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八 陕西常考文言虚词集锦

合集下载

2024年中考1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一)-【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

2024年中考1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一)-【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一)(之、者、也、虽、然)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其主要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之、者、也、虽、然、而、与、其、且、因、于、为、所、以、焉、则、乃、何。

一、“之”1.用作代词(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例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山水之乐)(《醉翁亭记》)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曹刿。

)(《曹刿论战》)例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马说》)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小石潭记》)例句:亲戚畔之。

(代指寡助之至的君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例句:彼竭我盈,故克之。

(代指齐国军队)(《曹刿论战》)例句: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代指陈胜)(《陈涉世家》)(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例句:渔人甚异之。

(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桃花源记》)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例句: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曹刿论战》)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作助词(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例句: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爱莲说》例句: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例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例句: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和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和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

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3)疑问代词,怎么。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

(4)动词,养。

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

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

如:天涯若比邻。

(2)动词,比作。

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

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

如:可汗大点兵。

( 2)兵器、武器。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

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2)名词,水池。

如:墨池记。

6.出:(1)动词,出现、露出。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动词,出去、出来。

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

如:皆出酒食。

(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

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

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

如:不可计其层次矣。

(2)动词,编次、编排。

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

(2)动词,依从。

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

如:来从楚国游。

(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

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道路。

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

如: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

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

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6)名词,道义。

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1.得:(1)动词,得到。

如:既出,得其船。

(2)动词,达到。

(3)动词,能够,可以。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

(4)通“德”,动词,感激。

中考八大常用文言虚词归纳全(更新)

中考八大常用文言虚词归纳全(更新)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归纳一.之1.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②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②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唐雎不辱使命》)(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译时应省去。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3.动词,可译为“到”、“往”。

如: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4、表方位或时间的限定,相当于“以”①一室之内②郊田之外③四海之内①二.而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l.并列关系,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②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则》)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则》)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面山而居(《愚公移山》)②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三.以(一)介词1.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陕西省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八 陕西常考文言虚词集锦-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素材

陕西省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八 陕西常考文言虚词集锦-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素材
⑦以牒为械。(《公输》)
动词,“当作”“作为”。
⑧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
动词,“成为”“变成”。
⑨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动词,“认为”。
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表示假设,即使。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生序》)表修饰。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某某楼记》)
介词,表原因,因为。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连词,表目的,用来。
③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连词,表结果,以致。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动词,表意愿,认为。
⑤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连词,因此,于是。

①此则某某楼之大观也。
(《某某楼记》)
表判断,可译为“就是”。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学》)
连词,“就”“那么”。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指示代词,它(它们)或事物名称。
⑤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动词,到,往。
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某某楼记》)
结构助词,译为“的”。
⑦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

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

2017陕西语文初中文言文180个文言实词

2017陕西语文初中文言文180个文言实词

2017陕西语文初中文言文180个文言实词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zhǎng,(5)、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Zhǎng(6)、,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立式导热油泵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陕西中考14个虚词用法及举例

陕西中考14个虚词用法及举例

陕西中考14个虚词用法及举例
注:画波浪线的句子为中考已考句子。

1. 之(9年5考)速记口诀:“之”字有三用,就是代助动
2. 其(9年4考)速记口诀:“其”代他(它)那和自己,反问推测或祈使
3. 而(9年5考)速记口诀:“而”字作连词,修承并转递
4. 以(9年4考)速记口诀:“以”字五用法,因凭来用把
5. 于(9年3考)速记口诀:“于”字要记牢,在从对比到
6. 乃(9年1考)速记口诀:“乃”作连词于是就,判断当是语竟然
7. 虽(9年2考)速记口诀:“虽”说事实是虽然,假设情况当即使
8. 为(9年4考)速记口诀:“为”字动介助语气,做是替给被反诘
9. 者(9年未考)速记口诀:“者”代人物事,与也构判断
10. 且 (9年1考) 速记口诀:“
且”在初中简单说,况且一边又将近 11. 则 (9年2考) 速记口诀:“则”字顺承那么就,转折轻却重可是
12. 乎(9年1考)速记口诀:放在动后近似于,放在形后是样子,句末疑问或感叹
13. 然(9年2考)速记口诀:“然”字记心底,但是对的这样子
14. 与(9年1考)速记口诀:“与”给帮助和同跟,相与连用是一起。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大全.doc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大全.doc

屮考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Z不以其道,食Z不能尽其材,鸣Z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屮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Z后,动词谓语或介词Z前,译时应省去。

例: 宋何罪之有?(《公输》)(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屮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Z”用在主语和谓语Z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四)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Z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Z垄上(《陈涉世家》)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S 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二)其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蔦例: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芻Z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S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二(三)以1•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18个文言虚词详解精选全文

18个文言虚词详解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详解《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一、而;二、何;三、乎;四、乃;五、其;六、且;七、若;八、所;九、为;十、焉;十一、也;十二、以;十三、因;十四、于;十五、与;十六、则;十七、者;十八、之。

一、而(一)连词基本认知:“而”是古代汉语中使用最广泛的连词,它包括各种语法、逻辑的关系,如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修饰、目的等。

所谓连词,就是连接上下文并且表示某种关系的虚词。

⑴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和、又,或不译。

①蟹六跪而二螯(《劝学》)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秦强而赵弱(《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荆轲刺秦王》)并列关系的特点是,连词两侧的词语原则上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⑵表承接(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才、接着、然后。

表承接关系的前后两件事,逻辑上联系比较紧密,时间上有先后关系。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②余闻而愈悲(《狱中杂记》)③(秦)灭滑而还(《崤之战》)④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⑶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还。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⑷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但、可是、然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④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公输》)⑸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使。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④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⑹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所以。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韩非子》)③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刺秦王》)⑺表修饰关系(间隔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即间隔状语和中心词,也可称偏正关系),可译为:地、着、来,或不译。

第十六节 中考必考的5种文言虚词

第十六节  中考必考的5种文言虚词

第十六节中考必考的5种文言虚词一、考纲解读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

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

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

解读陕西中考近年真题,我们发现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常用虚词的用法与意义;(二)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陕西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4个文言虚词:之、而、其、以、于、为、虽、者,然、乎、且、则、乃、与,其中“之、而、以、于、其”为高频考点。

二、思维导图三、满分策略1、“之”字有三用,就是代助动。

(一)代词(1)作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可译作“它(它们)”。

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二章》)④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doc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doc

中考⽂⾔⽂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doc⼀是常见⽂⾔实词。

包括通假字、⼀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等特殊⽤法。

⼆是⽂⾔虚词。

在古代汉语中,虚词⼀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

在中考试题中,⽂⾔虚词⼀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对常见的⽂⾔虚词⽤法进⾏区别,以有助于理解⽂⾔语句。

三是⽂⾔语句理解与翻译。

⽂⾔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达⽅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

⽂⾔语句翻译⼀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译⽂的完整、准确、得体情况。

四是⽂⾔⽂阅读。

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查三点:(1)归纳要点,概括中⼼;(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3)鉴赏写法。

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能⼒。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学⽂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的背诵默写。

⽂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式归类,题⽬中表⽰⽂体的和不表⽰⽂体的归类等。

⼀、关于⽂⾔实词⽂⾔实词在⽂⾔⽂中占主要地位,是学习⽂⾔⽂的⾸要突破⼝。

⽂⾔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有很多是有规律可循的。

1.通假字。

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声⾳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做通假。

通假字⼀般包括同⾳通假和⾳近通假和形似通假三种形式。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词多义。

古汉语中,⼀个词往往有⼏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

复习时,⼀是注意积累常见⽂⾔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法,做好笔记,见到⼀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较分析,掌握⼀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

3.古今异义。

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意义不同,常见有四种情况:①词义的扩⼤;②词义的缩⼩;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感情⾊彩的变化。

2017陕西语文初中文言文180个文言实词

2017陕西语文初中文言文180个文言实词

2017陕西语文初中文言文180个文言实词1.XXX:1)如何(安求其能千里也)。

2)生活所需(衣食所安)。

2.卑:1)低下(非天生的卑贱)。

2)地位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1)周全、详尽(前人已经详细描述了《岳阳楼记》)。

2)具备(各种技能都已经准备好了,《口技》)。

3)准备(还需要准备早饭,《石壕吏》)。

4.被:1)受到影响(被来世的影响)。

2)穿戴(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5.鄙:1)边远地区(蜀地有两个僧人,《为学》)。

2)目光短浅、鄙陋(只顾着吃肉,《曹刿论战》)。

3)出身卑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XXX:1)全部完成(尽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所有声音都停止了,《口技》)。

7.薄:1)接近、逼近(天色渐暗,《岳阳楼记》)。

2)轻视(不应该轻视自己,《出师表》)。

3)薄弱(像钱币的厚度,《活板》)。

8.策:1)马鞭(手持马鞭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不按照正确的方式驱使它,《马说》)。

3)记录(记录十二位功勋者的传记,《木兰诗》)。

4)计策(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1)长度(船头和船尾的长度大约是八分之一,《核舟记》)。

2)与“短”相对(在北市买了一根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已经永远离开了,《石壕吏》)。

XXX5)排行最大(XXX没有长兄,《木兰诗》)。

XXX6)头领(XXX和其他人都是XXX,《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符合(符合它的大小,《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XXX称赞他是能干的人)。

11.诚:1)真诚的心(皇帝感受到他的真诚)。

2)确实、真实(这是真正危急存亡之秋)。

3)果真(如果他真的像他自称的那样,那么他可以成为霸主,汉朝可以兴盛)。

12.惩:1)强制(惩治北方的山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驰:1)骑马(希望能够骑马千里追寻)。

2)驾车、追赶(官员命令他去追赶)。

陕西中考语文文言文六大知识整理

陕西中考语文文言文六大知识整理

语文文言文六大知识点复习在中考试题中文言文占据着一点的位置,所以在复习中要总结经验,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规划合理的复习方案,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最终达到想要的效果,小编为即参加2013中考的同学整理了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复习,供学生参考学习。

文档较长,欢迎免费下载复习,预祝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高中。

1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复习:古今异义2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通假字3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词类活用4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句式5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一词多义6 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题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总复习:古今异义例词例句古义今义1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2 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3 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9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10 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11 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12 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15 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16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19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20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21 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22 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7、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

(完整版)文言虚词归纳

(完整版)文言虚词归纳

精心整理文言虚词用法总结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常见文言虚词20 个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虚词一览表常见虚词而1. 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如:(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和”“又”“与” 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论》)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表示并列时,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的主语,但互不影响精心整理(二)表示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表递进时,后一个成分是在前一个成分的基础上引申出的(三)表示承接关系。

就,接着,或不译? 如: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表承接时,前后两个成分有时间上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四)表示转折关系。

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五)表示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六)表示修饰关系。

?地,着,或不译? 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精心整理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鸿门宴》)(七)表示因果关系。

八年级语文上册陕西中考考点单点练透 虚词(之、以、其、且)作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陕西中考考点单点练透 虚词(之、以、其、且)作业

8. 寡助之.至 动词,到 ⁠
9. 居天下之.广居 结构助词,的 ⁠
10. 此之.谓大丈夫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
立性,不译 ⁠
11. 畎亩之.中 结构助词,的 ⁠
一二三四
12. 告之.于帝 代词,指“愚公移山”这件事 ⁠ 13. 已而之.细柳军 动词,到,往 ⁠ 14. 不闻天子之.诏 结构助词,的 ⁠ 15. 称善者久之. 音节助词,无实义 ⁠
一二三四
(三)八年级上
1. 不以.疾也 动词,比得上 ⁠ 2. 自康乐以.来 助词,和某些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 ⁠ 3. 以.天下之所顺 介词,凭借 ⁠ 4. 以.顺为正者 介词,把 ⁠ 5.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连词,来 ⁠ 6.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介词,把 ⁠ 7. 以.备胡 连词,表目的,用来 ⁠ 8. 请以.军礼见 介词,用 ⁠
一二三四
(三)八年级上
1. 春冬之.时 结构助词,的 ⁠
2. 环而攻之.而不胜 代词,它,指城郭 ⁠
3. 亲戚畔之. 代词,他 ⁠
4. 丈夫之.冠也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 ⁠
性,不译 ⁠
5. 父命之. 代词,指前文的“丈夫” ⁠
一二三四
6. 往送之.门 动词,到 ⁠
7. 与民由之. 代词,指正道 ⁠
代 词
③可译为“其中的”
副 表示加强反问语气(2017、 词 2015)
一二三
课内例句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
其.一犬坐于前(《狼》)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教材知识梳理】
(一)七年级上
1. 人不堪其.忧 指示代词,那种 ⁠ 2. 回也不改其.乐 人称代词,他的 ⁠ 3.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称代词,他们的 ⁠ 4. 恐前后受其.敌 人称代词,它们的 ⁠ 5. 屠乃奔倚其.下 代词,指柴草堆 ⁠ 6.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人称代词,指屠户 ⁠ 7. 其.人舍然大喜 指示代词,那个 ⁠

2016最新陕西九年级中考文言虚词

2016最新陕西九年级中考文言虚词
《童趣》:“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为之怡然称快。”“不觉呀然一惊。”
《山市》:“居然城郭矣。”“尘气莽莽然”。“则黯然缥缈”。
《咏雪》:“公然欣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口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闻之,欣然规往。”
《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公输》:“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
《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本心。”
(4)<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
《塞翁失马》:“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伤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
4.<连>所以,因此。
《醉翁亭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副>暂且,姑且。
《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连>和,又。
《送东阳马生序》:“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4.<连>况且。
《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唐雎不辱使命》:“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夸父逐日》:“弃其杖,化为邓林。”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

中考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汇总_附带例句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

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二是文言虚词。

在古代汉语中,虚词一般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叹词等。

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

三是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文言句式重点考查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

文言语句翻译一般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译文的完整、准确、得体情况。

四是文言文阅读。

除了考查对关键字词的了解以外,主要考查三点:(1)归纳要点,概括中心;(2)分析作者观点态度;(3)鉴赏写法。

有时还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考查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考虑到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

五是文学文化知识与课内外名篇名句名言的背诵默写。

文学常识涉及作家、作品、文体等,复习时要善于归类,如作家按朝代归类,诗歌按体裁或表达方式归类,题目中表示文体的和不表示文体的归类等。

一、关于文言实词文言实词在文言文中占主要地位,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突破口。

文言实词的词义相对固定,有很多是有规律可循的。

1.通假字。

在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就叫做通假。

通假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和形似通假三种形式。

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注释中已标明,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思,要重点掌握典型的、常见的多义词。

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推求某个词的具体含义。

复习时,一是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二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并能在阅读中加以运用。

3.古今异义。

由于词义的演变,古今词语中有些词形体相同而意义不同,常见有四种情况:①词义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陕西中考文言文实虚词及字词资料大全

陕西中考文言文实虚词及字词资料大全

初中文言实词解释汇编A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B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奔:(1)急走,跑(屠乃奔倚其下)《狼》(2)指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比:(1)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比较,较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3)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4)动词:靠,挨着(其两膝相比者)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并:(1)一起(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2)一共(并杀两尉)《陈涉世家》(3)全、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4)和,以及(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C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盈寸)(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其真无马邪?(《马说》)
副词,表委婉、估计的语气;难道,还能,怎么,大概。
④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表顺接。然后,就。
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表转折,却,可是。
③未至,道渴而死。(《夸父逐日》)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③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介词,被(表被动)。
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动词,是。
⑤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学》)
动词,“做”“干”。
⑥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
动词,“发明”“制造”“制作”。
表修饰。
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介词,表原因,因为。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连词,表目的,用来。
③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连词,表结果,以致。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动词,表意愿,认为。
⑤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表示转折,虽然。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
连词,和,跟。
②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
介词,和,及,跟。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助词,吗。

①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疑问代词,哪里。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呢。
③忽啼求之。父异焉。
指示代词,它(它们)或事物名称。
⑤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动词,到,往。
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
结构助词,译为“的”。
⑦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

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
代人,他(她)的。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代物。它的。
相当于“而”,不译。
⑥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凭借”“按照”“依靠”。
⑦屠惧,投以骨。(《狼》)
“把”“拿”“用”。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在,到。
②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表动作的对象,向,对于。
③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表比较,比。
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代词,这样。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出师表》)
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然而。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用于词尾,助词,……的样子。
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和“而”连用,相当于“(虽然)这样,可是……”表转折。
⑤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伤仲永》)
表被动,被。
⑤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代词,代人、代事,“……的”“……的人”“……的事”。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结构助词,有时不译,有时译为“……的样子”。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连词,因此,于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表判断,可译为“就是”。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学》)
连词,“就”“那么”。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
知识清单八 陕西常考文言虚词集锦
虚词
例 句
意 思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人称代词,他(他们)。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结构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④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
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好像……的样子”“好像……似的”。
⑥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用在形容词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介词,依照,根据。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副词,于是,就。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⑦以牒为械。(《公输》)
动词,“当作”“作为”。
⑧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石潭记》)
动词,“成为”“变成”。
⑨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动词,“认为”。
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连词,表因果关系,“因为”。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表示假设,即使。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伤仲永》)
兼词,于之,对之。
④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副词,于是,就。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用于判断句中,是
③乃悟前狼假寐。(《狼》)
表承接关系,才
④乃不)
代词,你的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连词,况且。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副词,将近。

①谓为信然。(《隆中对》)
常和“也”连用,构成判断句式,相当于“是”。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表推测,可译为“吧”。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

①屠乃奔倚其下。(《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