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12
初中化学专项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专项复习教案
主题:化学常识
知识点:
1. 化学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物质的分类
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4.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能够正确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3. 能够正确表示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定义及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表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化学的基本概念,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
1. 化学的定义及基本概念:简要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
2. 物质的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物质有哪些。
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结合实例让学生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特点。
4.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详细介绍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三、练习
1. 判断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题练习。
2. 选择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正确的答案。
3. 完成题:学生完成给出的化学方程式。
四、总结
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加深对化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同时,要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验能力。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废液中成分分析,教案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废液中成分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废液中成分分析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考化学题型的解题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废液中成分分析的基本方法2. 典型中考题型及解题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废液中成分分析的基本方法,中考题型的解题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废液样品,引发学生对废液成分分析的兴趣。
2. 教学环节:(1)讲解废液中成分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滴定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2)分析废液中成分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的应用。
(3)讲解典型中考题型,如废液成分分析题、废液处理题等。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废液中成分分析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中考化学题型解题技巧方面的掌握情况。
4. 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废液中成分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废液成分分析的实际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废液样品,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2. 准备废液成分分析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3. 收集近年来中考化学废液成分分析题型,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4. 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废液成分分析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拓宽学生视野。
3. 开展废液处理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废液成分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复习教案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考点知识梳理考点一原 子1.原子的结构原子⎩⎨⎧⎭⎬⎫ 带正电⎩⎪⎨⎪⎧ 带正电 不带电 带由夸克构成2.注意事项(1)在原子中, 数= 数= 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 。
(3)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如 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4) 决定元素的种类。
(5)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原子的性质:质量、体积都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多数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在10-26千克数量级);不断运动,有空隙。
4.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2)会识读简单模型。
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道尔顿(1803年)——提出原子概念汤姆生(1897年)——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样镶嵌在其中卢瑟福(1911年)——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波尔(1913年)——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考点二分 子1.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分 子 原 子概 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相同点 质量、体积都很 ,彼此之间有 ,总在不停地 ,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区 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再分 联 系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裂为 , 重新组合成新的 。
考点三离 子1.定义:离子是带电的 或 。
2.原子与离子的比较考点四元 素1.概念:具有相同 (即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分布(1)地壳中含量居前5位的元素分别为 、 、 、 、 。
(2)人体中含量居前4位的元素分别是 、 、 、 。
(3)海水中除了水由 、 两种元素组成外,含量较高的元素是 和 ,即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
3.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素 原子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②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③元素可以组成单质或化合物 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或分子的微观构成②原子是微观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③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联系 ①元素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之上的,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②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即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相同;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元素:最外层电子都是 个(氦为 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2.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基本概念复习;
2.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复习;
3.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复习;
4.化学量的计算;
5.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三、教学步骤:
1.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并进行一些基本题目讲解。
2.复习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及性质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规律。
3.复习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类型及如何正确写化学方程式。
4.复习化学量的计算,包括摩尔、质量、体积等的相互转换,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
5.复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包括实验操作方法、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基本知识。
6.进行化学复习专题的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
1.课堂教学;
2.小组讨论;
3.化学实验。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通过综合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测试结果给予评价及建议。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复习课化学初中教案
复习课化学初中教案
教学目标:
1. 复习初中化学课程的重点知识。
2.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重点:
1. 复习化学元素、化合物和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
2. 复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性质。
3. 复习常见化学实验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2. 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性质。
3.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化学复习课程的PPT课件。
2. 学生准备化学课程的笔记和作业。
3. 实验室准备常见的化学实验器材和药品。
教学过程:
1. 复习化学元素、化合物和化学方程式。
2. 复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性质。
3. 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并观察实验结果。
4. 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5.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化学知识运用练习。
6. 总结复习课程的重点知识,澄清疑惑。
教学反思:
这堂化学复习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清晰明了,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化学知识。
通过实验操作和综合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教学和综合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012届中考化学专项复习重点教案1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第一轮课题:化学与生活一、目标解读:1、知道六大营养素,并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及其在人体生理活动中的作用2、知道人体健康与化学元素的关系,几种常见元素与人体健康3、认识有机合成材料,能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以及聚乙烯塑料与聚氯乙烯塑料4、认识环境污染,知道如何防治污染二、要点回顾: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一、蛋白质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3、几种特殊蛋白质:(1)血红蛋白(2)酶4、蛋白质的变性(不可逆):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应用:用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二、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60%—70%)1、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又叫做碳水化合物2、常见的糖:淀粉(C6H10O5)n、葡萄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三、油脂: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
四、维生素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1、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2、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V A :夜盲症缺V C :坏血症缺V D:影响钙吸收,引起佝偻病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一、组成人体的元素 50多种常量元素(11种)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等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1、钙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过多:结石、骨骼变粗过少: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2、钠和钾(1)Na+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g—120g K+ 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如血液的pH7.35-7.45)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多种) Fe、Zn、Se、I、F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Hg(汞)、Cr(铬)、Pb(铅)、Ag(银)、Ba(钡)、Al(铝)、Cu(铜)等有机合成材料一、有机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否——无机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和H2CO3以及碳酸盐)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2、有机物小分子如:CH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二、有机合成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1)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初中化学复习专项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专项教案
一、溶液的概念和分类
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的混合物。
2. 溶液的分类:按溶质的溶解能力可分为饱和溶液、非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二、物质的溶解过程
1. 溶解过程的特点: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时,会发生热效应和体积效应。
2.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有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三、溶液的质量浓度
1. 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的体积。
2. 质量百分比的计算公式:质量百分比=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四、溶液的体积浓度
1. 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体积浓度=溶液的体积/溶质的摩尔浓度。
2. 溶液的溶质体积百分比:溶质体积百分比=溶质的体积/溶液的体积×100%。
五、溶解度和饱和度
1.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最大溶质的质量单位或体积单位叫做溶解度。
2. 饱和度的定义: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时,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六、小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分类、物质的溶解过程、溶液的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溶解度和饱和度等相关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并做好相关练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2011届中考化学专题练习题7
溶液一、选择题1.提纯含有少量泥沙的粗盐,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 过滤、蒸发、结晶、溶解B 溶解、蒸发、过滤、结晶C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D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海水一经降温,就会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B 加热蒸发硝酸钾溶液,开始时就会有大量硝酸钾晶体析出C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D 将析出硝酸钾晶体后的溶液再冷却,仍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3.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A 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B 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C 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D 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4.20℃时,有二杯饱和的A溶液:甲杯盛100g,乙杯盛150 g,在下列条件下,两杯溶液中析出晶体质量相同的是()A 两杯溶液都降温至10℃B 同温下,甲杯蒸发掉10 g水,乙杯蒸发掉60 g水C 甲杯加25 g A溶液,乙杯减少25 g A溶液D 同温下,两杯都蒸发掉30 g水5.把t℃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 溶液变为无色B 有白色沉淀析出C 有蓝色晶体析出D 无变化6.25℃时50 g水中最多溶解5 g X物质,6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10 g Y物质,则X和Y的溶解度相比()A X>YB X<YC X=YD 无法比较7.t℃时某溶液200 g,蒸发掉20 g水后,析出8 g晶体,又蒸发20 g水后析出晶体12克,则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A 40 gB 50 gC 60 gD 100 g8.分离下列混合物,按溶解、过滤、蒸发的顺序进行操作的是()A.酒精和水B.氯化钠、硝酸钠C.铜粉、铁粉D.实验室制氧气完全反应后的剩余物9.从氯酸钾制取氧气剩下的残渣中回收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应该是()A.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过滤、蒸发、结晶、溶解C.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10.t℃时,将两份质量分数相同的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其中一份蒸发去20 g水(温度不变),另一份加入7 g A物质,都能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则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7 g B.14 g C.35 g D.70 g11.20℃时的饱和溶液两份,甲为100 g,乙为150 g,温度不变,将甲蒸去10 g 水析出晶体m g,乙蒸发去20 g水析出晶体n g,则m和n的数值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n=2m B.m=n C.m=2n D.无法确定12.下列过滤操作不正确的是()A.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处B.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多余部分要剪去,并用水润湿贴紧,不留气泡C.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13.蒸发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开始析出晶体后,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B.向蒸发皿中注入液体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C.等液体完全蒸干,才停止加热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14.在“粗盐提纯”中,将粗盐加水溶解,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是()A.蒸发 B.过滤 C.结晶 D.加热15.根据下列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能通过一次结晶,便可将x,y两种物质基本分离的是()二、填空题1.把食盐水放在敞口容器里,让水分慢慢蒸发,溶液首先达到_____,继续蒸发就会有_____析出。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
2. 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3. 实验操作安全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操作方法。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等。
2. 实验试剂:食盐水、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3.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2. 讲解:讲解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介绍常见的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实验,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和解答疑问。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6. 总结:总结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分离、除杂和提纯的基本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操作能力和实验安全意识。
3.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和总结能力。
七、实验一:过滤实验1.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过滤方法进行物质的分离。
2. 实验原理:利用滤纸的孔隙大小,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3. 实验步骤:a. 准备滤纸和漏斗,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2011届中考化学第一轮考点专题复习10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光、发热、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产生并不能说明有化学变化发生,因此,这些现象的产生只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有化学变化发生。
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金属能生锈,某些物质可以燃烧、分解、化合等性质。
注: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物质的性质在描述是一般会有“能”“会”“易”“可以”等字眼。
3: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4: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有密切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具有的某些性质。
5.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2.能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3.不能加热的仪器4.计量仪器5.用作过滤、分离、注入溶液的仪器6.干燥仪器7.其它仪器6.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4)固体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粉末状或细晶体用药匙取,必要时可用纸槽取。
操作:把试管横放,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竖起。
(5)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手心,瓶靠试管口,倒完后盖紧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①定量取用液体操作: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数(若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滴管:胶头在上,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沾污滴管。
(6)浓酸,浓碱的使用:浓酸,浓碱都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2)药品分类贮藏⑴盛放碱液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
⑵易变质的药品存放时间不能长久贮存,最好现用现配制[如:澄清的石灰水长期存放将因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失效]。
⑶易潮解、易挥发、有吸水性的药品要密封保存。
201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201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六 化学计算第一部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苏州·2005)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
在该温度下将20g 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 A .24.0% B .28.6% C .31.6% D .40.0% 2.(苏州·2008)有关尿素[CO(NH 2)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1×2×2=46B .尿素是一种有机氮肥C .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1D .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22()[()]Ar N M r C O N H ×l00%第二部分1.(苏州·2007)a .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为C 20H 14O 4,它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酚酞相对分子质量是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 %。
b .20℃时NaNO 3的溶解度是88g 。
将50gNaNO 3放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时NaNO 3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的质量是 g ,此时溶液中NaNO 3的质量分数等于 %。
2.(苏州·2005)煤是一种化石燃料,用煤作燃料生成的SO 2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
有一种煤每燃烧1t 就会释放出53.3kgSO 2。
如果将产生的SO 2用熟石灰来完全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02+Ca(OH)2==CaSO 3+H 20,那么燃烧5t 这种煤产生的SO 2在理论上需用多少千克的Ca(OH)2来吸收?(计算结果取整数)3.(苏州·2006)a.(3分)葡萄糖(C6H12O6)在体内经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
每9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约1402kJ热量。
化学复习计划
2010-2011届中考化学学科复习计划赵岩抚顺市第五十中学二○一一年四月八日2011年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计划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2011年中考复习即将拉开帷幕,为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的充分,高效,避免在题海中遨游,使学生充满自信地搞好复习,引领他们轻松穿过“题的海洋”、翻越“考试的高山”,满怀希望和信心走进考场,取得理想的成绩,顺利的升入理想的高中,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本届的学生的特点,组内的统一要求,现制定复习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根据我省近三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为依据,认真解读《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考点、易错点。
以我校的复习计划为指导。
依据教学大纲,渗透新的课标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既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有利于发挥学生解题的创造性。
二、学情分析在中考的复习中,针对所任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随着化学科内容的不断加深,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不如从前,班级的层次不一,现采取以下步骤加以完善和改进。
(1)对于自己所教九年九班:课堂气氛较活跃,尖子生较好,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班级内优生间有较浓的竞争和群研风气,学生分化较为严重,学生成绩差别也比较大,放弃不学的学生在增加。
大部分学生课堂听讲较认真,能主动积极学习,但基础一般,成绩差的学生特别差,帮教难度较大。
九年十班: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整体比较平均,但学生的学习习惯一般,课堂听课较认真,学习的主动性较高,被动学习的情况较多,尖子生少,缺乏领军人物,中间大,大部分学生,属于灵性有余,基础不扎实的情况。
班级有两极分化的倾向,差生人数也在增多。
采取灵活的复习方法。
在基础知识注意过关的前提下,狠抓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前后知识的串联、整合上下功夫。
(2)对于班级的中间学生,他们的问题在于对双基的掌握不透彻、应用不灵活,同时信心和钻研有梯度题的毅力不够。
2011届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教案3
化学方程式【课标要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核心知识】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能正确书写简单的①反事项: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但其体积却不一定相等。
b.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一定不发生变化,而分子个数可能发生变化,但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c.强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各物质质量的简单相加.是指真正参加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反应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没有参加反应,不能计算在内。
d.反应中气态物质的质量容易被忽略,应特别注意。
(2)利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实质是: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在化学反应中,不论新物质分子经过怎样的变化,其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各原子质量也不变。
所以反应前后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编造不存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使“等号”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3)化学方程式的涵义3.(1)(2)目的是使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与数目相等(3)①②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气体,则生成物气体就不需注“↑”号。
例如S+O2点燃SO2,反应物、生成物都有气体,在SO2右边不需注“↑”号在溶液中反应,若生成物中有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注“↓”号。
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固体,则生成物固体就不需要注“↓”号。
如 Fe+CuSO4= Cu+FeSO4中的固体物质Cu不需要再用“↓”标出。
(4)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是否相等,反应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正确。
4.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根据初中化学出现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除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之外,奇数配偶法也是应该掌握的一种方法。
2011届中考化学第一轮考点专题复习1
元素和化合物:空气、氧一、教学目标:1.加深对空气的组成及O2的物理性质,工业制取O2的方法的印象.巩固深化O2的实验室制法,O2的化学性质的理解.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及实验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O2的化学性质及O2的实验室制法教学难点:知识间的联系及应用三、教具:投影仪及有关实验室制取O2所需仪器和药品、课件(①关于空气污染②铁丝、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并实验区别两瓶无色气体哪一瓶为O2,哪一瓶为空气.同时回答O2的物理性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从而进入复习.(二)引导启发,进入复习一、空气:1.教师设疑,学生回答空气的组成2.电脑演示我市春节期间某一天空气环境,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二、氧气:1.(1)氧气的性质电脑演示、铁丝、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实现.要求:①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化学性质.②总结O2(2)O的用途: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实践中的应用关系.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巡视检查纠正,并要求写出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实验室制取学生实验:实验室制取一瓶O2的步骤,收集方法及检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O2的工业制法:3.O2学生回忆并回答,学生对比记忆.(三)讨论:且不引入其它气体”“如何除去空气中的O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激发思维.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学生得出正确方法.(四)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回忆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五)巩固深化(1)练习:见附录2——1(2)布置作业:见附录2——2(六)板书设计空气、氧附录2——1:《空气与氧气》部分典型题例例题:(一)选择:1.①空气中一般不含的气体是( )②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A.氮气B.氢气C.氧气D.稀有气体分析:此题考查空气的组成,从空气的组成及各部分所占体积分数可知答案为①B:②C2.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煤和石油等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B.化工厂产生的烟尘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空气的污染问题,空气的污染物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气体来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则答案应选D.(二)氧气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气体,用途很广,你也学过不少方法以制取氧气,请你至少写出四,其中是化学变化的写出化学方程式.种不同的原料制取O2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氧气的工业制法及学过的通电分解水,加热氧化汞等化学反应,学生需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可写出下列物质中的四种原料: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高锰酸钾C.通电分解水D.加热氧化汞E.液态空气其中除用到E原料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外其它所用原料制取氧气时所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A. .B.C. D.(三)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制____(填O2、H2)的发生装置相同,收集方法可用____,原因是____.分析:此题通过给予信息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实验室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及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的依据.学生需在根据O2的实验室制法基础上总结分析.答案:O2;向下排空气法;氨气密度比空气小.附录2——2:《空气与氧气》练习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生蓝紫色火焰D.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区别空气和氧气,最好使用( )A.燃着的木条B.澄清的石灰水C.液化的方法D.带火星的木条3.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磷可以在氧气中自燃B.氧气极易溶于水C.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做燃料4.一般说来,空气中O2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界中,既有消耗O2的过程,也有产生O2的过程.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1)消耗O2:____ (2)产生O2:____5.实验室制取O2,某同学按如下步骤设计:①连接仪器②装药品③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加热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⑦熄灭酒精灯⑧将导管移出水面.问该同学的操作是否有误?____若有错误,请你将正确操作顺序写出来(按序号排列)____,若最后两步操作顺序错了,会有什么后果?____.答案:1.C2.A3.C4.(1)物质的燃烧(或缓慢氧化,呼吸等) (2植物的光合作用5.有错误①④②③⑤⑥⑧⑦水槽中的水会沿导管倒吸入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化学初中复习教案
化学初中复习教案主题:化学复习
一、知识回顾
1. 物质的分类
2. 物质的性质
3.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算
4. 物质的分子结构
二、重点知识概览
1.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
2. 原子的结构
3. 化学键的形成及类型
4. 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
三、重难点复习
1.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性规律
3.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的简单表示
4. 化学键的形成和类型的理解与区分
5. 酸碱盐的性质及常见应用的掌握
四、学习方法
1. 多做例题,加强练习
2. 制作知识点的复习卡片
3. 定期进行小测验,查漏补缺
五、练习题
1. 下列物质中,属于元素的是()
A. 水
B. 氧气
C. 饭
D. 石油
2. 原子序数为6的元素是()
A. 氧
B. 氮
C. 硅
D. 碳
六、作业要求
1.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复习相关概念
2. 完成练习题,做到心中有数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2.2 物质的组成【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使用时间:2012年 月 日 计划 专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2.2物质的组成【【具有 (或 )的一类 的总称。
例如:氧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 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 (填“相同”或“不同”)都为8,即核内都含有8个 ,因此,就把它们统称为 。
⑴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 2、O 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但不可能是 。
一种物质不可能形成 。
⑵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 H 2O 和Ne 。
【温馨提示】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质量都不改变。
2.意义:⑴宏观:表示⑵微观:表示⑶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 、 (填不同类别元素符号)。
【温馨提示】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 ,如3O 表示 。
3.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形态,分别是游离态和 。
⑴地壳:前四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⑵生物体:前四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形式存在(主要含有 元素)人体内元素 元素(主要含有 元素)含量超过0.01%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元素(主要含有 元素)含量低于0.01%⑵ : ⑶ :⑶海水:含量最多元素的是 ⑷空气:含量最多元素的是 4.表示方法: “一____二____”5.分类:从宏观角度看,自然界中一千多万种物质均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础。
目前已发现了112种元素。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的区别,没有个数的意义。
【温馨提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与中子数无关。
6.元素周期表: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得出。
⑴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名称———— ,共有 个周期。
②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 ,共有 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2011遂宁市化学中考
A.将铁钉投入入竖直的试管中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C.挤压胶头清洗滴管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2011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i-28 O-16 C-12 H-1 Ca-40 Cl-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淘米 B.洗菜C .天然气燃烧 D.苹果榨汁2.下列能源中,最符合低碳经济要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是A.太阳能B.煤C.石油D.天然气3.从今年5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
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物质是A.尼古丁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4.下列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5.今年3月在日本发生的地震,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核燃料泄漏,释放出了容易致人体甲状腺损伤的放射性元素碘-131(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已知在元素周期表中碘的原子序数为53,则碘-131的中子数为A.131 B.53 C.209 D.786.右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t2℃时,X和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B. 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Y、Z、XC. Z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D. t3℃时,在100g的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有X能形成饱和溶液7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或治疗)的是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C.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D、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8分)8、(4分)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分有关(填化学式):(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软;(2)食品包装袋内通常充入一种防腐的气体单质是。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复习课教案设计
主题:化学复习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能够回顾并巩固本学期所学的化学知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1. 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和化学式
2. 化学反应与方程式
3. 酸碱中和反应
4. 化学键
5. 溶液浓度计算
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利用化学知识中常见的实验现象或物质特性进行问答,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复习知识点(15分钟)
运用多种方式如口头讲解、举例说明等对上述五点内容进行复习,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并巩固知识点。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相互交流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4. 知识检测(10分钟)
进行一次简单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总结与反馈(5分钟)
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教学资源:
1. 教师PPT
2. 复习资料
3. 练习册
4. 小测验题目
评价方式:
1. 学生课堂表现
2. 练习册完成情况
3. 小测验成绩
注意事项:
1. 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教学内容和流程清晰明了。
2. 要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3. 保持课堂秩序,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标要求】●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核心内容】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出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溶解的过程了解溶质的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乳化作用;能说出一些生活中洗去油污的简单方法。
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溶质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涵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要点精讲】一、溶解的过程:1、定义: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液的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溶质、溶剂的确定:⑪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⑫同种状态的物质互溶时,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⑬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就是水溶液。
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
方法导引:SO3、Na2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O3、Na2O,而是H2SO4、NaOH。
3、基本特征:⑪均一性;⑫稳定性。
这是从外观上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依据。
均一性是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溶剂的分子混合得十分均匀,溶液各处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完全一样。
但应注意,这是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在溶剂中溶质的溶解的过程中,如蔗糖溶于水时,在溶解过程中,可能上层稀,下层浓。
这仅仅是分子扩散尚未达到均一的情况。
稳定性是指条件不发生变化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就是说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不管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4、用途: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所以实验室、化工生产中常把固体反应物溶解后混合。
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也有很大意义,动植物摄取的养料必须变成溶液才能吸收。
5、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而硝酸铵则吸热。
6、乳化现象: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现象就是将油脂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
7、溶液与浊液的区别与联系:二、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有关计算: 计算依据:1、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与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100% 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2、溶液质量(m )=溶液体积(V )×溶液密度(ρ)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不同的液体混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混合前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3、常见题型及基本思路: (1)溶液的稀释与浓缩的计算:溶液变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补充溶质,另一种是蒸发溶剂,又称为“浓缩”。
溶液稀释的方法是补充溶剂。
基本思路:设稀释或浓缩前后溶液质量分别为m 1 、m 2,稀释或浓缩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 1 、a 2根据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可得如下关系:m 1 ×a 1 = m 2 ×a 2 (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同溶质溶液混合问题: 一般可用下式计算:m(浓)×a%(浓)+m(稀)×a%(稀)=m(混)×a%(混)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液滴)分散物质原①在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时,必须把溶液的质量或体积换算(或表示)为溶质的质量才能带入方程式计算。
②求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法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剂水的质量在计算中应注意:有些反应中不生成水时,溶剂水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各溶液中溶剂质量之和;若生成物中有水生成,则还需加上生成的水的质量。
(说明:有水参加的反应除外)法2: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原溶液的质量 + 新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反应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仪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步骤:⑪计算:按配制要求计算出需要的溶质和溶剂的量。
(固体计算出质量,液体换算出体积)⑫称量或量取:称量是指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量取是指量出液体物质的体积。
根据计算结果,用天平称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放入大小适当的烧杯中。
再用大小适当的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并倒入盛有溶质的烧杯中。
⑬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⑭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配制溶液时常用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例题解析【例1】有Ag质量分数为15%的NaNO3溶液,若想将其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的1/2B.蒸发掉(1/2)Ag溶剂C.蒸发掉溶剂的15%D.加入(3/20)Ag NaNO3E.加入(3/14)Ag NaNO3【解析】这是一道毕业、中考、高考和竞赛都使用过的经典题。
关键是明确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和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原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的溶质质量1)设蒸发掉的溶剂质量为χ,据定义式:[Ag×15%/(Ag-χ)] ×100%=30%解得χ=(1/2)Ag 选B5%溶液2) 设加入溶质的质量为y ,据定义式:[(Ag ×15%+y )/(Ag+y )] ×100%=30% 解得y=(3/14)Ag 选E则正确选项为B 、E【例2】请根据下图要求,自编一道有关溶液的计算题,并进行解答。
【解析】这道题比传统的一道关于溶液、溶质、溶剂的计算题也许更能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目给定溶质和溶剂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量需要自己设定,并计算。
解题时可任意确定其中两个量,求另一个量。
如:(1)由NH 4HCO 3晶体配制成5%的溶液200 g ,需加水多少克?(2)配制m g5%的NH 4HCO 3溶液,需NH 4HCO 3晶体和水各多少克?(3)m g 水配制5%NH 4HCO 3溶液,需加入NH 4HCO 3晶体多少克?即分别从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分析、编制试题。
解答示例:配制5%的碳酸氢铵溶液200 g ,需碳酸氢铵和水各多少克? 解:需碳酸氢铵质量为:200g ×5%=10g 需水1200g-10g=190g答:略(自编题目符合要求,答案合理均可)【例3】我省境内的白石山,因其石灰石呈白色且含杂质较少而得名,是国家级石灰岩结构地质公园。
某化学兴趣小组从白石山采集来一些样品,进行了下列实验:取4份质量不同的石灰石样品,分别与27.0g 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经过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所取样品质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试计算:/g⑪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⑫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这是一道数据分析题。
关键是能在表格的数据分析中找到可以用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进而利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解答。
答案: ⑪100%90%⨯=1.0g-0.1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g⑫与27.0g 稀盐酸恰好反应的CaCO 3的质量 3.0g-0.3g=2.7g [4.0g-1.3g=2.7g 给分]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100 73 2.7g X ×27gX=7.3%答:⑪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⑫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例4】⑪若中和反应需要60g 10%的NaOH 溶液,现提供50g 20%的NaOH 溶液、40g 5%的NaOH 溶液以及足够的NaOH 固体和水,请选用以上提供的药品设计两种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所需的各种药品用量)填入下表中。
⑫下图是某学生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60 g10%NaOH 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氢氧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
①a 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
②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a 操作中砝码和氢氧化钠放错盘 B .b 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C .c 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0 mLD .d 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解析】此题为溶液配制的方法归纳题。
要配制10%的NaOH 溶液,可选用的方法较多,但前提是①溶液中NaOH 的质量为60g ×10%=6g ;②溶液总质量保持60g 不变。
方案1:NaOH 固体和水。
NaOH 固体质量为60g ×10%=6g ,水的质量为60g -6g =54g 。
方案2:20%的NaOH 溶液和水。
30g 6g20%的NaOH 溶液的质量=20%加水的质量为60g -30g =30g 。
方案3:20%的NaOH 溶液和5%NaOH 溶液。
设需要两种溶液的质量依次为x 、y ,则方案4:NaOH 固体和5%NaOH 溶液,设需要两种物质的质量依次为x 、y ,则答案:⑪方案1:30g20%NaOH溶液和30g水。
方案2:20g20%NaOH溶液和40g5%NaOH 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⑫①氢氧化钠直接放在纸上称量,②AB【技能训练】1.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食盐②纯碱③面粉④芝麻油⑤蔗糖⑥白酒,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④⑥ B.①②⑤⑥ C.②③⑥ D.①②③⑤2.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 B.溶液中一定含有溶剂,且溶剂一定是水C.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B.NaOH溶液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恰好完全完全反应,溶质是NaOH,溶剂是CuSO4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厨房洗涤剂具有溶解油污的作用B.冰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C.NH4NO3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5.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