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综合测试题1.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综合测试题1.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A.项羽 B.诸葛亮C.刘备 D.曹操2.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军队不习水战B.北方军队以寡敌众C.北方军队流行疾疫D.南方军队战术得当3.下列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A.曹魏 B.刘蜀 C.孙吴 D.西晋4.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台湾称()。

A.夷洲 B.流求 C.琉球 D.小琉球6.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王昭君②诸葛亮③袁绍④孝文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你认为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8.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 D.风声鹤唳9.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①匈奴②鲜卑③羯④氐⑤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10.右图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器,他体现了()。

A.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B.当时饲养牲畜的方法很特别C.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D.南方陶瓷业制作水平高超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12.北朝和南朝最后的政权分别是( )。

A .北魏和宋B .东魏和齐C .北齐和梁D .北周和陈 13.我国有“六朝古都”之称的著名城市是( )。

A .西安 B .洛阳 C .北京 D .南京14.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由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使鲜卑族“得到了永生”的历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 B.王安石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3.王羲之的名作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宣示表》D.《兰亭集序》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 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5.鼎是我国一种礼器,一般为三足。

我国版图上曾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淝水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6.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 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7.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 B.颜真卿、柳宗元——颜筋柳骨C.吴道子——画圣 D.茶圣——陆羽8.“确立县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以上材料叙述的是()A.商鞅变法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B.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C.西周分封制和孝文帝改革D.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成为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皇族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王与马,共天下”B.祖逖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C.东晋军队在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军队D.中原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官渡之战的性质是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11.“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东汉名士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袁绍12.“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等腔炙人口的故事与哪场战役有关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巨鹿之战D.赤壁之战13.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A.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B.大力兴修水利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D.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14.2016年成都大庙会上,《三英贺岁》、《蜀道难关》主题灯组形象展示了三国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①都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①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①都有曹操率领大军参加①都直接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①都是正义的一方最终获胜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从东汉末年开始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至唐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巨大变迁,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B.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D.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3.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4.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李斯5.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A.成都B.建康C.广州D.长安6.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7.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呼韩邪单于B.北魏孝文帝C.辽太祖阿保机D.金太祖阿骨打8.如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A.推动经济发展B.加强中央集权C.实现南北统一D.促进民族交融9.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A.《水经注》B.《脉经》C.《齐民要术》。

人教部编2016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2016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2016版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考试时间 45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2、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匈奴大军B.孙刘联军C.前秦军队D.东晋军队3、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A.208年,赤壁之战B.220年,曹丕称帝C.221年,刘备称帝D.222年,孙权称王4、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5、下列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①曹魏②东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⑤6、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7、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是①学习北方的牛耕、施肥等技术②实行麦稻兼作③双季稻的栽培④织锦业迅速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9、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评(含答案)

⼈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与民族融合测评(含答案)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1.《三国演义》⾥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们所津津乐道,⽽它们都与三国⿍⽴局⾯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之战B.官渡之战C.⾚壁之战D.淝⽔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①巨⿅之战②淝⽔之战③官渡之战④⾚壁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个,棺⽊能够放进去便⾜够,⾃⼰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

这表明诸葛亮(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为国捐躯,忠⼼耿耿C.⽣活腐化,挥霍⼀空D.为官清廉,严于律⼰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局⾯形成于( )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意图的⽚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三国⿍⽴局⾯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的是( )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8.“⼋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A.实⾏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五胡”内迁9.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是( )A.⼥真B.鲜卑C.匈奴D.羌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11.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完成12.我国⽼百姓的主⾷⼀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之外,还有各类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的营养价值⾼C.南⽅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增多13.公元383年,哪⼀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解,北⽅地区重新陷⼊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B.淝⽔之战C.⾚壁之战D.巨⿅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意图的某⼀⽚断。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诸葛亮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 AB. BC. CD. D5. 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A. 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B. 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C. 促进了民族融合D. 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6. 如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A. 魏、吴、蜀B. 魏、蜀、吴C. 吴、蜀、魏D. 蜀、吴、魏7. 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C.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D. 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8. 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 袁绍、曹操、刘备B. 孙权、曹操、刘备C. 袁绍、孙权、刘备D. 袁绍、曹操、孙权9.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 社会稳定B. 自然条件优越C. 劳动力充足D. 技术先进10.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 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D. ③④12. 下列关于“明君用贤臣”的举例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B.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C. 晋文公任用管仲为相D. 刘备请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13. 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A. 汉族地主的建议B. 南北对峙的形势C.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 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14. 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 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 都曾统一过北方C. 都定都洛阳D. 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15.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 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 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D. 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16. 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A. 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B. 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 各民族之间的战争D. 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17. 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目的是夺取统治权.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犁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9. 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A. 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 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 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 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20.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澶州之战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总分值4分)21. [作品解读](1)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下列两部作品,请你比较一下,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史料解读]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人教部编2016版七上第4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2016版七上第4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

人教部编2016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70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A.刘备B.孙权C.诸葛亮D.曹操2、在举行说故事的比赛中,李明犯了一个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A.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B.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火攻大败曹军C.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发展D.作为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3、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D.孙权称王,国号吴4、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 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5、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6、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7、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对形势估计错误 B.游牧民族不习水战C.军队战斗力不强 D.攻打东晋不得人心8、“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

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A.曹操 B.王导C.祖逖 D.王敦9、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A.广州 B.建康C.扬州 D.荆州10、下列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①曹魏②东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11、促进我国古代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原因有()①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②北民南迁③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入北方④南方统治者注重调整统治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2、《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这场战役是()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3.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建立西晋 D.建立东汉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5.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A.东晋 B.西晋 C.西汉 D.东汉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A.汉族 B.北方游牧民族 C.女真族 D.西南少数民族7.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8.电视剧《走西口》讲述了民国初年一群饱受生活所迫的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悲凉故事。

“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A.加剧了南方生态环境的破坏B.缓解了北方的人口压力C.稳定了南北政权的对峙局面D.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9.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10.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11.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位于山西大同市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12.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展开决战。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绍军队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这场决战是()A.桂陵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巨鹿之战2.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历史人物。

下列事件中,与曹操相关的是()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三顾茅庐D.建立魏国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体现。

下列关于三国建立顺序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刘备—蜀—成都②曹丕—魏—洛阳③孙权—吴—建业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4.“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

”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走向衰落()A.石崇、王恺斗富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5.“西晋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交融加强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

西晋末年以来,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7.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A.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C.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D.编写的《缀术》成为唐朝的算学教材8.歌曲《兰亭序》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歌曲赞扬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A.雕塑艺术B.书法艺术C.绘画艺术D.石窟艺术9.小华拟定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B.《史记》与体育运动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D.《论语》与佛教文化10.下列不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A.政权更迭频繁B.江南经济开发C.北方民族大交融D.国家实现统一11.《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综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公元 200 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两方是()A. 刘备与孙权B.袁述与袁绍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A. 曹操B. 曹丕C.刘备D. 孙权3.以下各项与曹操没关的是()A. 控制汉献帝B.在官渡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战胜D. 废汉献帝,自称皇帝4.以下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①三顾茅庐②联孙抗曹③挟天子以令诸侯④成都称帝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 ①②④5.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表示()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根源之一B.蜀锦是战胜魏、吴的主要武器C.蜀锦制造业耗资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伍,难与仇敌生产相当6.江南地域获得开发,最主要的要素是()A.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批南迁D.南朝统治者施德政7.促成南朝期间江南经济开始追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由是()A. 南方自然条件优胜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C.北方劳感人民大批南迁D. 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8.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此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A. 盘庚迁殷B.周平王迁都洛邑C.孝文帝迁都洛阳D. 刘备迁都成都9.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使少量民族在语言、衣饰、民俗习惯上渐渐与汉族趋同B.使中原文化获得了丰富和发展C.使三国鼎峙场面结束D.促使了民族交融10.以下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 黄河流域的一致B.北方政权的更迭C.三国鼎峙场面结束D.北方民族大交融11.以下对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种植方法B.记录了畜牧、打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C.总结了我国南方劳感人民的生产经验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好的农学著作12.要想认识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域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状况就要阅读()A. 《齐民要术》B. 《史记》C.《三国志》D.《水经注》1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 龙门石窟的雕塑B. 云冈石窟的浮雕C.王羲之的书法D. 顾恺之的绘画14.某电视剧摄制组部署一个三国早期时曹植的书斋场景,其道拥有四样,依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此中不该出现的是()A. 书桌上有笔、纸张B.书桌上有一摞书本C.墙上挂有摹仿的《洛神赋图》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15.以下对于魏晋南北朝期间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色B.石窟艺术是跟着佛教的流传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流行于南方16.以下对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B.对绘画理论有精湛研究C.主张画人物要“以形传神”D.现存画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兰亭序》17.以下战斗准时间发生次序摆列正确的选项是()①涿鹿之战②城濮之战③赤壁之战④长平之战A. 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②④③D. ②①④③18.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地域发生了建国以来最激烈的地震灾祸。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年新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年新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卷(word版附答案)

姓名:班级:号数:____ 分数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卷(时间45分钟,合计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A.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3.有人说,“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要素,下列历史事实中,不能够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佐证“三国分立”中孕育着统一的是()A.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族从事农业生产B.曹操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北方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C.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D.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4. 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北方人口锐减 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得到开发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7. 从如图的“人口迁徙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D.北方民族大量迁住中原8.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2016-2017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16-2017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姓名: 班级: 成绩:2016.1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2.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魏、蜀、西晋B.魏、蜀、吴C.吴、东晋、梁D.宋、齐、梁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故事都与发生在湖北咸宁的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桂陵之战5.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公元3世纪初期B.公元3世纪20年代99C.公元2世纪初期D.公元2世纪20年代6.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

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

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纸币“交子”的出现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D.筒车的广泛应用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9.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10.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检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检测试题.

第四单元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序号直接填入题后括号内。

〕1.京剧多用脸谱刻画人物形象,如红脸的关公,蓝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其实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HY事家、诗人。

以下事件与曹操有关的是 ( ) ①三顾茅庐②官渡之战③之战④魏国建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③④2.福田中学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官渡之战和之战时,展开讨论,分析出两次战争的一些一共同点: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厂南北对峙的场面;④战争中都使用了火攻;⑤都是统治阶级内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其中观点不正确的选项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3.“假设问古今兴废事,清君只看城。

〞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作为举世出名的古都,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开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历史上曾经是以下哪些王朝的都城( )①东周②西汉③曹魏④两晋⑤北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4.?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以下政权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④北魏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我国人口流动现象占已有之,东汉至西晋,我国居民迁移的根本特点是 ( )①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②黄河流域农民大批南迁③南部沿海居民大量迁往南洋各地④西晋末年,形成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迁徙的HY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淝水之战同以下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 ) ①围魏救赵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之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

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那么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场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9.以下图反映了北魏经过HY后出现的“10.以下哪一现象与北魏孝文帝HY互为因果关系 ( )11.右图中的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在哪一方面的HY ( )C.使用汉语 D.鼓励与汉族通婚12.关于孝文帝HY的影响,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C.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13.以下有关魏晋南北朝科技方面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B.?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C.?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好的农书D.?缀术?、?水经注?、?齐民要术?属于同一科学领域的优秀著作14.右图是我HY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的成就是著有(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九章算术?15.右图是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作者是 ( )1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获得重大成就的因素包括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大交融②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开展③统治者的高度重视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7.右图是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虎卧凤阁〞。

(精品)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卷答案(

(精品)七上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卷答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满分:75分;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30分)
1-5 B A D A A 6-10 D CD C B 11-15 B B D C D
二、简答题(10分)
16、(6分)
17、(4分)
(1)成都,刘备;(2分)
(2)洛阳,吴。

(2分)
三、材料解析题(20分)
18.(10分)
(1)长江中下游或中游,即今天江、浙地区及湖北、湖南一带;西晋末年的永嘉间;(4分)
(2)先进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术,先进的生产工具。

(6分)
19.(10分)
(1)官员在朝廷上要说汉语;(2分)
(2)官员改穿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民族间通婚等;(两项即可,4分)(3)推动了北方各民族社会生产、生活的进步,加速了民族间的互相认同与交融,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4分)
四、探究题(15分)
20.(15分)
(1)祖冲之,(2)南朝(宋),西汉、东汉、曹魏;(4分)
(2)1000多年;祖率。

(2分)
(3)曹操;(1分)
(4)官渡之战;孙权,刘备;(3分)
(5)赤壁。

(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综合训练(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刘备与孙权
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3.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4.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①三顾茅庐②联孙抗曹③挟天子以令诸侯④成都称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表明()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8.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刘备迁都成都
9.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B.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C.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促进了民族融合
10.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北方民族大融合
11.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
B.记载了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
C.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12.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
A.《齐民要术》
B.《史记》
C.《三国志》
D.《水经注》
1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A.龙门石窟的雕塑
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
D.顾恺之的绘画
14.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A.书桌上有笔、纸张
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1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
16.下列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B.对绘画理论有精深研究
C.主张画人物要“以形传神”
D.现存画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兰亭序》
17.下列战役按时间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涿鹿之战②城濮之战③赤壁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8.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

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19.28.中国古代史曾有多少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殷B.孝文帝迁都洛阳
C.周平王迁都到洛D.明成祖迁都北京
20.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抑制了佛教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
(2)“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
(3)“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
(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

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三、简答题
23.东汉末年到两晋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各有什么影响。

你对这些战役的成败有何感想?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影响
四、历史诊所
25.皮皮:我很想知道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一些情况,你能告诉我吗?
咪咪:当然可以啦!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并在官渡之战取得胜利,200年,赤壁之战,曹操被刘备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操建魏,221年,孙权称帝建吴;222年诸葛亮建蜀,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你认为咪咪回答的正确吗?如果有错误,请你告诉皮皮准确的知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D4.D5.A6.C7.A8.C9.C10.D11.C12.D
13.C14.C15.D16.D17.C18.B19.B20.C
二、材料解析题
21.(1)东汉,诸葛亮。

(2)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3)200年,官渡大战。

(4)联孙抗曹。

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2.(1)迁都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2)今山西大同孝文帝洛阳。

(3)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4)鲜卑语;汉语(5)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三、简答题
23.(1)①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②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③淝水之战使前秦统治迅速瓦解,北方陷入分裂状态,东晋乘机收复失地。

(2)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有:⑴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⑵人民的支持;⑶战争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24.(1)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

(2)原因:①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到江南地区。

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

北方人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表现: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良田。

②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③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

④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4)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四、历史诊所
25.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08年,赤壁之战;曹丕建魏;222年,孙权建吴;221年,刘备建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