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
麻醉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的麻醉技术演变
精准麻醉:通过 基因检测等技术 实现个体化麻醉 方案的制定,提 高麻醉效果和降
低副作用
无创麻醉:发展 非侵入性的麻醉 技术,减少患者
痛苦和并发症
绿色麻醉:研究 新型麻醉药物和 替代技术,降低 对环境的影响和 患者身体的负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添加 标题
安全性问题: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如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
添加 标题
患者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都不同,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 麻醉方案
添加 标题
麻醉效果评估:如何准确评估麻醉效果,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
未来麻醉技术的发展趋势
添加 标题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麻醉剂量的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控制和麻醉效果的实时 监测。
手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中医到现代外科手术的进步
添加 标题
麻醉与手术的配合:从最初的简单麻醉到现代麻醉技术的应用
添加 标题
麻醉与手术的协同发展:如何更好地配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舒适度
05
现代麻醉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现代麻醉技术的挑战
添加 标题
技术更新:麻醉技术不断更新,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
动化设备
优点:提高麻醉效果, 减少副作用,降低医
疗风险
应用:广泛应用于各 种手术和治疗中,提 高了医疗质量和患者
安全
03
麻醉药物的进步
麻醉药物的种类
吸入麻醉剂:如乙醚、氟 烷等
静脉麻醉剂:如丙泊酚、 咪达唑仑等
肌肉松弛剂:如琥珀胆碱、 维库溴铵等
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 等
麻醉辅助药:如阿托品、 东莨菪碱等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历史回顾课件
学习交流PPT
51
(三)正式成为独立学科阶段 (1979~1989年)
✓全国各地建立麻醉学专业委员会 ✓专业杂志创刊发行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 1985
学习交流PPT
52
专业杂志创刊发行
✓《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80 徐州) ✓《中华麻醉学杂志》(1981 石家庄) ✓《临床麻醉学杂志》(1985 南京)
世界麻醉学发展简史
学习交流PPT
1
没有麻醉之前的外科手术
1、放血
2、捆绑
3、用棍子敲昏患者学习交流PPT
3
李斯顿飞刀
✓在使用麻醉剂之前,由于手术时病人十分痛苦,休克极多, 迫使手术向快速方向发展。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科三分钟 锯断患者大腿,半分钟切去患者乳房。法国名医让·多米尼 克·拉里24小时为200名病人做完了截肢手术。
尚德延教授
学习交流PPT
24
向中国麻醉学的先驱者们致敬
学习交流PPT
26
中国近代麻醉学发展历史
学习交流PPT
27
新中国的麻醉史
• (一)初创与早期发展阶段(1949~1966) •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恢复阶段(1966~1979) • (三)正式成为独立学科阶段(1979~1989) • (四)快速发展阶段(1989~至今)
20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麻醉技术和麻醉知 识有了明显地提高,蛛网膜下腔阻滞已经安全地 用于12~68岁的患者,报道的成功率达99.31%,相 关死亡率为0.063%。开展了包括臂丛神经阻滞和 股神经阻滞在内的各种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 的成功率为84%。硫喷妥钠和环丙烷等各种麻醉药 在西方国家首次使用后,很快就以中文的形式, 介绍到我国。
中国麻醉学发展历程
中国麻醉学发展历程麻醉学是一门研究麻醉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的科学,旨在保障病人在手术或其他医疗过程中顺利度过疼痛和不适。
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学科体系。
一、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麻醉学开始在国内得到重视。
这一阶段,我国麻醉学界主要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引进和推广麻醉技术,逐步建立了麻醉科,培养了第一批麻醉学专业人才。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时期我国麻醉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自主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20世纪80年代,我国麻醉学界开始摆脱单一借鉴前苏联的模式,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
同时,国内麻醉学研究逐步深入,开始在临床麻醉、疼痛治疗、急救与复苏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
这一阶段,我国麻醉学教育也得到了加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麻醉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全面提升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我国麻醉学迎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一方面,麻醉学科在临床应用方面不断拓展,如在心脏外科、器官移植、神经外科等领域的高难度手术麻醉取得了突破;另一方面,麻醉学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在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我国麻醉学界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竞争,逐步确立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四、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国麻醉学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麻醉学科体系建设,提高麻醉医疗服务水平;2.深化麻醉学教育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麻醉专业人才;3.推动麻醉技术创新,提升麻醉技术水平;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麻醉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5.注重麻醉学研究,为临床医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我国麻醉学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学科体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麻醉学界将继续努力,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麻醉发展史
麻醉发展史LT麻醉术的发展史任何高水平的外科手术,离不开麻醉,没有病人的无痛,安静状态。
任何手术都是一句空话。
麻醉(anesthesia, narcosis)的原意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无痛的目的;我国很早以前就有关于手术麻醉的传说和记载,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就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很久以来就千方百计寻找治病止疼的良药。
《列子·汤问篇》和《史记·扁鹊列传》就有春秋战国时代著名医学家进行外科手术的记载。
公元2世纪,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据《后汉书·华佗列传》、《三国志·华佗列传》中记载:“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因剮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疮)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说明在1700多年前,华佗就已经使用全身麻醉进行腹腔手术。
麻醉学(anesthesiology)也就是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
随着外科手术及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已远远超出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目的,工作范围也不局限于手术室,因而麻醉和麻醉学的概念有了更广的含义。
它不仅包括麻醉镇痛,而且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手术期的准备与治疗,以维护病人生理功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病人安全地度过手术提供保障。
此外,还承担危重病人复苏急救、呼吸疗法、休克救治、疼痛治疗等,成为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危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既包含有基础医学各学科中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又需要广泛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
溴铵、阿曲库铵等肌松药,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随着麻醉方法和仪器设备的改进,监测技术的进步,各种辅助药的配合应用,能够准确地掌握麻醉药的剂量和浓度,极大地提高了麻醉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针灸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治病止痛的重要方法,有“伏羲制九针”的传说。
中国麻醉学科发展60年概要_于布为
·述评·中国麻醉学科发展60年概要于布为 作者单位: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 作者简介:本刊副主编。
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疼痛诊疗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麻醉学与危重病学系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专科化培训基地麻醉科专家组组长。
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Anesthesia &Analgesia 中文版等多本杂志副主编,《国际麻醉与复苏杂志》、Cardiothorasic Anesthesia 编委,《医学参考报麻醉学频道》主编。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项。
2007年获得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拥有发明专利2项。
西方麻醉技术传入中国,应起自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士到中国传教,各地相继建立教会医院,多由嬷嬷(修女)和医学实习生施行麻醉,此后逐步转向外科助手轮流实施麻醉。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乙醚麻醉是在1847年,即M o rto n 开创乙醚现代麻醉后的第2年。
20世纪40年代末,尚德延教授在兰州陆军中央医院建立了中国第1个麻醉科。
同时期,李杏芳教授在上海仁济医院从事麻醉工作(1957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吴珏教授建立了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和国内第1个血库,谢荣教授则建立了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此后,吴珏教授通过带教进修生(其早期学生有史济湘、王景阳、李德馨等,以及南方地区学生),谢荣教授(其学生遍及北方地区)和尚德延教授(其早期学生后来多成为各军区总医院的主任)通过开办学习班,为国内麻醉学科的发展培养了第一批人才。
之后,谭慧英教授从法国回国,与前述4位教授成为中国麻醉界在“文化大革命”前被评为正教授的5人,加上天津王源旭教授和南京军区总院李德馨教授,对中国麻醉学科的早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医麻醉的发展历史论文
中医麻醉的发展历史论文中医麻醉作为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医疗技术,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
许多古代医学文献中都有关于中医麻醉的记载,例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
在古代,中医麻醉主要是通过植物药物和针灸来实现的,而现代中医麻醉则融合了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的麻醉方法。
在古代,中医麻醉主要是利用麻醉药物,这些药物包括麻沸散、蛇胆汁等。
而针灸麻醉也是古代中医麻醉的重要方式,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达到麻醉的效果。
这些古代的麻醉方法,虽然技术相对简单,但在当时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麻醉逐渐形成并完善。
例如,中医麻醉在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疼痛管理与麻醉学科的发展也为中医麻醉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现代药物学的发展也带来了更多新型的麻醉药物,这些药物在中医麻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当代,中医麻醉不仅在中国得到推广应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关注。
现代中医麻醉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专业,并在临床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中医麻醉也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致力于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医麻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中医麻醉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对现代医学技术的借鉴。
中医麻醉在应对疼痛管理、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等方面都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诸如针灸麻醉、中药麻醉及气功等传统中医疗法的运用,使得患者在手术中可以减轻疼痛,恢复更快。
现代中医麻醉在药物的选择和运用上也有所突破,结合传统的中草药和现代麻醉药物,科学合理地搭配使用,提高了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中医麻醉还注重个体化的治疗,强调术前个体评估,术中精细化管理以及术后镇痛的综合疗法,为患者提供更贴心、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于中医麻醉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一些医学院校开始加强对中医麻醉的研究和教学,进一步推动了中医麻醉学科的发展。
麻醉学的发展历程与2024年展望培训课件
现代麻醉学成就
现代麻醉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临床麻醉、重症监测、疼 痛诊疗等多个领域。
麻醉学在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作用。
现代麻醉学还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药物,如靶控输注、超声引导技术等, 以进一步2024年麻醉学展望
技术进步与新疗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与交流 日益频繁,为麻醉学领域的学术 研究和经验分享提供了更多机会 。
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人才培养
01
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麻醉医生的数量和质量,以满足日
益增长的手术需求。
技术创新与应用
02
鼓励和支持麻醉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
临床实践,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性。
患者安全问题
麻醉过程中的患者安全问题始终存在,如何降低麻醉风险、提高患者 安全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机遇与前景展望
技术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精准医 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为麻醉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 机遇和可能性。
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 化,手术需求不断增加,为麻醉 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应 用前景。
最新研究成果
介绍近年来麻醉学领域的 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包括新型麻醉药物、技 术和设备等。
案例分享
分享一些经典或具有代表 性的临床案例,以提高学 员对麻醉学的理解和应用 能力。
对未来的期望与展望
继续深入研究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麻醉学 领域的基础和临床问题,推动学科发
展。
加强国际合作
期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 麻醉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一、麻醉学科的重要历史事件二、麻醉发展史上的重大进展麻醉.pdf
1. CO2 的吸收过程: ab)) CHO22CO3+ H+2O2Na=OHH2C=O3Na2CO3 + 2H2O + heat c) H2CO3 + Ca(OH)2 = CaCO3 + 2H2O + heat
2. 保持活性的条件: a) 需要水分存在
3. 失b)效有判效断成:分充足 a) 颗粒变硬 b) 颗粒变干燥 dc)) 指吸示入剂CO变2 色浓度升高
2. 水f)分进太少入机的器坏内处部:,损坏电气元件 a) 钠石灰干燥,影响化学反应
技术文档
三十、 为什么单向活瓣要采用暴露式设计?
1. 单向活瓣活动失灵的结果: a) 病人窒息、甚至死亡
2. 单向活瓣活动失灵的原因: ab)) 冷回路凝水内过杂多质
3. 解决办法: a) 暴露式设计 b) 密切观察
2. 解决办法: a) 病人麻醉气体浓度监测
技术文档
三十四、 为什么需要使用小儿螺纹管、小儿风箱?
1. 螺纹管口径、风箱大小,与“死腔”无关! 2. 使用小儿螺纹管的目的:
a) 小儿螺纹管顺应性 < 成人螺纹管顺应性 b) 减轻管道顺应性对潮气量的损耗 3. 使a)用小小儿儿风风箱箱的的目运的动:幅度 > 成人风箱的运动幅度 b) 方便医生观察风箱运动
七、 怎样可知道后备气瓶剩余气体容积?
1. 无气液介面的压缩气体(氧气、空气):观察压力表
技术文档Biblioteka 2. 有气液介面的压缩气体(笑气、二氧化碳):观察气瓶重量
技术文档
八、 为什么不要预先打开后备气瓶?
1. 保证了低压报警仅由中央供气不足激活; 23.. 保预证防打后开备后气备瓶气气瓶体有泄数漏小时的供气时间;
麻醉学的发展轨迹与未来展望
麻醉学的发展轨迹与未来展望指导老师:李耀祯【摘要】麻醉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探索,已经从原本的临床医学分支逐渐演变成了具有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及多方面技能的独立的专门学科。
本文就古代麻醉、现代麻醉及未来麻醉做一概括性阐述,以便大家充分系统地了解麻醉学。
【关键词】麻醉学;古代;现代;未来;麻醉学是指运用麻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以消除病人手术中疼痛、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一门学科。
麻醉学的诞生对促进人类健康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麻醉的萌发麻醉术最早诞生于中国,是我国古代医药在外科医疗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
目前发现最早有关药物麻醉的历史文献是《五十二病方》载有的“令金伤毋痛”方。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365种药物中也不乏镇痛麻醉药物,如羊踯躅、大麻等。
《列子·汤问篇》中记述“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二人辞归”【1】。
东汉时期伟大医学家华佗将《神农本草经》中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如乌头、莨菪子、羊踯躅等组成一方,首创了用于外科手术的中草药麻醉剂“麻沸散”,《三国志·华佗传》同样有记载说服用“麻沸散”后,“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2】。
西方近代医学还处于萌芽状态时,有关于麻醉的记载较少,荷马史诗中提到的“忘忧草”具有催眠作用;中世纪外科医生用蓝仙子和曼陀罗做麻醉药为病人拔牙;14世纪法国医生使用具有催眠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减弱术中病人的意识。
这些药物虽有削减疼痛的功效,但远远不能达到手术麻醉所需要的深度,因此没能流传至今。
2.现代麻醉学的发展1842年Long医生采用乙醚作麻醉药为一患者切除了一个颈部肿块,标志着现代麻醉的开始。
现代麻醉术的诞生,让外科手术成为可能,这是人类医学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分水岭。
从那时起,在疾病面前,人性的光辉、人类的尊严得到了的彰显和保障。
20世纪以来,麻醉的手段、麻醉药物的种类和麻醉理论随着化学及药理学深入研究迅速发展。
麻醉学总结
麻醉发展史麻醉的目的是使病人暂时失去意识或对疼痛不敏感,从而使手术或诊断治疗可以无痛地进行。
古代的麻醉是经验知识的偶然产物,我国最早是华佗发明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后来千金方和本草纲目记载了曼陀罗等药的麻醉效果,而在古代的西方,还采用把人打昏的方式来麻醉。
近代是麻醉学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但从药物上不断革新,在麻醉方式上也百花齐放。
一、全身麻醉早在16世纪开始,一些化学家研制了一些具有麻醉效果的气体,如乙醚。
1800年,科学家Humphry Davy发现吸入氧化亚氮能缓解拔牙的疼痛,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1846年Morton当众成功展示了乙醚吸入麻醉,麻醉科学才真正走向发展,他的示范也是近代麻醉发展的起点,由于乙醚(易爆)的安全性不高,此后一段时间研究了大量吸入麻醉的药物,如氯仿(后来知道有毒性)。
直到1930年前,吸入类麻醉药物的安全性仍然不高,此时出现了含氟类麻醉剂,即把易燃的麻醉药氟化,但开始研究的药品毒性大,如氟烷,经过不断改进,在20世纪末,合成了较为安全的地氟烷、异氟醚等药。
17世纪的时候血液循环理念得到了发展,为静脉全身麻醉奠基。
1872年,首次在人体采用水化氯醛做静脉注射实现全身麻醉,同时,静脉联合应用吗啡和东莨菪碱在产科麻醉得到应用。
1933年Lundy报告用硫喷妥钠作静脉麻醉,他认为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全麻比较安全,此后出现了乙醚酯(1972年)、异丙酚(1977年)等静脉全麻药。
自从1935年King从管箭毒中分离出右旋管箭毒,1942年Griffiths和Johson将肌松药应用于临床,减少人体应激反应和控制管理呼吸。
1951年,Bovet、Ginzel证明琥珀胆碱为短效肌松药,同年在临床获得良好效果,以后陆续出现潘库溴铵、维库溴铵等肌松药。
二、局部麻醉在吸入全身麻醉的初期,由于方法简陋和经验不足,病人安全得不到保障。
1853年Pravaz和Wood发明了注射针筒,为局麻的应用提供了工具。
麻醉学发展简史 [自动保存的]
• 石器时代,用砭石、骨针等进行镇痛、治病; •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1~221年),《内经》记载用针
刺治疗疼痛;《史记》记载扁鹊用“毒酒”施行麻醉和手 术;
• 公元2世纪,《神农百草经》收录多种具有镇痛或麻醉
作用的药物,如莨菪子、大麻、乌头、附子、椒等;
• 后汉名医华佗(公元141~203年)用酒冲服麻沸散施行
莨菪碱等作静脉麻醉;
• 巴比妥酸类:1934年Lundy和Waters将硫喷妥钠作为乙醚吸入麻醉 诱导药,至今仍在临床使用;1957年甲己炔巴比妥用于临床。 • 苯二氮卓类:1959年地西泮、1971年劳拉西泮、1976年咪唑
安定等。
• 其他静脉麻醉药:1960年羟丁酸钠、1970年氯胺酮、1972年依
全身麻醉行剖腹手术;
• 唐、宋、明、清各朝有用洋金花(曼陀罗花)、草乌、
闹羊花等作全麻药的记载。
莨菪子
国外古代“麻醉”
• 曾用阿片罂粟、古柯叶、毒参茄根、酒精、
放血等方法施行手术;
• 古埃及人将阿片罂粟(吗啡)与莨菪(莨菪
碱与东莨菪碱)合用作为麻醉药;
• 采用压迫神经干或冷冻方法行区域麻醉;
• 美洲印加人通过咀嚼古柯叶,将口水涂抹病人创口产 生麻醉。
心脏毒性较低。
麻醉深度监测
完善的监测手段
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可视化的操作
超声引导神经穿刺
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操作
精确化、智能化
谢谢!
!
托咪酯、1983年丙泊酚等。
阿片类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
• • • •
芬太尼 舒芬太尼麻醉效能强; 阿芬太尼作用时间短、可控性好; 瑞芬太尼由非特异血浆和组织酯酶迅速代谢。
麻醉护理学发展史
成熟阶段中,麻醉护理学逐 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拥 有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体系。
这一时期,麻醉护理学不仅关 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还 开始关注患者的整体护理和术
后恢复。
现代麻醉护理学的进步
01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 高,现代麻醉护理学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麻醉护理学发展史
目录
Contents
• 麻醉护理学起源 • 麻醉护理学的发展 • 麻醉护理学的现状 • 麻醉护理学的未来展望 • 总结
01 麻醉护理学起源
古代麻醉护理学
古代文明对麻醉的认识
古代文明中,人们通过一些植物、动 物或矿物等发现了具有麻醉作用的物 质,如古代中国使用曼陀罗花、欧洲 使用乌头等。
机遇
随着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麻醉护理学的需求越来越大。政府和医疗机构也加大了对 麻醉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同时,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我国麻醉护理学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和技术,加速发展。
04 麻醉护理学的未来展望
麻醉护理学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监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麻醉护理将更加依赖于智能化监测设备, 实现实时、精准的病人监测。
麻醉护理研究
近年来,我国麻醉护理学研究逐渐增多,涉及领域包括临 床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通过研究,我国麻醉护 理学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手术病人的 安全和舒适度。
麻醉护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尽管麻醉护理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科建设不够完善、专业人才缺乏、临床实践和研究 水平有待提高等。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麻醉护理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
近代麻醉发展史
近代麻醉发展史第一篇:近代麻醉发展史一、全身麻醉的发展早在16世纪,1540年Valerings合成乙醚,在Cordus和Paracelsus的有关著作中提到乙醚有消除疼痛的作用。
18世纪中叶,1772年Pristley发现氧化亚氮(笑气),1778年Davy证明氧化亚氮有镇痛作用。
1782年Black分析出二氧化碳。
1818年Faraday发现乙醚的麻醉的作用。
1824年Hickman做动物实验,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碳产生麻醉作用,但未用于人。
1831年分别由Vonliebig、Guthrie 和Sanbeiren发现氯仿。
1842年美国乡村医生Long使用乙醚吸入麻醉给病人做颈部肿物手术成功,是试用乙醚作临床麻醉的开创者,只是因为地处偏僻一直到1849年才予报道。
1844年Wells出席了化学家Colton示范氧化亚氮吸入令病人神志消失,引起 Wells的注意,就在自己拔牙时吸入氧化亚氮获得成功。
1845年Wells在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再次表演氧化亚氮麻醉,由于所用浓度过高在知觉完全消失时出现紫绀。
1846年牙科医生Morton在医学家兼化学家Jackson的指导下,实验了牙科手术吸入乙醚蒸气的麻醉作用。
同年10月16日在麻省总医院成功地为一例大手术施用乙醚麻醉成功,Morton被认为是临床麻醉第一杰出人物,乙醚麻醉地成功地标志着近代麻醉史的开端。
同年在英国Liston首先使用乙醚麻醉,在俄国Jiuporob在乙醚麻醉下施行了乳癌切除术,而且他是大规模使用乙醚全身麻醉的组织者。
1847年Snow刊行了,《乙醚吸入麻醉》是第一本麻醉专著。
同年Flourens经动物实验证明氯仿由麻醉作用。
英国外科兼妇产科医生Sinposon第一次使用氯仿于分娩镇痛成功。
1848年Heyfelder首先在人体使用氯乙烷,同年发生使用氯仿死亡的病例,以后继续有报道,认为应用氯仿不能超过一定浓度。
1856年英国将氧化亚氮装入铜筒中使用。
麻醉
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态:
休克,酸中毒,水电平衡紊乱,贫血;
呼吸、循环、肝、肾功能; 抗高血压药,抗凝药的应用
术前禁食、禁水:
成人:禁食8-12h,禁水4h
小儿禁食禁水时间(hr)
年龄
<6月 6~36月
奶/食物
4 6
清水/糖水
2 3
>36月
8
3
麻醉前用药
●
目的:
*镇静:安定,合作,遗忘 *镇痛:解除疼痛,增强麻 醉效果 *减少分泌物 *消除不良反射
半个世纪以来麻醉学的发展
1942 箭毒用于临床麻醉 1943 合成利多卡因 1946 杂志出版 1950s 心内手术开展 1956 氟烷用于临床 1972 安氟醚问世 80s 肌松药的研究、麻醉监测和安全问题 90s 临床麻醉使病人更安全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orton
绪
论
麻醉(anesthesia)一词的原意是指“
6.全身麻醉维持
(Maintenance)
维持期的任务:维持适当深度
和循环、呼吸功能的稳定,满 足不同时期手术的要求
吸入麻醉药维持
静脉麻醉药维持
复合全身麻醉
7.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
乙醚麻醉分期的基本点,仍可作
为当今临床麻醉中判断和掌握麻 醉深度的参考。
根据复合应用的药物对意识、感
分类: (1)去极化类:琥珀胆碱 *突触后膜呈持续去极化状态 *作用开始时出现肌颤 *不能以新斯的明桔抗 (2)非去极化类:箭毒,维库溴胺等 *占据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乙酰胆碱量不变,但不能发挥作用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可以桔抗
常用肌松药
【医学课件大全】临床麻醉学Clinical Anesthesiology(163p)
21
麻醉质量控制: ①重视和加强麻醉前病人情况的评估, 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选用对病人影响 最小、损害最轻的药物和方法; ②加强监测手段,特别是无创或维创的 监测手段。 ③注意提高麻醉医师的素质。
19世纪80年代,氯乙烷(ethyl chloride)用于 吸入麻醉。
20世纪30年代,发现环丙烷(cvclopropane), 由于其较低的血液溶解度和对循环的支持作用, 而被引用于麻醉。但环丙烷易爆的特点,麻醉 医师在应用时惧怕。
10
1956年氟烷问世,但对呼吸循环有抑制作用。 1959年甲氧氟烷:在体内的代谢产物高达50
醉学教授。他发明应用钠石灰吸收CO2,开始应用密闭 法麻醉。 1934年Lundy用硫喷妥钠作为乙醚吸入麻醉的诱导。 1940年《Anesthesiology》杂志出版。
19
三、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临床麻醉学 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特点:突出麻醉监测与麻醉安全问题
适时的连续监测使麻醉医师能及时发现 病人情况的瞬时变化和变化趋势,有利 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公元2世纪:《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物就有 莨菪子、大麻、乌头、附子、椒等具有镇痛或麻醉 作用的药物。
5
后汉:名医华佗(141~203)用酒冲服麻沸散,全 身麻醉后进行剖腹手术。
唐朝(618~907)和宋朝(960~1279):常采用 温酒调服大草乌细末作整骨麻药。
宋初:广泛使用洋金花(曼陀罗花)。
14
1898年August Bier介绍腰麻,并第一次 将 0.5% cocaine 3ml注入病人的椎管内作 脚的截肢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学术组织
✓ 1893年出现了伦敦麻醉医学会(London Society of Anaethertists)。
✓ 1905年在美国成立了麻醉学会,1936年称为美国麻醉 学会(ASA)。1922年美国麻醉学会主编出版了麻醉 与镇痛杂志。
莫顿的墓志铭: “在他以前,手术是一种酷刑; 从他以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维多利亚女王与麻醉
✓ 1847年SIMPSON第一次使 用氯仿于分娩镇痛成功。 并于1853年用于英国维多 利亚女王的无痛分娩,使 得麻醉技术在欧洲得以快 速推广。
✓ 1847年,英国麻醉医师 John Snow编撰发行了第一 本麻醉学专著《乙醚吸入 麻醉》。
✓ 1925年国际麻醉研究会(IARS)成立。
1955年国际麻醉医师协 会联合会(WFSA)正式 成立。
中国麻醉学的历史
麻醉
1850年日本Seikei Sugita翻译
扁鹊
✓ 扁鹊(秦越人,原籍河北省内 丘市)
✓ 早在公元前386年,春秋战国时 代的曾为两人治病,先令这两 位患者饮下他配制的药酒,迷 死三日,他为这两位患者剖腹 探查而患者未感疼痛,实际上 是施行了全身麻醉。 (《列 子·汤问》 )
✓ 在这些快刀中,最出名的是英国医生罗伯特·李斯顿,他以 手术奇快著称,人称“李斯顿飞刀”。在李斯顿经手的病例 中,有三个病例特别令人胆寒:他曾在两分半钟内切下患者 的腿,但由于用力过猛,同时也切下了患者的睾丸;一名颈 部溃烂的少年,由于李斯顿的过分自信而导致误诊,当他开 刀切开患部时,少年立即喷血不止而死;他还创造了一起历 史上唯一死亡率达300%的手术纪录:被他以神速切下腿部的 患者翌日因感染死去,他的助手则被他失手切断手指,亦因 感染而死去,另一名无辜受害者是在现场观摩手术的一位名 医,被他刺中两腿间的要害,因恐惧而休克致死。
此后,来自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传教 士医师大量使用乙醚和一定量的氯仿进行麻醉 完成外科手术。在中国的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 和临床工作中能够及时反映西方国家麻醉学的 进展,如1919年报道了使用larocaine或 bacaine做宫颈旁阻滞,1920年报道了可卡因气 管内麻醉。
✓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麻醉技术和麻醉知 识有了明显地提高,蛛网膜下腔阻滞已经安全地 用于12~68岁的患者,报道的成功率达99.31%,相 关死亡率为0.063%。开展了包括臂丛神经阻滞和 股神经阻滞在内的各种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 的成功率为84%。硫喷妥钠和环丙烷等各种麻醉药 在西方国家首次使用后,很快就以中文的形式, 介绍到我国。
华佗
✓ 华佗(公元145年~208年,安徽亳州 人)
✓ 中国古代麻醉学家,研制的“麻沸 散”记录在《三国志•魏书•华佗 传》,是世界最早应用全身麻醉的 记载。据传口服麻沸散后便失去知 觉,刮骨疗毒并无疼痛,1800多年 前华佗就曾施行过全身麻醉。
✓ 麻佛散的主要成分是中药曼陀罗、 乌头、大麻、闹羊花(羊踯躅)、 附子等。
麻醉医生创造的第一
✓ 1933年Mayo Clinic 麻醉医生John Lundy建立第一个 血库,保证了临床手术的大量开展。
✓ 美国的产科麻醉医师Virginia Apgar于1952年发明 了Apgar评分,这成为新生儿评价和救治的经典指 标,沿用至今。
Pain
✓ 美国麻醉医师John Bonica在华盛顿大学医学 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汇集多个学科的疼痛 诊所,并于1973年发起建立了国际疼痛研究 联合会(IASP),开创了疼痛医学。
现代外科学里程碑
出血
Hemorrhage
Blood type Blood transfusion Landstainer 血型1901
Wells 止血钳1872
✓ 无菌术 ✓ 麻醉 ✓ 输血
感染
Infection
1877 Bergmen 无菌观念 1852 Lister 石炭酸, 抗菌技术
疼痛
Pain
三大障碍
Semmelweis 石灰水1840
Morton乙醚 1846
一个基础 解剖 1843英国皇家外科学院 十九世纪(科学革命世纪)
美国国家医师1993-3-30
现代麻醉的里程碑
1846年10月16日William Morton首次在美国麻省 总医院向大家演示了成 功的乙醚麻醉下完成了 外科手术,标志着现代 麻醉学的开始。
ICU
✓ 1952年丹麦脊髓灰质炎流行期间,丹麦麻醉医 师Bj rn Aage Ibsen坚持给患者气管插管实施 正压通气,使病死率从95%降低到25%,并且于 1953年在哥本哈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外科重 症监护病房(ICU)。
✓ 美国麻醉医师Peter Safer于1950年代发明了 心肺复苏技术,挽救了无数生命。Safer于 1958年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ICU,Safer也被称 为CPR之父。
历代医书中记载了中药具有的 麻醉与镇痛作用
✓ 公元652年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方》 ✓ 公元752年王焘著《外台秘要》都提到大麻用于镇痛 ✓ 1337年朱棣著《世医得效方》 ✓ 1381年朱棣著《普济方》均载有草乌散的麻醉作用 ✓ 1578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了洋金花的麻醉作用,洋
金花即曼陀罗的干燥花,此药的主要成分为东莨菪碱、阿托品 与莨菪碱,其中东莨菪碱占80%以上 ✓ 1642年张景岳的《资蒙医经》即有蒙汗药的记载,其成分为川 乌、草乌、闹羊花、乳香、没药等 ✓ 1662年王肯堂著《诊治准绳》 ✓ 1773年祁坤著《外科大成》也记载有草乌、川乌、天南星、蟾 酥等药组成的开刀药方,服用后患者接受开刀疗伤可不感疼痛。
世界麻醉学发展简史
没有麻醉之前的外科手术
1、放血 2、捆绑 3、用棍子敲昏患者
李斯顿飞刀
✓ 在使用麻醉剂之前,由于手术时病人十分痛苦,休克极多, 迫使手术向快速方向发展。俄国外科医生皮罗果夫科三分钟 锯断患者大腿,半分钟切去患者乳房。法国名医让·多米尼 克·拉里24小时为200名病人做完了截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