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

合集下载

[哈姆莱特高中教案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必修4文字

[哈姆莱特高中教案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必修4文字

[哈姆莱特高中教案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必修4文字《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

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哈姆莱特高中教案人教版必修四,一起来看看吧。

哈姆莱特高中教案人教版必修四教学要求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重点重点:鉴赏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难点: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哈姆莱特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活着,还是去死,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

——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恩格斯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

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千古名句。

哈姆雷特(板书)二、作家作品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出生了,默默无闻。

他去世了,举世闻名。

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1564年4月26日,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

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18岁时他和一个比自己大8岁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22岁时他离开家乡独自来到伦敦。

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

《哈姆莱特》教案(通用7篇)

《哈姆莱特》教案(通用7篇)

《哈姆莱特》教案(通用7篇)《哈姆莱特》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阅读整个剧本,在了解全剧内容基础上、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理解人物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揣摩人物语言个性化特征,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三、通过配音和排,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一、安排课前预习,阅读全剧剧本,以了解本课在全剧中的作用。

二、课前反复阅读,体会作品诗化的语言和人物内心情感,为课上配音和排课本剧做准备。

三、安排两课时(最好连堂课)。

第一课时一、导入。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故事。

谁来为大家举例?教师归纳: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英与焦仲卿、贾宝玉与林黛玉……同学多举的是爱情悲剧,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大家可知道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哪四部?教师归纳:《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其中又以《哈姆莱特》最为著名。

这是一部五幕剧,请同学简要了解剧情。

二、明确: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克罗迪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

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三、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且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

高中语文 第3课 哈姆莱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3课 哈姆莱特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哈姆莱特》一、导入新课:人人都希望生活中处处是喜剧,但古往今来,悲剧的阴影又总是徘徊在人世间,文学史上更是留下了许多让人扼腕长叹的悲剧:成双翩飞的蝴蝶,寄托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相依的恋情;相向哀鸣的鸳鸯,传递着X兰芝与焦仲卿双双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飞雪,昭示着窦娥那感天动地的冤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震撼世界数百年的经典悲剧——《哈姆莱特》〔板书〕。

二、相关介绍:1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他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家道衰落,中途辍学,前往伦敦谋生。

他先是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接触了社会各阶层人士,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创作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中历史剧有《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马克思称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英国戏剧家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

2,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

这出悲剧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接到了父亲暴亡、叔叔继位、母亲改嫁的消息。

回国后,父亲的鬼魂告诉哈姆莱特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

哈姆莱特装疯卖傻,假装对女友奥菲莉娅十分冷淡。

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

为了弄清鬼魂的话是否属实,哈姆莱特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霸嫂、篡位的戏剧。

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

为了弄清王子是否真的发疯,克劳狄斯就让王后去找哈姆莱特谈话,并派首相波洛涅斯在幕后偷听,王后企图劝说哈姆莱特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将躲在暗处的首相当成国王杀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

格一课堂教学方案章节:必修四课时:2课时备课人:马季二次备课人:附赠材料教师教学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让学生看到自己情绪失控,让学生轻易就突破了自己的底线。

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可以直观地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犯类似错误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因生气而在讲话时提高嗓门讲话时咬牙切齿。

脸憋得通红。

●双手环抱胸前,目视天花板,或许还在不耐烦地跺脚。

●摆出吹胡子瞪眼的表情·朝学生大喊:“够了!去办公室等我!”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相信你对这些行为一定并不陌生也许某些行为在各自的同事中就能见到。

但你也许会问,这有什么大不了呢?学生偶尔会招人生气,会挑战教师的耐心,当然有时难免会突破教师的底线一这就是问题所在!教师的底线绝对不可以让学生摸透。

课程在上课之前,请先问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你曾因为学生而生气吗?你是否曾因为“中了学生的计”而感到不爽?你是否曾经让学生看出来他们的举动已经让你愤怒到失去理智?(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至少一两次类似的经历。

)当学生发觉已经探到了你的底线,他会做什么?请围绕下面几个主题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

作为教师,经常出现的重大错误就是让学生知道他们能够影响教师的情绪。

教师如果表现出不满,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得逞了。

他们会认为自己成功地控制了教师的情绪。

●可以让学生看出你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失望,但要分清,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失望和让自己的情绪受他们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为学生的行为负责是完全正当的,并且要坚持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所做所为尽到自己的责任,但不能任由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受控制接下来,请仔细想想,你在自己的课堂上应该如何以冷静专业的态度来应对学生的不当行为,如何避免感情用事。

简单举几个例子示例:课堂上有学生不断弄出声响。

教师已经多次提醒该学生,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

面对这种情形,应该如何应对?示例:某堂课上,学生正在独立完成各自的练习,有一个学生却在座位上无所事事,此时应如何应对?示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嬉笑,引起了其他学生的注意,这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此时应如何应对?示例:有一个学生满面愁容地走进教室,看得出他在外面被别的学生欺负了,作为发现这个迹象的教师,应该如何应对?示例:课堂上有学生和教师顶嘴,并且措辞十分不当。

高中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优秀范文多篇

高中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优秀范文多篇

高中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优秀范文多篇高中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优秀范文一八、布置作业1.完成“思考·探究·练习”三,体会本文悲愤忧郁的基调,把握作品主题。

2.完成本课辅导练习。

高中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优秀范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归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提高学生赏析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之有一双理性的慧眼和一颗积极健康的心。

教学重点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赏析“比剑”部分的精彩,品味哈姆莱特的多义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主题;把握哈姆雷特复杂的性格特点。

1/ 26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知识引领,导入王子1、指名朗读和翻译并进行点评,导入新课。

Do not , for one repulse , 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 .翻译: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

点评:别轻言放弃。

Ignorance is the curse of God, knowledge the wing wherewith we fly to heaven.翻译:无知乃是罪恶,知识乃是我们藉以飞向天堂的翅膀。

点评:请热爱知识,知识会改变命运。

Rich gifts wax poor when givers prove unkind. (william shakewspeare British dramalist)翻译:如果送礼的人不是出於真心,再贵重的礼物也会失去它的价值。

点评:礼物只是情谊的载体。

To mourn a mischief that is past and gone is the next way to draw new mischief on. (William Shkespeare, British dramatist) 翻译:为了一去不复返的灾祸而悲伤将会导致新的灾祸。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四第一单元《哈姆莱特》教案2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四第一单元《哈姆莱特》教案2

《哈姆莱特》教案[英]威廉·莎士比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莎士比亚及其剧作的有关知识。

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归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把握紧张、激烈的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讨论总结品读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宫廷的罪恶,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教学重点1、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些侧面,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了解《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2、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难点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以问题引入法带动学生展开讨论,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学生做总结,教师点拨。

以查找法搜索有效而经典的台词,用语言评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语言,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文学评论界有一句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英国著名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主要人物。

悲剧《哈姆莱特》被认为是:人文主义的颂歌;一部人类心灵咏唱出的伟大史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节选的《哈姆莱特》第五幕第二场的内容。

二、走近作者——简介莎士比亚(参见《优化探究》第17页)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四第一单元《哈姆莱特》教案4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四第一单元《哈姆莱特》教案4

《哈姆莱特》教案教学要求: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1564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

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释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也译为《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二、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是什么?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3《哈姆莱特》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

3《哈姆莱特》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

《哈姆莱特》教案学习目标:1.把握戏剧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赏析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3.品味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艺术。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赏析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导学;自读;讨论;展示;讲评。

教学条件:教材;导学案;黑板;课件;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思路;2.了解作者及作品;3.完成导学案基础部分。

二、检查预习(一)戏剧常识1、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种类:(1)表演形式——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2)内容——悲剧、喜剧、正剧(3)情节——独幕剧、多幕剧(4)时代——历史剧、现代剧3、要素:舞台说明、人物台词、矛盾冲突4、戏剧语言:舞台说明(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人物台词(人物对话、独白)5、基本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语言(对话、独白、旁白)要表现人物性格;(二)作者作品1.经历:莎士比亚(1564-1616),出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

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

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2.影响: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称莎士比亚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海涅把莎士比亚比作照耀英国国土的“精神上的太阳”;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他集天才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三位于一体,他的作品具有高深的哲理,能供给人们以“高贵的养汁”;3.著名作品:(1)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精选5篇)

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精选5篇)

•••••••••••••••••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必修4《哈姆莱特》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体会莎土比亚悲剧的特点。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结合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2、通过诵读品味人物诗化的语言。

三、德育渗透目标认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

四、美育渗透目标体味莎土比亚诗化的语言,欣赏其节奏的跌宕性和音韵的和谐性,以及体味用形象生动的词语表达的强烈的激情。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应从了解情节入手,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进一步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和对两个家庭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课文的主旨。

阅读汉姆莱特的台词,理清他心情变化的过程,从而把握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语言,是人物的心灵写照。

那种对人物语言简单的、平面的描写,只能使人物个性流于程式化,人物形象粗放、苍白。

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人的个性也是各具特色的。

因此,成功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描写,就应当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是动态的而不应一味是静态的,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简单划一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就非常值得仔细品味。

以罗密欧为例,他的语言,时而命令、恐吓,时而平和亲切,时而悲伤暴躁,时而不顾一切,语言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心情的变化。

人物性格的多重体现,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

联系我国的一些经典著作,也有类似的情况。

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就曾指出文学作品中间人物性格有两种对立因素的对照。

他以《水浒》为例。

指出李逵这一形象,既“鲁莽”,又“奸猾”,既“粗野”,又不乏“精细”。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并能在文本中找到支持性证据;2.熟悉剧本中角色关系和人物性格,并理解人物行为的动机;3.掌握剧本中的修辞手法,并能理解文本的象征意义;4.能够独立分析文本,写出对于角色和主题的个人见解。

二、教学重点1.剧本中角色关系与性格的理解;2.文本结构与象征意义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优秀课件:《哈姆莱特》电子课件;2.教学资料:《哈姆莱特》原文本,相关解析资料,相关电影资料;3.教学辅助工具:PPT、白板、作业本、笔。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课件介绍—电影版的《哈姆莱特》;2.《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讲解;3.学生阅读课文(第一幕)。

教学重点1.强化学生对《哈姆莱特》第一幕情节的记忆;2.强化对角色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哈姆莱特、克劳狄斯王和波洛尼厄斯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教师边讲述情节,边介绍电影版的《哈姆莱特》,激发学生的兴趣;2.角色分析——学生听课后针对事件进行角色分析;3.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关注人物形象的描写。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哈姆莱特》第一幕情节,对于哈姆莱特、克劳狄斯王和波洛尼厄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生讲述《哈姆莱特》第一幕的情节;2.课件介绍—剧本中的容易混淆名词;3.课程设计中的重点——所见即所得。

教学重点1.强化学生对于人物行为的分析;2.强化对文本结构和象征意义的分析。

教学方法1.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对于文本分析的方法和对文本细节的理解;2.教师讲解父辈与子辈之间的相关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事件的复杂性和角色的复杂关系;3.让学生观看哈姆莱特决定装疯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哈姆莱特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教学效果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文本中人物的复杂性,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课件介绍—文本中的修辞手法;2.指导学生分析《哈姆莱特》中的文字表达;3.课程设计中的重点——学习技巧。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哈姆莱特》的作者莎士比亚及其时代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哈姆莱特的形象,培养学生对人性的深入思考,提升道德素养。

3. 通过对剧本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莎士比亚及《哈姆莱特》的背景介绍2. 哈姆莱特角色的分析3. 剧本情节的解读4. 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5. 团队协作与角色分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莎士比亚及《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分析哈姆莱特角色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剧本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姆莱特的人性内涵。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心得,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莎士比亚及《哈姆莱特》的背景介绍2. 第二课时:哈姆莱特角色的分析3. 第三课时:剧本情节的解读4. 第四课时: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5. 第五课时:团队协作与角色分配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剧本解析:评估学生对哈姆莱特角色的理解深度和剧本情节的把握程度。

3. 戏剧表演:通过学生的戏剧表演,评价其在表演技巧和团队协作方面的进步。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哈姆莱特》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戏剧的魅力。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配,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自由选择心仪的角色。

3. 分组进行剧本排练,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表演技巧,如语言表达、情感传递等。

4. 开展“戏剧沙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分享自己的表演心得。

5. 邀请专业戏剧教师进行点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表演指导。

七、教学难点与对策1. 难点:哈姆莱特角色的复杂性,难以理解其内心世界。

对策:通过深入分析剧本,引导学生关注哈姆莱特的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文中通过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 体会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 《哈姆莱特》的故事情节,分析哈姆莱特的人物形象。

2. 难点:学习文中通过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哈姆莱特》片段,引出课题。

2. 新课呈现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文本,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从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中体会他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3. 课堂总结
学生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哈姆莱特》所传达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4. 课后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哈姆莱特》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通过诵读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哈姆莱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哈姆莱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哈姆莱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哈姆莱特》的基本内容,理解并掌握这部戏剧的关键情节、人物关系和重要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演技巧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哈姆莱特》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理解主人公哈姆莱特的痛苦、挣扎和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哈姆莱特》的关键情节、人物关系和重要台词,理解主人公哈姆莱特的内心世界。

2.教学难点:理解哈姆莱特复仇行动的动机和思想变化过程,理解这部戏剧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哈姆莱特》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哈姆莱特》的基本内容。

2.背景介绍:介绍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背景和《哈姆莱特》的写作背景,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哈姆莱特》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哈姆莱特、奥菲利娅、克劳狄乌斯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过程。

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物。

5.台词解读:重点解读哈姆莱特的重要台词,如“生存还是毁灭”、“我真是罪该万死”等,分析其含义、特点和表演技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哈姆莱特》所表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姆莱特》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教案

《哈姆莱特》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哈姆莱特》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莎士比亚、作品的历史背景等。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人物和情节,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创作和表演,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探讨的人性、道德、权力等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作品背景及人物介绍(1)介绍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哈姆莱特》。

(2)介绍主要人物:哈姆莱特、奥菲莉亚、克劳狄斯等。

2. 第二课时:情节梳理(1)概述作品的基本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事件和冲突。

(2)分析作品的开头和结尾,探讨其象征意义和主题。

3. 第三课时:人物分析(上)(1)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如犹豫不决、矛盾心理等。

(2)分析奥菲莉亚的角色定位,如纯洁、脆弱等。

4. 第四课时:人物分析(下)(1)分析克劳狄斯的阴谋和性格特点,如阴险、狡诈等。

(2)探讨作品中其他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5. 第五课时: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探讨的主题,如人性、复仇、权力等。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悟。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哈姆莱特》原著或改编教材。

2. 辅助材料:相关论文、评论、影视作品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情况,包括对人物、情节和主题的分析等。

3. 创作和表演:评估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能力,如写作、戏剧表演等。

五、教学建议1. 建议学生在课前预习作品,了解作品背景和人物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
【教学目的】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理解本剧的主题。

2、了解哈姆莱特的矛盾性格。

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哈姆莱特复杂的人物性格;品味诗一般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许多其他诗歌。

主要代表作有早期的历史剧、喜剧———《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中期的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等;后期的传奇剧———《暴风雨》等。

二、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的社会背景: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

哈姆莱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

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未年的英国现实中来。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
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三、悲剧的情节:这是一部五幕剧。

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罗迪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国王克罗迪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

第三幕:克罗迪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pái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罗迪斯的恶行,并为复仇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格涅斯。

第四幕:克罗迪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

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

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

四、听录音或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字词基础,整体感知。

1、注音积累:吮舐(shǔnshì)砧(zhēn)石傀儡(kuǐlěi)同衾(qīn)觊觎(jìyú)蜥蜴(xīyì)
2、词语积累: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受之泰然:心安理得地接受。

伶人:旧时指戏曲演员。

傀儡: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觊jì觎: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

3、理结构。

(一)戏前安排。

由开始至“开场词”之前
(二)这是写哈姆莱特精心设计“戏中戏”的准备工作。

(三)戏中。

由“开场词”至“伶后上天保佑我俩永无灾悔!”这是“戏中戏”的上演。

(四)戏后。

由“哈姆莱特母亲,您觉得这出戏怎样”至文末。

这是看戏后各方面的心理反应与心理冲突。

五、作业。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细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哈姆莱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