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合集下载

论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论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谈论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甚为密切,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教育人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工作中常常涉及到人的思想、观点、感情、动机、性格、理想等问题,而这些恰好正是心理学所研究的课题。

因此,借鉴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成果,可以直接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着重就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谈谈科学地了解人,科学地激励人和科学地塑造人的问题。

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准确掌握和预测学生的思想动向。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活动的脉搏,好比医生看病,只有了解症状确诊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一样,因此能否科学地觉察和预测人的思想及其变化状况,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搞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感叹地说,人的思想真难捉摸,“知人知面难知心”。

应当承认,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各个人的头脑之中,具有隐蔽性。

要打开人的心扉,洞察人的内心世界,确实是相当困难的。

然而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有其一定的规律或特点的。

只要认真地了解研究这些规律或特点,我们就可以把握人的思想及其变化状况。

一、要善于了解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人的心理是人脑感受客观现实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

无论怎样复杂的心理活动,总是由一定的客观现实的刺激所引起的;或是由当前的刺激如看见某个事物,听到某个声音;或是由过去的刺激如回想起某件往事;或是由外部刺激如听报告、看电影;或是由内部刺激如饥饿、疼痛所引起;或是由当前与过去、内部与外部刺激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

这就是说,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总是有原因的。

引起某种心理活动的原因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活动产品分析、个案研究、自然实验等方法了解产生某种心理活动或思想的原因,来把握人的心理或思想变化状况。

这种“追本溯源”“顺蔓摸瓜”了解思想的做法是为长期实践所反复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 析 积 极 心 理 学 视 野 下 的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王 高 洁
摘 要 : 极心理 学主 张从积 极的情绪体验 、 极的人 格特 质和人 与群体 的 关 系申探 讨人 自身的价值 。 积 积 新 时 期 的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教 育 也把 充 分 调 动 大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能 的有 效 开 发 、 质 的 全 面提 升 作 为 学 潜 素 校教 育 培 养 的 目标 。 而这 都 强 调 以 人 为 本 , 重 视 管理 主客 体 的 情 感 、 值 和 潜 能 的 开发 。 以积 极 心 理 学 为 都 价 视 角 , 从 创 建 和 谐 的 校 园氛 围 , 教 育过 程 中重视 情 感 激 励 作 用 , 注 学 生 的 满 意度 , 大 学 生在 教 育 中体 拟 在 关 让
第 1 卷 第 4期 1 2 1 年 4月 01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N F JxIUNI RST AL O I VE I Y
V0 . 1 No 4 1 1 .
Ap . 0 1 t 2 1
文 章 编 号 :6 2— 7 8 2 1 ) 4—00 2 17 6 5 象 , 命 令多 引导少 , 从 即: 管理
多 服 务 少 , 教 多 启 发 少 , 理 论 灌 输 轻 实 践 锻 炼 , 育 说 重 教 内容和培养 目标脱 节 , 能有 效 地保证 学 生 的教育 主体 不 地 位 和 激 发 学 生 内在 深 层 的 自我 发 展 、 自我 成 才 的愿 望 。 3 “ 人一 面 ” 如 “ 型 我 秀 ” .千 不 我 。在 教 育 目标 上 , 高 校应更加注重对大 学生健 全人 格 的培 养 , 当前 我 国初等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作者:杨敏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3期摘要:在人们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严峻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也已成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狠抓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我们应在统一二者认识的前提下,以把握大学生心理态势为基础,采取点、线、面全方位施教,通过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养、踏实敬业的教师队伍,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的有机结合走向良性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53-02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变迁的加速、工作压力的加大越来越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

作为大学生而言,他们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然而受社会变迁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校园中比较普遍且很难忽视的问题。

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存在心理问题(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已经达到25.1%,且近两年仍有上升的趋势,虽然相关院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程,设立了“谈心屋”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机构,但是真正主动前往这些机构寻求帮助的学生仍占少数,这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自尊心在“作怪”,如若不能妥善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轻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以及在校的表现,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某些涉及到生命安全的极端事件发生。

现在大学阶段普遍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且课时数较多,如若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解决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创新和有效的做法,笔者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来寻求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使得这两种教育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能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

心理课课程思政分析报告

心理课课程思政分析报告

心理课课程思政分析报告一、引言心理学作为人类行为和心智的科学研究,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过程,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关系。

近年来,心理学在国内备受关注,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其教学内容也日益丰富和深入。

本文旨在对心理课程进行思政分析,探讨其在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思想觉悟方面的作用。

二、心理课与思政教育的关系1. 心理学是人文社科学科的代表之一,其研究对象与思政教育有较高的契合度。

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心理过程、人格发展和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相一致。

心理课程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意识。

2. 心理课程中关注的问题,与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相契合。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身心困扰和发展压力。

心理课程关注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问题,正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升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三、心理课的思政教育功能1.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心理课程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它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心理学,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批判精神。

心理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反思,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批判精神。

学生通过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思考和审视社会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情感管理能力,通过学习情绪的认知和调整,提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应对能力。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3年Vol.28No.3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3-02-23作者简介:陈 璇(1969-),女,贵州凯里人,讲师,从事心理学教学任务和教育学、心理学、就业指导向的研究。

一、引言积极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末,它关注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发现美德、激发积极潜能等方式来丰富人类生活的积极方面,使生活更加充满幸福感。

对于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积极心理学中关注人性、体现人文关怀、重视个体发展等方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实效性。

二、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包括三个主题内容:首先是积极情绪体验,着重研究人类生活幸福感的来源,建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是帮助人类发掘性格中的积极因素,从工作、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出发,建立积极的审美体验,充实自我发展需要;最后在建构学校、家庭、社会等系统中充分发挥人类性格中的积极因素,促使人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积极心理学更注重对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做研究,倡导用社会文化从自我生成、自我管理、自我导向等方面引导人自主排解非积极因素,倡导在面对问题时人们乐观解释风格的培养,以达到预防抑郁心理的产生,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1.积极心理暗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知识的灌输,在“智育化”的口头教育的同时,也要善于利用暗示的方式起到情感化的说服作用。

暗示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人格暗示、环境暗示等。

教师用积极的语言或行为给学生以可以理解的暗示,有时候这种方式比直接的表达更有效果。

暗示方式其实是一种情感交流,是积极心理学的内容之一,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被教育者的抵触心理,最终将有利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很大帮助。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培 养自主意识 、 实现 自我 管理, 最根 本的就是独 立人格 的塑造 , 独立人
象 是 普 通 人 群 , 要 求心 理 学 家 用 一 种 更 加 开 放 的 、 赏 性 的 眼 光 去 看 待 格 体 现 为个 体 依 赖 自 身 的 需 要 、 它 欣 知觉 、 见 、 验 、 断 来 进 行 反 应 或 活 动 , 预 经 判

项 调 查 表 明 : 乏 良好 人 际关 系 的人 , 般 有 较 坏 的 健 康 状 况 , 些 缺 一 那
育 积 极 性 体 现 在 不 是 对 大 学 生 存 在 的 不 良 品 性 听 之 任 之 , 是 强 调 在 教 育 独 身 者 、 有 朋 友 者 和 少 与 他 人 来 往 者 的 死 亡 率 是 其他 人 的两 倍 。对 于 人 而 没 中 , 应 关 注 大 学 生 身 上 的 积 极 品 质 , 而 激 发 大 学 生 自身 的 潜 能 , 加 以 与 环 境 之 间 的 关 系 的研 究 一 直 是 心 理 学 家 非 常 重 视 的 领 域 。 传 统 心 理 学 更 从 并



彀 摹 蕊 霉
浅 谈 积 极 心 理 学 在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的 运 用
◆ 高永新
( 辽宁 【 : 程技术 大学)
【 要 】积极 心理 学 与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有很 重要 的 关 系 积 极 心 理 学提 倡 积 极 体 验 和 塑造 独 立 人 格 ,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的 运 摘 在
[] 1 冯林. 积极心理 学( 园普及版 ) 九州 出版社 ,0 9 5 校 . 20 ,. [] 2 吴玉伟. 析积极心理 学视 角下高校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积极取 向[ ] J. 金卡工程 ・ 经济 与法,0 9 8 :8 . 20 ( ) 20 [] 3 任俊 , 叶浩 生. 积极 : 当代心理 学研 究的价值核 心 [ ] 陕西 师范大 J.

从心理学角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心理学角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不仅仅是思想品质问题,其根源是心理问题。

教育者应该紧抓心理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以先进的、科学的、有效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b)-0159-02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大学生松气情绪、大学生歇脚心理、大学生泼熊事件、大学生自杀与杀人事件,这些偏激变态“新闻”却一次次地传入我们的耳中。

当年的“天之骄子”显然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

作为教育者,我们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未松懈过,但是为什么还会频繁地出现令大众瞠目结舌的事件呢?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者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

其实,大学生的一系列思想政治行为并非单单是思想品质问题,其根源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教育者应该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和分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

1 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1.1 心理健康教育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理念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热浪冲击着我国的教育环境,各种层面的思想文化乘虚而入,当代大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产生了新特点和新需求,这就对高校教育者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育者开拓新方法去指导大学生有效防范和抵制腐朽没落思潮的渗入,从而形成正确思想行为,增强政治辨别力,使他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既不泯灭个性化又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要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仅仅从思想道德方面,而必须更深层次地去了解他们的心理。

目前,心理学理论日臻成熟,只有综合心理和思想道德去考虑分析,才能跟上思想政治的先进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注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源于意识形态,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强烈的政治色彩,注重定性研究人们的思想、行为,指导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是教育大学生的系统工程。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5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周文芳(广东商学院政治与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320)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日益重要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三个维度:大学生积极人格、大学生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6-0250-02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周文芳(5),女,湖南株洲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与方法方向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目前正在密切关注的一个崭新研究领域。

它主张凡事从“积极”角度入手,通过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发挥人的积极潜能,来帮助人们找到自身的内在力量、善端和美德,从而培养和形成一种具有积极心理学意义的认知品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使积极心理成为大学生的主导心理状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个保证。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包括如下三方面:(一)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二)营造大学生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三)激发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人格,Hillson 和Marie(1999)通过调查研究后得出积极人格存在两种独立的积极维度:(1)正性的利己特征(PI :positive individualism );(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PR :positive relatio n w ith others)。

[1]根据积极人格的这两个维度,大学生积极人格体现在:一方面能够接受自我、明确生活目标、明了生活的意义、适应社会环境、应对环境的挑战;另一方面保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这种关系让自己在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杨辉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各个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同时,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理想信念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必要途径,理想信念属于积极的情绪体验,而积极心理学重视对人性积极方面的挖掘,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究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从当前我国大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阐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并论述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结合本人的教育实践,提出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的策略。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频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从认识到关注再到加强的过程中。

积极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积极品质在人成长中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背景下,转变教育理念,关注积极品质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通过积极心理学来塑造当代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培养积极的情绪,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达到积极的发展,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提高积极的心理素质,这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有效性策略。

积极心理学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能够激活人积极的品质,激发人的活力与创造力,使人达到最理想和最完美的状态。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应该具备积极的人格品质,鉴于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高校应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理想信念,走出理想信念缺失的误区,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1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理想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目标,是一种美好对的向往,信念是个人内心深层次的价值取向,并对该价值坚信不疑,理想和信念是人的积极情感,同属于精神范畴,相互依存,要想实现理想,必须有鉴定的信念,坚定的信念来源于理想的选择,理想和信念对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良好行为的训练。

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党的教育方针,为实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政治目标,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其思想,进而指导其社会行为。

两者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是相通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机制和情绪、意志、性格等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两者都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完整、高尚的人格,使他们成为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合格人才。

事实上,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反映出来的许多问题,往往与其心理素质特点有关。

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从我国高校的现状来看,并不是所有高校都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大多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的老师以及各级学生工作干部与全校学生进沟通的。

在工作中,培育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培育其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也没有截然分开。

实践也证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变“等学生上门咨询为“主动登门诊疗,既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育的效果,又可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的效果。

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可行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把握结合度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一般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如心理负担、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等。

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思想政治问题的解决。

但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层面上,不能在更高层次上给大学生以引导,指明方向,其效果也只能是暂时的。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德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德育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德育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和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

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着过于关注大学生问题和缺点,忽视大学生潜在积极力量的消极教育倾向,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引入新的理论和理念,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本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挖掘其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借鉴与应用价值。

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实践上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德育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即利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固有的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与美德,心理学家应该以人已有的、潜在的、积极向上的优势与美德为研究对象,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以挖掘和培养个体身上的积极力量与品质,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并利用这种积极力量和品质帮助个体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与不足,帮助人生活得更加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环境系统。

21世纪初,积极心理学理论逐渐从西方引入中国,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

国内学者首先通过研究幸福感而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各学科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积极心理学理论、积極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变化,从大学学习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受到自身与外部多方面的影响,从变化带给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或思想压力,从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出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与成长需求。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变得 有滋 有 味 , 而 且提 高 了学 生 分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当今 教 育 , 我 们 要 培 养 的 学 生 是 学 会 正 确 评 估 自己 , 学 会 理
三、 积 极探索 研究性 的教学 方法 , 培 养学生 的创新 精神和 实践能力 , 是 思想 政治课 的重点 , 也是 素质教 育的主要 途径
思 想 政 治 课 教学 中落 实素 质 教 育 的精 神 。 脯 l
基 于积极心 理 学 视 角的大 学 生思想 政 治教 育路 径探 析
孙涵 盐 城 9 币 范 学 院
摘要: 积 极 心 理 学研 究 倡 导 的 积 极 的 价 值 取 向为 新 时期 加
展, 使 人 类 走 向幸 福 。 积极 心 理 学 认 为心 理 学 不仅 仅 是 关于 疾 病 或健 康 的 科学 , 除
积 极 心 理 学 是二 十 世 纪 末 在 美 国 心 理 学 界 兴 起 的 一 个 新 的
研 究领 域 , 是 指 利 用 心理 学 目前 巳比 较 完 善 和 有 效 的 实 验 方 法与
法。 学生 研 究性 的 学 , 是 以知 识 结 构 为根 据 , 以书 本知 识 为 基 础 ,
对 客观事 物进行直 接的 认识, 包括对事 物 的独立 思考、 独 立 判
断, 是 研 究 现 实 问 题 存 在 的 原 因和 结 果 。 研 究性 教学 首先 要 根 据 教材 的内容, 结合现实社会 , 开展调查研究 , 培 养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和 创新精神。 这就 要求教师改 变过去 “ 满 堂 灌 ”的 教 法 , 注 重 结
E d u c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 教 育 与 教 学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作者:刘婷婷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7期摘要: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积极心理学,它的产生改变了传统心理学的发展方式,增强了对积极的因素的关注,不仅仅在心理疾病的预防上起到了效果,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等许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学界增添了新的研究领域。

许多心理学家和学者也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人类的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131-02一、国外研究现状积极心理学思想在西方由来已久,究查其研究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特曼提出的“婚姻幸福”的研究。

然而,由于第二次世界战争的突如其来,战后人们的心理和身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随之,心理学家们开始思考如何帮助人们来治疗因为战争而带来的伤痛,因此,战后的精神疾病成为心理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对于“幸福”的研究就此中断了。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杰斯和马斯洛等许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逐渐关注人性的积极面,以此为契机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对于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一面的重视。

但是,这种思想观念也只是被提出来,却没有更加深入地探寻这种心理现象与潜质。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本主义风靡一时,它引入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并开展了许多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探讨,包括对幸福感、乐观主义的研究。

然而,由于其在方法论上存在缺陷,缺乏科学严谨性,逐渐淡出主流心理学。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的影响是深刻并且久远的,它孕育了积极心理学并为其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1998年的美国心理学会的年度会议上,马丁·塞里格曼第一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积极的品质,挖掘人类潜在积极的力量,其目的是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最终使人类迈向幸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模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模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两大基石,二者有着密切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的协同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存在着相互分离、各自为政的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既必要又可行。

通过提高结合意识、整合教育目标和内容、统筹师资队伍、借鉴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XX)25-0192-03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一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应对新的挑战,将二者结合起来非常有必要;同时,由于二者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教育内容具有相关性,师资队伍具有很大的重合性,将二者结合具有可行性。

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入的研究由来已久,中国知上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或者相关内容的研究共有319篇论文,但绝大多数都侧重于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少讨论二者的互相融合这个问题。

本文从二者共同的重要性出发,主要阐明其相互融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在两个专业长期的发展中已经有经过大家认可一致的定义,在这里就不多表述。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的是使受教育者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三观,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具备健康的状态。

心理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与积极心态

心理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与积极心态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竞争力。
06
心理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效果评 估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情况
01
02
03
减轻心理压力
通过思政教育,学生学会 合理应对压力,心理压力 得到有效缓解。
遵守道德规范
学生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 范,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情况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创新能力
思政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得 到提高。
THANKS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技术,帮助学生改变 消极的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认知方式。
积极心态的内涵
积极心态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困 难时,能够保持乐观、自信、坚韧 的心理状态,具有正向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表现。
A
B
C
D
成功体验教育
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提供成功的机会等 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 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 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
学效果。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发表自 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
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调研、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校思政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

高校思政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

高校思政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作者:王界美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1期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限于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还必须与学生行为和情感的调整、品行的培养等,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积极心理学理论逐渐应用于高校思政教学中。

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和积极的学习生活心态,教会学生如何体验快乐、创造幸福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本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实际应用展开分析,为积极心理学发挥出实际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 ;积极心理学; ;教学应用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又可以让学生面对负面情绪时形成积极思维。

借助积极的、健康的引导和帮助,使思政教育的实际教育力量得以体现,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予以震撼,促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品性。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述积极心理学包含的内容具有多样化特征,具体体现在让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调整情绪和情感。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该积极关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地位,使其发挥出良好的教育价值,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对待过去要坦然,对待现在要珍惜、要享受,对待未来要乐观。

也就是说,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借助这些积极的理念培养学生知识、情感、意思及行为举止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真正富有才华,勇敢面对情感的失落,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在高校教育中,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能够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生明显的变化,改善心理状态,即便面对多重压力,也可以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由此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

学生要保持乐观心态,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无论面对怎样的社会生活都要有感恩的心。

若是学生们可以保持相对积极、乐观的情绪,则可以彰显出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教育的积极接受程度会随之提高,在生活中更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困难和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策略.doc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策略.doc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学策略作者:殷梅霞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9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从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开始,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要素同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的最佳契合点。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策略[作者简介]殷梅霞(1962- ),女,安徽固镇人,广东警官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警察心理学。

(广东广州 510230)[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079-0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大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曾经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一段时期以来,它却陷入了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调的困境,即思想政治教育花费了很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收效却微乎其微。

其实,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并非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不具有培养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功能,而是许多人为的因素妨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功能的发挥。

其中最主要的症结是,我们缺乏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特殊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复杂性,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从了解人的心理开始,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环境等各要素同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的最佳契合点。

一、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教育是教育者向教育对象传递信息并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的过程,而教育的效果则要看教育对象对教育信息的接纳程度及行为趋向,必然受到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浅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作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作用

( )什 么是积极 心理 学 一 什 么是积 极心 理学 ?在郝 宁 的 《 极心 理学 : 积
阳光 人 生指南 》一 书 中将 积极 心理 学定义 为 “ 用 利
心理 学 目前 已经 比较 完 善 的各 种研 究方法 ( 实验 如
法 、调查法 、问卷法 以及 质性研 究方 法等 ),来研
收稿 日期 :2 1 — lo 0 0 1_ 2 作者简介:周玉 梅(9 4 ) 18 一,女 ,吉林 自城人 ,硕 士生 。
21 年( 00 总第 6 期) 8
周玉梅:浅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 鉴作 用
8 7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是 通 过 有 目的 有 内容 的
教育 实 践 活 动 培 养 大 学 生 ,促 进 大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质 影 响决 定 着 客 观 实 践 活 动 对 主 体 思 想 的 影 响 效
果和 主 体接 受和 内化 的水平 和程度 。大 学生 思想政
展 ,根 据大 学生 的心 理特 点和 教育 规律对 其进 行 思
想 和观念 的灌 输 ,培 养具 有一 定觉 悟和 思想 观念 的 社会 主义 接班 人 。
V 11 . . o .2 No 6 De 2 0 c. 01
浅析 积 极 心理 学
对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借鉴作 用
周 玉梅பைடு நூலகம்
( 宁工业 大学 思想政 治理 论课 教学科 研部 ,辽 宁 锦 州 1 10 ) 辽 201

要 :本文通过对 积极 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涵义及相 互关系的探讨,论述积极心理学能够对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 能供借鉴的必然性 ,并提 出积极心理学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的借鉴策略。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 3 期 JOURNALOF MINNAN NORMALUNIVERSITY N〇.3.2017 (总第 106 期雪^P h ilo s o p h y &S o cia l S cien ces)G en era l No.106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郭梅华1,陈春慧2(1.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2.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567份问卷,以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大五人格量表中的五种人格品质、学生对教育环境的满意度及其思想政治素质三者之间关系。

结果:思想政治素质、大五人格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思想政治素质、环境满意度和大五人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大五人格的尽责性和神经性在环境满意度和大学生思想现状之间存在不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解释因变量为24.5%。

教育对策:可立足积极心理学,通过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大学生对教育环境的进行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特别是责任性人格,推动积极心态教育等方式,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心理学;大五人格;环境满意度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114(2017)03-0138-05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K)。

思想政治素质是 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评价指标,是大学生对一定社会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要求的认识、把握以及在此基 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观念和行为,其包含了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制素质等四个要素[2]。

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受到教育者、环境和受教育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所处 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条件两个方面[3]。

因此本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满意度界定为学生对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一切外部因素的满意程度。

积极心理学是Seligman和Csikzentm 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成立的新兴心理学领域,因其倡导心理 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的新理念而在国内心理专 业领域的不断介绍,积极心理学研究主要内容为:积极人格、积极情绪和积极组织(环境)系统[4](P38)。

受积极 心理学理念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者越来越多注意到,关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心理因素,挖掘大学生的积 极品质与美德,培养大学生满意度等积极情绪,发挥学校环境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助 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国家繁荣富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目的。

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讨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五人格量表中的五种人格品质、学生对思想政治环境的满意度及其思想政治 素质三者之间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理论视角和实证依据。

〔收稿日期〕2017—02—17〔作者筒介〕1.郭梅华(1985~ ),女,福建省福安市人,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讲师;2.陈春慧(1983~ ),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计划JAS160311);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计划JZ170223)•138-郭梅华,陈春慧: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3期—、研究方法(一) 研究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从福建某师范高校大一至大四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7份,有效率为94.5%。

其中男生170份,女生393份,缺失4份;大一 154份,大二195份,大三164份,大四 53份。

(二) 研究工具1. 自编《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表》共16个题目,以LIK E R T五点尺度评量,内容包含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与法制素质4大内容16个题项,量表总分即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总分,得分越高说明思想政治素质越高。

量表Cronbach’s 6系数为0.663,16个项目之间一致性信度为0.553-0.764,可以较好的反应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2. 自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满意度》共18个题项,以LIK E R T五点尺度评量,内容包含对社会与媒体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3个方面 的满意度。

总分即为研究对象的满意度总分,得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量表Cronbach’s 6系数分别为总 表0.774,社会与媒体环境0.536,学校环境0.887,家庭环境0.632,量表大致可以反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 育环境的满意度。

3. 大五人格简表(NEO-FFI)共60个题项,以LIK E R T五点尺度评量,以Costa&McCrae的N E O五因素人格特质问卷自我评量题 本(Form S)来衡量,对五大类人格特质进行陈述。

并以分量表题目分数进行简单加总平均,作为该项人格 特质分数。

本研究所使用量表题目,经由Morrison翻译成中文并修订而成。

其Cronbach’s 6系数分别为:和善性为0.77、尽责性为0.82、外向性为0.78、神经质为0.84、开放性为0.66[5]。

(三)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包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主要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一)性别和年级差异的结果表1思想政治素质、环境满意度和大五人格的年级差异分析大一大二大三大四F 思想现状 6.62 (1.98) 6.14(1.93) 5.97(1.81) 4.67(1.78)24.40***总体满意度50.17(5.26)50.01(5.13)45.31(7.57)39.21(6.88)82.29***社会满意度17.20(2.42)17.75(2.07)16.65(2.42)16.61(2.86)7.79***学校满意度19.88(3.06)20.39(3.83)16.63(4.39)12.83(3.83)105.99**家庭满意度10.66(3.24)9.62(2.57)9.71(2.93)7.89(2.35)20.41***N神经质30.57(7.81)36.16(5.13)34.70 (5.45)35.05(4.98)26.03***E外向性42.65(6.17)38.79(4.99)38.33(5.67)37.73(4.46)22.22***O开放性41.79(5.14)38.74(4.05)38.71(4.11)38.81(4.24)17.86***A宜人性44.01(5.09)38.05(5.35)40.73(4.99)40.41(5.02)38.53***C尽责性44.48(6.35)39.57(5.01)40.36(5.79)39.07(5.17)26.37***注:*P<0.05,**P<0.01,***P<0.001 下同•139-2017 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穴哲学社会科学版雪对思想政治素质、环境满意度和大五人格的性别与年级的差异分析,发现在性别差异上,思想现状存 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思想政治素质显著高于男生(t=3.42,P<0.01);除家庭满意度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t=3.32,P<0.01),其他环境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大五人格中除了宜人性上女生比男生表现更 加友好外(t=2.23,P<0.05),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在年级差异分析中(表1),发现思想现状、环境满意度 和大五人格各维度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表现为随着年级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环境满意度及人格健康水平越来越低。

(二)思想政治素质、环境满意度和大五人格相关分析对思想政治素质、环境满意度和大五人格相关系数的分析(表2),发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环境满意 度三个因子之间不同程度正相关,其中与学校满意相关度最高,其次是家庭满意度。

思想政治素质与大五人格特征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其中与尽责性相关最高,环境满意度与大五人格特征也具有不同程度显著相关。

表2思想政治素质、环境满意度和大五人格相关系数政治素质N神经质E外向性O开放性A宜人性C尽责性政治素质1-.164**.242**.211**.202**.367**总体满意度.465**-.359**.402**.234**.259**.347**社会满意度.096-.282**.198**.019.098.091学校满意度.421**-.287**.367**.199**.182**.277**家庭满意度.353**-.208**.234**.223**.253**.323**(三)大五人格在思想政治素质和环境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按照Baron和Kenny提出的中介作用原理,中介作用必须符合二个条件:①自变量必须与中介变量相 关;②自变量必须与因变量相关;③当控制中介变量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显著下降,如果下降后依 然显著则为部分中介作用,如果下降后变为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作用,根据表2相关分析,满足中介作用 两个条件,拟对以下中介作用进行检验气第一步以大学生思想现状为因变量,环境满意度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表3),结果显示 (5=.465,P=.000),第二步自变量加入了大五人格因素后,尽责性进入回归方程(5=.234,P=.000),且环境满 意度的回归系数显著性下降(5=.384,P=.000),第三步尽责性(5=.288,P=.000)、神经质(5=.127,P=.000)同时进人回归方程,环境满意度的回归系数有所回升(5=.410,P=.000),但比第一步回归系数有所下降,也 就是控制了大五人格变量的尽责性和神经质两个的因子后,环境满意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 下降了,下降之后的回归系数仍然显著,说明大五人格的尽责性和神经性在环境满意度和大学生思想现 状之间存在不完全中介效应。

进一步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尽责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为0.367*0.288/0.465=22.7%,神经质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值为0.164*0.127/0.465=4.5%,中介效应解释 了因变量 sqrt(0.276-0.216)=24.5%的方差变异。

表3大五人格在思想政治素质和环境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因变量自变量R2F B T 第一步思想现状环境满意度0.216155.588***.46512.474***第二步思想现状环境满意度0.264101.141***.3849.631***尽责性.2340.069***第三步思想现状环境满意度0.27671.371***.41010.450***尽责性神经质.288-.1276.805**-2.995*•140-郭梅华,陈春慧: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3期三、讨论与教育对策(一) 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发现女生相比男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与人格宜人性的结果更积极,这是因为女生相对男生性格更 加温和善解人意,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加配合明事理,而男生独立自主性格对思想道德教育提 出更高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