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3篇PEP sixth grade volume I Chinese Lesson 16 "green mountain i s not old" teaching plan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青山不老例文(基础版)2、篇章2:青山不老范文标准版3、篇章3:青山不老文档(通用版)篇章1:青山不老例文(基础版)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上《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课文的故事或知识。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
2.2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2.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3.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加深理解。
4.分析课文表达手法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学习生字词5.1教师逐个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
5.2学生跟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5.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用法。
6.合作学习6.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自然段进行学习。
6.2各小组通过讨论、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对自然段的理解。
6.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7.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
8.作业布置8.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8.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四、课堂实录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课文的故事或知识。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节奏。
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6 青山不老》 公开课教学设计_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听写有效性的研究教学示范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读记记“治理、归宿、三番五次、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并能有效进行听写。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围绕自学导读里的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自读课文,围绕自学导读里的三个问题通过质疑、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疑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对学生进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及环境保护法律意识的渗透。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链接专题,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单元导读大家都明白是关于什么的呢?-----(环境保护的),在祖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他生活的那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他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青山不老》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全国植树劳动模范马永顺。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自学提示,看看学习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自由读课文,要求:⑴认真快速默读课文,理解字词。
⑵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4、以听写形式进行反馈交流:三、再读课文,感悟“奇迹”过渡:那我们就按照导读提示里所要解决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分小组自读课文讨论三个问题。
学生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板书:创造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来说说。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6青山不老
a.教师提供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b.学生互相评价,提出建议,共同提高;
c.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5.情感引导,价值观教育: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短暂,教育他们珍惜时间,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6青山不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章主题:《青山不老》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文章,学生能通过本课学习,理解文章所传达的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人生却短暂的深意。
2.掌握重点词汇: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文章中出现的新词、成语、俗语,如“层峦叠嶂”、“生命的年轮”等,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通过这篇作文,希望你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加深对自然的情感体验。"
2.阅读理解:请同学们从课文中选取一段自己认为最具哲理的句子,进行分析解读,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字数在100-200字之间。
"这个作业旨在培养同学们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请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青山不老》一文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和热爱。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 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
16、青山不老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1、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4’)同学们知道中国西晋北(中国西晋北:包括山西省晋西北雁门关外,陕西省在晋西北风沙区,)黄土高原的情况吗?请看一组图片(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这就是黄土高原,一眼望不到边的都是黄土,难得见到一丝绿色。
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创造奇迹的老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16课青山不老。
板书:16、青山不老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
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
1、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呢?(找出相关段落并用笔划出相关语句)(提示第一段与第四段及第五段)(板书狂风、沙尘暴的山沟改造绿意荡漾的青山)2、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环境下)创造奇迹的?”)解释词语肆虐、盘踞、三番五次、归宿的意思。
并分析重点句子: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觉得别无选择,他必须种树,种树就是他生命价值的的在,他将永远种树直至生命的终结。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优秀教案集合5篇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优秀教案集合5篇第一篇: 青山不老教案设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出示阅读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三、学生自学四、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
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贺成军一、教材简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二、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三、课前准备小黑板写的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森林的作用吗?生议论,找资料,同位交流。
2、师出示小黑板写的资料。
森林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它是:制氧厂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的“加工厂”,它为大自然提供着新鲜空气。
一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每天能产生0.73吨氧气,消耗1吨二氧化碳。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吐出O.9公斤二氧化碳。
就是说,一公顷森林每天放出的氧,足够973人呼吸使用。
吸尘器树叶对粉尘有很大的吸附和过滤作用。
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粉尘50—80吨。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优秀8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风雨同舟、肆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一、导入:同学们,学习了第十五课,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应该热爱和珍惜土地。
今天我们学习16*《青山不老》,你又将获得哪些启示呢?二、检查预习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吗?现在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字、词、句预习情况。
(1)字词检查1、土炕肆虐盘踞淤泥2、治理参天的杨柳归宿3、风吹沙起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绿风荡漾第一组强调:炕与坑的区别;虐字的写法:踞的读音。
第二组注意:参和宿的读音并掌握其他的读音;区分治和制。
第三组要求: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掌握和他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和类似结构的词语。
(2)句的检查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第一句话掌握修辞手法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第二句话要求读准,特别注意断句,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新授:1、过渡:字词句同学掌握的很扎实,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出示学习方法)a、把握文章主要内容b、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把课文多读几遍,有人说读书就是煮书,煮书就是把课文读熟,熟烂于心,熟的像老师这样可以不看教材。
注意一边读一边结合阅读方法,把握主要内容,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好,在老师刚才的这段话中,提出了几个具体的要求?(这一环节启在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自由读书过渡:读书有时要把薄文读厚,有时要把长文读短,概括主要内容,就要把长文读短,这是一种概括能力。
来,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概括主要内容过渡:是啊,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6 青山不老》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理解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继续感悟读进去,想开来的读书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了解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奇迹,体会老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应用总结出读书方法,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基。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它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
略读课教学应该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对于本课所讲的晋西北的气候现象和环境条件,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只能通过资料进行初步了解和自己想象或结合当地的恶劣天气进行调查、理解。
重点难点1. 学会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
2. 继续感悟读进去,想开来的读书方法。
3. 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认识理解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继续感悟读进去,想开来的读书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了解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奇迹,体会老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
学时重点1. 学会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
2. 继续感悟读进去,想开来的读书方法。
学时难点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活动【导入】(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并齐读课题)【讲授】(二)感知“奇迹”1.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土炕肆虐盘踞淤泥归宿荡漾劲挺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如臂如股指生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学习重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法提示: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在学习中,要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勾画、诵读、欣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好词佳句,并注意和同学合作,在交流中深化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快速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肆虐.(nüè lüè)参.天(cān shēn)险恶.(wù è)盘踞.(jū jù)3、照样子,写词语。
三.番五.次风雨..同舟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老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5、读了课文后,我还有以下几点疑问:二、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展开想象赏读,感受奇迹。
2、浏览课文,说一说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1)感悟环境之恶劣。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沙吹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从带点的两个词语中,体会到●请用自己的话把县志记载的意思写下来。
●这段话主要写了(2)感受树木与土地的关系。
“是的,保住了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保住了这片土。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感悟老人的精神。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他是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的:他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3.通读课文,感悟中心。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练习题包括: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崎岖、坚韧、风华正茂、岁月流转。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自然、生命主题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如《我与地坛》、《大自然的语言》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体会自然与生命的美好。
6.课堂小测:在下次课堂上,进行一次关于《青山不老》的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字词、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
随后,我会简要介绍《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首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如“崎岖”、“坚韧”等,并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接着,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课文深层含义,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文学形象和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6 青山不老》 公开课教案_0
16.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1.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小组进行课前词语预习展示(3分钟)(二)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同学们现在正值秋初,但是热情夏季像是有些舍不得我们似的,打开窗放眼望去,我们依然能看到那一抹充满生机的绿色,多美丽啊!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还有这样的一面,请你自己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词语:狂风呼啸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寸草不生黄沙满天天寒地冻)2.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请你用一两句话,把你刚才想出的景写下来。
练笔13.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景象,听的同学注意倾听.从刚才的词语中我仿佛看到了,4.有一位作家叫梁衡,他在青山不老中也写到了恶劣的环境,他是怎样写的呢?请你打开课文快速浏览,找地方。
5.同样是描写恶劣的环境,你发现作者和你们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6.那么在如此险恶的地方,历经15年之后,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7.对比了这样两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感觉或者是疑问?(1)谁创造的?(2)这个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三)自读课文,小组合作,感受奇迹1.那么剩下的这这个疑问,请大家带着你的疑问圈一圈,注一注,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出你看到的谜团。
小组汇报展示一、(15年……奇迹)孩子们15年有多久,5400多个日日夜夜3700亩有多大,第五小学10个?100多个那么大,你再读这段话(大屏幕:15年……)就像你们分析的他列举的仅仅是这一个个数字吗,这一个个数字背后他蕴藏的是老人的艰辛,努力,辛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3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3篇PEP sixth grade volume I Chinese Lesson 16 "green mountain i s not old" teaching plan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青山不老例文(基础版)2、篇章2:青山不老范文标准版3、篇章3:青山不老文档(通用版)篇章1:青山不老例文(基础版)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朗读传达课文的情感内涵。
(二)教学设想
1.针对生字词的教学,采用预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查找并学习,课堂上通过小组互动和游戏等方式进行巩固,提高记忆效果。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通过对青山绿水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4.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能。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如比喻、拟人等,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四)课堂练习
在本环节中,教师将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改写句子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2.创作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给出一个写作主题,如“我心中的青山绿水”,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3.写作练习:以“我心中的青山绿水”为主题,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生动,表达真情实感。
4.课后实践: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学生需在课后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捡拾垃圾、节约用水等,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请学生记录下自己的环保行动,并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
5.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设想活动:生字词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词汇的记忆。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秀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描绘青山、老人、树木等形象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感悟人生价值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感悟人生价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青山不老”的传说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此为题的课文。
2.齐读课题,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青山”、“老人”、“树木”分别象征着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其用法。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2.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如对比、排比等。
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青山不老”的感悟文章。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提高写作水平。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
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理念与目标】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⑵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⑶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及过程】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一、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对青山不老的珍视和对环境保护的认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所传达的环境保护观念,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青山不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青山不老》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初步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掌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总结归纳:通过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和生态道德观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可以布置相关主题的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
6.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等活动,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问答、讨论、演示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语文能力。
3.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3. 通过关键词、句子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抓住关键词、句子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青山不老”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子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4. 实践练习(1)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题。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青山不老”的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互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词掌握、作文内容丰富性以及表达清晰度等。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应思考课堂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6课《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一课时,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通过自读、思考、交流,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2、教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我国大西北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等视频。
2、播放改造大西北后的森林视频图片。
师讲解(在这美丽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
3、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课文。
2、用一句话向大家形容一下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这位老人。
板书:老人 81岁瘦小
师随机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指读,理解,指导读,比赛读。
3、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请找出来。
(第1自然段
和第5自然段)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A、句子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读这段话。
B、第3句话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思考: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4、体验绿洲所处环境的险恶。
提问,为什么称它为“了不起的奇迹”呢?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结合注释理解“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意思。
理解后,朗读。
“大环境”──险恶。
(板书)
②“小环境”──艰苦。
(板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师小结: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四、回到题目,理解“老”与“不老”;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师小结;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在大环境险恶、小环境艰苦的情况下,老人创造了这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1、理解“老”字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也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告诉了我们“老”的本义。
默读课文,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
了、老了?
预设交流点: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板书: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板书:过世)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板书:81岁)(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板书:再也出不来了)2.这样一位年迈的老人,作者却说他“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这是怎么回事?
①课件出示句子: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思考:“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与山川共存”就是说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那样一起发出光辉。
)
提出疑问: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老农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师讲解: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们对青山的呵护,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越来越茂盛,越来越广阔的遍布祖国大地,万古长青。
请看大屏幕!
(屏幕用打字机打字的形式出示近年来土地沙化减少,植被增多的数据。
)
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
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带着这份感动,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拓展:进行环保教育
课件放环境受到破坏的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再想想老农十五年来创造的奇迹,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引导:
15年的努力可以创造奇迹可以把黄沙变绿洲,我们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都会创造奇迹的。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向老人学习,爱护环境,植树造林。
(六)作业布置
1、背诵最感动的部分。
2、写下你最想对老人说的话。
六、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小环境——艰苦青山不老
老人——日月同辉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