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7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含板书及反思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胶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二、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和杂剧,宋词及著名词人,元曲及关汉卿【教学难点】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的特点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元曲四大家。
【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一起唱的歌,名字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它的文学题材本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下面我们就伴随这首优美的曲子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领略宋元时期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和灿烂的文化。
新课讲授:师:本节课我们从三个部分来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二、宋词;三、元曲。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繁华的都市生活,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都有哪些啊?生:课本第一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
师:开封最繁华热闹的就是大相国寺了。
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相国寺。
不仅有各种商品买卖,还有丰富多彩的表演,如傀儡戏就是木偶戏,舞剑,杂技甚至皇家乐队的演奏。
过度:除了大相国寺,城市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很是吸引人。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小品《那些年发生在瓦子的事儿》师:同学们,瓦子是什么地方?生: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其中专门圈出来供演出的场所叫“勾栏”师:瓦子里还有很多娱乐项目,比如:木偶戏、角诋、斗蟋蟀、卜挂、傀儡戏、蹴鞠等前足联主席阿维兰热曾经反复重申“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开始踢足球,那时叫“蹴鞠”。
蹴,就是脚踢的意思;鞠,则指为球。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以及元大都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一定认识。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和完善。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都市的繁荣景象和科技、艺术成就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宋元时期与其他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景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师讲解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12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 过程和方法:了解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教师以五一假期来临为引导,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中国人最看重哪一个?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引入宋朝的春节并带领学生穿越的宋朝去看看那里的都市生活和文化。
二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1版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主题: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2.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的第12课,属于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学习两大方面的内容,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都市生活繁华,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出现了宋词和元曲等新的文学艺术形式。
都市和文化这两方面内容相互关联,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3.学情分析宋元时期离我们这个时代年代较为久远,学生不容易具体感知当时的生活情景,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已经有所了解,这为本节文化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学生在课外已经对中国传统节日、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不系统,对于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的生活背景不了解,所以对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现象和社会的关系不甚清楚。
基于此,教学中补充了一定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习目标:1.通过图片分析和史料解读,说出瓦子的功能与特点;分析瓦子繁荣的原因。
2.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总结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风格,概括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3.通过诗歌竞猜,说出宋朝的节日习俗,了解文化的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评价任务:任务1:观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结合材料说出瓦子的功能和特点,讨论分析瓦子在宋代繁荣的原因。
(检测目标一)任务2:小组合作,制作名人信息卡,交流展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的生活背景及作品特点。
(检测目标二)任务3:开展诗词精彩活动,说一说诗词中反映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都市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掌握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逐个讲解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讨论成果。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是七年级历史课程下册的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宋元时期的城市和文化,探讨了南宋和元朝在城市建设、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本文将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了解宋元时期的城市和文化特点;二是探讨南宋和元朝在城市建设、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成就;三是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过程本次课程采用了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讨论是主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宋元时期城市的特点,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及提问,进一步探究南宋和元朝在城市建设、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成就,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活动,让学生 more engaged and interactive。
三、教学反思虽然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都比较全面,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步骤设计要清晰:在本次课程教学中,步骤并没有设置得十分清晰,这会让学生请教一些问题。
更详细的教学死,要确保步骤清晰,不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主阴时,省时间。
2.合理安排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问答:“定各一时、分善人”是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师生互动的应用,力求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让学生各传报道一下研究成果,其它学生指出不正确之处或补充。
3.教学内容应该更具有针对性:至于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需要我们作出不同的应对。
今天让学生物注意到更多当时领先的文化成就,这其实是我们理应的但却可能是学生们需要加强的内容。
通过对教学内容上的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核心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论总之,这堂历史课让学生了解到宋元时期城市和文化的特点,也让学生们理解了南宋和元朝在城市建设、商业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成就。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内容包括:都市的繁荣、市民生活的丰富、宋词、元曲、书画、科技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掌握宋词、元曲、书画、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图片、资料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论文、书籍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景象,如东京、临安等,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下 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了解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搜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经济高度发达,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同时,宋词作为一种新体诗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二、新课讲授(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材料展示:材料展示《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幅画描绘了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教师提问: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学生回答: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教师讲解: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游人如织。
每月举办多次庙会,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材料展示:材料一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开封每逢元宵等节日,“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材料二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材料三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教师讲解:宋元时期的很多诗词都是我国传统节日的写照。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出示都市图片这张图片反映了什么内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有哪些?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哪?学生介绍大相国寺。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通过一段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1.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瓦子、勾栏;2.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新授
1.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在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著名词人有、、。
2.
生活时代
风格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下这三位词人。
环节说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欣赏朗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让学生分享彼此收集的材料,可以增加学习兴趣,扩充知识面。
环节说明:前四个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记忆,学生抢答积分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练习题
环节说明: 以游戏的形式展示习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检测学习目标1和2的达成情况。
目标二:宋词
欣赏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问:作者是谁?
在宋代除了苏轼这位著名的词人以为,还有谁呢?让我们共同学习下宋词,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自主学习
讲练结合
自主学习
目标三:元曲
1.元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等。
2.著 名 戏 剧 家 :
①“元曲四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②元朝最优秀的戏剧家是_________, 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_》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步骤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以宋词鉴韵味 宋代主要文学成就——词
1. 苏 轼
赏经典诵读,品苏词豪迈 视频:《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李清照
经典语段赏析: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②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3. 辛弃疾
学生诵读辛词名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 题 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 者
知识 能力
课 过程
前 方法
反 情感 态度
思 价值 观
教法 学法
教学重点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培养学生对宋词、元曲的鉴 赏能力;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体例,了解两部史书 的编纂特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补充材料的基础上,播放或诵读有关名家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词的艺 术特点,以及苏词、李词、辛词的艺术风格。
三、以史书明通鉴》
2.史学两司马
对比《史记》,加深记忆 呈现《史记》、《资治通鉴》目录 探究:纪传体与编年体优缺点。
课堂 小结
呈现《孙权劝学》、书中名言警句 进一步感知历史带给我们的滋养
通过聆听经典、教师 讲授、学生诵读等多种形 式来感知宋词之韵味,体 会苏词、李词、辛词各不 相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学 生的文学修养及鉴赏能 力。
感悟史实和史料中蕴 含的历史真谛,拓展认知 视野,提高认知层次。
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板书
一、以图文现繁华:大都市、瓦子、勾栏
设计
二、以宋词鉴韵味: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以史书明得失: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两个方面,展示了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期都市和文化的重要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但对于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掌握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图片,如东京、临安、大都等,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是由于哪些原因呢?”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宋元时期都市繁荣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商业活动频繁等。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都市的繁荣、宋词和元曲、世俗文学、科学与文化、书画艺术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认识都市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统一国家的建立》两个单元后,对我国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历史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认识都市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教学难点:都市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宋元时期都市繁荣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包括都市的规模、商业活动、文化成就等方面。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繁荣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介绍了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商业活动、城市建设和文化等方面;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如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印刷术等;以及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如文学、艺术、宗教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宋元时期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宋元时期在科技、文化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和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科技发展,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2.准备教案和学案,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景象,如繁华的商业街区、热闹的市场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历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都市的繁荣、宋词、元曲、书画、科技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唐代的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引导他们了解和掌握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主要成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发展的主要成果。
2.教学难点:对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一些具体史实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的主要成果,包括都市的繁荣、宋词、元曲、书画、科技等方面。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史实,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了解司马光及其作品《资治通鉴》。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合作学习、竞赛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大家熟知的东西巷引导同学们畅谈里面的商业和文化繁荣,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看都市繁华提供宋代的都市场景视频,让大家说出宋代市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有哪些(物质上的、精神上的);这些文化生活主要汇聚在哪一场所?宋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瓦子”?它与都市的繁荣有什么关系?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什么?宋元时期戏剧的主要表演形式是什么?(二)游词曲大会1.与诗词有关的节日有哪些?都有哪些风俗?我们现在也同样保留着很多类似的习俗,说明优秀的传统文化会得到传承。
2.什么是宋词?请同学介绍。
3.苏轼的词有哪些特点?请同学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4. 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有什么特点。
她的诗词名句有哪些?5. 辛弃疾有哪些作品?他的诗词名句有哪些?他的词的特点又是什么?(文学作品能反映出作者的个人遭遇,也能反映出国家的社会变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期间的都市和文化》授课方案一、学习目标1、经过自主学习课本,可以说出宋元期间出名的多半市,可以描述出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瓦子、勾栏、杂剧和节日);2、经过自学课本,认识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并经过读诵宋词来感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3、经过制作知识系统图来总结所学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谈论的方式解析宋元期间市民文化生活繁荣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重点:宋元期间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的流行;难点:宋元期间都市文化丰富多彩的原因;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其中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哪个节日?那么,宋元期间的节日都有哪些?又是怎样的节日民俗?那一期间的都市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二)显现学习目标(三)授课过程宋元期间,中国经济发达,文化鼎盛,并以广博的胸怀采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先生,在元朝时由丝绸之路抵达中国,并在中华大地上旅行生活了几十年,现在他要回了自己的国家,他的朋友希望认识中国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和独到的文学艺术形式。
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马可波罗,待会请你们上来介绍一下在中国的见闻。
每个小组依照自己的问题预习课文,并选举一人登台显现:(1)马可波罗都可能到过哪些繁荣的多半市?哪座城市可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那处他最喜欢去哪里娱乐?(2)马可波罗在中国会渡过哪些节日?他会体验到哪些节日习俗?(3)马可波罗能感觉到宋代期间的哪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都有哪些?他们的作品风格怎样?(4)除了上述文学形式外,马可波罗会欣赏到元朝的哪一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特点?出名的代表人物都有谁?1、繁荣的都市生活(1)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尔后小组介绍一名学生登台来向大家介绍宋元期间出名的多半市、瓦子和勾栏;教师在学生此后对瓦子和勾栏的进行讲解,讲清楚瓦子是娱乐兼商业性的场所。
(2)教师表达宋元期间的戏剧表演形式——混居。
经过显现元墓出土的混居陶勇领悟元杂剧的形式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
(二)瓦子
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
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
2
实用文档 用心整理
3
候?
答案提示:杂剧。
宋代和元代。
2.图片展示
3.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答案提示:春节(古代叫元旦)。
4.(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
目标导学二 宋词
(一)宋词
1.音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
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多媒体出示对“词”
的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多媒体展示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填空)提读教
材,完成下表的填空人物代表作贡献
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
几时有》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李清照《声声
慢·寻寻
觅觅》
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
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辛弃疾《西江
月》
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
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
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
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机器的发明。
目标导学三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包括散曲、杂剧
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
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曲的代表人物)学生抢答
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
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三、课堂总结
工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了生活在北宋去感受宋代气象万万千的都市生活。
在文
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的发展。
生活在今
天的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应该
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
❸板书设计➷
4
❹教学反思➷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一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升华。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