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家乡新变化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以“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为教材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切身感受家乡变化,增强学生的感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能听懂老师讲述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句子,并进行理解•能正确使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能进行口语交流,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变革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通过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经验和感受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3.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法治概念•掌握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静心领悟故事内容,理解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学生能正确运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来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2.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学生能够展现自己对家乡变革的感性认识四、教学策略•通过互动展示、自由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授课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讲解、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所引导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气质五、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利用教师展示授课时韩寒的访谈,并让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2. 情境设计•展示一组自己的老家、家乡建筑、物产等照片,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展示照片引导,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的变化,比如建筑的变化、工业医疗都市的发展等方面3. 具体实践•以学生所在城市为例讲解当地的某个法规,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这个法规将会对家乡的未来带来哪些好处和影响4. 总结整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让整个班级对其感受以及分析进行讨论六、教学评估1. 形成性评估•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通过口语交流进行对话式的互动作业2. 总评及反馈•通过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或者小型课程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用无人机喷洒农药(2)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16.素材:学生说家乡的变化17.文本学习: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可以通过翻看老照片、走访长辈、参观博物馆、查阅资料、实地拍照等方法了解家乡的变化。
18.文本学习:自己练习说一说大家好,我是小小播报员(),我发现家乡的()变了,以前是(),现在是()。
我是通过()知道的。
教学环节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1..图片+文本学习:仿照下面的剪贴报,和你的伙伴设计一份家乡变化的剪贴报吧!2.图片展示:剪贴报大展示3.文本学习:儿歌诵读——赞家乡草儿绿油油,果儿挂枝头,处处像花园,桑枣换新颜。
修宽大马路,盖起新高楼,温泉酒店多,舒服又健康。
骑着自行车,锻炼好身体,修养好举止,时代新风尚。
4.文本学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视频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文本学习观看视频了解文本填写括号观看图片文本学习了解文本独立完成检查反馈指名汇报补充汇报集体订正图片学习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诵读文本指名诵读文本学习了解文本分析文本文本学习记等表达方式。
鼓励教学创新,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本环节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新变化。
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分享机会,及时帮助学生归类;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多角度地发现家乡的变化。
了解家乡的变化并不是本环节最终的目标。
在学生交流之后,应引导学生表达调查和交流过程中自己的收获;引领学生自然地表达为家乡发展而欣喜、自豪的情感;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生活,形成初步的公民意识。
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变化,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故事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家乡的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图片。
2.故事:收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
3.讨论话题:制定一些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家乡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故事结束后,提问学生:“故事中讲述了家乡哪些变化?你们觉得这些变化对家乡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家乡的变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的第一课时。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景对话和实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自己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认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初步建立,但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逐渐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讨论、表达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对话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
2.观察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2.图片: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图片。
3.视频:家乡变化的短视频。
4.课件:对本课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短视频展示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课件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家乡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精美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世纪90年代重庆,图为石板坡长江大桥。
20世纪八十年代航拍渝中半岛图,可谓是渝中半岛的首张航拍图,最前端的朝天门码头一直以来都是重庆的地标之一。
朝天门开放了重庆人的世界,重庆人的生活成就了朝天门的繁荣。
每一个重庆人心中,都有着属于自己对朝天门的印记。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本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二课时教学设
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与发展,了解家乡的重要性。
2)能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及其与家乡的联系。
3)能够理解在家乡生活时需要遵守的规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人民的感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拓展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视频,让学生们先了解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重点(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描述家乡变化,让学生们能够列举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地区的新发展。
3.学习任务(15分钟)以小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然后回答如下问题:1)你所了解的家乡有哪些变化和发展?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家乡?3)我们要如何为家乡做贡献?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全班讨论交流。
4.学习扩展(15分钟)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与发展家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础,而发展家乡是我们的责任。
带领学生发现家乡问题并解决家乡问题,例如发现乱扔垃圾、交通拥堵等问题。
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活动设计(15分钟)请学生们在课后,到家乡的周围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家乡存在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
包括乱扔垃圾、道路不平等等。
这个活动需要进行一周以上的实地考察。
6.教学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并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掌握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感受科技的带来的变化。
体会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爱家、爱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维护自己的家乡干净、整洁、美丽的意识。
(3) 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对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新的科技、新的设施和新的变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家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2. 设备:幻灯片、绿植、图片、音像资料。
3. 学生资源:一些相应的小品文字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引导发现法。
3. 组织合作学习法。
4. 讨论法。
5. 课堂演讲法五、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乡的照片,并以感叹为开端,穿插家乡的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了解家乡的情况(1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一小块卡纸,让学生们逐个说出自己所说的让家乡变化的事情,然后贴在学校的大海报上,集中到班里共同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个人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
3. 了解新变化(15分钟)通过幻灯片介绍,把家乡的变化分成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以便学生对不同方面的变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不同的主题和相应的价值观。
4. 经典名言的背诵(10分钟)通过电子课件播放有关家乡变化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在背诵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并启发学生爱家、爱乡的情感。
5. 简单事件剖析活动(15分钟)以智慧大闸蟹为例子,从技术、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家乡的景色中抓住变化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的角色。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培养他们的爱乡之情,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会、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2.难点: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家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家乡的变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展开:(1)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家乡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家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变化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家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3.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引导他们培养热爱家乡、关心社会、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4.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和记录家乡的更多变化,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第16课:家乡新变化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天津”、“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教学课题
第16课:家乡新变化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教学课时
二课时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天津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天津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过渡)
讲授新课
一、社会调查交流(板书)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社会调查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二、教学内容《家乡新变化》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家乡照片、家乡地图、家乡发展的相关资料。
2.白板、黑板、粉笔/白板笔。
3.学生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照片和家乡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家乡有什么变化?”2. 学习新课•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教师设计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步: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改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步:教师讲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3.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课外视频、故事等形式,提供更多关于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资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家乡的变化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乡的观察、感受和思考,领略家乡的新变化,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内容1.家乡的新变化2.对家乡的感受和思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让他们思考和观察家乡的变化。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展示法。
2.联想法。
3.问题导向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家乡,引入本课学习内容;2.让学生看一组图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3.听一段旁白关于家乡新变化的介绍。
步骤二:学习(20分钟)1.展示家乡新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聆听旁白,并观察图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和感受,初步认识家乡变化。
步骤三: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对家乡新变化进行联想,思考家乡为什么发生变化;2.让学生以问题形式思考:家乡变化后带来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步骤四:巩固(15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我爱家乡》的小短文,回顾学习的内容;2.调查家长同学对家乡的看法和态度。
步骤五:归纳(5分钟)1.总结和归纳家乡的新变化;2.引导学生再次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注意事项1.教学时要按照学生认知的顺序展开,以简单和易于理解为标准;2.虚实结合,用目睹和感触的方式激发情感体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学习。
4.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我家乡的变化》,练习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总结本课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并培养强烈的家乡责任心和自我进步的意识。
通过现实生活的案例和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小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难点: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一)教学材料《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变化?变化有哪些?”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
2.讲故事(10分钟)请学生仔细阅读《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解。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家乡的变化,并探讨发生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思考问题(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和文化?5.表演(20分钟)请学生组织表演,展示在生活中怎么样保护环境和文化。
6.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设计一张测验来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2.分组讨论和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交流;3.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保护环境和文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4.在评估和反思中发现,个别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问题上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的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让学生在感受家乡美好的同时,明白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
但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变化,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比较浓厚,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家乡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情感和意识。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好。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情感和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家乡的变化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家乡发展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明白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PPT: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家乡变化的了解程度,为教学提供依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感受家乡的美好。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引导学生围绕家乡的变化展开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16.家乡新变化-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家乡新变化的基本内容。
2.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3.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新变化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关注家乡变化的原因和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情况,询问家乡有哪些新变化。
2.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新变化的感受和想法。
3.明确本节课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与探究
1.教师介绍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呈现相关图片或视频。
2.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分析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变化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并展开探究。
三、交流与总结
1.学生自由讨论家乡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再次强调家乡变化的意义和作用。
3.提醒学生要关注和参与家乡的变化,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责任。
教学评价
1.通过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通过讲授与探究,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分析能力。
3.通过交流与总结,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4.评价方式: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综合评价。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16《家乡新变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
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
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
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探究分享
家乡的风味小吃
四大名点: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香气袭人。烘糕 用的是比较厚一点的方片糕,经过烘烤,外面焦黄,入口松
脆绵甜。而寸金糖是类似于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点在于
入口香脆,里面的面糖极其甜蜜;寸金还含有“珍惜时光,一 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白切是用糖稀与白芝麻混合,搅拌 均匀了,入锅烘炒到将要熟透,出锅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两 寸见方的薄片。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活动设计
二、家乡特色代代传
家乡变化真大啊?那家乡有没有什么一直没变呢?我们 一起找找吧! 家乡的文化艺术
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
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 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
州管辖,故称“庐剧”。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 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 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 交流。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 | 上册
活动设计
一、我家门前新事多
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 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 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 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闽清旧貌”)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闽清以前的样子,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闽清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闽清城市新貌”、“闽清夜景”和“闽清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闽清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闽清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
讲授新课
一、社会调查交流(板书)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居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第二课时
一、家乡的变化(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三十六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旧貌换新颜,家用电器进了农家,农业生产机械化,通信方式现代化、网络化。
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闽清”、“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培养了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了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
家乡新变化
我家门前心事多
家乡特色代代传
我的家乡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