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复习进程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34d6e8b9ec3d5bbfd0a7493.png)
实验设计练习题姓名:张慧学号: 201522060165一、下面有10个心理效应的相关实验,请判断它们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设计类型。
1、进门坎效应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是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实验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
他们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
而在第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
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因变量:房前竖“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的接受者的概率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2、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实验2】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因变量:对报告内容的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3、德西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3】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
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心理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50题(有答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50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b522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2.png)
心理学实验设计专项练习50题(有答案)1. 设计一项关于人格心理测量的实验,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测量方式和方法?为什么?答:可以选择自我报告问卷或结构式面谈作为测量方式和方法,因为这些方法相对成本低,易于使用,且被普遍认为是可靠和有效的人格测量工具。
2. 你设计了一项实验来研究学生管理技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你的研究假设是什么?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来测试这个假设?答:研究假设是良好的学生管理技巧会对学生成绩产生积极影响。
可以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将学生随机分配到两组,一组接受良好的管理技巧培训,而另一组则不接受培训。
然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以验证研究假设。
3. 你想要研究人类对音乐的认知,你会如何设计实验来测试这一认知过程?答:可以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来研究人类对音乐的认知。
此技术可以记录大脑对于不同音乐类型和听觉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以研究人类对音乐的认知过程。
4. 你正在研究注意力分配对认知表现的影响。
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任务来衡量这种表现?答:可以选择Stroop任务来衡量注意力分配对认知表现的影响。
在这个任务中,被试需要识别出颜色,但是词汇与颜色不匹配,使得任务结果受到干扰。
这个任务可以帮助研究者衡量被试从一个刺激中分离出不同维度信息的能力。
5. 你想研究睡眠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来测试这个问题?答:可以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来研究睡眠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两组:一组在没有睡眠的情况下进行了工作记忆任务,而另一组得到了充足的睡眠后,进行与前一组相同的任务。
然后测试两组在任务完成后的表现情况,并比较其表现差异。
心理学考研312必考题:实验设计
![心理学考研312必考题:实验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911cb46529647d272852dc.png)
2018心理学考研312必考题:实验设计临近考试,越来越多的同学再问:在做实验题目时,有什么套路?尤其是不太会的时候,或不能确定题目方向的时候。
文都比邻心理学教研组老师总结出来的这个模板,从2013年起就帮助到同学们了。
详细如下:在笔试中,大家要根据命题者的出题意图,灵活作答!命题人的意图,灵活,灵活,灵活作答!千万不要死盯着下面的模板。
答题时,先答出最主要的得分点:实验类型和被试分配,然后进行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操作和控制,实验程序的撰写及其结果预期。
切记:先答完题目!时间充裕了,再完善实验设计的细节等。
而研究目标和假设,是方便思考,突破答题思路。
关键点来了!下面的思考框架是需要大家准备的。
研究目的考察XXXX(主要写自变量,可以是自变量A和自变量B)对XXXX(因变量Y)的影响。
研究假设(经过查阅文献并整理分析后,发现)XXXX(自变量A)越高、则XXX (因变量Y)越好。
研究方法和设计实验类型采用2(A因素:高/低两个水平)×2(B因素:高/低两个水平)×3(C因素:积极/中性/消极三个水平)的多因素混合设计,其中A和B使用被试间设计,C使用被试内设计。
(这里面要说清楚:可以单因素设计搞定的,不要多因素;万一把自己绕进去了,就划不来了。
当然,确信自己有能力且考场有时间,则可以写得稍微难一些,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功底)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的操作和控制①自变量A如何进行操作。
②自变量B如何进行操作。
③因变量Y如何进行观测。
④可能产生的额外变量如何进行控制。
⑤(下面这些是套话,大家根据自己研究设计的需要,自行选取)分别从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方面匹配4组被试,控制被试方面的误差;使用相同的指导语指导进行实验以保证程序操作的标准化,控制主试方面的误差;随机呈现学习和目标词汇的顺序,词汇的呈现位置固定在屏幕中央,控制实验设计方面的误差;保证实验室的温度、光照等恒定适宜,控制环境方面的误差;筛去极端值并用协方差分析控制数据处理方面的误差。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601b8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06.png)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过程和行为。
以下是实验心理学课后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和测试自己的理解。
一、选择题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答案:C3. 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使实验结果更难以解释D. 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答案:B二、填空题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设计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都不知道实验条件。
答案:实验者;被试5.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被试的期望效应,研究者通常会采用_________。
答案:随机分配三、简答题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的构建和描述性研究。
实验心理学强调可重复性和客观性,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7.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答案:内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实验设计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外部效度则是指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即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中。
四、论述题8.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
它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心理学理论。
实验心理学推动了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帮助心理学家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此外,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实验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操作考试
![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操作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53a08f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5.png)
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操作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随机化B. 对照组C. 双盲法D. A和B2.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哪种方法是常用的?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A和B3. 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实验环境的不同B. 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C. 实验参与者的不同D. 实验目的和变量的控制4. 在实验中,哪种变量被认为是自变量?A. 实验刺激B. 实验者C. 实验对象D. 实验环境5. 心理学实验中,哪种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A. 单因素实验设计B. 双因素实验设计C. 多因素实验设计D. 对照组设计6.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A. 根据实验目的随机选择B. 根据实验条件选择C. 根据实验者喜好选择D. 根据实验经济成本选择7. 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通常使用哪种统计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A和B8. 在心理学实验中,如何控制混杂变量?A. 使用随机化方法B. 使用对照组C. 使用双盲法D. 使用统计技术9. 心理学实验报告通常包含哪些部分?A. 实验目的B. 实验方法C. 实验结果D. 实验讨论10.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哪种情况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A. 实验操作失误B. 实验材料不纯C. 实验设计不合理D. 实验者主观偏见11.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为了确定实验处理的效果,研究者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实验设计?A. 单因素实验设计B. 双因素实验设计C. 多因素实验设计D. 平衡实验设计12.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控制混杂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者应该使用哪种统计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ANOVA)C. 相关分析D. 回归分析13.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之前,研究者需要确定实验的哪些方面?A. 实验假设B. 实验目的C. 实验设计D. 实验程序14.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者应该重复实验多少次?A. 1次B. 2次C. 3次D. 至少3次15.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为了控制实验条件,研究者应该对实验环境进行怎样的处理?A. 随机分组B. 混合分组C. 随机分配D. 保持不变16.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量化实验结果,研究者应该使用哪种测量工具?A. 问卷调查B. 观察法C. 实验法D. 计算机辅助测量17.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为了确保实验的客观性,研究者应该避免使用哪种心理现象?A. 自我中心偏差B. 确认偏误C. 损失偏差D. 社会期望效应18.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评估实验处理的效果,研究者应该使用哪种统计指标?A. 总体均值B. 差异量数C. 百分位数D. 相关系数19.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为了控制实验误差,研究者应该采用哪种实验操作?A. 随机化处理B. 包含对照组C. 双盲实验D. 交叉实验20. 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提高实验的实用性,研究者应该关注实验结果的什么方面?A. 统计显著性B. 实验可重复性C. 实验适用范围D. 实验操作简便性21.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哪种类型的变量被认为是自变量?A. 实验刺激B. 实验参与者C. 实验环境D. 实验结果22. 心理学实验中,哪种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A. 单因素实验设计B. 双因素实验设计C. 多因素实验设计D. 对照组设计23.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如何确定实验的效度?A. 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B. 设计具有内在效度的实验C. 进行多次试验并取平均值D. 获得实验参与者的反馈24. 心理学实验中,哪种类型的误差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A. 随机误差B. 系统误差C. 抽样误差D. 记录误差25.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环境?A. 使用标准化的实验设备B. 对实验参与者进行随机分组C. 设计具有良好信度的实验程序D. 调整实验环境的照明和温度26. 心理学实验中,哪种类型的变量用于衡量实验结果?A. 自变量B. 因变量C. 控制变量D. 干扰变量27.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A.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对象B. 根据实验条件选择实验对象C. 根据实验操作便利性选择实验对象D. 根据实验参与者的意愿选择实验对象28. 心理学实验中,哪种类型的统计分析用于比较实验结果?A. t检验B. 方差分析(ANOVA)C. 相关分析D. 回归分析29. 心理学实验中,哪种类型的图表用于展示实验结果?A. 条形图B. 折线图C. 散点图D. 热力图30. 心理学实验中,哪种类型的实验操作用于收集数据?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访谈法3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随机化B. 对照组C. 双盲法D. A和B32.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哪种变量被认为是自变量?A. 因变量B. 自变量C. 控制变量D. 因变量和控制变量33. 实验中使用的量表或问卷应该具备哪些特点?A. 信度B. 效度C. 可靠性D. A和B34. 在实验中,哪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混淆变量?A. 随机化B. 混淆变量控制C. 双盲法D. A和C35. 实验报告应该包含哪些基本信息?A. 实验目的B. 实验方法C. 实验结果D. 实验讨论36. 在实验中,哪种类型的实验设计是纵向设计?A. 不同年龄组的比较B. 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C.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比较D. A和C37. 在实验中,哪种类型的实验设计是横向设计?A. 不同年龄组的比较B. 同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C. 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比较D. A和C38. 实验中的操纵变量应该如何选择?A. 根据研究假设B. 根据实验条件C. 根据方便程度D. A和B39. 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通常使用哪种统计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A和B40. 在实验报告的讨论部分,应该注意什么?A. 对实验结果的详细解释B. 对实验结果的客观评价C. 对实验结果的潜在意义进行探讨D. A和B二、问答题1. 什么是心理学实验?它有哪些类型?2.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3. 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 什么是心理实验的效度?它有哪些类型?5. 什么是心理实验的反应变量?它有哪些类型?6. 什么是心理实验的控制变量?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7. 什么是心理实验的伦理问题?如何在实验中遵守伦理原则?8. 什么是心理实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它在实验结果中的应用是什么?参考答案选择题:1. D2. D3. D4. A5. D6. A7. D8. D9. ABCD 10. ABCD11. C 12. B 13. ABCD 14. D 15. C 16. D 17. D 18. B 19. C 20. D21. A 22. D 23. B 24. B 25. C 26. B 27. A 28. B 29. A 30. B31. D 32. B 33. D 34. D 35. ABCD 36. B 37. A 38. D 39. D 40. D问答题:1. 什么是心理学实验?它有哪些类型?心理学实验是指在心理学领域内,研究者有意识地操纵或改变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并观察因变量发生变化的过程。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a1a790dd88d0d233d46a4a.png)
1、启动效应:♦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的效应,称为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
♦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呈现的启动刺激。
♦在启动研究中,最常应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
2、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要求特征: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设的方式进行反应。
(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3、根据在各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实验设计可分为以下三类:①被试内设计也叫单组实验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②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自变量一种情况的处理,故又称独立组设计。
③混合设计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
一般说来,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
4、实验信度与实验效度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5、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基本问题:①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被试的任务很简单,他预先已知道将有什么样的刺激出现并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②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而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与简单反应时不同的是,选择反应时任务中的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多样而复杂的联系,更贴合日常生活的复杂反应。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96a12149649b6649d74701.png)
第一章概述实验心理学: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自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所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即实验中由主试操纵而变化的变量.因变量: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即自变量所引起被试的反应结果。
这是实验记录的心理指标或行为变化指标随机误差:在实验中,由于一些难于控制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使反应变量上下波动,这样所造成的误差称之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就是在实验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反应变量有系统的发生变化,由此产生的误差即称为系统误差。
要消除系统误差,一般使用抵消顺序法(即ABBA法)。
额外变量:额外变量就是指研究者不研究的变量,又称之为无关变量、控制变量。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各有何特点?1、实验心理学的酝酿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人们对精神现象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思辨的水平上。
特点:a、应用的方法简单,研究的问题简单;b实验技术简单,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还不完善c、被试的自我观察与陈述都带有十分初级的性质2、实验心理学建立,传播和发展的阶段19实际60年代以后特点:①制定和应用了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注重对实验条件的严格控制。
②制定和应用了实验研究的特殊方法,如记忆研究法,情绪研究法等。
③广泛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和完善了统计学方法—实验手段现代化,结果统计处现代化3.说明实验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特点.1.可以选择方便的时间和地点使所要研究的现象发生,并在事先为进行实验观察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可以使所要研究的现象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进行观察,验证观察的结果。
实验具有可核对性或可验证性。
3。
可以对各种条件进行严密控制,比较容易摆脱偶然因素的干扰。
4。
在实验中,如何消除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去除法:采取一定的措施去除额外变量所带来的影响。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
这种方法只是使刺激的影响相对不变3.匹配法:把予测成绩基本相等的被试成对的匹配。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7db0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d.png)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 x (三种水平,X1,X2,X3)和自变量(两个水平Y1,Y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抽取若干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第一组:先做x1y1,在做X1Y2.第二组:先做Y2X2,后做X2Y1第三组:先做X3Y1,后做X3Y2此实验设计为( )A、混合设计B、组间设计C、区间设计D、组内设计正确答案:A2、在真实验设计中,研究者主动操纵( )的变化,观察因变量相应的变化A、因变量B、自变量C、额外变量D、无关变量正确答案:B3、在研究中自变量是指( )A、受结果影响的因素B、研究想要观察的结果C、导致研究结果产生的因素D、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正确答案:C4、某研究者进行一项以教学方法维持变量学习成绩为因变量设立,偶尔为额外变量的实验,下列选项中能有效控制外变量的方法是( )A、恒定法B、消除C、等组匹配法D、双盲实验法正确答案:C5、实验中由于研究者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是( )A、因变量B、额外变量C、自变量D、无关变量正确答案:A6、下列哪项不是心理资料的类别(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计分资料D、等级资料正确答案:C7、下列有关反应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感受器适应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强反应时越长B、复杂反应中的刺激越相似辨别反应时间越短C、反应时总是随练习的次数增加而减少D、反应时的长短因刺激通道的不同而不同正确答案:D8、时间知觉是对( )A、事物空间关系的反映B、事物的位移和位移速度的反映C、事物的空间关系和连续性的反映D、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E事物的空间关系和位移的反映9、下列哪个实验设计是准实验设计?( )A、年龄对智力的影响B、教学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C、动机对完成任务绩效的影响D、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正确答案:B10、下列哪种情况适合采用被试内设计( )A、两种方法抚育婴儿的效果的差异B、当被试很少的情况下C、自变量的一种水平可能会影响另一种水平D、内倾与外倾的人在幸福感上的差异正确答案:B11、内隐联想测验使用的因变量指标是( )A、被试的外显态度B、反应时多选C、正确率D、被试的内隐态正确答案:B12、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A、恒定法B、抵消技术C、随机化法D、消除法正确答案:C13、加工水平效应的研究表明:最初知觉的加工水平越深,对经验的记忆越好。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d18f3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06.png)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学理论。
以下是一些实验心理学的复习要点:# 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与目标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使用控制和操纵变量的方法来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
其主要目标是发现心理现象的规律性,验证心理学理论,并发展新的理论。
# 2.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自变量:实验中由研究者控制或操纵的变量。
- 因变量:实验中被测量的结果变量,受自变量的影响。
- 控制变量:实验中保持不变的变量,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 3. 实验设计的类型- 单因素实验设计:只操纵一个自变量。
- 多因素实验设计:同时操纵多个自变量。
- 重复测量设计:同一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被测试多次。
# 4. 常见的实验方法- 实验室实验:在控制环境中进行,以减少外部变量的影响。
- 现场实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更接近真实生活情境。
- 模拟实验:使用计算机模拟来研究心理现象。
# 5. 统计方法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 描述性统计:用于描述数据集的特征,如均值、标准差等。
- 推论统计:用于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 6. 伦理问题在进行心理学实验时,必须遵守伦理准则,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和风险最小化。
# 7.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感知、注意和记忆- 学习、动机和情感- 认知过程和决策- 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 8. 经典实验案例- 斯坦福监狱实验:研究权力和服从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 米尔格拉姆实验:探讨人们在权威压力下服从命令的程度。
- 阿申实验:研究从众现象和个体独立性。
# 结语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方法,为我们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掌握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技巧,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人类心理的奥秘。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6753c0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c.png)
实验⼼理学复习题1、启动效应:由于近期与某⼀刺激的接触⽽使对这⼀刺激的加⼯得到易化的效应,称为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般⼜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种。
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呈现的启动刺激。
在启动研究中,最常应⽤的测验⽅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或词段补笔。
2、⼼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式(表情、⼿势、语⽓等)有意⽆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要求特征:被试⾃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的产⽣⼀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种⾃以为能满⾜这⼀假设的⽅式进⾏反应。
(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3、根据在各⾃变量及各处理⽔平中是否⽤相同被试,实验设计可分为以下三类:①被试内设计也叫单组实验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②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变量⼀种情况的处理,故⼜称独⽴组设计。
③混合设计指在⼀个研究中有些⾃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
⼀般说来,如果⼀种⾃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种⾃变量,那么对这些⾃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
4、实验信度与实验效度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致性程度。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法能达到实验⽬的的程度。
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性。
5、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基本问题:①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被试的任务很简单,他预先已知道将有什么样的刺激出现并需要作出什么样的反应②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与简单反应时不同的是,选择反应时任务中的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多样⽽复杂的联系,更贴合⽇常⽣活的复杂反应。
心理学实验设计题
![心理学实验设计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6287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d.png)
有关“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题心理学实验设计题通常要求学生根据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目的,设计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来解答特定的研究问题。
有关“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题如下:一、示例题目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背景音乐类型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要点1.研究目的:明确实验目的,即探究背景音乐类型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研究假设:假设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无音乐)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3.变量:●自变量:背景音乐的类型(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无音乐)。
●因变量: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可以通过阅读理解测试来量化)。
●控制变量: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时间、环境噪音等。
4.实验对象:选择适当的样本,如随机抽取某大学的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
5.实验材料:●准备阅读材料(难度相当的文章或段落)。
●准备背景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的播放设备。
●准备阅读理解测试题目及评分标准。
6.实验程序:●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古典音乐组、流行音乐组、无音乐组)。
●让所有参与者在相同的时间内阅读相同的材料,但各组在阅读时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或无音乐。
●阅读完成后,让所有参与者完成相同的阅读理解测试。
●收集并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7.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ANOVA)来分析不同背景音乐类型下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差异。
8.预期结果:基于理论和前人研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例如,古典音乐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流行音乐可能无显著影响或产生负面影响。
9.伦理考虑:●确保实验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保护他们的隐私。
●确保实验不会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任何伤害。
10.实验局限性及改进建议:●指出实验设计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如样本量、实验环境、实验材料的代表性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心理学实验时,需要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和伦理性,同时要考虑到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以得出可靠且有效的结论。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
![心理学实验设计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03b3316bed5b9f3f90f1c32.png)
实验设计练习题姓名:张慧学号: 201522060165一、下面有10个心理效应的相关实验,请判断它们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设计类型。
1、进门坎效应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是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实验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
他们在第一个居民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
而在第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
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因变量:房前竖“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的接受者的概率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2、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实验2】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因变量:对报告内容的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3、德西效应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3】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
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心理学实验设计复习题
![心理学实验设计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4833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f.png)
心理学实验设计复习题实验一:影响记忆力的因素实验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记忆力的影响,并分析其结果。
实验过程:1. 材料准备:- 视觉刺激材料:使用不同图形或图片作为记忆材料,确保各组实验参与者使用相同的材料。
- 记忆测试材料:编写一系列问题或任务,用于评估参与者对记忆刺激的记忆程度。
- 实验室环境:确保实验环境统一,避免外界干扰。
2. 实验组设计:- 组1:在记忆材料呈现过程中,加入背景音乐。
- 组2:在记忆材料呈现过程中,静音。
- 组3:在记忆材料呈现过程中,提供辅助性视觉刺激,如彩色背景。
- 组4:在记忆材料呈现过程中,无辅助视觉刺激。
3. 参与者选择:从大学生群体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参与者,并确保每个实验组的参与者数量相等。
4. 实验流程:- 给予参与者一定时间来熟悉记忆材料。
- 按照实验组设计,分别为不同组的参与者展示记忆材料。
- 每个组完成记忆材料的呈现后,停留一段时间,然后要求参与者回答记忆测试材料中的问题或完成相关任务。
- 记录每个组参与者的回答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 数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参与者的平均记忆得分,以及各组之间的差异性。
实验结果: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组的记忆得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组1(加入背景音乐)的参与者在记忆测试中表现较好,其记忆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
- 组2(静音)的参与者在记忆测试中表现较差,其记忆得分较低。
- 组3(提供辅助性视觉刺激)的参与者在记忆测试中表现较好,记忆得分略高于组4。
- 组4(无辅助视觉刺激)的参与者在记忆测试中表现一般,其记忆得分略低于组3。
实验结论:1. 背景音乐对记忆力有积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记忆材料呈现过程中加入背景音乐可以提高记忆力。
2. 静音环境对记忆力有负面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静音环境中进行学习和记忆任务可能会导致记忆能力下降。
3. 辅助性视觉刺激对记忆力有一定积极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记忆材料呈现过程中提供辅助性视觉刺激,如彩色背景,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0e50ef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5.png)
实验⼼理学复习资料实验⼼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字解释⼆、简答题三、实验设计(1)改错(2)设计复习范围:第⼀章实验⼼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章实验设计第三章⼼理物理学⽅法第四章反应时间第五章视觉与听觉第⼀章实验⼼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实验⼼理学概述1.实验⼼理学的概念⼴义的实验⼼理学:指应⽤实验的⽅法研究⼼理现象和⾏为规律的科学,是⼼理学中关于实验⽅法的⼀个分⽀。
凡是⽤实验的⽅法揭⽰⼼理与⾏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实验⼼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实验⼼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理实验的⼀门科学,研究对象是⼼理实验的理论、⽅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理实验学”。
2.实验⼼理学的任务提出问题—选出被试—标识、控制和测量变量—实验的安排、操作—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3. ⼼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
⾃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种⽅法,是指对⾃然情境下的现象进⾏深⼊观察的⼀种⽅法;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观察。
个案法,是指深⼊研究单个或少数⼏个被试的观察法。
(注意⽆⼲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然状态下的⾏为,⽽采⽤的⼀种⽆⼲扰观察技术)(2)实验法:⼼理学研究的主要⽅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 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的进⾏实验,即实验者规定了将要研究的事物,这⽐起耐⼼等待⾃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便得多;b. 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实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开始实验,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事件的发⽣,使其重复产⽣,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致;c. 实验者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别⼈可以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d. 实验者可以控制⼀切条件,使之恒定,⽽改变某⼀条件,⽤以观察试验结果。
课后习题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课后习题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4374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9.png)
课后习题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实验设计与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心理现象,并为心理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的步骤、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变量的操作、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等方面,论述课后习题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1. 实验设计的步骤心理学实验设计的步骤通常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制定假设、选择实验参与者、设计实验任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结果解释等。
在课后习题心理学实验中,首先需要明确研究问题,比如探究习题练习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影响。
然后制定假设,例如习题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接着根据实验参与者的特点,如年龄、教育水平等,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并确定实验任务的内容与形式。
2. 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的研究对象和实验目的来确定。
在课后习题心理学实验中,可以选择常见的学科习题,如数学、英语、物理等题目,亦可根据特定的研究问题设计新的习题。
此外,实验材料还应具备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以便观察和记录实验参与者的表现和变化。
3. 实验变量的操作实验变量是心理学实验中的核心概念,是指在实验中研究和操作的因素。
在课后习题心理学实验中,可以选择操纵习题练习的数量、难度、练习时间等因素作为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的操作应遵循随机分组的原则,确保每位实验参与者在实验前具备相似的基线水平,并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
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数据收集是实验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记录。
在课后习题心理学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学生的答题准确率、答题速度和记忆结果等指标来收集数据。
收集到的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比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便得出客观的实验结果。
同时,还可以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的显著性检验和差异性比较。
5. 结果的解释与讨论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结果的解释与讨论。
针对课后习题心理学实验的数据结果,可以对习题练习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影响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心理学答案
![实验心理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8a7f1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1.png)
实验心理学答案一、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
组别前测处理后测实验组O1某O2控制组O3/O4实验设计举例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
自变量有两个水平。
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
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
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
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
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
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
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
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发答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27ae7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8.png)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答案:C3. 实验心理学中的控制变量是指什么?A. 研究者想要测量的变量B. 研究者想要控制的变量C. 研究者无法控制的变量D. 研究者认为不重要的变量答案:B4.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实验误差B. 增加实验成本C. 提高实验难度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答案:A5.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相关性统计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偏差。
控制方法包括使用标准化的实验程序、控制实验条件、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等。
7. 解释什么是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并举例说明。
答案:内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
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
例如,一项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音乐对学习的影响,具有高内部效度;如果该研究结果在不同学校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也能被复制,那么它具有高外部效度。
8.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随机分配和匹配分配的区别。
答案:随机分配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匹配分配则是根据某些关键变量将参与者配对,然后将配对中的一个分配到实验组,另一个分配到对照组,以确保两组在关键变量上的相似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它通过控制变量和精确测量来探究心理过程。
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题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题](https://img.taocdn.com/s3/m/cec47c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b.png)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题引言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大脑如何处理信息、记忆、认知和思维的学科。
通过实验设计,可以深入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和心理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题,并提供详细步骤和实施方法。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人类对视觉刺激的注意和记忆的认知过程。
通过观察参与者在不同任务条件下的表现,我们希望了解注意和记忆在认知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实验设计受试者选择20名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参与者。
受试者应具备正常的视力和听力,并没有先前的心理学疾病史。
实验材料1.电脑或平板电脑2.实验软件(可用任意语言编程实现)3.视觉刺激:两组符号,每组10个不同的符号,每个符号呈现500毫秒4.记忆测试:10个由第一组符号组成的随机顺序的刺激序列实验过程1.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
2.介绍实验目的并取得受试者的书面同意。
3.对每组分别进行以下步骤:a.先进行注意力测试。
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组符号,受试者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符号。
然后,通过计算正确记录的符号数量来评估受试者的注意力水平。
b.接下来,进行记忆测试。
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第一组符号,受试者被要求记住这些符号的顺序。
在一个固定的延迟后(例如30秒),再次呈现一组符号,要求受试者按照他们记忆的顺序选择符号。
通过计算正确记录的符号数量来评估受试者的记忆能力。
c.最后,进行记忆和注意力的联合测试。
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第二组符号,受试者被要求同时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符号,并记住这些符号的顺序。
在一个固定的延迟后,再次呈现一组符号,要求受试者按照他们记忆的顺序选择符号。
通过计算正确记录的符号数量来评估受试者在注意力和记忆任务中的表现。
4.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我们可以使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来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注意力和记忆表现。
通过计算每个组的平均分数、标准差、相关性等指标,可以进一步了解注意和记忆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练习题
姓名:张慧学号: 201522060165
一、下面有10个心理效应的相关实验,请判断它们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设计类型。
1、进门坎效应
如果一个人接受了他人的微不足道的一个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是想给他人留
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极有可能接受其更大的要求。
【实验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实验中提出的。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
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说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
他们在第一个居民
区直接向人们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的仅为被要求者的17%。
而在第
二个居民区,实验者先请求众居民在一份赞成安全行驶的请愿书上签字,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小小
要求,几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办了。
他们在几周后再向这些居民提出竖牌的有关要求,这次的
接受者竟占被要求者的55%。
因变量:房前竖“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的接受者的概率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2、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
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实验2】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
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
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因变量:对报告内容的选择;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3、德西效应
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实验3】德西在1971年作了专门的实验。
他让大学生做被试,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程度指标。
结果:实验组被试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因变量:休息时间对于难题的兴趣和努力的程度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4、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实验4】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 更聪明。
因变量:对谁更聪明的评断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5、多看效应
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
【实验5】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实验:先向被试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次,有的出现了10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被试更喜欢那些看过很多次的照片,很明显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6、光环效应
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鲜明的知觉,从而掩盖了其他特征。
【实验6】美国心理学家戴恩等人有个研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分别是有魅力的、无魅力的和魅力中等的,然后让被试从与魅力无关的方面去评价这些人,如他们的职业、婚姻、能力等,结果发现,有魅力的人在各方面得到的评分都是最高的,无魅力者得分最低,这种漂亮的人各方面都好实际上就是光环效应的典型表现。
因变量:其他方面的评分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7、紫格尼克效应
人们对已完成的工作较为健忘,因为“完成欲”已经得到满足,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则在脑海里萦绕不已。
【实验7】有一位叫布鲁玛·紫格尼克的心理学家,她给128个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她让孩子们完成一部份作业,另一部份则令其中途停顿。
一小时后测试结果。
110个孩子对中途停顿的作业记忆犹新。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8、心理定势
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倾向性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
【实验8】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
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因变量:对照片上人的描述
实验设计的类型(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9、阿伦森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验9】分4组人对同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
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几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自变量: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评价,
有 4 个水平,分别是:a 始终对之褒扬有加;b始终对之贬损否定;c先褒后贬;d先贬后褒。
因变量:对给予自己不同评价的人的喜爱程度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实验10】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
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
”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
次日,这个人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
”众孩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
第三天,这个人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
”众孩童纷纷跳下汽车,都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
因变量:对活动的热情
实验设计的类型( B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二、实验设计
1、请判断下面每个例子采用哪种设计最合适,把选项填在括号内。
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 B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3)比较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记忆成绩。
( A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2、有人要了解手动作的稳定性是否受情绪的影响,他让青年组在兴奋状态测定,平均得10分,让老年组在安静中测定,平均得9分。
经过统计检验,两组手稳定性得分差异不显著,因此他下结论说:手动作稳定性不受情绪的影响。
问题:1)你认为他的设计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a 手动作的稳定性受练习的影响,在选择手动作时候要甄别;
b 本设计中分组存在问题,应该进行被试内设计;
c 没有进行随机化原则;
d 每组人数应达到30人
2)请补充完善原有的实验设计。
青年组 a 兴奋状态测定
b 安静状态测定
老年组 c 兴奋状态测定
D 安静状态测定
实验应为混合设计。
最后依据相关数据得出结论。
3、某研发机构开发了一套适合于5岁幼儿阅读能力训练的游戏产品,欲通过比较该产品使用三个月前后幼儿阅读能力的变化,以确定其有效性。
请针对该目的提出具体实验设计方案,说明理
由。
答:随机选择60名5岁的幼儿先进行一个有关阅读能力的测试,也采用随机化的原则将儿童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使用这套游戏产品三个月,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在三个月之内不接受任何类似产品,这三个月后对两组儿童再进行一次阅读能力的测试,如果效果显著,则说明这款游戏产品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