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合集下载

学案2: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案2: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和难点】1、汉武帝的大一统。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导学过程】一、目标引领,自主学习(14分钟)1、导入新课(2分钟)学生读导入框内容提问: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2、呈现目标:(2分钟)投影幻灯片学习目标(教师出示,学生阅读)3、独立自学(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文景之治1.休养生息政策: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文景之治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措施: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5、东汉瓦解二、合作探究:1、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本课学习要求:同学们要了解的基础知识有: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
因及措施、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二、引言:“大一统”是指国家高度的统一。

本课介绍了西汉初年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
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从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
朝的鼎盛局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

三、学习内容:
(一)、了解本课的知识结构:
—、文景之治
1.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③注重农业的发展④重视以德化民⑤推行儒家学说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汉朝政治状况简表
1.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
①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②创立了休养生息政策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⑤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A.①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⑤。

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滦南县七年级历史学科
学教案
教预



和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
和,注重发展。

2、文景时期,注重“”,社会安定,百姓
富裕起来。

到景帝后期出现了繁荣景象,史称
“”。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的建议,削
弱诸侯国的势力,后来又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4、汉武帝大兴教育,在长安兴办,把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A、实施背景
B、根本目的
C、实施过程
D、实施结果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2)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案-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案-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单元线索】【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国力强盛原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过程【重难点突破】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措施。

难点:大一统概念的理解【概念解释——“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权要一统于皇帝。

“大一统”是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知识梳理】一、削弱地方势力(政治上)1、背景: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势力强大,这两股势力成为统一国家的离心力量。

2、主要措施(1)“推恩令”(主父偃建议),汉武帝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后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镇压叛乱。

(2)下令将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离开故地,势力被削弱。

(3)建立刺史制度,分全国为12个州部,监察地方官吏豪强,严禁为非作歹。

二、加强经济管控(经济上)1、主要措施:(1)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使用新灌溉工具(耧车),手工业获得发展。

(2)①为加强朝廷对经济的控制,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盐铁官营:在各地设置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3)平抑物价:全国范围统一调配物资。

(4)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2、结果: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握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尊崇儒术(思想上)1、背景:汉初,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2、目的:为稳固统治,统一思想。

3、措施(1)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府机构。

4、影响: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四、北击匈奴(军事上)1、背景:①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师寄语】汉朝的兴衰对振兴中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

2、能力目标: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请一名学生自述汉朝的建立,引起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读教材,提纲挈领,自编知识网络。

三、精读教材,目标逐一达成。

、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怎样?对此,统治阶级有什么态度?2、重温历史,感悟生活:假如你是西汉时期的文帝,景帝,为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你将采取哪些措施?结果怎样?3、师生共同总结: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最终怎样形成的?4、东汉的统治:四、交流展示,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代表发言,精彩展示。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学生,要想到最高学府求学,应去哪儿?会学到什么内容?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何区别?五、师生共同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的问题空间是:。

六、达标检测题。

当堂达标,巩固训练,检测过关!【教后反思】:学会史论结合,以古鉴今是当今教育的目的。

【学后感悟】:大胆尝试、学会知识梳理,进行趣味性记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教后反思】:重点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对比记忆秦亡汉兴的史实。

【中考链接】:本课是中考的重点,我们应高度重视对秦亡汉兴史实的考查。

举例如下:[XX年宜昌中考]第4题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D)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06年福州质量检查]第3题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c)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达标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盐铁官营2、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教学设计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教学设计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了解的基础知识有:了解汉朝的兴衰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东汉的建立;东汉中期、中期以后的社会状况;最后结局。

通过对“光武中兴”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武帝的用人政策;“推恩令”;盐铁专营,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记住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外戚宦官专权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社会问题的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学和回答问题“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额?”提高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学和总结归纳,了解东汉的政治。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通过本课的教学以,使学生了解到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同时要认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在政治上的统一是实现强盛的重要原因。

对待汉武帝要辩证地认识: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确是雄才大略,更可贵的是他有勇气承认错误。

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同时反映出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所产生的巨大的生产力。

外戚宦官专权使我们看到我国封建社会不仅有辉煌的一面,但也有君主专制带来的腐朽、落后的一面。

二、教材分析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

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七年级历史 第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案

七年级历史 第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案

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学习过程】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文景之治1.休养生息政策: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文景之治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 ___________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原因: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2、措施: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5、东汉瓦解合作探究:1、课本68页“动脑筋”。

2、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4、比一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5、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做法最不同的方面是()A、政治制度B、对待匈奴的态度C、对待儒学的态度D、开发边疆地区6、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A、抨击其它学说B、推行儒家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D、加强中央集权7、西汉的鼎盛时期是在()A、汉高祖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C、汉文帝统治时期D、光武帝统治时8. 阅读下列材料:“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案

3大一统的汉朝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大一统场面是如何形成的,培育初步看法剖析问题的能力。

不单是西汉富强的极点,也是中国封面,它关于一致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用。

学习过程课型新讲课主备人李秀荣执教人审查人备课、19时间上课、25时间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二)合作研究(1)西汉成立后,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局势这类场面是前方所学内容思虑)(2)面对这类局势,汉初几代皇帝采纳了哪些举措获得了2.阅读 77-78 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虑:( 1)汉武帝是如何逐渐削弱诸侯国权力的达到如何(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可在组内议论)(3、)阅读 78-79 页小字,认识东汉的统治。

3、老师精讲的问题:汉武帝为促使和稳固大一统场面采纳了哪些举措意义如(三)拓展创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增强思想统治,在当,记录分数。

作为二次备课的依照。

、谁成立的、国都79达成以下内容___.___,社会比较平定,百姓富饶起来。

历史上称议,命令同意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成立需要;与秦始皇在思想方面的举措加以比较,有何异同(组内四)系统总结 1 、知识建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背景、举措、表现举措2、概括:学习封建统治的稳固,一般应从哪几方面下手客观原由:景帝后期的经济繁华原由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就是把 ____家学说作为议推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长安举办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_成立东汉,定都____.刘秀就是_________.明政治期间.固了大一统场面(本节课波及政治上、思想上的)淄川二中初一级部主观原由:汉武帝雄才大概,善用人材汉武帝大一统政治:削弱诸侯国实力,诸侯国越分越举措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期间,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五)达成同步训练(六)预习14 课教后记:历史导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代》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代》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代》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大体史实。

2.通过试探和探讨“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汉武帝的大一统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前预习、课内探讨】(我学习,我欢乐;我试探,我收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文景之治1.出现原因⑴汉高祖时:①②③⑵文帝、景帝时:①②③2.出现朝代: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措施:⑴政治上:⑵思想上:①②2.作用:3.结果:1.“汉初这样一片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2.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1.汉武帝雄才粗略,他在位时期,公布“推恩令”,实行“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要紧目的是()A.增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放权于侯国D.平定兵变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流……”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要紧的功绩是()A.创建中央集权B.终止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显现盛世局面3.为了增强中央集权,减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方法是()A.公布“推恩令” B.设西域都护府C.增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4.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重和后裔纪念,他最要紧的功劳是()A.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C.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5.观看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A.汉高祖刘邦B.汉武帝刘彻C.汉光武帝刘秀D.蜀汉皇帝刘备6.电视持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大体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7.以下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光武帝8.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同意儒家教育,必需到()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9.阅读以下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 大统一的汉朝 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  大统一的汉朝 学案

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2、掌握并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如何理解“大一统”的含义三、学习过程:(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年,建立汉朝,定都。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减轻农民的、和赋税负担。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上,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思想文化上,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的建议,“,”,就是把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军事上:年,汉武帝派、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年,(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

当堂练习题:1、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开始于()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2、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是()A、.开元盛世 B.、大一统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3、西汉“大一统”这一概念的核心是()A、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臣民听命于皇帝由、董仲舒发展儒家学说而提出C.、适应休养生息的要求D.、“大一统”即管辖疆域的大统一4、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A.“推恩令”B.统一铸五铢钱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推行儒家教育5、阅读材料:材料一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导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推恩令” 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的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历史功绩。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作用,“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政策,从思想上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认识汉武帝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政治局面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理解“大一统”;评价汉武帝一生的功过。

一、“推恩令”的实施1.背景:西汉初,势力强大,地方发展起来,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内容:提出,规定诸侯王除以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3.影响: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 ”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2.措施(1)接受董仲舒“ ,”,把儒家学说立为,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汉武帝在长安兴办,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

3.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1.背景: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2.措施(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平抑物价;3.作用:使国家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四、北击匈奴1.汉初与匈奴关系(1)背景:匈奴首领单于统一蒙古草原,南下袭扰;汉初国力疲弱。

(2)关系:对匈奴实行“ ”。

2.汉武帝时北击匈奴(1)原因:西汉强盛起来,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附学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附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f理解大意f逻辑思维f得出结论(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师:楚汉战争的最后结果如何?(启发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刘邦就是汉高祖。

)师: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到胜利?(指导学生观看课文“导入框”,结合上一课知识回答:善于用人,爱惜百姓,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等。

)师:俗话说“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当年汉高祖面临的也是这种情况。

请看课文“文景之治”的内容。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阅读文字”介绍了汉武帝哪一方面特点?这个特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些人物相似?A、汉武帝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B、尧、舜、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齐桓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孝公、秦王嬴政、汉高祖刘邦等。

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

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结合课文,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

3、汉武帝大一统意义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合作探究】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设计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相关历史记载,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相关措施,能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并能借古鉴今,结合习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三、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汉武大帝》视频片段,指出汉武帝,刘彻他将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他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大一统时代讲授新课:分析课题1、简介汉武帝(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历史上的第七位皇帝,七岁被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称帝,在位54年。

一生文治武功,对内平息叛乱,对外北击匈奴,首开丝绸之路,在他的统治之下迎来了西汉最鼎盛的一段时间,他使汉朝的威名远播海外,名留青史!)2、解释“大一统”: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

后世因此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教师:作为一国之君,汉武帝也有好多烦恼,请同学们依据老师给出的材料分析汉武帝的烦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烦恼一: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吵得皇帝心神不宁啊!烦恼二:展示材料: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诸侯王拥有重兵,在管辖的地盘内自行任免官吏、征收赋税、铸造钱币等。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烦恼三:展示材料一:讨匈奴,通西域,军费开支浩繁,加上天灾不断,百姓四处流亡,国库空虚。

材料二:富商大贾[gǔ],冶铸鬻(yù)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译:大商人冶铁铸币卖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的急难,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烦恼四:“白登之围 "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学案1: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案1: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主学习】原因:文景之治采取的措施:表现:原因汉武帝的大一统政治:措施思想文化:意义:时间:东汉的建立建立者:都城:盛世局面:【合作探究】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即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课堂检测】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09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2、下列各项,不属于“文景之治”的内容的是()A释放奴婢 B薄赋劝农 C提倡节俭 D“以德化民”3、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4、把儒家的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始于( )A.西周B.秦C.西汉D.东汉5.儒家学说之所以成为我国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儒家学说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6.汉武帝为了提高儒家学说地位采取的措施是()A.巩固中央集权B.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C.颁布了推恩令D.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7、从人类诞生到今天,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都非常注重加强思想领域的控制。

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听取了下列哪位人物的建议( )A孔子 B李斯 C韩非 D董仲舒8、为了宣扬封建正统思想----儒学,西汉时期出现了国家举办的学校,并成为我国古代最高学府。

它是( )A大学B太学C书院 D翰林院9.材料解析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盖藏。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

……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汉武帝的大一统(∨)【知识梳理】一、文景之治1、原因:吸取的教训。

2、人物:汉文帝、汉景帝3、表现: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称文景时期的统治为“”。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接受的建议,实行政策,削弱诸侯国势力。

2、思想:接受的建议,“”,把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3、文化: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举办,以为主要教材。

4、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在、、、经济和军事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时期。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汉初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

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4、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A.始称皇帝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昭君出塞D.创立科举制度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所用教材分别是()A.国学、道家经典 B.府学、儒家四书五经C.太学、儒家四书五经 D.太学、法家著作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二、非选择题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请回答:(1)材料中的“秦皇”在巩固统治的的措施中,在政治方面,除自称皇帝总览大权外,他还建立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2)材料中的“汉武”为完善“大一统”在思想上采纳谁的什么建议?(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七科目:历史编制人:刘玉平时间:一课时
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1、了解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

2、掌握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重点:“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习新课
一、请阅读课本P76页第一子目,5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西汉建立后,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是怎样造成的?
2、汉统治者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二、能力提升讨论探究:什么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对我们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过渡小结: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我们来认识一下汉武帝。

三、1、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2、阅读P67页课文小字,说出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3、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两项措
施?有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4、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原因客观:
主观:
大一统2.措施政治:加强中
央集权
思想:
3.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自学东汉的统治:
西汉灭亡,东汉建立,需了解几个简单的问题即可。

A、西汉何时灭亡的?
B、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人,都城?
C、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期经济怎样?历史上称为什么?
D、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黑暗局面?
学习小结:你知道今天讲了几个历史人物吗?你能谈谈对他们的看法吗?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发行五铢钱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