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梦溪笔谈》教案1苏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第21课 《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上)

语文:第21课 《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1(苏教版七年级上)

21.《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A]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的科学成就。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以虫治虫》所给予我们的“环保”等方面的启示。

教学重点:1.古代科学成就。

2.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教学方法:文言文十步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我们已经享受了“想象艺术大师”沈复的《幼时记趣》,刚刚尝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我们刚叫了“三声夸克”,挥手告别了当代物质结构的微观世界,远处我们又看到了那“千古不灭的科技巨星”沈括正在向我们招手……当我们打开他那标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世上的珍宝,光辉夺目,粲然辉煌。

其中有两颗无比美丽的珍珠,灿烂地眨起眼睛。

让我们走进它的迷人世界——《梦溪笔谈》二则之《以虫治虫》好吗?(板书或投影)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查阅资料情况1.你读了《以虫治虫》之后感受如何?随意谈谈。

2.你查阅资料了吗?你眼中的《梦溪笔谈》和作者沈括如何?3.你又识记了哪些字词,请讲给我们听!三、读知课文,感悟课文引导学生利用“十步探究学习法”读知感悟课文。

(一)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正确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力求了解课文大意。

(二)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互相质疑问难,小组学习活动开始。

提示: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课文,熟悉它的大概意思,从中找出自己的不明之处,为活动提供讨论依据。

(三)讨论读法。

如:“庆州界生子方虫”的朗读节奏应该是什么?为什么把这一句读成这样的节奏?等等。

提示:因为这是按意义划分的节奏。

(四)把读法确定后,教师用普通话正确地范读课文。

提示: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大意。

(五)读猜文意。

提示:同学们读完之后静想:这个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句子明白了,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让同学们勾画出来,准备好讨论突破。

学法提示:甲组向乙组质疑问难,乙组进行解答。

如果解答不准确,就由他们猜,如果再猜不中,最后由老师予以纠正。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教案1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梦溪笔谈二则》教案1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方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蝎”“喙”“钳”“穰”等字的读音。

2.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能准确地解释“岁”“穰”等重点字词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其”“以”等的用法。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能举例说明生物防治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模块一:课堂导入大家好。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实现长足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2003年和2005年,中国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一步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正在日益发展壮大的技术强国的地位,令世人瞩目,国人振奋。

其实,科技不仅体现在航天、军事等尖端领域,它也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身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把视线投向近一千年前的北宋,看看在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的笔下,又记录了哪些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故事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沈括及他的著作《梦溪笔谈》。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

曾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革新运动,历任中央和地方官职,掌管和主持过天文研究、盐政改革、农田水利兴修和军器制造,在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地质、医药、音乐、工程技术等方面有精湛的研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也非常关心,凡有见闻,无不详为记录。

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筑梦溪园,举生平见闻,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梦溪笔谈》这部综合性科学论著。

《梦溪笔谈》全书共30卷,主要总结记载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据统计,该书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就有二百余条,占全书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内容包括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及工程技术相当广阔的领域,其中有些科学发明创造,已经列于中世纪世界各国的先进行列。

《梦溪笔谈》是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梦溪笔谈》教案1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梦溪笔谈》教案1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记述的两则生动的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

3、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

2、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板书设计:
以:用
虫——?什么虫?利用天敌生物防治治:消灭
虫——?什么虫?
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题词是“关注科学”。

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

在学科学中用语文,在学语文中用科学。

亲近科学,展现自我风采。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的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奥秘都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学习本单元,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学习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此了。

《梦溪笔谈》二则是表现古代科学成就的文言文,是本单元惟一的文言篇目,要求学生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因此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熟读了解课文大意,并收集有关科普资料,比较拓展阅读与分析,提高多种能力。

教学设计也以此为侧重点了。

教学时能通过预先准备的材料演示,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学生个体可以获得表达说明的素材和方法。

教学时能通过电教演示科技应用的范例,比较《梦溪笔谈》的语言特色,加深理解说明语言简洁平实的特点。

此外,在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上,还可再做斟酌。

如“岁以大穰”的原因可以放到文章梳理中,稍带一下即可;有一定思考深度的问题放到最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行思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同步教案《梦溪笔谈》二则

七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同步教案《梦溪笔谈》二则

二十一、《梦溪笔谈》二则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岁”、“穰”、“患”、“贻”等常见文言实词及“之”、“其”、“以”、“悉”等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熟练翻译课文。

2、掌握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了解北宋以前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课前预习1、了解《梦溪笔谈》及作者沈括。

2、给下列字注音,并抄写一遍。

贻()讫()穰()胠箧()()梵()喙()履()3、摘录你认为重要的文言字词,并翻译。

4、写出你的疑问。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学生展示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准备材料,准备得最详细。

二、学生自主学,疏通文意。

1、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2、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

(1)字音、字形部分:(见预习作业)(2)字义部分大穰:庄稼大丰收方:才级:层患:嫌、担心贻:赠给但:只盖:因为伏:通“服”,佩服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以:用悉:全之:结构助词,“的”。

其:代词,它的(3)语段意:(重、难点)方为秋田之害: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未布瓦,上轻,故为此。

译: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

人皆服其精练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根据大家刚才的集体探讨对课文的了解、学生在次自习课文,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

《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塔动”问题的生动事例。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我国古代科技,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进展的爱好。

了解周围的科技进展情形,关怀科学技术的进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在班级中形成浓厚的科学氛围。

2、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

3、把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中的常见文言文实词词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预备:课本、教学案等教学类型:复习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激趣请学生展现各自收集的有关本课的图片、资料,教师作总结,并点评预备材料,看谁预备得最详细。

二、相关链接简介作者沈括和«梦溪笔谈»三、复习«以虫治虫»1、复习文言实词和虚词庆州界〔地域,范畴〕生子方虫方〔正当,正在〕为〔成为〕秋田之害以〔用〕钳搏之悉〔全部〕为两段岁以〔因为〕大穰〔丰收〕土人〔本地人〕谓之2、指名翻译全文,突出重点语句〔1〕方为秋田之害:译:刚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2〕那么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旬生活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3、内容简要分析〔1〕简述文章要紧内容。

«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

〔2〕用自己的话讲讲〝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

答:形状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方法以钳搏之,悉为两段〔3〕岁以大穰的缘故是什么?答案:害虫天敌的显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爱护了生态环境。

〔4〕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学生竞赛发言。

例如:猫——鼠青蛙——害虫〔5〕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现代农业的看法。

要点:粮食增产,农药的使用对人体有害。

《梦溪笔谈》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梦溪笔谈》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重点
重点2: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
《梦溪笔谈》不仅是一篇科学文献,更是一篇具有思 想性和文化价值的散文。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 想内容和文化价值,以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 神。
重点
重点3: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梦溪笔谈》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相应 的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精神,以提高自己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 尊重,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 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 态度,培养求真务实、勇于探 索的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 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沈括的生平事迹和《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对本 课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梦溪笔谈》作为文言文,其语言特点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 差异,如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 基本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才能更好地 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
难点2: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梦溪笔谈》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来说 可能较为陌生,如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学生 需要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梦溪笔谈》中 的内容。
能够理解并分析《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案例和实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 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合作能
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学生 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_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_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_苏
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摘要:.了古代科学成就激发热爱祖国情感,以梦溪沈括《梦溪笔谈》话题导入,.分类积累言词汇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目标.了古代科学成就激发热爱祖国情感
.掌握常见言词汇岁穰患贻履等掌握常见言词汇其以悉等
3.学习详略得当写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
.学生预习()简介作者作品()借助工具疑难词试着翻译全
(3)朗课清句
教学数课课教学程、导入新课以梦溪沈括《梦溪笔谈》话题导入
二、学习《以虫治虫》.熟课停顿和重音
.组合作疏通记下疑难词句
3.组提问学生确实无法问题教师可以进行拨
.理、探究()用己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形状和消灭子方虫方法
(出示图片加强直观感) ()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其他例子吗?(3)说说以虫治虫给我们启示
5.出示幻灯片检测重词句释
()方秋田害
()其喙有钳
(3)如途狗蝎
()千万蔽地
(5)旬日子方皆尽岁以穰
(6)土人谓傍不肯
(7)则以钳搏
(8)悉两段 6.结课三、布置作业.分类积累言词汇
.预习《梵天寺木塔》
二课教学程、导入课出示实物模型导入
二、检预习.听写词(包括则).朗课三、组合作疏通记下疑难词句
四、组提问学生无法回答问题可有教师进行拨
五、理探究.讨论探究、练习二.用己话说说喻皓高超技艺是怎样表现出? 3.结合课谈谈两课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什么这样安排详略?六、出示幻灯片检重词释.患其塔动.故如 3.贻以金钗.但逐层布板讫 5.匠师如其言 6.盖钉板上下弥束 7.人履其板8.人皆伏其精练七、结课八、布置作业.积累言词汇(尤其多义词及语境义使用).借助工具课外《喻皓〈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

3.了解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中实词的意义及用法。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约瑟教授赞许它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被国际上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它是哪本书呢?它就是北宋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撰写的《梦溪笔谈》。

现在让我们学习选自《梦溪笔谈》的两篇文章——《以虫治虫》和《梵天寺木塔》。

二、读熟文章注意以下字词与句子。

1.字词。

岁:年成穰:丰收谓:叫患:担心贻:赠给讫:完,结束2.句子。

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子方虫)悉为两段。

——省略句旬日子方皆尽,岁以(之)大穰。

——省略句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之)以金钗。

——省略句三、小组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疏通两文大意的任务。

要求:1.完成对课文的理解,整理关键词语和句子,疑难的地方批注出来。

2.班上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内容理解1.沈括在《以虫治虫》一文中表达什么看法呢?联系现在治虫害的办法,你赞同哪一种?2.《梵天寺木塔》中喻皓用什么办法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3.两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这三个问题主要让学生抓住文章的精华、重点,而两文共同运用的详略得当的介绍方法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更好体现出《梦溪笔谈》是介绍科学成就的作品。

【资料宝藏】1.关于沈括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

对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历史、考古等各门学问都有深入研究。

沈括一生在各地为官,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也是一位政治家。

沈括自幼勤奋好学,在其母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

少年时代的沈括随其父走南闯北,增长了许多见识。

沈括于1063年考中进士,不久升为太史令。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结合“探究、练习:一”,讨论作品意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2)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3)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
⑤患其塔动A得病B担心()
⑥但逐层布板讫A但是B只()
⑦匠言如其言A遵照B如果()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③人皆伏其精练.
听老师导课,进入新课的学习
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师生、生生合作探究
课堂练习
1、解释重点字词句: 界:地域,X围。 方为秋田之害:正在危害秋田里的庄稼。方,正、正在。为,成为。害,危害。 千万蔽地:成千上万,遍地都是。蔽,遮盖。 悉:全、都。 皆:全、都。 岁以大穰: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岁,年成。以,因。大穰,庄稼大丰收。
2、导入部分新颖有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3、学生活动设计比较合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在阅读思考表达中进步。学生活动的部分他们都表现得很好。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人的创造性成就由学生来介绍,既有利于发掘他们的知识储备,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你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吗?”“如何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创造性思维。
4、补充了很多创造性思维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并联系自身。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第1课时)教案 (新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1《梦溪笔谈》(第1课时)教案 (新版)
2、我们再来看看“忽有一虫生”的“忽”有何妙处?
3、还有一个字我们也要注意,就是“岁以大穰”的“以”字。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解释下列划线字1、方为秋田之害( )
2、悉为两段( )
3、旬日子方皆尽 ( )
4、大穰( )
解释下列句中的“之”
方为秋田之害 则以钳搏之
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1、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2、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简洁,详略得当的写法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 :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读准字音、节奏。
2、理读课文:释字解词,理解短文的意思,理清层次。
3、解读课文:
A、本文给我们介绍了自然界的哪种现象?
2)将本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其大意。
①说明子方虫灾害出现的年代、季节和范 围。
②子方虫的天敌应运而生,消灭了子方虫,庄稼因此获得大丰收。
③说明天敌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旧曾有之”。
3、A、在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之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作者在这里记录了一种什么现象?
生物治虫
B、小组讨论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B、小组讨论利用生物治虫有什么好处?
C、学过本文,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D、本文虽短,但是含意很丰富,体会“方”“忽”“以”的妙处。
三 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1)简介沈括(见课件)
2)生字词:
蝎xiē 喙huì 傍páng 钳qián 穰 ráng
3)指名读课文
2、1)释字解词,理解短文的意思(见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梦溪笔谈》教案

《梦溪笔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词意和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学习详略得当、简洁生动的写法。

2.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梦溪笔谈》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通译全文;体会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借助“对联谜语”进行导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副对联,看看谁能最先猜出这副对联是赞美的哪一位中国古代名人和他的什么著作。

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制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今天我们要学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二、朗读课文,读懂故事: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注意个别句中的停顿。

狗蝎(xie) 喙(hui) 钳(qian) 搏(b6) 穰(r6ng)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句中停顿。

3.学生齐读并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本文讲述了北宋时期“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使“秋田”“大穰”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探究疑难: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你不懂的词句用“”画出来加注“?”。

2.四人小组相互答疑解惑,再不懂的借助工具书进行批注。

3.学习小组成员一起用现代汉语说一遍课文的意思,必须准确,力求语言通畅、优美。

检查:(1)说说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方为秋田之害其喙有钳千万蔽地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谓之“傍不肯”明确:方:正当,正在。

为:成为。

喙: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

蔽,遮盖。

以:用。

搏:搏斗。

悉:都,全。

旬日:十天。

皆:全部。

尽:消灭。

岁:年成。

穰:庄稼丰收。

谓:称,叫。

(2)说说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不同意思:之:方为秋田之害(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以钳搏之(代词,指“子方虫”)其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土人谓之“傍不肯”(代词,它,指子方虫的天敌)其:其喙有钳(它的) 其虫旧曾有之(这种)以:以钳搏之(用) 岁以大穰(因为)(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你能发现总结一些句子翻译的方法吗?庆州界生子方虫。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1课《梦溪笔谈》教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1课《梦溪笔谈》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21课《梦溪笔谈》一、【教学目标】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养成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整体把握1.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哪一句?“依依”一词的意思是对往事的留恋,不忍心分离。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2.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回忆四: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3.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都与读书有关。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的童真童趣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对这几件往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作者当年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地成长的思想情感历程。

真是往事依依。

<三>合作探究1.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溪笔谈》二则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记述的两则生动的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

3、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

2、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板书设计:
以:用
虫——?什么虫?利用天敌生物防治治:消灭
虫——?什么虫?
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题词是“关注科学”。

文学和科学是相通的。

在学科学中用语文,在学语文中用科学。

亲近科学,展现自我风采。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的阶段,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奥秘都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学习本单元,倾听科学家矢志探索的心律和足音,学习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领略别样的情味与风光。

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此了。

《梦溪笔谈》二则是表现古代科学成就的文言文,是本单元惟一的文言篇目,要求学生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因此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熟读了解课文大意,并收集有关科普资料,比较拓展阅读与分析,提高多种能力。

教学设计也以此为侧重点了。

教学时能通过预先准备的材料演示,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学生个体可以获得表达说明的素材和方法。

教学时能通过电教演示科技应用的范例,比较《梦溪笔谈》的语言特色,加深理解说明语言简洁平实的特点。

此外,在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上,还可再做斟酌。

如“岁以大穰”的原因可以放到文章梳理中,稍带一下即可;有一定思考深度的问题放到最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行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