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秋天》教学设计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景物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2)学会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来描绘自己喜欢的季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感受秋天的美好,学会欣赏自然美。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想象、联想等方法的运用。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秋天相关的图片、实物等。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与秋天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的含义。
(3)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课堂练习(1)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2)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用课文中的语句描绘。
(3)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和景色。
2. 掌握秋天常见的植物和动物。
3. 通过欣赏秋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秋天的基本特征和景色。
2. 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欣赏秋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多媒体设备和教学图片。
2. 学生准备课本、笔和本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秋天吗?秋天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的特点,教师写在黑板上。
Step 2:新课讲解1. 教师打开PPT,讲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色。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介绍秋天的主要特点,如黄叶红叶落下来,果实成熟,天空湛蓝等。
2. 教师讲解秋天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如栗子、苹果、松果、松鼠等。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和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
Step 3:课文理解1. 教师让学生打开课本,找到《秋天》这篇课文。
教师读一遍课文,学生跟读。
2. 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中介绍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和植物?”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将其标出。
Step 4:课文解读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课文。
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中描述的秋天的颜色是什么?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课文中的描述。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等。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Step 5:欣赏秋天的景色1. 教师让学生将课桌椅整理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闭上眼睛。
2. 教师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秋天的景色中。
学生可以想象秋天的颜色、声音、气味等,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
3. 学生分组互相欣赏和分享自己的描述。
Step 6:课文背诵1. 教师让学生跟读课文,然后尝试背诵。
《秋天》教案(优秀4篇)
《秋天》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4篇《秋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秋天教案的写作思路。
《秋天》教案篇一【设计理念】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花草树木变换的季节。
在小朋友的周围,都悄悄的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以及秋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秋天的美陶冶幼儿的审美情趣,我们预设了"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
在"娃娃玩秋"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各种动手操作、外出参观、感性操作、音乐表演等活动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植物的变化。
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从此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设计思路】根据孩子们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组织了本次主题活动"娃娃玩秋"。
结合《纲要》,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是:1、通过自身感受、观察、锻炼、及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感受秋天的丰富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3、学习用剪、切、拼、贴等技能,大胆创造作品,感受用树叶做游戏的乐趣。
4、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一:水稻丰收(综合)活动目标:1、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及水稻各部分的名称用处。
2、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准备:参观前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到户外参观水稻,了解其生长过程。
提问:(1)这是什么?(2)水稻小时候是怎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呢?(3)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在稻田里忙什么?2、出示一撮完整的水稻,向幼儿介绍水稻各部分的名称和用处。
稻谷进行加工变成大米,大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粮食,稻草除了做燃料,还可以做手工、做草玩具等等,草根留在田里还能当肥料。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秋天的自然特征,如气候、景色、植物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增强对季节变化的感知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选用适合的秋天的文章,如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魅力。
2.2 教学资源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秋天的景色和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秋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秋天的感受和体验,互相交流。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观察任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
4.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选用适合的秋天的文章,如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魅力。
5.2 图片素材收集秋天的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色和特点。
5.3 视频资料寻找与秋天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
5.4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秋天的音乐、展示秋天的图片和视频,营造浓厚的秋天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6.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秋天的特征和意义。
6.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秋游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秋天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选修《秋天》教案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秋天》教案黎塘一中玉丹凤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全诗;进行语言积累;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按“说秋——读秋——品秋”进行教学。
其中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读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导入:由复习旧课导入。
二、介绍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幼年时就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后来又读了大量新诗,大学时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
1938年以后,曾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
他的作品大多收集在《何其芳文集》里。
三、说秋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看图片,说一说,看了图片,发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四、读秋:1、集体朗读。
2、听课文朗读。
3、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4、男女代表赛读。
5、师生点评。
6、师生归纳出读诗应注意的要点。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画面。
读懂感情。
7、集体朗读。
五、品秋在此环节中,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质疑、探究全诗。
1.听了课文朗读以后,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些非常优美的画面,请你分别给它们命上一个整齐、漂亮的名字?(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归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2.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你最喜欢的那个画面。
3、请你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六、佳名积累1、请同学们总结归纳有关“秋”的古诗词句,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七、小结▃▄▅▆▇██■▓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秋天》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赞美。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图片展示等方法,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景象和氛围。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想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赞美。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2)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想象,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秋天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回顾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秋天》,感受语言的美妙和节奏的和谐。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绘技巧。
3. 讨论与表达:(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中秋天的描绘和赞美的理解。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想象,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表达等,评价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检查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写作能力:收集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回家后阅读其他关于秋天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变化,让学生了解这个季节的特点和事物的变化。
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秋天》,并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秋天》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教师准备图片、实物等教具,以便于教学时使用。
3. 教师准备学生练习册,以便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
二、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回忆《秋天》中描绘的景色和变化,让学生自由发表对秋天的感受和看法,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朗读《秋天》的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注重语音语调的训练。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3. 文本阅读(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2)教师分段解释课文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难句。
(3)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鼓励学生朗读,并指导学生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互相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4. 情感体验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景色和变化展开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5. 拓展阅读教师为学生提供秋天的相关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增加对秋天的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6. 思维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你最喜欢秋天的哪一种景色?为什么?你在秋天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等。
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7. 课堂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如词语理解、课文情感表达、课文写作等,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
8. 课文写作教师给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写一篇与秋天相关的小作文,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写作能力。
9.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进行回顾,并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秋天》教案(精选15篇)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秋天》教案(精选15篇)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秋天》篇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4.秋天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词语,并理解词语。
2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4.能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课时目标 1.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3.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教学难点能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2.你能说说秋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么?(太阳更红更娇,空气更甜更好)3.为什么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今天,我们就跟着秋风信使,一起到秋天里去看一看,瞧一瞧吧!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1.自由读课文2—6小节,看看我们的秋风都到了哪此地方?2.秋天一到,秋风习习,你知道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田野、小路、果园)(1)板示:秋风来到________________,在那儿___________________(2)看来,这秋风可真调皮,你能来读一读么?(3)指名朗读3.其实,调皮的秋风还去了许多地方,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默读3-5小节)(1)板示:秋风飘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说)(2)相机,秋风飘到果园,果园里的其它果实又会怎么样呢?(3)出示:嚷着冷了,。
(练说) (4)看哪,果实们多么快乐,一个个咧着嘴笑呢,谁来读读第4小节,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快乐!4.看到果园里硕果累累,田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谁来读读第5小节。
(1)你知道玉米的烦恼是什么?你有烦恼么?可是秋风一到,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忘记烦恼的玉米,和他一样把烦恼也忘掉吧!(指读,齐读)5.秋天,实在是太美好了!看着这美丽的秋天,你想说些什么?(男女生分小节读2-5小节)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1.我们的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苏教版选修《秋天》说课稿2篇
《秋季》讲课稿一、说教材1、单元及教材解析《秋季》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课内容,详尽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 ,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课。
本单元采纳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育学生研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课的要点是培育学生拥有感觉、理解、赏识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侧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课;简化教课眉目,重申内容综合。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季》是现代有名作家何其芳所作。
诗不长,仅三节。
很精华,但容量大,并且画面感很强。
以“秋季”为“经线”,以深谷、田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灿烂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拥有既来自人间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课目标的预设依照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术” 、“过程和方法”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考虑,预设本文教课目标以下:认知目标:有感情的频频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累积;能力目标:掌握诗歌境界,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育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感情目标:培育学生热爱自然、健康尊贵的审美情操。
3、教课重、难点的预设依照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课重、难点以下:教课要点是指引学生频频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清远、闲静的境界美。
教课难点是推断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朴素晓畅、情形交融的特点。
二、说教法1、教课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课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课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课中,要重视累积、感悟、熏陶和培育语感。
”,所以依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样教课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育健康的感情。
2、学情解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讲课的依照与出发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秋天的四季变化,感受秋天的景色美丽;2.掌握秋天主要天气现象和景色;3.能够朗读、书写秋天和相关词语;4.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认识。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主要天气现象和景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从而在全神贯注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秋天的知识。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辨秋天的不同天气现象和景色,发现并模拟秋天的感觉。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让学生关注课堂主题,在掌握班级口号后,可以进行下一步。
1.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大家喜欢秋天吗?让学生展现他们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的感受,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2.师生互动,通过引导,让他们了解秋天的不同天气和景色,引导他们感受生命之美。
活动部分让学生听朗读课文《秋天》并回答问题。
1.学生朗读《秋天》2.分为两个小组,进行问答环节。
教师可以提出各种有关秋天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例如:“秋天的气温怎么样?”“秋天的颜色有哪些?”等等。
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秋天的了解。
3.通过图片和比喻加深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理解。
4.教师展示多张秋天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可以指出照片中有哪些秋天的元素并进行描述,可以与《秋天》课文进行对比。
5.通过对秋天的感官体验来加深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秋天的景象、气味、声音等等,伴随着秋天的人和物,给学生带来一种别样的体验。
巩固与拓展1.听写大合唱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让学生朗读并背诵相应的内容,同时给学生预留时间进行反复练习。
最后,进行听写检测,优秀学生给予表扬。
2.完成作业记录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并就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自己的总结。
作业布置1.让学生查找有关秋天的资料,画出属于秋天的的元素,以图表形式呈现。
2.背《秋天》相应课文,开始对总结词汇、语法、音韵和修辞的熟练运用。
教学评估1.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环节来评估学生对于秋天的掌握情况。
2.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和认识,以此评估整体教学效果。
《秋天》教案(第二教时)(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教材)
秋天教案(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其意思。
2.能理解并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句型结构。
3.能描述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准备
1.课文《秋天》的复印件。
2.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导入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学生对《秋天》的基本认识。
2. 学习新课(30分钟)
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秋天》。
2.分组讨论,学生合作解释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并填写在黑板上。
老师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
3.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4.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检查读音和语调。
3. 操练句型(20分钟)
1.老师提问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让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和变化,例如:“秋天里的天气怎样?” “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等。
2.学生们用课本上的句型造句,互相交流并纠正。
4. 巩固练习(15分钟)
老师发放学生练习册中与《秋天》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5. 总结和评价(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对《秋天》的认知、词汇掌握和句型运用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学会使用句型描述秋天的景象。
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和互动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和思考。
苏教版选修秋季教学设计
《秋季》教学设计敬仕凤【教学目标】①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琢磨、体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琢磨、体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步骤】一、导入1.闻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季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难过……可是秋季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咱们走进《秋季》,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季。
2.提及秋季,咱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的确,秋季是一个成熟和收成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平的,“一份耕耘一分收成”是秋季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季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季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灵敏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季的风彩,今天,就让咱们一同走进《秋季》,体味动人的秋魄。
3.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盛暑以后,盼来了习习秋风。
秋,因其成熟与收成,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滔滔来”的慨叹,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枫林霜叶的画意勾绘。
今天咱们一路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季》,去倾听秋的诉说。
二、资料助读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取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初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情感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向往和梦幻中,留下孤单和忧郁。
何其芳关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
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拍,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6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6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 (1)一、班情分析通过上一个学期的班级教育教学管理,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思想纯朴,品行端庄;为人诚恳务实,能吃苦耐劳;求知欲望强烈,上进心强。
同时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做事不挑三拣四,同时又能团结协作。
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自觉守纪,维护班级荣誉。
但同时由于生活在农村,部分学生也存在如不讲卫生等陋习。
还有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家长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关爱,个性比较偏激;缺乏个人修养,言语、行为较为粗俗;个人主义突出,自私自利,好我行我素,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还有极个别的学生因为在家娇生惯养,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不尊重他人及他人的劳动成果;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心理比较脆弱,性格比较冲动。
二、指导思想从“”入手,结合《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培养品学兼优的学习典型,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
促进全体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人情操;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个人人格。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使其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三、工作目标主要目标: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转化后进生。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生活作风。
四、工作措施1、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做好登记和记录。
严格执行学校和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及学生操行评定制度。
树立正面典型,发掘后进生中的闪光点。
以优促良,以优带后;以人促人,以人育人。
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2、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好主题班会,及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
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之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生活作风。
3、关心和爱护学生,耐心细致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顾虑,使其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天》。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相关的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课文《秋天》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的朗读和背诵。
3.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秋天的季节特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印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秋天》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秋天》,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交流,了解秋天的相关文化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象,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师生共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秋天》中的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关于秋天的描述。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30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30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通用30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学语文《秋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 板书课题--秋天2. 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3. 老师也整理了一些跟秋天有关的词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出示:秋高气爽、秋色宜人、一叶知秋、叶落知秋、秋风习习、秋风萧瑟、秋雨绵绵、果实累累、春华秋实、枫林尽染、秋菊傲霜、秋水长天)这里面有你不理解的词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4. 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吗?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这些词语。
5. 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眼里的秋天是一个迷人的、丰收的季节。
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秋天,于是呢,他就创作了一首诗来记录下他眼中的秋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他写的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划出生字词;(3)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出示自读要求)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
(生自由读书,圈点)2. 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得和生字词去打打招呼。
(1). 学习生字词 (2).读好二类词语3. 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指名分节读课文)(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4. 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
《秋天》教学设计(江苏省省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秋天》诗文。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运用诗中的描写方法来创作自己的秋日作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诗歌创作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秋天》诗文内容,了解作者背景。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2 学生准备:预习《秋天》诗文,初步理解诗文内容。
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或资料,以便课堂分享。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利用学生收集的秋天图片或资料,引导学生分享对秋天的感受。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3 分析与欣赏:教师举例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分享对诗中景象的想象和感受,培养审美情趣。
4.4 写作与创作:教师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秋日作品。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性。
5.2 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关注其对诗中描写方法的运用和对秋天的感受表达。
5.3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文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向学生推荐其他描写秋天的诗歌、散文或小说,如《秋夜》、《秋日私语》等,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6.2 艺术欣赏: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感受秋天在different art forms 中的表现和情感。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秋天》第一课时的知识点。
2. 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3. 教师提出问题:“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你们觉得秋天有哪些特点?”并带领学生进行讨论。
第二节:课文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 教师讲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同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节:课文赏析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景色。
2. 学生描述课文中的图片,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
4. 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节:课文理解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词语,澄清不理解的地方。
3.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解答他们在课文理解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节:课文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相关的活动,比如野外郊游、采摘水果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秋天的美好。
2. 学生进行秋天相关的手工、美术创作,展现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秋天相关的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节: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分享自己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秋天》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和对自然的感受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通过课后延伸部分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促进学生对秋天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歌《秋天》的基本意思,通过韵律和形象感受秋天的美好。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色和感受。
3. 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感,增强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PPT和教学课件。
2. 课文朗读音频。
3. 图画、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4. 学生秋天的感受和描述制作的小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 准备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2. 播放《秋天》的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二、学习课文 (15分钟)1. 呈现课文《秋天》PPT和教学课件,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2. 教师解释课文中比较生僻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 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形象。
三、分析课文 (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写的景色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课文中描写的秋天景色,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 (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秋天的景色和感受,并写下小组讨论的内容。
2. 听取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表演展示 (10分钟)1. 让学生自行分组,准备秋天景色和感受的表演或诵读活动。
2. 学生进行表演或诵读,让全班同学共同感受秋天的美好。
六、作品欣赏 (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秋天感受小作品,如画、手工等。
2. 全班同学欣赏学生的作品,并交流彼此对秋天的情感体验。
七、总结 (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是对秋天景色和感受的理解和表达。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秋天的景色和变化,加深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八、作业布置 (5分钟)1.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用一篇短文或者诗歌来描述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体验。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教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常见的秋天景物。
2. 掌握秋天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的意思。
3. 韵律性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秋天的特点和常见的秋天景物。
2. 理解秋天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1. 韵律性朗读秋天课文。
2.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秋天》的课文。
2. 彩色图片或实物,展示秋天的特点和景物。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并带领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和景物,让学生激发对秋天的热爱。
Step 2: 课文导读教师朗读《秋天》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注意课文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Step 3: 理解课文1. 逐段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 多媒体展示词语或句子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3. 利用配图或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Step 4: 边读边学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韵律感和节奏感。
3. 分段进行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韵律感和节奏感,并帮助学生纠正朗读中的发音和语调问题。
Step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课文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和进行小组讨论。
Step 6: 拓展活动1. 学生分组,自由表演《秋天》的情景对话或独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2. 学生利用自己对秋天的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展示在班级或校园的布告栏上。
Step 7: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再次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常见景物,并帮助学生对秋天课文的理解做个总结。
Step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复习课文、参观秋天的景物并写下感受等。
以上是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教学教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教学设计
敬仕凤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2.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
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3.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枫林霜叶的画意勾绘。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二、资料助读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
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
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2.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四、合作探究
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
①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②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画。
参考: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
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
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
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五、自主赏析:
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从听觉的角度,贴切传神地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形声兼具的画面。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使人满口生香,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
“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把青鳊鱼比喻成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
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耐人寻味。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
“梦寐”名作动,。
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六、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提示: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七、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
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八、课后作业
1.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2. “诗中之秋”令人神往,“蓉城之秋”风光无限,“育才之秋”洋溢欢乐。
请拿起你的笔,用心勾勒你心仪之秋。
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来一则片段,甚至可以描一幅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