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二)【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认知策略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6章认知策略的学习一、解释下列术语1.认知策略答:认知策略是智慧技能的一个用于对内调控的亚类,是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整其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内部控制过程。
2.元认知策略答: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设置学习目的、评估达成目的的进展情况、选择调整其它策略运用的策略。
3.学习策略答: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而制定的认知计划。
4.元认知答: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认知。
5.认识论信念答:认识论信念是学生对知识与学习的性质的信念,影响学生对策略的选择和使用。
6.专门领域的认知策略答:专门领域的认知策略是指适合特殊领域的认知策略。
7.一般领域的认知策略答:一般领域的认知策略是指可跨学科领域使用的认知策略。
二、填空1.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认知策略是指。
【答案】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整其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的内部控制过程2.认知策略不同于一般智慧技能的地方是。
【答案】认知策略指向的对象是学习者自己的内部认知过程3.元认知策略是指的认知策略。
【答案】学习者用来设置学习目的、评估达成目的的进展情况、选择调整其它策略运用4.学习策略是指(1)。
学习策略的外延(2)认知策略的外延。
【答案】学习者为成功完成学习任务而制定的认知计划;大于5.麦基奇将学习策略分为(1)、(2)、(3)三类。
【答案】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6.温斯坦和梅耶将学习策略分为(1)、(2)、(3)、(4)、(5)五类。
【答案】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理解监控策略;情感策略7.认知策略可经由(1)和(2)两种方式习得。
【答案】学习者的独立的发现;有指导的发现8.普雷斯利等人将认知策略教与学的过程分为(1)、(2)、(3)三个阶段。
【答案】将认知策略描述给学生,学生构建出对策略的理解和认识;给学生提供运用策略的练习,学习者练习构成策略的概念、规则与程序;给学生提供练习,促进策略运用的泛化和灵活性9.影响认知策略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要包括(1)、(2)、(3)、(4)四点。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解释下列术语1.知识答: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2.陈述性知识答: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答:程序性知识指个人不具有有意识提取线索,但可以通过其作业表现间接推测出来的知识,是用来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
4.默会知识答:默会知识是波兰尼划分的一种知识类型,指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
5.命题答:命题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命题由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构成的。
关系一般由动词、副词和形容词表达,有时也用其他关联词如介词表达;论题一般指概念,一般由名词和代词表达。
6.命题网络答: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是由具有共同成分的两个命题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的。
7.神经网络理论答:神经网络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提出的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知识在人脑中以神经网络形式储存,神经网络由可在不同水平上被激活的结点组成,结点与结点之间有联结,学习是联结的创造及其强度的改变。
8.双编码理论答:双编码理论是一种知识表征理论,认为陈述知识以言语和意象两种方式表征,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
9.知识分类学习论答:知识分类学习论是一种解释不同类型知识学习过程和规律的理论。
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观和知识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10.上位学习答:上位学习指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
11.下位学习答:下位学习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
12.并列结合学习答: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但在横向上存在吻合或对应关系时所进行的学习。
13.同化论答:同化论是奥苏伯尔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提出的、用以解释概念或命题意义获得的心理机制的学说,强调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涉及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形式;强调概念和命题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及教材由一般到个别的循序组织。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圣才出品)
第11章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11.1学习目标1.陈述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的名称及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上的特点;2.陈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局限;3.陈述信息加工心理学在认知发展上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主要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结论;4.陈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5.比较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异同;6.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分析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措施。
11.2复习笔记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认知发展的机制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其行为和思维被不断地组织为有机的整体结构,这种结构他称之为图式。
认知发展就是图式的发展。
图式发展的机制,即当儿童能利用已有的图式理解和应对其周围环境时,儿童与环境之间就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遇到新的环境刺激而儿童不能用已有的图式加以理解和应对时,就打破了这种平衡。
为了重新达到平衡,儿童要么将环境刺激纳人其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同化),要么改变其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环境(顺应)。
通过同化和顺应,图式有了发展,儿童与环境之间达到了新的平衡。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它们彼此衔接,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能逆转。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通过自己的感觉、知觉和动作来认识、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相互作用。
儿童形成“客体永恒性”,即物体不在眼前时,儿童还能将其表象保存在头脑中。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静止性等特征。
语言方面,儿童已经掌握口头语言,头脑中有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用词代表头脑中的表象。
他们能进行初级的抽象。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概念形成。
儿童能进行逻辑思维,相对于前运算阶段儿童,其思维具有多维性、可逆性和动态性。
在语言方面,儿童能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但在获得和使用此类概念时,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完全具备进行以下思维的能力:①假设一演绎思维;②抽象思维;③系统思维。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感谢观看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教育
笔记
第版
笔记
第章
内容
认知
笔记
教材
心理学 目标
知识
教育
学习
教学
复习
性质
习题
问题
内容摘要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皮连生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第4版)的考生,也 可供各大院校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师生参考。国内外经典教材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 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 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但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 内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 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 皮连生著《教育心理学》(第4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作为这本教材的配套辅导书,本 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教育心理学》这一经典教材 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 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主要对陈琦、刘儒德主编的《当代教 育心理学》(修订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本书的 笔记整理了部分高校老师讲授教育心理学的讲义和上课笔记,而习题解答则参考了国内外教材的配套资料和相关 参考书,如有不妥,敬请指正,在此表示感谢。本书基本遵循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教材的章目编排, 共分17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主要根据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并参考其他教 育心理学教材整理了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结合该教材和相关参考资料对课后思考题进 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圣才出品】
第11章儿童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一、解释下列术语1.认知发展答:认知发展为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与大脑生长和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方面。
具体地说,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2.图式答:图式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指行为和思维组织而成的有机整体。
3.平衡化答:平衡化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而与环境保持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用其来解释儿童认知的发展。
4.运算答:运算是皮亚杰从逻辑学中借用的一个术语,指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
5.初级心理机能答:初级心理机能指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主要由生物特点所决定,人和动物都具有这种功能。
6.高级心理机能答: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的思维的有意识关注,对其行为的有效掌控,处理抽象的观念以及运用逻辑关系和概括的能力。
7.内化答:内化是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外部操作的内部重构,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其实是内化了的社会关系。
8.最近发展区答:维果茨基把儿童不能独立完成但在他人的帮助指导下能完成的任务范围叫做最近发展区。
9.支架答:支架指由更有能力的个体提供的、旨在帮助儿童成功完成最近发展区任务的支持机制。
10.学习准备答:学习准备又称“准备状态”或“准备性”,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11.布鲁纳的认知表征方式答: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将儿童表征世界的方式分为动作式表征、图象式表征和符号式表征三种。
动作式表征是用合适的动作反应来表示对世界的理解,图象式表征是用知觉和表象来表示对世界的理解,符号式表征是用语言符号来表示对世界的理解。
这三种表征方式并没有相对应的特定年龄段,任何知识领域都可以用这三种方式表征,而且从动作式到图象式再到符号式暗含了一种最佳的教学顺序。
二、填空1.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1)、(2)、(3)、(4)四个阶段。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学习动机)【圣才出品】
第13章学习动机一、解释下列术语1.动机答:动机指驱动人或动物产生各种行为的原因。
2.学习动机答:学习动机是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3.内源性动机答:内源性动机是指源于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等内部原因所引起的动机。
4.外源性动机答:外源性动机是指由外在的奖惩或害怕考试不及格等活动之外的原因激起的动机。
5.奖励结构答:奖励结构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奖励时,是侧重奖励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或等级还是奖励学生的真正掌握。
奖励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6.需要层次论答: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可由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需要层次: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满足这七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力的基本源泉。
7.兴趣答:兴趣是个体对某人或某事物的选择性注意的倾向。
8.自我效能感答: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术语,指对产生一定的结果所需要的组织和执行行为过程的能力的信念。
9.归因论答:归因论是维纳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个体对其行为原因的看法会影响其进一步行动的动机。
维纳提出了三个归因的维度:(1)内外维度。
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
(2)稳定性维度。
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制维度。
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
10.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答:外部奖励的隐蔽性代价是指对原来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因不适当外在奖励而损害对活动本身的兴趣。
11.成就动机答:成就动机是指个体追求成功、获得成就的需要。
12.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答: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指人的情绪唤醒水平与学习成就有关,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唯中等唤醒水平,学习效果最好。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个别差异)【圣才出品】
第12章个别差异一、概念题1.个性差异答:个性差异是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
个性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个性差异不仅表现为个体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点,而且也表现为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
正是由于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
同时,也才形成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和无限多样性。
2.性格答: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性格和个性倾向性联系最密切,它也是个性倾向性的表现。
因此,性格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
个性的性格特征,可以根据其对现实的态度、自觉调节自己行动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分为以下几方面: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意志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理智特征。
二、简答题1.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什么方面?答:由于人们在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生长环境和所接受教育等方面都不相同,人和人之间在智力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和智力的结构等方面。
(1)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研究表明,全人口的智力差异从低到高表现为许多不同的层次。
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
在一个代表性广泛的人群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智商在90~110之间。
而智力发展水平非常优秀者和智力落后者在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
(2)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由于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品质,它可以分解成许多基本成分,用单一的智商分数,是不足以表明智力的特点的。
例如,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也有人很擅长音乐,却在数字计算方面表现得无能。
人们之间的智力差异水平多种多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上的差异。
(3)在智力发展形态上也存在差异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大多数人的智力保持稳定发展的状态;但有些人的智力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的自然本性显露的过程,而丌是从外界获得经验的过程。 ③以丌同的人性论为基础 学习的理念回忆说以性善内収论为基础,官能训练说以性恶内収论为基础,而自然展开
说则以中性内収论为基础。
3.学习的统觉团形成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后来学习理论的収展有何影响? 答:(1)学习的统觉形成说是赫尔巳特在洛克的“心灵白板”论的基础上,在裴斯塔 洛齐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直接影响下系统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 ①依据统觉学说,教学上应把新的知识不学生原有的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统觉过程把新 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才能迚入学生的意识领域,从而为学生所理解。学生原有 的知识观念越多样,观念体系越广泛,新旧知识的结合就越紧密,知识就掌握得越好。 ②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就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包括 四个阶段: a.明了阶段,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观念,为新旧观念结合作准备; b.联合阶段,通过统觉的作用把观念综合起来,使个别的观念形成一般的观念团; c.系统阶段,经过联合的阶段后,观念团乊间还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联合,使乊系统 化; d.斱法阶段,主要任务是学生应通过实际的练习,把系统化的观念不知识应用到“个 别情况”中去,以检验是否正确理解了所学知识,能否在各种关系中识别所学知识,以及能 否应用所学知识。学生还应根据实际条件,把所学知识重新加以组合,才能真正解决各种实 际问题,才能使知识发得更加熟练和牢固。 (2)学习的统觉团形成说对后来学习理论的収展的影响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B
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斯金纳
1/9
圣才电子书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第17章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一、选择题1.老师上课时,发现学生有进步时,点头微笑,发现纪律松散时,用严肃的目光扫视全班同学。
从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措施分析,运用的方法是()。
A.更新教学内容B.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C.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绪D.采用威望理导方式对待学生【答案】C2.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注意字体颜色和背景颜色的搭配,使字体更加醒目。
这主要是由于()。
A.活动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B.新异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C.色彩对比鲜明的刺激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D.刺激强度大的物体更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答案】C3.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叫()。
A.教学策略B.学习策略C.教学计划D.教学目标【答案】A4.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50%~60%B.60%~70%C.70%~80%D.80%~90%【答案】D5.()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于此。
A.教学目标B.教学目的C.测评D.教学策略【答案】A6.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
A.程序教学B.合作学习C.适应性教学D.独立学习【答案】B二、概念题1.教学策略答: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其含义为:①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②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③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④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2.掌握学习答:掌握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最佳教学和足够时间条件下掌握学习材料的一种学习方式。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师、班级与家庭(圣才出品)
第14章教师、班级与家庭14.1学习目标1.评价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2.举例说明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并分析原因;3.分析自身已有的教师素质和不足之处,指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素质;4.举例说明家庭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
14.2复习笔记一、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学与教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以情感为基本特征的相互联系。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分为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在学校教育中,最普遍的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是教师与班集体的互动、学生个体与班集体的互动两种形式。
对班集体而言,教师在互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或称领导;对教师而言,班级的整体氛围是其与班集体互动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而言,班级气氛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行为。
(一)教师的领导方式1.教师处于主导地位(1)教师具有专业知识,能够传道授业,是学生的楷模;(2)教师握有奖惩权力。
教师的领导方式是决定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恰当的领导方式可以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奠定基础,从而推动学与教顺利进行。
2.关于教师的领导方式的研究(1)单维研究代表人物是安德森。
出发点是教师对权力的使用,通过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控制程度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
如表14-1所示:表14-1领导的类型、特征及学生的反应教师领导方式类领导特征学生的反应型较能自动解决问题,并发挥团队精神统合接触型同意、赞赏、接纳与辅助的方式专制接触型命令、威吓与责罚的方式较为顺从,但学业困扰较多,同时有反抗行为(2)二维研究代表人物是弗莱希曼、哈里斯。
研究维度包括教师权威程度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行为。
根据两个维度行为程度的高低,区分出四种教师领导方式。
①高倡导高关怀,最理想的领导方式;②高倡导低关怀;③低倡导高关怀;④低倡导低关怀:团体工作效率低,同时无法满足成员的心理需求。
其中,倡导指注重团体目标的达成,领导者决定达成目标的方式和分工;关怀指注重团体成员的情绪需要,领导者和成员间相互尊重、信任,彼此沟通。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网络媒体与多媒体)【圣才出品】
第15章网络媒体与多媒体一、解释下列术语1.媒体答:媒体是指传播的手段和信息资源,如录像、电视、示意图、印刷材料、计算机程序、教师等。
2.教学媒体答:教学媒体是指服务于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媒体。
3.多媒体答:多媒体是指面向多个感知通道的几类媒体的组合。
4.双重编码理论答:双重编码理论是佩维奥提出的编码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具有两个在功能和结构上均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加工、储存信息的认知系统——言语系统和表象系统。
言语系统用于加工言语信息,产生言语反应;表象系统用于加工非言语的、物体或事件的信息,形成事物的心理表象。
5.内在认知负荷答:内在认知负荷是指必须在工作记忆中同时加工的元素的数量,它反映学习的难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要习得内容的关联的复杂性,二是学习者所具备的先行知识的程度。
6.外在认知负荷答:外在认知负荷又称无关负荷,它是由呈现给学习者的信息材料引起的。
7.关联认知负荷答:关联认知负荷是由教学活动施加的心理负荷,这种负荷通常与动机和兴趣有关,因而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8.通道原则答:通道原则是指学生学习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学习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效果更好。
9.空间接近原则答:空间接近原则是指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词语与画面临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更能提升学习效果。
10.时间接近原则答:时间接近原则是指对应的词语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继时呈现能使学生者学得更好。
11.冗余效应答:冗余效应是指单凭一种呈现方式就足以传达的信息,如果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同时呈现,学习者就会将冗余的信息同时进行加工,导致认知负荷增加,影响学习效果。
12.注意分散效应答:注意分散效应是指学习者同时注意两个或更多信息来源,会使工作记忆的负荷加重,导致注意产生分散,降低学习质量。
13.个性化原理答:个性化原理是指学生对交谈风格的多媒体材料的学习,效果好要好于对解释性风格的多媒体材料的学习。
二、填空1.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学习的特点有(1)、(2)、(3)、(4)、(5)。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习的性质和分类(圣才出品)
第2章学习的性质和分类2.1学习目标1.根据学习的定义识别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哪些行为或活动属于学习,哪些不属于学习;2.举例说明三种水平的学习研究及其运用价值;3.用实例说明学习如何能够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4.陈述本书介绍的几种学习分类系统在分类的依据、划分的类型和分类的目的方面的异同;5.对给予的学习现象,按认知、态度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划分其类型。
2.2复习笔记一、学习与学习研究概述(一)学习概述工作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学习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活动,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活动。
人类对学习的科学研究始于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
1.学习的定义行为主义倾向以行为的变化来定义学习,使学习成为可以观测和测量的科学概念,“学习,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
鲍尔和希尔加德的《学习论》中的学习包含了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一个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那个情境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不过,这种变化是不能根据主体的先天反应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如疲劳、酒醉、内驱力等)来解释的。
”加涅用人的内部的变化来定义,“学习是人的倾向或性能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
”他认为,内部的变化不能观察,必须通过外部的行为,通过行为表现的变化来作出学习是否发生的推论。
2.学习定义的三个要点(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才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2)这种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3)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3.学习的相关概念发展是由个体的基因成熟和学习两者构成的。
测量个体的发展,不必考虑个体的变化是基因成熟的作用,或者是后天的环境的影响。
在测量学习时,必须排除前者。
从人的发展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王夫之(清)提出“习与性成”的思想:“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的客观观察和测量;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的本质是内在的能力和倾向变化。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心理学概论(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概论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论1.1学习目标1.列举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著作;2.陈述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所做的重要贡献;3.对流行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体系、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做出适当评价;4.比较教学实验研究与教学设计研究的联系与区别;5.根据本章研究方法的分类标准对提供的若干研究实例做出适当的分类。
1.2复习笔记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创建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1.中国古代的观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分为哲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
(1)孔子:学习心理方面提出了“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七个学习阶段的思想。
在德育心理方面,“把品质的形成也看成一个过程”,包括“知、情、意、行”四个阶段。
(2)孟子:主张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荀子:《劝学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
(4)《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教学原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学相长”、“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等。
(5)朱熹: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时习旧闻,而每有所得”等。
2.西方的观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科学心理学诞生前,人的心理被称为灵魂或精神。
(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灵魂论》是最古老的心理学论著,为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和谐进行提供了哲学心理学的依据。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区分为适合其相应“自然等级”的三种不同水平。
如下表所示:低营养的灵魂植物体育高容易感觉的灵魂动物智育理性的灵魂人类德育(2)欧洲文艺复兴后,自然主义的教育运动对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结合起了推动作用。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学习过程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4.1学习目标1.用实例解释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2.举例说明本章介绍的几种陈述性知识表征理论的优缺点;3.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四种认知过程在课堂学习与教学中的体现;4.根据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规律,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提出建议或分析评价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案例。
4.2复习笔记一、知识的性质(一)知识的定义与类型1.知识的定义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2.知识的类型(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①陈述性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a.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b.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c.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②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a.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学习的是陈述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b.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规则由陈述性形式转化为程序性形式;c.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的执行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2)哲学的显性知识(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显性知识是能用语言文字(包括数学公式、图表)等诸种符号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就是显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中有些是个体不能意识到和用言语表达的,也就是默会知识。
(3)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广义的知识”是涵盖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知识概念。
(二)陈述性知识的心理表征1.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1)定义“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是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智慧技能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5章智慧技能的学习一、解释下列术语1.技能答: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2.概念同化答:概念同化是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
3.产生式答:产生式是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条件—行动的规则。
4.智慧技能答:智慧技能是个体有可能通过语言、数字之类的符号来对环境做出反应与描述的性能。
5.智慧技能层次论答:加涅把智慧技能分成四个亚类: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这四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条件;规则学习以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
6.产生式系统答:产生式系统是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是由控制流联系起来的若干产生式。
7.概念答:概念是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概念的关键特征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
8.具体概念答:具体概念是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能够通过观察概念的正反例证获得的概念,检验其是否获得的标准是能否辨别概念的正反例证。
9.匹配的反例答:匹配的反例指在概念的无关特征方面与正例非常相似,但不具有概念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的例证。
10.定义性概念答:定义性概念是加涅划分的概念类型,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概念的定义获得的概念,检验的标准是通过具体情景,论证概念反映的关系。
11.规则答:规则是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运用表示若干个概念间的关系对外办事的技能。
12.高级规则答:高级规则是加涅区分的智慧技能的一个亚类,指综合运用几条规则办事并生成新的规则的能力。
13.概念形成答:概念形成是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者从概念的具体例子中概括出概念的关键特征,涉及概括和分化两个认知过程。
14.规例法答:规则法是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
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而后再举例说明。
15.例规法答:例规法是规则学习的一种形式。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统考2007年研]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考点】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的考查。
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资料分析,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和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早期代表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
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统考2007年研]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考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考查。
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
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
他提出了著名的心里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新题发展的矛盾与危机。
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个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幼儿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现目的的实现。
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智慧技能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5章智慧技能的学习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B.洗衣服C.解两步应用题D.听到声音【答案】C2.下列不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A.内潜性B.客观性C.简缩性D.观念性【答案】B3.不属于冯忠良经过长期的“结构定向”教学实验而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的是()。
A.原型定向阶段B.活动定向阶段C.原型操作阶段D.原型内化阶段【答案】B4.不是心智技能具有的特点是()。
A.动作结构的简缩性B.动作对象的观念性C.动作执行的内潜性D.动作内容的丰富性【答案】D5.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借助于内部言语,学员可以在头脑内部进行程序化的心智活动,而且能够以非常简缩、快速的形式进行,即()。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原型内化D.原型控制【答案】C6.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的阶段不包括()。
A.动作的定向阶段B.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C.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外部言语动作阶段【答案】D二、辨析题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没有什么区别。
答:(1)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①含义不同a.操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b.心智技能,又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②特点不同a.操作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就动作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第二,就动作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即有外显性;第三,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b.智力技能具有三个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执行的内潜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③发展阶段不同a.操作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与操作的熟练四个阶段。
b.智力技能的学习可以分为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和原型操作三个阶段。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圣才出品】
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个人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叫()。
A.理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感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答案】B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主要为()。
A.产生式B.图式C.网络D.符号【答案】A3.传统的知识指的是()。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心智技能【答案】A4.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答案】A5.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答案】D6.“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什么知识?()A.陈述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隐性知识【答案】D7.程序性知识特有的表征方式是()。
A.命题B.图示C.产生式D.故事脚本【答案】C二、概念题广义知识答: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的知识则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它既包括个体从自身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狭义知识),也包括在获得和使用这些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技能和能力。
这种知识既以语言文字、音像制品等媒体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也以概念、命题、表象或图式等形式存在个体头脑内部。
三、简答题1.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答:知识不同于数据和信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数据是客观世界的、相对零散的事实,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由一条条合乎语法、语义的消息组成,信息给知识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材料。
信息本身是客观的、可以共享的。
(3)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经过主观建构的信息,个人在加工信息、获得知识的过程加入了自己的某些观点和解释。
知识却带有主观色彩,是以前学习的结果,并影响以后的学习。
2.请简要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内涵及不同之处。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圣才出品)
第四部分从学习论向教学论与教学技术转化第16章基于学习分类理论的教学论16.1学习目标1.比较和说明两种不同取向的教学论各自的起源、发展及其应用价值;2.说明科学取向教学论关于学生素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观点及其与传统教学论的区别;3.用科学取向教学论观点对本章介绍的“结构一定向教学论”和“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论”给予适当评价。
16.2复习笔记一、两种取向的教学论及其应用价值(一)教学论及其研究取向1.教学论定义(顾明远)教学论(教授论),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
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目的)、内容、过程、原则、方法、形式和评价等。
2.学习论与教学论学习论与教学论研究同一对象(教学)的两个方面,但侧重点不同。
学习论侧重于研究学生学的方面;教学论侧重于研究教师教的方面。
3.教学论的分类(1)依据教学论所依据的哲学基础不同,可分为:①基于经验主义的教学论;②基于实用主义的教学论;③基于理性主义的教学论;(2)依据教学论所依据的心理学理论的不同,可分为:①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论;②基于人本主义的教学论;③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论等。
4.教学论的两个取向(两个范畴)①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②科学心理学与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
(二)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1.哲学取向教学论的起源和发展(1)历史上的教育家往往也是哲学家或思想家。
他们用自己的哲学思想总结教育经验,提出种种教学论主张。
如孔子、苏格拉底等。
(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作为一门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学科正式诞生。
在教育史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28--1632年写成、随后于1657年公开发表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教学论著作。
夸美纽斯提出了系统的教学论主张,其中包括一系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而最重要的是“教育适应自然秩序原则”。
(3)心理学及科学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对哲学和经验取向的教学论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教学论主要依赖哲学和经验的状况并未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近代日本教育发展的总纲是( )。 A.《国民学校章程》
8 / 75
圣才电子书
B.《学制令》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C.《教育敕谕》
D.《帝国大学令》
【答案】C
25.二战后,德国规定联邦各州的所有儿童应接受 9 年义务教育的法案是( )。 A.《总纲计划》 B.《汉堡协定》 C.《高等教育总纲发》 D.《教育结构计划》 【答案】B
15.清末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最早颁布是在( )。 A.清末新政时期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时期 D.维新运动时期 【答案】D
16.“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民少则国弱”,是( )的观点。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郑观应 【答案】A
17.清末癸卯学制中规定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是( )。 A.蒙养院 B.蒙养园 C.幼稚园 D.蒙学堂 【答案】A
2.教育活动就是一种促进转化的活动,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是转化的( )。 A.方法和条件 B.出发点和条件 C.起点和途径 D.途径和方法 【答案】B
3.“教育救国”之所以是错误的,因为忽视了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无作用
1 / 75
圣才电子书
8.以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显著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制 C.贝尔—兰喀斯特制 D.分组教学 【答案】A
9.小王被同学揭发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老师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下面是老师 和小王的对话:
老师:“小王,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 小王:“第五次了。”
D.雄辩家
【答案】C
22.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 ) A.人的身上有动物性,教育不能违背人的本性 B.人是有理性的,教育应当使人遵从理性的引导 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 D.灵魂论为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三个部分提供了人性论的依据 【答案】C
23.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在于( )。 A.使天赋得到发展 B.改造社会、国家 C.使人身心健康 D.“使人得救” 【答案】A
3 / 7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老师:“你为什么不改呢?” 小王:“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 如试图对李进行教育,教师应从哪方面入手?(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10.教师将一个上课迟到的学生拒之(教室)门外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 A.受教育权 B.名誉权 C.隐私权 D.申诉权 【答案】A
D.作用不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4.我国一些城市青少年犯罪情况反映,13 岁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年龄,说明( )的 重要性。
A.遗传 B.环境 C.关键期 D.差异性 【答案】C
5.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 18、19 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 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C.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D
7.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答案】D
13.“积分法”作为一种学生学业考核方法始于宋代,到( )时趋于完善。 A.元朝 B.明朝 C.学思并重 D.启发诱导 【答案】A
14.在我国本土出现的第一所教会学校是( )。 A.马礼逊学堂 B.英华学堂 C.英华学校 D.宁波女塾 【答案】A
5 / 7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0.“勤于工作,俭以求学”是( )运动的宗旨。 A.平民主义 B.科学主义 C.工读主义 D.民族主义 【答案】C
21.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 )。
7 / 75
圣才电子书
A.身心和谐的公民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英明的治国者
C.保家卫国的战士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 4 版)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答案】C
18.1937 年 8 月,国民政府提出的使中国教育事业在战争中得以保存的教育方针是
6 / 7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www.100xuexiபைடு நூலகம்com
( )。 A.三民主义 B.民族、科学、大众 C.战争须作平时看 D.保存教育 【答案】C
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的方针和政策不包括( )。 A.文教统一政策 B.教育目的培养工农知识分子 C.理论联系实际 D.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答案】D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D
6.对农村基础教育给予了特别关注的教育改革是( )。 A.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 / 7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我国古代最早的专门化教师是( )。 A.官吏 B.士 C.卜筮者 D.祖先 【答案】B
4 / 7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2.孔子在解决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矛盾上提出了什么观点?( ) A.因材施教 B.由博返约 C.学思并重 D.启发诱导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