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体育教师的田径运动技能教学方案
体育教师的田径运动技能教学方案一、引言现如今,身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
田径运动作为一项基础性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教师如何制定有效的田径运动技能教学方案。
二、目标和需求分析1. 目标分析田径运动技能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需求分析(1)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训练计划;(2)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需要教师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热情;(3)学生对田径运动技能了解有限,需要系统的教学安排。
三、教学方法1. 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身体条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通过小组配合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突破自我,提高技术水平。
2. 游戏教学法在教学中融入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元素,例如设置比赛、挑战等项目,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 示范-训练-反馈法教师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动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并及时给予反馈。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反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纠正错误动作。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1. 短跑项目(1)技术要点:出发姿势、起跑姿势、加速、转身、冲刺;(2)教学安排:先学习基本技术动作,再进行跑姿和出发练习,最后进行冲刺训练。
2. 跳远项目(1)技术要点:起跳、飞行、着地;(2)教学安排:先从简单的站立式跳远开始,逐渐过渡到起跳式跳远,最后进行飞行和着地训练。
3. 投掷项目(1)技术要点:持球、摆臂、转身、释放;(2)教学安排:先教授基本的投掷姿势和动作,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并注意纠正姿势和力量的控制。
4. 接力项目(1)技术要点:交接棒、起跑姿势、转身、冲刺;(2)教学安排:先进行交接棒和接力动作的练习,再进行起跑和转身冲刺的训练,最后进行完整的接力比赛。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考
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 ,吸引更多优秀的人 才从事教育工作。
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 体系,对教师的教学 效果进行客观、全面 的评价。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 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考核指标应该包括学生的体能、技能、认知、情感等多个方面,以及教师的教学效 果、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等多个维度。
03
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创新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
制定客观、全面的评估标准,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定期评 估,并将评估结果与学校整体考核挂钩,以督促学校重视 体育工作。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培训、交流等 方式提升其业务水平,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教 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投入度。
THANK S感谢观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配置齐全的体育器材和设备,包括各种
运动器材、防护用品等,以确保学生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
03
加强场地设施维护管理
建立科学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场地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良
好运转和使用寿命。
推动学校体育与科技融合发展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01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辅助体育
体育设施不完善
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老化、简陋,甚至缺乏必要的设施,无法提供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01
02
03
学生体质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和不良 的生活习惯,许多学生的 体质普遍较差,容易生病 。
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田径运动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也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然而,现在的田径教学却面临着许多难题。
本文将针对当前田径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
应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
1.缺乏专业性的教师
由于田径运动的技术较为复杂,许多学校缺乏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教师。
这导致了
田径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2. 缺乏适宜的教学场地
许多学校并不拥有专业的田径场地,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进行田径教学的
场地。
3. 教学难以与实际结合
田径运动是一项注重实践的运动项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校中的田径教学难以与
现实生活结合。
这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对策分析
学校应该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使其对田径教学有更深入
的了解和掌握。
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招聘专业的教练员,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建设完善的田径场地
学校可以通过租赁或购买专业的田径场地来改善教学条件。
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学校
可以通过改造校内空闲的场地来建设临时的田径场地。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田径比赛、组织田径运动俱乐部等方式来提高教学与
实践结合的度,使学生对田径运动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以上就是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希望能有所帮助。
只有不断完善田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才能体现田径教育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成长方
面的重要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更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健康意识。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针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当前体育课程教学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提出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对改革策略和实施效果的评估,为未来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2.探讨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方法;3.研究改革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改革效果;4.深入探讨教学改革的难点和挑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推动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高职高专院校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程作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革体育课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还可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创新。
从休闲体育视角谈高校田径运动
从休闲体育视角谈高校田径运动接下来,我们来探讨高校田径运动在休闲体育中的意义。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参加田径运动能够增强人体的各项功能,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保持身心的健康。
尤其是对于高校青年学生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应对学习和工作的挑战。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参加田径运动能够释放人体内的压力和焦虑情绪,让人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和工作的压力。
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课业繁重,学业压力大,适当参加田径运动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负面情绪,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参加田径运动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从休闲体育的角度来更好地开展高校田径运动。
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田径比赛、组织田径运动俱乐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需要加强对田径运动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田径运动的魅力和意义。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组织田径运动观摩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到田径运动的美好。
需要加强对田径运动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
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训练营、聘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质。
需要加强对田径运动的保障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田径训练场地、提供更好的训练设施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让田径运动能够在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田径教学的目的、任务与目标的建立
田径教学的目的、任务与目标的建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田径运动对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田径项目以其特有的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确定了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地位,被认为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
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中,田径教学的目的、任务与目标的建立可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39卷10期中谈到: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关。
1)以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应和社会需求紧密挂钩的田径课的教学应定位教学目标。
新课程实施后,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等将发生很大转变,田径课的教学重点已经逐渐转向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传授健身知识、健身技能及健身方法、法则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创新能力上来,此时要想培养适应社会的需求的人才,我们就要及时建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06月第16卷第2 期中谈到:教学任务决定着教学思想。
田径教学的任务建立不好会导致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
由于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人们在思想上,长期把田径运动看作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使这一既有健身价值又能发展运动能力的运动受到一定限制,使本来可以使人充满兴趣的项目变得枯燥而单调。
打打减少了人们对田径运动的关注。
明确建立教学目的任务,从思想上转变,正确认识田径运动的价值,能促使田径运动更广泛的发展。
中谈到:教学目标在教学改革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由过去以规定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大纲,变成了以目标和标准为主的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不作具体的规定,目标清楚了而内容模糊了,这使得田径教学中,目标的确立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引领教材内容。
主要体现在:1.体育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选编。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确定选取什么内容。
2.体育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分量。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确定所选取的各项教材的比重。
3.体育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加工。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加强田径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加强田径教学
杨玉仁
【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我国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教学少之又少,几乎在体育课教学中无人问津。
这种现状很值得我们深思。
在此我就学校体育课中的田径教学谈一些个人的观点。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杨玉仁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六合区程桥初级中学,2115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课程改革下田径教学发展的探讨
2.新课程改革下师范院校加强历史通识教育的策略
3.新课程改革视域下中学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4.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的小学田径教学中体育游戏价值及运用
5.我与新课程改革同行——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田径大单元的教学实践
田径大单元的教学实践一、什么是体育大单元教学体育大单元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体育小单元教学而言的一种层次较深、课时数集中的体育教学模式。
以往的健康体育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导向,在系统的知识架构,每一小单元仍是独立、互不相干的教材传统的小单元教学,一般只有2~4节时,除去准备、结束两部分,按30%的密度计算,每节只有10多分钟的学习时间,教与学的空间很小,教师的安排与学生的选择都比较单一,无法提供更广阔的互动空间,也很难发挥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这样就很难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而大单元教学是有计划地设计连贯性的数个小单元,形成大单元,将设计的东西较系统地提供给学生参与式的学习。
二、大单元教学的结构特点第一,重新组织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归并教学内容。
体育大单元教材组织是把每学年两学期的教材内容,按实现目标的不同分为以传授技术、掌握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技术单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的运动单元;以娱乐、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的活动单元和以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理论单元。
每单元约9~18节(或以模块为单位),以实践操作为依据,以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重新调整教学结构,使“传”(传授为主)、“练”(练习为主)分立,并做到多项并练。
体育大单元教学结构上,采用上部分课时传授技术,学生初步掌握动作(以授为主),然后,再在大单元的下半部分进行综合练习,多项并练,学生自选,教师宏观控制(以练为主)。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自己组织活动。
开展综合课的练习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练习项目、自由支配时间、互助互学。
大单元的教学有利于多元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如何进行田径大单元教学首先,我们把现行课程的内容作合理的安排、集中,用大单元来完成现行的体育教材的内容。
(以高一第一学期田径必修课程教学为例)1.教学内容与时数内容——跨栏跑、短跑、耐力跑。
课时数——引导课(技术课),跨栏跑3课时,短跑、耐力跑各1节,共5节。
探析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吕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湖北·孝感432100)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体育运动能够增强国民体质,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因此学校的体育教学备受关注,田径运动不仅是大学生强身健体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其他各项运动的基础,充分发挥田径教学的作用能够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效果。
然而,现阶段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田径教学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847文献标识码:A0引言高校田径运动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因此田径教学能直接影响到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许多新型的田径体育项目陆续走进校园,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教学评价机制并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田径教学中主体模糊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对此,高校田径教学应当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高校田径教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1教学方式传统传统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为学生示范动作,然后做准备运动进行热身,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活动围绕教师来进行,学生处于被动。
教师片面注重运动知识和相关技能的传授,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氛围严肃,严重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此外,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会考虑给学生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学生没有展现自身运动能力的机会,严重打击了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学生不仅很难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对培养学生体育学习意愿和学生体育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1.2学校的评价系统不够完善现阶段,高校田径课程考察评价体系中,评价学生田径项目的学习成果标准是竞技项目中获得的成绩,且成绩是唯一评价标准。
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
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田径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重要比赛项目之一,其要求选手在短暂时间内快速奔跑到终点,并且对于速度、爆发力、耐力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体育运动的普及,田径短跑项目也在各个年龄段都受到广泛关注和参与。
而对于教练和老师们来说,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教练们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比如学生技术不到位、心理素质不稳定、常见问题处理不当等。
探讨如何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并通过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为教练和老师们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训练效果,进而促进田径短跑项目的发展和普及。
1.2 研究意义田径短跑作为田径比赛中的重要项目,对于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和耐力要求较高。
而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对于提升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更好地掌握训练技巧,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
1. 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通过研究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教练更好地指导运动员,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不断改进和创新田径短跑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练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兴趣,使训练更加科学和有效。
3. 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通过研究提升田径短跑教学的有效方法,可以推动田径运动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短跑选手,提升我国田径运动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
2. 正文2.1 田径短跑教学方法概述田径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它包括60米、100米、200米、400米、跨栏和接力等多个距离的比赛。
对于教练和老师来说,如何有效地教授学生正确的短跑技术和训练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方法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进行调整。
《高校田径普修课教学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
高校田径普修课教学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田径是各项运动的基础,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形式。
它是发展身体素质、完善运动技能、培养意志品质、提高训练水平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为“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方式1。
在全球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也出台了不少纲领性文件以指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如2001年颁布的《课程标准》以及2003年颁布的《课程方案》,都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田径课程是体育基础课程之一,它的发展也应与整个教育改革环境相接轨。
随之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纲要》对田径课程作了以下描述:田径类课程是以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竞技性、健身性、实用性练习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发展人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体育实践课程2。
《纲要》不仅强调田径运动具有竞技性,更强调了田径运动的健身性、实用性,首次把其运动的实用性纳入课程体系中,《纲要》不仅对以前的田径类课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还把田径运动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更注重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从这些纲领性文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健康第一”思想、素质教育思想、个性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多维的教育评价观等贯穿于文件的始终,文件有意识地将教学重点转向传授健身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体育思想,并强调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的一致性和连续性3。
我国田径运动科学研究发展历程与我国田径运动(主要指竞技性田径)发展之间呈很明显的相关性。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专家学者对田径教学训练、竞赛管理等理论体系的研究正逐步得以完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学科领域对田径运动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加大。
其间不乏涌现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为我国田径运动训练走向国际化、田径项目教学走向理性化提供了许多理论和实1常生: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22教育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田径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 20033张殿亮,余敬平,刘汉坤,陈广.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课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肇庆学院学报.2009(02)践依据4。
田径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田径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田径运动是体育项目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也备受欢迎。
田径运动作为基础运动项目,对于学生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有着很大成效。
田径运动不需要固定严苛的场地,因此它成为了当代体育运动的最简洁有效的途径。
因此,田径教学被各级院校广泛应用。
本文就田径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及研究,希望可以为从事该行业的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标签:田径教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是现在高职院校必备的教学课程。
随着国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体育运动尤其是田径运动备受欢迎。
田径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就更加重要。
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体现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及生源水平总而言之,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因此,相关高职院校需给予高度重视,针对现在田径教学的现状,查缺补漏,扬长避短,培养出新一代的人才。
一.田径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田径运动中有很大一部分为有氧运动,而有氧运动可以加快细胞的繁殖,从而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最终使得人体内各器官、系统出现适应性的变化,推动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同时,田径运动能够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进而使学生的体形更加健美。
另外调查还发现,经常参加田径运动的学生,体质更好,很少出现出现感冒、发烧等疾病。
因此田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磨炼学生意志,增加学生受挫能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现状的大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学习、考试以及找工作等压力,高职院校的田径教学也大多以中长跑为主。
这两者正好相吻合。
大量研究表面,经常参加中长跑的同学,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比赛中都大多以坚持的品质取胜。
而且学生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忘记各种压力,排解不良情绪,从而保证健康的心理状态。
同样有调查发现,经常参加田径等体育锻炼的学生常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因此很少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摘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吹响了大江南北体教融合的教学改革的号角。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对教育理念缺乏正确认知、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和教学资源难以得到保障等诸多问题,建议如下:一是要知觉重要性,不断转变观念;二是要清晰改革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三是要提升专业水平,推进教学实践;四是要完善相关设施,做好资源保障。
关键词:体教融合;教学改革;高校体育一、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理念缺乏正确认知“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所指,我们不但要以体育为载体,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科学理念,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
但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体育教学中对教育理念的植入不够深刻,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等思想缺乏正确认识,导致他们错误的认为年轻就是资本,把熬夜打游戏、无休止的“追剧”,以及饮食不规律等从来不当回事。
据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不断呈现下降趋势,近视率超过九成,且因体质较差,昏厥、猝死的事情时有发生,——“中国每年猝死人数超过55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1]。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课程设置,即“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指专业教师)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高校教学指南、要求,所制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
”[2]实践证明,教学和课程相契合的设置,是教学顺利开展的有效屏障。
但在调研中发现,许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不科学,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课程较为陈旧,不能与时俱进,有的院校甚至十年都没有进行过革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是课程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多数院校开发的课程仅仅限制在篮球、足球和田径等项目,没有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以及地方特色开发课程。
三是课程教学活动比较单一,仅仅苑囿于课内教学时间,没有调动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锻炼,更没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探索
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探索作者:张明鸣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摘要基于田径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地位,探讨了在高校教学改革体系中,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下,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与目标,改革的特色内容,实践教学改革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高校田径课程改革实践田径课程是高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田径运动的基础性功能,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人们思想多元化的发展,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健康日益朝着多样化需求的变化,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与建设,高校逐渐形成了集田径健身、田径技能和实用技能为一体的新课程。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干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这种田径课程改革的界定为“田径类”课程,并指出:田径类课程是以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竞技性、健身性、实用性练习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发展人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生存生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性体育实践课程。
因此,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做好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探索,使其发挥应有作用,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定位与目标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说明中,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辐射其他体育相关领域,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应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学生选课的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要求。
这是进行田径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
田径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田径类课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达到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具备田径类课程教学训练的基本能力、具备田径运动比赛的裁判工作能力、具备指导课外田径竞技健身锻炼的组织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专业田径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最新体育专业田径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它包括五大类的很多单项,是任何大型运动会中比赛项目最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项目。
田径专业也是体育学院热门专业,那么关于田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列举一二1、高职院校公共田径选修课强化核心力量训练重要性2、网络环境下田径专选课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3、关于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生理学特征分析4、探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田径教学与学生身体素质的关联5、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探究6、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研究7、新媒体时代下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8、体育游戏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探析9、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及训练对策研究10、普通高校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分析11、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12、关于田径教学在大学体育课中被边缘化的思考13、浅谈田径教学训练中放松训练的重要性14、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15、田径运动体育文化内涵与价值的探析16、新时期如何推动大学田径教学改革创新17、高校田径教学中休闲化的趋势发展研究18、绿色教育视角下高校田径课程改革的研究19、多媒体技术对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影响分析20、高校田径课程教学休闲化研究21、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校田径教学模式改革22、浅探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23、技工院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4、从多媒体技术视角探究高校田径教学实践25、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教学改革研究26、田径运动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存在的必要性27、浅谈高校校园田径文化的缺失与唤醒28、酒精对郑州大学高水平田径队径赛成绩的影响29、浅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基础训练30、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31、田径训练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32、浅析田径情景教学对体育教师的要求33、新常态下田径体育后备人才培育的教育体制与市场机制34、教育生态观下的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35、探析激励理论在普通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的运用36、关于高职院校中田径训练方法的探讨37、浅析田径课情景教学的作用38、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39、奥运会与世锦赛田径项目设置演变的研究40、河北省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制约因素分析41、关于青少年田径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浅析42、浅析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及预防措施43、论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会的现状与改革方向44、田径教育的现状45、高校快乐田径教学探论46、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探析47、新课标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思路初探48、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功能49、网络教学引入高校田径教学改革中的研究50、浅谈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途径51、田径运动的生理特征与饮食保健52、酒精对田径队男子中长跑成绩的影响--以郑州大学为例53、仁川亚运会中国田径项目的分析与展望54、田径技术课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55、骨龄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绩关系的研究56、探究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57、山西省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发展现状及对策58、高校体育课田径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刍议59、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探究60、多元智能理论下高校田径课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61、我国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缩减原因与对策分析62、田径训练干预对男性农民工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63、田径运动裁判的效度分析64、刍议田径短跑运动员如何进行力量素质训练65、青少年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6、论大学生健身活动中的田径运动67、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田径教学边缘化成因及对策分析68、田径短跑专门性训练方法的研究69、影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长的若干因素探究70、大学田径运动员比赛成绩影响因素分析71、高职院校田径运动开展探讨72、我国高校田径课程困境之对策研究73、简析业余田径训练的困惑及解决策略74、高职院校业余田径运动员的选才与训练研究75、激励理论在高校田径运动训练中的运用76、现代田径短跑项目特点及体能特征77、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要点分析78、普通大学生田径项目训练方法手段的实践研究79、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特点与防御对策初探80、田径错误技术的分类及纠错策略81、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选择中的优势82、中国与世界田径竞技格局分析83、对高职院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探析84、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若干问题思考85、田径核心力量的训练方式86、高校田径敎学中有效运用体育游戏的实践探索87、田径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88、浅谈关于高校体育田径项目困境的分析89、浅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有效训练90、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91、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中国田径成绩分析92、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93、高校田径教学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探讨94、关于幼师组建女子田径队的探索95、浅谈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调节96、试论田径运动中核心力量的训练97、青少年田径训练的有效控制98、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99、从竞技体育的本质看田径训练的规律性100、浅谈信心在田径运动中的作用赠送论文选题思路:毕业论文选题思路一、毕业论文选题思路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工作。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田径课程的教学探讨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田径课程的教学探讨摘要:田径运动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大项目,完美地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田径运动所包含的项目多,锻炼的形式也比较多样化,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小,便于开展,因此在学校开设田径课程,去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课程与健美操、球类运动相比,呈现形式并没有很丰富、多样,而是单一、枯燥的,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学生的体验感不好,自然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的田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体育课程标准内容,遵循田径课程理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田径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田径课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实现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田径课程教学的有效提高。
现阶段,在高中体育田径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一位高中体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新课程标准下田径课程分析体育新课程应该遵循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关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形体教育。
在改革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不断提升高中体育教育,重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建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运动,提升学生体能和体育精神,为日后学生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课程往往并不受限于场地、器材、环境的影响,这便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能帮助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
田径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去选择合适的项目。
田径有着很强的竞技性,有利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提升学生的精气神等。
田径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与体育精神,以及心理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身体素质很高、柔韧性强,田径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力量、速度,还能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和抗压能力。
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田径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田径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项目,其对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较高,是锻炼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成绩、增强体质和培养运动员综合潜能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中国,田径运动的普及和教学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种种问题和障碍。
本文将探讨田径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田径教学的现状1. 教学资源不足。
在学校教育中,田径项目往往被边缘化,学校没有足够的田径教练和场地设施,使得田径运动的普及程度较低。
2. 教学方法陈旧。
一些学校的田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对于技术和训练方法的更新不够及时,导致学生的田径技术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3. 学生参与度低。
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和吸引力,很多学生对田径项目缺乏兴趣,导致田径教学的开展难度较大。
4. 教师素质不高。
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对田径项目的了解和技术水平较低,导致无法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5. 学生训练压力大。
在一些学校,田径训练的压力较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对田径项目的热爱和投入度。
二、田径教学的对策分析1. 提高教学资源投入。
学校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田径教学的资源投入,包括场地设施的改善、教材教具的更新和人才培养。
2. 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者应及时更新田径教学方法,引入新的训练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3. 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校可以采取更多的宣传和活动策划,提高学生对田径项目的认识和兴趣,增加田径教学的参与度。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田径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5. 减轻学生训练压力。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田径训练,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损。
三、可行的解决方案2. 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引入新的田径教学模式,如分层教学、特长班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开设专业课程。
学校可以在体育课程中开设田径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论坛Education BBS
■ 李俊勇
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田径运动时一项传统的竞技类体育项目,在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的教学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本省1000名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并通过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针对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田径课;地方院校;教学改革
0引言
田径运动是一项常规的竞技类运动项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田径运动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可以增强运动者的娱乐性。
在地方院校的教学中,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对体育专业中田径课程的教学也进行了诸多形式的改革,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实施田径课程的实践教学,为地方企业单位提供适应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用型、高素质和全方位型人才。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调查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一个学年内,本省15所高校中学习体育专业的10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9~23岁,平均年龄(21.8±0.3)岁。
1.2研究方法
①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共设置20个项目,前10项为客观因素题,后10项为主观因素题。
问卷共发放1000份,有效回收1000份,回收率100%。
②统计分析法,通过问卷数据结果录入计算机数据库,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作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
2研究结果和分析
2.1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本省15所高校的体育专业中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爱好田径运动的有83人(8.3%),喜欢上田径课的仅为15人(1.5%)。
问卷结果中有210人在实际体育教学中选择田径课程,占总人数的21%,调查原因发现,在210名选择田径课程的学生中有195名(92.9%)学生是因为其他类型的体育课程无法选择,而被迫选择田径课程。
通过调查当地多所高校往届的田径课程选修率发现,田径课程由于生源不足的原因而无法开课的次数多达8次。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并不青 睐田径课程,而现阶段高校体育专业中田径课程存在生源不足,使教学难以实施的现状,应该引起当地相关单位和部门的重视,田径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
2.2地方校体育专业学生不选田径课程的原因分析
在问卷中针对体育专业学生不选田径课程的原因做了主观因素的数据归纳,在1000名被调查者中发现:有251人(25.1%)觉得自身身体负荷不了田径课程的运动量;有284人(28.4%)认为田径课程的期末考核过于严厉,不利于他们学分的修得;有283人(28.3%)认为田径课程在教学中过于枯燥,缺乏创新性;有182人(18.2%)认为田径课程教学的场地和设备过于陈旧,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田径课程的积极性。
事实上,研究调查的高校中的体育专业中田径课程的考核标准是严格按照教育部制定和办法的相关标准与制度制定的,确实存在考核难度较高的现象,这也是严重制约了学生选择体育课程的一个原因之一。
考核的难度加大,使得田径课程在教学中必须围绕考核进行相关训练,这也必然预示着课程中对于田径项目的运动训练程度的加深,大量的运动量使得一些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无法负荷,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田径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选择放弃田径项目的课程。
在研究中发现46.5%的学生关注重点在田径课程教学的枯燥、缺乏创新性和场地可设备的陈旧性上,这说明田径教学的模式的陈旧和传统化,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在常规的实践教学中,仅仅围绕着考核进行的教学过于制度化和理论化,缺乏了田径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和建议探讨
3.1地方高校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实践教学改革思考的方向
针对问卷中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分析,就地方高校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实践教学改革可进行如下方向的思考:①教学主体的思维转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现,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学主体都不再是教师,究其原因在于不断发展的教学观念的变化,学生成为教学顺利实施的主体地位,化被动教学转为主动教学可以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主动发展”的教学思路;
②教学目标的思维转变,传统教学之所以逐渐被淘汰是因为它围绕的是最终考核的成绩进行实施的,而教学的最终目的并非单纯的考核,而是“学以致用”,“用”才是一切教学的最终目标;③教学方式的思维转变,田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单纯口述理论基础,教师示范进行动作分解的讲解,课程往往过于单一和陈旧,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课堂的实际效率,实现教学精讲的作用。
3.2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探讨
通过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实践教学改革思考方向的分析可做出如下建议的探讨:①坚持田径课的教学设计中将趣味性有机的进行融合,适当降低教学中的操作技术难度和操作难度,拓展田径课程中的教学项目的开发,并在不超负荷学生运动量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强化学生运动素质;
②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性格特点设计学生喜欢的田径运动项目,淡化田径课程教学中的竞技运动性,提高教学的多样化和趣味性;③完善田径课程的考核制度,结合学生自身素质进行等级考核的方式,是田径课程的考核区域公平化、合理化和科学化。
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这个学年的项目规划,例如,在第一学年中重点发展学生的身体基础素质,第二学年则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田径课技术水平和拓展能力的培养。
在确定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从而实现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的时间教学改革。
4小结
田径项目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对田径课程改革,不仅能增加田径课程项目的趣味性,还能增强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学习主动心,将田径课程教学的思想延伸至“学以致用”为终极目标,淡化田径运动的竞技性,更新和优化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渐喜欢田径课程,以实现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时间教学改革的目的。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作者简介:李俊勇(1971~),男,硕士,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刘邦华,周怀球.高师体育专业术科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12(01):105-108.
[2]黄艳军,易弟兰.就业导向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09):3-4.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