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后产业结构调整与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优化

合集下载

金融危机下的中职教育论文

金融危机下的中职教育论文

金融危机下的中职教育摘要:很多行业都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但我认为这正是我国中职教育的春天,因为从历史上的现象来看,每次经济危机中教育行业都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

我们应当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积极探索并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培养出“技”高一筹的劳动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职教育发展历史上曾经发生数起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每次危机过后世界经济都有一次快速的发展,世界上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都是利用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样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占得先机,率先赢得发展。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后,特别是二战以后美、德、日的率先经济崛起,得益于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引发产业转移、新技术革命带动新兴工业国家发展。

可见,每一次危机的发生都给世界经济以及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经济兴起与发展需要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产业升级换代需要大批新型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成了这些人才的最主要培育手段。

从美、德、日等经济大国战后经济发展轨迹来看,这些国家有一条共同的成功经验就是注重职业教育,注重产业工人的培养,为经济发展储备了充沛的优质人力资源。

因此,这些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如何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探索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规律等方面为我国提供了探索性的经验。

我认为我们应该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借鉴成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从以下方面着手来大力发展我国的中职教育:1 国家需大力给予政策倾斜,引导思想观念方向,切实转变“职教不如普教”的思想观念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确立引发了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从而使中职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全社会包括教育界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并未达到应有的高度,鄙视中职教育的现象随处可见。

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了真正有条件的学校不愿办中职教育、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借办高职之机提升办学层次、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不愿读职校、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读不起职校的困境,再加上无论在经费投入上还是在政策上职业教育均未得到应有的关照就使得我国的中职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再议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

再议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

再议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作者:曾凡富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第01期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脱贫攻坚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针,“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这是新时期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宏观定位。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

这两个重要基础,既是对中职教育发展的准确定位,也是对其发展走向新的判断。

从教育科学的视角来看,是一个事关公民个体生涯发展的教育公平性问题。

加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是基于人本的教育公平性的实然逻辑归宿。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中职教育是丰富高中阶段教育内涵与形式的重要力量高中阶段教育纵向层面上下接义务教育,上连高等教育,横向层面上对接劳动力市场,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为高等学校输送生源,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建设者,具有承上启下及高度的关联性,担当着多重使命。

在高中阶段教育没有普及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是提供产业工人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力量。

在新形势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应在指导思想上从教育制度的完善性向人的全面性方向发展;在培养目标上从满足经济建设等外在工具性价值;向促进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本体性价值方向发展;在职普教育结构比例上从以往的“刚性”规定向“柔性”指导发展;在体制上从职普双轨制向交叉制发展;在运行机制上从职普分割制向职普融合方向发展。

二、中职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作为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整个教育体系内,中职教育的短板明显,就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而言,处在底端的中职教育,被视为培养低端、廉价劳动力、“次品教育”的场所。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思路 解读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思路 解读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改革思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科专业的调整、优化和改革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学科专业调整的背景、必要性、目标、措施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解读,以期引发对学科专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一、学科专业调整的背景1. 社会需求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学科专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新兴的学科专业需求日益增多。

2.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部门对学科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学科专业更贴近市场和实践。

3. 国际化与跨学科交叉:国际化背景下,跨学科交叉成为学科专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学科专业的调整需要考虑到国际化的需求和跨学科交叉的发展。

二、学科专业调整的必要性1. 适应社会需求:学科专业调整能够使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培养出更适应市场的人才,提高社会发展的效率。

2. 提高学科质量:通过调整、优化和改革学科专业,可以提高学科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3. 推动学科交叉:学科专业调整可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形成多学科的交叉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三、学科专业调整的目标1. 适应市场需求:学科专业调整的目标是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2. 提高学科水平:通过学科专业调整,提高学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提高学科专业的竞争力。

3. 促进学科交叉:学科专业调整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科交叉,形成新的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四、学科专业调整的措施1. 调查研究:学校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为学科专业的调整提供依据。

2. 专家评估:学校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学科专业的评估和改革建议,为学科专业的调整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3. 行业合作:学校可以加强与行业的合作,根据行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开设新的学科专业。

4. 教学改革:学校可以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力。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职教学发展探究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背景下备受关注。

中职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课程设置和教材质量不足、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不够精细、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不够紧密等。

因此,本文将对中职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探究,以期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与现状(一)职业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职业教育起步于职业学校,以工艺、技能为主,针对的是城市手工业者和农村手工业者。

1949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尤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教育领域之一。

21世纪初,国家实行了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从制度、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和升级,推动职业教育向产业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变化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二)中职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总体规模已经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難。

尽管国家推行“双证书”制度并逐步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但由于某些地区或某些专业对学生就业的支持不足,许多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满意的就业岗位。

一些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尽管国家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中职教育模式单一、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问题。

当前,一些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还比较单一,注重某些传统职业或一些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高技能、高薪职业人才的培养不足。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分析与对策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分析与对策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分析与对策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在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切实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这既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理论课题,又是一个亟待探索解决的实践难题。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集中体现在“三困”(即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的困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困苦、学校招生学生就业的困难)之上。

(一)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的困惑。

这种“困惑”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师资和学生四个方面。

1、社会方面。

目前,社会上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还根深蒂固,由于“读书做官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在中国影响了几千年,“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时刻作怪,至今还在误导考生和家长,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就没有了前途。

因此,家长总想自己的子女进普高、上大学,不得已而求之才读职校。

2、学校方面。

主要有五大制约因素:一是学校办学思想存有偏差。

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职业学校在继续办升学教育或变相办升学教育,没有转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正确轨道上来。

二是学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

目前,绝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严格按照“调整和理顺办学思路,整合和盘活学校资源,注重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要求,打造特色,创造品牌,以“特”兴校,以质为本,取信于民。

三是学校办学条件相当薄弱。

尤其是实习实训条件相对落后,实习设备大都不能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

有的学生在职校学习期间,甚至基本上没有动手实习,没有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

因此,中职毕业生企业不受欢迎,学生家长也不满意。

四是办学模式比较单一。

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经济和技术发展有所脱节;课程结构在相当程度上还是终结性的,服务于学生第一次就业,使学生缺乏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学校的运行机制有的也没有转到市场经济的机制上来,不能教给学生真本事,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实施产教结合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

实施产教结合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

实施产教结合优化中职学校专业设置
于军
【期刊名称】《当代职业教育》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近年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作为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职业学校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了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各职业学校纷纷掀起了以产教结合为核心的专业设置改革。

优化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课程、师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等方面着手,实施产教结合,优化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

【总页数】4页(P10-12,73)
【作者】于军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学校,辽宁盘锦 124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7
【相关文献】
1.浅论中职学校烹饪专业产教结合模式
2.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3.农村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产训结合教学探索
4.浅谈中职学校园林技术专业教产研结合的尝试
5.中职学校产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应用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金融危机视阙下中职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后金融危机视阙下中职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位置 ,劳 动密 集 产 业 在 经济 结 构 中还 占据 主导 地 位 ,尤 其 是 数量 众 多 的中小 企 业仍 需 大 批 加 I 制 造 类专 业 的技 能人 才 ,但 是 在 金融 危 机 后 中小
企 业 大量 倒 闭 的情 况 下 ,对 于 加 工制 造类 专业 人
同时 , 贸旅 游 类 、 商 医药 卫生 类 等 劳动 密 集 型产 业 也 有较 多 学 生毕 业 ,与这 些 行 业需 要 大量 基 层 服 务人 员 不无关 系。
作 者 简 介 : 宏 磊 , ,0 8级 硕 士研 究 生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职 业 教 育理 论 与政 策 。 刘 男 20 主
中 图分 类 号 : 7 5 G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 7 6 4—7 4 ( 0 ) 3 0 7 - 5 7 7 2 1 0 — 0 2 0 1
毕业 生平 均就业 率 达到 了 9 .9 比 2 0 59 %, 0 8年 提高
机来 势强 劲 , 迅速 蔓 延到 中同 , 中国 的经济 产 生 毕 业 生 的就 业 率 均 保 持 在 9 %以上 ,特 别 是 从 对 0 纷倒闭, 劳动 力供需 矛盾 凸显 , 直接 影 响到 中职 率 略有 下 降 , 1 示 ,0 8年 , 国 中等 职业 学 这 图 显 20 全
勇 粕.银 : 1 第3 蘑 9 年 期 0 1
中等 职 教
后金 融 危机视 阙下 中职学 生就 业 现 状 与对策
刘 宏 磊
30 2 ) 0 2 2
( 天津 职 业 技 术 师 范 大学 职 业 教育 发 展 战 略研 究所 , 天津

要 : 球 金 融 危机 爆 发 , 中 国经 济 的发 展 带 来深 刻 影 响 , 而 触及 到 中职 学 生 的 就 业 。通 过 对 中职 学 生就 全 给 进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解决就业难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发展遇到瓶颈,而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则蓬勃发展。

然而,由于各个行业的人才供应与需求不相匹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非专业对口的现象频发。

因此,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一些传统行业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而一些新兴行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大幅度增长。

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要将劳动力从低附加值行业转移到高附加值行业,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收入水平。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策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教育和就业政策的手段,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高职高专教育应当注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调整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相契合,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与岗位机会。

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加实习和实训的比例,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2. 鼓励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途径。

国家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减税、创业补贴等,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同时,高校本身也应提供资源支持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促进跨领域交叉培养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跨领域的人才。

因此,高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领域的学习和培养,加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例如,工科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管理、市场营销等非技术类课程,提高综合素质,增加就业机会。

4. 建立人才评价体系为了激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十分重要。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研究【摘要】产业结构调整引发专业结构调整,要使专业对接产业,政府要宏观调控,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避免趋同性,同时要提高办学效益。

【关键词】产业结构,高职教育,专业设置高职教育离不开专业,专业是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载体,也是衡量办学水平的标志。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必须与当地产业结构、职业要求和技术水平相适应。

高职教育专业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着教育资源配置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笔者以唐山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为背景,以唐山职业技术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何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一、唐山产业结构现状与调整趋势唐山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炭和铁矿资源丰富,是河北省乃至于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唐山市经过多年发展,资源枯竭、环境容量受限等矛盾日益突出,其依靠资源发展的绝对优势正在减弱。

多年来唐山市一直侧重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重点发展能耗高的重工业。

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第二产业奇重,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唐山经济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第二产业发展的好坏,同时也从另一面反映了唐山经济畸形发展的程度。

为了突破发展瓶颈,唐山拟狠抓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使经济全面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唐山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唐山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升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在第二产业中占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确保达到36%,力争达到37%,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均达到5%以上。

二、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高职教育的诉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造成产业结构、规模、比例的变动,势必要求技能型人才提升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产业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升级,也必然要求高职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级化。

“十二五”期间,唐山将改造提升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建材、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培养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并探讨它们对彼此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在当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高职专业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以及高职专业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然后探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和高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

本文还对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政策支持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

本文总结了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研究、影响、促进作用、问题、发展趋势、政策支持、互动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建议、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在这个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与此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适应产业需求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职专业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和调整之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使命。

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发展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以及高职专业建设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为我国产业升级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建设的影响,了解产业升级对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

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优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专业设置的背景、调整的原因、优化的方向以及改革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

一、背景分析学科专业的设置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而且,一些学科专业的设置过于冗杂,重复性强,导致学生选择困难,培养效果不佳。

二、调整的原因1.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复合型、创新型和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2.学科交叉融合:科技的进步和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传统学科的边界逐渐模糊。

为了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人才,学科专业的设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3.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传统的学科专业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优化的方向1.减少重复学科:对于一些学科重复性较高的专业,可以考虑合并或者取消,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学生的选择困难。

2.增设前沿学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新兴学科的发展趋势,可以增设一些前沿学科专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才。

3.加强跨学科培养:在学科专业设置中加入跨学科的课程和培养方案,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人才。

4.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设置中注重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关键,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改革方案1.开展专业设置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教师和社会对学科专业设置的需求和建议,为调整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途径与实践探讨

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途径与实践探讨

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途径与实践探讨作者:李瑜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16期[摘要] 为确保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和优化进步,在充分调研、严谨分析的基础上,对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展开研究。

分析当前中职学校专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途径,提高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建设专业品牌,做强优势专业,让中职学校专业结构更科学地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更多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 中职学校;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226-02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各地区战略性的产业革新发展持续推进,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中职学校也要提升社会经济服务能力。

专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深化发展与改革,专业结构设置也在不断革新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对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科学分配,提升专业设置科学性,做好专业建设工作,让中职学校的学生更具竞争力。

一、当前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一)专业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不匹配中职学校是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教育机构,为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在进入社会后找到合适的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必须和当地的产业结构相匹配。

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拳头产业,中职学校在专业配置上也必定要予以倾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在专业结构设置上,按照常规的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全项目设置,或者打造自己有优势的项目,并未从当地产业结构的角度看待自身专业设置是否合理。

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较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未能跟上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而调整,依旧将专业建设重点放在传统的优势专业上,忽视新兴专业的建设。

(二)专业集群化建设不足当前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并没有做到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造特色专业。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报告范文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报告范文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报告范文报告: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必要性及对策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力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现有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已经存在一些问题,在适应人力资源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亟需调整。

本报告旨在分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

二、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专业设置过于冗杂目前,一些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过于冗杂,涵盖范围过广,导致同一领域的专业重复,学生选择时缺乏明确的方向。

这不仅浪费了学校资源,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专业设置与就业需求不匹配部分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相符,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

在一些学校中,一些热门专业招生过多,而一些市场需求较小的专业招生过少,导致就业压力集中在少数专业之中。

3.缺乏实践环节和技能培训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的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对冗杂的专业进行重新归类和整合,将相似且需求数量较少的专业进行合并,减少学校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市场需求调研和人力资源预测,确定适当的专业设置比例。

2.加强市场需求研究职业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行业等相关机构合作,在专业设置前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确定就业市场的需求方向,并根据需求调整和开设相应专业。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3.增加实践环节和技能培训在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中,应增加实践环节和技能培训的比例,将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4.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职业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专业。

通过职业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及对策

XX市东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XX市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2009-2013年)》(沪教委职〔2009〕30号)文件精神,根据《XX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XX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职〔2009〕40号)的文件要求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XX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有关标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进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更好地为XX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特制定我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XX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XX“四个中心”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扣现代服务业这一主题,以集思广益、注重基础、分类调控、坚持导向、突出重点、择优建设、强化成效、适度超前为原则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充分体现区域经济特色、专业建设特色和学校发展特色,保证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可持续发展。

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完善学校各项教学条件,优化师资队伍,推进专业课程建设,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发展后劲,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目标是,根据XX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等特点,紧密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基础条件好、综合实力强、师资队伍优、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广、专业特色明的要求,着力创建专业教学特色,打造特色精品专业,逐步形成以酒店服务与管理、金融事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纽带,延伸专业为支撑,与区域经济匹配程度高、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和信息技术类四大专业群。

金融危机下的职业教育对策研究

金融危机下的职业教育对策研究

金融危机下的职业教育对策研究[摘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服务实体经济,培养市场需求劳动力为目标。

金融危机使得职业学校的招生和就业都困难重重,职业学校应顺应形势,抓紧转型,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来满足新型的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才能渡过难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金融危机对策及转型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

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了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职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和突破。

然而从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逐渐有演变为经济危机的趋向,身处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也深受影响,这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对国内的职教行业现状进行描述,较详细分析论述金融危机对职教行业的影响,并给出职教行业对于金融危机的应对方案。

一、职教行业的现状2002年,中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该文件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指出了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和内容,职业教育迎来的春天。

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完成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战略性布局的调整。

而与高等教育相比,中职学生年均96%的就业率占有明显的优势,表面上中职教育形势一片大好,但其实潜藏着种种危机。

下面从其就业优势及本身的弱势具体展开分析。

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主要有着以下的优势:一是我国职业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从劳动力结构看,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具有中专、技校文凭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二是由于地区不平衡,初中毕业出来打工的偏远地区劳动力;三是一些高龄的下岗人员,这其中,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适龄劳动力所占比例不大,构成了企业所急需的技能型工人群体。

安徽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安徽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分析
观察与 思考
22 第 期 珂 t疆 o年 7 ' 蘑 1
安徽 中职 学校 专业设置 与产业结构 的 适 应性 分 析
王 勇 , 长 娥 卢
摘 要 :中等职业 学校专业的设置要与 区域产 业结构相适应 , 为促 进 区域 经济发展服务 , 办学过程 中要 经常 在
分析专业设 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情 况, 以便 不断调整和优 化专业结构 。在分析安徽省 中等职业 学校专业设置现
21
珂 翔通艰 2 2. 7i 0 1F 1 J t , ] .  ̄
观 察 与思 考
数据来源 : 082 1 年安徽普通中专教育指导性招生计划 , 20—00 计算得出。
传统的农业大省正逐步变成了工业大省。
逐年下降的趋势 ,基本符合产业结构变动发展的
通过 对 表 2的分析 发现 , 近年 来 , 随着 安徽 省 总体 走势 , 2 1 年 第一 产业 的 G P增 加值 所 占 但 00 D
状的基 础上 , 探析安徽省 中等职业 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 并提 出中等职业 学校 专业设 置的一些对
策 建议 。 关 键 词 :中职 学校 ; 业 结 构 ;产 业 结 构 ;适 应性 专
基金项 目:安徽省教 育科 学研 究重点项 目“ 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与 中等职业 学校专业建设的互动研 究” 项 目编 (
相适 应 , 进 区域 经 济 的发展 。然 而 , 促 在具 体操 作 校的专业设置无论专业数还是专业点数上都呈现
产业结构相适应 ,仍然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 快 , 一些 专业 的内涵越 来越 宽 。从 国家到地 方对 于
业 结构 发 展适 应性 研 究 为例 ,对 上 述 问题 做 初 步 专业设置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 ,这也 同安徽省专 安徽 省 中等职 业学校 专 业结构 状况 二、 安徽 省产 业 结构现 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 08年 由美 国次贷 危机 引发 的金融 风暴 席卷 主要 依 靠 投 资 、 自然 资源 的投 人 , 到 依靠 就 业增 转
全球 , 迅速 演 变成 百 年不 遇 的金 融 危机 , 给世 界 经 加 、 技术进 步 和效率 提高 上来 , 低碳 经济 、 色经济 绿
济带来 了严 重影 响 。从历 史来 看 , 每次 经济危 机 都
材 料 、新 能源 汽车 七大 战 略性 新兴 产 业 给予 融 资 、 税 收 等 方 而 的 全而 支 持 ,促 进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与 升
级。 ( 模 、
低 的 比重 。进 入 2 世 纪 , 1 上海 市第 二产 业在 G P D 中 的 比例 自 2 0 0 6年起 开始 被第 j 产业 略超 。受 经 三
业 技术 教 育 。
基金项 目: 国教育科学“ 全 十一五” 规划重点课题《 金融危机下中职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 A 9 2 7 , ) J 0 0 6 )主持人 : ( 周明星 。
源、 新一 代 信 息 技 术 、 物 产业 、 端 装 备 制造 、 生 高 新 同 时第 二 产业 比重 持续 下 降 , 第一 产业 保 持一 个 很
过职业 教育来 完成 『 1 】 。职业 教 育必须 关 注此次 经济 构 调整 和指导 目录 (0 0年 )提 出 , “ 紧抓 住 当 21 》 要 紧 危机对我 国各行 业 的影响 , 紧跟 经济 发展 趋势 和产 前 推 进结 构 调 整 的有 利 时机 ,力求 在 促 进 产业 升
2 1 年第 4 01 期 第3 2卷
总 6 8期 3
职 业技 术 教育
VOCAT 0NAL AND 1 TECHNI CAL EDUCAT 0N 1
No. 201 4, 1
Vo .2 1 3 Ge e a . 3 n r lNo6 8
经济 危机 后产业 结构调整 与 中职 学 校 专业 设 置 优 化
业 结 构发 展 动 向 , 化 专业 设 置 和结 构 , 好地 适 级 、 育战略 性新兴 产业 、 优 更 培 加快 服 务业 发展 、 汰落 淘 应产 业结构 调整对 中职人 才的需求 。 后生 产能力 等方 面取得重 要进 展”1这 就意 味着 我 [ 3 。
国今后 的产业 结构将 向以下方 面 转变 : 一是 加快 经


产 业 结构 调 整对 中职 学 校 专 业设 置 济 由第 一 产业 、 二产 业 向第 三 产业 的转 变 , 大 第 加
第 三产 业 在 国 民经 济 中 的 比重 ,推 动 经济 由高 耗 能、 劳动密 集型 向节 能高效 型转 变 , 汰落后 产能 , 淘
的影 响
扩 ( 经 济危机后 , 一) 亟待 调整 产业 结构 、 变经济 促 进企 业效 益增 长 由增 加产 量 、 大规 模 的粗 放 型 转 向注重 科技 、加 大产 品技 术含 量 的技 术 型转 变 ; 二 增 长 方 式
不 明显 ; 师资素质相对合理 , 次分布 与产业结构失衡 等 问题。通过举例 分析 , 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优 层 提 化对策 : 调整专业结构 , 做好精 品专业 ; 深化校企合作 , 关注学生通用技 能培 养; 注重教师专业发展 , 加强“ 双
师 结 构 ” 学 团 队建 设 。 教 关 键 词 经 济危 机 ; 产业 结 构 ; 中职 学校 ; 业设 置 专 中图 分 类 号 G 1. 文献 标 识 码 78 3 A 文 章编 号 10 — 2 92 1 )4 0 2 — 6 0 8 3 1 (0 0 — 0 6 0 1
合 型产 业发 展特 征越 来越 显 著 。其 次 , 产业 结构 高
师资提 出新的要 求 产 业 结 构调 整 必 定 会 引 起 劳 动 力 资 源 的 重 新 调整 与 变化 ,从 而带 动职 业 学校 专 业设 置 的调 整 ,
进 而 对 学 生 就 业 产 生 一 定 影 响 , 是 一 个 环 环 相 扣 这
的循 环过 程 。从 中职 学校 来 看 , 其专 业 设 置主 要受
如对 节 能 环保 、 能 新 本 次经济危 机过 后 , 世界经 济 发展 已经从 原来 是 加 大 培育 新 兴 产业 的力 度 ,
收 稿 日期 :00 l— 9 2 1一 10
作者简介: 汤
霓(9 7 )女 , 18一 , 湖南株洲人 ,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 育研究所硕 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比较职
汤 霓 ( 华东 师范大 学 职 业教 育 与成 人教 育研 究所 ,上 海
206 ) 0 0 2


经济危机后 产业结构调 整对 中职学校 专业设置布局 、 规模 、 师资提 出新的要 求。中职专业与产
业 结构 在 适 配 性 方 面 , 在 专业 布 局 结 构相 符 , 点 专 业 发 展 不 突 出 ; 源数 量 比例 相 适 , 模 化 特 色发 展 存 重 生 规
已经成 为危 机后 各 国重点发 展 的产业 和 行业1 2 1 。在
会带来 各 国产 业结 构 的调 整 , 而产业 结 构调 整带来 当前形 势下 , 国产业 结 构要顺 应经 济危 机后 的影 我 的新 型人才需 求和 失业人 口职业培 训 , 都势必 要 通 响 , 待作 出 战略性 的调整 与布 局 。为此 ,产 业结 亟 《
济 危机 影 响 , 2 0 一季 度 , 海市 二 产业 比重 至 0 9年 上 下 降 到 3 .%, 第 _ 95 而 一产业 大 幅提 高 , 到 6 .%, 达 01 成 为支 撑上海 经 济 的主力1 在这 一进程 中 , 5 ] 。 大量新 兴 产业 部 门逐渐 替 代传 统产 业 部 门 , 端 与高 附加 高 值 产业 部 门逐渐 替代 低端 与 低 附加 值产 业部 门 , 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