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国大众传媒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姓名:沈梦婷班级:12级新闻0班学号:20121045大众传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摘要]新闻媒介不仅是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而且经常充当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和代言人。
新闻媒介作为舆论工具,往往能够影响国家政策。
在国际关系中,则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进而影响国际关系。
世界各国政府利用大众传媒向外部传递信息,展现自己的外交活动。
既以此来塑造国家形象,又以求赢得战略主动,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大众传媒;国际关系;议程设置;舆论导向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西方出现的一个概念。
一般来说,大众传媒可以分为以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和电影、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两大类。
互联网的出现又使大众传媒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大众传媒作为“第四种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大众传媒影响国际关系的方式(一)通过媒介议程设置的功能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这个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首先采取行动。
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相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传媒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也就是说传媒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媒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就能影响公众舆论。
大众传媒注意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传播媒介给问题确定重要性次序,给问题分配注意力。
议程设置功能通过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和优先顺序模式发挥作用。
在国际关系中,大众传媒通过议程设置功能,使得某些国际事物的重要性显现出来,引起公众普遍关注,从而也影响政府、外交决策目标和重点的设立,有时甚至直接促成了政府的重大决策。
公共政策答案(1)
1、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利益)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权威性)的分配。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C.分配 D.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BD )的导向。
B.观念 D.行为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B.直接引导C.间接引导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答案:×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答案:√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
()答案:√4、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
()答案:×5、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答案:√6、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
()答案:√7、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答案:√8、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答案:√1.(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党政二元结构)。
3.(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论美国新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论美国新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摘要:传媒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的外交政策结下了不解之缘。
特别是美国新媒体的兴起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更是复杂多样,本文从美国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影响外交的功能、新媒体如何影响中美关系这三个方面对美国新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作出阐述,得出要积极引导美国新媒体对中国客观报道这个结论。
关键词:新媒体中美关系影响美国政坛历来注重运用大众媒体发挥政治影响,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和时代变迁,媒介参政能力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展,新媒体兴起以来,参政趋势更加明显。
伊拉克战争、“9?11”事件等国际重大事件中,新媒体迅速反应、频频发力,显示了超越大众媒体的特征,更吸引了美国政界的关注。
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专注于政府决策因素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但曲折多变的国际关系历史和实践表明,新媒体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不可低估。
一、美国新媒体的特点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即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具体来讲,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不同。
美国新媒体,作为美国软权力的强有力的体现,美国文化产业的支柱之一,已经成为美国实施以推行政治文化为目的的媒体外交的一个有力工具,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美国新媒体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与美国新媒体的特点有极大的关系。
概括起来,美国新媒体的特点有:第一,美国新媒体与政府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在表面上看,绝大多数的美国新媒体不直接属于美国政府控制,其相对独立性可能还是世界上第一流的。
大众传媒如何影响美国的外交决策
2014年3月江 南 社 会 学 院 学 报Mar.2014第16卷第1期JOURNALOFJIANGNANSOCIALUNIVERSITYVol.16No.1大众传媒如何影响美国的外交决策李 黎(武警政治学院政治理论系,上海200435)摘 要: 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美国外交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是外交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不仅会影响外交政策议程的设置,还是重要的外交战略工具。
但其影响是有前提条件的,媒体对外交决策的影响取决于决策的阶段和类型,取决于政策决策者的共识度,还取决于媒体与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的关系。
关键词: 美国;大众传媒;外交决策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26(2014)01-0025-05 在信息传播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大众传媒越来越多地介入国际关系领域。
作为世界传媒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媒体在对外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一直以来受人关注,学术界对此也是看法各不相同。
有些学者认为,在外交政策领域,媒体是一个“独立力量”,它们批判性地评估和挑战政府的政策,并对政府产生相当大的议程设定影响。
但有些学者的观点却截然相反,认为媒体只不过是一个“权力代理”,它们通过支持政府的政策并跟随其议程,宣扬美国主流文化及社会经济价值。
[1]还有一些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人认为,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具有对立与合作的双重性质,这种既对立又合作的性质导致媒体在外交政策上既可能是政策的支持者,又可能是政策的破坏者。
[2]或许正因为美国外交决策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所以使得媒体与外交的关系总显得那么“剪不断,理还乱”。
一、大众传媒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 美国是一个多元化政治结构的国家,其外交决策的参与者非常广泛,既包括总统、国会、国务院、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情报局这样一些政权机构,直接参与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又包括一些非直接参与者,比如利益集团、思想库及大众传播媒体,等等。
大众传媒影响美国政府外交决策的途径
美国的外交工作 者们一般 通过传媒 、
驻 外 使 馆 的 报 告 以 及 情 报 部 门 的 详 细 资料来得知 有关国际事物 的信 息 ,
这 表 明 。 大 众 传 媒 起 到 了 为 决 策 者 搜 集 和 整 理 信 息 的 作 用 , 它 们 所 提 供 的 信 息 量 和 报 道 角 度 等 无 形 中 影
高 的审 美起 点 。
“ 理 自然 ,姿 态 横 生 ” 文 ,如 今 纸 质 传 媒 办 报 理 念 的转
新 闻 上 。 每种 事物 的 出现 都 有 其 缘 由 ,每 个 形 制 的产 生都 有 着 一 个定 式 ,看 似 简 约 的 版 面 其 实 并 不 简 单 。 它每 一部
分 的 出现 都 遵 循 黄 金 分 割 的 标 准 。 在 现 有 基 础 上 做 到 版 面
政 治 信 息 源 及 可 供 其 参 考 和 选 择 的 政 策 方 案
比 如 , 美 国 前 总 统 里 根 每 晚 都 会 和
他 的高 级 助 理 一 起 观 看 电视 新 闻 , 然 后 研 究 电 视 新 闻 对 政 府 决 策 的 评
大 众 传 媒 是 政 府 机 构 、 外 交 官 员 和 外 交 决 策 者 们 日 常 了 解 和 获 取 全 球 信 息 的 主要 方 式 和 重 要 渠 道 。
杂 越 好 ,恰恰 相 反 ,最 好 的 设 计 往 往 是 用 最 简 单 的方 式 完 成 任 务 ,直观 明 了 清晰 地 表现 主 题 。
种 从容 淡 定 的风 格 ,用最 简 单 的 方 式 给 读 者 视 觉 小 憩 ,为
版 面 注 入 呼 吸 的动 力和 生 机 。 艺 术 化 的 版 面 呈现 给 读 者 的 是 文与 图背 后 透 出 的 文化 含 量 与 美 的 气 息 .这 样 的版 面 显
CNN对华报道的关注焦点与影响因素
2013.5CONTEMPORARY WORLD61当代世界CNN 对华报道的关注焦点与影响因素■ 赵 磊 张环环/文国际形象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积极建构本国形象,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获取权力和赢得博弈的重要途径。
当前大多数国家国际形象的主导权一直掌握在西方传媒大国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以及在传媒技术中的优势地位,从软、硬两方面帮助推广西方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谋求影响和引导世界未来的方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作为国际传媒界的主力,是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最重要的电视新闻提供者,在全球信息传播领域享有广泛的影响力。
因此,本文以2011年CNN 对华报道内容为案例,重点分析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关注焦点,从而希望能够针对性地改善中国在对外传播中的被动地位。
CNN 对中国的关注焦点2011年CNN 对华报道关注度最高的领域是政治领域,报道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议题领域,如人权问题、民族问题等。
在人权领域,报道基本以负面报道和负面评价为主。
在西藏问题上,CNN 通过对西藏骚乱事件的报道,极力渲染个别西藏僧侣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影响了国外民众对中国西藏问题的认知。
很多美国人在西藏问题上对中国有很深的误解,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网络自由是近来较热的话题之一,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全球网民交流的平台,CNN 对网络自由和网络安全的重视度也日益上升,这方面的对华报道以负面报道为主, CNN 歪曲事实,着力强调中国“盗取”美国技术,“刺探”美国军情。
在国际政治中,中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增长背景下的“大国责任论”成为外媒频频使用的观点,在朝核危机、中东变局中一再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问题上,CNN 的态度褒贬不一,既有评论赞同“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实力增长威胁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也有倡导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应当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浅析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相关性——以美国为例
虽然作为公众的心理定势和知觉 判断, 国家 形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 但是在信息 全球 化时代 , 媒体在传播 和塑造 国家形象方 面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 而传媒本身的利益和价值观念使媒体 在传播和塑造 国家形象时或多或少 的会加上 自 己的主观色彩对国家形象进行塑造和传播。 国家形象的特点决定 了其 在 国际关 系中的 特殊地位与功能 , 下面笔者将在总结 以往国际关 系理论 的基础上 , 从理论方面阐释国家形象与外
维普资讯
20 O 6年 第 6期
N o. , 6 2006
学
术
探
索
2 0 年 1 月 O6 2
De c., 006 2
Ac ade i F, or i m c xpl aton
浅析■京形象与外 交政镣的相关性
— —
以美 国为例
刘伟 亮
交政策的相关性。
益, 借此维护本 国在 国际上 的地位 和威信 , 追求 这种形象为其带来 的 自豪感。可见 , 统现实主义 者认 为构建国家形象实质上是构建 国家的“ 权力 形象”奠定国家形象基础的是 以军事 、 , 经济实力 为主导 的综合实力 和正确的外交政策 , 尽管他们 没有明确论述一个 国家追求 良好 的国家形象 的 最本质原因, 但不言而明的答案就是“ 人性” 。
国际关系理论 中的博弈论者( 既包括现实主 义者也包含 自由主义者) 则更加强调国家形象 的 工具 I作用。国际体 系是 由一 群相互作用 的国 生 际行为体组成 , 而这些行为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状 态可以用一系列的相关变量来描述 , 如战争与和 平的状态 、 敌对或友好的程度 、 结盟或对抗 、 军备 竞赛 、 侵略扩张等等 。因为一国的意 图是无法判 断的 , 而对国际形象的判 断和认识成为最直接 的 依据 ,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一国的国家形象判
大众传媒在美国外交中的角色
外政策,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利用媒体为既定的
政 策服 务 , 虚 张 声 势 ,蛊 惑 人 心 ,借 以 达 到 目 的 。长期 以来 ,美 国决 策 层对 传媒 的利 用 已是 屡 试 不 爽 ,不论 是x - 战 时 的轴 心 国还 是冷 战 时 的  ̄ 苏联 都 曾应 用过 。值 得 注 意 的是 ,冷 战 结 束 后 , 由于 美 国对 外战略 的调 整 ,其 媒体 对 中 国 的 “ 妖 魔 化 ”报道 呈 愈演 愈 烈 之势 , 正对 我 国 的外 交 产 生着 不可 忽视 的 影 响。
今天 ,奉行保守过时的冷战思维 已经越来越与当 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况且,坚持 独立 自主 和平 外 交政 策 的 中 国不 想 ,也 不可 能 主
动挑 起 同美 国以 及其 他 国家 的冲 突 。所 以 ,美 国 要 想推 行其 遏 制 中 国独 霸亚 太 的战 略 ,就 必 须按 照 战 略 意 图的 要求 营 造 一种 气氛 , 首 先刻 意塑 造 出一 个新 的 中 国形 象 ,使 受 其 影 响 的 世 界 各 国 , 至 少是 美 国 民众相 信 现 在的 中 国是 另 一个 极 有可 能 向美 国挑 战 的 “ 苏 联 ” 是 对 世 界 和 平 新 的 前 ,
随着玲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美国失去了
最 主要 的 全球 竞争 对 手 ,开 始在 世 界 范 围 内推行
堆 ;他向利 比亚出售化学武器材料和核技术 ;向 伊朗和伊拉克两 国转让 了大 量的常规武器 ……” 等等, 】5 [() 4 P 企图把 中国描绘成地 区局势稳定的破 坏者,以此达到在美国内外抹黑中国形象并且挑 拨 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险恶用心。美国大众传 媒还不顾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
浅析公众舆论对美国外交决策的影响.
本文也并不会在这一个问题上给
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只是理清几组关系,希望能加深对这一
问题的认识。
1. 公众舆论 ———
决策者:美国的对外决策形成与政府高层,主要由总统做出决定,因此,舆论 作用的发挥首先要看能不能影响决策者,决策者对公众舆论的态度如何制约了公众 舆论的影响程度。以民意调查为例,当民意和他们的认知、信仰相符时,他们就偏 好使用民调结果;反之,则忽视甚至排斥民调结果,并会通过适当方式去改变民 意, “教育 ”
以上,就公众舆论对决策的影响程度梳理了 3 组关系,当然,还有更多细微的 地方值得进一步地探讨。就程度的问题,我认为是不存在一个确切的答案的,需要 具体情况具体讨论。值得研究的是,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对舆论的作用程度。
四、结语
美国的民主政体和选举制度给予了公众舆论影响外交决策的一个合法和有效的 途径,大众传媒和利益集团也可以成为公众可以借以表达观点的渠道,而美国政府 的决策又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国公众的看法呢?本文对这一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 答案,只是从决策者、利益集团、政党、精英、事件突出性的角度进行了简要的分 析。美国是一个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其政府对待公众舆论的态度可以对民主化 程度不高的或正走向民主化的国家有所启发,认真处理好政府与公众舆论的关系。
〔2〕熊志勇 . 美国公众舆论与战争 ——— 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为例〔 J 〕. 外交学院学报, 2004,(77.
〔3〕〔 9〕陈冲 . 美国对外政策制度中的民意测验〔 J 〕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04.
公共政策单项强化试卷
C.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74.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就是( )
A.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B.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
C.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D.公共组织的内涵
7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 )
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
C.反馈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
51.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
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
52.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构建模型的是( )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
C.自发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
53.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
10.不属于公共政策分析的创造性分析方法的是( )
A.个人判断法B.德尔菲法
C.脚本写作D.排队论
11.头脑风暴法属于公共政策分析的( )
A.现代定性方法B.定量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D.辩证分析方法
12.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进行的政策咨询是( )
A.政策信息咨询B.政策反馈咨询
C.决策咨询D.民意咨询
A.互为因果B.彼此独立
C.互相交叉D.互相影响
81.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体制里,其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
A.政府B.司法机关
C.立法机关D.民意代表
82.下列属于合理的、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是( )
A.“求神似,去形似”B.“求神似,求形似”
C.“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D.“去神似,求形似”
A.实事求是原则B.面向未来原则
媒体外交
媒体外交:公共外交的核心与主体1965年,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埃德蒙·葛里昂(Edmund Gullion)首次提出了“公共外交”的概念,自此以后这个概念进入了官方和学术的话语体系中,并且被付诸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与传统外交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范式。
在当时的冷战语境下,公共外交最为直接和典型的表征便是国际广播,葛里昂将其称之为“外交的新武器”。
因此,“媒体外交”从一开始便成为“公共外交”的核心与主体。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对外交往的深度、广度的提升,“公共外交”逐渐进入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视野,成为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国际关系、新闻传播、公共关系等新兴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
“公共外交”这一概念涵盖的领域很广,具体表现为媒体外交、学术外交、文化外交、民间外交、非政府组织外交等多种形式。
在上述诸种形式中,媒体外交是当前我国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值得我们做出更为深入的探索和尝试。
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的讨论多以美国经验为参照对象。
同样道理,“媒体外交”目前开展的最为深入的也非美国莫属。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媒体外交”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进行:从宏观的层面来说,政府通过向目标国家推销其新闻理念和媒体运作模式,以变革目标国家的新闻和媒体为切入点影响其政治社会的转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外交”属于“观念政治”(noopolitik)的一部分,也是“价值观外交”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微观的层面来说,政府采用“新闻管理”的手段,促使媒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外交事务。
“媒体外交”与“价值观外交”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媒体不仅仅被视为外交的工具和渠道,其本身就是外交政策中的重要一环。
美国国务院2003年发表的一份有关公共外交的报告中将“推动新闻自由与媒体社会责任”作为总体外交战略的政策性环节。
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自由而负责任的媒体”的理念,从而推动美式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
简论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简论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出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格局朝着全球化、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面临的外交挑战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经济方面,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国际市场秩序不当,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全球。
在政治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海疆局势紧张,导致我国的外交如履薄冰。
在文化方面,外国的意识形态不断扩张,向我国的传统文化袭击而来。
面临诸多的挑战,合理有效的外交战略显得举足轻重,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根据形势来调整外交策略,才能使我国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外交挑战出路经济政治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际形势处于深刻的演变之中,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自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的外交战略围绕着经济建设为中心,运用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思想,紧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成功地应对了国际体系转型带来的挑战。
[1]无论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的问题上,都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新的面貌和新的思路沿着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正确轨道前进,与时俱进地调整外交战略。
一、经济方面(一)、国际状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及海洋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经济结构和分工体系。
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进一步加速,新兴大国的群体崛起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突出特点,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2]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的经济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展开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愈加复杂。
(二)、挑战1、各国经济依赖性加深,经济危机蔓延,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发达国家经济回升,但全面复苏的基础脆弱。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摘要: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成为公共政策制定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为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大众传媒能够促进公共议题建构、表达社会公众利益、监督政策制定权力,同时它又有公共性匮乏、依附性强烈、客观性缺失等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加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加强政策制定网络化建设,健全媒介监督体系四点改进对策。
关键词:大众传媒;公共政策;政策制定;影响一、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一)促进公共议题建构。
狄杰克和利普莱曾认为,“公共政策关心的是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
”[1]大众传媒能及时的将社会所发生的事件向大众及其各个组织传播,通过持续性报道来将社会问题变成大众讨论的话题,引起公众注意,使其进入公众日常议题,影响公众的判断与倾向。
因此,社会问题通过大众传媒的关注而加以突出,在公众和政府机构中的影响也越大,推进了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并给政府造成舆论压力,使其尽早制定出公共政策来解决问题。
面对众多的社会问题,大众传媒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大众传媒对于现代社会所起到的舆论引导作用是任何组织和群体都不具备的特性。
(二)表达社会公众意愿。
“在美国,没有任何国会的重大立法,任何国外冒险,任何外交活动,任何大的社会改革能够成功,除非新闻界准备好了公众的思想。
”[2]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渠道,通过提供各种途径和手段,吸引公众参与政治决策,使分散的潜在的公众意愿转化为明确集中的决策要求,再将政府的决策信息公开透明地传达给公众,同时将公众的意见反馈给决策者,使决策层可以充分了解社会成员的意见,能够不断对决策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使公众意愿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得到呈现,有利于公共政策制定合法化、民主化及科学化。
同时,利用大众传媒监督和纠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对行政决策进行完善。
(三)监督政策制定权力。
公共政策学各章习题
公共政策学各章习题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单选题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这就是( ) A.政策群B.政策链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参考答案:C P702.单选题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属于()A.政策群B.具体的个别的政策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参考答案:A P703. 单选题对公共政策学描述正确的是( )A.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企业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B.公共政策学还不具备基本的学科要素,即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C.对公共政策的动态分析主要就是对政策过程的分析D.公共政策学是与政治科学、公共管理学并立的一门“显学”参考答案:C P574. 单选题(201004)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A.控制论B.系统论C.信息论D.相对论参考答案:D P935. 单选题(201004)公共政策学属于()A.自然科学B.人文科学C.社会科学D.文化艺术参考答案:C P576. 多选题(201004)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A.学会的成立B.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C.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D.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E.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参考答案:ABCD P1027. 多选题(201004)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政策群和政策链C.政策一般D.政策系统E.政策功能参考答案:ABC P698. 单选题(201007)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始创“公共政策”这门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学B.政策科学C.政策分析D.公共政策分析参考答案:B P979. 单选题(201007)属于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的是( )A.政策实验B.政策替代C.政策宣传D.政策效果参考答案:C P8510. 多选题(201007)属于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的类型有( )A.线性结构B.职能结构C.线性-参谋结构D.矩阵结构E.圆形结构参考答案:ABCD P7211.单选题(20110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A.拉斯韦尔B.德洛尔C.韦伯D.西蒙参考答案:A P9712.单选题(200907)属于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是( )A.政策诉求B.政策宣传C.政策替代D.政策实验参考答案:B P8513.单选题(200807)属于公共政策学次级概念的是( )A.政策替代B.政策诉求C.政策宣示D.政策变动参考答案:A P86主观题1.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公共政策学单项选择100题
公共政策学单项选择题1. “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B)。
A.逻辑实证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辩证法? ?? D.理性主义2.公共政策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C)。
A.贝塔朗菲 B.德洛尔 C.拉斯韦尔 D.戴维伊斯顿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 C.多元D.复杂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
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 B.外部 C.内外部 D.所有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 C.中介D.环境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 C.利益D.公正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 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 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出考值务1至4被题4答案建明:赍曲卷理42023耳9月。
彬考保务1被题及答案考核内容:主题: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Ioo分)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的案例。
2.组成4—8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作业,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讨论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资料占10%,网上实时讨论占20%,内容占70%。
3.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互相交流,时间不得少于1.5小时;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IoOo字,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名单)提交。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答案: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南海区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理应走出去,融入到世界舞台中。
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并努力寻求在南海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个人讨论提纲: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针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分类,每一类别对公共政策环境都有较大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自然地理对公共政策影响:南海问题的由来:自古以来,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由于中国的强大,并且南海地区多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这些藩属国也承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直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大量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
《公共政策学》练习题2(第3-5章)
《公共政策学》练习题2(第3-5章)单项选择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51-55 56-60 61-65 66-70 71-75 76-80多项选择1 2 3 45 6 7 89 10 11 1213 14 15 1617 18 19 20一、单选1.由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一些专家学者或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是()A.头脑风暴法B.类别分析C.层次分析D.假设分析2.在公共决策权的配置类型中,最高决策权为某人所独掌,并由其承担全部决策责任的组织体制是()A.集权制B.首长制C.委员会制D.分权制3.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美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A.总统制B.议会制C.委员会制D.双首长制4.从政治学的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A.帕累托B.戴维·杜鲁门C.莱瑟姆D.米歇尔斯5.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些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问题称为( )A.个人问题B.政策问题C.组织问题D.群体问题6.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A.政策制定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执行系统D.政策反馈系统7.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A.俄罗斯B.瑞士C.法国D.美国8.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B.简单多数规则也称“比例多数制”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9.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A.西蒙B.伊斯顿C.德洛尔D.埃齐奥尼10.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理性主义模型11.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A.伦理分析法B.假设分析法C.多角度分析D.边界分析法12.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A.社会问题B.政策问题C.公共问题D.私人问题13.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A.委员会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总统制D.议会制14.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咨询系统C.政策评估系统D.政策监控系统15.属于象征性联邦制的国家是()A.美国B.巴西C.加拿大D.德国16.在我国,公共决策的基本规则是()A.全体一致规则B.简单多数规则C.民主集中制D.绝对多数规则17.从国家最高决策权来说,英国的公共决策体制属于()A.议会制B.总统制C.委员会制D.双首长制18.在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中,揭示现代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的模型是()A.机构—制度模型B.精英决策模型C.集团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19.由于公共问题涉及的是公共利益,无法依靠市场中的个人行为得到解决,因此,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A.市场决策过程B.个人选择过程C.非理性决策过程D.公共选择过程20.由一定数目的专家学者或者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称为()A.头脑风暴法B.层次分析C.多角度分析D.类别分析21.系统议程又称为()A.政府议程B.正式议程C.公众议程D.实质性议程22.科珀等学者认为,动员模型通常出现在()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23.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A.利益集团B.公民个人C.大众传媒D.代议机关24.实行半总统半议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瑞士D.美国25.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A.安德森B.戴伊C.拉斯韦尔D.西蒙26.托马斯·戴伊的著作《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对美国政治和政策过程进行了考察,这部著作所用的分析视角是()A.精英模型B.集团模型C.混合扫描模型D.渐进主义模型27.下列关于公共利益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的利益B.公共利益是最大多数公民利益的最大化C.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总是正相关的D.公共政策的直接利益总是大于间接利益28.首先提出“头脑风暴法”的是()A.奥斯本B.韦伯C.西蒙D.德尔菲29.世界上的政策预测方法大约为()A.50多种B.100多种C.200多种D.300多种30.趋势外推法属于()A.定量预测方法B.定性预测方法C.目标性预测方法D.探索性预测方法31.政策咨询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类型是()A.公共决策咨询B.政策信息咨询C.政策环境咨询D.政策民主化咨询32.决策咨询的首要功能是()A.研究咨询功能B.参与决策功能C.政策协调功能D.人才开发功能33.被称作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A.决策子系统B.咨询子系统C.信息子系统D.执行子系统34.“海权论”对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外交政策的深刻影响反映了()A.自然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B.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C.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D.国际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35.属于集权制优点的是()A.因地制宜B.政策针对性强C.统筹兼顾D.政策适应性强36.假设分析法的第一步是()A.呈现假设B.汇集假设C.确立利害关系人D.组建团体37.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第一步是()A.进入B.说明C.扩散D.创始38.暴力犯罪的问题应属于()A.实质性议程B.形象性议程C.象征性议程D.功能性议程39.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 )A.西蒙B.林德布洛姆C.德洛尔D.埃齐奥尼40.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就是( )A.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B.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C.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D.公共组织的内涵4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 )A.公共问题的形成B.政策方案的制定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42.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A.信息子系统B.决策子系统C.咨询子系统D.反馈子系统43.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 )A.国家权力B.国家能力C.国家形态D.社会形态44.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 )A.价值观的更新B.道德意志的强弱C.期望目标的改变D.社会结构的变迁45.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 )A.类比分析法B.边界分析法C.分类分析法D.多角度分析46.在公共利益和公共代价关系中,严厉的环保政策属于()A.利益范围宽和代价范围宽B.利益范围广而代价范围窄C.利益范围窄而代价范围宽D.利益范围窄和代价范围窄47.属于实质性公共政策问题的是()A.种族团结B.焚烧国旗C.虐待儿童D.授奖仪式48.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源于()A.莱布尼茨B.笛卡尔C.罗素D.斯宾诺莎49.规范最佳模型的提出者是()A.德洛尔B.林德布洛姆C.西蒙D.埃齐奥尔50.国家权力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是通过()A.阶级剥削B.对外扩张C.精简政府机构D.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51.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是()A.信息子系统B.执行子系统C.反馈子系统D.决策子系统52.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53.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54.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A.结果B.中间环节C.起点D.目标55.下列不属于政策议程构建模型的是()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自发创始模型D.内在创始模型56.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5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58.立法决策通过议案的规则一般是()A.全部通过B.三分之二多数通过C.四分之三多数通过D.过半数通过59.提出集团模型的学者是( )A.杜鲁门B.戴伊C.伊斯顿D.琼斯60.对公共选择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A.其基本假定是“政治人”假设和交易经济学B.其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C.公共决策过程中,具体决策过程先于民主规则D.它只限于研究市场决策61.边界分析法的步骤为( )A.饱和抽样—边界估计—诱导性提问B.诱导性提问—饱和抽样—边界估计C.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边界估计D.边界估计—诱导性提问—饱和抽样62.美国政策规划的“铁三角”主要包含( )A.利益集团、公民团体和政府执行局B.利益集团、议会委员会和地方政府C.利益集团、议会委员会和政府执行局D.政党、议会委员会和政府执行局63.“上下来去”决策模型的根本追求是()A.中国化B.科学决策C.民族化D.大众化64.政府存在的基础是()A.立法机构及其运作B.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C.行政机构及其运作D.竞争性政党制度65.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A.社会公共利益B.自身的特殊利益C.劳动人民的利益D.垄断组织的利益66.“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A.后现代主义B.理性主义C.逻辑实证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67.决定公共政策性质的核心因素是()A.国家结构及其关系模式B.决策权的归属、分配及其使用状况C.决策人数的多少D.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68.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A.行政决定B.人大立法C.行政计划D.行政监督69.公共政策的系统议程又称为()A.政府议程B.政策议程C.公众议程D.正式议程70.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是()A.大众传媒的报导B.公共政策的制定C.公共政策的监控D.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71.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A.公共政策的制定B.公共政策的执行C.公共政策的评估D.公共政策的监控72.美国公共政策研究学者埃齐奥尼提出的政策模型是()A.规范最佳模型B.政治系统模型C.集团模型D.混合扫描模型73.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制度一般实行()A.全民公决B.委员会制C.行政首长负责制D.个人负责制74.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A.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B.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C.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行为D.是政府机构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75.美国总统决策的方式之一是()A.立法倡议B.司法审查C.国会立法D.司法命令76.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是()A.决策子系统B.咨询子系统C.信息子系统D.执行子系统77.在公共利益与公共代价关系中,“最低工资保护政策”属于()A.利益范围宽和代价范围宽B.利益范围宽而代价范围窄C.利益范围窄而代价范围宽D.利益范围窄和代价范围窄78.内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A.民主和平等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79.公共政策议程按照政策问题的重要程度可分为()A.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B.规划议程和磋商议程C.实质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D.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80.公共政策问题得以认定后,首先要考虑的是()A.政策目标B.政策规划C.政策抉择D.政策计划二、多选1.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E.大众传播在影响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2.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A.机构—制度模型B.集团模型C.精英模型D.理性主义模型E.渐进主义模型3.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A.行政法规B.基本法律C.人大决定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E.部门规章4.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包括()A.地理自然环境B.经济环境C.政治法治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E.国际环境5.公共政策对象具有的特点有()A.政策规定性B.主动性C.受动性D.主观差异性E.效果统一性6.按照议程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政府议程可以分为()A.界定或认定议程B.规划议程C.磋商议程D.循环议程E.实质议程7.下列属于美国总统决策的有()A.国情咨文B.批准预算C.立法否决D.外交决策E.司法审查8.属于公共政策对象特点的有()A.政策规定性B.一定的能动性C.受动性D.客观相同性E.主观差异性9.属于公共政策间接主体的有()A.执政党B.领袖人物C.在野党D.利益集团E.选民10.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为()A.公共问题的形成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C.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D.公民的参与E.社会价值的分配11.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支持系统子系统的是()A.政策制定系统B.信息传播或沟通系统C.政策监控系统D.政策咨询系统E.政策评估系统12.下列选项中属于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的是()A.立法机关B.利益集团C.行政机关D.执政党E.领袖人物13.传统德尔菲法强调的基本原则是()A.匿名原则B.循环往复原则C.控制反馈原则D.团体回答统计原则E.专家共识原则14.公共政策系统包括( )A.政策主体系统B.政策支持系统C.政策客体系统D.决策系统E.反馈系统15.我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主要包括( )A.中国共产党的政策B.人大决策C.政协决策D.行政决策E.民主党派的政策16.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方式有( )A.投票B.民意测验C.请愿D.罢工E.游行示威17.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有()A.客观的社会现实B.问题的觉察C.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D.团体与组织的活动E.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18.根据最高决策者的人数划分,属于首长制的有()A.神权制中的宗教领袖B.王权制中的专制君主C.原始民主制中的氏族会议D.现代美国的总统制E.法西斯制中的国家元首19.政策评估的主体系统包括()A.政策制定者B.专业机构C.政策执行者D.专业人员E.政策对象20.公共政策问题的边界分析法所包括的具体方法有()A.类比分析法B.饱和抽样法C.边界估计法D.类别分析法E.诱导性提问。
大众传媒影响美国政府外交决策的途径
[ 关键 词 ]大众传媒 媒体 外交政策 [ 中图分类 号 ]60. 文 献标识 码 ]A[ " 63[ 2 文章 编号 ]62 37 (000 —09 0 17 — 4321)5 06 — 3
上, 甚至是 “ 妖魔化” 国。 由于这样 的议 题设 定 , 中 大众传媒 就主观地误导 了不 明真相 的美 国公众 , 当这 些议题被反 复报
在美 国 , 个传 媒 都有一 支 由资 深记 者 、 各 专栏 作 家 、 社论 编 [ 收稿 日期 ]0 0— 4— 1 2 1 0 2
[ 者 简 介 ] 月 明( 9 8~) 女 , 国人 民解 放 军炮 兵 学 院政 治理 论 教 研 室 , 师 。 作 许 17 , 中 讲
题 的 关 注 , 另 一 些 问 题 的 忽 视 , 图 影 响 公 众 舆 论 。也 就 对 以
提供最为快捷 的报道 , 遇到突发事件 时尤 为如此 。可以这样 说, 大众传媒 是美国政府 掌握外部信息 的不 可或缺 的窗 口和
平 台 , 向政 府 输 送 政 策 制 定 “ 材 料 ” 极 为 关 键 的 交 通 是 原 的
大 众 传 媒 一 般 包 括 两 类 : 刷 媒 介 ( 纸 、 志 、 籍 印 报 杂 书 辑 、 术 专家 、 者 和社 会活 动家 等组 成 的强大 的解 读 、 学 学 阐
等) 与电子媒介 ( 电影 、 播 、 广 电视 等 ) 。互联 网 出现后 又 为 大众传媒注入 了新 的内涵 和元素 。美 国是 二战 以来全 世界 传媒最发达 的国家 , 在美国政府外交政策 的制定与 执行过程 中。 大众传媒 扮演 了旁观 者 、 与者 、 参 催化 者 、 督者 等不 同 监 的角色 , 对美国政 府的外 交决 策产 生 了重 要影 响。那么 , 大 众传媒为什 么会 以及 怎样 对政府 的外 交决 策产生 重要 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家通讯社——美联社 ( 早于路透社 一
年 ) 在 无 线 电广 播 和 电视 方 面 也 是如 此 。 。
二、 引导 公 众 舆 论 , 间接 推 行 外 交
政 策
12 92年 美国有广 播 电台 3 0座, 9 3 猛 12 年 增到 5 6座。14 年美有 1 电视台开 5 91 8家 始播送商业性节 目。总的看来, 国的新 美 闻媒介在 l 9世纪 3 O年代走 向大众化 , 在 本世纪 3 代开 始获得越 来越 大的政 治 O年
美 国虽 然 历 史 不长 , 许 多 现 代 社 会 但 组 织 机 构却 较 早 地 出现 在 这 个 国 家 。19 60 年 9月 2 5日 ,一 位 名 叫 本 杰 明 ・ 里 斯 哈
政 治内幕公诸于众 , 惊世界 。同年 8月 震 8日, 尼克松 宣布 于次 日辞 职 , 为美 国 成
l
学术专 家、 学者 和社会 活动家 等 ( 引用) 。 他们根 据现 实的新 闻事件 与社会 背景进 并就 试论 美国大众传媒对外交政策 的影 响 行分析与说明 , , 与此 产生的外交政策 进行分析与评判 也会提 出 自己的观点与
口 张雅 雯 周晨 煜 杨 菲
厦门
陆 姝
广州
盛 顿 邮 报》、 N 等 知 名 媒 体 , 借 自 己 C N 凭 多 年 的 新 闻 报 道 经 验 和 在 公 众 心 目中 累
束 缚。作为世界性 的媒体 , 国新 闻媒体 美
在 立足 于立足 自身生存 空间 ,秉 持原 有
的 评 断 标 准 的 同 时 , 也 应 更 大 限度 地 发
迈克尔 ・ 埃默 里等著: 展江 、 文主译. 殷 北京: 新 华 出版社 ,0 1 9 2 0 .
的消 息的确 又是坏 消息 , 们怎 幺办 ?” 你 他 回答 得 很 干 脆 : 那 就 找 好 消 息 说 。 除 “ ”
平化 、 世界和平化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 的作
用。 过, 不 不可 否认 的是 , 国新 闻媒 体 在 美
纸、 杂志等 近 四万家传统 媒体 ( 区别于 网 络媒体) 不定时地提供着各类立场不 一、 , 风格多元的信息“ 大餐 ” 。这其 中, 就有 中 国人 熟悉的 C q 有线新 闻网) A TN( 、 BC( 美
国广 播 公 司) 《 尔 街 日于》 《 代 周 刊》 、华 艮 、时 等。
很 大程 度上代表着一定的阶级利益 , 其价 值 取 向也 并非 完全脱 离现实利 益争端 的
了“ 国之音 ” 样具有 一定联 邦政府 背 美 这 景 的 电台媒 介之外 , 《 约时 报》 《 像 纽 、 华
史 而疾走 呼吁 ,为 更为光耀 的正义而奋
力 开 拓 。◆
、
传 递 新 闻 信 息 , 度 影 响 政 治 深
局 面
国军队参 与一项 在那里 的大规 模维和 行
动。
参考文献:
【】 o i G e , I sd te V ie o 1R b n r y n ie h o c f
历 史 上 首 位 辞 职 的 总 统 。 水 门 事 件
美 国士兵 的尸体被愤 怒 的索马里 人拖过 大街 的画面 , 引得社会 哗然。美 国政府又
迫 于 由此 产 生 的撤 军 呼 声 , 狈 地 终 止 了 狼
这次不成 功的维和行动。同样 , 越战的结
束 也 是 一 个 很 好 的 例 证 。 早 在 上 世 纪 6 0
三 、 表 外 交 言 论 , 断 提 供 政 策 发 果
依 据
M yJn,18. a/ue 2 9
从广播 电视 到报 刊杂志, 各类 传媒都 有 一支强大的信 息分析和舆论制造 队伍 , 其中包括 资深记者、 专栏 作家、 社论编 辑、
【】 2 美国新 闻史 : 众传播 媒介 解释 史 / 美) 大 (
14 年 1月 , 费 城 同 时 出 版 了两 份 最 早 71
及 整个 国 际新 闻界 都 有着 长远 的影 响 。
此外 ,美 国传媒也 是公众 形成对 海外 事 件形成 看 法的主 要来 源 ,容易受到媒 体
舆 论左 右 。
克朗凯特 就称 “ 越战 时一场打 不赢 的战
争” 17 年 ,一名名 叫丹 尼尔 ・ 。 91 艾尔斯
挥 其本 身 的新 闻秉 性 和人 道主 义 精神 ,
以“ 界 公 民 ” 立 场 , 更 为 宏 观 的 历 世 的 为
新 闻媒体虽不 是外 交政 策的制定者 , 但 却影响着 美 国政 府对于 外交政 策 的制 定、 执行和修 改。试分析如下:
一
计的依赖 度和信 任度 ,成为 了媒 体政 治 参与 的先锋 。例 如 19 9 3年底 , 国的 电 美 视 上 充 满 了索 马 里 内战 造 成 的杀 戮 不 止、 民遍 野的画 面 , 饥 克林 顿紧急 下令美
影响。
即便是 号称 为世界 上最 自由的美 国 媒 体 ,也会在 一定程度 上扮 演者 美 国决 策 层的“ 喉舌 ” 色 。“ 国之音 ” 角 美 的一位 负 责人 这样 说 : 我们 的工 作就是 推行美 “
国 的 外 交 政 策 。政 策 说 我 们 和 哪 国 关 系
反战热潮 , 促使美 国政府不得不彻底 结束 了越南战争。
的人就 在波士 顿 出版 了美 国历史上 的第
一
( t gt ad 1是美 国历 史上最不 光 Wa raes n a) e c 彩 的政 治丑 闻之一 ,对美 国本 国历 史以
份 报 纸 《 内 外 公 共 事 件 报 》( 国 月报 ) 。
年代末 ,著名的新闻节 目主持人沃尔特 ・
3 1o ;. 山大 学 , 6o o 2 中 广东
500) 106
珊尼 ・ 诺瑟 2 0 0 4年在 《 杂 志上提 出 夕 交》
的, 强调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 实现 美国外交 目标 。 四 、 督 政 府 行 为 , 向影 响 决 策 监 纵
修缮
同样是索马里维和行动这一事件 , 在 维和行动展开后没 多久 , 美国 电视播放 了
A r c Co u i J ur a1 m R vi w, me i a. l mb a o n i e e S
17 9 2年 美国总统大选 前夕 ,为 了取 得 民主党 内部竞选策略 的情报 , 在任 总统 尼克松 的 5名 亲信潜 入华盛 顿水 门大 厦 的 民主党总部办公室 , 偷拍文件和安置窃 听器 , 当场被捕。美国 《 华盛 顿邮报》 的记 者顶着 巨大压 力 , 入调查 , 最终将 此 深 并
的期刊— — 《 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杂志和历史 纪事》 《 和 美
洲 杂 志》 14 。 8 8年 , 纽 约 成 立 了 世 界 上 在
伯格 的美 国人, 成功地将美 国五 角大楼有
关越战真相 的 7 0 00多页 内幕文件泄密给
《 约 时 报》 纽 ,这 份 越 战 绝 密 档 案 刊 出 后 , 立 即 在 全 美 引起 了轩 然 大 波 , 致 了全 美 导
建议 。他们所提 出的“ 精英型舆论 ”往往 , 就会 影 响普通公 众的评 判思维 和价值 尺 度 。例如 , 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 国对 外 美 关 系委 员会发表 外交政 策演讲 中提到 的 “ 巧实力 ”这一观点最早是 由美 国学者苏 ,
(. 门 大学 嘉庚 学 院 , 建 1厦 福
五 、 论 结
美 国的新 闻媒体 影响美 国外 交政策
制 定 和 调 整 , 推 动 政 治 公 开 化 、 会 公 对 社
毋 庸 置 疑 , 国 已 是 当 今 世 界 信 息 行 美 业 的 领 军 者 。在 其 国 内 , 广 播 、 有 电视 、 报
好, 我们 的广 播就得如 此反 映 。” 当有 人 问道 : 如 果美 国政策喜 欢某 国,而那 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