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专题三法不可违法律护我复习练习_91-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政治复习专题检测试题(有答案): 法律护我法不可违

中考政治复习专题检测试题(有答案): 法律护我法不可违

法律护我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1.(2012年湖北宜昌)为落实宜昌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学生营养工程的意见》,我市许多乡镇中小学校给学生免费提供牛奶、鸡蛋等营养膳食补助,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这是对未成年人实施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2. (2012年陕西)2012年5月18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走私犯罪集团首要犯罪分子赖昌星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说明()①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③凡是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罚处罚④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3. (2012年湖南株洲)校车安全牵动着每个人的心。

2011年11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时称:已责成有关单位制定校车标准,完善资金投入方案,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的严重事故要依法严肃处理。

温家宝总理之所以如此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是因为()①未成年人的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②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③未成年人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还意识不到④目前校车安全问题形势严峻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原创题)2012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这体现了()①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刑罚的处罚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④党反对腐败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 (2012年江西南昌)2012年3月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6.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并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法,而是解决纠纷的最后方式和手段。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专题复习练习:学法 用法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专题复习练习:学法 用法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专题复习练习学法用法1、用来约束、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有()①道德②纪律③章程④法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2、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1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大会主席团当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

体现了法律的特征是()A.法律是生活的保障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答案】D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联系是()①调整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②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③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④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4、下列属于法律作用的是()①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②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③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④法律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和矛盾A.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C5、下列行为属于犯罪的是()A.张某拾到赵某的摄像机不还,法院法判决张某限期归还像机,否则路偿起某损失500元。

B.高三学生王某为了“弄点钱”上网,将路人事某从自行车上拉下致其轻伤,抢得现全5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赔偿郭某医疗费。

C.赵某等3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后,找来民警将3人带走。

公安机关给赵某等3人警告处罚。

D.李刚和王明闹矛盾,便在背地里说王明的坏话,给他起外号,并且还辱骂王明。

【答案】B6、2017年1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以下称《条例》),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条例》中,第二十一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威胁、侮辱、攻击、伤害未成年人。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答案】C7、小凌被父母殴打致昏迷抢救,为保障其人身安全,法院依法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以期制止和预防家庭暴力再次发生。

2019年中考政治练习专项练习:道德、纪律、法律

2019年中考政治练习专项练习:道德、纪律、法律

2019年中考政治练习专项练习:道德、纪律、法律一、单项选择题1.“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规则是秩序的前提和基础员B. 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的准则C. 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D. 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规则办事2.在学校,我们既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妨碍了他人。

这说明()A. 公共生活规则有有形和无形两类B. 在公共生活中人们没有自由C. 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是一种被迫行为D. 公共规则使人的生活变得不方便3.十字路口,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如果没有红绿灯,大家各行其道,混乱不堪,陷入无序冲突之中,最终会引发很多问题,这说明()A.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B. 人人要遵守社会秩序C. 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D. 社会秩序就是交通规则4.“日月星,花鸟虫,因时序,相平衡;循轨道,行车船,有规矩,成方圆。

”这句古训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是()A.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B. 画圆要有规,无规就画不成圆C. 制方要有矩,无矩就制不出方D. 人的活动要受思想动机.目的.愿望的支配5.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乱停乱放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小丁同学用小刀在违规停放的车辆上划了一道,以此来教训车主。

对此,正确的评价是()①车主乱停乱放是违背公德的表现②小丁的行为是正义的,有利于惩戒此类违规行为③小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能做到对他人、社会负责④解决办法很多,做事不可任性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①③6.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过去我国对拾到钱物拒不交出者,一般只进行道德上的谴责,而不视为违法犯罪。

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第270条规定,对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者,要处以刑罚。

这表明()A. 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限制越来越多B.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完全相同C. 我国法律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D. 违反道德的行为也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属于道德所调整的对象和范围B. 法律的强制力只表现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制裁C. 违法犯罪都要受到刑罚的处罚D. 违反道德的行为,一定违反法律8.《天津日报》:绝大多数中学都规定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

备战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专题冲刺复习专题03心中有法含解析51

备战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专题冲刺复习专题03心中有法含解析51

心中有法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对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①法律是由国家拟订或认同的②法律仅对违纪犯法人员拥有拘束力③法律同道德同样,都是靠国家强迫力保证明行④法律经过解决纠葛和制裁违纪犯法,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

依据教材知识,法律是由国家拟订或认同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广泛拘束力,法律靠国家强迫力保证明行,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明行,法律拥有保护作用和规范作用,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正确答案选C。

2.由国家强迫力保证明行是法律的最主要特色。

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这一看法的是A.我国乡村将全面推动税费改革B.银行打劫案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C.环保部门倡议不任意抛弃废旧电池D.国家倡议公民讲一般话【答案】B3.分布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禁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饰企业,被责令补偿损失。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一般违纪和严重违纪B.民事违纪和行政违纪C.行政违纪和刑事违纪D.行政违纪和民事违纪【答案】D【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违纪行为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剖析运用能力。

分布谣言被拘禁,违犯了治安管理处分法,属于行政违纪;因质量问题被起诉,属于民事纠葛,属于民事违纪,所以正确答案选D。

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他谁触电;法律是个保护神,处罚犯法保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法律①规范人们的行为②保护公民的全部利益③保护正常的社会次序④制裁违纪犯法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分析】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题文中的看法表示,法律拥有规范作用,法律经过制裁违纪犯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①③④均正确;②中“全部”的说法错误;应选C。

5.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弱势集体,特别简单遭到伤害。

备战2019中考政治专题冲刺复习专题03心中有法含解析

备战2019中考政治专题冲刺复习专题03心中有法含解析

心中有法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法律仅对违法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③法律同道德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根据教材知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实施,法律具有保护作用和规范作用,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正确答案选C。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我国农村将全面推进税费改革B.银行抢劫案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C.环保部门倡导不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国家倡导公民讲普通话【答案】B3.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答案】D【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

散布谣言被拘留,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因质量问题被起诉,属于民事纠纷,属于民事违法,所以正确答案选D。

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他谁触电;法律是个保护神,惩罚犯罪保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法律①规范人们的行为②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③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④制裁违法犯罪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题文中的观点表明,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①③④均正确;②中“一切”的说法错误;故选C。

5.青少年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非常容易遭受侵害。

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专题三法不可违法律护我复习练习_-含答案

中考道德与法治(政治)专题三法不可违法律护我复习练习_-含答案

专题三法不可违法律护我一、选择题1. 2017年9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共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天津市人民政府原市长黄兴国受贿一案,对被告人黄兴国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

这说明(C)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③被告人受到的制裁有刑事制裁和民事制裁④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 近年来有多位明星因涉毒行为触犯法律,锒铛入狱。

这反映了法律( C ) ①只对涉毒人员起到规范作用②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是由法院制定并严格执行的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 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2 000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

此事件引起网民纷纷议论,你支持下列哪种说法( D ) ①大晴天:名人犯法,应从严从重处罚②天边的云: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行为不同,结果不同③小不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绿草茵茵:侥幸心理害死人,请君三思而后行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②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③民法总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④国家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司法保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抚养权。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D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6. 尹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罚金;佘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B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7. 2017年9月11日,河南省项城市一名40多岁的醉酒男子辱骂民警并当众脱光衣服,拒不配合民警执行职务。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解答参考

部编版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及解答参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A、国务院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教育部2、以下哪个行为体现了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原则?A、某公民在网络上发表对政府工作的不满B、某企业因经营不善被职工集体罢工C、某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批评意见D、某公民在超市购物时对商品质量提出质疑3、下列哪种行为属于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A. 考试中抄袭同学的答案B. 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完成C. 在网上购买正品商品D. 向他人借东西后及时归还4、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宗教信仰自由C. 受教育权D. 刑罚权5、以下关于宪法修正案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宪法修正案是宪法的一部分,具有与宪法相同的法律效力B. 宪法修正案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C. 宪法修正案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批准D. 宪法修正案可以由任何公民直接提出6、下列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民有权利但不承担义务B. 公民有义务但不享有权利C.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D.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独立的,互不影响7、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A.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B. 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C. 公民的企业经营自主权D.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8、以下关于我国法律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由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组成B. 我国法律体系以行政法为核心,由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组成C. 我国法律体系以刑法为核心,由宪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组成D. 我国法律体系以民法为核心,由宪法、刑法、行政法等法律组成9、以下关于法律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 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C. 法律是由道德规范演变而来的D.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0、在以下行为中,不属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是:A. 通过信访制度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B. 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对政府工作的批评C. 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活动D. 向人大代表反映自己遇到的困难11、题目: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义务?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C. 参与政治生活D. 依法纳税12、题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板块三 法律专题 考点梳理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板块三 法律专题 考点梳理与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板块三法律专题考点梳理与练习题汇编第一部分链接中考考点1.法律有哪些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的作用有哪些?(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实行法治的要求是什么?(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4.为什么要实行法治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政府为什么要做到依法行政?怎样做到依法行政?(1)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②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③依法行政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依法行政意义? ---四个角度)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政务公开意义?---两个角度)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19中考政治:专项练习(法不可违,防患未然).doc

2019中考政治:专项练习(法不可违,防患未然).doc

2019中考政治:专项练习(法不可违,防患未然)材料1:加强青少年上网管理2017年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青少年上网管理,安装上网过滤软件,同时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

材料2:学黑客,获判刑一高二学生王少伟,从小学起就迷恋互联网,初中时出于好奇,开始研究黑客技术,2017年因攻击2200多个境内外网站,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被依法判刑。

材料3:没钱过年竟抢劫少年懵懂获刑罚2017年2月18日晚上22时许,被告人李晓波伙同黄某、任某、廖某〔已判刑〕因为过年没钱用,便商量一起去某镇搞钱。

之后,在该镇的一个网吧里遇到被害人陈某,任某抽出一把砍刀放在陈某肩上拍了几下,廖某拿出水果刀在手上比划了几下,被告人李晓波打了被害人陈某几个耳光,劫得现金290多元和某品牌手机一部。

经鉴定,该被抢手机价值人民币742.5元。

9月28日,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一起抢劫案,被告人李晓波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一〕列举、说〔表〕明、表〔体〕现、反映类1.例举你经常接触到社会中流行事物的途径有哪些?网络、杂志、新闻、电视2.例举学校宣传活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形式:办黑板报、手抄报;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演讲活动等。

3.例举身边的未成年人中,存在哪些不良习气?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等。

4.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良诱惑呢?如果不能有效抵制这些不良诱惑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黄、赌、毒、法轮功等后果:会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原因、意义、感触〔悟〕、理解、影响类5.请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角度,谈谈国家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理由。

①青少年生活经验不足,辨别是非能力、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需要社会保护。

(云南专版)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第3部分 热点专题解读 热点3 打击违法犯罪 推进依法治国复习复习题

(云南专版)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第3部分 热点专题解读 热点3 打击违法犯罪 推进依法治国复习复习题

热点3 打击违法犯罪推进依法治国一、选择题1.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监局通报,长春长生在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行为。

吉林省食药监局已经对此立案调查,而所有涉事批次产品尚未出厂和上市销售,全部产品已得到有效控制。

长春问题疫苗案警示我们( D )①职能部门应恪尽职守,加强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环节的监管②疫苗经营者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诚信经营、依法经营③广大公民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④国家应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018年7月,长春问题疫苗事件曝光后,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一定要彻查疫苗流向和使用情况,严惩相关责任人。

问题疫苗侵犯了消费者的( D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隐私权④名誉权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3.内有“打虎”,外有“猎狐”,境外不是法外,违法犯罪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

中国政府连续开展“天网行动”,集中缉捕外逃腐败分子和经济犯罪嫌疑人,已从71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1 657人,追回赃款62.9亿元人民币。

这说明( A )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我国法律是惩治违法犯罪的有力武器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A )①公民可以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②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③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又一有效途径④网络反腐能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8年7月26日人民网报道: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陈才强等特大涉黑案。

被告人陈才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等19项罪名,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初三政治护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政治护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政治护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6分)小强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所以进入初中刚读完一期,他的父亲就坚决让他停学,令他外出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而当老师家访做小强父亲的工作,说到“阻止子女上学是违反法律的”时,小强的父亲却十分恼怒地说:“什么法律不法律,在我的家里,我的话就是法律!小强听我的话就是遵守法律!”请问:小强父亲的话是法律吗?为什么?【答案】小强父亲的话不是法律。

因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出法律的三个特征,每一点给2分,共6分。

如果只答出“小强父亲的话不是法律”,而没有答出任何一个法律的特征,可以给1分;只要答出了三个法律特征中的任何一点或两点,同时也答出了“小强父亲的话不是法律”这句话,那么,“小强父亲的话不是法律”这句话不给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材料中小强的父亲让刚上初一的小强辍学打工侵犯了小强的受教育权,是违法的。

当老师做其思想工作时又说“我说的话就是法律”。

说明小强的父亲不懂什么是法律,更不了解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小强的父亲也要收法律的约束,如果拒不支持小强上学,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所以回答本题,首先要认识到小强父亲的说法是错误的,然后从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回答即可。

【考点】法律的特征2.右侧漫画中的人的做法有利于对青少年实行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答案】A【解析】考点分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和司法保护,漫画中父母虐待孩子被制止,属于家庭保护不到位,所以正确答案选A【考点】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3.漳州市某中学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严禁学生骑“死飞”等无刹车装置的自行车上下学。

中考道法:法律知识专项突破练习(含答案)

中考道法:法律知识专项突破练习(含答案)

中考道法:法律知识专项突破练习(含答案)法律知识专项突破⼀、选择题1.(2019 湖州16)在扫⿊除恶专项⽃争中,各地依法摧毁了⼀批涉⿊犯罪组织和恶势⼒犯罪集团,“⿊恶势⼒”⼈⼈喊打的舆论氛围加速形成,和谐法治的社会风⽓更加清朗。

这充分体现我国法律 ( )①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有⼒保障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为规范③依靠社会舆论⼒量保证实施④为我们创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2019 苏州7)为深⼊开展扫⿊除恶专项⽃争,防⽌⿊恶势⼒向校园渗透,某市政府、教育局印发相关⽂件,要求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稳定,这是对未成年⼈的( )A .家庭保护B .学校保护C .社会保护D .司法保护3.张某因琐事与妻⼦争吵,加之对⼩区⼴场舞产⽣的噪⾳不满,便赌⽓开车闯进⼩区⼴场内阻⽌群众跳舞,之后⼜在业主微信群⾥发表了⾔辞激烈且带有明显恐吓性质的⾔论。

最终,张某被公安机关处以⾏政拘留五⽇的处罚。

以此事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①不能合理调节情绪就会⾛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②提⾼道德修养就能⾃觉遵纪守法③法不可违,解决问题要靠法④任何违法⾏为都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4.15 岁的陈某原本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从结识了社会上的⼀群“朋友”后,他经常旷课,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但他依然不思悔改,多次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般违法⾏为必然会演变为犯罪②要从⼩事做起,⾃觉遵纪守法③偷东西、打骂同学属于犯罪⾏为④要加强⾃我防范,杜绝不良⾏为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5.2019 年9⽉2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为⼈民谋幸福:新中国⼈权事业发展70 年》⽩⽪书指出,我国坚持把⼈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实际相结合,始终把⽣存权、发展权作为⾸要的基本⼈权,协调增进全体⼈民的各项权利,努⼒权的普遍性原则与⾃⾝实际相结合,始终把⽣存权、发展权作为⾸要的基本⼈权,协调增进全体⼈民的各项权利,努⼒促进⼈的全⾯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法不可违法律护我一、选择题1. 2017年9月25日,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共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天津市人民政府原市长黄兴国受贿一案,对被告人黄兴国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百万元。

这说明(C)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③被告人受到的制裁有刑事制裁和民事制裁④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 近年来有多位明星因涉毒行为触犯法律,锒铛入狱。

这反映了法律( C ) ①只对涉毒人员起到规范作用②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是由法院制定并严格执行的④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 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被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罚款2 000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

此事件引起网民纷纷议论,你支持下列哪种说法( D ) ①大晴天:名人犯法,应从严从重处罚②天边的云: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行为不同,结果不同③小不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绿草茵茵:侥幸心理害死人,请君三思而后行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②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③民法总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④国家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司法保障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受抚养权。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D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6. 尹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罚金;佘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B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7. 2017年9月11日,河南省项城市一名40多岁的醉酒男子辱骂民警并当众脱光衣服,拒不配合民警执行职务。

警方迅速取证,对该男子阻碍执行职务行为裁决拘留10日、扰乱单位办公秩序行为裁决拘留10日,决定合并执行20日的拘留。

该男子的行为属于(B)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严重违法行为8. 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C )①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③严格执法是执法人员的职责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

这体现出我国法律( C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10. 未成年人面对可能的不法侵害时,要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

比如,独自在外遇到陌生的成年人求助,可以这样应对( A )①涉及人身和财物安全的求助,建议对方找警察②不轻易泄露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电话等信息③观察对方眼神和讲话语气,冷静分析对方意图④问清对方的具体要求,并主动大胆为对方带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 为创建平安校园,武汉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消防演习、疏散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并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这些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B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12. 十六岁的小强整天闷闷不乐,乱发脾气,不与人交往,经常逃学,泡网吧,玩暴力游戏,小偷小摸,后因盗窃被拘役。

以上材料揭示的道理是( B ) A.家庭教育缺乏是未成年犯罪的最主要原因 B.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防范和法律意识C.严重不良行为不属于违法犯罪行为D.不良心理必然会发展为违法犯罪13. 《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草案)》规定:“未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让其独处,也不得交由未满十六周岁的人代为照顾。

”上述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 C )A.社会保护B.司法保护C.家庭保护D.学校保护14. 面对一些突发的事故和侵害,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保护,如果这些保护不能及时到位,你应该( B )A.像武打片中的武林高手一样孤军奋战B.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C.惹不起,躲得起,躲不过,自认倒霉D.准备一把匕首,随时应对不法侵害15.2017年5月21日,张某因携带管制刀具被台州市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

这说明(A)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②张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③法律具有强制性④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某同学设计了以“安全用电”为主题的手抄报,可能用到的安全用电知识有 ( A ) ①发现家用电器损坏,自己可以进行拆卸修理 ②湿手不能触摸带电的家用电器 ③发现有人触电,要赶快用手把他拉开 ④在使用电热器洗澡时,一定要先断开电源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下列生活场景中的做法与“四大保护领域”的要求对应一致的是 (B )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18.下列四组图正确反映违法与犯罪关系的是 ( D )19.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甲:“哥们抽根烟”——乙:“真有味” 甲:“哥们嗑粒药”——乙:“真过瘾”甲:“哥们一起干”——乙:“真刺激” 甲:“哥们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 ( C )A.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B.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行为C.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控制会发展成犯罪D.受人唆使犯罪,不用承担法律责任20.青少年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在面对不法侵害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而容易受到伤害。

这要求我们 ( C ) ①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②面对不法侵害,学会忍气吞声 ③面对不法侵害,要用智慧保护自己 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漫画《牵着鼻子走》告诫我们中学生 ( C )A.要禁用手机,远离网络B.要注重创新,掌握核心技术C.要增强自控能力,抵制不良诱惑D.要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22.李某向王某借款5万元,说好一年后归还。

一年后李某拒不归还借款,王某多次索要未果,只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王某的诉讼属于( C )A.刑事诉讼B.行政诉讼C.民事诉讼D.无理取闹23.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行贿罪,判处赖昌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表明( A )A.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B.主刑包括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D.附加刑可以附加与主刑一起使用,不可以单独使用24.中学生小军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爸爸、妈妈都很宠爱他,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

后来他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发展到偷同学、老师的钱包,终于有一天他与社会上的一伙“哥们”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①违法一定犯罪②一般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③犯罪一定违法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简答题25.材料一康某等人向他人发送虚假手机短信,谎称可以考后改分、被名校录取等,以交“定金”等方式进行诈骗,共骗取六万余元,导致多名考生因错填志愿未被录取。

此后,康某等人分别被人民法院判处一年零六个月至九个月不等刑期的有期徒刑。

(1)指出康某等人行为的性质,并说说其行为带来的危害。

(2)联系材料一,运用法律特征相关知识,分析人民法院做法的合理性。

材料二公安机关提醒,切不可轻信陌生电话、短信等,不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遇到可疑情况或被骗,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应掌握一些防骗知识,如国家工作人员办案应持证当面询问当事人并作笔录,绝不会通过电话询问等。

(3)警方提醒的内容对公民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有何启示?【答案】(1)犯罪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使他人财产遭受损失,影响考生的升学,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和受教育权。

(2)我国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康某等人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体现了这一特征。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权。

三、辨析题26.一天,初中生小林在回家路上看到一歹徒正持刀抢劫,心想:作为未成年人,要懂得自我保护;同歹徒作斗争是大人的事,与我无关。

于是,小林悄然离开。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林的想法进行辨析。

【答案】(1)①“作为未成年人,要懂得自我保护”的想法是正确的。

②由于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心理不够成熟,体质也不够强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更容易受到伤害。

③因此,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①“同歹徒作斗争是大人的事,与我无关”的想法是错误的。

②只有人人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坏人坏事才会减少,社会正气才能得到弘扬。

③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四、分析说明题27.看谁不爽就轮流扇对方耳光、用脚踹,强迫女孩脱光上衣、裸体跳舞,并用手机拍摄视频上传至微信群……8名被告人因强制侮辱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均被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刑。

8人案发时都还不到18周岁,他们对3名女孩施暴,被害女孩年龄最小的仅15岁。

令人唏嘘的是,施暴人中的王某也曾是被欺凌者,为了让自己不再被欺负,竟然也加入了“欺凌团伙”。

处在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以结伙的方式“欺凌”同学、同伴,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触目惊心。

《人民日报》评论员曾对全国29个县104 825名中小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其中经常被欺凌的比例为4.7%。

受欺凌者如果长期生活在暴力的阴影下,会遭遇严重的心理创伤,而这种伤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和干预,往往会延续至成年后,影响当事者一生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

青春不是借口,叛逆也不是理由。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青春年少的欺凌者?人生本是平等的,为何唯我独受欺?我们又该如何帮助那些受欺凌的弱者?请你认真阅读上述文字与图画,结合《思想品德》所学知识,或评析上述欺凌者的欺凌行为,或为被欺凌者今后能摆脱欺凌支几招。

(任选其一作答)【答案】(1)评析欺凌行为:①欺凌者的行为属于非正义的假恶丑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②他们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给被欺凌的同学、同伴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给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③他们不懂得珍爱友谊,不能理解、宽容他人,不能谨慎交友;不能明辨是非善恶,不懂得以道德和法律为准绳来约束自己;没有正确把握自己的青春,合理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矛盾;他们这是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表现,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