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蚯蚓》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教案一. 教材分析《蚯蚓》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蚯蚓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作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加深对蚯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2.难点: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模型、蚯蚓视频、土壤样本等。

2.学具:放大镜、小铲子、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蚯蚓吗?蚯蚓是什么样子的?蚯蚓生活在哪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蚯蚓模型、视频和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细长、有许多相似的环节等。

同时,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小铲子挖出蚯蚓,并用放大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蚯蚓在土壤中是如何运动的?蚯蚓对土壤有哪些改良作用?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蚯蚓和生态环境?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科学《蚯蚓》教案

【教育学习文章】三年级科学《蚯蚓》教案

三年级科学《蚯蚓》教案4.蚯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准备为每小组准备: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记录纸。

教学过程分析1.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课前布置学生找蚯蚓的粪便,从而认识蚯蚓生活的环境。

学生能够带几条蚯蚓来上课,那是最理想的。

蚯蚓应装在罐子里,里面放一些潮湿的土壤。

课堂中,只要稍作总结概括,知道蚯蚓生活在地下潮湿的环境中即可。

引导学生看第31页右上角的图,问他们,从中你们知道了什么?2.观察蚯蚓的身体教师要在课前给每一组准备一个装蚯蚓的盒子,里面放一些土壤和几条蚯蚓。

农村里容易找到蚯蚓,城镇中可以到钓鱼商店购买。

等学生开始观察蚯蚓时,教师发下盒子,并提出要求:从饲养盒里轻轻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蚯蚓的身体,把观察到的蚯蚓的样子画在课本的下方,要求画出蚯蚓的环节。

找找蚯蚓的口、肛门和环带,把这三个名称标注在自己的简图上。

3.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把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它的爬行,把描述蚯蚓爬行的词语写在简图下面,作为观察蚯蚓的补充。

在蚯蚓运动时,用笔尖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蚯蚓是否缩紧身体。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简图下面。

在这个环节里,要教育学生,用笔尖触碰蚯蚓,可能对蚯蚓产生伤害,希望学生不要反复多次触碰,特别是触碰的力度一定要轻,学会爱护小动物,建立爱护生命的意识。

在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提问:蚯蚓适应潮湿的环境,如果把蚯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反应呢?阅读教科书第32页的要求,学生用饲养盒里的另一条蚯蚓做实验。

这项实验的时间不能太长,蚯蚓在水中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不然的话,蚯蚓很容易淹死在水中。

这项实验的结果表明,蚯蚓不能适应水生的环境。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蚯蚓对土壤的作用以及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蚯蚓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难点: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蚯蚓模型、土壤样本、显微镜、投影仪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段关于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蚯蚓的形态特征和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2. 观察蚯蚓模型:学生观察蚯蚓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蚯蚓的形态特征,如身体细长、有许多环节、体表有刚毛等。

3. 蚯蚓的呼吸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蚯蚓的呼吸过程,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理解蚯蚓的呼吸方式。

4. 蚯蚓的生活习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蚯蚓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善于挖洞等。

5. 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观察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

6.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完成观察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蚯蚓形态特征:身体细长、有许多环节、体表有刚毛生活习性: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善于挖洞呼吸过程:通过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改良土壤: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富含有机物生态系统:蚯蚓是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七、作业设计1. 描述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答案:蚯蚓的身体细长,有许多环节,体表有刚毛。

它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善于挖洞。

三年级科学 蚯蚓

三年级科学  蚯蚓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常在地下钻洞, 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 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 鸭喜好的“肉类”食物;蚯蚓还是淡水钓鱼适应面广,各 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但蚯蚓也有为害的 一面。有一种寄生在猪体内的寄生虫——猪肺丝虫,在它 的幼虫生长发育中,有一段时间是寄生在蚯蚓体内的。因 此,在猪肺丝虫流行的地区,蚯蚓为这种寄生虫的繁殖提 供了方便的条件。
蚯蚓的身体结构
小资料
蚯蚓体呈圆柱状,细长,各体节相似,节与节之间为节间沟。蚯蚓围 口节为第1体节,口位其腹侧,口前叶下方。肛门在体尾端,呈直裂 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体长约60mm120mm,体重约0.7-4克。最大的有1.5kg。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 的土壤中,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原文地址 /thread215366-1-1.html),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 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 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在11节体节后, 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蚯蚓是通过肌 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谜语
细细长长一条龙, 天天躲在泥土中, 它是庄稼好朋友, 钻来钻去把土松。
蚯蚓
三年级 科学 kk0328Leabharlann 三年级科学认识蚯蚓
蚯蚓为习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 , 生活在土壤 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 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 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 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 多种,我国已记 录229种。环毛属,广种类多,我国有2000多 种 。

蚯蚓

蚯蚓

大家知道蚯蚓有什么益处?1、疏松土壤源自2、提高肥力3、药用
4、营养价值 高 5、帮助处理 生活垃圾
所以说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1、蚯蚓的呼吸靠湿润的 体壁 来完成。 空气中的氧气渗进体壁里 的 毛细血管 ,由它带给身体各细 胞。为了保证蚯蚓的呼吸作用,课堂实验 中,要经常用 浸水的湿棉球 轻擦蚯蚓体 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冀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如何饲养蚯蚓
肛门
体节
环 带 口
前端
蚯蚓的外部结构
(一)蚯蚓的外部形态:
体形: 呈圆长形 身体: 分许多体节 体表: 有黏液 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刚毛),触摸有粗糙感觉。
(二)蚯蚓的运动:
粗糙纸上: 运动快,身体变粗变细,往前蠕动 玻璃板上: 运动慢,身体变粗变细,但很难往前蠕
9、蚯蚓属于哪一个动物门类? (环节动物) 10、蚯蚓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①、能处理有机废物 ②、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的肥力 ③、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比较分析
沙蚕
蚯 蚓
水蛭
环节动物的特点
1、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身体分彼此相似的节; 3、靠保持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4、运动方式是蠕动; 5、卵生、变温动物。
2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 是蚯蚓的 环带 。 3蚯蚓在干燥的灰尘里和沙里,很快会死去, 是因为 体表黏液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 4夏天的雨后,常有一些蚯蚓爬出地面,这是 因为 蚯蚓要爬出地面呼吸 。 5蚯蚓刚毛的作用是 协助运动 。 6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蠕动 。
7、蚯蚓体表的黏液与哪种生理活动有关? ( )。 呼吸 8、蚯蚓在土壤中穴居生活,使土壤变得疏松, 这有利于农作物( 根的呼吸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蚯蚓》 |冀教版 (共12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4《蚯蚓》 |冀教版       (共12张PPT)

的最后端,蚯蚓身体伸长后,记录蚯蚓的长度;
蚯蚓身体缩短后,再记录其长度,并求出平均 长度。
结论总结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可以借助于放大镜。蚯 蚓的身体呈圆筒形,身体细长,由很多相似的体节
构成;身体的颜色呈棕红色,背面颜色较深。身体
的表面比较黏,也比较粗糙。蚯蚓身体的前端有。蚯蚓在粗糙的物体上能够运动,运动时先 伸长、后缩短;伸长与缩短时的长度不同,一般取
新课学习
观察目的: 了解蚯蚓的运动方式 材料用具: 蚯蚓、玻璃板、粗糙的纸、记录纸 观察步骤: 1.一条放在玻璃板上,另一条放在粗糙的纸上 2.观察蚯蚓的运动状况,进行比较 3.认真听蚯蚓在运动时发出的声音 4.小组记录员及时记录观察的结果
新课学习
测量蚯蚓的方法: 测量时,将直尺的“0”刻度对准蚯蚓身体
新课学习
蚯蚓的外部形态: 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身体细长,由很多相似的
体节构成,从外观看,一环一环的;蚯蚓的身体的颜
色呈棕红色,背面颜色较深。用手触摸,感觉蚯蚓身 体的表面比较黏,也比较粗糙。蚯蚓身体上有比较光
滑的一块,像一个“大戒指”,靠近“大戒指”的一
端有口,是身体的前端。蚯蚓的头部退化,没有眼、 耳等感觉器官,只有口。 添加学生完成“导学”作业中的成果
其平均长度,体重与一块橡皮相当。
课堂练习
1.蚯蚓的背面颜色比腹面颜色深。( √ )
2.蚯蚓跟我们一样,用耳朵听声音。( × )
3.蚯蚓在玻璃上比在粗糙的纸上运动的快。( × ) 4.观察过的蚯蚓可以随手扔掉。( × ) 5.当蚯蚓身体表面缺乏水分时就会死亡。( √ )
作业布置
对自己家的周围进行细致的观察,猜想 什么地方蚯蚓的数量多。然后在不破坏植物
的前提下,用铁锨翻土,看与自己的猜想是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二 动物 蚯蚓》教学设计_39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二 动物  蚯蚓》教学设计_39

《蚯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蚯蚓有适合环境的身体结构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重点:经历蚯蚓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理解,及蚯蚓的运动、反应。

难点:蚯蚓身体结构的理解。

二、课前准备:(教师)一杯水学生8组:(培养皿筷子蚯蚓放进有土壤的纸盒)放在一个大盒子里(所有的放大镜,每小组2个)放在一个盒子里,(装水的盒子,一组1盒)放在大盒子里三、教学过程(一)说蜗牛(5)同学们,你么观察过蜗牛,养过蜗牛吗?说说自己对蜗牛的理解。

【这个环节让听课者,误以为是上蜗牛。

所以能够改为: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蜗牛,请大家说说对蜗牛的理解。

】【上课时,这里花的时间较多,大概有8分钟左右,学生对蜗牛有些陌生了。

本来准备好了课件让学生看图说的,不过一紧张没有出示图片,让学生回忆。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把蜗牛和蚯蚓的共同点写在中间,蜗牛独特的特点写在左边)看来同学们很喜欢蜗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小动物,板书:蚯蚓(二)、画蚯蚓(10)①你们见过蚯蚓吗?记得蚯蚓的样子吗?把它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课件出示:画蚯蚓)②师巡视,选几张有代表性的图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请这几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蚯蚓图【教师课堂教学时,不够放,虽然请学生上来了,但是还是自己问,学生答。

如果能够让学生养成自己介绍,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更能体现出来】③对这几个同学的蚯蚓图,你们有什么看法?(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给以肯定或否定,教师不要渗透任何概念)评价语能够为:恩,这是你的看法,恩,有可能是这样的当学生讲到环带时,师质疑:环带的位置接近头部,在中间,还是接近尾部?你怎么认出来那个是环带?环带是特别突出一点还是和身体一样大小?【预设的还是比较理想的,课堂中学生的图出现了有无眼睛,有无环节,环带位置不一,所以课堂中强调孩子等会儿观察时,一定要弄清楚】④老师先把大家公认的蚯蚓画在黑板上。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蚯蚓》【创新教案】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蚯蚓》【创新教案】

《蚯蚓》创新教案教材分析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由两个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黑暗潮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蚯蚓》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学习目标1.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2.能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3.能用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5.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不随意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难点:指导学生设计观察蚯蚓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生活习性的方案。

评价任务1.学会运用科学观察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

2.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并能够正确记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大蚯蚓1 条。

学生准备:每组 4 条蚯蚓、放大镜、手电筒、天平、绳子、直尺、玻璃、纸板、水、抹布、土壤、喷雾器、纸盒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师:上节课咱们在校园观察到了许多动物和植物,我昨天上网找到一个关于小动物的谜语,看你们上节课的发现中有没有这种小动物。

(课件出示:没有脚,没有手,弯弯曲曲来回走,松土数它是能手。

)生:蚯蚓。

师:那大家看下面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课件出示: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中,它是庄稼好朋友,钻来钻去把土松。

科学三年级上册《二动物蚯蚓》24

科学三年级上册《二动物蚯蚓》24

蚯蚓教课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动物----4.蚯蚓教课目的1、经过察看蚯蚓,培育学生的察看水平。

2、经过察看蚯蚓,认识蚯蚓的外面特色以及生活习惯。

3、学惯用简单的工具推行察看丈量的水平。

4、培育合作精神。

5、向学生推行爱惜小动物的教育教课重、难点经历对蚯蚓的察看、对蚯蚓身体构造的理解,及蚯蚓的运动。

教课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猜个谜语,“细修长长一条龙,每日躲在土壤中,没手没脚会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要问究竟是什么,庄稼地里的好朋友”生:蚯蚓师:你们猜的真不错,今日我们研究的就是蚯蚓。

(板书课题)二、认识学生已知、提出研究问题对于蚯蚓,你们知道哪些呢?预设一蚯蚓断成两截还可以活。

预设二蚯蚓一缩一缩的。

师:一伸一缩在干什么?生:爬师:有没有脚,靠什么来爬行?预设三生:蚯蚓是一条一条的,有粗的有短的,有长的有短的。

师:如何知道它的长短?生:用尺子丈量。

师:直接拿尺子测吗?预设四生:有一个特别白的地方师: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长在身体的哪个地方呢?预设五生:蚯蚓生活在泥土里?师:如何的泥土里才有呢?生:湿的柔软的肥饶的灰暗的三、画蚯蚓、提疑问此刻请同学们把自己脑子中蚯蚓的样子画下来。

用铅笔划在你准备的那张纸上。

请两个勇敢些的同学上黑板画。

要求画得大些,让大家看清楚。

沟通:画好的同学请看黑板你脑子里想的蚯蚓和他画的同样吗?他们画出蚯蚓的真切样子了吗?我们一同去看看他们画的有多像老师率领学生去校园的花坛找寻蚯蚓认识蚯的生活环境1.你们在如何的环境中找到了蚯蚓?这些地方的环境有哪些共同的特色?2.归纳蚯蚓的生活环境,(朝湿的地下)3.我们有什么方法能更方便地找到蜢蚓?(利用蚯蚓的粪便)找到蚯蚓后带回教室让学生对照画的蚯蚓(同学们必定要爱惜我们的小动物,在察看他们的时候不要损害他们)察看蚯蚓的身体1、议论如何察看蚯蚓 ,指引联系蜗牛的察看活动,思虑察看的次序,记录的方法。

2、沟通报告。

3、小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优质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优质课件.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蚯蚓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第十一课《蚯蚓》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生物知识》的第四节《土壤中的小生物》。

详细内容包括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价值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能够描述蚯蚓的外形特征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2. 认识蚯蚓的生态价值,知道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3.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蚯蚓的生态价值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重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蚯蚓标本、放大镜、土壤、课件、板书材料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图工具、土壤、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蚯蚓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土壤中的作用。

讲解蚯蚓的生态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过程中,强调蚯蚓的生态价值和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分享各自观点。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蚯蚓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蚯蚓的形态结构:身体分节、刚毛、环带等。

2. 蚯蚓的生活习性:土壤中生活、以腐殖质为食、喜湿润等。

3. 蚯蚓的生态价值: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生态平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土壤,了解其中是否有蚯蚓,记录观察结果。

2.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土壤中蚯蚓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蚯蚓的相关知识。

三年级科学上册 4观察蚯蚓 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   4观察蚯蚓   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4观察蚯蚓教学设计4 蚯蚓一、教材分析《蚯蚓》是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和植物》单元的内容,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入。

二、设计理念《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能力:1.初步掌握科学的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勇于探索的习惯。

知识: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四、课前准备教师:课前收集一些研究蚯蚓的资料,用培养皿装一条较大的蚯蚓、直尺、线等。

学生:课前捉一些蚯蚓,准备好记录本、笔、硬的透明塑料片、放大镜、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学生出示课前捉到的蚯蚓。

2.从培养皿里轻轻拿出蚯蚓,让所有的同学看到,并把蚯蚓拿起来放在手上。

3.学生介绍自己已了解到的有关蚯蚓的知识。

(二)提出课题,进行探究1.引导学生提出探究课题,选出有价值的课题,展示。

2.说明探究要求:(1)明确探究步骤,进行合理分工。

(2)边观察,边作记录,做好汇报交流准备(3)探究时要让蚯蚓始终保持湿润。

3.各组开始观察探究活动,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分组活动指导。

4.探究完毕,整理实验材料,并要求学生用毛巾擦干净手。

5.要求学生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填写“我的观察报告”的前半部分。

(三)组织研讨,深化认知用答辩会的形式进行汇报,请各组汇报人先进行汇报,其他没有研究这个问题的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他没有汇报清楚或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请研究组回答。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二动物蚯蚓》教学设计16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二动物蚯蚓》教学设计16

“蚯蚓〞课案【教课目的】科学看法1、蚯蚓有其合适环境的身体构造。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对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构造,能用维恩图比较同样和不同。

感情、态度、价值观喜爱蚯蚓这样的小动物,建立仔细仔细、脚踏实地地察看态度,做到不打扰、不损害小动物。

【教课要点】经历对蚯蚓的察看,初步理解动物身体构造的多样性。

【教课难点】对蚯蚓的仔细的察看,对蚯蚓身体构造的理解。

【教课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课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研究了蜗牛的生活习惯,你能谈谈吗?师生共同议论,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概括出蜗牛的特征,推行左板书。

〔明确1.生活环2.身体结境;构;3.生活习惯;4.特征〕引入今日我们持续研究小动物——蚯蚓〔板书〕〔二〕情形导入:你能学着用研究蜗牛的方法来研究蚯蚓吗?应当怎样去研究?请你独立推行课文文本的学习,从中获取有关蚯蚓的知识,等下告诉你的组员。

〔对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教师经过精心设计,以问题的形式经过情境形式表现给学生,造成学生认知构造与四周环境的不均衡,指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

〕〔三〕学生自主学习:提示:你可以看看图,用你手上的蚯蚓做做书上的实验,也可以和书上不同样的实验,但千万不要把蚯蚓弄死了,我们要保护小动物。

把你学会的知识和不会的问题写在纸上,等下在小组中可以解决。

教师针对个别困难学生推行个别自学内容和方法的指导,以惹起学生学会去自学的兴趣。

〔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理应怎样去解决面对的问题,而只是向学生供给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带着教师表现的问题,学生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研究学习。

这时,有的学生会经过问题去看书,去模拟实验的研究。

这时不论学生的研究会有何成效,学生已经经过课本的文本,学会自主去研究了,为学生的合作研究打下了坚固的根基。

〕〔四〕小组合作研究:你已经获取了有关蚯蚓的哪些知识?与小组其余成员推行沟通,把你看懂的知识在小组中推行核实,把你看不懂问题在小组中推行议论,小组长把你组的知识总结时推行记录。

三年级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三年级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蚯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科学(冀教版)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它在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为之前上一单元的《亲历科学》让在学生们学会了提问题,本单元的《寻找动物和植物》学生学会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之后还会继续学习《凤仙花》。

这节课通过对蚯蚓这动物的研究,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各种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课的深层次的兴趣。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大约8—9岁,爱动,好奇心强。

他们刚接触科学,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不过,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先对科学产生兴趣。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而不在于对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入。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在课堂上很容易观察。

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二个活动是探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本课为第1学时,进行第一个活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提出关于蚯蚓的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问题。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蚯蚓的运动特点。

能用填写观察报告的形式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估算和测量的方法对蚯蚓进行观测。

能用简单的工具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实验中愿意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能在观察蚯蚓后将它放回大自然。

教学重点和难点: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实验观察法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每学生1条蚯蚓、培养皿、镊子、放大镜、绳子、直尺、塑料板、粗糙纸板、水、抹布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我是王老师,很高兴能和我们三()班的孩子们一起走进科学课堂,你们欢迎我吗?师:和我一起来的还有两只神秘的小动物,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只能摸,不能看,凭借摸的感觉,说出它是谁。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表格式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蚯蚓》表格式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教学
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学情
分析
蚯蚓的身体是柔软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在课堂上很容易观察。
教法
学法
采用谈话、讨论和实验的方法。
课前
准备
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引入
谈话: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的土壤中,当我们偶然翻开一块墙角的砖头时,就可能会找到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蚯蚓,了解它的生活。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这个环节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这部分活动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学习新课
一、观察蚯蚓的身体。
二、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
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
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三、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三年级上科学-2.4蚯蚓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上科学-2.4蚯蚓教案-教科版

《蚯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寻找身边的动物和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作为观察对象。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第二部分: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运动方式。

第三部分:观察蚯蚓的应激反应。

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让学生体验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的应激反应,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

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情分析】科学课程在三年级是首次出现,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崭新的科目,觉得新奇好玩,但孩子们对科学课堂还不太熟悉,更没有科学观察事物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对科学观察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整节课中,以第一人称的的方式贯穿始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学生的兴趣应该会更浓厚。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蚯蚓是由口、环带、肛门,体节等部分组成。

科学探究:1.能经历一次有序地对蚯蚓仔细观察的探究过程。

2.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的反应有所了解,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科学态度:1.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意识到观察仔细的重要性。

2.培养乐于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有序地观察蚯蚓,并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每小组一份:蚯蚓、有土的饲养盒、培养皿、放大镜、一次性筷子、抹布、装有水的烧杯、实验记录单。

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童心生物园图片,并介绍:生物园里总会有一种小动物的来访。

2.揭示课题:《蚯蚓》。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1.猜测并说明理由: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

2. 借助微课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三、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1.蚯蚓发布任务1:“我”的身体秘密有哪些2.交流3.提问:你想怎么揭开它的秘密?4.讨论交流观察方法。

第4课 《蚯蚓》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4课  《蚯蚓》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蚯蚓》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蚯蚓只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

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

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二个蚯蚓,供课堂应用。

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

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

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一,把科学探究的训练、方法的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学情分析】蚯蚓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的小动物,因为经常看到,但学生的这种熟悉仅仅是表面上的,也许因为蚯蚓黑而脏,并不可爱,很少有学生会喜欢它,而去仔细观察它,所以学生对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

这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我们教学的前概念水平,我们应在此基础上挖掘,唤起学生对蚯蚓的观察兴趣,去了解它,研究它,从而更加熟悉它。

本课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蚯蚓)进行观察。

通过用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

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从定性观察到定量观察,观察水平和难度逐渐增加。

通过学生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而不在于多蚯蚓的认识有多深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滑表面
粗糙表面
五、蚯蚓对刺激的反映
刺激中间
刺激前端、后端
说明:
蚯蚓的前端有脑,脑向后延伸为腹神经 索。因此,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确。
蚯蚓没有耳朵,但其体壁上有许多 感觉细胞,只要外面有一点小震动 它都能感觉到。
四、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表进行 气体交换。(湿润黏滑的体表还可以减少身体与 土壤表面的摩擦)
二、思考蚯蚓吃些什么?

今天我在觅食的路 上遇到了蚂蚁,他 拿了好大一块饼干, 看上去很好吃的样 子哦!口水都要流 出来了!
好啊,要 吃饼干吗? 你好。
蚯蚓的食物

它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以腐败有机 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 物的茎叶等碎片。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为习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它 白天在土壤中穴居,夜间爬到地面, 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植物的茎、叶 为食。

讨论:下雨天蚯蚓为什么都爬上地面? 雨水把土壤中的空气都挤出去了, 蚯蚓没法呼吸,被迫爬上地面进行呼吸。
讨论:为什么夏天易在土壤表面挖到蚯蚓, 而冬天却要在深层挖?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冬天土壤深层的温度、 湿度较大且敌害较少,适合它生存。
总结蚯蚓适应穴居生活特点:
细长圆柱形,减少钻土时的阻力。 1、体形: 身体分节可以灵活、自如的运动。 2、呼吸:用湿润的体表呼吸;体表的黏液 可起到润滑作用,减少钻土的摩擦力。 3、运动:依靠肌肉与刚毛的协调配合运动。
观察蚯蚓


蚯蚓身体是否分节? 蚯蚓体表是否有黏液?想想它有什么作用。 用湿手指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什么感觉,并用 放大镜观察,看看能看见什么。 观察蚯蚓的运动状态,想一想蚯蚓能运动的原 因是什么。 仔细观察蚯蚓是在玻璃板上运动快,还是在糙 纸上运动快。为什么?
讨论:
1、蚯蚓适于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 它的生活习性(包括食性)是怎样的? 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

蚯蚓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是鸡、鸭喜好的“肉类”食物; 蚯蚓还是淡水钓鱼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 适宜的钓饵。但蚯蚓也有为害的一面。有一种寄生在猪体 内的寄生虫——猪肺丝虫,在它的幼虫生长发育中,有一 段时间是寄生在蚯蚓体内的。因此,在猪肺丝虫流行的地 区,蚯蚓为这种寄生虫的繁殖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食。 2、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 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
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生活环境:
4、神经系统:较发达,能对刺激作出较灵敏 而准确的反应。(没有眼,体表有大量感光细胞, 前端特别多)
蚯蚓浑身是宝,正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重视和关注 ,它的作用有:
1、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2、处理生活垃圾; 3、作饲料; 4、作中药、“地龙”; 5、作保健食品,药膳; 6、利用蚯蚓为原料制成轻化工产品如: 化妆品、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二、思考蚯蚓的“家”在哪儿?
很久很久 以前……

今天,我和姐姐在家 里听爷爷讲很久很久以前 的故事……
今天让我 们以一条蚯蚓 的日记,来走 近它们的生活, 更多的了解他 们。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


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形态结构及功能:
1、身体分节。 有利于运动 2、体表有刚毛。 3、体表有黏液,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溶解空气中的 氧进行呼吸。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疏松土壤。 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处理垃圾。 做饲料。 富含蛋白质,可以食用。 有药用(中药地龙)
三、思考蚯蚓有“脚”吗?
我逗蜘蛛笑, 他笑得太厉害了, 结果从树上掉下 来。 谁说一定要有脚 呢?
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它外表 有刚毛,和我们人类的脚一样。
看短片,概括蚯蚓的运动原理。
依靠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提供运动的动力,与刚 毛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 (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
一、观察蚯蚓的形态结构
肛 门 体 节 环 带 口
后端
前端
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什么?
我们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经常在地下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 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 有机物的环境中,15℃-25℃为 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有利于 植物的生长,促进农业增产。世界上的我们 最佳温度,土壤的含水量一般在 约有 2500多种,中国已记录229种。 6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