置时间久了,在瓶内壁会形成一层白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则生成这种白色物质的化学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15.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1)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具有的关系__________.A、同种元素B、同种物质C、同种分子D、同种原子.16.2013年11月,总书记到某某视察,让某某牡丹和牡丹产业再次成为热点,尤其是牡丹产品之一的牡丹油,更是供不应求.在牡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其中α﹣亚麻酸(化学式为C18H30O2)占42%,同时含有牡丹酚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已知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成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从物质分类看,牡丹油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α﹣亚麻酸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低的是__________元素.(2)你认为保存牡丹油时应注意什么?__________.(只答一条)17.“玉兔”在月球岩石中发现了铁橄榄石(主要成分是Fe2SiO4),还在月球物质中捕获到来自太阳风的Ar﹣36、Ar﹣38.铁橄榄石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18.(26分)如图装置用于制取某些气体.(1)填写下列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2)若用KMnO4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此反应是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3)小宇同学用石灰石、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收集满二氧化碳后,小宇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气体收集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4)虽然常温常压下乙烯(C2H4)不与空气反应,但因密度很接近空气而不用排空气法收集.若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结果是__________;排水法收集乙烯时,待导气管口连续稳定地冒出气泡才开始收集,原因是__________.(5)我市某中学小X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小X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①用下列方案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答:__________.③空了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_____%.19.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存在,其化学式为Ca10(PO4)6(OH)2.如图是某牛奶包装盒的部分文字,请你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羟基磷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2)羟基磷酸钙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3)一盒牛奶中含钙至少为__________g.(精确到0.01g)(4)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此小题需要解答过程)2014-2015学年某某省某某市永定县高陂中学九年级(上)第三次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生活中常接触到“加铁酱油”、“高钙牛奶”等用品,这里的铁、钙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中的铁、钙是对所有铁、钙原子的总称,意即铁元素、钙元素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中的铁是对所有铁原子的总称,意即铁元素,物质中的钙是对所有钙原子的总称,意即钙元素,而不是原子,也不是原子构成的单质,也不存在金属的分子.故选项为:A.【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概念,需要明确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2.下列变化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B.水分解 C.铁丝弯曲D.食物腐败【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C、铁丝弯曲只是形状改变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食物腐败后不能吃,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为: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3.下列有关氧气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维持生命活动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考点】氧气的用途;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氧气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选项说法正确.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而不是产生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氧气是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打开酒精瓶时,会嗅到酒精的气味.“嗅到气味”涉及分子的主要性质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特点: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体积质量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考虑本题.【解答】解:酒精分子不断向四周扩散,能使人闻到酒精特殊的香味,这与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有直接关系,而与其它分子的特性无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本题中含量均为质量分数)(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海洋中的资源;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海洋、人体、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判断.【解答】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A错误;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B正确;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C错误;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属于识记的内容,加强有关化学之最的记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6.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B.量取液体C.点燃酒精灯D.滴加液体【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专题】化学实验;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运用倾倒液体的基本操作解答本题.B、量筒读书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D、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判断【解答】解:A、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贴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故A操作正确.B、量筒读书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故B操作正确.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故C正确.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深入试管内,故D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态度.7.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Ca(OH)2C.CO2D.CaCO3【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已有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解答.【解答】解:A、氧气是单质,错误;B、氢氧化钙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D、碳酸钙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组成进行.8.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分析比较法;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利用以上知识解决即可.【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B错.B、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分子,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C、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两种分子,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D、由图示可知该物质含有一种分子,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只要对概念理解透彻就能轻松解题.9.O2、CO2都是身边常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B.O2、CO2中都含有氧分子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O2和CO2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空气中含量越高越好【考点】氧气的用途;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B、根据氧气中含有氧分子,而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分子分析;C、根据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解答】解:A、O2能支持燃烧,可用作助燃剂,故A错误;B、氧气中含有氧分子,而二氧化碳中不含有氧分子,故B错误;C、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O2和CO2,故C正确;D、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时易引起温室效应,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三种物质的构成、性质、用途,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10.甲醛( CH2O)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甲醛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C.甲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8【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D.根据甲醛的化学式可知,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个数):(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解答】解:A.根据甲醛的化学式可知,甲醛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不正确;B.根据甲醛的化学式CH2O,其一个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不正确;C.根据甲醛的化学式可知,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而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不正确;D.根据甲醛的化学式可知,甲醛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12:2:16=6:1:8.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化学式可以表示宏观、微观及数量关系三种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二、非选择题(共70分)11.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过滤是水净化操作中的一种,实验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2)现代家庭直饮水机,采用超滤膜技术,该技术材料由“活性炭+超滤膜”组成.活性炭在水处理过程起到的作用是吸附,用此方法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要检验自然界中的水是否是硬水或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若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热.【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据过滤所用仪器及其作用分析解答;(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以及此方法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一些不溶和可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3)要检验自然界中的水是否是硬水或软水,可用肥皂水,加热煮沸和蒸馏可以软化水.【解答】解:(1)在实验室过滤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其中玻璃棒在过滤操作中的作用是引导液体的流向;(2)活性炭在水处理过程起到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用此方法净化后得到的水中还含有一些不溶和可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3)要检验自然界中的水是否是硬水或软水,可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氢氧化镁的形式从水中析出,蒸馏也可以,且净化程度更高.答案:(1)玻璃棒(2)吸附,混合物(3)肥皂水,加热【点评】本题考查知识比较简单,了解活性炭的作用和过滤的相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12.按要求写出化学用语:二个氢原子2H;钙离子:Ca2+;二个过氧化氢分子2H2O2;氮元素N;氧化铝Al2O3;碳酸钠Na2CO3.【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解答】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二个氢原子表示为:2H.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钙离子可表示为:Ca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过氧化氢分子可表示为:2H2O2.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故答案为:2H;Ca2+;2H2O2;N;Al2O3;Na2CO3.【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指出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是:Ca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Ca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填:氧化钙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1)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含碳物质的燃烧,写出一个日常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符号表达式C+O2CO2.(2)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放置时间久了,在瓶内壁会形成一层白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则生成这种白色物质的化学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CO2+Ca(OH)2=CaCO3↓+H2O.【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动植物呼吸和含碳物质的燃烧、森林被砍伐等;(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根据方程式书写原则书写方程式解答;【解答】解:(1)CO2的主要来源是:动植物呼吸和含碳物质的燃烧、森林被砍伐等.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符号表达式为:C+O2CO2;(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CaCO3↓+H2O2答案:(1)含碳物质的燃烧 C+O2CO2(2)CO2+Ca(OH)2=CaCO3↓+H2O【点评】本题考査的是空气中各个成分的作用,如果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过多,就会造成相应的危害.有关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要用化学符号表示,不能用名称.15.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1)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具有的关系A.A、同种元素B、同种物质C、同种分子D、同种原子.【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概念.【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1)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原子的质子数为53,故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53;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中子数为78,则相对原子质量=53+78=131.(2)A、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D、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53;131;(2)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13年11月,总书记到某某视察,让某某牡丹和牡丹产业再次成为热点,尤其是牡丹产品之一的牡丹油,更是供不应求.在牡丹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其中α﹣亚麻酸(化学式为C18H30O2)占42%,同时含有牡丹酚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已知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活性成分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 NaCl 、CaCl 2、NaOH 、K 2CO 3、Na 2CO 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取这种粉末24g 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10g 沉淀和滤液。

向滤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且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固体中一定含CaCl 2、NaOH 和Na 2CO 3 B .原固体中一定含Na 2CO 3,可能含K 2CO 3和NaCl C .滤液中一定含NaCl 和K 2CO 3,可能含NaOHD .上述实验无法证明原固体中是否含NaCl 、CaCl 2、NaOH 【答案】B 【解析】碳酸钙不溶于水,溶于酸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的溶液都可使酚酞溶液变红,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设生成10g 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x 。

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y 。

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m 。

CaCl 2——CaCO 3 Na 2CO 3——CaCO 3 K 2CO 3——CaCO 3 111 100 106 100 138 100 x 10g y 10g m 10g11110010xg=10610010y g = 13810010m g = X=11.1g y=10.6g m=13.8g 11.1g+13.8g=24.9g >24g ,故选B 。

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 .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B .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C .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D .10克镁粉和铜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天平左侧的烧杯中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NaCl、CaCO3、CuSO4三种白色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B除去CaO中的CaCO3加入足量水,过滤C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探究稀硫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向稀硫酸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加水时,氯化钠溶解得溶液,碳酸钙不溶得浊液,硫酸铜溶解得蓝色溶液,能成功鉴别;B、加水时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要求;C硫燃烧生成气体,不能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稀硫酸与NaOH溶液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硫酸钠;酸过量时,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碱过量时,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硫酸钠和硫酸,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选A点睛: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B .“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 4)2SO 4C .“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 3转化为FeOOH 和CO 2,此时与FeCO 3反应的物质有O 2和H 2OD .取14.06g 还原铁粉(仅含有Fe 和少量Fe x C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 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 x C 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 2,则Fe x C 的化学式是Fe 2C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转化时,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 、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碳酸铵过量,故“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铵和碳酸铵,符合题意;C 、“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 3转化为FeOOH 和C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铁、氧、氢、碳元素,故反应物中也应含铁、氧、氢、碳元素,故有水参与了反应,反应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故应该有氧化剂参与了反应,故有氧气参与了反应,不符合题意;D 、14.06g 还原铁粉(仅含有Fe 和少量Fe x C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Fe x C 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0.22g 100%=0.06g 12+162⨯⨯⨯,设还原铁粉中铁的质量为x2442Fe +H SO =FeSO +H 5620.48gx↑ 56=20.48gx x =13.44g 故还原铁粉中Fe x C 的质量为:14.06g-13.44g=0.62g ,故Fe x C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62g-0.06g=0.56g ,故56x :12=0.56g :0.06g ,x =2,故Fe x C 的化学式为:Fe 2C ,不符合题意。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和C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渣中一定无CuO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四种物质D.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H2SO4和FeSO4【答案】D【解析】【分析】金属氧化物优先于金属与酸反应,C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Fe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Fe、FeO与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不一定含有Fe,FeO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Fe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故A错误;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硫酸铜,能判断黑色粉末中含有CuO,不能判断滤渣中是否有CuO,故B错误;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无硫酸铜,没有剩余的硫酸,如果硫酸的量不足,则滤渣中最多可以有Fe、FeO、CuO、C、Cu五种物质,故C错误;D、C不与稀硫酸反应,如果原固体粉末中没有铁或氧化亚铁,那么铁丝表面就有红色固体析出,所以有气泡,说明一定有硫酸和硫酸亚铁,故D正确。

故选:D。

2.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6%B.20%C.25%D.40%【答案】C【解析】【详解】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 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24g100% 4.8g120⨯⨯=,硫酸根的质量=42g-4.8g-19.2g,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9619.2g100%19.6g98÷⨯=,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19.6g19.6%=100g÷;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82.2g –(100g-19.6g)=1.8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161.8g100% 1.6g1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1.6g。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答案】C【解析】A、在温度为t1℃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上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A没指明温度,错误;B、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此时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量相等所含溶质的量也就相等,但本选项的说法中没有说明饱和溶液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也就不能得出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的结论错误;C、据图知: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

所以,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会因溶质溶解能力减小而析出晶体,正确;D、曲线图显示,甲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冷却结晶时少量的乙物质仍溶解在溶液中没有析出,正确。

故选C。

2.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6%B.20%C.25%D.40%【答案】C【解析】【详解】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 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24g100% 4.8g120⨯⨯=,硫酸根的质量=42g-4.8g-19.2g,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9619.2g100%19.6g98÷⨯=,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19.6g19.6%=100g÷;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82.2g –(100g-19.6g)=1.8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161.8g100% 1.6g1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1.6g。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检测卷.doc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检测卷.doc

第三章检测卷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Cl-35.5 S-32 F-19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下列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2.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B.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水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3.蔗糖是常见的食用糖,它的化学式是C12H22O11。

蔗糖属于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D.单质4.亚硝酸钠(NaNO2)外形酷似食盐,误食会使人中毒。

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2 B.+3 C.+4 D.+55.为保护臭氧层、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发出公告,要求从2003年6月l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四氯化碳作为清洗剂。

四氯化碳(CCl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47.5 B.51.5 C.154 D.1906.乙酸(C2H4O2)与过氧乙酸(C2H4O3)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A.元素种类B.相对分子质量C.各元素质量比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7.双氧水(H2O2)是常用的医用消毒液。

下列对双氧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C.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8.家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

该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物质名称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乙烯丙烯丁烯戊烯沸点(℃) -161.7 -88.6 -42.2 -0.5 36.1 -102.4 -47.7 -6.5 30.1 A .甲烷乙烯 B.丁烷丁烯 C.戊烷戊烯 D.丙烷丙烯9.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K”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真正的“绿色”食品,不含任何金属元素D.为预防甲状腺疾病,请食用合格“碘盐”10. 2003年5月20日,深圳发生了举国震惊的特大投毒案。

沪教版(全国)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全国)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

沪教版(全国)中考化学三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 m1m2000反应后质量/g00m3m4m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m1=1/9m4时,R是H2②m1+m2=m3时,R是C或CO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8m3/11+8m4/9+4m5/7≥m2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点燃CO2 + 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 3O2点燃2CO2 + 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通过分析可知,当m3:m4=11:9时,R是CH4或CH4O,正确;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100%=8m3/11,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100%=8m4/9,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 5××100%=4m 5/7,通过分析可知,8m 3/11+8m 4/9+4m 5/7≥m 2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