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 (4)
机械制图(第4版)(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教材特色
该次修订除保持前几版的一些特点之外,主要改动之处有:
作者简介
李澄,扬州大学教师。 吴天生,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师。 闻百桥,1938年生,男,长春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设计绘图、机械维修。
谢谢观看
2013年2月20日,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该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视图,轴测图,机件 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展开图。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该教材配有辅助教材《机械制图习题集(第4版)》。
机械制图(第4版)(2013年高等教 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教材特色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6 作者简介
《机械制图(第4版)》是由李澄、吴天生、闻百桥主编,201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职业教 育国家规划教材。该教材可作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 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该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视图等。
成书过程修改情况出工作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修订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吸取应用性、技能型人 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成果修订而成的。
该次做了如下修订:
该次修订版由李澄、吴天生、闻百桥任主编;参加修订工作的仍为前几版的全体编写人员:上海理工大学裘 文言(第1章),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高清华(绪论,第2、3章),哈尔滨理大学吴天生(第4、5、13 章),扬州大学李澄(第6、7、8章),上海理工大学曹力同(第9、14章,附录),长春大学闻白桥(第10、11 章),上海理工大学上官文菁(第12章),全书由李澄统稿,由同济大学何铭新教授审阅,他对该教材提出了修 改意见和建议。
机械制图 第一章(4)
影表示。
平面通常用确定该平面的点、直线或平面图形等几何元素的投影表示。
上述5种方式中,平面图形是最常用的表示方式。
平面对投影面的各种相对位置
平面按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可以分为三类:
平面分类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特殊位置平面
投影面平行面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
垂直于另外两个投影
面
正平面(∥V 面)
水平面(∥H 面)
侧平面(∥W 面)投影面垂直面只垂直于一个投影面,
正垂面(⊥V 面)
铅垂面(⊥H 面)
侧垂面(⊥W 面)一般位置平面
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
(∠V 面、∠H 面、∠W 面)
一般位置平面
平面主要用几何元素表示,也可以用迹线表示,迹线是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
平面主要用几何元素表示,也可以用迹线表示,迹线是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求平面上点的投影
§1-4 平面的投影
特殊位置平面上的点、直线和图形
因为特殊位置平面在它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直线,所以特殊位置平面上的点、直线和平面图形在该平面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
影,都位于这个平面的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或迹线上。
根据已知点作平面
圆的投影
用换面法求真形
用换面法补全△ABC的两面投影。
机械制图第四章
画图步骤(参见下图): 主视图的投射方向由例图可知,先画出未切割前圆柱体的三视图。 画切角的投影。切角的投影要先画主视图,再画俯视图,然后由主视图和俯视
4
画矩形切槽的投影。矩形切槽的投影要先画左视图,再画俯视图,主视图由俯视图
和左视图求出(主视图中,矩形切槽的底面不可见,因此要画成虚线)。 整理轮廓线,将切去的轮廓线擦除并加深图线。
1
基本几何体的投影
2
截交线
相贯线
4
3
截交线与相贯线测绘案例
5
在AutoCAD中绘制截交线和相贯线
1
1
圆柱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点
如图所示,若圆柱体的轴线垂直于H面,则俯视图的可见轮廓为圆,这个圆反映了圆柱 体上、下底面的实形;主视图的可见轮廓为矩形,矩形的上下两边为圆柱体上下两底面的 投影,左右两边为圆柱面最左和最右两条素线的投影。这两条素线将圆柱面分为前后两部 分,前半个柱面可见,后半个柱面不可见,我们把这两条素线称为柱面对V面的转向轮廓线, 该转向轮廓线的水平投影积聚到圆的最左和最右点,侧面投影和轴线重合。 左视图的图形虽然和主视图相同, 但其左右两条边的含义和主视图不同, 这两条边表示柱面上最前和最后两条素 线的投影,即柱面对W面的转向轮廓线 ,该转向轮廓线的水平投影积聚到圆的 最前和最后点。此外,左视图中,V面 的转向轮廓线和轴线重合(不画)。 已知柱面上M点的V面投影m′,该点的其他两面投影可以求出来。即由于圆柱面的水平投影 积聚成圆,所以M点的水平投影一定在该圆上,又因为m′可见(不可见时,需用圆括号括起来), 所以M点的水平投影一定在前半个柱面上;根据“长对正”即可求出M点的水平投影m;根据 “高平齐、宽相等”即可求出M点的侧面投影m''。因为M点在左半个柱面上,所以m''可见。
机械制图第4章
第4章轴测图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是画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正 (斜)轴测图按轴向伸缩系数是否相等又分别有下列三种不同 的形式: 正轴测图 正等轴测图(p=q=r); 正二轴测图(p=r≠q); 正三轴测图(p≠q≠r)。 斜轴测图 斜等轴测图(p=q=r); 斜二轴测图(p=r≠q); 斜三轴测图(p≠q≠r)。 工程上常采用立体感较强, 作图较简便的正等轴测图( 工程上常采用立体感较强, 作图较简便的正等轴测图(简称 正等测)和斜二轴测图(简称斜二测图 。 正等测)和斜二轴测图(简称斜二测图)。
第4章轴测图 4.2.1 平面体正等测图的画法 平面体正等测图的画法 1. 正六棱柱画法 正六棱柱画法 分析如图4-3所示,正六棱柱的前后、左右对称,将坐标原点 O定在上底面六边形的中心, 以六边形的中心线为X轴和Y轴。 这样便于直接求出上底面六边形各顶点的坐标,从上底面开始 作图。
第4章轴测图
第4章轴测图 (3) 将圆心O1、O2下移平板的厚度h,再用与上底面圆弧 相同的半径分别作两圆弧,得平板下底面圆角的轴测图。在 平板右端作上、下小圆弧的公切线, 描深, 完成作图,如图47(d)所示。
第4章轴测图 例 4-1 作图4-8所示支架的正等轴测图。 分析 采用叠加法分别画出底板和竖板的轴测图。底板上 的圆孔和圆角可按图4-5和图4-7的方法求出; 竖板上的圆孔 和顶部圆柱面的轴线垂直于正面,可按图4-6(a)的方法绘制。 支架左右对称, 原点和坐标轴如图4-8所示。
第4章轴测图
图 4-9 支架的正等测
第4章轴测图
4.3 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4.3.1 斜二轴测图的特点 斜二轴测图的特点 轴测投影面平行于一个坐标面(V面),当投射方向倾斜于轴 测投影面时,即得斜二轴测图, 如图4-1(b)所示。由于XOZ坐标面 平行于V面, 因此轴间角∠X1O1Z1=90°, 轴向伸缩系数p=r=1, 这样,物体表面的正平面上的所有图形在斜二轴测图中反映的都 是真实形状, 作图时就比正等轴测图方便。斜二轴测图取q=0.5, OY轴与水平线夹角为45°,如图4-10(a)所示。
机械制图习题答案 (4)
《机械制图》(第六版)习题集答案第3页图线、比例、制图工具的用法、尺寸注法、斜度和锥度●要掌握和理解比例、斜度、锥度的定义;各种图线的画法要规范。
第4页椭圆画法、曲线板用法、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圆弧连接1、已知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的外接圆,试用几何作图方法作出正六边形,用试分法作出正五边形,它们的底边都是水平线。
●注意多边形的底边都是水平线;要规范画对称轴线。
●正五边形的画法:①求作水平半径ON的中点M;②以M为圆心,MA为半径作弧,交水平中心线于H。
③AH为五边形的边长,等分圆周得顶点B、C、D、E④连接五个顶点即为所求正五边形。
2、用四心圆法画椭圆(已知椭圆长、短轴分别为70mm、45mm)。
●参教P23四心圆法画椭圆的方法做题。
注意椭圆的对称轴线要规范画。
3~4、在平面图形上按1:1度量后,标注尺寸(取整数)。
5、参照左下方所示图形的尺寸,按1:1在指定位置处画全图形。
第6页点的投影1、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2、已知点A在V面之前36,点B在H面之上,点D在H面上,点E在投影轴上,补全诸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两面投影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
3、按立体图作诸点的两面投影。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
4、作出诸点的三面投影:点A(25,15,20);点B距离投影面W、V、H分别为20、10、15;点C在A之左,A之前15,A之上12;点D在A之下8,与投影面V、H等距离,与投影面W的距离是与H面距离的3.5倍。
●根据点的投影规律、空间点的直角坐标与其三个投影的关系及两点的相对位置做题。
各点坐标为:A(25,15,20)B(20,10,15)C(35,30,32)D(42,12,12)5、按照立体图作诸点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可见性。
●根据点的三面投影的投影规律做题,利用坐标差进行可见性的判断。
(由不为0的坐标差决定,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小者为不可见。
机械制图第4章习题指导
4-10 完成相贯线的各面投影。
解题指导
(4)
返回题目
4-10 完成相贯线的各面投影。
(5)
答案 解题指导 返回目录
4-10 完成相贯线的各面投影。
(5)
答案
返回题目
4-10 完成相贯线的各面投影。
(5)
解题指导
返回题目
4-10 完成相贯线的各面投影。
(6)
答案 解题指导 返回目录
4-10 完成相贯线的各面投影。 答案
4-1 完成立体的三投影,并补全立体表面点的其余投影。
(1)
答案
返回题目
4-1 完成立体的三投影,并补全立体表面点的其余投影。
(1)
解题指导
返回题目
4-1 完成立体的三投影,并补全立体表面点的其余投影。
(2)
答案 解题指导 返回目录
4-1 完成立体的三投影,并补全立体表面点的其余投影。
(2)
(3)
答案 解题指导 返回目录
4-5 已知曲面立体表面上点的一个投影,求其另两投影。
(3)
答案
返回题目
4-5 已知曲面立体表面上点的一个投影,求其另两投影。
(3)
解题指导
返回题目
4-5 已知曲面立体表面上点的一个投影,求其另两投影。
(4)
答案 解题指导 返回目录
4-5 已知曲面立体表面上点的一个投影,求其另两投影。
(1)
解题指导
返回题目
4-6 求出立体表面上AB曲线的其余两投影,并判别可见性。
(2)
答案 解题指导 返回目录
4-6 求出立体表面上AB曲线的其余两投影,并判别可见性。
(2)
答案
返回题目
教学课件 机械制图第四版(中职)
§1-2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
3.三角板
§1-2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
4.用图板、丁字尺、三角板画平行线、垂直线、角度线。
将丁字尺尺头内侧紧靠图 左侧导边上下移动,自左 向右画水平线。
§1-2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
图线相交时应交于画线处,不要交于点或间隔处。
§1-2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
二、圆规与分规 三、比例尺 四、铅笔
§1-2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
1.图板 作用:绘图的垫板。 要求:表面光洁,左边为导边,必须平直。
§1-2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丁字尺、三角板
绪论
二、投影的方法和分类
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交于一点的投影方法。 平行投影法:投影线互相平行的投影方法。
平行投影法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正投影: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的平行投影。 斜投影:投影线与投影面倾斜的平行投影。
绪论
三、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
1. 透视图 用中心投影法将物体投射到单一投影面上得到的图形。 特点:形象逼真,立体感强,但作图麻烦,度量性差。
§1-1 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
图纸的基本幅面有五种A0、A1、A2、A3、 A4。
基本幅面及尺寸
幅面代号
A0
A1
A2
A3
A4
B×L 841×1189 594×841 420×594 297×420 210×297
A
25
c
10
5
e
机械制图与CAD(含习题集)( (4)
第9章 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图9-14 全剖视图及肋板的简化画法
第9章 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图9-15 全剖视图
第9章 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2.半剖视图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在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 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这样 得到的剖视图叫半剖视图。半剖视图主要用于内外形状都需要 表达、结构对称的机件。 如图9-16(a)所示的机件,主视图如采用全剖视,凸台的 形状和位置在主视图上无法表达,如图9-16(b)所示。此时 可根据其结构是左右对称的特点,主视图采用半剖视,这样既 表达了内部结构,又表达了凸台、圆孔外形,如图9-17所示。
第9章 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9.2.2 剖视图的种类 剖视图按机件被剖开的范围来分,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
视图和局部剖视图三种。 1.全剖视图 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 全剖视图主要用来表达外形简单、内部结构较复杂的不对
称的机件(图9-14左视图)。对于一些空心回转体的机件, 即使结构对称,但由于外形简单,也常使用全剖视图(图9- 15主视图)。全剖视图的标注同前所述。
第9章 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3.局部剖视图 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如图9-22、图9-23所示。局部剖视图应用灵活,使用范围广。 通常主要用在: (1)机件的内外形状都需表达的不对称机件,如图9-21 所示。 (2)虽有对称面,但棱线与对称中心线重合,不宜使用 半剖视图的机件,如图9-21所示。 (3)机件底板、凸缘上的小孔等,如图9-22所示的小孔。
各基本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如图9-1(a)所示,展开后各视 图的配置位置如图9-1(b)所示。六个基本视图在同一张图纸 内按图9-1(b)配置时,一律不标注视图的名称。
机械制图之第四章组合体视图及尺寸标注
课前准备1、复习棱柱、棱锥的投影规律2、复习圆柱、圆锥、圆球的投影规律3、复习基本立体截交线的作法4、复习两回转体相贯线的作法第4章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我们将那些结构、形状较为复杂的形体称为组合体。
我们见到的零件多为由各种基本形体堆积或挖切而成的组合体,因此,学习分析、绘制、阅读组合体视图是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特性2.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3.组合体三视图的尺寸注法4.阅读组合体的三视图§4.1 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特性本节主要内容:了解三视图的形成掌握三视图的特性一、三视图的形成视图:将机件用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图形。
三视图:机件在三面投影体系中投射所得到的图形。
正面投影——主视图 水平投影——俯视图 侧面投影——左视图 V 俯视左视 YXZO x 0 zy W二、三视图的特性1、度量性高宽长宽长度:在主视图和俯视图中量取宽度:在俯视图和左视图中量取高度:在主视图和左视图中量取2、对应性主视俯视长相等且对正主视左视高相等且平齐俯视左视宽相等且对应三等关系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长高宽宽∙ 主视图反映:上、下 、左、右∙ 俯视图反映:前、后 、左、右∙ 左视图反映:上、下 、前、后上下上 下 后 前 前后 左右左右 3、方位性§4.2 组合体的组成方式和画法本节主要内容:了解组合体的组成方式了解形体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一、组合体的组成方式由若干简单立体(平面体和曲面体)通过叠加、切割等方式构成的整体,称为组合体。
凸台圆筒支撑板底板肋板组合体的构成方式分为叠加型、切割型和综合型三种基本类型:1、叠加型:几个基本形体按照一定的空间位置关系堆叠而成同轴叠加非对称叠加对称叠加2、切割型:在一个基本形体上切除一个或几个基本形体3、综合型:既有堆叠,又有挖切。
N =((M - D) - E)- F M =(A∪B)∪C1、平行——平齐与不平齐二、几何形体间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表面平齐表面不平齐无线 实线共面不画线异面要画线不共面共面2、相切:相切处光滑过渡,无分界线。
机械制图 第4章
2. 相 切
两形体邻接表面相切时,由于相切是光滑过渡,所以切线的投影 不画,相切处画线是错误的。
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
相切的特殊情况
机械制图
3. 相 交
两形体相交,相邻表面必产生交线,相交处应画出交线的投影。
机械制图
无论是实形体与实形体相邻表面相交,还是实形体与空形体相邻表
面相交,只要形体的大小和相对位置一致,其交线完全相同。
机械制图
例:补画下列组合体表面交线
机械制图
例 : 补 画 下 列 组 合 体 表 面 交 线
机械制图
练一练:1
机械制图
答案
机械制图
练一练:2
机械制图
答案
机械制图
1.形体分析
机械制图
2.选择视图
机械制图
3.画图步骤
机械制图
二、切割型组合体的视图画法
机械制图
组合体的构成方式
机械制图
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关系
组合体中的基本形体经过叠加、切割或穿孔后,形体的相邻表面之 间会形成共面、相切或相交三种特殊关系。
A处不应有邻接表面的分界线;当 两形体邻接表面不共面时,两形体的投影间应有线隔开。
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第四章 组合体三视图及尺寸注法4
1.尺寸标注要正确 正确:是在坚持尺寸标注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仅标注尺寸的 格式必须规范、正确,而且标注尺寸的数值不能出现差错,或 自相矛盾。
R
Φ
第四节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一、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2.尺寸标注要完整
完整:就是指需要标注的尺寸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即 每个尺寸在视图中只标注一次。
52
90
17
(5)同一视图中平行排列的尺寸,较小的应靠近图形,较大 的依次向外排列,以免交叉;同一方向上连续标注的尺寸应排 列整齐,或分布在少数几条线上。
第四节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一、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3.尺寸标注要清晰
(6)虚线上一般不标注尺寸 。
20
30
20
15
45
22
30 15
10
20
30
在组合体中,当两个或多个基 本形体在某一方向等长、等宽或 等高时,则在该方向只需标注一 个定形尺寸;同一形体上完全相 同的结构(如底板上的圆角和圆 孔等)也只标注一次。
Ⅱ I
Ⅲ
形体号 I Ⅱ Ⅲ
共计
尺寸数 3
4-1 5-1 12-2=10
第四节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一、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
2.尺寸标注要完整
本章小结
一个“目的”:就是根据已给出的组合体三视图和三视图特性 ,运用读图要领和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读懂三视图,想象出 组合体的空间形状,并通过不断实践,掌握技巧,逐步提高读图 能力。
2xφ10
50 80
第四节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二、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步骤
1.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机械制图培训资料(4)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8.2 当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在一个方向上给定公差时:
TPD
—— 除非另有说明,位置公差公差带的宽度方向为理论正确尺寸(TED)图框的方向,并按指引 线箭头所指互成0º或90º(见图20)。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TPD
3. 术语和定义 GB/T 18780.1、GB/T 18780.2 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差带 tolerance zone 由一个或几个理想的几何线或面所限定的、由线性公差值表示其大小的区域。 4. 基本概念 4.1 应按照功能要求给定几何公差,同时考虑制造和检测上的要求。 注:在图样上标注的几何公差并不一定要指明应采用的特定的加工、测量或检验方法。 4.2 对要素规定的几何公差确定了公差带,该要素应限定在公差带之内。 4.3 要素是工件上的特定部位,如点、线或面。这些要素可以是组成要素(如圆柱体的外表面),也 可以是导出要素(如中心线或中心面),见GB/T 18780.1。 4.4 根据公差的几何特征及其标注方式,公差带的主要形状如下: —— —个圆内的区域; —— 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 两等距线或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 一个圆柱面内的区域; —— 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 两等距面或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一个圆球面内的区域
TPD
GB/T 1182-1996中规定的基准符号为
如需标注可逆要求,可采用符号R,见GB/T 16671。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CAD机械制图第四章轴测图
[例4-6] 作出如图所示支架的正等轴测。
z′
Z1
A
圆弧公切线
x′
x1
2
o′ o4
A1 41
o
31
11
3
X1
21
Y1
圆
弧
y
公 切
线
图4-12 支架的正等轴测图
[例4-6] 作出如图所示支架的正等轴测。
z′
Z1
x′
o′
x
o
X1
y
o Y1
图4-12 支架的正等轴测图(续1)
[例4-6] 作出如图所示支架的正等轴测。
得正六边形顶面;
第四步:根据平行
x
o
性截取正六棱柱高, 定出底面上的点,
并顺次连线;
y
图4-5 正六棱柱的正等轴测图
z′
x′
o′
第五步:擦去作图 线,加深轮廓线, 完成轴测图。
x
o
y
图4-5 正六棱柱的正等轴测图(续)
[例4-2] 求作图示三棱锥的正等测图。
s′
z′
Z1
S
x′
a′
b′
X
a s
b
c′ o′ o
根据立体表面上各顶点的坐标值,沿轴线方向定出它们在轴测图 中的位置 , 利用轴测图的投影特性平行性作图。
[例4-1] 作出如图所示的正六棱柱的正等轴测图。
z′
第一步:在正投影
x′
o′
z1
图中定出原点和坐
标轴的位置;
第二步:画出坐标
o1
轴的轴测投影;
第三步:在轴测图
x1
Y1 中截取六边形的六
个顶点,连接六点
平行于正平面的椭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平板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二)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4.1
4.1.1 轴测图的形成
(2)斜轴测图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投射方向与轴测投影面倾斜所得到的轴测图称为斜轴测图。为了作图方便,通常
取轴测投影面 P 平行于 XOZ 坐标面,如下图所示。
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1.2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1)轴间角:两根轴测轴之间的夹角(∠XOY、∠XOZ、∠YOZ)称为轴间角。
画轴测图时,物体上凡是与 OX、OY、OZ 三轴平行的线段的尺寸(乘以轴向 伸缩系数),都可以沿轴向直接量取。
4.2
1.轴间角
正等轴测图
4.2.1 轴间角和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在正等轴测图(简称正等测)中,由于物体上的三根直角坐标轴与轴测投
影面的倾角相等,因此与之相对应的轴测轴之间的夹角即轴间角也必须相等, 即∠XOY =∠XOZ =∠YOZ = 120°。
4.1
4.1.3 轴测图的投影特性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由于轴测图是用平行投影法绘制的,所以具有平行投影的特性: (1)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的轴测投影仍行于相应的轴测轴,且同一轴向所有线段的轴向伸缩系数相同。
(2)物体上不平行于轴测投影面的平面图形,在轴测图上变成原形的类似形。
4.2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正等轴测图
3.组合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4.3
4.3.1
斜二轴测图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
在斜二轴测图中(简称斜二测),轴测投影面P平行于XOZ坐标面,所以轴测轴
OX、OZ仍分别为水平和铅垂方向,其轴向伸缩系数p=r=1,轴测轴OY与水平线成 45°,其轴向伸缩系数q=0.5,轴间角∠XOZ=90°,∠XOY=∠YOZ=135°。
(2)轴向伸缩系数:轴测轴上的线段与坐标轴上对应线段长度的比值称为轴向 伸缩系数。其中,用p表示OX轴的轴向伸缩系数,q表示OY 轴的轴向伸缩系数,r 表示OZ 轴的轴向伸缩系数。 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是画轴测图的两个主要参数。 对于正轴测图或斜轴测图,按其轴向伸缩系数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如p=q=r,称为正(或斜)等轴测图,简称正(或斜)等测; ②如p=r≠q,称为正(或斜)二轴测图,简称正(或斜)二测; ③如p≠q≠r,称为正(或斜)三轴测图,简称正(或斜)三测。 在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推荐采用正等测、正二测、斜二测三种轴测图。 本章仅介绍最常用的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4.2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正等轴测图
1.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画正等轴测图有以下三种方法: (1)坐标法:按坐标画出物体各顶点正等轴测图的方法。它是画平面立体的基本 方法。 (2)切割法:对不完整的形体,可先按完整的形体画出,然后采用切割法画出其 不完整部分。 (3)形体组合法:对一些较复杂的物体采用形体分析法,将其分成几个基本形体, 再按各基本形体的位置逐一叠加画出。
4.2
2.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正等轴测图
4.2.1 轴间角和简化轴向伸缩系数
正等轴测图中,OX、OY、OZ 三轴的轴向伸缩系数都相等,即 p = q = r,经数学
推证,p = q = r≈ 0.82。在画图时,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均为原尺寸 乘以0.82。为了作图方便,通常采用简化的轴向伸缩系数 p = q = r = 1,这样画出 的正等轴测图,沿各轴向的长度都分别放大到了原来尺寸的1/0.82≈1.22倍,但形状 没有改变,如图下所示。
正等轴测图只要求画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一般不要求画出,完成后擦去
作图线,描深轮廓线。
4.2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正等轴测图
Z
B
C
O X D
A
Y
(b)画出轴测轴及四棱台底面 (c) (d) 画出四棱台顶面 整理、加深
4.2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正等轴测图
4.2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第四章
轴测图
4.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4.2 正等轴测图
4.3 斜二轴测图
4.1
4.1.1 轴测图的形成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将物体连同其直角坐标系,沿不平行于任一坐标面的方向,用平行投影法将其投射 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具有立体感的图形称为轴测图。 根据投射方向与轴测投影面的相对位置,轴测图可分为两类: (1)正轴测图 投射方向与轴测投影面垂直所得 到的轴测图称为正轴测图。物体的三 个坐标面都倾斜于轴测投影面,如右图 所示。
正等轴测图
4.2
4.2.2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正等轴测图
(1) 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圆的正等轴测图, 圆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之一)。 注意:在正等轴测图中,圆在三个坐标 面上的图形均为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椭圆, 即水平椭圆、正面椭圆和侧面椭圆。但其长、 短轴方向各不相同,作图时应注意构成相应 坐标面的两根轴。 (2)圆柱和圆台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4.3
斜二轴测图
4.3.3 斜二轴测图的画法举例
Z
X
O
Y
(c) (b)画立体前表面的测轴图 作斜二测轴测轴
4.4
4.4.1 轴测图中的剖切位置
轴测剖视图
在轴测图中的剖切时,为了不影响物体的完整 形状且尽量使图形明显、清晰,在空间一般用分别
与两个直角坐标面平行的相互垂直的两个剖切平面
将物体切去四分之一,即在轴测图上一般沿两轴测 坐标面(或其平行面)用互成与轴间角一致角度的 两个剖切平面剖切,能较完整地显示出物体的内、 外形状。
斜二轴测图的特点如图4-13所示。
90°
Z
P=1 X
O
45°
Y
4.3
4.3.2 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斜二轴测图
在斜二轴测图中,由于物体上平行于 XOZ坐标面的直线和平面图形都反映实长 和实形,平行于XOZ坐标面上的圆的斜二轴测图投影仍是圆,且直径不变,所以当物 体上有较多的圆或曲线平行于XOZ坐标面时,采用斜二轴测图作图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