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表格式教案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板
相遇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 米 解:设出发后 x 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 70x 米,笑笑走了 50x 米。 70x+50x=840 120x=840 x=7 答:出发后 7 分钟相遇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备 注
科目
数
学
年级
五年级
集体备课组
主备人
徐
奎
主审人
倪
敏
使用人
总课题 分课题
(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 40 千米,5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 40 千米,200 千米要行几小时? 二、探索新知 1、 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教 2、 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
淘气和笑笑相约出去游玩。 3、 学 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时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因为淘气的速 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4、 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教
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 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程
三 、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说 说怎样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四、练一练 1、 第 1 题,先观察图上的信息,让学生估计在何处相遇,并说说是怎么想 的。 2、 第 2 题,先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教师进 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知识回顾,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多 30 千米,如果乙车的时速是 x 千米,则甲车是时速 是 ( )千米。 ) ,a=( ) 。 )道题。 )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乘除运算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乘除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的规律,能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导入,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分数的加减运算、乘除运算,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规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2. 板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的乘除运算、练习题、课后作业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
2. 提高题:设计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拓展题: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对照作业和课堂笔记,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备课
学校集体备课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四年级下册所学的字母表示数、初步认识方程、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二、单元重点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感受方程的思想和价值。
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反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课时安排1.邮票的张数 1课时2.相遇问题 1课时3.练习六 1课时4.单元测试 4课时第七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
(26分)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简写下面各式。
x ×0.8 = ( )m × n = ( )2a + 2b = ( )3.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
4.小红看一本a页的书,她每天看5页,看了x天后,一共看了( )页,还剩( )页。
5.梨和苹果的单价分别是每千克4元和5元,买m千克的梨和n千克的苹果,共需( )元。
6.上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
7.完成淘气的日记: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欢乐谷玩。
车上有男同学m人,女同学15人,共有( )人。
看到路边红花有50盆,黄花有n盆,红花比黄花多( )盆。
欢乐谷的成人票价为w元,儿童票价为成人的一半,儿童的票价为( )元。
二、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
A. 10x=1B. x+14C. 21—20=12.m的2倍比52少多少,列算式为(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
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二OO八年度春学期课时计划安排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分析、择优促差措施( 2 )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1.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2.借助我们学习的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能B ′(四)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五)课堂小结请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一半,使画完后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按要求回答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单元测试一.判断:1、a和b都是自然数,5a=b,所以b是a的倍数,a是b的因数。
2、因为12÷3=4,所以3和4都是12的因数。
3、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
4、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5、一个数是9的倍数,这个数也一定是3的倍数。
6、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二.填空:1、小于6的自然数有。
2、10以内的自然数中,是偶数,但是不是合数;是奇数,但是不是质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3、12的因数有,18的因数有;50以内8的倍数有4、一个数是15的因数,又是15的倍数,这个数是,它的因数有这些数中是质数,是合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由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积是91,它们的差是。
三.选择题:1、2是最小的()A 合数B 质数C 偶数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A 1B 没有C 本身3、一个合数的因数有()A 1个B2个C3个和3个以上4、25的因数有(),25的倍数有()A1 B3 C45、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一定是(),面积一定是()A、质数B、合数C、可能质数也可能是合数四.解决问题:1、43个同学做游戏,如果分成5人一组,至少再来几个人才能刚好分完?如果3个人分成一组,至少有几个人没有办法参加游戏?2、小明到面包店买面包。
甜甜圈三明治巧克力面包2元/1个 10元/一个 3元/一个如果小明买了一些甜甜圈和三明治,他付给营业员50元,找回来11元,找得对,吗?3、猴王有57个桃子,每只小猴都分5个桃子,分到最后一只小猴时,发现少了几个桃子,至少要在拿几个桃子,才刚好够分?小猴一共有几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师:陈文业宽是多少?、根据图中数据口答、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2017-2018学年新北师大版小五年级学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我班有学生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
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
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教案
教学重、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策略:
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旧知识导入。谁知道什么叫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有时候平均数不能很好的代表这组数的集中趋势, 因此需要新的统计量,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新的统计量。板书课题《中位数和众数》。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统计表: 经理 副经理 员工A 员工B 员工C 员工D 员工E 员工F 员工G 员工H 员工L 月工资 3000 2000 900 800 750 600 600 600 600 650 500 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示工作人员月工资的平均水平? 3.用平均数为什么不行? (月平均工资1000元可是大多数员工根本达不到,因此不合理) 4.引入中位数和众数。 将工资从小到大排列去中间的一个就是中位数;出现一组数据中次数最多的成为这 组数据的众数。 注意:中位数或众数虽然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他们不能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有 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巩固目标。 1.认一认。 2.试一试。 这组数据个数是偶数,怎样求它们的中位数呢?引导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书的平均数。 四、课堂总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二、练一练。 1.第一题。指名读题,独立计算平均数,并说出它们的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 。 2.第二题。先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找出众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 用平均数不合适? 3.第三题。独立计算,同桌交流。 三、小调查。 在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最后的分时,往往先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 得分的平均数,把它作为该选手的最后的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单元备课教案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教师:纪国峰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
单
元
内
容
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
认识扇形统计图
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的选择
认识中位数与众数
本单元教学课时数
5
单元
教学
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2、能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获得有用的信息。
单元
教材
分析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表,认识了1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了简单的平均数。四年级又学习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描述数据的知识,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统计图的选择,中位数和众数。
单元
反思
小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单元 统计教案 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北师大版1、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并合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况,引出新知:1、出示情悦图找出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
1、找出要解决的问题航模小组朋多少人?2、解决问题可能画出线段图帮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操索计算方法1、先让学生自主计算2、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
板书:121/3=4(人)43/4=3(人)121/33/4=3学生观察情况图后,说一说图中的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
学生从图中找出相关信息,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解决问题,可以先分步列出算式,再用综合算式计算。
1、说一说运算顺序2、独立计算鼓励学生分析情况中的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条件,进而进行计算。
通过考试解决乘、除和连除使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三、练习反馈1、试一试2、练习第1题3、解决问题可以用方程,也可以用算术法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也可以分步计算。
三、数字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既可以到综合算式,也可以到分步算式1、学生独立解决2、集体订正5/93/586/73/81/104/55/93/59/2学生说一说故事情节,明确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在解决混合运算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课题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变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最新)[]
分数乘法(二)
学校
设计者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计算分数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2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2、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提问学生回答)
同桌讨论
小组总结方法
涂一涂
做一做
思考总结,
小组交流
板
书
设
计
分数乘法(一)
4×= 3×=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板
书
设
计
分数乘法(二)
6×= 6×=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题
分数乘法(二)
学校
设计者
教学
目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教案(表格式)全册
第1课时折纸(1)教学目标1.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理解算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分析与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2页内容和第3~4页“练一练”的第1、2、3、6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2.学具准备:画图纸若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回顾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通分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1)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2)计算下面各题。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折纸——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俩……几分之几”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要求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1与41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121+。
(2)引导学生探究4121+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指名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方法一借助图示得出计算结果。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由图可知:方法二借助转化法计算。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的方法将21和41变成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笑笑……算一算”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求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1比41多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为4121-。
(2)引导学生探究4121-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并展示方法:方法一借助图示得出计算结果。
由图可知:方法二借助转化法计算。
3.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分母不同……说一说”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0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结合“姐弟集邮”等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用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让学生抓住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进行审题,教材通过画线段图并利用题目的变式来训练学生系统掌握有关行程中的相遇问题及类似行程中的相遇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并已初步接触了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代数知识。
掌握好本单元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而且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并且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使学生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关键。
3.能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行程问题中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来解答。
4.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1.教师在建立方程的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各个量的含义,分析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从而寻找等量关系,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机械地学习知识,要注意对学生灵活思维的培养。
另外,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要任意地抬高教学的难度,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找出行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1邮票的张数1课时
2相遇问题1课时
3练习六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画线段图
小组讨论
பைடு நூலகம்师生共同评价
三、尝试练习、拓展延伸
(1)再次呈现主题图出示姐姐的对话。
师:根据姐姐的对话这一信息还可以列怎样的方程?
(2)用线段图把姐姐比弟弟比多90张邮票表示出来。
(3)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4)展示学生的方程。
师:姐、弟二人邮票的张数都是未知数,把谁的设为X比较好?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未知数设为X,那么另一个未知数应该怎么表示?咱们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4、小组讨论。
5、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6、师生共同评价。
小结:这两个未知数分别都可以用X表示,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未知数设为X,那么另一个未知数就用含有X的式子来表示。把弟弟邮票的张数设为X张,姐姐邮票的张数设为3X张,对求方程的解就简单一些。
学生相互检查与相互纠正错误。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
反思
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师:黄敏
课题
相遇问题
课型
新课
总课时
4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解模型为ax±bx=c的方程,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根据数学信息合理地画出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教法学法设计
,引导释疑,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来自邮票的图片(课件展示邮票)。邮票承载着美丽和历史,它具有观赏和收藏的价值,不少人有收集邮票的爱好。小明和姐姐也喜欢收集邮票。读一年级时小明收集4张邮票,姐姐收集的是他的2倍,姐姐收集几张?上了二年级小明共收集10张邮票,姐姐收集的是他的3倍,姐姐收集几张?上三年级时小明共收集x张邮票,姐姐收集的是他的4倍,姐姐收集几张?(4x张)。现在小明上了四年级,姐、弟二人各收集多少张邮票呢?让我们从小明一家人的对话中去了解姐、弟二人收集邮票张数的情况。(板书课题:邮票的张数)
教法学法设计
引导法,小组互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做练习题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方程,学习稍复杂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师:让学生互相说说平时买水果的生活情景。
出示自学提纲
1.同学们通过观察例题图片,能获得到什么信息?
2.你能根据图片编一道应用题吗?
3.题中的苹果和梨各要2KG是什么意思?
4.你怎样理解这个“各”字?
5.“共10.4元”这句话表示什么意思?
6.题目中的关键字句你认为是哪一个哪一句?
7.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即是数量关系式你认为应该是怎样的?
8.方程怎样列?(多媒体出示)
(二)积极探索,互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交流讨论,要求说说(多媒体出示)
(1)你是怎样分析的?
(2)你找的等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3)你是怎样找到等量关系式的?
(4)列出你解决这个应用题的方程?
2、展示小组解决问题方案,并要求学生说出列方程的数量关系。
7、列方程。
(1)学生尝试列方程。
(2)比较所列的方程“X+3X=180”与前面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方程X+3X=180含有两个未知数。)(板书: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
8、解方程。
引领学生解方程,并要求学生做解释。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
X=45(或180-45=135(张))
解:设弟弟有邮票X张,姐姐有邮票3X张。
3X-X=90
2X=90
X=45
3X=45×3=135
(5)让学生之间交流与评价。
(6)比较: X+3X=180和3X-X=90两个方程。
小结:X+3X=180和3X-X=90分别是两个数的和与两个的差的方程。从解决姐、弟二人邮票张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选择不同的条件就能列出不同的方程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如果已知两个未知数是倍数关系和它们的和是几,或者它们的差是几,我们就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尝试练习,学会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四、运用新知,内化提高
1、练一练课本第97页第1题解方程。完成后,让学生相互检查与相互纠正错误。
2、出示课本第97页第2题的情境图。
(1)从情境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想一想要求岚岚的年龄,应该选择怎样的解题条件?
(3)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师:黄敏
课题
邮票的张数
课型
新课
总课时
4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情境图,以解决姐、弟二人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解模型为ax±bx=c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
能综合运用方程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是获取新知与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呈现情境图。
师:(1)从以上的对话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2)从对话中找一找姐、弟二人邮票的张数有什么关系?
师生谈话,呈现情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画线段图。
2、观察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弟弟的张数+姐姐的张数=180
3、小组讨论。
师:从关系式中看到姐、弟二人邮票的张数都是未知数,如果要列方程来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做什么?(把未知数设为X。)
2X+2.8×2=10.4 (2.8+X)×2=10.4
2.8+X=10.4÷2 10.4-2X=2.8×2
(10.4-2X)÷2 =2.8 (10.4-2X)÷2.8=2
3、自主尝试解方程.小组为单位解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