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及参考题目大全
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291ce2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8.png)
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doc/ef3171233.html,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国古代史论文选题参考1、学史贵会通——讲授“中国古代史通论”的体会2、谈高校历史专业基础课程考核改革——以《中国古代史》为例3、《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探索4、专精传统通史家风-中国古代史学科的百年历程5、马克思主义关于奴隶制社会的科学概念与中国古代史分期6、唐宋元时期国家权力与乡村管理体制刍议——高校教材《中国古代史》补正7、浅谈中国古代史中农业发展的史实对现代农业开发的意义8、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改革设计9、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考试改革刍议10、北师、华师、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课后习题的比较研究——以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11、中国古代史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2、中国古代史志书目著录沿革13、十院校编《中国古代史》教材求疵14、二里头遗址与中国古代史15、简明中国古代史16、关于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思考17、中国古代史论思想评析18、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高层论坛综述/doc/ef3171233.html,19、从中国古代史的“论文答辩”谈到有关专业的素养问题20、重新认识晋国在中国古代史的地位二、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大全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实验稿”的比较分析——关于中国古代史内容2、中国古代史课程学习策略探析3、2003年版与1992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的比较研究4、中国古代史史料学5、十院校编《中国古代史》秦、西汉部分指瑕6、论高师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断裂与衔接——以中国古代史为例7、修订版《中国古代史》(上册)指疪8、试论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性质及任务——兼论与古汉语、中国古代史的关系9、启蒙之史——《中国古代史》与清末民初学子10、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笔谈11、价值预设与历史决定论的困境——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理论反思12、中学《中国古代史》课程中的经济重心南移问题13、高校“中国古代史”与“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资源整合路径探析14、《历史课程标准》:“发展”在哪里?——以“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15、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双重底蕴及尺度把握——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理论反思16、浅谈十院校《中国古代史》(新版)中的文物考古材料17、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doc/ef3171233.html,18、“海峡两岸中国古代史教学研讨会”综述19、论中国古代史的课程群建设—兼论“文化人类学”对“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意义20、内藤湖南对中国古代史注的误断三、热门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试论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利用2、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民族问题3、中国古代史家治史的优良传统4、中国古代史史料学5、中国古代史教程6、20世纪中国古代史领域重要理论问题研究述论7、中国古代史传“实录”观辨析——所叙之事:“虚实杂糅的结合物”8、十院校合编的《中国古代史》简评9、怎样理解郭沫若同志的古代史分期学说——兼评金景芳先生的《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10、国外学术著作翻译现状及学术交流状况探析——以中国古代史为核心11、中国历史文选与中国古代史互动教学模式初探12、批判与重构: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主线与体系的思考13、简论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学问题14、中国古代社会的环境问题——对高中《中国古代史》教学的一点认识15、分封制的发展与方国分封制──中国古代史新论之四16、分封制的起源与部落分封制──中国古代史新论之三17、浅谈中国古代史中文化史的教学/doc/ef3171233.html,18、《中国古代史》的编写思考19、中国古代史官的气节与厄难20、评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四、关于中国古代史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古代史的主线与体系2、中国古代史与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3、中国古代史史料学4、从钱穆的国史观谈中国古代史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5、关于重构中国古代史体系的思考6、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7、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8、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上)9、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下)10、中国古代史官制度的建立及其缺憾11、"中国古代史"课程多媒体教学优势分析12、气候变迁与中国古代史中的几个问题13、中国古代没有奴隶社会——对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的反思14、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15、解读历史地图挖掘隐性知识——以高中《中国古代史》为例16、供21世纪使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设计方案——以《中国古代史》(选修)为例17、中国古代史传和小说中节烈女子自杀现象探析/doc/ef3171233.html,18、中国古代史研究21世纪展望--“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中国古代史组讨论纪实19、人物塑造:《左传》与人教版《中国古代史》的对比分析20、中国古代史官称谓内涵的嬗变五、比较好写的中国古代史论文题目1、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2、学习中国古代史必须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3、浅议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教材建设4、加大考古学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力度5、简明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及复习提示6、简明中国古代史练习题7、学习中国古代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8、《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实践9、高校中国古代史教材"开发"刍议10、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1、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分歧的原因何在?12、历史科学与爱国主义——以《中国古代史》为例13、历史科学与素质教育—以《中国古代史》为例14、《中国古代史》插图的教学与测试15、金应熙教授谈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16、论历史专业"研究型"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中国古代史为例17、“四把钥匙”在中国古代史教学研究中的运用/doc/ef3171233.html,18、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民族问题─—学习《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体会19、高校历史教学的新思路-《中国古代史》课程多媒体组合教学改革的总结20、历史地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6d14ca0fda38376bae1fae32.png)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盛唐田园诗创作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b421be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0.png)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篇好的古代文学论文首先是要选好标题,选准了标题就等于完成论文写作的一半,题目选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 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 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 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 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 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 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 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 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 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 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 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 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 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 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 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 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 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 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 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6.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 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 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 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 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1. 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 《吕氏春秋》与杂家13. 《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 《战国策》名篇研究18. 老子的思想19. 《老子》的艺术特色20. 《庄子》的艺术特色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
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
![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8c77f7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69.png)
最全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参考我们写作古代文学论文时,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论文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一)1. 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研究2. 汉初政论散文研究3. 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考论4. 汉武帝时期辞赋考论5. 论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6.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7. 论《史记》的叙事艺术8. 论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9.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10.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和抒情技巧11. 论邺下文人的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12.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13.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14. 论魏晋隐逸之风与魏晋文学15. 阮籍咏怀诗略论16. 左思咏史诗略论17.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18.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研究19.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二)1.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2. 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酒和菊等意象3. 谢灵运山水诗略论4. 南朝宫体诗略论5. 试论《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 唐前女性作家诗文创作论略7. 略论《诗经》中的民俗描写8. “风”“雅”“颂”研究综述9. 孔子“删诗”说检讨10. 《论语》文学性检讨11. “女娲”故事流变探略12. 中国洪水神话考论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三)1、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2、试论《诗经》中的战争徭役诗3、试论《诗经》中的政治讽刺诗4、《诗经》宴飨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5、《诗经》意象论6、《诗经》抒情手段论7、论楚辞的来源及其文体特征8、试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9、试论屈原香草美人似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0、论汉人评屈11、论班固评屈12、论刘勰评屈13、两汉骚体文学创作略论14、魏晋南北朝骚体文学创作略论15、论《左传》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16、《左传》行人辞令研究17、《左传》、《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18、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的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9、《庄子》寓言探略20、汉楚歌略论。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d0f61ea32d7375a517801c.png)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中国是一个古代文学发展相当兴盛的国度,对于古代文学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文学论文选题(一)1. 谈谈《劝学》的比喻和铺陈2. 浅议《左传》的行人辞令3. 《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手法4. 《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5. 《左传》叙事的艺术成就6. 《左传》所写的女性7. 《左传》所写的正面女性8. 《左传》所写的反面女性9. 《左传》人物传记文学成就10. 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11. 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12. 《离骚》象征手法探微13. 《离骚》兼《国风》《小雅》诗旨说古代文学论文选题(二)1. 屈赋“兮”字解2. 屈赋对汉赋的影响3. 中国最早的咏物诗;;《橘颂》4. 屈原《九歌》的浪漫主义5. 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6. 宋玉“悲秋”的主题与影响7. .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8. 荆楚文王考9. “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与哲学指归10. 试论贾谊的政论散文11. 贾谊骚体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12. 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13. 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14. 司马迁是怎样处理史实与文学手法的关系的15.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16. 《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17. 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18. 《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说19. 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20. 汉乐府民歌对《国风》的继承与发展古代文学论文选题(三)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2.月中蟾蜍嫦娥形象3.共工形象两面性之我见4.治水神话的蕴含5.神话中的女性形象6.《诗经》中的民族史诗7.《诗经》是怎样反映二周时期的劳动生活的8.《诗经》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几种手法9.漫谈《诗经》对农村生活面貌的表现10.《诗经》与妇女问题11.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12.“思无邪”辨13.《诗经》对隋以前文学的影响14.《诗经》与行役问题15.《论语》写人技法初探16.从《论语》看孔子其人17.简论孟子散文的浩然之气18.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19.孟子“仁政”说评议20.《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
古代文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先秦两汉)h
![古代文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先秦两汉)h](https://img.taocdn.com/s3/m/a6f92d07b9f3f90f77c61bce.png)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论文选题参考第一编先秦文学1、简述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2、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文学艺术是怎样起源的?4、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什么叫神话?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6、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7、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8、熟读课堂讲过的几个著名神话。
9、何谓“风”、“雅”、“颂”?它们是怎样划分的?10、《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11、举例说明《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12、《诗经》中的“史诗”如何记述了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13、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
14、《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15、分析《东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背诵《硕鼠》、《伯兮》、《关睢》、《柏舟》、《无衣》、《芣苢》等作品。
16、试述我国古代书面文学是怎样萌芽和发展起来的?17、《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它的文章有何特点。
18、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
19、《春秋》是怎样一部书?“《春秋》三传”是指哪三部书?20、《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左传》在记述战争和描写人物时表现了哪些思想、艺术特色?21、《国语》是怎样一部书?以《召公谏弭谤》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特点。
22、《战国策》是怎样一部书?以《冯谖客孟尝君》为例,分析说明《战国策》在刻划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23、简述《论语》语言特色。
24、简述《墨子》散文的特色。
25、试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6《庄子》一书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庄子思想与其散文风格有何联系?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27《荀子》和《韩非子》散文各有何艺术特色。
28、什么是寓言?试述先秦寓言发达的原因和思想艺术特色。
29、试述楚辞的来源和它的主要特点。
30、从《诗经》到楚辞我国诗歌表现出哪些发展变化?31、屈原生平和思想概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35ea890d700abb68a882fbdf.png)
古代文学: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关怀2.论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3。
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4.《诗经》中的叠字及其变式研究5。
试论《诗经》怨刺诗6.《离骚》象征手法探微7.《离骚》神话研究8.孟子的论辩艺术浅析9.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10。
《战国策》细节描写之艺术成就11。
《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12.论《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13。
论屈原在抒情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14.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之比较15。
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16.论《左传》中的妇女形象17.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1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9.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20.《左传》与《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之比较21.汉赋审美情趣的演变22.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23。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24.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25.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26。
曹植诗歌中的神话境界初探27。
曹丕、曹植诗风比较论28。
从蔡琰的《悲愤诗》看其忧患意识与生命意识29.从曹丕“文人相轻”看中国古代批评家的批评态度30.从陶渊明、孟浩然看隐逸文人的济世情怀31。
试论陶渊明作品中的菊(或酒、鸟等)意象32。
陶、谢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比较研究33.浅议鲍照乐府诗的“俊逸"特色34。
论庾信前、后期作品文风的转变35.潘岳《悼亡诗》与元稹《遣悲怀》比较研究36。
浅析《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37。
论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38。
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39。
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40。
《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41.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42.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43.从庾信前后期文风的转变看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44。
浅谈六朝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45。
论玄言诗在山水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6。
论《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形象的地域文化性及成因47.《诗经》农事诗的历史价值分析48.从《鸿门宴》看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性格49.《庄子》寓言思想意义浅析50.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51。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f18dea190912a21615792915.png)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1、观乎天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滥觞2、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思考3、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4、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5、《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6、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系7、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与方式8、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9、江山之助——中国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初探10、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与反经典11、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12、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媒介13、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14、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反思15、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刍议16、游侠、豪侠、官侠——中国古代文学侠特征的异变及原因17、论中国古代文学中杨柳题材创作繁盛的原因与意义18、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19、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20、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二、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大全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2、立足社会发展需要打通文史哲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3、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4、双重文化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5、《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6、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7、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视角转换8、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影响9、"文学数理批评"论纲--以"中国古代文学数理批评"为中心的思考10、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兼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11、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桑意象12、重本抑末写批判商贾──中国古代文学商人形象研究之一1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的新收获——评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14、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鹤意象15、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小说卷16、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征17、论古代汉语的“诗性”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以《关雎》“今译”为例18、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19、中国古代文学婚爱理想模式的嬗变与终结20、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三、热门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国古代文学松柏题材与意象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杨柳题材与意象研究3、中国古代文学论稿4、生成性:课堂传播中生命主体知识目标的动态实现——以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为例5、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 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6、论古代汉语的“诗性”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以《关雎》“今译”为例7、“世纪之交∶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研讨会”综述8、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9、中国古代文学的口语传播形式10、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11、价值观念的异动与商人形象的嬗变——中国古代文学商人形象研究之二12、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创新与体系建构——评梅新林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13、文化研究:寻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最佳思维14、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主体15、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边缘化问题16、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思考17、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的嬗变过程18、中国古代文学的定量、定性和定位研究19、复仇心态及中国古代文学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20、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导向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六个层面3、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4、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5、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6、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绿色”观念7、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8、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9、略论梦与中国古代文学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育活动11、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论12、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的思考13、"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14、“君子谋道”: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主体意识——兼论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来历和特点15、“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16、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17、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世纪回顾与展望(笔谈)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18、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竹意象19、加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研究20、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五、比较好写的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1、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文学教育研究2、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3、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价值判断4、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宏观考察5、创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实践6、试论多媒体课件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7、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综述8、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位"圣母"--论《国语》中的公父文伯之母形象9、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文论卷10、女贞与女色——中国古代文学两极女性形象并存的民族文化缘由11、女贞与女色——中国古代文学两极女性形象并存的民族文化缘由12、试论中国古代文学阴柔审美的历史生成1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构想14、中国古代小说与方术文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15、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生死主题16、古籍电子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17、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高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构想之一18、为最近三十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立块碑石19、中国古代文学中“女强男弱”现象的文化读解20、经学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44a92c270722192e4536f6ba.png)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盛唐田园诗创作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新颖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新颖](https://img.taocdn.com/s3/m/880535c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5.png)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新颖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一)1.论易安词中的女性形象2.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研究(可侧重内容或者艺术特色)3.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研究4.论马致远的散曲创作5.论西厢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意义6.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7.《西游记》主旨探讨8.《西游记》对儒佛道三教的反讽9.孙悟空形象的道德审10.潘金莲的悲剧11.《儒林外史》与中国12.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13.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14.《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15.孔子与《诗经》16.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17.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18.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19.《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20.《战国策》的寓言艺术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二)1.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2.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比较3.《史记》人物塑造论4.汉乐府叙事诗研究5.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6.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7.花间词与宋词的雅化8.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9.苏轼词与北宋词坛的本色之争10.论苏轼的婉约词11.论苏轼的豪放词12.二晏词主题比较研究13.论宋人的爱情词14.陆游与李白比较谈15.陆游与杜甫比较谈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三)1.南朝乐府特色及其成因晋文人的心态2.论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3.论唐人的咏马诗4.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5.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6.李白诗与酒的关系7.论李白的古题乐府8.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9.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多义性10.唐宋咏物诗之比较(也可着眼于一个朝代,或者某一主题)11.论柳宗文散文风格的发展变化过程12.论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演变过程13.论李贺与李白诗歌想象艺术的异同14.论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15.《玉台新咏》所选宫体诗研究16.从《世说新语》看西17.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18.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19.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20.论《诗经》的婚恋诗。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b885921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0.png)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选题是迈出的第一步,决定着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基本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一)1. 苏轼词与北宋词坛的本色之争2. 论苏轼的婉约词3. 论苏轼的豪放词4. 二晏词主题比较研究5. 论宋人的爱情词6. 陆游与李白比较谈7. 陆游与杜甫比较谈8. 论易安词中的女性形象9.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研究(可侧重内容或者艺术特色)10. 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研究11. 论马致远的散曲创作12. 论西厢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意义13. 论《水浒》的人物描写14. 《水浒传》中对女性形象与女性价值的曲解15. 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6. 《西游记》主旨探讨17. 《西游记》对儒佛道三教的反讽18. 孙悟空形象的道德审美意蕴19. 《西游记》中的神魔世界的现实意义20.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21. 潘金莲的悲剧22. 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二)1. 论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2. 论唐人的咏马诗3. 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4.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5. 李白诗与酒的关系论李白的古题乐府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6.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多义性7. 唐宋咏物诗之比较(也可着眼于一个朝代,或者某一主题)8. 论柳宗文散文风格的发展变化过程9. 论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演变过程10. 论李贺与李白诗歌想象艺术的异同11. 论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12.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13. 论唐传奇中的佛道思想14. 论古代长篇小说的神话结构15.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16.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17.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18. 唐传奇与中国史传文学19. 花间词与宋词的雅化论柳永词语言的俗与雅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三)1.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 《儒林外史》与中国科举制度3. 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4. 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5.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谈6. 从钗黛诗词作品看其性格的异同7. 论《红楼梦》的艺术结构8. 论《红楼梦》的人物(可选其一,或者多个进行比较)9. 金陵十二钗命运探究10. 《红楼梦》副十二钗人物推论11. 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价值与缺陷12. 刘姥姥形象及其艺术作用论13. 《红楼梦》男性群像论14. 简论《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15. 论纳兰性德词独特的艺术成就16. 论黄遵宪的“新派诗”17. 晚清谴责小说研究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鉴赏(中国古典)论文题目与要求
![文学作品鉴赏(中国古典)论文题目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1fd0c115f0e7cd1842536f7.png)
文学作品鉴赏(中国古典)论文题目及要求一、建议选题1. 《诗经》作品的重章叠唱的艺术形式分析。
2. 《秦晋殽之战》战争叙事的特点及人物形象分析。
3. 《逍遥游》的主旨及艺术风格。
4. 《离骚》所展现的诗人形象及艺术上的浪漫特征。
5.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形象及司马迁的写作艺术。
6. 李白《蜀道难》的艺术表现特点。
7. 杜甫《自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8. 韩愈《进学解》语言上的特点。
9. 李商隐《锦瑟》的艺术表现特点。
10. 欧阳修《祭石曼卿文》对比和悬想的艺术特点。
11. 柳永《雨霖铃》词点染、铺叙的特点。
12. 苏轼《水调歌头》的思想内涵。
13. 李清照《声声慢》的艺术特点。
14. 辛弃疾《摸鱼儿》比兴手法的运用。
15. 《窦娥冤》第三折的艺术表现特点。
16.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曲词优美隽永的特点。
17.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写人的手法。
18. 《水浒传》(风雪山神庙)中风雪描写的艺术效果。
19. 《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杜丽娘形象分析。
20. 《婴宁》中婴宁的性格特点。
21. 《桃花扇》(余韵)三个人物三段唱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2. 《红楼梦》(抄捡大观园)中晴雯、探春、迎春等人的性格特征。
二、要求:1,字数不少于1000字。
2,引用他人观点、数据、资料不超过文章内容的20%,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
3,言之有物,条理清晰,逻辑分明。
4,文从字顺,重点突出。
5,班级、姓名、学号写在第一页题目之下。
6,论文提交时间:第16周课堂上提交,提交时签字确认,其他时间提交无效。
三、评分标准:1、90分以上:A内容:中心突出、见解深刻B语言:行文流畅、语言准确C篇章:结构谨严、层次明晰2、80-90分: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充实B语言: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3、70-80分:A内容:中心明确、内容尚充实B语言:语言通顺、有个别病句C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4、60-70分:A内容: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B语言: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C篇章:结构不完整、层次不清5、60分以下:A内容:文不对题、内容贫乏B语言:文理不通C篇章:结构层次混乱。
文学课程小论文要求及参考选题
![文学课程小论文要求及参考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6f6f62f17c1cfad6195fa78a.png)
《古代文学》课程小论文写作要求1、形式:小论文,论题自选,题目自拟。
2、有标题、摘要、关键词,有较为标准的参考文献。
(请参看学报上的学术文章格式)3、用方格稿纸规范誊写,字迹清楚。
4、姓名、学号写在标题正下方,格式为:2011级汉一/二班×××(08号)5、字数在4000字以上。
6、用胶水或订书机订牢。
7、上交时间:第15周四。
古代文学参考选题(2012年下期)1、论《孟子》的论辩艺术2、试论《庄子》的美学思想3、《论语》文学色彩探析4、《战国策》的语言艺术论5、论屈原的文化个性6、论屈赋中的孤独情怀7、论屈赋的艺术个性8、论先秦爱情诗中的企慕情境9、论《诗经》中的婚恋意象10、论汉代文人诗中的女性形象11、从人物刻划看《左传》的文学价值12、论汉乐府民歌对汉代文人诗的影响13、从《古诗十九首》女性形象看汉代女性的社会地位14、论先秦历史散文中的孔子形象15、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孔子形象16、论屈原的求索精神与人格魅力17、论《史记》人物刻划中的语言描写18、《论语》中的教育艺术探讨19、《诗经》语言艺术美探析20、《庄子》人生观探讨21、论屈原形象的悲剧美22、《史记》刻划历史人物的艺术特色23、《史记》中项羽形象评析24、论《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25、论《诗经·国风》中的弃妇形象26、论《诗经·国风》中的思妇形象27、论《诗经·国风》中的新娘形象28、论《诗经·国风》爱情诗人物形象的塑造29、论《诗经》中的农事诗30、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行役诗31、论《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32、论《诗经》的忧患意识33、论《诗经》的民本思想34、从创作表现手法看《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35、从《离骚》看屈原的美政理想36、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37、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38、从《离骚》看屈原的爱国思想39、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美。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2b32f1ad51f01dc281f173.png)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
下面是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1. 论《聊斋志异》中的华妖狐魅形象2. 论元杂剧中的水浒杂剧3. 论《西游记》的游戏笔墨4. 论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5.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6.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7. 论明清传奇的曲词艺术8. 论《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9. 论孙悟空的孝义10. 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11.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12. 论李贽思想对晚清小说世俗化倾向的影响13. 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14. 《莺莺传》主题嬗变浅议15. 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16. 试论《金瓶梅》的文学史地位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6、论《诗经》的婚恋诗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10、孔子与《诗经》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1. 西蜀词与南唐词艺术特色比较研究2. 论春秋笔法的内涵与外延3. 庄子《逍遥游》本义考4. 论春秋战国时代行人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作用5. 唐代咏侠(或僧,或道)诗创作论6. 初唐宫体诗与南朝宫体诗异同论7. 陈子昂文学史地位浅论8. 李白歌形体诗艺术成就浅论9. 李白咏月诗浅论10. 白居易闲适诗浅论11. 韩愈文学主张得失论12. 晚唐咏史诗浅论13. 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14. 浅谈杜甫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747816c2360cba1aa811da24.png)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方向一,古代汉语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5,假借字与通假字6,古今字和异体字7,古今词义变化(现象\原因\规律)8,古代汉语重叠词研究9,词类活用问题探讨(起源\新说\评价)10,专书的词汇研究11,专书的用韵研究12,专书的语法研究13,对汉字性质的认识14,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1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16,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17,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18,《说文》部首研究19,《说文》贝部研究20,《说文》重文研究21,,《说文》中农业文化探讨22,《论语》(某个或某些)代词研究23,,《论语》常用词汇研究24,《老子》(某种)句型研究25,《孟子》(某个或某些)语气词研究26,《史记》(某种)固定结构研究27,《世说新语》第二人称代词研究28,南充方言词汇研究29,南充方言音系研究30,陶渊明用韵研究31,杜甫诗文修辞研究32,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33,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34,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35,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36,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总之选题尽量对专书,专人进行词汇,语音,语法研究.二,语言学1,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11,论使用语言和艺术语言12,论20世纪中国语言理论教材的发展13,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14,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15,论语言和新闻传播的关系16,论中国的语言教育17,论共同语的类型和发展18,论社会观念的变化和语言观念的变化19,论语言环境的类型和作用20,论语言规范化和语言发展的关系21,论语言系统的结构22,关于营业员语码转换的调查三,现代汉语1,论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及普及2,论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3,论五四运动中的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4,论书面语发展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现代化5,论废除文言文与学习文言文的关系6,关于普通话和方言相互影响的考察7,论广告语言技巧的变化趋势8,论当前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及对策9,关于校园普通话应用情况的调查10,关于双语生活的调查11,论一部文艺作品的比喻(比拟)语言艺术12,关于身体部位的方言词的比较调查13,家乡方言和周围方言基本词的对比研究14,家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15,方言保存的古代汉语特殊成分16,报刊图书中的汉语拼音应用考察17,"正词法"和汉语的书写改革18,论网络时代的语言生活19,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20,普通话语音研究21,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22,网络汉语研究23,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2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25,现代生活中的新型句式研究26,新词新语研究27,外来词规范研究28,字母词研究29,成语研究30,同义词反义词运用研究31,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32,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33,汉字和汉文化34,现代汉字学的研究35,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研究36,部件研究37,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38,如何整理异体字39,如何整理异形词40,规范汉字的研究41,汉字的前途42,"修辞与语境"浅谈43,"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44,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45,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46,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47,谈词语的"巧妙配合"48,谈"成语的活用"49,谈"叠用句"50,谈"四音节语音段落"51,谈"比喻"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52,词典释义研究53,常用字字频研究四,逻辑学1, 浅议条件句的真假情况2,语言量词的辖域问题3,脏话的语法特点分析4,脏话的指向性分析5,文学创作中脏话现象分析6,流行歌曲的语言构造7,脏话的社会解构写作类(写作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老百姓"春晚"情节解读2,"无厘头"喜剧的幽默表达模式3,普通话测试中四川人易读错汉字的归类与分析4,试论书法艺术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传播的影响5,浅论日韩影视剧对大学校园流行语之影响6,《世说新语》悭吝形象浅论7,中小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探源8,《花间集》中的鸟意象9,李白,杜甫生死观比较10,《水浒传》中女性形象分析11,流行歌词的诗意化写作12,《红楼梦》诗歌用典分析13,拜物意识的渗透--现代流行小说主题分析14,论几米漫画文字的主题倾向15,从《三言二拍》看市民意识的觉醒16,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游戏风格17,日韩恐怖电影中的叙事模式18,白先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色彩运用19,武侠电影主题中的现代意识分析20,卡夫卡小说的象征模式21,试论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心理刻画艺术特征22,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探讨23,浅论苏童小说的女性悲剧美24,试论20世纪中国成长小说的主人公形象25,浅论王安忆《长恨歌》的女性形象26,试论张爱玲小说语言特征27,浅析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女性心理28,中国乡土小说的语言艺术特征29,试论沈从文小说的散文化语言特征30,简析郁达夫《沉沦》的人物心理31,论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32,论皇甫枚《步飞烟》中的悲剧冲突与悲剧元素33,论阅读者的再创造34,论文学解读流程中的情感导向35,唐人小说《尼妙寂》,《谢小娥》的叙述话语与艺术建构36,论文学阅读的心理定势37,《霍小玉传》之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38,论模糊语言在写作中的运用39,唐宋"公案小说"写作模式分析40,《虬髯客传》肌理结构探析41,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42,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44,试论李清照的词学观及其创作45,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46,网络小说写作得失论47,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48,论王海鸰小说创作特色49,当代散文写作特色研究50,论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51,从写作角度看陆机的《文赋》52,张爱玲小说写作技巧初探53,叙述角度中的第二人称54,从心理学角度看写作中的灵感55,意境说56,《长恨歌》主题分析(注:此《长恨歌》为唐朝诗歌)57,《白鹿原》的语言艺术58,《文心雕龙》中所提出的写作理论59,中国传统画论中显现出的写作艺术60,受体意识对于写作的影响61,试论"美文"的为文基础62,戏剧中"冲突"出现的写作技巧63,多元叙事主体笔下的事实还原64,写作中指代方式的运用65, 都市言情小说的写作优势分析66,试析新闻写作中的言语暴力现象67, 指代对写作情境的拓展68,应酬之作的优劣势比较69,试议散文中的意境与情境70,概念陈述与描述的写作分野71 "戏拟"手法在当代文艺评论中的运用72,新闻写作中主体意识渗入模式分析73,第一人称与全知视角的交融----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方式分析74,苏,辛词中典故使用与情境出现75,《儒林外史》中"曲笔"模式分析76,简析当代"恶搞"类视频作品中的叙事元素77,"莽汉"诗歌中的意象与文化符号78,"莽汉"诗歌中的性别书写79,"莽汉"诗歌中校园的色彩80,余秋雨散文中的情景设置与想象空间81,《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分析》82,《试论鲁迅文体风格》83,《简论左联文学的取材和结构特色》84,《演义小说的故事性叙事》85,《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86,《论新写实小说》87,《舒婷诗歌鉴赏分析》88,《八十年代农村叙事-论路遥》89,《万水千山走遍-三毛作品简析》90,《上海的见证-王安亿和张爱玲》91,论张爱玲小说对《红楼梦》的继承92,论金庸作品中的"侠义"精神93,当代女性作家创作特点分析94,从"超女","快男"等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和价值95,论鲁迅作品的当下意义96,周星驰电影的喜与悲97,论好莱坞电影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图式98,论网络写作中的读者介入及其影响99,论民工诗歌创作的特点和价值100,从偶像剧的风行看受众接受心文学类(文艺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文学理论史系列本系列选取中外文论的重要理论人物与理论命题,从文化背景上透视其历史渊源,又从内在理路关注其理论价值.诸如:1,孔子文艺思想研究2,庄子的审美心胸理论研究3,禅宗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4,论以意逆志的诠释学意义5,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例谈谈"以意逆志"6,谈谈"诗言志"和"文以载道"观的局限7,比较陆机,刘勰关于艺术想象的理论的异同8,试论"写景"和"造景".9,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10,中国文学思想中的文学与世界的关系11,论朱光潜文艺思想的现代意义1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13,柏拉图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14,论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15,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西方后世文学的影响16,黑格尔文艺思想研究17,论尼采审美救赎观的意义18,文学性问题与现代文论19,论"远距异质"的比喻法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20,论元叙述理论对小说的影响21,论英伽登文本层次论的理论价值22,论叙述视角在故事讲述中的意义23,论唯美主义内在的精神困境24,新批评"细读"原则在现代诗学中的意义25,论"像作家自己一样去理解其文学"之信念于现代阐释学的意义26,"作品本体论"的得与失27,米兰.昆得拉的小说理论与其创作的结合二,文学基本问题系列本系列针对古今中外文学现象集中讨论文学基本问题,诸如:论语音层面在文学抒写中的重要性1,论文学语言中的复义特性2,论文学观念演变的原由3,论文学接受是文学的再创造活动4,互文性与文学的独特性5,女性主义文学中的身体意识6,博客与文学创作7,网络时代的文学8,文学经典的生成9,论现代文学创作观10,中学文学教育中的文学理论问题11,文学作品:存在先与本质12,就《包法利夫人》,《莎乐美》,《尤利西斯》谈文学的不同类型与特征13,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学性"14,从通俗文学看文学与生活关系15,论文学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16,论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17,从"手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看文学形象的创造18,试分析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创作动机19,论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三,比较诗学系列本系列以跨文化视野展开文艺问题研究.诸如:"虚一而静"论与"心理距离"说1,精神分析批评与中国文学研究2,比较诗学视野中的王国维境界说3,论意境与典型的共同点和区别文学类(古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一,先秦文学段参考选题1,古代神话研究2,中国古代文学原型研究3,盘古神话研究4 ,略论昆仑山与西王母崇拜5,《周南·关雎》接受史论6, 论《诗经》中的水文化7,《诗经》与原始宗教8,《诗经》叙事特征研究9,《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0,论《诗经》对中国文学民族特征形成的影响11,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12,论《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13,论孔子的诗学思想14 ,《庄子》中的畸人形象及其思想内涵15,《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6,庄子文艺思想研究17,《左传》与《三国演义》战争描写之比较18,论《战国策》的叙事艺术对《史记》的影响19,孔子诗论分析20,孔子,庄子的审美观念之比较21,《孟子》散文艺术汇评22,论"三言"与庄子的立言方法23, 论《庄子》寓言中的人生意蕴24,论《庄子》对神话的改造和使用25,论《离骚》与《庄子》浪漫风格的异同26,《离骚》与《诗经》比兴手法之比较27,屈原《天问》与柳宗元《天对》比较研究28, 《楚辞》与湖湘文化的关系29, 《离骚》创作的时间与地点研究30, 《九歌》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段参考选题1,《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关系2,汉朝四言诗与诗经的关系3,建安诗歌对古诗十九首的继承和发展4,《出师表》与《兰亭序》的文化比较5,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的山水诗比较6,试论谢眺诗变对唐代诗风的影响7,汉乐府的叙事诗中的个案研究8,《史记》的人物描写与春秋笔法9,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0,曹植诗风的衍变11,《古诗十九首》的人生思考12,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3,论"建安七子"的文艺思想14,王充《论衡》中的文艺思想研究15,《史记》帝王形象述论16 ,《史记》诸侯形象述论17 ,《史记》将军形象述论18 ,从《史记》"太史公曰"看司马迁的史传艺术思想19 ,陆机《文赋》的文论思想20,论司马迁《史记》人物传记的进步倾向21,论汉乐府中的人民自由精神22,《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23,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及它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4,论汉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25,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6,试论三曹诗歌的艺术差异27,试论阮籍《咏怀》诗28,司马迁《史记》对既有古史材料的利用,借鉴,摘取的研究. 29,《史记》,《汉书》文风比较研究.30,贾谊文赋的思想,艺术渊源和特色.31,对建安七子的专人研究.32,论阮籍《咏怀诗》33,魏晋门阀制度与魏晋文学的关系.34,东汉末期士风与文风的关系.35,论"魏晋风流".36,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与此前,此后的相关文学和史传的关系. 37,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与当时佛,道信仰38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怪形象研究.39杜甫对魏晋风流的继承和发展.40《文心雕龙》的文学观.41宫体诗中的女性描写.三,唐宋文学段参考选题1,冯延巳词研究2,郑谷诗研究3,漫游之风对唐山水文学的影响4,论贞观诗风5,论陈子昂诗歌主张6,试论晚唐骈文复兴的原因7,柳永词中市民情调分析8,林语堂眼中的苏轼--评林语堂《苏东坡传》9,秦观艳情词分析10,论杨万里的"诚斋体"特征11,论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得失12,宋人咏王昭君诗文分析13,西昆体何以盛行于宋初14,晏几道的爱情观15,论苏轼"以诗为词"的得失16,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17,岳阳楼诗文与洞庭文化18,评陈子昂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创作实践19,试论盛唐诗歌的美学风貌20,唐代边塞诗的风骨(或再认,新评价)21,谈李白诗歌的夸张22,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23,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24,从"三吏三别"看杜诗"诗史"之特征25,高岑边塞诗风格的异同26,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之比较27,试论王维的边塞诗28,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29, 杜甫诗歌在诗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30,《长恨歌》主题新探31,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32,论《长恨歌》的艺术美33,从新乐府诗看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34,评韩,柳古文理论的语境功能35 ,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36 ,论杜牧的咏史诗37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38,论李商隐的七律诗39 ,论唐代描写音乐的诗歌40 ,重评西昆派41 ,论张先写影的艺术特色42 ,论苏轼诗词散文的理趣美43 ,论苏轼的婉约词44 ,论宋元话本中的妇女形象45,江西诗派评述46,欧阳修散文风格论47,李清照的词和词论48 , 论严羽的辨证诗学观49 , 论严羽诗论对明清诗论的影响50 ,论苏轼的人生态度及志趣51,论苏轼对词体的创新52,苏辛词风异同论53,论辛派词人的创作成就四,元明清文学段参考选题1,论关汉卿杂剧中妓女形象的塑造.2,从《琵琶记》蔡伯喈形象看伦理冲突中的科举士子. 3,试论《三国演义》毛评的人物品鉴.4,《三国演义》周瑜形象浅析.5,《水浒传》中的战争叙事艺术6,"梁山好汉"道德评说.7,论高启之死及明朝文人政策.8,浅析《西游记》中女妖之欲求.9,袁宏道山水游记与"性灵"说.10,试论《金瓶梅》的道德理想.11,话本小说的题材类型与线索结构关系述论.12,论《儒林外史》与《围城》中的士风人情.13,论《红楼梦》续书的情节设置.14,《红楼梦》中伶人生存状况考察.15,乱世名妓自风流-------论李香君与柳如是的政治节操. 16,《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杂剧比较17,论关汉卿的历史剧18,《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19,《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初探20,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21,《西游记》与心学22,论明代商业活动――以"三言""二拍"为中心23,杜丽娘与崔莺莺之比较24,清代小说中所反映的科举制度25,《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形象论26,《红楼梦》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27,薜宝钗论28,清初散文三大家(魏,侯,汪)比较2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30,简论《东堂老》的商人意识与文化意义31,《四声猿》杂剧中的女性意识32 ,元散曲的隐逸思想33 ,论马致远的神仙道话剧34,论关汉卿喜剧之"双壁"--《救风尘》与《望风亭》35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36 ,《聊斋志异》的男权意识37 ,论龚自珍诗文的萧声剑气38 , 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39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40 ,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41 ,《西游记》的谐趣42,论曹雪芹的悲剧观43,论"意淫"与"皮肤滥淫"区分的文化内涵44 , 陶渊明与曹雪芹45 ,以人为本与权诈--治理大观园的两条路线46 ,钗黛合一论47, 薛宝钗的诗与诗论48, 薛宝钗的二难处境及其对策辨析49,论贾宝玉的人生道路及其文化意义50,论黛玉的性灵之真51,王熙凤论52,探春论53,妙玉与惜春之比较54,关于《儒林外史》主题的思考55,论《儒林外史》中严监生形象及其意义56, 论王国维的意境理论文学类(现当代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1、题论说书艺术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2、论张爱玲小说的空白艺术3、论现代文学的"童真神话"书写4、论当代文学对"童真神话"的颠覆性书写5、四川乡镇文化与四川小说6、成都文化与当代四川文学7、川康地方文化与阿来小说8、何其芳散文研究9、《最小说》研究10、当代四川文学与流行文化观察专题(可分解成若干小题)11,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特征及其与"五四"文学传统的关系.12,当代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分析.13,样板戏中情欲叙事匮乏的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4,汪曾祺的小说与抒情小说传统的关系.15,以具体作家为例,试论当代先锋文学的先锋性弱化的形式表征及其原因.16,当代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的不同形式表征及其原因的文化解读.17,90年代以来小说中情欲叙事泛滥的形式表征及其批判.18,当代小说中的"乡下人进城"这一底层叙事在不同语境下的形式表征和文化解读. 19,对"第三代"诗歌,"民间写作","下半身写作"中粗鄙美学的诗学分析及其批判性解读. 20,九十年代以来诗歌中的叙事性书写的诗学意义及其困境.21.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比较研究22.视觉传媒与文学变革关系论23.当代都市习尚与都市文学24.全球化语境下的华语小说25.论"京味小说"26.台湾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27.当代作家的民间立场论28.20世纪女性文学个人话语的历史审视29.多元竞华的文化寻根--寻根文学论30.先锋浪潮下的苏童31.论周树人到鲁迅的嬗变及其意义32.试论郁达夫与张资平性爱题材小说的异同33.郁达夫小说中的感伤和忧郁与作家的生命体验34.旧体诗词修养与郁达夫的游记散文35.中西诗艺的整合与戴望舒诗歌创作的启示36.论王鲁彦与鲁迅小说创作的异同37.宗教体认对许地山小说创作的意义38.汪曾祺小说的沈从文影响与自我追求39.从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看鲁迅小说的当代影响40.郭沫若四十年代的历史剧再现创作高峰原因论41.赵树理的文学贡献与局限.42.试评王朔现象.43.如何如何看待"重写文学史"现象.44.以余秋雨为例,分析文化散文的特征.45.辨证地评价"样板戏".46.如何看待王朔作品中的"顽主"形象.47.试析王安忆作品中女性与都市的关系.48.如何评价《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49.如何评价十七年代表作品《创业史》.50.如何看待海子诗歌中存在的内在矛盾性.51,十七年文学的精神偏差现象研究52,论十七年文学"恋爱"主题处理的乖谬十七年文学人物二极对立处理方式的研究试论十七年文学中女性情感的二难处境十七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十七年文学中的爱情变奏试论建国初期诗歌创作中的主观意识显现与扭曲论文革时期地下文学的精神关照意义《第二次握手》的文学史意义研究对诗歌"审美疲惫"的当下思考61.港台作家笔下的"文革"描述62.郁达夫作品中流浪意向的文化心理内涵63.80后的青春写作及文化背景64.当代玄幻小说中的神秘主义65.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当代小说变迁66.《白鹿原》与新历史主义67.当代知识分子小说探悉68.北岛的悲剧意识论69.当代"反腐"小说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70.论现当代"散文化"小说的道路71.《呐喊》《彷徨》中女性形象论析72.试论郭沫若诗歌中的"传统"与"现代"73.论茅盾小说中的爱情描写74.巴金《寒夜》中人物的心理分析75.祥子与高加林的苦乐人生--《骆驼祥子》与《人生》人物形象比较76.曹禺《原野》与鲁迅《铸剑》的复仇精神比较77.青春的花季和雨季--《边城》中翠翠的心理分析78.心灵的城堡--钱钟书《围城》之我见79.哲理精神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80.试论朱自清散文的抒情艺术81,"文摊文学家"--论赵树理的农民写作及其对当代文学的意义82,论金庸小说与传统文化83,"侠之道"与民族大义--二十世纪两次"武侠热"文化语境探讨84,论影视对"红色经典"的改编85,何去何从--试论二十一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86,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及当代散文化小说的发展87,余华小说中的死亡观88,政治与文学的联姻--论样板戏89,老舍小说与"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比较90,非道德化的价值取向--论陈染的"个人化"写作文学类(外国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1,浅论西方文学的"两希传统"2,试析古希腊文学蕴涵的人本意识3,浅析中西创世神话的异同点4,从中西神话"大洪水"题材的异同看中西民族特性5,由中国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比较看中西民族特性6,中西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古代文学本科论文题目
![古代文学本科论文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9cac76b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4.png)
古代文学本科论文题目古代文学本科论文题目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
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代文学本科论文题目,欢迎参考借鉴。
1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山水精神谢灵运的山水情怀2 浅议以禅喻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佛学因素3 陶渊明思想浅论浅析陶渊明人格精神及其当代意义4 从汉乐府看汉代的妇女问题花木兰与刘兰芝不同命运的对比分析5 论纳兰性德爱情词词风浅析纳兰性德词中的“月”意象6 中国古代小说悍妇形象的文化意蕴明清小说悍妇形象的文化意蕴7 中国古代诗歌游子主题研究《古诗十九首》游子思妇主题探析8 宋人精神之“雅”与诗歌之“俗” 从苏、黄诗作看宋诗的以俗为雅9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异类文章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反面教材”――明清反传统文章个例研究10 宋词中的离愁别恨欧阳修词中的离情别绪11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嵇康与阮籍诗文的现实主义风格比较12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从《莺莺传》到《西厢记》张生形象转变原因探讨13 《论语》研究突破传统逼视人性――谈《西游记》中女妖形象14 李商隐“无题”诗探究晏几道与秦观词中“泪”意象的比较研究15 论古代诗歌中的爱情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情怀16 论我国男性词人的女性书写倾向从苏、秦词之比较看秦观词的`情韵兼胜之美17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水浒传》中女性的进步意识18 魏晋社会背景对诗人文学风格的影响浅析《论语》中孔子的交友观19 柳永艳词与宋代市井生活《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武松形象比较20 论杜甫诗歌中的沉郁情调试论《聊斋志异》中的模式化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论文写作指导●一、如何突出毕业论文的学术性●二、如何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题目●不断细化,小而具体,有感而发●三、如何搜集和整理资料●四、如何使行文更加合乎文体规范●(一)标题:1、揭示课题;2、揭示论点●(二)段落的组织●(三)整体结构合乎规范关于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及学术水平的三个层次三层次:(一)填补学术空白(二)达到学术研究的前沿(三)有后续研究的潜力填补学术空白:●了解研究状况:1、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复印资料》(全文);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复印资料》中所附的论文篇目索隐●2、作者原著(可能含有某些线索,如苏轼文集、苏轼诗集中就有相关的版本目录信息)●3、相关研究论著●如《苏轼年谱》中就有大量关涉苏轼的文章或书籍介绍●4、相关学科研究●如历史研究、哲学研究、言语研究之类●5、学术期刊网●认真阅读原始材料:●1、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2、查找资料、做好阅读笔记●达到学术前沿:●新材料;新观点(新角度、新研究方法);资料的细致辨析(发常人之所未见)●有继续研究的潜力:对课题内涵、外延有清楚的意识和界定●根据教材所选文章撰写写作提纲:●论《花间词》的艺术●写作提纲●标题:《论<花间词>的艺术》●内容纲要:●一、温庭筠为代表词派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一)、花间词人的分派:温庭筠派和韦庄派●(二)、温庭筠等人词的特色:秾丽绮艳与蕴藉含蓄●1、温庭筠等人词秾丽绮艳风格的阐释●2、温庭筠词等人蕴藉含蓄风格的阐释●“含蓄无穷,词之要诀。
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
”(清·沈祥龙《词论随笔》)●(三)、温庭筠等人运用含蓄表现手法做词的五种表现方式。
●1、以动作见内心(通过能够反映内心活动的外部动作描写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示例。
●2、寓情于景(将情融入具体可感的景物当中)●薛昭蕴《浣溪纱》(江馆清秋揽客船)示例。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惟见长江天际流”●3、由环境对比来表现感情。
●温庭筠《菩萨蛮》其二“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示例。
●牛峤《酒泉子》示例。
●4、用几个不连贯的意象来表达人物的感情。
●张泌《生查子》(相见稀,相见喜,相见还相远)示例。
●5、多层次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毛文锡《更漏子》(春夜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示例。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红纱一点灯’,我读之不知何故,只是瞠目呆望,不觉失声一哭。
我知天下世人读之,亦也不瞠目呆望,失声一哭也。
”●6、蕴藉含蓄表现手法要用之有度张泌的《满宫花》、薛昭蕴的《醉公子》过犹不及,难明意绪。
●二、韦庄为代表词派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一)韦庄等人词的艺术特色:清新明快●吴衡照《莲子居词话》“韦相清空善转”●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端己淡妆也”●欧阳炯“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
一洗罗绮香泽之态,而为写景记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性同音者矣”●孙光宪“绝无含蓄,而自然入妙”●(二)韦庄等人形成清新明快词作风格的●四种创作手法。
●1、直接抒发“我”的感情(融入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作者的经历、作者的感情,在词中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塑造自己的形象,主观色彩较为浓烈)。
●韦庄的《菩萨蛮》五首●顾敻《荷叶杯》其一(春尽小庭花落,寂寞)、其二(夜久歌声怨咽,残月)示例●2、生动地描述故事和生活画面,借以传达心意。
●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初识面)示例●韦庄《女冠子》“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牛峤《女冠子》“眼看唯恐化,魂荡欲相随”●牛希济《生查子》“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多情未了,回首又重逢”●3、描绘出空灵秀丽的境界。
●孙光宪《渔歌子》其二(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示例●4、语言明快朴实。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示例王安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韦庄等人有些词流于平淡无味。
(三)含蓄和明快创作手法并无明确界限,应相机而定。
张泌《江城子》其二、韦庄《清平乐》示例三、花间词人在运用音律表现内容方面对词创作的贡献(一)用韵放宽。
……●(二)巧妙地运用叠韵和平仄声调。
●……●(三)集中了时人的曲调并有所创新。
●创造新曲调;变更原有的词牌格律形式。
●李珣《河传》(去去,何处?)示例●四、花间词对宋词的影响。
●(一)花间词对宋代婉约和豪放词派的词风均有影响,而婉约派所受影响更大。
●(二)对宋婉约词人的影响●1、化用花间词语●……●2、师法花间艺术手法和对音律的态度。
●……●(三)对宋豪放词人的影响●韦庄《喜迁莺》(人汹汹,鼓咚咚,襟袖五更风)示例论文参考题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3、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4、《诗经》燕饗食诗的场面描写5、《诗经》的审美学特色6、论《诗经》中的征役诗7、论《诗经》中的婚恋诗8、论《诗经》中的史诗9、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0、《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1、《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2、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13、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14、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5、先秦史书寓言研究(其他类型,自拟题目)16、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7、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8、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9、《战国策》的艺术成就20、《战国策》名篇研究21、老子的思想22、《老子》的艺术特色23、《庄子》的艺术特色24、《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25、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26、《吕氏春秋》与杂家27、《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28、《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29、论《诗经》中的婚恋诗30、《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31、《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32、《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33、宋玉赋试论34、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35、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倾向36、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37、《史记》所描写的游侠38、《史记》所描写的刺客39、《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40、司马迁的反暴政思想41、《史记》所描写的战国四公子42、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43、《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44、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45、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46、. 曹操与诗文革新47、.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48、论曹操的散文创作49、论曹丕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50、论曹丕的文学成就51、.曹植的生平与其诗歌创作的历程52、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53、曹植诗风的衍变54、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55、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56、梁朝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57、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58、《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59、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60、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61、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62、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63、.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64、.论陶渊明的田园诗65、.谢灵运与山水诗66、陆机、潘岳诗文的比较研究6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6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69、论《子夜歌》7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71、《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72、《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73、《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唐宋元明清文学:隋以前小说发展概况综述四杰对唐诗的贡献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王维心态研究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李白与盛唐杜甫心态与唐代社会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韩愈古文理论对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批评的意义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李商隐诗歌的社会价值晚唐诗扫描唐传奇的历史价值从陈廷焯、王国维的评价再看李词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从《人间词话》看姜夔词唐传奇的文学价值李冶的文学创作薛涛的文学创作鱼玄机的创作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黄庭坚的文学思想黄庭坚诗歌接受阐义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朱淑真的艺术生命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严羽的诗歌理论论张先的慢词宋代的歌妓词“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论婉约词的风格论豪放词的风格元明清文学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浅论凌濛初《二拍》之盗贼观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历史、虚构与《镜花缘》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一个仁慈而辛苦的救赎者一一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最小也是最大的道德劝惩者一一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从大观园到贾府而不是从贾府到大观园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2以下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供你参考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