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第六版)期末复习
医学统计学复习重点
整理分析和2.计描述4.(集合)。
1.抽样随机2.分组随机3.实验顺序随机。
称全距,用离散系数,为标准差与均数只比,常:CV=s/x究,1.抽样研究2.个体变异。
系统误差:指数据搜集和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不准确、造成观察结果呈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由于一些非人真实性(validity):观察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受系统误差的影响( (reliabiliy)——也称精密度(precision)或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作为对应的总体参数最常用的是95%10095有5在描述两变量间的关系时,若散点图呈直线趋势或有直线相关关系,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
参数:根根据样本的分布特征而计算得到的1、★医学统计学工作基本步骤:统计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2、★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统计推断3、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4、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均数;标准差。
5、★频数表的用途:揭示计量资料的分布类型;揭示计量资料的分布特征;便于发现特大值和特小值;便于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常见的统计资料的类型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7、★t检验的应用条件是:①正态分布:当样本含量较小时,要求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②方差齐性:两样本均数比较时,要求两总体方差相等。
U检验的应用条件是:①大样本(如n>50);②小样本,σ已知且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8、★.描述分类变量常用的指标有率、构成比、相对数。
9、率是指某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实际发生的观察单位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观察单位数之比,常用来描述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大小或强度构成比是指一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与该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之比,常用来描述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10、★四格表卡方专用公式应用条件n≥40,且Tmin≥5 研究事物或现象间的线性关系用相关分析,研究事物或现象间的线性数量依存关系用回归分析。
《医学统计学》复习重点总结
计量数据比较的统计公式
X 0 t Sx
样本均数与标准值的比较 *配对数据的比较(不做方 差齐性检验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例数 较小时(做方差齐性检验)
d d t Sd
X1 X 2 t S x1 x2
t检验与可信区间公式小结
X1 X 2 t , SX1X 2
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 n1 n2 2 检验公式
病变性质
肿瘤
恶性
1.层次不清,结构混乱,难于理解 2.线条过多,不符要求
修改后:
表 10 病变性质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囊肿 瘤样病变 合 计
口腔颌面部不同病变构成情况 例 数 674 558 192 168 1592 构成比(%) 42.34 35.05 12.06 10.55 100.00
﹡包括癌437例,肉瘤101例,果用统计表表达。
统计表类型:
简单表和组合表
统计图: 要求掌握图形选择. 如线图、直条图、直方图、构成图
例: 简单表格式
某地1980年男女HBsAg阳性率的比较 性别 调查例数 男 4234 女 4530 合计 8764 阳性数 303 181 484 阳性率% 7.16 4.00 5.52
第14章基于秩次的统计方法
掌握概念: 1)何为非参数统计? 2) 什么样数据适合采用秩和检验,以及秩和 检验的优缺点。 3)秩和检验有那几种检验方法?
注意:结果(y)数据为等级时,两组比较采 用秩和检验效率高于χ2检验,应首选秩和检验.
表 某病两组疗效的比较 比较组 无效 有效 显效 痊愈 合计 试验组 18( 31.6) 18 (31.6) 15(26.3) 6 (10.5) 57 对照组 21 (46.7) 15( 33.3) 8(17.8) 1( 2.2) 45 Total 39 33 23 7 102
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
小;③要注意分子分母正确选用;④要注意率与比的正确应用;⑤要注 意平均率的计算方法;⑥要注意资料的可比性;⑦率和构成比比较时作 假设检验。 7. 简述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的区别。 (1)资料要求上不同:直线回归分析适用于应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 机变量,自变量是选定变量;直线相关分析适用于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 的资料。 (2) 两种系数的意义不同:回归系数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数量上的依存 关系,回归系数越大回归直线越陡峭,表示应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越快; 相关系数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紧密程度的,相关系数越 大,两个变量的关联程度越大。 9. 假设检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答:假设检验的理论依据是小概率事件原理,步骤为: (1)根据研究目的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根据样本统计量的抽样分布规律,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计算检验 统计量 (3)确定P值,做出推断结论 10.方差分析应用广泛,可用于:①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②分 析两个或多个因素间的交互作用;③回归方程的线性假设检验;④多元 线性回归分析中偏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等。本章主要介绍完全随机设计 资料的方差分析、配伍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及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 析。 11. 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率比较时,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1)当总例数n≥40且所有格子的T≥5时,用2检验的基本公式或四格表 资料2检验的专用公式; (2)当n≥40但有1≤T<5时,用四格表资料2检验的校正公式;或改用四 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的连续性校正法: (3)当n<40,或T<1时,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12. 什么是医学参考值范围?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如何正确选用统计 方法? 答: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指所谓“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指标的 波动范围,亦称正常值范围。如95%的参考值范围包括了95%的观察 值,而有5%的观察值不在这一范围内。 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确定方法:
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
医学统计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学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1.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统计推断、统计描述第二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医学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步骤:统计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第三节统计资料的类型医学统计资料按研究指标的性质一般分为:定量资料、定性资料、等级资料一、定量资料(计量资料)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是用定量的方法测定观察单位(个体)某项指标数值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定量资料。
如身高(㎝)、体重(㎏)、脉搏(次/分)、血压(kPa,mmHg)等为数值变量,其组成的资料为定量资料。
二、定性资料(计数资料)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
亦称无序分类资料。
如:男-女分组;中医的虚、实,阴、阳等分组;按生存-死亡分组;A、B、O、AB分组。
三、等级资料等级资料(ranked data)是将观察单位按属性的等级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的资料为等级资料。
亦称有序分类资料。
如治疗结果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等级。
: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中、重;中医辨证中舌象的颜色有,淡、红、暗、紫。
♦根据需要,各类变量可以互相转化。
♦若按贫血的诊断标准将血红蛋白分为四个等级:重度贫血、中度贫血、轻度贫血、正常,可按等级资料处理。
有时亦可将定性资料或等级资料数量化,如将等级资料的治疗结果赋以分值,分别用0、1、2…等表示,则可按定量资料处理。
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同质与变异同质(homogeneity)是指观察单位或研究个体间被研究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同或基本相同。
如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同性别、同年龄、同地区、同民族、健康的儿童即为同质儿童。
变异(variation)由于生物个体的各种指标所受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同质的个体间各种指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变异。
如同质的儿童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指标会有一定的差别。
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1章绪论医学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应用科学。
1.个体:又称观察单位,是统计研究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的观察单位。
2.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某项指标测量值(观察值)的集合。
分为有限总体(明确规定了空间、时间、人群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和无限总体(无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
反映总体特征的指标为参数,常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
3.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整体。
(抽样,随机化原则,样本含量)根据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相应指标为统计量,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4.抽样研究: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样本的偶然性)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
其根源在于总体中的个体存在变异性。
只要是抽样研究,就一定存在抽样误差,不能用样本的指标直接下结论。
统计分析主要是针对抽样误差而言。
5.变量(一个个体的任意“特征”);资料(变量值的集合),资料类型:①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数值变量资料: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又可分为连续型和离散型两类;②计数资料/定性资料/无序分类变量资料/名义变量资料:表现为互补相容的属性或类别,一般无度量衡单位,可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③等级资料/半定量资料/有序分类变量资料: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各类资料间可相互转化。
①可选分析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等;②可选分析方法有:χ2检验、z检验等;③可选分析方法有:秩和检验、Ridit分析等。
6.误差: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
可分为随机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与非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与非系统误差)。
①随机误差:是一类不恒定、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它是不可避免的;②系统误差: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以掌握的,它是可以消除或控制的;③非系统误差:又称过失误差,是指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研究者偶然失误而造成的误差,可以消除。
《医学统计学》第6版单项选择题
《医学统计学》单项选择题摘自:李康,贺佳主编.医学统计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一章绪论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B. 各种类型的数据C. 动物和人的本质D. 有变异的医学事物E.疾病的预防与治疗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通常指的是()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用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有序数据的是()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E.四种血型4. 随机误差指的是()A. 由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B. 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E.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5. 系统误差指的是()A. 由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误差E. 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6. 抽样误差指的是()A. 由某些固定因素引起的误差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误差E. 由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7.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A. 随机误差B. 系统误差C. 过失误差D. 记录误差E.仪器故障误差8. 统计学中所谓的总体通常指的是()A. 自然界中的所有研究对象B. 概括性的研究结果C. 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D. 所有的观察数据E.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数据9. 医学统计学中所谓的样本通常指的是A. 可测量的生物样品B. 统计量C. 某一变量的测量值D. 数据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部分观察单位10. 医学研究中抽样误差的主要来源是()A. 测量仪器不够准确B. 检测出现错误C. 统计设计不够合理D. 生物个体的变异E.样本量不够答案:1.D 2.E 3.D 4.B 5.A 6.D 7.A 8.C 9.E 10.D第二章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1.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A. 中位数B. 几何均数C. 均数D. P95百分位数E. 频数分布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C.抽样误差较大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3.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A.化为计数资料 B. 便于计算C. 提供原始数据D.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E. 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4.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 均数B. 几何均数C. 中位数D. 百分位数E. 倒数的均数5.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B. 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6. 对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 变异系数B. 离均差平方和C. 极差D. 四分位数间距E. 标准差7.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方差E.四分位数间距8.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A. 数值离散度较小B. 数值离散度较大C. 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D. 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E. 数值分布不均匀9. 对于正偏态分布总体,其均数与中位数的关系是()A. 均数与中位数相同B. 均数大于中位数C. 均数小于中位数D. 两者有一定的数量关系E. 两者数量关系不定10. 在衡量数据的变异度时,标准差与方差相比,其主要特点是()A. 标准差小于方差B. 标准差大于方差C. 标准差更容易计算D. 标准差更为准确E. 标准差的计量单位与原始数据相同答案 1. A 2. B 3. E 4. B 5. A 6. E 7. E 8. D 9. B 10. E第三章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1. 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A.50% B.95% C. 97.5% D.99% E.不能确定(与标准差的大小有关)2. 标准正态分布的形态参数和位置参数分别为()A.0,1 B. 1,0 C. µ,σ D. σ,µ E. S,X3. 正态分布的均数、中位数和几何均数之间的关系为()A. 均数与几何均数相等B. 均数与中位数相等C. 中位数与几何均数相等D. 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均不相等E. 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均相等4.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计数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已知X =4.78×1012/L ,S=0.38×1012/L ,z=(4.00-4.78)/0.38=-2.05,1-Φ (z)= 1-Φ (-2.05)=0.9798,则理论上红细胞计数为( )A .高于4.78×1012/L 的成年男子占97.98%B .低于4.78×1012/L 的成年男子占97.98%C .高于4.00×1012/L 的成年男子占97.98%D .低于4.00×1012/L 的成年男子占97.98%E .在4.00×1012/L 至4.78×1012/L 的成年男子占97.98%5. 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 )A. 在此范围 “异常”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B. 在此范围 “正常”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C. 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D. 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E. 在人群中检测指标有5%的可能超出此范围6. 确定某项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时,“正常人”指的是( )A. 从未患过疾病的人B. 患过疾病但不影响研究指标的人C. 排除了患过某种疾病的人D. 排除了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或因素的人E. 健康状况良好的人7. 确定某项指标的医学参考值范围时,“正常人”指的是( )A. 从未患过疾病的人B. 患过疾病但不影响研究指标的人C. 排除了患过某种疾病的人D. 排除了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或因素的人E. 健康状况良好的人8. 要评价某地区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其统计学方法是( )A. 用均数来评价B. 用中位数来评价C. 用几何均数来评价D. 用变异系数来评价E. 用参考值范围来评价9.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 )A .数据服从正态分布B .数据服从偏态分布C .有大样本数据D .数据服从对称分布E .数据变异不能太大10.某市1974年238名居民的发汞含量(µmol/kg )如下,则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是( )发汞值(µmol/kg )15~ 35~ 55~ 75~ 95~ 115~ 135~ 155~ 175~ 195~215 人数 20 66 60 48 18 16 6 1 0 3A .<P 95B .>P 5C .(P 2.5,P 97.5)D .S X 96.1±E .S X 96.1±答案 1. A 2. B 3. B 4. C 5. D 6. D 7. C 8. E 9. B 10. A第四章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1. 如果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不能治愈的疾病得到缓解并延长生命,则应发生的情况是()A. 该病患病率增加B. 该病患病率减少C. 该病的发病率增加D. 该病的发病率减少E. 该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增加2. 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A. 乙肝易感人数B. 平均人口数C. 乙肝疫苗接种人数D. 乙肝患者人数E. 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3. 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A.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B.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C. 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D. 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E. 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4. 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但甲乡女性居民多,而乙乡男性居多,适当的比较方法是()A. 两个率直接比较B. 两个率间接比较C. 直接对感染人数进行比较D. 计算标准化率比较E. 不具备可比性5. 甲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比乙县高,经标准化后甲县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 甲县的诊断水平高B. 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好C. 甲县的人口健康水平高D.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更小E. 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更大6. 相对危险度RR的计算方法是()A. 两个标准化率之比B. 两种不同疾病的发病人数之比C. 两种不同疾病患病率之比D. 两种不同疾病的发病率之比E. 两种不同条件下某疾病发生的概率之比7. 比数比OR值表示的是()A. 两个标准化率的差别大小B. 两种不同疾病的发病率差别程度C. 两种不同疾病患病率差别程度D. 两种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E. 两种不同条件下某疾病发生的危险性程度8. 计算患病率时的平均人口数的计算方法是()A. 年初人口数和年末人口数的平均值B. 全年年初的人口数C. 全年年末人口数D. 生活满一年的总人口数E. 生活至少在半年以上的总人口数9. 死因构成比反映的是()A. 各种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B. 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C. 疾病在人群的分布情况D. 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E. 各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大小10.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是()A. 患病率高于发病率B. 患病率低于发病率C. 计算患病率不包括新发病例D. 发病率更容易获得E. 患病率与病程有关答案 1. A 2. C 3. D 4. D 5. E 6. E 7. E 8. A 9. D 10. E第五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统计表的主要作用是()A. 便于形象描述和表达结果B. 客观表达实验的原始数据C. 减少论文篇幅D. 容易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E. 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和便于分析对比2.描述某疾病患者年龄(岁)的分布,应采用的统计图是()A.线图B.直条图C.百分条图D.直方图E.箱式图3.高血压临床试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析考虑治疗0周、2周、4周、6周、8周血压的动态变化和改善情况,为了直观显示出两组血压平均变动情况,宜选用的统计图是()A.半对数线图B.线图C.直条图D.直方图E.百分条图4.研究三种不同麻醉剂在麻醉后的镇痛效果,采用计量评分法,分数呈偏态分布,比较终点时分数的平均水平及个体的变异程度,应使用的图形是()A. 复式条图B. 复式线图C. 散点图D. 直方图E. 箱式图5. 研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载脂蛋白B-100的数量依存关系,应绘制的图形是()A. 直方图B. 箱式图C. 线图D. 散点图E. 直条图6.下列统计图适用于表示构成比关系的是()A. 直方图B. 箱式图C. 误差条图、条图D. 散点图、线图E. 圆图、百分条图7. 有些资料构成统计表时,下列哪一项可以省略()A. 标题B. 标目C. 线条D. 数字E. 备注8.绘制下列统计图纵轴坐标刻度必须从“0”开始的有()A. 圆图B. 百分条图C. 线图D. 半对数线图E. 直方图9.描述某现象频数分布情况可选择()A. 圆图B. 百分条图C. 箱式图D. 误差条图E. 直方图10.对比某种清热解毒药物和对照药物的疗效,其单项指标为口渴、身痛、头痛、咳嗽、流涕、鼻塞、咽痛和发热的有效率,应选用的统计图是()A. 圆图B. 百分条图C. 箱式图D. 复式条图E. 直方图答案 1. E 2. D 3. B 4. E 5. D 6. E 7. E 8. E 9. E 10. D第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1. 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C. 抽样误差越大D.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小E.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A. 样本不是随机抽取B. 测量不准确C. 资料不是正态分布D. 个体差异E. 统计指标选择不当3. 要减少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A. 减少系统误差B. 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C. 减小标准差D. 控制偏倚E. 适当增加样本含量4. 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 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A. 正偏态分布B. 负偏态分布C. 正态分布D. t分布E. 标准正态分布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9.1×109/L,其含义是()A. 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B. 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C. 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D. 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6.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 ~9.1×109/L ,其含义是( )A. 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B. 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C. 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D. 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7. 某地抽取正常成年人200名,测得其血清胆固醇的均数为3.64mmol/L ,标准差为1.20 mmol/L ,则该地正常成年人血清胆固醇均数的95%可信区间是( )A. 3.64±1.96×1.20B. 3.64±1.20C. 200/20.196.164.3×±D. 200/20.158.264.3×±E. 3.64±2.58×1.208.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E. 检验样本的P 值是否为小概率9. 假设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A. 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 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 认为样本之间有差别的统计学证据越充分D. 认为总体之间有差别的统计学证据越充分E. 认为总体之间有差别的统计学证据越不充分10. 关于假设检验,正确的说法( )A. 检验水准必须设为0.05B. 必须采用双侧检验C. 必须根据样本大小选择检验水准D. 必须建立无效假设E. 要说明无效假设正确,必须计算P 值答案 1. E 2. D 3. E 4. C 5. B 6. E 7. C 8. D 9. D 10. D第七章 t 检验1. 两样本均数之差的标准误反映的是( )A. 两样本数据集中趋势的差别B. 两样本数据的变异程度C. t 分布的不同形状D. 数据的分布特征E. 两样本均数之差的变异程度2.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0>P 说明( )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C.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D.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3.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A.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C. 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D. 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4.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5. 假设检验中的Ⅱ类错误指的是( )A. 可能出现的误判错误B. 可能出现的假阳性错误C. 可能出现的假阴性错误D. 可能出现的无效假设错误E. 可能出现的备择假设错误6.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错误,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A. 减少Ⅰ类错误B. 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C. 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D. 提高检验界值E. 增加样本含量7. 以下不能用配对检验方法的是( )A. 比较15名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Sirt1基因的表达量B.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测量15名肝癌患者组织中Sirt1基因的表达量C. 比较早期和晚期肝癌患者各15例癌组织中的Sirt1基因的表达量D. 比较糖尿病患者经某种药物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E. 比较15名受试者针刺檀中穴前后的痛阈值8. 两独立样本均数 t 检验,其前提条件是( )A. 两总体均数相等B. 两总体均数不等C. 两总体方差相等D. 两总体方差不等E. 两总体均数和两总体方差都相等9. 若将配对设计的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均数 t 检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A. 增加出现I 类错误的概率B. 增加出现II 类错误的概率C. 检验结果的P 值不准D. 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不准E. 不满足t 检验的应用条件10.两组定量资料比较,当方差不齐时,应该使用的检验方法是( )A. 配对 t 检验B. Satterthwaite t ′ 检验C. 两独立样本均数t 检验D. 方差齐性检验E. z 检验答案 1. E 2. D 3. E 4. D 5. C 6. E 7. C 8. C 9. B 10. B第八章 方差分析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A .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 .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C .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D .两方差之比服从F 分布E .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2.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之一是方差齐性,它是指( )A. 各比较组相应的样本方差相等B. 各比较组相应的总体方差相等C. 组内方差=组间方差D. 总方差=各组方差之和E. 总方差=组内方差 + 组间方差3. 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反映的是( )A. 随机测量误差大小B. 某因素效应大小C. 处理因素效应与随机误差综合结果D. 全部数据的离散度E. 各组方差的平均水平4. 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方差分析与t 检验的关系是( )A. t 检验结果更准确B. 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C. t 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D. 近似等价E. 完全等价5.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如果0.05P <,则应该进一步做的是( )A .两均数的t 检验B .区组方差分析C .方差齐性检验D .SNK-q 检验E .确定单独效应6.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经方差分析,如果0.05P <,则结论为( )A .各样本均数全相等B .各样本均数全不相等C .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D .至少有两个总体均数不等E .各总体均数全相等7.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若处理无作用,则方差分析的F 值在理论上应接近于( )A .()21,F νναB .误差处理SS SS / C. 0 D. 1 E. 任意值8.对于多个方差的齐性检验,若P < α,可认为( )A .多个样本方差全不相等B .多个总体方差全不相等C .多个样本方差不全相等D .多个总体方差不全相等E .多个总体方差相等9.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两因素X 与Y 具有交互作用指的是( )A .X 和Y 的主效应相互影响B .X 与Y 对观察指标的影响相差较大C .X 与Y 有叠加作用D .X 对观察指标的作用受Y 水平的影响E .X 与Y 的联合作用较大10.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如果0.05P <,则应该进一步做的是( )A .两均数的t 检验B .区组方差分析C .方差齐性检验D .SNK-q 检验E .确定单独效应答案: 1. E 2. B 3. C 4. E 5. D 6. D 7. D 8. D 9. D 10. C第八章 χ2 检验1. 两样本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A. 两样本率差别越大B. 两总体率差别越大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率不同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率不同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率相同2.欲比较两组阳性反应率, 在样本量非常小的情况下(如1210,10n n <<), 应采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是( )A. 四格表χ2检验B. 校正四格表χ2检验C. Fisher 确切概率法D. 配对χ2检验E. 校正配对χ2检验3.进行四组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如220.01,3χχ>,可认为( ) A. 四组样本率均不相同 B. 四组总体率均不相同C. 四组样本率相差较大D. 至少有两组样本率不相同E. 至少有两组总体率不相同4. 从甲、乙两文中,查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χ2检验,甲文220.01,1χχ>,乙文220.05,1χχ>,可认为( ) A. 两文结果有矛盾 B. 两文结果完全相同C. 甲文结果更为可信D. 乙文结果更为可信E. 甲文说明总体的差异较大5. 两组有效率比较的检验功效相关因素是()A. 检验水准和样本率B. 总体率差别和样本含量C. 样本含量和样本率D. 总体率差别和理论频数E. 容许误差和检验水准6. 通常分析四格表需用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的情况是()A. T< 5B. T < 1或n < 40C. T< 5且n < 40D. 1≤T< 5且n > 40E. T< 5或n < 407. 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数不变时,如果某格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其理论频数是()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确定E. 随该格实际频数的增加而增减8. 对四种药物进行临床试验,计算有效率,规定检验水准α=0.05,若需要进行多重比较,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后的检验水准应该是()A. 0.017B. 0.008C. 0.025D. 0.005E. 0.0139. 对药物的四种剂量(0剂量、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进行临床试验,计算有效率,规定检验水准α=0.05,若需要进行多重比较(多个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用Bonferroni方法校正后的检验水准应该是()A. 0.050B. 0.010C. 0.025D. 0.005E. 0.01710. 利用χ2检验公式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A. 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B. 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C. 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D. 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差别E. 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比例答案: 1. D 2. C 3. E 4. C 5. B 6. D 7. C 8. B 9. E 10. C第九章非参数检验1.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 相对参数检验来说,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优点是()A. 适用范围广B. 检验效能高C.检验结果更准确 D. 充分利用资料信息E. 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2. 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是()A. 增加Ⅰ类错误B. 增加Ⅱ类错误C. 减少Ⅰ类错误D. 减少Ⅱ类错误E. 两类错误都增加3.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如果样本含量一定,两组秩和的差别越大说明A. 两总体的差别越大B. 两总体的差别越小C. 两样本的差别可能越大D. 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有差别E. 越有理由说明两总体无差别4. 多个计量资料的比较,当分布类型未知时,应选择的统计方法是()A. 方差分析B.Wilcoxon T检验C. Kruskal-Wallis H检验D. u检验E. 列联表χ2检验5. 两组数据的秩和检验和t检验相比,其优点是()A. 计算简便B. 检验假设合理C. 检验效能高D. 抽样误差更小E. 对数据分布不做限制6.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统计量T是()A. 例数较小的秩和B. 例数较大的秩和C. 较小的秩和D. 较大的秩和E. 任意一组数据的秩和7.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无效假设是()A. 两样本有相同的秩和B. 两总体有相同的秩和C. 两样本分布相同D. 两总体分布相同E. 两总体分布的位置相同8. 两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为P值小于0.05,判断孰优孰劣的根据是()A. 比较两样本的秩和大小B. P值大小C. 检验统计量T值大小D. 两样本秩和的差别大小E. 比较两样本平均秩(Mean Rank)的大小9.在一项临床试验研究中,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现欲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无差别,宜采用的统计方法是×列联表χ2检验A. Wilcoxon秩和检验B. 24C. 四格表χ2检验D. Fisher确切概率法E. 计算标准化率10.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甲组中最小数据有2个0.2,乙组中最小数据有3个0.2,则数据0.2对应的秩次是( )A. 0.2B. 1.0C. 5.0D. 2.5E. 3.0答案 1. A 2. B 3. D 4. C 5. E 6. A 7. E 8. E 9. A 10. E第十章 线性相关与回归1. 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对应的是( )A. 相关系数越大B.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B. 回归系数越大C. 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E. 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 值越大2. 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2R 越接近于1,说明( )A. 相关系数越大B. 回归方程的显著程度越高C. 应变量的变异越大D. 应变量的变异越小E. 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大3. 对两变量X 和Y 作简单线性相关分析,要求的条件是( )A. X 和Y 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B. X 服从正态分布C. Y 服从正态分布D. X 和Y 有回归关系E. X 和Y 至少有一个服从正态分布4. 两组资料作回归分析,直线回归系数b 较大的一组,表示( )A .相关系数r 也较大较大B .假设检验的P 值较小C .决定系数R 2较大D .决定系数R 2较小E .Y 随X 变化其数量关系有更大的变化 5. 1~7岁儿童可以用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回归方程为ˆ144YX =+,若将体重换成国际单位kg ,则此方程( )A .常数项改变B .回归系数改变C .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改变D .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不改变E .决定系数改变6. 对同一资料进行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时,下列正确的情形是( )A .ρ=0时,r=0B .ρ>0时,r>0C .r>0时,b<0D .r<0时,b<0E .ρ<0时,r>07. 下列双变量中,适用于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的是( )A .年龄与体重B .民族与血型C .体重与体表面积D .母亲文化水平与子女智商E .工龄与患病率8. 对同一资料进行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时,下列正确的情形是( )A .有密切的关系B .有一定的因果关系C .相关关系密切D .存在数量依存关系E .有较强的回归关系9. 作线性相关分析时,当n=12,r=0.767,查r 界值表823.010,2/001.0=r ,795.010,2/002.0=r ,750.010,2/005.0=r ,则P 值范围为( )A .0.001<P<0.002B .P<0.001C .P<0.002D .P>0.005E .0.002<P<0.00510.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n =48),得决定系数R 2=0.49,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两个变量具有回归关系B .一定有相关系数r=0.70或r= - 0.70C .假设检验的自由度ν=46D .回归平方和大于剩余平方和E .Y 的总变异有49%可以由X 的变化解释答案 1. B 2. E 3. A 4. E 5. C 6. D 7. C 8. D 9. E 10. D第十一章 多元线性回归1. 在疾病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中,采用多变量回归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A .节省样本B .提高分析效率C .克服共线影响D .减少异常值的影响E .减少混杂的影响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反映回归平方和在应变量Y 的总离均差平方和中所占比重的统计量是( )A. 简单相关系数 B .复相关系数C. 偏回归系数D. 回归均方E. 决定系数R 23. 对同一资料作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若对两个具有不同个数自变量的回归方程进行比较,应选用的指标是( )A .决定系数 B. 相关系数C. 偏回归平方和D. 校正决定系数E. 复相关系数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反映自变量对应变量作用大小的是( )A .决定系数 B. 标准化偏回归系数C. 偏回归平方和D. 校正决定系数E. 复相关系数。
医学统计学复习资料与复习题答案
教学提要(一)《医用统计学》基本概念1、变异:宇宙中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
即使是性质相同的事物,就同一观察指标来看,各观察指标(亦称个体)之间,也各有差异,称为变异。
同质观察单位之间的个体变异,是生物的重要特征,是偶然性的表现。
2、变量: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得观察单位某种指标的数值互相不等,所以个体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
3、总体:即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更确切地说,是性质相同的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4、样本:即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观察单位进行观察,这部分观察单位称为样本。
为了使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抽样必须遵循随机化的原则,即总体中每一观察单位均有相同的机会被抽取到样本中去。
5、计量资料(数值变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一般有度量衡等单位。
6、计数资料(分类变量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计数资料。
可分为二项式或多项式分类变量。
7、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这类资料与计数资料不同的是:属性的分组有程度的差别,各组按大小顺序排列;与计量资料不同的是:每个观察单位未确切定量,因而称为半定量资料。
8、抽样误差:由于总体中各观察单位间存在个体差异, 抽样研究中抽取的样本, 只包含总体的一部分, 因而样本指标不一定等于相应的总体指标, 这种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设计: 这是关键的一步。
要求科学、周密、简明。
2、搜集资料: 要求完整、准确、及时。
医学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1) 统计报表; (2) 日常医疗工作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卡片; (3) 专题调查3、整理资料: 核查资料; 按性质或数量分组, 拟定整理表。
4、分析资料: 包括指标的计算、统计图表的绘制, 用统计方法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对资料作统计分析。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复习要点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复习要点第⼀章绪论1、数据/资料的分类:①、计量资料,⼜称定量资料或者数值变量;为观测每个观察单位某项治疗的⼤⼩⽽获得的资料。
②、计数资料,⼜称定性资料或者⽆序分类变量;为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者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
③、等级资料,⼜称半定量资料或者有序分类变量。
为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
2、统计学常⽤基本概念:①、统计学(statistics)是关于数据的科学与艺术,包括设计、搜集、整理、分析和表达等步骤,从数据中提炼新的有科学价值的信息。
②、总体(population)指的是根据研究⽬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③、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统计学的原理和⽅法处理医学资料中的同质性和变异性的科学和艺术,通过⼀定数量的观察、对⽐、分析,揭⽰那些困惑费解的医学问题背后的规律性。
④、样本(sample):指的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
⑤、变量(variable):对观察单位某项特征进⾏测量或者观察,这种特征称为变量。
⑥、频率(frequency):指的是样本的实际发⽣率。
⑦、概率(probability):指的是随机事件发⽣的可能性⼤⼩。
⽤⼤写的P表⽰。
3、统计⼯作的基本步骤:①、统计设计:包括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的设想与安排;②、收集资料:采取措施取得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③、整理资料:将原始数据净化、系统化和条理化;④、分析资料: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两个⽅⾯。
第⼆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 频数表的编制⽅法,频数分布的类型及频数表的⽤途①、求极差(range):也称全距,即最⼤值和最⼩值之差,记作R;②、确定组段数和组距,组段数通常取10-15组;③、根据组距写出组段,每个组段的下限为L,上限为U,变量X值得归组统⼀定为L≤X<U,最后⼀组包括下限。
医学统计学(第六版马斌荣)课后答案很全面
医学统计学(第六版马斌荣)课后答案很全面第一篇:医学统计学(第六版马斌荣)课后答案很全面医学统计学(第六版)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D2.E3.D4.B5.A6.D7.A8.C9.E 10.D二、简答题1更容易理解,统计推断则可以使用概率的方式给出结论,两者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具有变异性的医学规律,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2能够提高研究效率,并使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数据整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归类,检查数据质量,以及是否符合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要求等。
统计描述用来描述及总结数据的重要特征,统计推断指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计算参数估计的可信区间、假设检验的P 值得出相互比较是否有差别的结论。
45差是生物体的自然变异和各种不可预知因素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6 第二章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一、单项选择题1.A2.B3.E4.B5.A6.E7.E8.D9.B 10.E二、计算与分析2第三章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C5.D6.D7.C8.E9.B 10.A二、计算与分析1 2 [参考答案] 题中所给资料属于正偏态分布资料,所以宜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其参考值范围。
又因血铅含量仅过大为异常,故应计算只有上限的单侧范围,即95P。
第四章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D5.E6.E7.E8.A9.D 10.E二、计算与分析1[参考答案] 不正确,因为此百分比是构成比,不是率,要知道男女谁更易患病,需得到1290名职工中的男女比例,然后分别计算男女患病率。
2[参考答案] 不正确,此为构成比替代率来下结论,正确的计算是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除各年龄段的调查人数得到死亡率。
3[参考答案] 不正确,此为构成比替代率来下结论,正确的计算是用各型肝炎的新病例数除以同时期内可能会发生该病的人群人口数得到发病率。
《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Label 分)1 .体重指数(kg/m2)是()。
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正确答案:B2 .统计量()。
A.是统计总体数据得到的量B.反映总体统计特征的量C.是根据总体的全部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D.是用参数估计出来的E.是由样本数据计算出的统计指标正确答案:E3 .血压(Kpa)是()。
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正确答案:B4 .小概率事件在统计学上的含义是()。
A.指发生概率P≥0.5的随机事件B.指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绝对不发生的事件C.在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的事件,一般指P≤0.05D.在一次实验或者观察中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事件,一般指P>0.05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正确答案:C5 .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1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则研究的总体是()。
A.所有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D.11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E.所有男子的血清总胆固醇值正确答案:C6 .搞好统计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最主要的是:()。
A.原始资料要多B.原始资料要准确C.整理资料要细D.分析资料要先进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7 .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性别B.体重C.血型D.职业E.民族正确答案:B8 .表示血型(A.B.AB.O型)的资料,该资料为()。
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分类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正确答案:C9 .若要通过样本作统计推断,样本应是()。
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B.总体中任一部分C.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D.总体中选取的有意义的一部分E.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正确答案:C10 .脉搏数(次/分)是:()。
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正确答案:B11 .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是同质所有观察单位的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有限总体:是指空间、时间范围限制的总体。
3、无限总体:是指没有空间、时间限制的总体。
4、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实测值的集合。
5、@计量资料:又称定量资料或数值变量资料。
为观测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的大小,而获得的资料。
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根据其观测值取值是否连续,又可分为连续型或离散型两类。
6、计数资料:又称定性资料或者无序分类变量资料,亦称名义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照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计数,分组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得到的资料。
其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性或类别。
分两种情形:(1)二分类:两类间相互对立,互不相容。
(2)多分类:各类间互不相容。
7、等级资料:又称半定量资料或有序分类变量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分类汇总各组观察单位数后而得到的资料。
其变量值具有半定量性质,表现为等级大小或属性程度。
8、随机误差(偶然误差):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观察值不按方向性和系统性变化,在大量重复测量中,它可呈现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规律性变化。
9、平均数:描述一组变量值的集中位置或水平。
常用的平均数有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中位数。
10、抽样误差:由于个体差异和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以及统一总体若干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
11、I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错误称为I 型错误。
检验水平,就是预先规定的允许犯I型错误概率的最大值。
I型错误概率大小也用α表示,α可取单尾亦可取双尾。
12、II型错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取伪”的错误称为II型错误。
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β只取单尾,β值的大小一般未知,,须在知道两总体差值δ、α及n时,才能算出。
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1. 用样本均数推论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总体标准差未知且样本量较小) A x v s t x ,05.0±2.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α=0.05),当|t|>t 0.05,(ν)时: E 接受备择假设3.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α=0.05),当|t|>t 0.05,(ν)时,统计结论为 CC 两总体均数不同 4.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其中第二类错误最小的是 BA α=0.05B α=0.2C α=0.1D α=0.035.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无效假设是 DD 两总体均数相等6.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α=0.05),当“拒绝H0,接受H1”时,P 值越小 EE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7. 两个样本均数比较t 检验时,每个变量同时加上一个不为“0”的常后,其t 值 AA 变大 8. 检验效能是指A αB 1- αC βD 1-βE 以上都不对9. 第一类错误是指 A 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10. 第二类错误是指 D 接受实际不成立的H111. 要使两类错误同时减少的方法是 AA 增加样本量 12. 以下何种情况进行单侧检验 AA 已知A 药肯定优于B 药 13. 以下何种情况进行单侧检验 AA 已知21χχ> 14. 在进行t 检验时,P 值和α值的关系 EE α值是研究者事先确定的15. 在配对t 检验中 EE 当不拒绝H0时,差值的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一定包含016.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A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17.概率P=0,则表示 BB 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18.抽签的方法属于 DD 单纯随机抽样 19.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BB 计量资料 20.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疗结果 治愈 显效 好转 恶化 死亡治疗人数 8 23 6 3 1该资料的类型是: D 有序分类资料21.样本是总体的 C 有代表性的部分 22.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C 整理资料23.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C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24.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BB 系统误差25.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D 交叉的原则26.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几何均数27.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C M28.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29.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10、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C 630.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 D 变异系数31.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95%正常值围 A X±1.96S32.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33.正态分布是以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34.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围时,调查对象是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35.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36.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37.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
医学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
医学统计学考试复习资料一、统计学(statistics) ---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并且据此作出决策的一门学科。
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 --- 是以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并且作出决策。
从而掌握事物内在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医学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步骤:1、统计设计(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2、搜集资料(资料来源:统计报表,医疗卫生工作记录,专题调查或实验研究);3、整理资料(审核,分组,汇总);4、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三、频数分布图的步骤,用途:步骤:1、计算全距;2、确定组距;3、划分组段;4、统计频数;5、频率与累计频率。
用途:①反映频数分布的类型。
②描述频数分布的特征。
③便于发现极端值:如极大值、或极小值。
④便于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
四、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的概念、特点及应用条件:集中趋势: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指标。
(1)算术均数:应用条件:①正态分布的数据;②对称分布的数据。
(2)几何均数:适用条件:对于变量值呈倍数关系或呈对数正态分布。
(3)中位数:应用条件:①偏态分布②分布不明③有极端值④有开口的资料。
特点:不受极端值影响。
(4)百分位数:应用条件:①描述一组资料在某百分位置上的水平;②用于确定正常值范围;③计算四分位数间距。
(5)众数:一组观察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可以没有也可以不止一个。
离散趋势:反映一组数据离散或分散的水平的指标。
(1)极差: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优点:计算简单方便,应用广范,容易理解。
缺点:只反映两端数据最大最小值的差别,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不能反映组内其他变量离散情况。
(2)四分位数间距:Q=P75-P25。
优点:不受极端值影响,比极差R 稳定。
缺点:计算繁琐、不易理解、只反映中间50%的数据的两端的差值(3)方差的特点:①充分反映了每一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别;② S2指标很稳定;③S2应用广泛;④S2计算比较麻烦;⑤S2单位是原单位的平方,在实际应用时不太方便。
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测单位的集合。
样本:是从统计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测单位的集合。
同质:即构成总体的各个观测单位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性质相同或基本相同。
变异:是指在同质基础上各观测单位之间的差异。
离散型变量:指只能取可数的或有限个数的变量。
特点只是取顺序整数值连续性变量:指可以取各整数区间的一切实数值的变量。
特点是在两个连续的整数值之间还可以用小数或分数连接起来的非整数值。
二、统计的含义1.统计工作:指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统计数据的工作,是统计数据与统计理论的基础和源泉。
2.统计数据:指统计工作研究的主体及成果。
3.统计学:是对研究对象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以揭示其总体特征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
三、统计学的主要内容1.研究设计:是按照研究目的和统计学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具体性、专业性的工作方案。
2.统计描述:用统计指标、统计图、统计表等方法描述样本资料的数据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
3.统计推断:用样本信息推论总体特征的归纳过程,它有两个重要领域。
四、误差及其分类误差指实际观测值与真值之差或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
误差分为非随机误差和随机误差,非随机误差:粗差-粗心大意,无规律性,可以避免;系统误差-仪器、方法、等条件的差异,感官、理论和实验方法的差异。
随机误差:测量误差-由一系列实验或观测条件的随机波动造成的实测值与真值之差;抽样误差-随机抽样引起的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异。
五、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中医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中医统计资料的类型1.计量资料:是由数值变量产生的资料,即对每个观察单位用计量方法测得某项标志数值大小所得资料,变量值大多有度量衡单位;2.计数资料:是由分类变量产生的资料,即对每个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分组计数得到的资料,变量值变现为互不相容的属性或类别,无度量衡单位。
统计描述一、频数分布:是指观测值按大小分组,各个组段内观测值个数的分布,它是了解数据分布形态特征与规律的基础。
医学统计学复习(练习及答案)
第36题:使用相对数时容易犯的错误是。
A.把构成比作为相对比
B.把构成比作为率
C.把率作为相对比
D.把率作为构成比
E.把相对比作为构成比
第37题: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方差
第38题:当统计分析结果是差别无显着性,但所求得的检验统计量在界值附近时,下结论应慎重,是因为。
A.差值的总体均数为0
B.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
C. μd≠0
D. Md≠0
E. μ1≠μ2
第23题:样本率的标准误sp的特点有。
A.n越大,则sp越大
B.p越大,则sp越大
C.1-p越大,则sp越大
D.np越大,则sp越大
E.n越大,则sp越小
第24题:统计地图可用于表示。
A.某现象内部构成
B.某现象地理分布
A. ∑(X-X)2
B. ∑(Y-Y)2
C. ∑XY-(∑X)( ∑Y)/n
D. ∑Y2-(∑Y)2/n
E. ∑(X-X)2/n
第32题:t分布与正态分布存在如下哪一种关系。
A.二者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B.曲线下中间9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为±1.96
C.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二都分布一致
D.当样本含量无限大时,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一致
C.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均数来评价
D.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1-α可信区间来评价
E.用该市5岁男孩身高的全距来评价
第44题:同一双变量资料,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有。
A. r>0时,b<0
B. r>0时,b>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
一绪论
第一节:
统计学:
重要作用:在于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
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
第二节:
基本内容:
1 .统计设计
2 .数据整理
3.统计描述
4.统计推断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同质: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其性质大致相同。
变异:各观察单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变异。
变量与数据类型
总体和样本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参数:μ率:μ/π
样本: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统计量:率/ P
X X
第二章
第一节频数分布
频数表
1.求全距:max—min=R
2.确定组数:1/10*全距
3.确定组距:
4.确定组限: 第一组下限≤min
最后一组上限≥max
偶数比奇数好
5.确定频数
6.归纳分析
第二节
一、算术均数
适用:正态分布
用于说明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
(一)直接法(小样本) = / :样本均数 n :样本观察例数
(二)加权法 (大样本) n
∑= X f X
=(各组中值*组频数)/n 组中值=1.(本组下限+第二组下限)/2
2.本组下限值+组距/2
二、几何均数
适用:1.等比资料 2.对数正态分布 小样本:n
∑-= X lg lg G 1 X X X
大样本:n ∑
-=M 1 X lg f lg G
三、中位数 小样本:奇数:M=X (N+1)/2
偶数:M=1/2[X n /2+X (n/2+1)] 大样本:i f f n 5.0L M M
L M ⨯-+=)( M :中位数; L M :M 所在组的上限; f L :M 所在组之前积累的频数 ;f M :M 所在组的频数; i :组距。
四、百分位数
i f f x%n L P x
L x X ⨯-⨯+=)( L x :X 所在组的上限; f X :X 所在组之前积累的频数 ;f L :X 所在组的频数; i :组距
第三节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
一、极差
极差(R ):即全距=max –min
二、四分位数间距 (越大则数据变异越大。
适用于偏态分布。
)
Q=P 75 - P 25
三、方差
样本方差:S 2=Σ(X- )2/(n-1) 总体方差:
Σ(x μ)2/(n -1)
Ps: 样本方差 1-n X -X SS
S 22∑==)(ν 总体方差 N X -X SS S 22∑==
)(ν 四、标准差
样本:S=
五、变异系数 用于均属相差交大或单位不同的几组数据观察值的比较。
CV=%100X
S ⨯ 第三章 正态分布与医学参考值范围
第一节正态分布
(高斯分布)
一、正态曲线
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对称,略呈钟形。
随机变量X 服从
X
f(x)=
且
F (x )=
随机变数x 的分布叫作正态分布,记作N( μ , δ2 ) ,读作“具平均数为μ,方差为δ2 的正态分布”
主要特征:
1.以X=μ为中心,左右对称,不与x轴相交。
2.在X=μ处有最大值,越远越小。
3. μ曲线右移
μ曲线左移
曲线越平
4. μ±面积68.27%
μ±1.64面积90.00%
μ±1.96面积95.00%
μ±2.58面积99.00%
三、标准正态分布
对于任意服从N( μ , δ2 )分布的随机变量X 经
Z=(X-μ)/转化为μ=0 的标准正态分布。
Φ(u )=
Φ(Z)=1-Φ(-Z)
u=
当μ和未知利用样本均数和标准差S计算Z
Z=(X-)/S
四、医学参考值范围
指数据大多数个体值的波动范围。
制定:
1.确定同质的参照总体。
2.选择足够例数的参照样本。
3.控制检测误差。
4.选择单、双侧界值。
5.选择适合的百分数范围。
6.选择计算参考值范围的方法。
三、计算方法
第四章定性数据的统计描述
第一节常用相对数
相对数:两个相关的绝对数之比。
性质取决于分子与分母的意义。
一、率
率=(某事物或现象发生的实际数/某事物或现象发生的所有可能数)*比例基数
率=(A+/A ++A-)*K
二、构成比
构成比=(该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某事物内部的所有观察单位之后)*100%
三、相对比
相对比=A/B*K (*100%)分子大于分母不乘K
第二节医学常用相对数指标
1、死亡率=(死亡人口总数/同年该地平均人口数)*100% 构成比≠率
第五章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一节、统计表
(必要)结构:
1.表号标题(时间、地点、研究内容)
2.标目
3.线条顶线、底线、中线
4.数字
5.备注
第二节、统计图注意图例
结构:
1.标题
2.图域
3.标目
4.图例
5.刻度
定量数据:(连续性)
一、直方图(连续变量频数分布)
二、线图(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趋势)横/纵=7/5 纵轴必须从零开始
三、箱式图(比较两组或多组资料的集中和离散趋势)(偏态分布)
五、散点图(用密集程度和变化趋势表示两指标之间的直线或曲线关系)
定性数据:
一、直条图(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数值大小和对比关系)
(单式、复式)
二、构成图(用于构成比资料)
1.圆图
2.百分条图
第六章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第一节参数估计
一、抽样误差
(一)均数的标准误:反应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的标准差。
理论:
样本:标准差
标准误
(二)率的标准误:样本率的标准差
总体:
样本:
二、可信区间
事先给定的概率1-α称为可信度
计算得到的区间称为可信区间
(一)已知
(二)未知
1. t分布
μ=
t=
第二节假设检验
目的:比较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差别
基本步骤:
(一)建立假设检验和确认检验水准
H0:…………………………
H1:…………………………
α=0.05 或α=0.01 (写明单双侧)
(二)选择检验方法和计算检验统计量
(三)根据P值做出推断
结论:
1、p<α,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拒绝H0,接受H1
2、P>α,样本数据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根据现有样本不足以拒绝H0(不等于接受H0)。
第七章t 检验
第一节t 检验
一、单样本t 检验 适用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μ0 t = V=n -1
二、配对样本的均数t 检验
检验两相关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是否有差别。
为差值样本的均数 S d 为差值样本的标准差 为差值本的标准误 n 为配对样本的对子数
P 值越小越有理由拒绝原假设
成组设计实验的两样本均数比较
条件:n1,n2,X 1,X 2,S1,S2
1、H 0:μ1=μ2 ,
2、u=2221212
1/S /n S X X n +-
3、96.1u 05.0=,58.2u 01.0=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1、第一类错误:当H0为真时,拒绝H0接受H1。
又称假阳性错误(阳性指两者总体参数有差异)。
检验水准α是预先规定的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的最大值。
2、第二类错误:当H0为假时,不拒绝H0。
又称假阴性错误。
概率大小用β表示,只取单侧,一般未知。
可证,α越大β越小,α越小β越越大。
若要同时减少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唯一方法是增大样本含量。
第九章卡方检验
第一节四格表资料
一、通用公式n >40 T≥5
V=(行数-1)(列数-1)
A 实际T理论
=3.84 =6.63
二、专用公式
三、校正公式1≤T<5 n≥40
通用:
专用:
第二节配对四格表
(b+c)≥40 :V=1
(b+c)<40 :V =1
第三节行乘列表的卡方检验
V=(R-1)(c-1)
N为总例数 A 实际频数A A A B 分别对应周边合计数二、多个样本率间多重比较
两两比较:实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