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 1 、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组装模拟装置 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运动过程中 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影子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 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 3 、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1. 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向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2.模拟昼夜变化1 、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 、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 3 、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3. 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 4 、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 介绍月相盒 1. 小电筒代表太阳;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1. 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化2. 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3. 观察总结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水的循环》
在五年级科学上册中,我们学习了水的循环这一重要的科学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探究水的循环过程。
实验材料:
1. 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
2. 一小块海绵
3. 一些水
4. 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
5. 一些橡皮筋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然后将海绵放入水中,使其吸满水后取出。
2. 将海绵放在容器的一侧,然后用橡皮筋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容器上,并用橡皮筋固定。
3. 将容器放在阳光下或者暖气旁边。
实验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塑料薄膜上出现了水滴,而容器内的水面也逐渐减少。
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水的循环过程。
当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凝结在塑料薄膜上,最终形成水滴。
这就是水的循环过程中的蒸
发和凝结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也更加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让水资源得到更好地循环利用。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在盒子的底部垫上一层棉花,侧面用泡沫塑料板垫上,然后将锡箔纸衬在里面,作为反光材料;
2、用黑色纸把塑料饮料瓶的瓶身包起来,放在盒子里,盒盖的上面挖空,覆上一层塑料膜,
3、瓶子里装上清水,盖上盒盖,调整热水器的角度,使受热面与阳光垂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按照我们自己的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制作完成了
实验器材:
5N的弹簧测力计1只、钩码1盒、长方体木块1个、砂纸
猜测: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摩擦力
物体越重,摩擦力;物体越轻,摩擦力
实验过程:
1、摩擦力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1)把小车放在砂纸光滑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2)把小车放在砂纸粗糙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小车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F
实验器材:
模型小车1辆、尼龙线0.5-0.8米、铁垫圈10个、秒表1只
猜测:
小车在拉力的拉动下会运动,拉力,小车运动.
实验过程:
1、安装小缆车:将实验用的小车平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把线拴在车头的正前方正中,这样,拉力方向与车轮前进的方向一致,在线的另一端,系上一个铁丝做的挂钩.
2、实验小车的运动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2,用镊子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观察土壤颗粒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3,把水倒入水中,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方法
寻找土壤的成分
肉眼
发现土壤是潮湿的,说明含有水分,里面还有植物的细根、碎叶、腐烂的小虫等动植物的残体.
放大镜
土壤本身的颗粒也大小不同,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黏土微粒、还有非常细小的粉尘颗粒
1
2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种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材料:绿豆种子、塑料盒子、纸巾、滴管、标签、水、透明的塑料袋、不透明的塑料袋、保鲜袋、土壤。
1.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分别在每个盒子里垫人纸巾并按10个洞,用来放置绿豆种子;(3)往其中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上滴水,并在这个盒子上贴上标签(实验组),另一个盒子里的纸巾不滴水,并在这个盒子上贴上标签(对照组)。
2.研究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分别在每个盒子里垫入纸巾,并且往每个盒子里的纸巾上都滴入等量且适宜的水;(3)往两个盒子里分别放入10粒绿豆,一个盒子放入常温处(对照组),另一个盒子放入冰箱里(实验组)。
3.研究种子发芽与光的关系。
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分别在每个盒子里垫入纸巾,并且往每个盒子里的纸巾上都滴入等量且适宜的水;(3)往两个盒子里分别放入10粒绿豆,两个盒子都放在阳光能够照到的窗台上,一个盒子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对照组),另一个盒子用不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实验组)。
实验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将每天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记录下来。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
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和一个不透气的保鲜袋;(2)分别在每个盒子里垫入纸巾,并且往每个盒子里的纸巾上都滴入等量且适宜的水;(3)往两个盒子里分别放入10粒绿豆;(4)将一个盒子放入保鲜袋中,将保鲜袋中的空气全部排出;(5)把两个盒子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没有保鲜袋的盒子为对照组,有保鲜袋的盒子为实验组。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空气实验二:.种植绿豆芽种植器材:带排水孔的花盆、土壤、水、小铲子、实验中已经发芽的绿豆种子。
种植过程:(1)准备好一个带排水孔的小花盆,向小花盆中加人三分之二的土壤。
(2)将绿豆芽从种植盒里小心取出,注意不要破坏根部。
(3)轻轻疏松花盆里的土壤,把绿豆芽栽种在花盆中央2~3cm深的地方。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
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完整版)(2024新苏教版)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长度
实验目的
1. 学习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进行物体的长度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验原理
1. 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可用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来表示。
2. 直尺、卷尺等工具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实验材料与工具
1. 直尺
2. 卷尺
3. 铅笔
4. 实验记录表
5. 实验对象(如书本、桌子等)
实验步骤
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实验对象。
2. 组长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其他组员进行测量。
3. 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实验对象的长度。
4. 将测量数据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上。
5. 各组互相交流实验结果,分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测量时,直尺或卷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2. 测量过程中,要保持直尺或卷尺的稳定性,避免晃动。
3. 测量数据要准确,避免误差。
实验拓展
1. 尝试使用其他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毫米、分米等。
2. 探讨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
实验评价
1. 实验报告(30%)
2. 实验操作准确性(30%)
3. 实验数据记录完整性(20%)
4. 实验拓展思考(20%)
实验报告模板。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实验名称等信息缺失,需要补充完整。
同时,第四段实验步骤中的勾码数量应该为4个,而非3个。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纸板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底板1块,手电筒1把。
实验步骤:1.将3张有孔纸板竖立在桌面上,每张之间间隔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2.在最后一张纸板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打孔的纸板作为屏。
3.将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纸板前一定距离,让光射直进小孔。
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4.将第二张纸板向左或向右移动2-3厘米左右。
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上的小孔,观察屏上是否有光斑。
观察到的现象:当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照射到屏上;如果有其中一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光就照射到屏上。
实验结论:光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认识弹簧测力计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测力计、钩码1个。
实验步骤: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标出示意图。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2)指针调零;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4)使用后,指针归零。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年级班姓名。
成绩: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它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的物体放入袋中。
4.读取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名称。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差距玻璃珠。
1N。
1.2N。
0.2N塑料块。
3N。
2.8N。
0.2N橡皮擦。
0.5N。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________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 验 者
时 间
实 验 名 称
种子的发芽实验
实验
目的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最适宜温度。
实验器材
培养皿2只、滴管1只、标签纸3张、绿豆种子10粒、放大镜1个、清水
实验
步骤
1、准备好两个培养皿,在里面平铺上纸巾
实验
步骤
1.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测试时间是上午8点到8点50分)
2.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记录一天中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的影长。
观察到
的现象
或结论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上册五年级第二个报告的第2个结论
________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上册五年级第三个报告的第2个结论
________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 级
实 验 者
时 间
实 验 名 称
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实验
目的
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实验器材
酒精灯、镊子、烧杯、带盖饮料瓶、碎砖块、小石块5个、石膏30克、培养皿2个、豌豆种子20粒
实验
步骤
1、对岩石的影响将小石块用酒精灯加热,然后用镊子夹着,丢到冷水里,反复几次。
实验器材
酒精灯、镊子、烧杯、带盖饮料瓶、碎砖块、小石块5个、石膏30克、培养皿2个、豌豆种子20粒
实验
步骤
1、对岩石的影响将小石块用酒精灯加热,然后用镊子夹着,丢到冷水里,反复几次。
2、在塑料瓶里灌上大半瓶水,放进几块岩石块,盖上盖子,然后剧烈摇晃。
已填完的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新苏教版)
已填完的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24
新苏教版)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目的:
通过测量物体的重量,研究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并理解重量的概念。
实验材料:
- 天平
-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书、铅笔、橡皮等)
实验步骤:
1. 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天平处于水平状态。
2.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子上,使其保持平衡。
3. 读取天平上指示的重量数值,并记录下来。
4.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得到了不同物体的重量数值,并将其记录如下: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 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重量。
- 重量的单位是克。
- 天平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如何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重量,也加深了对重量概念的理解。
这是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使我更好地掌握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参考资料:
无。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水的沸点。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点变化,了解水的沸点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水壶、温度计、水、火源、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 将水倒入水壶中,放在火源上加热。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观察水开始冒泡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4. 重复以上步骤,但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水的沸点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在海拔较低的地方,水的沸点会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升高。
这说明水的沸点与海拔高度是有关系的。
实验分析:
水的沸点是指在常压下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温度。
而海拔高度的增加会导致大气压力的减小,因此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水的沸点会随之降低;而在海拔较低的地方,水的沸点会随之升高。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海拔,水分子受到的大气压力较小,所以水的沸点会降低;而在较低的海拔,水分子受到的大气压力较大,所以水的沸点会升高。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水的沸点与海拔高度是有关系的。
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水的沸点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在海拔较低的地方,水的沸点会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升高。
实验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水的沸点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也学会了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得出结论的方法。
这对我们的科学学习和实验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的沸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希望我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进行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结论:
光在物质中是沿
传播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年级
班
姓名:
成绩:
实验名称: 认识弹簧测力计 实验目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习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器材:1N\2.5N\5N 测力计、钩码一个
实验步骤: 1、出示弹簧测力计,了解结构,标出示意图;
(
)
(
)
(
)
(
)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步骤: (1)检查是否具有弹性; (2)指针调零; (3)测量读数,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 (4)使用后,指针归零。
三次)。
3、将 4 个勾码放入小车中,在桌面上拉一拉,记下拉力读数。
4、将 6 个勾码放入小车中,在桌面上拉一拉,记下拉力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
不改变的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钩码个数) 2 4 6
摩擦力大小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越
;物体越
,摩擦力越
有关。物体越 。
,摩擦力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
年级
班
姓名:
成绩:
实验名称: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测力计、塑料袋、材料包
实验步骤: 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物体放入袋中 4、读下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观察到的现象: 物体的名称
玻璃珠 塑料块 橡皮擦 10 枚回形针
估计重力的大小 实测重力的大小 估计和实测差距
实验结论:
力的大小是可以用
的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
年级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已填写).doc
法
步
骤
1)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 度计。
2)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 盖白纸。
3)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
4)过一会,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显示的温度。
动 口 表 达
实验
现象
黑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丄升得快,白纸覆盖的温度计温度上升得 慢。
实验 结论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能力强。
动 口 表 达
实验 现象
通过实验,发现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实验 结论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动 口 表 达
实验 名称
探究滑轮组的作用
仪器 名称
滑轮组装置、弹簧秤、钩码、细绳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组装好滑轮组实验装置。
2)直接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
3)在绳子的一端系在横梁上,绳子的另一端挂在弹簧秤 丄,通过滑轮组装置匀速使钩码丄升,记下读数。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 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动
手
操
作
方
法
步
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 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 环境。
3)换成长的光滑木板重做上面实验 记下弹簧秤的读数,(斜 面高度一样)。
动 口 表 达
实验 现象
将金属圆辘直接挂在弹簧秤上读数最大,其次是沿较短的木板 向上拉,读数最小的是沿着长木板向上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种子发芽对比实验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准备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水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良好实验人:XXX实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实验内容:蚯蚓的选择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了解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优秀6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1、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5、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数学课中的各种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二本学期科学教材主要安排的科学实验有八个,其中,分组实验有:第3课《馒头发霉了》,第5课《蜡烛的变化》,第6课《食盐和水泥》第10课《距离和时间》,第20课《蚯蚓找家》,演示实验,分别是:第7课《铁生锈》,第8课《牛奶的变化》中,第14课《白天与黑夜》既是演示实验又是分组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光照射玻璃、纸和书的探索
实验材料:手电筒、杯子、玻璃、纸张、书本等等。
实验方法:
①用干净的透明玻璃片遮住手电筒并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杯子上。
②把玻璃片换成一张薄薄的纸,再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照到前方的杯子上。
③把纸张换成一本书,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透过这本书照到前方的杯子上。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完成,要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效果才会更好。
本次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在这三个小实验中唯一的变化是遮挡在手电筒前面的玻璃、纸张、书本不同,其他的条件不会发生变化。
实验现象:
①用干净透明的玻璃杯遮住手电筒时,发现手电筒的光能够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照射前方的杯子上,并且看得非常清楚。
②用薄薄的纸片遮住手电筒,发现手电筒的光只能部分通过这张纸片并照射到前方的杯子上,而前方的物体看的不太清楚。
③用书本遮住手电筒的光,发现手电筒的光完全被厚厚的书本遮挡住了,书本前方的杯子完全看不见。
实验结论:
光的传播是会遇到阻碍的。
光在遇到透明的介质时,是不会遇到阻碍的,而遇到半透明以及不透明的物体,光的传播就会被部分遮挡或者完全遮挡。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红苹果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红苹果实验
实验材料:红苹果、黑暗的房间等。
实验要求:在桌子上放一个红苹果,把门、窗户都关上,并把所有的灯都关掉,房间里完全黑暗了。
房间没有窗,门也没有缝隙,没有光能够进入这个房间。
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
实验注意点:本次实验的难点在于创造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没有光能够进入,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实验效果。
预测实验结果:
预测1: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预测2: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见这个红苹果。
预测3:当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呆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模糊的影子。
实验现象:我们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待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说明了没有光线,人是无法看到东西的。
人的眼睛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来判断物体的。
而在红苹果实验中,房间是完全黑暗的,没有任何光线进入房间,因此我们不能在这个房间里看到红苹果。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
实验内容:研究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循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心脏和血液循环
实验器材:水槽、塑料瓶、秒表、人体血液循环图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模拟心脏跳动
1.在水中反复挤压和放松塑料瓶,仔细观察现象,实验时水槽中的水要适量。
2.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可以利用输液管替换,效果更接近“原型”:找一些医院里的输液管(最好是新的),在中间的塑料小瓶子的两端各保留适当长度的管子,截掉多余部分,再用两个培养皿,往其中一个倒入适量红水,挤压塑料小瓶,仔细观察现象。
3.边测量边记录数据。
3.实验总结
交流、比较自己1分钟心跳、脉搏跳动次数,认识心脏的功能。
3.整理器材停地跳动,并与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致。
2.观察人体血管图
1.观察、介绍人体的血管。
2.找一找,在人身体的哪些地方能摸到脉搏。
3.教师重点演示:指导测量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
4.感受自己的脉搏跳动。
3.测量1分钟的心跳和脉搏次数。
1.脉搏和心跳最好同时测出,因为人的心跳次数并非固定不变。
2.测量活动可以两人合作完成,如同学帮助测脉搏,自己测心跳,教师控制时间,然后轮换。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
答案:能不能直线
《探究彩虹的形成》
答案:七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虹
《模拟雨的形成》
答案:向玻璃杯中冒“白气”逐渐积聚小水滴落下来明显加快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
答案: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温度高温度低
《热对流实验》
答案:有的锯末循环运动,有的锯末一会上升一会下降。
变轻上升流过来补充加热上升对流
《探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是否相同》
答案:实际数据实际数据不一样强《研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答案:下地球引力
《模拟地震的成因》
答案:褶皱开始弯曲变形断裂感到振动变形断裂地震
《模拟火山喷发》
答案:外溢大上火山
《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
答案:铜棒.铁棒.铝棒木棒.玻璃棒.塑料棒强弱
《探究陶瓷的特性》
答案:不亮金属勺砸碎不不易易
不易导电.不易导热.耐高温.耐碎.耐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篇一: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答: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3、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4、设计试验证明光的行进方向。
实验准备:手电筒、三张带孔的纸板等
试验过程:把三张纸板平行放置让三个小孔在一条直线上,用手电筒照,光能穿过三个小孔;让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光不能通过小孔。
试验结论: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5.实验名称:研究电磁铁的磁极(自制的电磁铁)
实验方法:(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钉帽一端与指南针接近,如果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吸,那电磁铁的这端就是南极;(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钉帽与指南针的北极相斥,这时电磁铁的南极变成了北极。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后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6、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假设与线圈圈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
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保持不变的是:电池数量、铁钉粗细等。
需要改变的是:线圈匝数
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线圈匝数多,磁力大;线圈匝数少,磁力小。
名称: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材料:试管、气球皮、橡皮筋、酒精灯
步骤:
1、在试管里装满水,并用气球皮把管口蒙住,用橡皮筋扎紧
2、将试管入在酒精灯上加热
结论:水加热后体积壮增大
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
步骤:
1、在平底烧瓶中滴入4滴红墨水,用清水装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紧瓶口
2、将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
3、取出平底烧瓶又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一般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气体的热胀冷缩
材料:锥形瓶、气球、烧杯
步骤:
1、将气球口套在锥形瓶口上
2、将锥形瓶分别放在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烧杯中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铜球、铜环、酒精灯
1、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2、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
3、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4、将热铜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铜环孔穿一穿
结论:固体在一般情况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名称:热是怎样传递的
材料:铁丝、凡士林、小棒、酒精灯、支架
步骤:
1、将铁丝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
2、在铁丝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3、用酒精灯对着铁丝的一端加热
4、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名称: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材料:圆形金属片、凡士林、小棒、酒精灯、铁架台步骤:
1、在圆形金属片的同心圆处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2、将金属片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对着金属片的中心或边缘部分回热
结论: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名称:摆的特征
材料:铁架台、细线、同样大的螺帽
步骤:
1、用线的一端栓住螺帽,另一端在铁架台的支棒上(A、同一重物和同一摆长;B、摆长一样和重物的轻重不一样;C、摆长不一样,重物轻重一样)
2、将第一种拉到不同高度,将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拉到同样高度
结论:
1、同一个摆,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2、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篇二: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五年级实验报告单
---马士和小学:姚兰泉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一、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二、.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三、镜子的反光现象
实验器材:平面镜及支架我的猜测:平面镜能成像,能反光步骤:1、给老师讲述“镜子的反光现象”实验所需仪器名称。
2、把这些材料组装好并进行实验。
3、照一面镜子,你能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通过镜面,能看到其它物体;镜子里的像和物体左右相反;等)
4、直立两面镜子,不断变换它们的角度,你有什么发现。
(镜子里面有很多像。
)
5、整理仪器。
观察到的现象:像和物体左右相反,镜子里面有很多像。
结论:平面镜能成像,能反光。
四、设计试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名称: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实验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白纸等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物体。
(2)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
(3)把凸透镜对着窗户,观察成像的情况。
实验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能聚光成像。
凹透镜有缩小物体的的作用。
五、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实验器材:凸透镜
我的猜测:凸透镜有放大作用
步骤:1、给老师讲述实验所需仪器名称。
2、给老师讲述凸透镜的特点。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3、做凸透镜放大的实验。
(把凸透镜对着要观察的物体,通过凸透镜进行观察)
4、给老师说一说实验的结论。
(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
5、整理仪器。
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凸透镜进行观察,物体适当的放大。
结论: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
六、凸透镜的聚光作用
实验器材:凸透镜
我的猜测:凸透镜有聚光作用
步骤:1、给老师讲述实验所需仪器名称。
2、给老师讲述凸透镜的特点。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3、做凸透镜聚光的实验。
(把凸透镜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能看到很亮的光点)
4、给老师说一说实验的结论。
(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
5、整理仪器。
观察到的现象:把凸透镜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能看到
很亮的光点。
结论: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