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复习课

合集下载

第22首 饮酒复习课 九年级语文课件

第22首  饮酒复习课 九年级语文课件

饮酒
【文学文化常识】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 谥“靖节”,东晋诗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饮酒
【自主复习】 1.准确背默这首诗。 2.背诵面对面135页分角度鉴赏和主旨。
饮酒
【写作背景】陶渊明曾做过几次官,但因个性高洁,与污浊的官场格格 不入,后辞官回家,归隐田园。《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 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 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 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饮酒
复习课“六环节”课堂模式 《饮酒》
饮酒
环节一:目标引领(2分钟) 1、会准确无误地背诵默写古诗。 2、用赏析诗歌的方法来赏析名句。(重点、难点

3、链接中考
饮酒 【原文呈现】(红色加线字为重难点易错字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3.(教材P141思考探究)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轼这样评述: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 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轼的这段话?说说你 的想法。(3分)
【答案】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 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 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 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 “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意思对即可。3分)
饮酒
【古诗词曲鉴赏】
修辞:运用设问,自问自

陶渊明《饮酒》说课稿 - 副本

陶渊明《饮酒》说课稿 - 副本

《饮酒》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您们好:今天我讲的是七年级下册第25课的第2 课时--陶渊明的《饮酒》,关于这篇课文,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说教材:《饮酒》课文诗五首中的一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一首是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在第二课时我着重要让学生了解诗中人、情、景、理融为一体的写法,并且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说学法:处于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提高,浅层次的理解诗歌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应在这一时期引导学生会鉴赏古诗词,指导他们鉴赏的方法,了解人、情、景、理融为一体,并立足课本,拓宽视野,在读懂本诗中陶渊明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陶渊明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陶渊明的性格特征。

1、知识与能力:理解陶渊明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感受诗歌语言的美、节奏的美,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人格美2、重难点:(1)、重点:了解人、情、景、理融为一体,以及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难点:体会本诗的意境,对诗人的整体评价。

3、过程与方法:以读—议—赏—研—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语言的感悟。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诗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领会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能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歌丰富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一)、围绕课程,导入新课:1、赏析每句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字面去感悟内涵。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2、问题探究(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

主题型古诗文群文教学以《饮酒(其五)》《野望》整合课为例

主题型古诗文群文教学以《饮酒(其五)》《野望》整合课为例

主题型古诗文群文教学——以《饮酒(其五)》《野望》整合课为例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借着君师父给的胆儿,“秋备聊群文”专题课今天开播了。

我很激动,也很惶恐。

对于群文教学,我的研究还说不上深厚,对于课堂技艺,我的实践还谈不上高明。

但加入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以来,我拔着头发使劲儿往上,努力跟上兄弟姐妹们的步伐。

牢记君师父的教导,无论生活还是教学研究都要聚焦,我专注于群文教学,做了一些课例,有了一点点心得。

从今天开始,我和朋友们一起来聊群文,重在聊课堂教学的前前后后,我的愿景是,倾尽全力把自己近几年的研究中最精华的部分分享给您,和您一起审视统编教材中多个文本的内在联系,搭建一课多篇的联通桥梁,掌握王君青春语文文本特质的相关理论,寻找开展群文教学的课堂路径。

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培植学生语文兴趣的场域,也是教师价值体现的所在。

我觉得,群文教学是课堂教学创新和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条创新路径。

跟大家聊群文,目的就是借助群文教学这种形式,习练如何上出灵魂在场的语文课,上出思维到位的语文课,上出开阔融通的语文课,上出丰富隽永的语文课!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无限游戏,实现万文互联,把课堂与生活打通,用活法指导教法,让教学指向多彩而开放的未来。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将和大家一起,着力研讨统编教材中一课多篇的创新设计,1+X 群文教学的有效路径,单元整合的聚焦取舍和专题复习课创意活动。

一课多篇,是指一个课目当中有多篇文章,比如《世说新语》二则、散文两篇、古代诗歌五首等。

我们每册中都有2-3篇这样的课文。

一课多篇属于比较特殊的群文阅读,因为既要落实统编教材的编排理念,实践单元要求和阅读提示等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又要跳出单元主题的钳制,从中提取出显性的、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学习要素,这是一课多篇类群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所在。

1+X是以课内一篇或一类为主文本,联结课外多个文本形成互证、互补、互衬等的阅读场,实现共建共享的教学效益。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 中的偶见,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 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 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 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思考探究: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菊”和“飞鸟”有何象征 意义?赏析?
死亦足。”
生态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 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 闲适、恬淡。运用景物衬托的写作手法,衬托出诗人 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形象。
思考探究: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 为什 么?
不能。
“因采菊而见山, 境与意会,此句最有 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望南山’,则此一 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淡泊名利, 宁静处世等。
赏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引发 析 读者对此种情形的思考。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而无车马喧”?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 此处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
可以“而无车马喧”?
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
(知识补充)“庐”字有着深刻 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文化内蕴,代表着古人的一种安
“菊”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 “飞鸟”——归返自然、躬耕自乐的象征。
①这两句借景抒情,描写了眼前景物,渲染了隐居 之所的宁静美好,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 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②这两句动静结合的手法,静的是云气,动的是飞 鸟,写傍晚山间的美妙景象,写出了南山黄昏时云 气绯红、鸟结伴归巢的优美景象,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回归自然后的自在心境。

饮酒

饮酒





报国的 远大理想,去叩击朝廷的大门,可真正落的好下场 的又有几个?!现已“世人皆醉”,只靠几个人的“我独醒” 又有什么用?倒不如陶渊明,远离繁杂的社会,不与贪官同 流合污。下地耕耘,自给自足,衔觞赋诗,自娱自乐,闲庭 信步,自由自在。 他之所以“居陋室而不悲”,是因为那里没有污浊;他 之所以“箪瓢屡空”,还能“晏如也”,是因为他有精神食 粮;他之所以不因庄家“草盛豆苗稀”而急躁惋惜,是因为 他始终“愿无违”。 我,深深地为他“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之闲 情所羡慕;我,深深地为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所折服; 我,深深地为他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所感 慨……他,已深深印在我的心中。 在我的心中,他,远离尘世,内心是满载的纯洁;他, 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 我也要像陶渊明那样,用一颗真挚、纯真、属于自己的 心去面对他人,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聪慧小检测

1. 作者 ,名 ,字 ,号 谥号 ,朝代 ,评价 ( )( 我们还学过他的《 》 2.解释词语: 车马喧: 悠然: 气: 相与: 辨:

)
聪慧小检测

3.翻译诗句: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聪慧小检测

4. 本诗通过
的叙写,
说明“
表达作者
”的道理,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饮酒》复习课
定兴二中 任伟新
课前积累:





枯瘠 隽妙 蹇劣 窥伺 翌日
奇崛 隽逸 猥鄙 盛馔 蜿蜒
犀利 縠纹 冥顽 分娩 飓风
丰腴 憩息 叫嚣 岑寂 绮丽
轻飔 忧戚 引吭 奢侈 剽悍

饮酒复习课件

饮酒复习课件

9.谈谈你对“真意”的理解! 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或:回归自然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赏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生的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言表达,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 。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生活的真谛,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 呢?
为富贵荣华而奔竟的形象写照。 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 “心远”指______________。(“心 远”的对象是官场的生活和世俗往来的纷扰) 3.“心远地自偏”道出感觉与外境之间的辩证关系:_ 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否荒远 ______________。
4.作者身居闹市中心却觉 得偏僻安静,其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语音概括) 因为作者的高志远酷爱田园生活,厌恶官场。 ____________________ (或作者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 .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田园 描写____的美好景色,作者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 林飞鸟,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____________。 悠闲自得的心情 悠然 6.“____”一词最能体现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7.“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8.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是南山暮景,傍晚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飞鸟一群群 ____________________ 结伴而返,作者从飞鸟暮归眷恋山林,悟出了人也应该恢复 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然的本性,返璞归真.

饮酒复习课件

饮酒复习课件

6.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 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 自然觉得住 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 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 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 (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 “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 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 此自终。
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 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
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
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 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 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 神世界。
陶渊明,365-427,字 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 家。浔阳柴桑人。曾祖陶 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 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 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 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 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 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 躬耕田园。 他是我国田园
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 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 称“陶谢”。
• (6).《饮酒(其五)》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 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古诗文默写+++复习课件(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古诗文默写+++复习课件(共2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赤壁》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1.这首词开头展现夜空绮丽景象的句子: _天__接_云__涛_连__晓,雾_,__星_河__欲__转_千_。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 闷的句子:_我_报__路_长__嗟__日_暮__。_学,诗__谩_有__惊_人__句__。___。 3.“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遭受命运之神无情打击之时,心中依 然有梦想。在《渔家傲》,用“__风_休__住_______________, _蓬__舟__吹_取__三_山__去_。____。”的呼喊,既回扣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 处的问题,又表达了自己高驰不顾的决心。
3.在《赠从弟》一诗中,诗人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 “劲”,又用“一何”加以咏叹对松柏进行赞美的诗句是:风声一 何盛,松枝一何劲!在本诗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 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4.《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百姓家园的荒芜 和人们的恐惧和凄楚的句子是: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愚公移山 》
1.愚公移山的原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
①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唐诗五首》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点明时间和地点并为全诗奠定哀伤的感情基调的诗句是: 东皋薄暮望 , 徙倚欲何依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 诗中通过写景来表现诗人满怀愁肠的诗句:
Hale Waihona Puke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饮酒复习课

饮酒复习课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五练习提高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心境
饮酒
中考复习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熟练、准确地默写诗歌。 •3、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 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文学常识
本诗作者是陶渊明 ,又名 潜 ,
字 元亮 ,号 五柳先生 ,私谥 靖节 , 生活年代是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 。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的哲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此中有真意,欲辨 已忘言。 5.《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 6.《饮酒》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 7.《饮酒》物我合一的境界/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写景绝妙的诗 句/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闲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 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9.《饮酒》主旨句/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五、练习提高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 得了 恬静 心境。
(悠然、闲适、恬淡、愉悦)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 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2 分) 悠然(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生活状态。
3、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

饮酒复习教案

饮酒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熟练、准确地默写诗歌。

3、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饮酒》复习教案复习过程:一、诗歌以及翻译二、理解诗歌:(一)知识提示: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人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365-427),名潜,又名元亮,世号靖节。

义熙元年(405)任彭泽县令,在职81天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

(二)主题与写法的理解他共写《饮酒》20首,诗前有小序,序中说,这些诗是其闲居寡欢,“既醉之后”所作。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而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三)理解诗歌: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题: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答: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前来打扰。

地方并不偏僻,“而无车马喧”是说没有什么有地位的来拜访他。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题:这里富有怎样的哲理?答:哲理是:心既然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净之地了。

(这里自问自答,解释“而无车马喧”的原因。

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心远”是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问题:这里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这两句最能看出诗人高尚的情致。

这里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2)问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里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悠然”用得好在哪里?答: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借代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阅读与理解相结合。

教学资源:1.课文《饮酒》;2.教学PPT;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引入课题,并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学生对饮酒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饮酒》,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文中的“浊酒”,“倒立杯中的浊酒”,“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什么?三、导读中心(15分钟)1.教师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和隐喻的意义。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提供指导和补充说明。

四、深化学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并与组员共同讨论答案。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文中的“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等句子中的借代和隐喻是什么意思?(3)你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有何理解?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提供指导和讲解。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饮酒(其五)》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饮酒(其五)》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饮酒(其五)》教案及知识点一、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本课文的主旨内容;•熟练掌握本课文的生词、短语、句子;•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与品位;•了解饮酒的危害和对饮酒的正确态度,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本课文的主旨内容;•熟练掌握本课文的生词、短语、句子。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与品位;•了解饮酒的危害和对饮酒的正确态度。

4.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理解内容;•生词和短语讲解;•句子分析,语法讲解;•课文理解,作文推敲。

5. 教学方法•导入法;•合作探究法;•基础训练法;•超前拓展法。

6.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酒后驾车、酒后打斗、酗酒导致的疾病等新闻,了解饮酒的危害,引导学生探讨饮酒的态度。

2)朗读课文请学生跟读课文,了解并记忆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饮酒的态度。

3)生词和短语讲解教师分解生词和短语并做相关配图,让学生了解词汇的含义,记牢词汇。

4)句子分析,语法讲解为学生分解课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要点,并通过例句进行解释讲解,让学生掌握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要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5)课文理解,作文推敲为学生提供思维模板,引导学生组织文章思路,然后进行创新,写作生成自己的独特文本。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对上一课讲解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复习,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

7. 教学评估通过抽查学生掌握情况,课堂测试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评估,以及学生写作和思考的成果进行评估。

二、知识点1. 作者阐述了饮酒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通过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作者生动形象地揭示出饮酒的危害和对身体、家庭和社会的伤害,表达了强烈的反酒倡议。

2. 描述和揣测叙事人物的心理变化和行为。

本课文通过叙事人物的表现和言行,深入描绘了叙事人物的心理变化和行为,让学生深入理解叙事人物的心理,体会他们的生活状态。

3. 了解文学的“内核”和“外壳”。

《饮酒》复习课件

《饮酒》复习课件
采菊何为
课后作业
1.默写《富贵不能淫》《春望》《饮酒》; 2.《万唯试题研究》P70《富贵不能淫》知识盘 点和P71-72金题演练; 3.P126《春望》和P141《饮酒》赏析题目。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指“上层人 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诗人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 地位、财富、荣誉之类。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 达了歌,感知意蕴
2.诗中“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句该如何理解?
【注释】①〔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②〔人境〕喧 嚣扰攘的尘世。③〔尔〕如此,这样。④〔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⑤〔山气〕山间的 云气。⑥〔日夕〕傍晚。⑦〔欲辨已忘言〕想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五斗米 触摸文字
读诗
品读诗歌,感知意蕴
1.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 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东篱采菊,无意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 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 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 “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拓展延伸,升华品质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中考古诗文复习之—— 《饮酒》
目标

《饮酒》复习++课件(共14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饮酒》复习++课件(共14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易饮酒·其五错 Nhomakorabea字 及
魏晋 陶渊明
句 子
结 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喧。


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菊下,悠 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 辨已忘言。

错 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 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解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而:却
“无车马喧”是指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车马的喧闹吗?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 阳依山而下,山中的 雾气缕缕萦绕升腾而 起,此时南山的景色 更加秀美。在夕阳的 余晖中,结队的鸟儿 回翔到远山的怀抱。
作业:
①完成《试题研究》中《钱塘湖春行》和《饮酒》所涉及的 针对性训练中余下的相应练习。
②完成《晨读晚练》册子中与《钱塘湖春行》和《饮酒》相 对应的填字成文、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部分。
的: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
(2)《饮酒》(其五)中写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性与自然,表现诗
人闲适恬静的生活状态的句子是: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3)《饮酒》(其五)中,描绘黄昏温馨和谐的画面,表达诗人对
田园生活 的喜爱的句子是: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鸟
儿结伴归 巢的诗句是: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
考题链接
1. “问君何能尔”中的“尔”指代什
么内容?
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
了南山傍晚的景色,表现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悠然自得 恬淡舒适

饮酒陶渊明初中教案

饮酒陶渊明初中教案

饮酒陶渊明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 通过对“菊”“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意象的体味和对“喧”“远”“见”等词语的玩味欣赏,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诗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的语言。

3. 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艺术化)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1. 背诵全诗。

2. 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辞官归隐,带月荷锄归”,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他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

每次喝酒,都要弹拨一遍寄托心意。

造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他就款待他们。

他若先醉,就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

意思是,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

他就是这样一位悠闲自得的诗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饮酒》,去领略他那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大族,从小生活在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熏陶了他的文学修养。

少时受儒家思想影响,想做出一番事业,儒家的那种积极用世的思想在他的前期诗歌创作中有所体现。

但仕途的坎坷,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使陶渊明对官场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情绪,对前途悲观失望。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虽然生活贫穷,但精神却得到了自由和宁静。

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他的诗歌被誉为“田园诗派”的鼻祖,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自读并思考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品读感悟1. 对“菊”“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意象的体味和对“喧”“远”“见”等词语的玩味欣赏。

九上四首诗行路难酬乐天水调歌头饮酒复习课件

九上四首诗行路难酬乐天水调歌头饮酒复习课件

苏轼
巩固练习
•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 答案:C(应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沉___舟__侧___畔__千___帆___过__,病___树___前__头___万__木___春____”的感
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___沉___舟___侧__畔___千__帆___过_,__病__树___前__头___万__木___春___”的诗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 之地二十三年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 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 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 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7.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2分)
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了作者遭贬 谪时间之长。 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写出了人事的 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和“病树” 自比,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
C 5.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诗句选自李白的《行路难》,是诗人 于天宝三载初离朝廷,离开长安时所作。诗 歌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排挤出京的遭遇感到 不平。 B、诗句的第三联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 阻。 C、诗句的第四联,引用了两个典故,表示 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D、诗句的最后两句中“云帆”指航行在大 海里的船只,因水天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 云雾之中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

《饮酒》教案《饮酒》教案1【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习得语感;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4、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寓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

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1、全体朗诵。

2、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

3、听音频范读。

四、解题《饮酒》是诗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读诗句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① “人境” :人聚居的地方。

②“车马喧” :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③ “心远”。

即心志高远。

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超脱尘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

――优美、宁静、惬意②“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③“悠然”:可知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

④问:“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明确:不能。

“见” 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而“看”或“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 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 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 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 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 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 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 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 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 一种高洁的情致。
5.《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 方式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6.《饮酒》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 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7.《饮酒》物我合一的境界/诗中最 为出名的诗句/写景绝妙的诗句/反映诗 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闲游自在的隐 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
饮酒
中考复习复习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熟练、准确地默写诗歌。 •3、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 感。 诗作者是陶渊明 ,又名 潜 ,
字 元亮 ,号 五柳先生 ,私谥 靖节 , 生活年代是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 。
二、默写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4、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 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 法。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却远离 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 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5、“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 表现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 心境。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意思 对即可。2分)
二、内容及情感
前四句叙写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说 明了“心远 地自偏”的道理。 中间四句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表现了悠然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抒写了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情感:表现出作者隐居生活的闲适, 展示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 的心胸。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 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 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 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结 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 解释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默写
1、身居闹市,如能不受世俗诱感,保持高 洁的情操,也能获得正如陶渊明在《饮酒》 问君何能尔 _____________ 心远地自偏 ” 中所说“___________? 2、在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写出 诗人看到南山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诗人 闲适恬静的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 子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描写 南山暮景自然意趣的诗句是: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五、练习提高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 得了 恬静 心境。
(悠然、闲适、恬淡、愉悦)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 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2 分) 悠然(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生活状态。
3、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
色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8、对该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 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 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 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 然一体。
9.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 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 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 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 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 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 的情形。
8.《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 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 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9.《饮酒》主旨句/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 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三、名句赏析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 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 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 灵的自由和惬意。
7、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 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 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 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 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 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 “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 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的哲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此中有真意,欲辨 已忘言。 5.《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 6.《饮酒》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 7.《饮酒》物我合一的境界/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写景绝妙的诗 句/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闲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 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9.《饮酒》主旨句/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