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斩断手中特权
公务员中的时事考点
公务员中的时事考点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成为了许多年轻人求职的首选,公务员职业稳定,待遇优厚,受到了广大考生的追捧。
然而,公务员考试的复杂性不容小觑,其中的时事考点更是令人头疼。
本文将围绕公务员中的时事考点展开论述,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一、经济类时事考点在公务员考试中,经济类时事考点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方向。
考生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熟悉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例如,最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GDP稳定增加,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力度加大等等。
此外,全球经济格局也在发生重大变化,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等,这些都是考生需要了解的时事知识点。
二、政治类时事考点公务员考试中的政治类时事考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政治类考点主要包括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等。
考生需要密切关注国家大事,如全国两会、国家主席就职、国务院工作报告等。
此外,政治理论也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内容,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的知识。
三、科技类时事考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类时事考点在公务员考试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关注国内外科技前沿动态、科技政策的出台等。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考生需要了解相关的定义、应用场景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内容。
四、环保类时事考点环保类时事考点也是公务员考试中的热门考察方向。
考生需要关注国家环保政策的发布、环境污染治理、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中国着力加强生态环保,推动绿色发展,加大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治理力度,考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政策措施以及实施情况。
五、社会热点类时事考点公务员考试中的社会热点类时事考点也是备受关注的一部分。
社会热点类考点主要包括社会问题、民生政策、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社会保障、医疗改革、教育政策、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都是考生需要了解的考点。
总结起来,公务员考试中的时事考点涉及到经济、政治、科技、环保和社会热点等多个领域。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北京近期集中任免68名领导干部 多涉公安部门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 文章来源:
/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北京近期集中任免68名领导干部 多
涉公安部门
时事政治:昨天,本市发布近期重要人事任免公告,涉及市委市政府、公安、卫生等部门的68位领导干部。
据市委组织部公告,刘宇辉任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正局级),不再担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职务。
李世新接任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不再担任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职务。
注意到,在本次领导职务调整中,公安部门涉及岗位相对集中。
其中姜良栋任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正局级),陈国庆任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不再担 任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政治委员职务。
孙连辉任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不再担任市公安局特警总队总队长职务。
辛光跃任市公安局东城分局政治委员。
另据公告,屠志涛任市卫计委党委委员,市中医管理局局长。
李树江任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总队长(副局级),不再担任市民防局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职务。
汤钦飞任东城区委常委,不再担任东城区副区长职务。
秦海翔任东城区副区长,不再担任市住建委委员职务。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 【时政】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汇总 【行测】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
【申论】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资料
【面试】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备考资料。
公务员中的国情与时事政策
公务员中的国情与时事政策近年来,公务员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政府机构的一员,公务员不仅需要了解国情,还需要熟悉时事政策,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本文将就公务员中的国情与时事政策进行探讨。
一、了解国情的重要性作为公务员,了解国情是非常重要的。
国情是指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状况和特点。
公务员需要全面了解国情,以便更好地把握政策方向,有效履行工作职责。
首先,了解国情可以帮助公务员更好地把握国家发展战略。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发展战略也在不断调整与变化。
公务员需要了解国情,掌握国家发展的脉搏,以便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够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方向,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了解国情可以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国情的了解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方面,还包括社会民生、文化传承等方面。
公务员需要具备宽广的知识和视野,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只有深入了解国情,公务员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二、掌握时事政策的重要性时事政策是指当前国内外的重要政治、经济、社会事件和政策举措。
公务员需要密切关注时事政策,及时了解和掌握。
首先,掌握时事政策可以增强公务员的决策能力。
时事政策的不断变化对公务员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时事政策,公务员才能做出更准确、更及时的决策。
其次,掌握时事政策可以提高公务员的沟通能力。
在工作中,公务员需要与各个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各界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
了解时事政策可以增加公务员的谈资,使其在各个方面都能与人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
三、公务员如何了解国情与时事政策为了更好地了解国情与时事政策,公务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 多读报纸、杂志和书籍。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公务员可以通过多读报纸、杂志和书籍来了解国情和紧跟时事。
2. 利用互联网资源。
互联网信息的发达为公务员了解国情与时事提供了方便。
可以通过浏览新闻网站、跟踪政府官方发布的政策文件等方式获取信息。
3. 参加培训和学习。
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国内时政热点
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国内时政热点
习*9月1日分别会见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我国专利法实施以来,国外申请人在华申请发明专利累计超过177万件,年均增长11.24%。
日前,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和推进司法鉴定认证认可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到XXXX年底,从事法医物证、法医毒物、微量物证、环境损害鉴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必须具备通过认证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9月2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十七年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及报告,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继续分列前三。
“XXXX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实现了16连升;企业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突破70万亿元大关,达到71.17万亿元,迈上新的台阶,营收较上年增长了11.20%,增速加快3.56个百分点,重回两位数增速区间。
经安徽省政府授权,安徽省财政厅近日通过财政部国债发行招投标系统,共发行了441.8亿元政府债券,包括331.2亿元置换债券,其中,定向承销发行了262.6亿元置换债券,公开招标发行了68.6亿元置换债券。
日前,收录了我国333万余条自然和人工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等水系实体数据的全国水网数据库正式建成。
该数据库可支持在水
系任一点向上游溯源和向下游追踪及分析,实现全国河流、河段名称查询检索等功能。
自此,我国每条长度500米以上的河流和每个面积大于5000平方米的湖泊、水库、坑塘等都有了的编码。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必考题库(附含答案)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必考题库(附含答案)—、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明确四方面13项举措,对于稳经济促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A. 《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B. 《关于推动外贸保稳保量的意见》C. 《关于推动外贸增量提质的意见》D. 《关于推动外贸保稳长效的意见》答案: A2.人社部、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2022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
A.上调 4 %B.上调 3 %C.上调 5 %D.下调 4 %答案: A3.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发出通知,推行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 模式。
A."一站式"B."一条龙"C."直补快办”D."减补快办"答案: C4.2022国际泳联世锦赛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国组合( )夺得冠军。
A.全红婵/王芊亦B.赵红婵/陈芋汐C.陈晓琳/陈芋汐D.全红婵/陈芋汐答案: D5.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考试部门联合网信、公安等多个部门和多家互联网企业,深入开展( )。
A."2022 高考保障行动"B. “2022高考护苗行动”C."2022 高考护航行动"D."2022 高考安全保障行动"答案: C6.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将推动相关院校扩大科学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 )教师队伍。
A.中小学科学B.小学信息C.小学科学D.小学信息技术答案: C7.5月29日,神舟( )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 F 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区,计划近日择机发射。
A.十四号B.十五号C.十三号D.十二号答案: A8.据教育部消息,目前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学校 ( )所,在校生超过( )人。
答案: B9.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日前联合发布通知,从今年起至2024 年,在内蒙古4个旗县和黑龙江6个县开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特供背后特权思想应取消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特供背后特权思想应取消市场上假借国家机关名义,打着“专供”和“特供”名号的产品不少,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专供”、“特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的,目的是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产品的价格、提升产品的销量。
专家提醒,消费者应该警惕这些产品背后的骗局,防止因为产品的质量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尽管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委,针对生产销售“特供”、“专供”商品的专项行动来得有些迟缓,但总算出重拳了,这不仅能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肃商品市场,也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特供”现象,是物质匮乏的产物。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198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就明确指出:取消对领导同志少量食品的“特供”(领导专用),固定供应点的所有食品一律按市价、按市民定量供应;价格和经营业务接受物价、工商部门的监督。
然而,“特供”作为一项制度在中国已经废除了二十三载,可各式各样的“领导专用”在社会上还很流行。
现在的问题是,虽然有些“特供”是假冒伪劣商品,但毋庸讳言也有不少“真特供”。
“真特供”不仅意味着产品质量更好的保证,更是一种特权的象征。
精明的商家抓住了商机,这些“专供”和“特供”商品的出现,恰恰是当今有些官员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投射。
倘若从市场供应的视角来审视,商品安全可靠,应成为企业遵循的基本道德底线。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搞特殊,把本应平等供应全体百姓的商品变成了少数人的特供产品,甚至专用产品,这不仅割裂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也不符合执政为民的理念。
按照共产党人的宗旨,任何时候,官员与普通群众的生命权与健康权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
唯有官员与百姓同喝“一瓶酒”,同吃“一个篮子”的菜,同用一种商品,才能共同感受到民生疾苦,体会到社会的冷暖,从而激发抓好各种商品质量的内生动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打击和清理“专供”和“特供”商品并不难,而隐匿在特供商品背后的特权思想,倒不是很容易彻底清除干净。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靠什么终结“隐性福利”
国家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靠什么终结“隐性福利”“隐性福利”近年来屡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每一次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或质疑。
如位于北京闹市区、仅为市场价1/8的央企福利房,每月倒给500元话费的内部手机号,每年获财政补贴数千万元的机关幼儿园等。
而最近一个例子则是审计署披露的:2011年,中科院以项目名义给在编职工发放近亿元福利。
(8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民营企业为员工发放再多的福利也不会有人质疑。
而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为职工发放福利,必然会引发质疑,这是因为,要么是拿公共财政资金发福利——增加纳税人负担,要么是拿预算外资金发福利——以权谋私;而国企发放福利,则是动用了国企利润、全民资产。
所以说,所谓的“隐性福利”,就是一种“腐败福利”或者“隐性腐败”。
在一个走向法治、走向透明的社会,泛滥的“隐性福利”——超越制度的福利、不透明的福利、少数人的福利,无疑是逆向而行,背离了法治与透明。
因此,亟待诊断病因、下药治疗。
在笔者看来,“隐性福利”大量存在不外乎三个原因:其一是“隐性权力”。
无论是吃“财政饭”的政府部门,还是管理全民资产的国企,之所以能给自己的职工发放各种福利,根源就在于动用财政资金、“小金库”和国企利润给职工发放福利的各种特权不受监督和制约。
如果对预算资金严格监管监督,彻底清理单位“小金库”,详细公开国企利润流向——当权力受到制约时,某些部门和国企想发福利恐怕都没有机会。
其次是“隐性规则”,即某些部门和国企在国家制度之外制定了自己内部的利益分配规则。
比如,一年几次公款旅游,一年发几次购物卡,职位越高享受的福利分房面积越大——不把国家相关制度放在眼里,而是把内部规则看得很重。
有些内部福利有不成文的规则,已形成惯例;而在住房等重大福利分配方面,则有成文的内部规定。
其三是“隐性资金”和“隐性资源”。
很多单位发放福利的资金,除了在预算表中列明(如住房补贴)外,要么来源于财政预算但隐藏在预算表的其他项目中,要么来源于预算外资金。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官员不敬畏民心势必走向腐败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官员不敬畏民心势必走向腐败时事政治:现实生活中,许多官员之所以会在腐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在于他们对民心民意失去了敬畏。
不敬畏民心,就势必导致漠视民众权益,出现种种以权谋私、损害民众权益的行为;不敬畏民心,就势必拒绝群众监督,使得权力更加没有监督约束,滑入腐败泥沼10月17日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江苏省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季建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这是又一名落马的“老虎”(10月18日新华社)。
季建业违纪违法的具体情节还有待深挖,不过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在正式落马之前,他已经引起了民心民意的强烈反弹。
有南京官员表示,其落马在“意料之中”,因为自从季建业来南京,迅速启动“三中路改造”,砍伐梧桐树、拆城西干道、投巨资上马雨污分流等大量工程,导致南京这座古城不断被“开膛破肚”,民怨沸腾,不断有人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如果季建业心中对民心民意能够多一点敬畏,那么,他早就应该适可而止,泥潭拔足,或许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
可以说,现实生活中,许多官员之所以会在腐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在于他们对民心民意失去了敬畏。
不敬畏民心,就势必导致漠视民众权益,出现种种以权谋私、损害民众权益的行为;不敬畏民心,就势必拒绝群众监督,使得权力更加没有监督约束,滑入腐败泥沼;不敬畏民心,就势必导致自我膨胀,飞扬跋扈,为所欲为,把国法政纪视同儿戏。
所以,官员不敬畏民心,就势必走向腐败,这是一条已经被事实反复验证的铁律。
这反过来也凸显了“民心”对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反腐倡廉,“民心可用”。
首先,要用“民心”来惩腐。
季建业的乱作为早就受到了群众的举报,这使得执法执纪部门早就可以把他纳入视野,密切关注,对于他早点被查处起到推动作用。
据报道,今年1月至8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2617件30938人,同比分别上升3.6%和3.8%,立案侦查贪污贿赂要案1761人(含厅级以上129人)。
公务员中的时事与热点问题分析
公务员中的时事与热点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务员成为了很多人都向往的职业。
作为公务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还需要密切关注时事和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分析公务员中的时事与热点问题,并探讨其对公务员工作的影响。
一、加强时事学习的必要性时事学习是公务员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公务员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热点话题、流行趋势等。
这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素质水平,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为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
二、时事学习对公务员的影响1. 提高工作效率公务员在了解时事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把握社会变化和民意动态。
这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紧跟时代的脚步,才能更好地回应社会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变革,提高工作效率。
2. 增加公信力时事学习让公务员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解读者。
他们了解到的新闻信息可以及时传达给公众,解答公众的疑问,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公务员以身作则,注重时事学习,将有效提高自己的公信力,赢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三、热点问题对公务员工作的影响1. 对政策制定的启示热点问题往往反映了社会的焦点和矛盾,公务员需要深入了解热点问题的背后原因,研究热点问题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将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使政策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加强舆情应对热点问题常常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公务员需要敏锐地捕捉社会舆论的动向,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有效化解矛盾,推动社会稳定,是公务员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四、公务员如何更好关注时事和热点问题1. 多渠道获取信息公务员可以利用各种途径了解时事和热点问题,如阅读新闻报刊、关注政府发布的信息、参与专业论坛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和时事素养。
2. 持续学习和思考时事学习需要持续学习和思考,公务员可以通过订阅时事类杂志、参加培训班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老虎苍蝇”一起打 网络举报辟专区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老虎苍蝇”一起打网络举报辟专区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又一次推出“走进中央纪委监察部”报道,该系列报道意在介绍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组织机构和信访举报、案件检查等工作程序,已推出6期。
在此两天前,该网站推出了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收集网友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看法和评价。
自开通上线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保持较高更新频率,注重与网友交流,其做法受到网友普遍好评。
9月下旬,随着对各地各单位巡视情况的公布,2013年第一轮中央巡视工作结束。
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工作已于10月底启动,再次派出十个巡视组。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十八大以后,中央在纪检监察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方面,有比较大的举措。
特别是巡视也形成了一种震慑力,“这种巡视效果可能是过去的巡视制度所不具备的,对各级党委政府、各个单位,特别是一把手,有比较强的监督效果”。
加强巡视体现中央从严治党决心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两次听取审议巡视工作情况汇报,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同时,“巡视”也成为互联网上的热门词汇。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日前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改进巡视工作,强化巡视监督”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大家高度关注巡视工作,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人民群众迫切期盼我们党采取有力措施,对“四风”和腐败现象加以遏制、击一猛掌,坚决惩治,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推进廉洁建设,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人民群众对巡视工作寄予厚望,这是一种特殊的监督形式,希望巡视组找出“老虎”和挖出“苍蝇”,让他们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形成对腐败分子、潜在腐败分子的震慑,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第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进巡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新一届党中央首轮巡视,实践证明这些举措是完全正确的,适应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现实需要,体现了从严治党的要求,赢得了党心民心。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时事政治备考要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时事政治备考要点时事政治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备考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理论知识。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时事政治部分,不仅要求考生掌握当前时事,还要关注政治理论。
备考时,考生应该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二、国内外大事要点。
备考时,考生要关注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和事件,掌握其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要点。
举例来说,可以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国际间的重要政治事件。
三、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备考时,考生要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经济发展政策、就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同时,要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的要点。
四、社会热点问题。
备考时,考生要关注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如教育、医疗、环保、安全等方面的重要话题。
要了解相关政策和措施,掌握各方的观点和矛盾,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知识运用能力。
备考时,考生要重点培养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
要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还能够增加对时事政治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六、综合素质。
备考时,考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
包括思维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考试中的时事政治题提供全面的解答。
总之,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时事政治部分,考生需要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关注国内外大事要点,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且要培养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要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备考,顺利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政府要管住自己“闲不住的手”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政府要管住自己“闲不住的手”
新华网三亚11月16日电,当依法订立的合同,遭遇政府行政权力的强制干涉,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近日,三亚市吉阳镇政府和亚龙湾管委会向吉阳镇博后村全体村民以《通知》的形式作出行政决定:终止其土地承包协议、变更合同主体、收回集体土地。
但这一行为被法院一审裁定为超越职权范围,造成了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侵犯,违反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禁止性规定,依法《通知》应予撤销。
权力有边界,职能有规范,行政须依法,本是社会皆知的道理,更应是政府官员行使权力的准则。
但偏偏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背后暴露出的问题耐人寻味。
三亚吉阳镇以一纸《通知》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好,太原市晋源区政府“公函求情”,希望法院对强拆部门“慎重量刑”也好,都充分说明了政府的行政权力伸到了不该伸的地方。
司法审判不容干涉,合同权益受法律保障,政府领导不应该不明白这样的道理,究其根源,是政府部门长期“包打天下”的思维长期固化,逐渐延伸为干预市场、干预司法的“闲不住的手”,在很多情况下一再出现政府角色的越位、错位。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已成为新一届政府明确的思路。
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坚定改革决心,进一步厘清“权力清单”,该归政府的决不缺位,该归市场的决不越位,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政府更应千方百计发挥作用,确立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100题
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100题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100题1.(单选题)新年前夕,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
上下同欲者胜,大家(),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A.踏石有印抓铁有痕B.不忘初心,方得始终C.撸起袖子加油干D.稳中求进参考答案:C2.(单选题)强调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
3年来,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工作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一批重要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初衷。
A.广东自贸试验区B.天津自贸试验区C.福建自贸试验区D.上海自贸试验区参考答案:D3.(单选题)“十三五”时期,教育进入了()新阶段。
一是进一步扩大全民终身学习机会。
二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三是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民。
四是人才供给和高校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五是教育体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A.提高质量B.优化结构C.促进公平D.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促进公平参考答案:D4.(单选题)我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600亿美元,为使我国继续保持世界前三位吸引外资的地位。
()是此次国家发布新的政策措施重点。
A.差别对待B.简政放权C.公平竞争D.全面放开参考答案:C5.(单选题)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分期分批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及制品活动。
我国现有()定点加工企业34家、()定点销售场所143处。
A.鳄鱼皮B.象牙C.鱼翅D.燕窝参考答案:B6.(单选题)广州市政府与台湾鸿海集团宣布年产值近千亿元的()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项目落子增城。
项目计划投资610亿元,2017年开工,2019年量产。
A.第7代B.第8代C.第9.5代D.第10.5代参考答案:D7.(单选题)我国()有了长足发展,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1万亿元,成为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中小微企业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的基础性产业。
A.养殖业B.种植业C.农产品加工业D.畜牧业参考答案:C8.(单选题)全球年龄最大的雄性大熊猫()于12月28日4时50分离世,享年31岁,相当于人类百岁高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ml/about/contactus/
国家公务员最新时事:斩断手中特权
时事政治: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浪费……近日成为多地纪检监督部门和媒体曝光的热点。
车轮腐败,被阳光“晒”脱了皮。
中纪委近期也明确表示将试点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 定位等制度,加大惩治力度。
这些“药方”对于沉疴已久的公车腐败现象能否奏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公车腐败问题,一直是中央和地方治理的重点课题,从加强监管、接受监督、缩减经费、用车限制,到今天国内很多地方节假日期间对公车统一封存,对违规使用公车进行曝光,加大严惩力度,以及对公车进行远程监测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车轮下的腐败治理并不彻底,隐性腐败、灰色腐败、亚腐败等还有发展趋势,而且治理成本越来越高,反而造成公共财政的浪费。
从现实中看,中纪委将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 定位等制度,以重拳整治公车腐败,透露出反腐的坚定信念。
但这些高科技智能手段能不能成为公车反腐的利器?人们对此还有不少疑虑。
如网友所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安装上GPS ,他拔掉电源线便能顺利逃脱。
”从另一方面分析,智能系统监控,依然离不开人的参与,只要由人来操作,必然会出现“有机可乘”,谁能承诺系统检测不会“被失灵”?谁又能保证执法部门不会从中徇私枉法呢?
事实证明,不斩断官员手中的特权,反腐很难有显著成果。
公车反腐直接触动领导干部的利益,因而这项改革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不可能靠某些技术手段一劳永逸,也不能总搞些治标不治本的小打小闹。
要想从源头根治公车腐败,还应从根本入手,取消“专车”。
公车腐败的猖獗折射出特权思想泛滥,一些官员认为“权力不用过期作废”,追求特权福利。
这不仅会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加剧社会转型期矛盾,还会使公车腐败蔓延到其他方面。
据一项调查显示,一辆公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至少在6万元以上;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在6%-12%之间,有的地方甚至大大超过当地教育、民生等项目支出。
对照其他国家,韩国首尔拥有300万辆车,但只有4辆官车,政府规定这4辆官车完成公务后必须返回市政府登记;而在香港,享有专车待遇的官员只有20余名。
不难看出,我国在公车支出方面的大手大脚。
因此,大幅减少乃至取消“专车”是大势所趋。
有关方面应尽快考虑取消“专车”,以实现真正的“刮骨疗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