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腐败现象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当前高校腐败现象及防治对策

当前高校腐败现象及防治对策

当前高校腐败现象及防治对策【摘要】近几年高校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其原因既有外部影响,更主要的在于内部教育、监督、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对此,应加强教育,建章立制,强化监督,推行校务、系务公开,建立一套有效制约滥用职权行为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高校腐败原因对策一、当前高校腐败现象近几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其数量之多、金额之巨、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

从这几年高校犯罪案件来看,都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主要集中在基建、招生、物资采购、学术腐败等方面。

此外,乱收费、非法集资、挪用公款等违纪违规现象也在不少高校存在。

(一)基本建设方面基本建设是近年来高校经费支出最大的项目,不少高校每年都有多个较大的基建工程项目上马。

基建工作专业性很强,与社会的联系紧密而又广泛。

在基建工程招投标、承发包和验收过程中个别干部或工作人员极易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索要贿赂,为自己或亲朋好友牟取私利。

“高楼竖立,干部倒下”,在某些高校,基建部门已成为干部违纪的多发点和纪检监察工作最棘手、最艰难的监督范围。

(二)招生方面高校个别招生工作人员在招生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违规招生、收受现金和礼品甚至索贿和借机敲诈勒索等种种不正之风和违法乱纪行为。

由于招生涉及高校、中学、各地方招生主管部门等多个环节、多种关系极易发生暗箱操作和金钱交易等违法乱纪行为。

同时,由于招生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带有较强的交易隐蔽性,难以及时发现和查处,因而成为高校腐败问题防治中的一大难点。

(三)大宗物资采购方面高校为了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大宗物资采购活动,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各类教材、基建维修材料、学生食堂的膳食、校医院所需药品药材等的采购。

大宗物资采购与商品市场联系紧密,如若监督惩处措施不得力,当事人在采购过程中极易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拿回扣,为个人或小集团牟取不正当利益。

(四)贪污挪用经费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已从过去单一的财政拨款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而高校财务制度并没有随之逐步健全,除了财务管理部门外,不少高校甚至普遍存在二级乃至三级财务的现象,少数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借筹资办学、办班创收之便,私设小金库,然后伺机贪污、挪用,这些方面造成的高校经济领域犯罪案件也呈上升趋势。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摘要】高校腐败现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表现特点主要体现在潜规则、腐败分子集团化等方面。

高校腐败现象的成因分析包括制度不健全、管理漏洞等因素。

为了预防高校腐败现象,应加强管理监督、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和防范高校腐败现象,持续推动高校反腐倡廉工作。

高校腐败现象的根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关键词】高校腐败现象、特点、预防对策、表现特点、成因分析、管理监督、制度机制、全社会关注、反腐倡廉、高校。

1. 引言1.1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高校腐败现象是指在高校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出现的违法乱纪、腐化堕落现象。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腐败现象具有隐蔽性。

由于高校内部管理繁琐复杂,一些腐败行为往往不易被察觉,容易在暗处潜藏,难以被揭露和惩治。

高校腐败现象具有社会危害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旦出现腐败现象,不仅影响到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更会破坏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形象,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加强管理监督。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加强对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领域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建立健全制度机制。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权限,规范管理流程,强化内部约束,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空间。

通过以上预防对策的落实,可以有效减少高校腐败现象,维护高校的正常秩序,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高校腐败现象的表现特点高校腐败现象往往表现为一些管理者、教师或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

他们可能通过违规招生、虚报科研成果、贪污挪用公款等手段来获取个人利益,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

高校腐败现象可能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一些高校内部存在着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问题,导致资源被部分人垄断,而其他教师和学生则难以享受到应有的资源和机会,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高校腐败现象还有可能破坏了高校的学术环境和学术诚信。

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根源与防范对策研究

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根源与防范对策研究

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根源与防范对策研究公立高校“微腐败”是指在公立高校工作中,一些职工、教师或学生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违背职业道德、滥用职权或索取、接受财物等不正当行为,虽然金额较小,但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公立高校“微腐败”的根源及防范对策。

一、根源1. 薪酬水平不合理。

公立高校职工、教师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导致一些人员出现收入不平衡心理,从而产生索取财物的想法。

2. 监管机制不健全。

公立高校对职工、教师的工作审核不规范,管理体制松散,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和监督的缺位,从而为“微腐败”行为提供了空间。

3. 道德教育不足。

公立高校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职业道德以及对“微腐败”行为的认识和警惕性方面存在不足,一些学生在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容易陷入“微腐败”之中。

二、防范对策1. 完善薪酬制度。

公立高校应该通过调整薪酬水平,合理提高职工、教师的收入水平,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合理的工作回报,减少违规行为的动力。

2. 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对公立高校的内部监督,建立高校学院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确保权力的合理运行,加大对“微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严肃追责。

3. 加强道德教育。

公立高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真诚、正直和廉洁自律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增强他们对“微腐败”行为的警惕性。

4. 提高工作透明度。

公立高校应该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使职工、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减少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5.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公立高校应该倡导团队合作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职工、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减少个人贪欲和不正当行为。

公立高校“微腐败”的滋生根源主要是薪酬水平不合理、监管机制不健全和道德教育不足。

为了防范和遏制“微腐败”,公立高校应该完善薪酬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高校腐败的成因与防范措施

高校腐败的成因与防范措施

高校腐败的成因与防范措施
一、高校腐败的成因:
1. 制度性因素:高校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合理,权责不明确,管理程序不规范,容易产生腐败。

2. 人员素质因素:高校管理人员有些素质不过关,容易导致管理不到位,监管失效,难以发现和查处腐败行为。

3. 激励机制因素:高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对职务、财务等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现腐败。

4. 外部环境因素:高校作为一个开放性、复杂性的机构,也受经济、政治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果缺乏有效管理,就容易滋生腐败。

二、高校腐败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1.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制度完善、运行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对腐败行为的预防与打击。

2.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增强管理水平,增强反腐败能力。

3.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薪酬、奖励、惩戒制度,提高人员的积极性,为人员的激情和动力提供必要的保障,引导人员走正道。

4. 个体担当和群体监督:强调职工和学生的个人责任、担当和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同时推动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参与。

5.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学者的氛围,防止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形势与建议_144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形势与建议_144

(三一、)治操理高作校方腐败法问题
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使制度建 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全过程,形成 有效防范腐败的制度体系。
(一) 操 作 方 法
(二)实施有效监督是预防腐败的关 键。
(一) 操 作 方 法
(三)、实施高校廉政风险预警与 防范管理
(一) 操 作 方 法
(四)加强效能监察。
(一)总体情况
•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办学规模的不断扩 大,高等院校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逐年增多。 2005年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共立案 调查300多件,涉案人数共计400人,其中受到党 纪政纪处分的327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5人。
(二)、高校腐败问题的主要环节和部 位
• 1.基建是当前高校职务犯罪中的重灾区 • 2.采购是高校领导腐败的又一个“温床” • 3.借招生之机徇私舞弊,大肆贪污受贿 • 4.违规办学倒卖文凭 • 5.贪污挪用各类费用
• 由于高校项目很少外部审计,而内部的审计部门 、会计部门与基建部门都同属于一个学校,又都 由校领导主管;大家相互之间是“抬头不见低头 见”,对上级领导则更难以有约束,因此内部审 计的独立性很难得到切实保证。
• 高校之外,主管部门则“鞭长莫及”。比如对武 汉地区教育部所属高校,以及在十堰、恩施等武 汉外市州的省教育厅所属高校,当地教育、财政 部门“既管不了它的帽子,又管不了它的票子” 。即使是对省属高校,湖北省省财政厅行政事业 单位资产管理处处长周学武也曾对媒体坦陈,过 去主要只管其经费的划拨,报表的审核等,至于 高校怎么“花钱”,主要靠高校自主管理。“因 为高校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不光是财政拨款, 所以许多不必经国库集中支付这一关”。
• 自扩招至2001年起的3年间,中国政府累计投入资 金70多亿元。但这笔资金对扩张中的中国高校而 言无异于杯水车薪。如果按照当前北京大学约有3 万学生计算,当年扩招的规模,需要在中国再建 120所北京大学。而在短期内出现如此巨量基建项 目,无疑为高校基建部门提供了腐败的“温床” 。

如何解决学校管理中的腐败问题?

如何解决学校管理中的腐败问题?

如何解决学校管理中的腐败问题?学校管理中的腐败问题:根源、危害与对策学校作为社会的有用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任。

然而,近年来,一些学校管理中的腐败问题,不仅损害了学校声誉,更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深入分析学校管理中腐败案件的根源、危害,并研究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管理中腐败行为的根源分析学校管理中的腐败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大环境、学校自身管理体制、师德建设等因素密切相关。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等,也渗透到学校管理中,可能导致部分管理者假公济私,损害学校利益,影响师生权益。

2. 学校管理体制的缺陷传统的学校管理体制中,部分学校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为腐败滋生提供了土壤。

同时,一些规章制度不完善,操作性不强,容易被借用或钻空子。

3. 师德建设的缺失一些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假公济私,利用职务之便谋利,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也败坏了学校风气。

二、学校管理中腐败问题的危害学校管理中的腐败问题,不仅会影响学校声誉,更会对教育事业造成深远的影响。

1. 影响学校声誉腐败行为一旦发生,会严重损害学校形象,降低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发展。

2. 损害师生利益腐败行为会严重侵害师生的利益,例如,苛扣教师工资、以权谋私分配资源、收取不合理的费用等。

3. 阻碍教育事业发展腐败行为会导致学校管理不善,影响教育质量,阻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学校管理中腐败问题的对策解决学校管理中的腐败问题,需要多方努力,从制度建设、教育引导、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

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堵塞管理漏洞,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和操作性。

2. 增强廉政教育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廉政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3.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校内监督机制,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监督,并建立校外监督机制,接受社会监督,进行媒体监督。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定义、危害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学术腐败的成因。

主要包括缺乏监督机制、学术评价标准不完善、学术竞争压力过大以及学术成果奖励机制不健全等。

在结论部分提出了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机制、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为提高高校学术水平和整体风气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学术腐败、成因分析、监督机制、学术评价、竞争压力、奖励机制、学术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管理。

1. 引言1.1 高校学术腐败的定义高校学术腐败是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出现的违背学术规范、伦理道德和学术诚信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造假、学术不端、学术侵权以及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高校学术腐败不仅涉及到个体学者或科研团队的行为,也会对整个学术界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学术腐败在高校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篡改数据、领导干预研究成果、利用职权谋取学术地位等。

这些行为既严重违背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也损害了学术界的公信力和社会对高校的信任度。

高校学术腐败不仅存在于科研领域,也广泛渗透于教学、学术评价、学术竞争等方面,对高校整体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造成了严重危害。

加强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定义和认识,对于预防和遏制学术腐败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准确把握高校学术腐败的概念和内涵,才能更有效地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措施,建立健全的学术道德体系,提升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1.2 高校学术腐败的危害高校学术腐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学术腐败会严重损害学术诚信,打击学术道德底线,破坏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

学术腐败还会导致学术成果水平下降,丧失应有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影响整个学术领域的发展。

学术腐败还会造成学术资源的浪费,降低学术研究效率,影响科研项目的实质进展,浪费社会资源。

大学腐败研究报告

大学腐败研究报告

大学腐败研究报告大学腐败研究报告引言:大学作为社会的智力引领者和青年学子的摇篮,其地位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大学腐败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影响着大学的良好形象和发展。

本报告以揭示大学腐败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大学腐败问题的现状:1. 职务买卖和权力腐败:一些大学领导者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私利,将职务作为权力交易的工具,导致权力腐败的产生。

2. 科研成果弄虚作假:由于科研经费的压力和评估指标的要求,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不择手段地弄虚作假,以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或获得更高的评价。

3. 招生腐败:一些大学招生过程中存在舞弊、买卖录取名额等问题,导致招生制度公平、公正的严重损害。

4. 财务违规和挪用:一些大学在财务管理中存在违规操作和挪用资金等行为,严重损害了大学的财务纪律。

二、大学腐败问题的原因:1. 制度不健全:大学腐败问题的形成与制度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领导职务的任命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不规范等,为腐败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机会。

2. 利益驱动:一些教职员工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择手段地参与腐败活动。

激励机制不合理和制度执行不力导致了腐败问题的产生。

3. 教育观念滑坡:教育观念对大学腐败问题也有一定影响。

一些大学教育过于功利,以求追求短期效益,忽视了品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容易滋生出腐败现象。

三、大学腐败问题的影响:1. 损害大学声誉:大学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了大学的声誉和形象,影响到学生和家长对大学的选择和信任。

2. 扰乱大学秩序:腐败问题容易引发大学内部的不满和冲突,对大学的发展和秩序造成严重干扰。

3. 影响教学质量:大学腐败问题往往导致资源分配不公、科研成果不实等,也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4. 浪费社会资源:大学腐败问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直接损害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大学腐败问题的防范措施:1.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大学领导的选拔、任命以及监督机制的建立,强化科研经费的分配和管理制度。

腐败对校园的折射及对策

腐败对校园的折射及对策

腐败对校园的折射及对策近年来,腐败现象在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浮现,也不断侵蚀校园。

校园腐败不仅仅是学生的不良行为,更深层次的是校园管理和制度方面的问题。

腐败现象的折射在校园中也显而易见。

本文将从校园腐败的表现形式、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园腐败的表现形式校园腐败的表现如下:1.学生违纪现象在校园中较为普遍,如考试作弊、抄袭、迟到早退、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行为。

2.师生之间的贿赂现象也比较明显。

一些学生家长出现贿赂老师,要求老师提高学生的成绩、减轻学生的惩罚等情况,这样的现象极其危害共同的教育环境。

3.学校财务管理不规范。

校内一些财务管理岗位若是管理不善,将导致学校经费管理问题,使得经费不能有效使用。

4.校内组织和管理需要统一建设一个良好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体系。

对与校园腐败呈现较严重现象的学校,应该针对性的制定适当的规章制度,对校园腐败现象进行有效的治理。

5.学校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校内的一些管理人员往往由于诸如个人利益和职权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腐败现象。

二、校园腐败的原因1、部分学校经费缺乏,造成学校内部在管理和财务上存在漏洞,破坏了集体的经济利益。

2、现行制度规章管理不严,管治力度不足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校内制度和管理体系,往往会导致校内存在大量的腐败行为。

3、师资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在国内大多数学校师资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是腐败现象也不断地在增多。

4、监督体系缺失。

在一些学校,校内管理人员往往由于欠缺足够的监督制约,而显得独断专行。

三、校园腐败对校园的影响1、校园腐败对于公众形象的影响。

一些腐败现象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前途,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的整体形象。

2、校园腐败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负面效果。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素养会受到负面的影响,由此催生更多的不良行为。

3、校园腐败对于学生的成长走向造成影响。

对于一些成功科研项目或者其他一个学生的成长道路,校园腐败成为了一个透明的障碍。

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根源与防范对策研究

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根源与防范对策研究

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根源与防范对策研究近年来,公立高校“微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给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秩序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一环,公立高校的腐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对公立高校“微腐败”滋生的根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公立高校“微腐败”现象1. 什么是“微腐败”在公共管理领域,腐败被定义为违反法律、违反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利益输送行为。

而“微腐败”则具有较低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往往表现为一些小额利益输送、权力滥用或者利益输送等行为。

在公立高校中,“微腐败”通常表现为学术不端、学生舞弊、教职工违纪违法等。

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教育教学质量。

(1)学术不端在一些公立高校中,一些老师为了追求科研成果、获取荣誉或升迁,可能会出现学术不端现象,包括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篡改实验数据等。

这些不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术诚信,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2)学生舞弊在考试过程中,一些学生为了获取好成绩,可能会采取舞弊行为,包括作弊、抄袭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损害了学校的考试公平性和教学质量。

(3)教职工违纪违法一些教职工可能会利用职权从事违法活动,包括贪污、受贿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校的管理秩序,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公立高校“微腐败”现象的发生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教育教学质量,也损害了学生的权益,更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危害到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建设,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

1. 利益诱惑公立高校中,一些管理人员、教职工可能会受到来自个人、单位以及外部的利益诱惑,导致他们产生腐败倾向。

一些科研项目、学术评优、教职晋升等环节存在着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让一些人产生了追求利益的动机。

2. 制度漏洞公立高校管理体制中可能存在一些制度漏洞,使得一些人可以利用漏洞从中谋取私利。

一些学术评优项目可能存在评审不公、审批不严等问题,让一些人看到了“偏门”,从而滋生了腐败行为。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解决方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它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塑造人格等重要使命。

然而,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存在着各种腐败问题,例如贿赂、考试作弊、权力寻租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解决教育领域腐败问题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教育领域存在的腐败问题入手,探讨其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现状1.贿赂现象在教育领域,贿赂现象比较常见,涉及范围广泛。

学校招生、教师晋升、教育资源分配等环节都存在贿赂问题。

例如,一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考入名校,不惜行贿教育部门官员或学校领导,以获取录取资格。

同时,在一些贫困地区,学校领导往往会收受家长的贿赂,以换取对孩子的照顾和照顾。

2.考试作弊现象考试作弊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

一些考生和家长为了获取好成绩,会使用各种作弊手段,如抄袭、作弊设备等。

同时,一些学校和教师也会参与其中,给学生提供答案或者放水。

3.权力寻租现象教育系统内部的权力寻租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例如,一些学校领导会将教育资源分配给“熟人”,而不是安排给需要的学生。

这种行为不仅扭曲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打击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根源1.利益驱动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根源之一是利益驱动。

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教育领域的贿赂和权力寻租现象。

一些学校领导为了谋取私利,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制度不健全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另一个根源是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和体制机制存在不少弊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度建设。

这为一些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导致腐败问题的根源之一。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教育公平受损,因此一些家长和学校领导会利用一切手段获取教育资源,这也为腐败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近年来,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学术腐败指的是在高校教育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不法行为和不端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教育环境的公正性和学术声誉的权威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高校人才评价机制存在缺陷。

当前,许多高校仍然过分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导致“发表论文至上”的风气盛行。

这就给了一些学者有机可乘的机会,他们不惜造假、剽窃或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来追求更高的学术声誉和职位晋升。

其次,学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公正。

一些学校仍然过度注重SCI、EI等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忽略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质量。

这也造成了高校学者之间残酷竞争的恶性循环,促使了学术腐败问题的出现。

此外,高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是学术腐败问题加剧的原因之一。

针对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高校应改变人才评价机制,从单纯追求论文数量转向更加注重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学校可以建立一套权威的学术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标准,鼓励学者开展创新性研究,减少对数量文献的过度依赖。

同时,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引导学者树立正确的学术伦理观念,提高其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

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健全的学术监督机制,设立独立的学术道德委员会,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加强对学术腐败行为的惩治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校可以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追查和处罚力度,对于涉嫌学术腐败行为的学者进行严肃调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不能姑息养奸。

在惩处学术腐败行为的同时,也需要保护那些真正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者,为学术诚信竖立典范。

最后,提高学术研究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也是解决学术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

高校应主动公开学术成果和调查结果,增加学术研究的审计和监督力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

此外,在学术论文发表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开放获取的平台,提倡多中心、开源的研究合作,减少学术造假和抄袭的可能性。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及预防对策前言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一直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校腐败现象逐渐增多,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因此,了解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并采取预防对策非常必要。

高校腐败现象的特点1.潜规则存在高校腐败现象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潜规则的存在。

有些教师或学生在高校内部形成了一些“非正式规则”,这些规则通常是隐秘的、不公开的,但却被普遍遵守。

比如说,有些教师会通过向学生收取不正当费用来增加收入,而有些学生会通过“礼物回报”来获得教师的好评。

2.资源分配不公平高校腐败现象中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资源分配不公平。

因为某种原因(如关系、金钱等),一些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资金或资源,而其他人则无法享受这些福利。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不仅会形成贫富差距,还有可能导致一些人利用自己的权力违规行为。

3.自我保护机制严重高校腐败现象中的第三个显著特点是自我保护机制的严重性。

由于一些教师、学生或其他工作人员参与了腐败行为,他们往往会利用自己的权力来保护自己,抵抗反腐调查的进行。

这种自我保护机制往往很难被打破,需要很强的制度保障和舆论支持才能有效解决。

预防高校腐败的对策1.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制度建设是预防高校腐败的核心。

加强高校内部各种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等制定和落实,形成高校内部具有监督和约束的管理系统,进而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

2.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对高校腐败现象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师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增强师生对高校腐败现象的警惕性,发挥师生的监督和参与作用,对高校腐败现象形成压力,防止腐败的发生。

3.强化监督与惩戒强化高校腐败的监督与惩戒机制,建立起高校内部的规范化、定期、公开的腐败监督机制,确保监督制度的有效执行。

对于高校腐败现象、违法行为,要建立起严格有效的惩戒措施,形成震慑作用。

结论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高校自身建设,形成具有监督和约束的管理系统,同时加强高校腐败现象的教育和宣传,以及建立严格有效的惩戒措施,以此防止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保障。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解决方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然而,教育领域腐败问题长期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公平。

教育腐败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教育领域腐败问题1.1财务管理腐败在教育领域,财务管理腐败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学校和教育机构中存在着挥霍浪费、贪污受贿、虚报冒领等问题。

1.2招生和考试腐败教育招生和考试腐败问题也是严重存在的,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为了追求名利,泄露考题、舞弊招生等现象层出不穷。

1.3学术腐败学术腐败也是教育领域常见的问题,学术造假、剽窃抄袭等现象对教育质量和学术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二、教育领域腐败的危害2.1破坏公平正义教育腐败破坏了教育公平和正义,使得那些付出努力的学生无法公平地接受教育资源。

2.2影响教育质量教育腐败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进而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3阻碍社会发展教育腐败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国家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育领域腐败的原因3.1制度不健全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教育机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完备。

3.2利益驱动一些教育工作者为了个人名利,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私利。

3.3缺乏道德约束一些教育从业者缺乏道德约束,对学术诚信和职业操守缺乏自觉。

四、解决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方案4.1完善制度建设要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4.2提高教育从业者素质通过加强教育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操守。

4.3推进透明公开推进教育管理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让社会公众监督教育工作。

五、监督教育领域腐败的措施5.1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教育领域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腐败问题。

5.2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教育腐败问题危害的宣传教育,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反腐倡廉的工作。

5.3严厉打击腐败现象对于教育领域的腐败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迁就。

当前高校腐败现象成因及对策

当前高校腐败现象成因及对策

校 纪检 监察 队伍 建设等 方 面遏制 高校腐
败现 象的发生。
部教师对 反腐 倡廉缺乏认识 , 认为腐败是 有权 人 的事 , 存在 “ 只要不 把钱装 进 自己 I袋 就没 问题 ” : 1 的错误认 识 , 园防腐 意 校
识不 强。这些错误思潮 的存在 和蔓延 , 滋 生 了腐败 的心理 因素。
腐 败对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的危害性 , 摈 弃“ 腐败与 己无关 ” 的错 误思想 。 四, 第 把 廉 政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内容 , 列入“ 思政课 ” 或党课进行教学 , 入党团 列 组织生活 、 职工政治学习内容 。 第五 , 深入 开展廉政文化活动 , 使廉 政文化融为校园 文化 的一部 分 ,在校 园 内形 成浓厚 的防
员轮 岗制度 等 , 使权力运作过程 中有 章可
近年来 , 高校各种 消极腐 败和职务犯 罪现象有扩大蔓延之 势 , 综合 近几年暴露
出来 的高校腐败案件 ,其主要表现 有 : 行
政 过程 中滥 用权力 , 徇私舞 弊 ; 基建项 在 目建 设 中贪污受贿 ; 在教学 活动和学生管 理 中搞 “ 钱交 易 ” 在校办 产业 、 权 ; 后勤服 务、 物业管 理与科研管理方 面私结利益共 同体 , 攫取公 共利 益 , 等。 等 追根究 源 , 这 些腐败现象产 生的原 因有以下两个方 面 :
当 刖局 吉 校腐败现 象成 因及对 策
口柳 州铁道职业技术 学院 张益德 杨玉珍
【 摘 要】 分析高校腐败现象产生的
原 因, 出从加 强 思想教 育、 提 加强 制度建
设、 完善监 督机制 、 畅通信访 渠道 、 强高 加
领导 干部基 于急 功近利 出 “ 政绩 ” 树 “ 、 形 象” 的需 要 , 重教 学科 研 、 思想 道 德建 轻 设, 用人 上存在 “ 重才轻 德 ” 现象 ; 个别 干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高校学术腐败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领域内的不正当行为或违规操作。

它不仅破坏了学术道德和规范,也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公信力。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治理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一、成因:1、缺乏规范管理:高校存在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某些学术不端行为因规定模糊而难以处理,一些教师不光明磊落,甚至无法明确放在教育系统里的选民。

2、经费短缺:高校教师升级空间小、收入不高,只有依靠科研项目等外部奖金才能扭转经济困境。

经费短缺也导致专家团队,科研设施等方面存在各种姓质量的问题,使诈骗行为有恰到好处的环境。

3、学术压力大:高校教师是以培养人才为使命的,这就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都要有所成就。

但是,国内某些高校追求学术造假、个人利益、功名心理等。

这些因素形成了一种学术生态,使得一些学者为了争夺科研经费和与同行竞争而不择手段。

4、诱惑存在:高校教师虽然工作比较稳定,但毕竟没有单位一定工作责任之类的拘束关系。

再加之学术地位和社会认可度高,一些教师被诱惑利用职务或行为优势谋取私利,甚至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治理:1、强化管理制度:完善学术机构的管理制度,强化检查、监管和问责。

同时做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对于教师的考核、奖惩等方面也应该更为细致,减少利益矛盾和实际的歧视行为。

2、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开展学术道德教育,讲述学术不端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和教师认识科研和学术的意义。

多方面地激发学习的热情、兴趣以及创造的动能。

3、提高集体荣誉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习优秀的科研团队,树立诚信和踏实、勤奋的志向,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保证科研的扎实与真实性。

4、完善监管体系:建立科研项目识别的标准化体系,落实科研诚信倡导书等。

同时,提高对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标准化验收质量。

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教师从科研的诚信和规范教育上站在更加牢固、桥梁而体面的位置上,进而持之以恒地促进行业水平的提高。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及解决方案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

然而,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却一直存在,并对教育的公正性、公平性和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入手,深入分析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现状和影响1.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现状教育领域腐败问题表现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招生录取不公、考试作弊等现象普遍存在。

在资源分配方面,一些地区的学校设施设备落后、师资力量不足,而一些富裕地区的学校则条件优越,教育质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

在招生录取方面,一些学校依靠关系网、金钱等非正规手段来录取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品德素质。

在考试方面,一些教育机构存在作弊现象,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2.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影响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破坏了教育的公信力,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同时,教育领域腐败问题还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1.制度不健全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不健全。

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容易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比如,学校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的资源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容易被人为操作和干预。

2.监管不到位教育领域的腐败问题也与监管不到位有关。

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经费使用、学生的招生录取和考试管理等方面的监管不够严格,容易给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3.利益驱动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存在还与利益驱动有关。

一些教育工作者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导致教育领域腐败问题层出不穷。

4.道德滑坡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产生还与社会道德滑坡有关。

一些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不够,道德标准下降,容易陷入腐败的泥坑。

三、解决教育领域腐败问题的建议1.完善制度建设要解决教育领域腐败问题,首先需要完善制度建设。

教育行业存在的腐败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育行业存在的腐败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育行业存在的腐败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行业也日益暴露出一系列腐败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教育行业中存在的腐败问题。

一、腐败问题在教育行业中的表现1. 院校招生方面存在的腐败问题伴随着高考制度改革后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颇多高校开始以各种手段迎合市场需求来招收学生。

例如,有些学校通过与地方政府或其他机构相勾结,以推荐生、特长生等名义收取贿赂;还有一些中介机构通过非法手段帮助考生篡改成绩或获取优厚录取条件。

这些行为导致优秀学子失去公平竞争机会,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

2. 教师招聘、评聘中的腐败现象在教师招聘和评聘中,一些教育机构存在舞弊、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学校以金钱交易的方式从外地引进所谓名师,而忽视了应该面向基层、激励优秀人才的原则;另一方面,在晋升、评级过程中,个别领导或人事部门滥用权限、破坏公正竞争环境,并以索取好处为条件提拔或保留某个教师。

3. 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申报欺诈近年来,学术论文造假现象频发。

一些教育机构或个别学者通过篡改数据、抄袭他人成果等不正当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以获取荣誉和政绩。

此外,一些科研项目在申报过程中往往通过行贿、串通等方式侵害公正竞争原则。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是整改腐败问题的首要任务之一。

政府应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监管力度,并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和调查。

此外,应增加惩罚措施的力度,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2. 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和资源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是引发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同时,在公共经费使用方面建立透明、规范的管理机制,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高等院校的腐败现象及遏制对策

高等院校的腐败现象及遏制对策

一、高校腐败问题的主要表现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敏感的社会细胞,它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客观环境的冲击。

因此,校园腐败是社会上的腐败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反映。

当前正处在体制转换时期,高校的办学模式、办学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旧体制向新体制转轨过程中,许多旧的不适应学校改革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还未能及时修改,与之相适应的新制度未能及时建立起来,必然会产生一些摩擦,出现一些漏洞。

由此,具有高校特点的一些腐败行为便得以出现。

从表现形式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违背师德,以职谋私(1)乱办班、乱收费、乱发文凭。

一些院校为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也为了多创收,相继掀起办班热。

在单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有的不按有关规定、不顾条件、不讲质量,乱发文凭,乱办班,乱收费,干扰了国家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计划。

(2)利用招生和就业谋取私利。

在千军万马争挤独木桥的高考中,一些招生人员利用工作之便,违反原则,收取好处,将不合格的学生招进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时,个别办事人员不给钱物不办事,收了钱财乱办事,违反国家分配原则,大搞不正之风和营私舞弊。

(3)以分谋私,“宰割”学生。

有些教师把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带入教学之中,败坏了校园风气,污染了纯洁的师生之情。

2、约束松软,资产流失(1)由于体制管理的不完善,科研经费使用中的不正之风相当严重,造成科研经费大量流失。

(2)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资产出现多元化,资产的所有权界限变得模糊了,加重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3)私设“小金库”。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公款私存;二是截留利润,收入不记帐;三是使用假发票套取现金发“奖金”;四是借用别人帐号,使单位资金帐外循环,失去监督;五是在采购过程中,收取回扣,中饱私囊,坑了学校,肥了自己。

3、兼职经商,偏离主业(1)一些职工利用学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的漏洞,把高校当作福利院。

少数人把靠学校、吃集体作为“脱贫致富”的捷径,把一切向钱看、处处围钱转、事事为钱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论高校腐败及其治理

论高校腐败及其治理

论高校腐败及其治理【摘要】高校腐败问题一直存在且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腐败的现状,包括各种表现形式和可能的成因分析。

随后探讨了高校腐败治理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对于教育质量和社会信任的影响。

在分析了高校腐败治理的现状和各种实施对策,以期解决这一问题。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校腐败治理的成效和前景展望,强调了其重要性再次强调。

通过对高校腐败及其治理进行全面讨论,可以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维护教育的公平与公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腐败、现状、危害、治理、重要性、表现形式、成因、分析、现状、对策、实施、成效、前景展望、关键性再强调。

1. 引言1.1 高校腐败的现状高校腐败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各种形式的腐败行为层出不穷,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违规招生、学术腐败等。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危害了广大师生的利益。

据统计,近年来各地相继曝光了多起高校腐败案件,令人深感震惊和愤慨。

高校腐败的现状还体现在一些学校管理体制上存在弊端,导致了管理混乱、权力膨胀和监督不力。

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导致了学校资源的浪费和失职渎职。

而一些教师和学生也因为功利心强、道德观念淡薄而参与到腐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

高校腐败的现状不仅损害了高校的整体形象和声誉,更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规范管理,严惩腐败行为,才能有效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蔓延,维护高校的良好秩序和正常运转。

1.2 高校腐败的危害高校腐败将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一些腐败行为导致了公共资金的挥霍和浪费,使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效益。

高校腐败会破坏教育公平。

腐败风气使得一些学生通过行贿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入学资格,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公平,侵犯了其他正当学生的权益,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高校腐败会损害师生和社会的信任。

教育领域的腐败行为不仅会破坏高校内部的师生信任,还会影响到社会对高校的信任度,降低高校的声誉和影响力,进而影响到高校的发展和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高校腐败现象成因及对策
作者:张益德杨玉珍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1年第12期
[摘要]分析高校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从加强思想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加强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等方面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高校腐败成因对策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2.02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入不断增多,学校自身可调配资源显著增加,高校参与市场活动也愈加频繁,而高校在招生录取、经费使用、设备物资采购、干部聘任、职称评聘、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拥有越来越大的自主权,高校领导干部和校内职能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情势下,高校反腐工作复杂性和艰巨性更为凸显,如何做好高校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篇文章,保证高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值得深思。

本文试分析高校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对遏制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有所裨益。

一、高校腐败现象成因分析
近年来,高校各种消极腐败和职务犯罪现象有扩大蔓延之势,综合近几年暴露出来的高校腐败案件,其主要表现有:行政过程中滥用权力,徇私舞弊;在基建项目建设中贪污受贿;在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中搞“权钱交易”;在校办产业、后勤服务、物业管理与科研管理方面私结利益共同体,攫取公共利益,等等。

追根究源,这些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滑坡,宗旨意识淡化,滋生腐败心理
少数高校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背弃“教书育人”宗旨,经不住诱惑,存在侥幸心理,滑入腐败的深渊;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盲目攀比,助长腐败行为;一些领导干部基于急功近利出“政绩”、树“形象”的需要,重教学科研、轻思想道德建设,用人上存在“重才轻德”现象;个别干部教师对反腐倡廉缺乏认识,认为腐败是有权人的事,存在“只要不把钱装进自己口袋就没问题”的错误认识,校园防腐意识不强。

这些错误思潮的存在和蔓延,滋生了腐败的心理因素。

(二)制度不全,监督不力,腐败门槛低,助长腐败行为
一些高校管理水平与教育教学改革快速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制度执行乏力,存在漏洞和弊端,使一些腐败分子可以利用其中的漏洞谋取私利。

与此同时,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高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但对其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却没有及时跟进,以致出现高校“内部集权化”、“利益团体化”现象,犯罪案件频繁发生。

一些高校主要领导权力过分集中,却没有对其做到切实有效的监督,为其滥用职权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高校纪检监察力量不足,工作能力较弱,监督渠道不够通畅,手段缺乏实效,对贪腐现象不能防微杜渐,客观上也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二、遏制高校腐败的对策分析
面对高校反腐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切实遏制高校腐败,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遏制腐败,如果说预防是根本,那么教育就是基础。

应通过教育,使人们深刻认识腐败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深刻认识腐败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严重后果,净化社会风气,在党员干部的思想中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两道防线,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腐、反腐的思想认识。

在教育中应做到以人为本,分层分类施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第一,在教育对象上,应以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掌握“实权”的“一把手”为重点。

第二,在教育方式上,要创新思路,多管齐下,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如利用廉政谈话、政治学习、互联网、宣传栏、警示教育片,组织干部培训班、专题学习讨论会、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和签订廉政承诺书等形式进行教育,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对反腐倡廉做到警钟长鸣。

第三,在师德教育中融入廉洁意识教育,教育师生员工从思想深处认识腐败对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的危害性,摈弃“腐败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

第四,把廉政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思政课”或党课进行教学,列入党团组织生活、职工政治学习内容。

第五,深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使廉政文化融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防腐、拒腐、反腐氛围。

(二)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制度反腐
遏制腐败,制度建设是闸门、是利剑。

坚持依法治校,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制度管人、管钱、管权、办事,打掉滋生腐败的平台。

通过强化制度反腐,在法律上、道德上、经济上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威慑效应,提高腐败的“成本”。

一方面,应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精神,建立健全惩防体系,认真对照检查,修补管理上存在的制度漏洞,使制度健全、规范与科学,特别是涉及学校“三重一大”(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的制度建设,完善校内议事和决策规则,推行重要岗位的人员轮岗制度等,使权力运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制度上协调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不让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另一方面,应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法必依,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使制度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三)加强民主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绝对的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因此,遏制腐败,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

应做到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注重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首先,按照党内监督条例和校务公开有关规定,遵循完善民主管理、加强审计监督的原则,加强对学校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重点对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大额资金使用、重要工程建设、物资设备采购、招生等方面的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将监督关口前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推行“阳光工程”,防止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

其次,纪检监察部门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加强对学校人财物管理和关键岗位监督,早做防范,把存在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最后,推进民主监督,维护学校公平正义。

大力弘扬党内民主,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师生意见投诉制度,监督民主集中制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健全权力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

注重发挥纪、监、审和舆论联合监督的作用。

使腐败高发环节处于外部监督之下,防止权力的随意性。

(四)畅通信访举报及反馈渠道
腐败问题是不断积累的结果。

信访举报是释放群众积怨、发现腐败线索、及时惩治腐败的有效途径。

应站在学校发展和稳定的角度,重视和认真对待信访举报工作,完善举报途径,充分发挥举报箱、举报电话、来信来访、网络举报、投诉等作用。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严肃查办。

对诸如干部选拔任用,工程建设和物资、图书教材采购,招生、乱收费等重要事项的违纪违法行为、假公济私行为、徇私舞弊行为的举报,及时组织力量查办,及时公布反馈。

(五)加强高校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应推行纪检监察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监督主体办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通过改变纪检部门隶属于同级党政领导的状况,赋予其不受同级党政领导个人的影响和制约的独立办案权。

应重视和加强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力度,充实配齐人员力量,完善办公、办案条件,组成强势纪检监察队伍。

同时,应提高纪检监察人员自身素质,纪检监察人员应通过学习,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学校工作中心,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应通过学习,了解、研究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善于解决矛盾,学会用和谐的方法解决不和谐的问题。

此外,纪检监察人员应以身作则,秉公用权,忠实履行职责。

[作者简介]张益德(1969-),男,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杨玉珍(1956-),女,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