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华中国际理解教育语文学科渗透教案

合集下载

国际理解渗透教案

国际理解渗透教案

国际理解渗透教案请不要黄丹倩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读准8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能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堂中尝试背诵感兴趣的小节,积累词句。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学到的词句,有顺序地说清画面内容。

3、学习课文能边读边想,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继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有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尝试仿说诗句,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有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尝试仿说诗句,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一、看图积累词组,感受家园之美,并揭示课题:1、逐幅出示课文插图(森林、牧场、小溪、天空),整体感受美,随机理解“绿茵、牧场”。

2、游戏练习:词语对对碰,积累与画面内容有关的偏正词组,学习生字“翠、辽、阔”。

(1)开小火车领读词语。

cuìliáo kuò苍翠洁白辽阔清清茂密灿烂(2)学习生字。

l 学习“翠”:这个字怎么记?——比较“羽字头”和“羽”。

l 学习“辽、阔”——分清笔顺规则。

(3)词语放到括号中,把画面的内容说得更清楚。

(自由练说——指名交流——朗读积累)(茂密)的森林(苍翠)的绿茵(辽阔)的牧场(洁白)的云彩(清清)的小溪(灿烂)的阳光3、小结,随机出示板书并揭示课题。

二充分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请不要做什么”,尝试背诵感兴趣的小节。

1. 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要求: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 分小节朗读课文。

要求: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不加、不漏、不改字。

3. 自读课文,根据要求圈画语句,整体了解“请不要干什么”。

(1)自己再读读课文,课文告诉我们“请不要干什么?”,用直线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根据学生的情况正音与出示板书。

——尤其是“伐、垦”的发音。

——随机板书出示:树木伐光、草原垦光、河流弄脏、天空污染。

(3)看着板书,用上这个“把”字,连贯地说一说作者提醒我们请不要干什么。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摘要:我国是一个十分热爱和平的国家,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一点,并且这样的基本观念也不断被其他国家的人所认同。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语文教育,因为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起着很大作用,并且语文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传播国际关系的理解,从而更加全面的培养我国的小学生,让学生能够热爱和平,了解国与国之间的相处。

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际理解教育渗透方法随着全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加深,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也逐渐开始对小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以此来更好的培养我国的下一代。

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小学生可以学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这种交往观念不仅可以用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也是可以用到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国家理解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成长。

这不仅是响应国家教育的号召,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增加学生对其他事物的了解,在如此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呢?一、增强维护世界和平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并且在国际上也十分的主张和平,特别是与邻国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中小学生也需要学习许多有关和平的课文,例如《和平鸽》描述的是白色的鸽子作为和平的象征,获得很多国家的喜爱,在战争中不仅会对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国家的人民带来的打击也是沉重的,因此,我们要热爱和平,为了能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以前过往战争的录像或者电影给学生观看,让小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战争的残酷性,从而教导学生要正确的看待国际关系,最大程度上能保证我们的和平年代能够更加的久远。

“省华中”国际理解教育历史学科渗透教案

“省华中”国际理解教育历史学科渗透教案

“省华中”国际理解教育历史学科渗透教案教学过程一、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中国古代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宋明理学;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西方古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二•课型探究(一)追寻传统思想「百家争鸣1 r 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J〔[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中国古代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明清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并焕发生机j 智者学派关于人的价值西方古代思想苏格拉底的主张(二)感悟传统思想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看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牛生不息。

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

但是,不管危机多对自然的追求结合起来,以之为一种对本然状态的回归,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制约克服各自的弱点,从而形成一种以道德境界为精神超越的内容,强调回归本然状态的追求思路,为宋代儒学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 王建龙《精神超越和心性本然的回归》通过材料组二的阅读,你能从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认识到儒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三)反思传统思想材料组三1.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的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

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冋。

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

•…与之相交,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看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老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2.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

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

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主义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合作探究3请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组二,思考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注入了新的时代生机却难以发展,而西方人文主义在17、18世纪发展为西方民主启蒙思想?演练提升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的发展。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思考摘要:在全球化的推进下,教育国际化和国际理解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开始逐渐加大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力度,以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教育科技水平等策略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在国际化道路上持续发展,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坚定我国文化自信。

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进行思考,希望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程的教育优势,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向世界传播,增强我国语文教学的影响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际理解教育;渗透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教育优势,制定合理的国际理解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在小学语文课程建设中增加一些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以引导我国小学生认识、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背景,促进我国教育与其他国家教育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领域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以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属于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通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立足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学好不同国家的文化,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深入理解国际文化,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教育国际化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各国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等方面的相互合作和联系日益密切,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对我国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

对此,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为了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在小学语文学科改革中应树立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教育国际化的原则,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教育经验,增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提高我国小学生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意识,并掌握和其他国家人员之间无障碍沟通的能力,为我国实现全球化发展提供更多拥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力量。

最新华中国际理解教育语文学科渗透教案

最新华中国际理解教育语文学科渗透教案
2003年,全年商品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9.1%。4、加标题:看来,一个好的课文标题可以帮助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并理清课文的思路。你能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也来创造一个标题吗?或让它能够眉目传神、画龙点睛;或承载着胡同文化的内涵;或就胡同文化的没落所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你的这个标题加得很精彩;你有很强的创造力;你能给大家解说一下吗?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省华中国际理解教育语文学科渗透教案课程名称胡同文化适用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任课教师课程背景分析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
6、谈最佳:学习一篇课文,不但能懂,而且要能赏,要能对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感悟。你能说说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觉得最有韵味最传神甚至最居多情有独钟的语句吗?说说作者运用这一词语的魅力何在?让学生对文中的语言加以点评、玩味、咀嚼和赏析。“嘿”、“咪”等,你能把它说一下、读一下、评一下、演一下吗?语言文字是多么的美,只要你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
(5)“破家值万贯”:外面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6)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一种“小国寡民”意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7)“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卖!”“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8)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过”学生。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第一篇:九年级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师:邓孟南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3.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2)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汉语国际教育教案模板(多篇)

汉语国际教育教案模板(多篇)

汉语国际教育教案模板(多篇)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与目的介绍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本课程的目标和意义1.2 课程内容与结构概述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关系说明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方法1.3 教学目标制定学生的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标准第二章:学生分析2.1 学生背景调查和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经历和文化背景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2.2 学生需求分析根据学生的背景信息,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2.3 学生评估设计学生评估工具和方法,如测试、作业、演示等定期进行学生评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第三章:教学内容与资源3.1 教学内容设计根据学生需求和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3.2 教学资源准备搜集和整理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材料等制定教学资源的使用计划和安排3.3 教学材料评估定期评估教学材料的适用性和效果第四章:教学方法与策略4.1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等结合不同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4.2 教学策略制定制定教学策略,如激励策略、反馈策略等确保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4.3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确保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和实践性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工具与方法设计教学评估工具和方法,如测试、作业、演示等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收集学生学习成果和反馈信息5.2 学生反馈与评价鼓励学生提供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需求定期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5.3 教学调整与改进根据教学评估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六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6.1 教学计划制定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时间安排6.2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考虑学生的学习速度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进度6.3 教学日志与进度管理记录教学日志,跟踪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检查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计划的有效执行第七章: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流7.1 文化教学内容设计整合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设计相关教学内容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如节日、风俗、历史等7.2 跨文化交流活动设计跨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经验7.3 文化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第八章:课堂管理与发展8.1 课堂规则与行为管理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处理违纪行为8.2 学生参与与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运用激励机制,如表扬、奖励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3 学生发展与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学习需求,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第九章: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9.1 教学研究与反思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9.2 教师专业发展参加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活动,更新教学知识和技能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实践9.3 教学资源与网络建立和维护教学资源网络,共享教学资源和信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馈10.1 课程总结与评估进行课程总结和评估,总结教学成果和经验教训收集学生和同行的反馈意见,提高教学质量10.2 教学改进计划根据课程总结和评估结果,制定教学改进计划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0.3 持续发展计划制定持续发展计划,为未来的教学和研究做好准备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语文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案例

语文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案例

语文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案例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身上肩负着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重任。

在平时的教学与研究中,本人发现,从古典文学、诗词曲赋、四书五经、传统美德及语法等各种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入手,与语文教学结合,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时间一长,师生均感“中华文化,妙不可言”!一、古典文学知识在课堂上的渗透。

<<景阳冈>>对武松形象的描写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因此我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教学。

1、打虎前写喝酒,抓语言见特点我教课文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先让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

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同学们举手回答: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具有倔强的特点。

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这个人比较豪爽。

我觉得武松很勇敢。

我还觉得武松有点爱面子。

……我根据同学们的口述板书豪爽、倔强、勇敢、胆量过人。

然后我趁热打铁追问,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学生个个举手发言,非常踊跃。

2、景阳冈上打虎时,教这部分时我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教学,提问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过他的什么来写的?(动作)板书、力量超人。

“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

……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揪……按……提……打……”、机敏过人。

从武松三次“闪”突出武松的“机智”或“机敏”。

老虎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学生找出动词为“一扑……一掀……一剪”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体会人物的特点。

在今后的阅读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在你写作时,也要为你笔下的人物设计出符合他的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这样,你笔下的人物就会栩栩如生,你的文章就会更加具有感染力。

汉语国际教育教案模板(多篇)

汉语国际教育教案模板(多篇)

汉语国际教育教案模板(多篇)【教学目标】2. 学会使用简单的自我介绍,如“我叫什么,我来自哪里”。

【教学内容】1. 学习汉语拼音“ni”和“hao”。

2. 学习常用词汇“你”,“好”,“吗”。

【教学活动】1. 老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模仿。

2.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自我介绍和问候。

【作业布置】二、第二章:这是什么?【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询问词“这是什么?”。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物品。

【教学内容】1. 学习汉语拼音“zhe”和“shi”。

2. 学习常用词汇“什么”,“是”。

【教学活动】1. 老师展示不同物品,引导学生用“这是什么?”进行询问。

2. 分组进行游戏,让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里观察周围的物品,并尝试用中文描述它们。

三、第三章:我喜欢……【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表达喜好和厌恶的词汇。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喜好。

【教学内容】1. 学习汉语拼音“xi”和“huan”。

2. 学习常用词汇“喜欢”,“不喜欢”。

【教学活动】1. 老师展示不同物品,引导学生用“我喜欢……”和“我不喜欢……”进行表达。

2.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表达自己的喜好。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里尝试用中文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并记录下来。

四、第四章:我现在……【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表达自己状态的词汇。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当前状态。

【教学内容】1. 学习汉语拼音“xian”和“z”。

2. 学习常用词汇“现在”,“开心”,“难过”。

【教学活动】1. 老师展示不同表情,引导学生用“我现在开心”或“我现在难过”进行表达。

2.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表达自己的状态。

【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家里尝试用中文表达自己的当前状态,并记录下来。

五、第五章:请问,可以帮帮我吗?【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求助词汇“请问,可以帮帮我吗?”。

学科渗透综合性学习 演示文稿

学科渗透综合性学习 演示文稿

(2013年贵阳中考)材料(二)
【物理学科】
①弹力是一种力。 ②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 的。 ③弹力是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 23.提取上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 “弹力”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 改变原意。)(3分) 弹力是 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形变后要恢复 原来形状时产生的一种力。
(2013年中考适应性试题)材料(二)
【生物学科】
①如果把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拿来加以比较,就可以知道生物是如何进化的了。 ②根据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推断出某种生物生存的年代,以及当时的自 然环境。 ③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 也越多。 ④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 越多。 ⑤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 渐进化而来的。 26.结合生物学科知识,将上面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 是:( )(2分) A.⑤④②①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⑤④
(2013年中考适应性试题)材料(三)
【地理学科】 中国,是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人 们就感谢上苍的恩赐: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研究表明:中国 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45种主要矿 产资源保有量的价值排到世界பைடு நூலகம்3位;许多有重要战略价值的 矿产也排在世界前列。可见,中国的资源总量以绝对数而言, 无愧于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每种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 量就非常少,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人口的持续增 长,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资源耗费量越来越多,人均资源的 占有量就会进一步趋向下降,处于世界后列。因此,从相对数 来看,我国人均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一个资源小国。

省华中国际理解教育政治学科渗透教案

省华中国际理解教育政治学科渗透教案
“省华中”国际理解教育政治学科渗透教案
课程名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适用年级
高二
课时1课时任课教师王伟课程背景分析
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政治教学应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远远地多于课本知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仅靠教材内容是未能充分展现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对中华古代文化的辉煌和近代的衰微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再创辉煌的现实意义缺乏理性思考。
活动目的:通过对几个先后中断的古老文明的展示,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并升华为意念——同样是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活动二:知识抢答——展现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
学生活动:分四个小组,每小组课前准备5道反映中华文化辉煌发展历程的知识问答题,在课堂上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知识抢答。总题量是20道选择题,答对5分,答错扣2分,不可补答。对每小组学生所准备的材料,同学之间可进行互评。
教师活动:教师对包容性作讲解,并引导学生体会包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活动目的: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难点,除了学生收集资料外,教师还要进一步解释与阐明,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原因的理解。
三、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多媒体显示)
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多媒体显示)
活动四:回顾历史——认识文化衰微与国家衰落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显示)
《中国文化掠影》对中国文化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了介绍。它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时间的跨度是从远古直到鸦片战争。阅读此书,读者可以领略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五千年,尤其是后三千年的变迁和发展,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语文学科渗透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

语文学科渗透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

语文学科渗透教育教案语文学科渗透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语文学科渗透教育教案1学习目标1、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学懂课文中的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2、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相互探究解决。

3、能写师生相逢的动人场面、对话。

学习重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写师生相逢的动人场面、对话。

教学流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一)课前播放《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二)学生认真听歌,说说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受?导语:同学们,老师像园丁,默默耕耘着这片神圣的乐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老师的课文《老师领进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一)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要求:我是学习小能手: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正确,把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作者40年来一直记忆犹新的情景和深藏在内心的感激之情;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交流阅读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要求叙述简洁、有条理。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学间相互解答。

三、拓展延伸,表达运用。

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他就是现代作家刘绍棠。

介绍作者在文学上创作取得成就,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

青少年时代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山楂的歌声》、《中秋节》、《瓜棚记》、《私访记》和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夏天》。

后有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等40余部和《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系列》等出版。

他的作品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十多部作品荣获全国奖,多部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

(让学生自由读)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见到了当年的小学老师,思绪万千,一位的作家,回乡探亲,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出示画面),发挥你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一下当时师生相逢的动人情景。

八年级下语文渗透教案借鉴五篇

八年级下语文渗透教案借鉴五篇

八年级下语文渗透教案借鉴五篇教案是备课的成果,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好的记性也不一定把备课的全过程印在脑中,备教案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教学难点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 脊(ji1)背枉(wang3)读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

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导人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

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学生了解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学生互相补充、评议。

学生自主阅读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学科教学中的国际理解与合作教育 - 教案

学科教学中的国际理解与合作教育 - 教案

教案学科教学中的国际理解与合作教育教案一、引言1.1国际理解与合作教育的背景1.1.1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理解与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2教育领域对国际理解与合作的需求逐渐增加。

1.1.3学科教学与国际理解、合作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全球化人才的关键。

1.1.4通过学科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增强国际视野。

1.2教案的目标和意义1.2.1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2.2强化学生对国际合作的认识和理解。

1.2.3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1.2.4为学生未来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化工作打下基础。

1.3教案的实施原则和方法1.3.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1.3.2结合学科特点,融入国际理解与合作元素。

1.3.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3.4注重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二、知识点讲解2.1国际理解与合作的基本概念2.1.1国际理解: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尊重多样性。

2.1.2国际合作:不同国家、地区、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

2.1.3国际理解与合作的关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全球化进程。

2.1.4学科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与合作的意义。

2.2学科教学与国际理解、合作教育的结合2.2.1语言学科:通过学习外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2.2.2社会科学:研究国际事务,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

2.2.3自然科学: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2.2.4艺术学科:通过艺术交流,促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3教学策略与方法2.3.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3.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

2.3.3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2.3.4实践活动:组织国际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国际合作。

三、教学内容3.1国际理解与合作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融入3.1.1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具有国际理解与合作元素的教学内容。

国际理解教育教案

国际理解教育教案

国际理解教育教案【篇一:国际理解教育教学计划】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国际理解教育教学计划一、教学特点国际理解教育旨在增进全球公民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以及共同认识、处理全球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不仅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拓展与延伸,也顺应了全球时代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初中生物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应穿插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实施国际理解教育应该首先强调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会贯通。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对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还不是非常了解,在穿插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时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为理解学习内容服务,让学生尽快了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增加民族认同感。

三、教学任务本学期讲授与初一生物相关的四课时内容。

四、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容纳世界多元性的态度;使学生具有关心世界的广阔视野;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提高国际化素养。

2、学生了解世界各种文化和世界的多元性的知识,理解世界的人口、贫困、环境等是地球社会所面临的现实性课题;了解和掌握地球社会诸课题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3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汇报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篇二:国际理解教育教学设计3】《国际理解教育》第三课《走向海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更充分了解不同种类的海洋资源,尤其是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海洋旅游资源与海洋空间资源等,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

通过分析地图及阅读教材,认识到海洋日益成为我们人类尤其众多沿海人民的生命线,而中国也是海洋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培养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近几年发生的海洋事件如海豹被屠杀、钓鱼岛事件、索马里海盗事件等,让学生了解海洋所存在的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破坏和海洋污染、海上安全、领土争端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吃冰糖葫芦,大碗茶,二锅头,爱玩的是养鱼养鸟养蛐蛐,逮蜻蜓,粘知了,放风筝等等,这些都与现代都市生活方式如吃奶油蛋糕,三明治,喝咖啡威士忌,过圣诞节,情人节,玩高尔夫球形成鲜明的对比。形象的说明了北京人易于满足的性格。
()“随”一点“份子”:为何拆开?为的是说明连这一点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出于礼数。随随大流,装装门面而已,礼到即可,很难说真心实意。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之一生即使便是一位知己,也相当难求,足见人心之封闭,而在行为方式上,更是独来独往,䍇乏真诚的沟通和合作。
告别胡同,就是告别等级思想,告别心灵的封闭和保守。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已逝的和即将逝去的文化的无限伤感。
、留一言:如果让你最后给胡同文化说一句话,你从心底深处最想说得是一句什么?
、迁一移:如果现在让你给来宾们说说华罗庚,你最想赋予华罗庚这一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目标
.认识并宏扬中国民族的胡同文化。
.深层次理解中国胡同文化的精神内核。
教学过程
、导入语:课前播放《前门情思大碗茶》。如果要让你为课文选一幅有关胡同的插图或设计一个胡同网页,你最想去选择其中的哪一幅?为什么?通过图片我们对胡同有了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之后,下面我们就到这篇课文之中来深刻更深一层次的了解胡同及其文化。
国际理解教育各学科教育的扩大、延伸。爱家、爱集体、爱城市、爱祖国、爱世界逐步扩大、逐步深化、逐步理性化。国际理解教育应当在学科教学的同时进行有意识的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重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拓展视野,获取更多的信息,培养良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谈最佳:学习一篇课文,不但能懂,而且要能赏,要能对文中自己喜欢的内容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感悟。你能说说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觉得最有韵味最传神甚至最居多情有独钟的语句吗?说说作者运用这一词语的魅力何在?让学生对文中的语言加以点评、玩味、咀嚼和赏析。“嘿”、“咪”等,你能把它说一下、读一下、评一下、演一下吗?语言文字是多么的美,只要你调度得当,它就能把你心里最细微的情绪表达出来。
、选目标:预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能为我们这堂课选定一态度、词语魅力。好,我们就依大家的,把这些作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概内容:俗话说,标题如人的眼睛,是我们通向理解课文内容的一扇窗户,阅读一篇课文首先应关注课文标题所蕴含的信息。你能从这个标题的标点提示中提出三个问题吗?()你能各用一个字分别从胡同的建筑样式、数量、环境来概括出胡同所具有的特点吗?()你能用四个词(二个字)来概括出胡同文化所具有的特点吗?概括要点也就是提取要义,其方法是紧抓中心句这样的一级信息来加以概括。()你能说说胡同文化最终将归向何处吗?
、讨一论:针对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讨论:你觉得作者对胡同的没落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态度?是欣喜洒脱还是伤感无奈?你又是怎样看待这一传统文化的去与留?畅谈你自己的见解。(你读了《胡同文化》,又看到北京今天的飞速发展变化,有什么感受?请用字表现你的理性的思考)
一种旧文化的消失,恰恰说明了社会的进步。与日俱增、开拓创新才能进步。
()“破家值万贯”:外面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一种“小国寡民”意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卖!”“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过”学生。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过安逸日”的小农意识。
()“嘿”:年,改革开放已有十年多了,一盘萝卜,一碗臭豆腐,一点虾米煮大白菜,也会慢慢的细品,那情态,那气度,那派头,简直是像面对一桌满汉全席:极易满足,通体舒畅,浑身舒坦。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一句,概括了北京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最后“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内涵丰富,令人拍案叫绝。
、加标题:看来,一个好的课文标题可以帮助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并理清课文的思路。你能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也来创造一个标题吗?或让它能够眉目传神、画龙点睛;或承载着胡同文化的内涵;或就胡同文化的没落所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你的这个标题加得很精彩;你有很强的创造力;你能给大家解说一下吗?
、提一疑:本文是一篇经典散文,文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品读的地方,学生需对课文进行质疑。你能从课文中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吗?根源、多静。
“省华中”国际理解教育语文学科渗透教案
课程名称
胡同文化
适用年级
高一
课时
一课时
任课教师
徐兵强
课程背景分析
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促进整个人类及地球上各种生物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旨归的一种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