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故答案为:⑴足;疑;⑵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⑵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答案】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分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边的诗歌,回答以下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节气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

有约不来留宿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可否改为“忙”字?为何?(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境界。

【答案】( 1)不可以。

因为“闲”字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焦虑等候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境界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茫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子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邀请的朋友,只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分析】【剖析】( 1)解答本题,要仔细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粗心,依据诗歌内容及主题,联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绘,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闲”都震落了。

这类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应出诗人心里的无聊与急躁。

所以,的意思是无聊,假如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境界不符合了。

(2)本题不可以直译诗句,要有适合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盖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邀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子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故答案为:⑴ 不可以。

因为“闲”字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焦虑等候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境界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 在一个烟雨迷茫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子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邀请的朋友,只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评论】⑴ 本题考察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本题要仔细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粗心,联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剖析。

⑵ 本题考察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 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 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D. 第四联实写农人背靠自家围墙,悠闲地望着田间景物,享受着农闲时的惬意。

(2)第三联以动写静甚为精妙,请就此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宋)戴复古②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③败垣:毁坏的矮墙。

④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B.高亢激昂C.恬淡悠扬D.轻快活泼(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6.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新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兰[明]徐渭兰亭旧种越王兰①,碧浪红香天下传。

近日野香成秉束②,一篮不值五文钱。

【注释】①传说越王勾践在兰亭种植兰花。

②秉,量词,束,把。

(1)诗中的“兰”比喻________,“野香”比喻________;(2)兰花“一篮不值五文钱”表达了作者________。

【答案】(1)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2)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解析】【分析】(1)这首诗的题目是“兰”,第一句写旧日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第二句描写了兰的叶和花,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第三句写最近把这些野花扎成束,一筐野花也不值五文钱。

徐渭非常喜欢兰花,写了不少关于兰花的诗。

这些诗表面上是看写的是花,其实是托物寓意,借写兰花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情操。

兰花在文人墨客眼里是君子的象征,这首诗也不例外,相对应,野花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

(2)诗中的野花比喻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这些人就像野生兰花一样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他们沽名钓誉,表面看道貌岸然,其实骨子里却追名逐利,没有真才实学,作者说这样的人不值一钱,就明确表达了对这些人的鄙视,也表现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译文:从前我在兰亭种下一片越王兰,碧绿的叶子像波浪一样,红色的花儿香气四溢.现在一把野花不值五文钱.故答案为:⑴君子伪文人和被诗人所不齿的人⑵鄙视那些伪文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语内涵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2.诗歌鉴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试卷带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①五代•李煜闲梦远,南国②正清秋③。

千里江山寒色④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注释】①望江南:词牌名。

这首词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入宋后所作。

②南国:李煜故国南唐,都城在金陵(今南京)。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④寒色:即秋色。

(1)这首词写江南秋景,选取了江山、、、明月等典型景物,描绘出南国秋天肃杀、凄寒的景色。

(2)这首词借助梦中的美景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5.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卷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选项与原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早春的诗。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

B.要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C.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在诗人的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2)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真正否定其“无才思”?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两小题。

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一、二句写出“雨”怎样的特点?(2)诗歌的三、四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从这个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新晴野望(唐)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雨过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B. 第一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体现了雨后空气清新明净,原野空旷开阔。

C. 第二联放眼四周:远处,城门楼临靠河边渡头;近处,村边绿树紧连溪流入河口。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故答案为:⑴足;疑;⑵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⑵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带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李太白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继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

在这幽深的竹林里,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照映。

【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故答案为:⑴足;疑;⑵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⑵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2)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

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

这里用“珠”字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⑵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

做题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这首诗写出了李白对倩红的极度欣赏和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霁雪戎昱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1)诗歌第三四两句中体现雪之残存不多的词语是哪两个?(2)“江烟洗尽柳条轻”这句诗中的“洗”字和“轻”字,用得极为准确,请你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苹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客怀宋·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

(1)诗中“客怀处处不宜秋”中的“不宜秋”的原因是。

【精品】七年级 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

【精品】七年级 下册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2)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诗歌中的炼字。

解答时,先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根据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仔细品味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根据诗句特点,辨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是:意思或修辞或手法+表达效果+感情(心情)。

这里用“珠”字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⑵本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

做题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这首诗写出了李白对倩红的极度欣赏和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扣住“比喻”“赞美”,意近即可)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

后两句表达了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友人(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扣住“赞美”“惜别”,意近即可)【点评】⑴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泰山(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

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

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答案】(1)示例:轻薄的烟雾和朦胧的月色笼罩着冰冷的河水以及水边的沙滩。

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故答案为:⑴足;疑;⑵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⑵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古诗赏析即事①宋·徐侨②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________(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2)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解析】【分析】(1)“在家贫亦好”的意思是在家里贫穷也好。

在下文中有体现,“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粗布衣被也不妨碍温度,青菜羹也富有余味。

从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操。

(2)诗中提到“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不管是在家还是居官贫穷对人都是好的。

诗人为何能有如此心境主要是作者有安贫乐道的情操,淡泊名利的情怀。

因此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

故答案为:⑴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⑵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⑵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理解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你来这儿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到了今天,也算是老朋友了,知道你要离开这儿了,不舍确实不舍,就让我在这儿为你歌一曲,劝君好去莫回头。

(2)整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笔下的柳条、藤蔓、黄莺皆是有情之物,这些有情之物对即将搬家的诗人表达了眷恋之情,草木本非有情,湖上亭景物的不舍之情,正是诗人对即将别离湖上亭的不舍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选项与原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早春的诗。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

B.要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C.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在诗人的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2)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是不是真正否定其“无才思”?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②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注】①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

②重阳: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饮酒、________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做具体赏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①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②。

【注】①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

②东风:春风。

(1)“雨后霜前着意红”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________的自然属性。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5.古诗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答案】(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2.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故答案为:⑴足;疑;⑵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⑵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答题时先概括文章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古诗阅读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木兰花[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

【答案】(1)“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2)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解析】【分析】(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

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因此“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木兰花》‘闹’打通人的视听感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举出可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意思是说,此时的海棠树已是枝叶茂盛了,可是还没有开花,这时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有花开放的,可是诗人驻足细看,发现这小小的、可爱的花蕾全都悄悄的“藏”起来了,并且是藏在枝叶茂盛的地方。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

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举出可知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是: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故答案为: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⑵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从“时闻折竹声”一句读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独的情感。

⑵此题考查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

要想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3.诗歌鉴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意的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这里的浮云可以理解为一些消极的词语,如挫折、磨难、艰辛等。

(2)本题在默写的时候注意要写好每一个汉字,不能写错别字。

(3)本题考查诗歌所蕴含的哲理,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

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故答案为:(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点评】(1)本题考查对“浮云”意象的理解。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

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个“笼”字连用,将“烟”“月”“水”“沙”等景物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

B.“犹”字微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

C.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作者深表愤怒之情。

D.本诗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既传达出作者目前的所处之地,又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体现的画面。

【答案】(1)C(2)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解析】【分析】(1)ABD正确。

C对诗句品析有误。

“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错。

作者通过也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仅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借此诗抒发心中对时局的忧愤,表达了对晚唐政治的不满和对时局的担忧。

(2)这句诗描写的景物有:烟雾、江水、月亮、沙滩,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此题要把淮河秋水荡漾、水烟和月光笼罩流水与河岸的景象描绘出来,也就是一定要把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描述出来。

故答案为:⑴C⑵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⑵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淮村①兵后(宋)戴复古②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③围故井,向来④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淮河边的村庄。

②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

③败垣:毁坏的矮墙。

④向来:往昔,过去。

(1)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给此诗配乐,选择________的乐曲最合适。

()A.悲伤凄凉B.高亢激昂C.恬淡悠扬D.轻快活泼(2)联系全诗,赏析首句中“自”字的妙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