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科学评价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对城镇化建设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推动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化、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尝试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城市综合衡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反映了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化率、城市化质量、城乡发展差距等多个方面。
1. 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指标之一,城市人口规模大致能够反映城市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水平和市场容量。
城市人口规模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它反映了城市与农村的人口分布情况。
城市化率高通常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强,社会资本充裕。
4. 城乡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是指城市与农村在经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差距大小。
城乡发展差距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上指标是评价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只有全面评价这些指标,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城市化水平。
二、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城市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通信等多个方面。
1. 交通指标交通指标包括城市道路密度、公共交通设施完善程度、交通拥堵指数等多个方面。
交通指标反映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交通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拥堵程度。
2. 水利指标水利指标包括城市供水量、排水排污设施完善程度、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等多个方面。
水利指标反映了城市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整性和健康性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河 南 新 型 工 业 化 水 平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构 建 研 究
刘 蓓
( 河 南 黄河 河务 局 经 济 发 展 管 理 局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3 )
摘
要: 河 南新 型 工 业化 水 平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涵 盖 经 济 发 展 、 经济效益、 资 源 与 环境 、 人力 资源与科技创新 、 信 息化 5 个部 分 。 共 包括 3 9个 具体 指 标 。运 用 熵 权 法 确 定 指 标 权 重 , 对河南 1 8个 地 市 新 型 工 业 化 发 展 水 平 展 开 实
此 并无专 门研 究 。但 与 之 相关 问题 的探 讨 有 很 多 , 这 些成 果 主要包 括 以下 四个 方 面 的 内 容 。第 一 , 经
二、 河 南 新 型 工 业 化 水 平 评 价 指 标 体 系构 建
依 据 新 型 工业 化 的权 威 概 念 , 借 鉴 现有 相关 文 献, 考 虑到 指标 数据 的易 获得性 , 本 研究 建立河 南新
的评 价指标 体 系进 行 探 索 , 他 们认 为在 设 置 新 型 工
业 化 的评 价指 标体 系时 , 既要 反 映工业化 进程 , 又 要 反 映 工业化 进程 的增 长 质 量 。陈 元 江 提 出 , 在 建
发 展水 平展 开 实证 分 析 , 并 就 提 升河 南新 型工 业 化
典 工业 化理 论 。代 表 性研究 有 钱纳 里等 提 出的人 均
收 入判 断法 、 霍夫 曼 的工 业 化 阶段 指 标 法 和 库 兹 涅 茨 的工 业化 五 阶段 论 。 第二 , 对传 统 工业 化 模 式 的
型 工业 化发 展水 平评 价指 标体 系 ( 见表 1 ) 。该指 标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科学评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城镇化率、城镇规模结构、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和城市创新能力五个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首先,城镇化率是评价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城镇化率反映了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衡量城镇化程度的直观指标。
城镇化率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
城镇化率的衡量可以综合考虑城市人口数量、户籍人口数量以及非农业人口数量等因素。
其次,城镇规模结构是评价城乡发展差距和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
城镇规模结构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对于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规模结构可以通过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城市面积等指标来反映。
合理的城镇规模结构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能够推动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第三,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城乡融合发展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土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财政支出、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考虑。
合理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强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打破户籍制度的障碍等,都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四,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评价城市的人居环境可以从空气质量、水质水量、噪音污染、交通拥堵、绿地面积等方面进行考虑。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第五,城市创新能力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评价城市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要素配置等方面进行考虑。
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够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城镇化率、城镇规模结构、城乡融合发展、人居环境和城市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科学评价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评价研究
年的《 河南省统计年鉴》 18- 20 年的《 、97 04 中国城市年 鉴》 。
3 研 究模 型与方 法 3 1 研 究模 型及基 本原 理 .
水 平 的综合 评 价 , 同学者 从不 同 的角度 出发 , 不 采用 不 同的评 价方 法 进行 了大 量 研 究[, 。但 综 观学 术 界 的 2 3 J 研究 成果 不 难发 现 , 构建 评价 指标 体系 上 , 些学 者 在 有 仅 注重 了指 标 的可 操 作 性 , 忽 略 了其 科 学性 和 系统 却 性; 有些 学 者仅 注 重 了指标 形式 上 的完整 性 , 忽视 了 却 指 标 间相关 性 引起 的信息 重叠 问题 。基 于 以上评价 中 存 在 的 问题 , 文 将 在 剔 除 指标 间线 性 相 关基 础 上 构 本
S ud i nt tc Ev lato fUr nia in Le e o e n Pr i e t y OlSy he au in o ba z to — x , Gu i CAO i g ng Zh — a
( c ol fU bn ad E vrn n ine, u |n o ee Xu hn 6 0 0, hn ) S ho ra n n i me t e c X cr gC U g , ca g4 10 C ia o o c S a
Absra t: he b sso sg i gt nd x s se o e in lu b niain me u e n ,hsp p ru e a tra ay i g n r td as nh t t c On t a i fde in n hei e y tm fr go a r a zto as rme t ti a e s d fco n lss, e e ae y tei c
河南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
河南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指导河南省的自主创新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河南省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进行探讨。
首先是河南省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自主创新的要求,以及科技创新的重点和优势产业方向。
在河南省的情况下,可以从科技创新绩效、自主创新条件及环境、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四个方面进行指标的设定。
第一,科技创新绩效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等。
这些指标能够直接反映科技创新的效果和绩效,是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指标。
第二,自主创新条件及环境方面的指标包括创新投入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等指标。
这些指标关系到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是自主创新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第三,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科技创新组织和管理能力等。
这些指标主要从人才和组织两个层面来评价自主创新的能力,是自主创新的核心要素。
第四,创新成果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科技创新项目数量和质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自主创新的实际成果,是评价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
在构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后,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的确定,以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在权重的确定方面,可以采用专家评估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面,可以利用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同时,可以采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等方法,对指标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最后是河南省自主创新评价的具体方法和评价结果。
根据以上的指标体系,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基础上,可以采用打分法、排名法、综合指数法等方法,对自主创新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通过报告和指标排名等形式进行呈现,同时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评价中的优势和短板,并针对短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自主创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河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维普资讯
中,可以得到每一个主成分的得分 ,并根据其贡献
店。这类城市发展受到 自然环境 、基础设施 、人文 环境等制约 ,城市化水平 多项指标均处 于全省下 游。例如,信 阳、周 口、驻马店 3 个城市 ,人 口基 数大 ,农业人 口多 ,工业基础 比较差 ,致使发展速
化水平 ,主要采用单一的非农业人 口比重 、城市用
地等指标来描述。要想对河南省各地市的城市化水
1 )人 口类 : 非农业人 口比重 , 第三产业 从业人员 比重, , 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生数。 2 )经济产业类 : 人均 G P总值 , 第三产 D
平有全面 的认识 。必须从城市化 的科学 内涵出发 ,
上载荷 比较大 ,反映城市化过程 中产业结构特
征 ,所 以称 为产业结构 因子; 在 上载 荷 比较大,所 以称 为地域环境因子。在分析结果
作者简介 : 学永 ( 9 2 , 湖北武汉人 。2 0 年 7月毕 殷 18 一) 男, 04 业于武汉 大学, 助教 。
一
2 4—
素,确保指标 的代表性和可行 眭。
第二 ,重要性原则 。从城市化的本质 出发 ,选
取 的指标 在地 理类 型 与 区域 城市 化 发展 过程 中具 有
方法 ,用较少的变量代替原来较多 的量 ,而且尽可 能多的保留原来较多的变量所反映的信息嘲 。这样 既克服 了多变量 问信息的重叠 ,又避免 了人为确定
综合 测度 .分析 了河南省城 市化水平的地域 差异特征 ,提 出 城市发展 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 方向。 关键词 : 城市化 ; 指标体 系; 主成 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2 F9 文献标志码 : A
济 、生活方式和地域景观 四大类 1 项指标 ,具体 2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管理总第817期第23期2023年12月收稿日期:2023-08-13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课题(202400410204)。
作者简介:张举(1989—),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方向;吴晓宁(1986—),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与设计;郭萌萌(1990—),女,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学;张中(1991—),男,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等。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实证研究张举1吴晓宁2郭萌萌3张中1(1.河南省项目推进中心,河南郑州450000;2.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河南郑州450000;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目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质量与速度并重的转型发展新阶段,需对“十四五”时期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
【方法】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人口指数普遍不高,城镇化率偏低;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较大,省会城市优势突出;生态环境水平整体较低,环境提升任务重;国土空间利用效能较低,资源利用不集约;城乡融合程度较低,呈现两个极端;重点领域基本公共服务配套缺失明显等。
【结论】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呈现整体水平不高、空间分布以郑州为中心的圈层递减、区域经济发展由极化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变、“生态环境指数”与“空间效能指数”相互拮抗等特征。
提出了县域人口就地城镇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配置、提高生态环境水平等措施,为河南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建议措施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3)23-0145-06DOI :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23.030An Empirical Study on Quality Evalu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ZHANG Ju 1WU Xiaoning 2GUO Mengmeng 3ZHANG Zhong 1(1.Project promotion Center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0,China;2.Co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 Group Co.,Ltd.,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3.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Purposes ]A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entered a newsta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equal quality and speed,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how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Henan Province during the "Fourteenth Five -Year Plan"period.[Methods ]By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ization quality,and us⁃ing the entropy method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quality of 18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is evaluated.[Finding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the population index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 urbanization rate is low;There is a big gap in the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 advantages of provincial capitals are outstanding;The overall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low,and the task of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is heavy;The effi⁃ciency of land space utilzation is low and the lization of resources is not intensive;The degree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low,showing two extremes;The lack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key areas is obvious.[Conclusion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the overall level of urbanization quality in Henan Province is not high,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entered on Zhengzhou,showing a decreasing trend,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hanging from polarization stage to diffusion stage,and the"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and"spatial efficiency index"are mutually constrained.Finall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measures,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urbanization of county population,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cre⁃ation of regional 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 system,improvement of equal alloc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and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evel.Keywords:Henan Province;new urbanization;quality evaluation;proposal0引言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达到60.06%,这意味着我国即将进入城市化进程中后期,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突显时期。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城镇经济发展特点 ,遵循新 型城镇 化评 价指标选取原则 , 我 们构建 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评 价指 标体 系的基本框架 , 分为
新 型 城 镇 化 与 传 统 城 镇 化 的 区别
二、 相 关评 价研 究 现状
城镇 化是现代化发展阶段和水平 的重 要标 志 , 城镇化发
展水 平 的 量 化 测 度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和 现 实 意 义 。 目前 , 对 于 城 镇 化 发 展 水 平 的测 定 方 法 可 分 为 主要 指 标 法 和 综 合 指 标
关键词 : 城镇化 ; 新 型城 镇 化 ; 评 价指 标 体 系
中图分类号 : F 2 9 9 . 2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3 ) 1 4 — 0 0 9 0 — 0 2
新世纪 以来 , 城镇化发展 进入 了一 个崭新 的阶段 , 呈现 出城市更新 步伐加快 、 聚集 与扩散并存 、 动力机 制现代化 、 城 市发展生态化和个性化等 新型” 城镇化 的发展 特征 , 城市功 能 日趋完善 , 城市与乡村 、 人与环境逐步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 2 0 1 0年 , 河南 省人 民政府 出台了《 关 于推进城 乡建设 加 快城镇化进程 的指导意见》 , 明确 提出 , 把加快 城镇 化进 程作 为带 动“ 三化 ” 协调 科学发展 的着力点 , 全 面加强城镇 建设 , 积极稳妥建设新农村 , 努力走 出一条全 面开放 、 城 乡统筹 、 经 济高效 、 资源节约 、 环境友好 、 社会和谐 , 以中原城市 群为主 体形态 , 大 中小城市与小城镇 、 农村社 区协调发 展、 互促共进
基金项 目: 河 南 省政 府 决 策招 标 课 题 “ 河 南 省 新 型城 镇 化 发 展 评 价 指 标 体 系研 究 ” ( 2 0 1 2 B 7 0 3 )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豫政〔2021〕55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豫政〔2021〕55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主要成就第二节发展态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三章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第二节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能级第三节推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第四节培育壮大副中心城市第五节强化区域发展多极支撑第六节完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第四章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引导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第二节推进“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第三节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第四节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第五章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第一节打通市民化制度性通道第二节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第三节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第四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第六章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现代化城市第一节建设便捷舒适的宜居城市第二节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第三节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城市第四节建设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第五节建设美丽低碳的绿色城市第六节建设魅力彰显的人文城市第七章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第一节充分发挥试验区带动效应第二节合理配置城乡发展要素第三节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第四节扎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第八章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节加强城市空间治理第二节提升城市社会治理水平第三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九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第二节加强政策统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前言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是挖掘内需潜力、增添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是优化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
关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doc
关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引言城镇化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农民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成为必然。
农民脱离土地束缚,从农村迁往城镇的过程称之为城镇化。
过去的20年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东部沿海地区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得该地区由于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工资提升不断吸引着农村人口远离土地在城市扎根。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城市与农村劳动生产率差距带来的收入和社会福利不同将促使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因此我国的城镇化还将不断推进。
但是,城镇化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农民变成市民。
拉美国家出现的“拉美陷阱”为我们国家实现更为科学的城镇化提供良好借鉴。
鉴于盲目的城镇化会带来诸多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我们国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让农民同样能够享受到城镇人口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
城镇化只是手段,其能够实现的前提是城镇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福利在更广范围的公平分配,从而更加深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农民进城后可以解放农村土地,为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又可以为城镇化带来新的剩余劳动力和物质保证。
基于这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我们认为当前衡量城镇化的方式方法还存在诸多问题。
当前城镇化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不能正确反映城镇化的真实水平。
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搞新农村建设就是强迫农民上楼进城,为城市扩张服务,并美其名曰提升城镇化水平。
这些做法实际是对城镇化的曲解以及政府缺乏城镇化建设的正确引导,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套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更加科学有效地提升城镇化水平提供依据。
二、新型城镇化构建依据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传统城镇化的衡量一般采用单一指标测度——城镇人口占比。
单一指标测度带来的问题是数据代表性差,不能说明复杂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应该包括经济、人口、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能反映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
国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余江叶林摘要:本文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和中国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目标,综合专家群决策的网络分析法和基于变异系数的因子贡献法,构建三层次四维度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和各省市的数据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测度和比较。
结果发现:(1)新世纪以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较快,但各主要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城镇化速度远高户籍人口城镇化,资源环境水平严重滞后且差距持续扩大;(2)中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并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的优势和短板各不相同;(3)中国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可以划分为质量同步、质量超前和质量滞后三类7种组合,超过一半的地区存在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率的情况,质量滞后仍然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中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测度;比较作者简介:余江,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湖北武汉430072。
Email:yujiang@。
叶林,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17BJY219)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in China: Construction, Measure and ComparisonYu Jiang(Associate Professor, Wuhan University)Ye Lin(Associate Professor,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Abstract: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and the targets in 2020 of the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taining of three levels and four dimensionsby the combination of GD-ADP and CV methods , and make the evaluation for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of 31 provinces (cities) in China during 2000 to2016 .We find that:(1) The level of China's new-urbanization has improved rapidly after 2000 till now but unbalance between the major dimensions; (2)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exists distinct gap among provincial urbanization and the elements of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develop unbalance within provinces.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presents obvious feature of spatial differences and is in descending orderfrom eastern coastal region to central region then to western region; (3) compared to level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 new-pattern urbanization,all the provinces (citi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classifications and seven distinctive types.More than half of the region's urbanization quality lags behind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the quality of lag is still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new-urbanization.Key words: new-pattern urbanization in China;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easure; comparison一、导言城镇化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伴侣,既是经济发展中的自然过程和客观趋势,同时也是一国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估与发展预测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估与发展预测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估与发展预测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河南省在城镇化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本文将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估1. 建设规模与速度河南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
目前,全省已建成城市数量超过100个,分布在各个地级市和县城,城市化率稳步提高。
2. 户籍制度改革河南省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对农民工、外来人口和留守儿童的户籍限制,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3. 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河南省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大量的高楼大厦、公共建筑、城市道路和桥梁得到了充分的建设和改造,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和交通便利。
4. 城市用地及土地资源管理河南省通过城市用地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
有效保护农田、水源地和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用地供给,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值增值。
5.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河南省通过积极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同时,丰富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也大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享受。
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预测1. 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随着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将更加注重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宜业性。
政府将加大力度推进建设人文环境优美、生态环保、便利的新型城镇,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本的流入,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2. 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经济之间的差距一直是制约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未来,河南省将致力于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农村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农民工的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增长。
3. 加强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内容。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然而,传统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城发展的需求。
因此,构建一个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评估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传统的城镇化评价主要关注城市化水平和规模,而忽视了城市化的内涵和品质。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城市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社会服务、产业结构和城乡等方面的指标,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城镇化的发展情况。
其次,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城镇化进程往往伴随着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指标,以确保城镇化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福祉。
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就业机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指标,以评估城镇化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影响。
第四,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应注重包容性和平等性。
城镇化往往带来了城乡差距的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出现。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城乡差距、收入分配、社会公平和社会流动等方面的指标,以评估城镇化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最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清晰、简明的指标定义和测量方法,便于实际应用和比较分析,以便于政府、决策者和研究机构使用。
综上所述,构建一个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该体系应从多个方面综合评估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福祉,关注包容性和平等性,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希望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城镇化发展的成效,并为未来城镇化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绿色、集约、高效、低碳、创新和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同时,在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总体要求中提出要发展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城镇化的高质量为导向,所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新型城镇化相关理论概述(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核心,统筹兼顾为发展理念,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的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相较于传统城镇化来说不仅仅是简单的农村居民向城市的集中,而是不以牺牲农民利益、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代价的基础上,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达到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
(二)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1)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人是发展的核心内容,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现状,提升城镇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让更多的人能更加充分地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而逐渐实现农村居民的市民化。
(2)生态环保。
在注重经济质量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尊重自然规律,实行绿色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实现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低碳和可循环发展。
(3)人文城镇化。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反映历史差异化,同时推进多样化城镇建设。
(三)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义。
第一,加速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发展可以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增加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
城镇化会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能够弱化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实现区域统筹发展。
第二,建设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对农民增加收入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利于实现中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高身份认同感,享受同等的待遇。
第三,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可以加速城镇规划建设。
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河南省在城镇化发展中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中心城市为核心,力争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加快人口集聚速率,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力量。
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高, 说 明进 度越 大;综合指数小于 1 0 0, 说 明新型城镇化退步 。
新 型 城 镇 化 发 展 评 价 体系 构 建 及 实 证 分 析
■ 孙 丽姗 ( 河南财政税 务 高等专科 学校 郑 州
◆ 中图分类号 :F 2 9 1 文献标识码 :A
1 0 0 %;当指标值 X 为逆指
1 2 . 通汽车行政村率 1 3 . 城镇人 口占总人 口比重
% %
2 . O 4 . 5
产城 1 4 . 建成区面积占城市面积 比重
互动 1 5 . 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成效 1 6 . 非农产业增加值 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 1 " / . 规模 以上工业中产业 园区所占比重 1 8 . 矗 D经费支出占 6 D P比例 1 9 . 社会劳动生产率 2 O . 万吨 能 耗 产 出 G D P 节约 2 1 . 平方公里土地产出 G B P 集约 2 2 . 万元投资新增 G D P 发 展 2 3 城 市 单 位面 积 从业 ^ 员
城 乡社 区事务支出 占财政支出比重五年只
提高0 . 1 4 个百分点 。 城 乡一体水平 总体提 高 ,但滞后于城 乡统筹能力的发展 。2 0 0 8 — 2 0 1 2年 ,河南 在推进 新型城镇 化建设中 。城 乡一体水平
分; Y . 为i 省或地 区评价样本的总得分。计
算的最终结果是达到评价 总体 的平 均水平 的评价指标可得到权重 的 6 0 %,最大值 可 得到权重 的 1 0 0 %。例 如在一个省 的各 市
内涵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为评价样本 的个数 。 2 . 计 算总得分 。 计算公式为: Y= ∑Y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研究
城镇 化 质量是 指在 城镇 化进 程 中经 济发 展 水平
( 一 ) 城镇 化质量评价指标体 系的构建
基 于城 镇 化 质 量 的 内涵 ,笔 者 从 社 会 发 展 质
不断提高 ,社会发展更加快速 ,人们 的思想观念 、
生活方式等持续进步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生活质 量 、居民生活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 、基础设施质量 量 不断 提高 ,居 民生 活环境 持续 优化 ,城 乡差 距逐 等 四个方 面构 建城 镇化 质量评 价 体 系 ,综 合 评 价城 渐缩小 ,趋 向城乡一体化的最终 目 标 。国内外不同 镇化进程带来的复合效应。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以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 —2 3
作者简 介 : 张玮 哲( 1 9 8 8一) , 女, 河 南郑州人 , 在读硕 士 , 主要
从事 区域 经济学研 究.
第 1期
张玮哲 :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研究
5 9
( 二) 城镇化质量评 价的方法
采取 主成 分分 析法 对城 镇化 质量 进 行 地 区 间 的
学科 领域 的学者对 城镇 化质 量 的研究 有 着不 同的解 人为本 、有代表性 、可操作性 、科学性等原则 ,为 释 。其 中 ,国内的相 关研 究 主要集 中在 城镇 化 质 量 便 于不 同规模 省 份 间的相互 比较 ,评 价 指标 体 系 多
4 个 指标 ,这 1 4个指 的内涵 、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城镇化质量 的区域差异 数采用人均指标 ,具体选取 l 中国统计年鉴 ( 2 0 1 2年) 》 。评 价 等方面。作 为人 口大省的河南 ,将 近 6 0 % 的人 口 标数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新型城镇化是指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城市生态环境载体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引导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城镇化过程。
新型城镇化侧重于以人为本、以质量为先、以生态宜居为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绿色发展、高品质、高水平为基本方向的新的城镇化发展理念。
而评价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则是评价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否符合规划定位和目标,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希望为新型城镇化的科学评价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经济指标1. 城市化率:城镇化率是衡量国家城镇化程度、城市规模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2. 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通过城镇化率和地区经济总量、人均GDP 之间的关系来评价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3. 城市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评价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考察城市化进程中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方面。
二、社会指标1. 教育水平:城镇化程度与教育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城镇化率和各项教育指标(例如高等教育率、教育经费投入及学生人数比例等)的关系来评价城镇化对教育水平的提升作用。
2. 医疗卫生水平:城市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卫生服务水平,通过城镇化率和医疗资源配置、医疗人员数量及卫生服务覆盖率等指标的相关性来评价城镇化对医疗卫生水平的影响。
3. 社会保障水平: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保障情况,包括养老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等。
三、生态环境指标1. 绿地率:城镇化进程中要关注城市的绿化面积,评价城市绿地面积与城市总用地面积之比,反映城市绿色覆盖面积的多少。
2. 生态环境质量:城市化进程中要关注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评价PM2.5浓度、臭氧浓度等环境监测数据。
这些数据反映了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可以评价城市生态环境是否受到有效保护。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
一、总体框架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是以政府多部门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主线,结合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等领域的指标体系,结合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建立的各类指标,经过科学研究和权衡确定具体指标内容,以有效体现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一种综合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划分
1、基础指标
(1)城乡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新型农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
(2)经济发展: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投资发展。
(3)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就业形势、教育发展、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
(4)资源环境:资源利用率、环境质量、生态系统、能源消耗量等。
2、指导指标
(1)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化率、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城市管理:城市安全、绿化率、城市环境等。
三、基本原则
1、强调科学性:指标体系要求科学可行,基于地域发展背景和
实际情况,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指标内容和指标体系。
2、强调实用性:指标体系要求实用性强,提高指标体系的使用效率和可操作性,以满足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
3、强调完善性:指标体系要求完善性高,建立高效完善的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指标体系,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作者:刘美来源:《海外文摘·学术》2017年第18期摘要:基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视角,从经济、人口、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城乡统筹五个维度设计了24个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5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主成分分析;辽宁省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8-0011-02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发展,城镇化率也不断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逾13.9亿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
虽然辽宁省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辽宁省“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方案》制定的“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72%左右”目标下,辽宁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对2015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以便能够对辽宁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依据。
1 指标的选取为了客观并全面地衡量辽宁省不同区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本文基于选取指标的四个原则,即全面性、可行性、科学性及以人为本原则,从经济、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及公共设施四个维度,共选取了17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了评价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见表1。
2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主成分分析2.1 主成分的选取在指标设计的基础之上,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15》提供的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数据并将其输入软件SPSS19.0中,得出五个主成分,如表2所示。
此外,由主成分载荷矩阵可以看出,主成分F1在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公共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专利申请授权量、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中载荷较大,因此可将主成分F1解释为经济实力指标;主成分F2在城镇人口增加率、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等指标中载荷较大,因此可将主成分F2解释为城乡一体化指标;主成分F3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空气质量大于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等指标中载荷较大,因此可将主成分F3解释为生活环境指标;主成分F4在污水处理率、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中载荷较大,因此可将主成分F4解释为生态指标;主成分F5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指标中载荷较大,因此可将主成分F5解释为经济结构指标。
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 这一关键 时期 , 探究如何 构建 一个 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势下 的城镇 化质量 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质量作 出了差异化评价 。陈明 、 张云峰 ( 2 0 1 3 ) , 通过 总结 国
已 经作 为转 方 式 、 扩 内需 、 调结构 、 促 发展 的 重 要 举 措 , 因此 ,
映城市化水平 的指标在我 国是不合理 的 。周一星( 2 0 0 6 ) 文
中, 指出我国当前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 展水平在 总体上基
本相适应 ,并提 出未来 2 0年我 国城镇化将继续保持较快 的 增长速度 , 但更应该多关注城镇化 的质量 。 郝华勇( 2 0 1 2 ) 以 我 国东部十省为例 , 从 经济绩效指标 、 社会发展指标 、 居 民生 活指标 、 生态 环境 指标 、 基础设施 指标 、 空间集约指标 、 统筹
杨 惠 珍
( 湖南商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 院 , 长沙 4 1 0 2 0 5 )
摘
要: 新 型 城 镇 化 成 为我 国未 来 经 济 增 长 的 动 力 ,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 系, 对 于 引导
我 国各地提 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城镇化质量的 内涵 , 参照 国家城调 总队所构建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
2 0 1 3年第 2 0期
总第 2 0 2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0N0M I C RESEARCH GUI DE
No - 2 0. 2 0 1 3
Se r i a l No . 20 2
我 国 新 型 城 镇 化 形 势 下 城 镇 化 质 量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构 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作者:张果果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6年第19期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从2000-2013年,河南省城镇人口从2144万人增加到4643万人,衡量城镇化的单一指标即城镇化率从23.2%提升到43.8%,城镇化的发展迅速。
但这一指标仍未达到201 3年的全国城镇化水平,而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冲突矛盾日益突显。
因此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指出在遵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总体方向的基础上,新型城镇化应统筹产业、空间、规模结构,统筹管理、规划、建设环节,统筹科技、改革、文化动力,统筹生态、生产、生活布局和统筹社会、市民、政府三大主体,从而化解和治疗传统的“城市病”,提出推进城镇化创新改革发展思路,进一步打造智慧城市。
因此,构建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具有深层次的理论意义。
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献综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文献研究主要是关注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外延、评价指标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测度。
牛晓春等(2013)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和城乡统筹六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对陕西省2010年10个地市的指标数据进行熵权处理,经过权重分析的综合得分实验结果分成最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最低五个等级。
这说明陕西省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
王琴梅、杨军鸽(201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建立的关天经济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动力系统、质量系统和公平系统的32个指标数值进行综合发展水平的测度,进行2003-2012年10年该经济区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排序,结果显示2012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
酒二科、韩增林(2015)建立人口、经济、社会、城乡统筹和人居环境五个方面19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利用SPSS17.0软件运用加权变异系数和熵权法对2002-2012年的河南省18地市指标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河南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点-线-面”递减发展的空间格局。
此外,还有文献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其它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
比如郑楠(2014)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与农民收入之间的SVAR模型,得出新型城镇化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单向高强度线性关系,长期以来,农民收入的提高依赖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李标(2014)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两者偶和协调度的主导因素。
丁志伟(2014)研究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关系,2009年以来综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不同区域存在着空间差异。
陈殿美(2013)和朱巧玲、甘丹丽(2014)以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的“人本主义”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研究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市民化综合评价指标的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近三年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文献里研究方法主要是熵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
熵权法来赋予权重,主成分分析法来寻找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不同的文献选取地区有所不同,选择以省或者经济区为标准,比如陕西省、中原经济区等。
从研究的时间序列来看,指标体系建立更侧重于社会和谐和人居生态环境。
文献中指标数量较少,而质量上多数是统计年鉴上的绝对数指标。
本文构建五大类60个具体指标,指标取相对数,如平均值、比重、比率,更能准确地反映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选择(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架构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分成了目标层、指标层、方案层三层。
第一层是目标层,第二层指标层是综合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第三层是方案层。
根据不同的具体功能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综合系统优化的全方位测度,客观现实地展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二)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指标选择新型城镇化强调新型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的融合共赢。
重点关注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市民化过程中享有相应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促进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高效、合理有序地和谐共存,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
本文根据《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8篇31章的内容建立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
为了取得相对数的指标数据,其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指标经过再处理取得的。
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基于MATLAB7.0的编程系统和2003版OFFICE办公软件中EXCEL数据处理功能形成新的标准化矩阵,利用熵值法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
然后计算各方案即各地市的不同指标水平,最后加总计算各个地市的综合指标数值。
(一)新型城镇化指标数值标准化指标量纲各有不同,各指标的单位不同,不能从量上比较,因此需要对新型城镇化具体指标的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归一标准化方法。
(二)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析根据河南省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然后运用熵权法原理和MATLAB7.0软件运行设计的程序,经过6秒的数据处理过程,得到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
从表3可以看出,整体上各个指标的权重差异较大。
从权重具体数据看,一级指标中农民市民化S权重最高,为0.328740。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即由原有的城镇化物质模式的扩张提升为向满足人的各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转变,破除我国二元经济壁垒,推动城乡之间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的各种同等保障制度。
一级指标中城镇化发展体制Z权重最低,为0.032281。
城镇化发展体制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后勤保障,但制度的合理设计和有效实施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从二级指标看,农民市民化的推进机制S3权重最高,为0.252618。
农民市民化推进机制主要选取的指标是社会保障制度,全方位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享有与市民同等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障制度,提升农民工社会地位和声誉。
权重指标数值最低的是人口管理Z1,为0.000652。
人口管理制度中独生子女制度由于人口比重中老龄化人口越来越高,使得城市发展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因此,人口管理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力度较弱。
在三级指标中,技术市场交易人均成交额X12比重最高,为0.169514。
这充分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打造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技术保障。
人类运用通信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感测、分析和整合城市运行整体系统的关键信息,对工商业活动、民生、城市服务、环保、公共安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最低的权重指标是登记失业率S13为0.000002。
登记失业率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对较弱,失业过程中有失业的社会基础保障,政府鼓励自主创业,失业变动特别是登记在册的失业者变化并不大。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化的指标权重具有客观性,农民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是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理念和原则虽然影响力度有限,但仍然逐渐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发展中。
(三)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得分分析根据标准化矩阵和权重值,运用MATLAB程序得出各个指标的得分。
多数情况下,两者相乘数值很小,扩大到原有数值的100倍进行比较分析。
河南省18个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的综合得分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郑州市第一,三门峡市排名最后。
如果把综合得分分成最高、较高、中等、较低、最低五级,那么郑州和许昌属于第一级,商丘、洛阳、周口属于第二级,平顶山、漯河、信阳、焦作、驻马店、安阳、新乡、济源属于中等,南阳、开封和濮阳属于较低,鹤壁和三门峡则属于最低。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聚类分析(一)聚类分析原理聚类分析是指将整体指标的集合分组为由相似的指标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
聚类分析有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法两种。
K-均值法需要先指定分类数量,指标越多,可行性越差。
因此本文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
(二)新型城镇化指标的聚类分析根据SPSS软件通过自动形成的聚类计划得出的聚类谱系图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聚类过程:初始聚类分成了七类。
郑州市虽然综合得分处于第一,但各指标和焦作、漯河、鹤壁相似。
开封、三门峡则自成一类。
南阳、周口、新乡、平顶山、商丘则聚成一类。
逐步进行聚类,最后形成由三门峡、安阳、济源、许昌组成和南阳、周口、新乡、平顶山、商丘、信阳、驻马店、洛阳、濮阳、鹤壁、漯河、郑州、焦作、开封组成的两大类。
结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民市民化。
利用熵权法计算的农民市民化的权重最高。
农民市民化包括城镇人口转移、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农民市民化推进机制,其中农民市民化推进机制的权重最高。
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中,城镇转移人口拉动城镇需求,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需要保障新增人口的社会福利。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水平。
在具体的三级指标中,技术市场交易人均成交额排在第一位。
科技水平推动新型城镇化向智能城市转型发展,通过通信和遥感技术,建立物联网世界,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的互动融合发展。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的测度显示,郑州市凸显其作为省会城市作用和地位,综合得分第一。
许昌、商丘、洛阳紧随其后,呈现中东西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