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 04版培养方案博士培养方案及论文量化标准

合集下载

东北大学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领域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模板】

东北大学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领域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模板】

**大学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领域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须掌握本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前沿技术,具有从事大型工程研究和开发、工程科学研究所需的专门的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追求卓越的态度、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把握材料工程领域的产业和工程技术发展方向;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和系统性思维,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材料工程领域重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引领、推动行业与企业工程技术创新的领军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先进材料加工工程技术

2. 材料加工过程工艺技术与装备

3. 新型高端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4. 材料的服役行为

5. 先进材料表面技术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工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最长不超过8年。四、培养模式

材料工程领域工程博士研究生主要依托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和工程项目或与本领域内大中型企业、工程研究院所合作的重大技术研究开发、升级与改造等项目,实行校企联合培养,采取课程学习、项目研究、学位论文撰写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培养过程中由校内导师(组)和合作企业或工程研究院所相关工程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的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导师团队负责制定个性化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提供国内外交流和学习机会;同时为工程博士完成工程研究项目、撰写学位论文(或工程报告)等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质量把控。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东北大学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高层次人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力量,为了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准、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紧密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发展定位和学科建设实际,逐步搭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能够促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教学科研基层学术组织为载体,以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为依托,汇聚优秀成果、凝聚拔尖人才、培养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一支以领军带头人为核心的,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逐步在优势学科确立人才的比较优势,在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为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持。

二、计划体系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汉卿学者计划”。对于申报并已成为两院院士正式候选人的,通过一至两个培养期的培养,争取使其入选两院院士,培养期为5年。

第二层次:“攀登学者计划”。分批次重点遴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基础科学研究或工业及科技前沿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学科(学术)带头人,通过一至两个培养期的培养,使其申报并成为两

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四)曙光学者

坚持教师职业理想、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能够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或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开展探索性、创新性研究,且其研究内容属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的学科领域。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东北师范大学文博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文博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文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

知识。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在科学和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导师组根据学生的来源、去向、科研项目等情况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在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可以分阶段、也可以平行或交叉进行。

三、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是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与自身优势和特点的结合。

2.在拟定研究方向时,应注意其先进性与引导作用,充分凝练和概括,不应重复和重叠,不应是研究课题的罗列,也不应是导师学术兴趣的组合。

教育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层次的教育类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

2.掌握广博而深厚的教育史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教育史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教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具有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文献研究、论文撰写、国际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在教育史领域做出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能够承担高等院校的教育学专业的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中国教育史

2.外国教育史

3.比较教育史

三、修业年限

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年,基本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的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条件为:博士生在读期间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成绩优异;答辩前至少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四、培养方式

1.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学习旨在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掌握学科前沿,注重培养博士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并设组长一名。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2) 我国两大电网经营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
三.难点
1.理解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与联系
.
2.了解我国电力企业采用的类似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
一.主要内容
第 3 章:电力市场化运营与电力体制改革
1.电力市场化运营 (1) 电力市场的基本运营模式
2.电力体制改革 (1) 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
(2) 电力市场运行的基本原则 (2) 中国电力市场运营模式近期走势
(7) 债 筹资的优缺点
(8) 经营性租赁与融资性租赁的特点
3.资产管理
(1) 存货管理的意义 (2)
固定资产的计价 (3) 无形资产的分类
(4) 递延资产的管理
4. 投资管理
(1) 静态评价方法 (2) 动态评价方法 (3) 无形资产投资的方式
(4) 电力企业对外投资的种类
(5) 电力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则
(1) 财务分析概述 (2)
利润预测 (3) 利润计划 (4) 财务能力分析
利润分析
二.重点
1.财务管理概述
( 1)财务管理的特点
( 2)财务管理的任务
2. 筹资管理
(1) 筹资渠道
(2) 筹资方式
(3) 企业吸收直接投资的种类
(4) 企业吸收直接投资的程序
(5) 股票分类
(6) 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缺点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量化标准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量化标准

博士学位论文量化标准

目录

文法学院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 (4)

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学科 (7)

科学学与创新工程管理学科 (10)

行政管理学学科 (13)

理学院

分析化学学科 (17)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 (19)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科 (23)

系统复杂性理论学科 (27)

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学科 (30)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33)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36)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40)

车辆工程学科 (44)

真空与表面工程学科 (47)

机械装备与控制学科 (51)

工业工程学科 (54)

制造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 (58)

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 (61)

材料与冶金学院

材料学学科 (64)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 (67)

无机材料工程学科 (70)

材料电磁工程与科学学科 (73)

材料成形过程控制学科 (76)

冶金物理化学学科 (79)

钢铁冶金学科 (82)

有色金属冶金学科 (85)

冶金资源与生态环境学科 (88)

热能工程学科 (91)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94)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 (97)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 (100)

系统工程学科 (10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 (107)

导航、制导与控制学科 (110)

系统仿真与应用学科 (110)

物流优化与控制学科 (114)

生物信息技术学科 (117)

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学科 (121)

综合电气化及其自动化学科 (124)

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 (127)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 (131)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 (137)

智能信息系统学科 (140)

文法学院博士培养方案

文法学院博士培养方案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1204)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一)学科简介

东北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4年首次招收行政管理本科生,1997年获行政管理硕士授予权,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24所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试点培养单位之一,2005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经过多年建设,东北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被列为辽宁省“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和东北大学重点建设的高原学科。目前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招收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2个本科专业,开设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五个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东北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和社会服务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设有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战略培育基地、科技部“国家科技政策东北研究中心”、民政部“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辽宁社区干部学院四个研究平台。东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是国家级“校府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

(二)研究方向

方向一:行政管理

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与行政管理基础理论、中国政府治理、基层政权发展、城乡社区治理、行政管理改革研究、比较行政管理等。

方向二:教育经济与管理

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治理与教育组织行为、比较教育管理等。

方向三:社会保障

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养老保障研究、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等。

20100504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_20

20100504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_20

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特制定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达到上述目标的具体要求是: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实事求是,学风严谨;服从国家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本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熟悉所从事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在二级学科下设定。

三、学习年限

我校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至6年。

博士研究生在基本学习年限内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为1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2年。在弹性学习年限内,逾期不能毕业者,按《东北财经大

东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东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东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东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前,学生需要满足一定的学术要求和培养要求。

首先,学术要求方面,东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一项原创性的独立研究,并在相关学术领域做出重要学术贡献。学生需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掌握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熟练的研究方法,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学生需要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通过学位考试,所有的研究工作应该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质量。

其次,培养要求方面,东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学生需要通过选修课程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学生需要参与学术讨论和科学研究活动,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培养科学研究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承担和组织科研项目。

总之,东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学术能力和培养能力兼顾,旨在培养具备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不仅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果,还要对相关领域有深入的专业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毕业生还应具备良好的科研伦理和道德意识,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到诚实守信。

综上所述,东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学生在学术和培养方面达到

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这些要求的层层筛选和培养,培养高水平、全面发展、具备创新能力的博士研究生。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

一、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4、在科学和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导师组根据研究生的来源、去向、科研项目等情况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在培养过程中,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可以分阶段、也可以平行或交叉进行。

三、学习年限(学制)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是,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四、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应是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与自身优势和特点的结合。

2、在拟定研究方向时,应注意其先进性与引导作用,充分凝炼和概括,不应重复和重叠,不应是研究课题的罗列,也不应是导师学术兴趣的组合。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培养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政治、文化、道德、外语、专业素质的内容。博士生的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外语水平以及课题需要来确定。博士生修课的最低学分要求为10学分。各学科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研究生具体情况指定本学科的最低学分要求。

各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思想政治课50学时2学分必修

外国语144学时6学分必修

学术报告与讲座40学时2学分必修

第二外语120学时4学分选修

专业基础课40-60学时2-3学分选修

生物医学工程-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083100)学科

一、学科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在将信息科学和技术应用于解决医学实际问题中孕育和快速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1996年6月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学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6月获得国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月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3月成为省一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拥有世界一流的医疗产业平台和医疗临床资源,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遵循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发展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医学影像学的核心地位,开展医学成像科学与技术、医学图像分析与智能辅助、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等方向的研究,形成了独有的生物医学工程的教学、科研和开发综合性学科环境。多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的科技攻关任务,包括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制和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医疗产品和技术。

本学科现有教授1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1人,讲师16人,其中32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以著名教授为学科带头人,高水平的中青年博士为学术中坚,归国留学人才不断加盟的高层次学术梯队。

二、培养目标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旨在为尖端的医疗技术领域培养高端人才。具体目标为:

(一)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

主义建设服务。

(二)掌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

(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的创造性成果。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附件:

文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重点认定的学术论文分为A、B两个类别。博士研究生毕业前至少公开发表3篇论文,其中B类以上学术论文至少1篇,其它为普通以上。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A类重点认定论文

(一)被SCI、SSCI、A&HCI检索的学术论文。

(二)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软科学》、《管理世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上的学术论文。

(三)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学术论文认定为B类重点认定论文

(一)发表在《中国行政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中国土地科学》、《资源科学》、《经济地理》、《社会学研究》、《社会保障研究》、《人口研究》、《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系统科学学报》、《城市问题》、《中国农村观察》、《社会科学研究》、《宏观经济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农村经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理论

学刊》、《学术论坛》、《北方论丛》、《社会科学辑刊》、《河北学刊》、《科技进步与对策》、《学习与探索》、《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东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二OO九年三月

前言

目前我校使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2004年制定的,该培养方案对于指导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校相继增加了若干新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科,委托单位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来的培养方案已经不完全适用新的情况。此外,全国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陆续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为此,研究生院在征求多方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对现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培养计划、实施教学管理、质量评估和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要实施3年。在修订过程中有关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研、讨论,结合本学院的科学研究方向、师资授课情况、委托单位要求,参考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了各专业领域的具体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包括: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本培养方案包括了我校各专业学位学科(领域)的基本介绍和培养目标,学制和学分,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每门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培养方案由研究生院整理汇编,参加编辑整理的人员有:马士军、于采宏、董成杰、袁妍。各有关学院参加编辑的人员有:王亮、吕兴仁、陈亚男、王大海、芦宙新、郭涛、梁成、李军、王乾兰、何鑫等。整个培养方案由王明波、马士军统稿,刘春明、巩恩普主审。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二0一一年六月

关于对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修订的说明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东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九届一次会议精神,决定以一级学科为单位修订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

学院、学科点结合相关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有关刊物、国际学术会议的规格水平,本着质量为重的原则,认真研究、确定了我校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

请有关学院、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生指导教师依据该标准鼓励博士生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从而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该量化标准从2012年10月及以后申请学位的博士生开始实施。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

凡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在申请提交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时,必须达到有关发表学术论文的量化标准。具体

的量化标准和说明如下:

1、依据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涉及的主要学科研究方向(二级学科方向),如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工业工程、工程管理、服务科学等研究方向,认定发表学术论文量化标准的学术期刊目录,并将认定的学术期刊目录分为国际学术期刊目录和国内学术期刊目录(见附录1和附录2)。其中,认定的国际学术期刊必须是SCI或SSCI检索源期刊,将分为3个级别,即国际A级、B级、C级期刊;认定的国内学术期刊将分为4个级别,即A+级(权威刊物)、A级(重点认定刊物)、B级(普通认定刊物)、C级(一般认定刊物)。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研究⽣培养⽅案

博⼠研究⽣培养⽅案

⼀、学科概况

“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是医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按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学科分类,是“公共管理”⼀级学科所属的⼆级学科。

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前可谓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不断有新的交叉学科如卫⽣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卫⽣法学(Health and law)、医疗保险学(Medical insurance)等加盟,使得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泛;另⼀⽅⾯,社会医学与卫⽣事业管理两门主⼲三级学科也不断产⽣新的分⽀学科,如社会⾏为与健康(Social behavior and health)、医院管理(Hospital management)、医学教育管理(Med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卫⽣⼈⼒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卫⽣政策与卫⽣体系科学(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sciences)等,⼤⼤推动了本学科的深⼊发展。

社会医学与卫⽣管理致⼒于揭⽰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属性,分析社会、经济和⽂化因素与⼈类健康之间的双向影响,概括和总结卫⽣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证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卫⽣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通过社区实践,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化发展⽔平的社会卫⽣措施。本学科培养的⼈才除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作外,⼤多在卫⽣事业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等岗位上⼯作,将所学应⽤于实践,以提⾼⼈群的健康⽔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哲学学科

一、学科简介

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也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它从总体上研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根本规律。它还结合实际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本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方法论等。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3.毕业后能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或能够从事科学技术管理、科技政策研究、科技文献编辑工作。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有科技哲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16分,无科技哲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20。

四、研究方向

1.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

2.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3.企业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哲学

5.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

五、课程设置必修课名称

04672004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04682007 外语04671001学术报告与讲座04673001技术哲学概论

补修课:

04673002哲学史与西方科学哲学04673003科技史与现代自然观导论

选修课名称

04673004科学技术学

04673005技术创新论

04673006 科技政策学

六、学位论文要求

1.入学后(开题前和答辩前)要集中进行政治思想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开题或答辩。

2.全日制博士生在入学后一年半开题(在职攻读两年),开题报告要反映论文的创造性,并有覆盖50篇以上文章的文献综述(其中外文文献不低于30篇),在开题前还必须在指定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开题内容相关的文章,未达到上述要求者不得开题,可将开题时间延期半年。

3.博士生在入学后两年或两年半内未能开题,根据课程学习情况,发给博士生课程学习结业证书,终止培养。

4.博士生答辩前至少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两篇文章,其中至少有一篇达到指定刊物要求。

5.博士生未能按规定学制时间进行答辩或未能通过答辩,可延期半年进行答辩或进行再答辩,仍未进行答辩或答辩仍未通过者,可发给研究生课程结业证明,终止培养。

七、博士论文量化标准

1.重点认定刊物

2.普通认定刊物

说明:

1.博士生在开题前至少在学院认定的相关刊物上发表一篇与论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2.博士生开题后发表的文章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答辩:

(1)在国外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外文文章(刊物级别由本学科导师组认定);

(2)除开题前发表的1篇论文外,至少还需发表2篇论文,其中一篇必须发表于重点刊物,并且以第一作者署名,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3.凡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文章,不论其发表在何种刊物上,均视为重点刊物文章;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均视为重点刊物文章。

4.凡在由全国性学会主办的国内学术会议以及国际学术会议编辑出版的论文集上发表的论文,均视为重点刊物文章。

5.凡发表在国内有研究生院的大学学报(53所)上的论文,其中综合性大学学报的被认定为重点刊物文章,理工科大学学报(社科版)的被认定为普通刊物文章。发表于其他大学学报的论文级别由导师组认定。

6.发表在我校主办的相同刊物上的多篇论文按1篇计算。

7.对于待发表的多篇论文按1篇计算,但必须有发表论文接收且收取版面费的通知书。

8.对于博士研究生完成由导师负责的实际科研项目并与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有关的情况,若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哲学社会科学奖励(一、二、三等奖),或者获得

省部级(含省会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科技奖励或哲学社会科学奖励(一、二、三等奖)且有个人获奖证书,或者作为执行负责人完成横向重大科研项目(经费在3万元以上)且有正式验收报告的,相当于发表1篇重点刊物论文。

9.对于博士研究生完成由导师负责的实际科研项目并与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有关的情况,若博士研究生获得省部级(含省会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科技奖励且有个人获奖证书,或者非计划单列市政府科技奖励或哲学社会科学奖励(一、二、三等奖)且有个人获奖证书,或者作为执行负责人完成横向科研项目(2万元~3万元)且有正式验收报告的,相当于发表1篇普通刊物论文。

10.发表的学术论文,博士生的所属单位必须是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11.凡在未经认定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刊物级别需由本学科导师组认定。

12.凡博士生发表文章达到量化标准的,只是有资格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能否答辩必须获得导师的同意和导师组的批准。

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学科

一、学科简介

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是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科技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相关理论,研究科技政策运行过程,研究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创新、比较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风;

2.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并能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3.毕业后能从事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制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有行政管理学硕士学位者最低学分16分,无此学位者最低学分为20分。

四、研究方向

1.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理论研究

2.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3.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五、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