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憩行为研究综述
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与重点发展领域
第21卷第6期2006年6月地球科学进展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Vol.21 No.6Jun.,2006文章编号:1001-8166(2006)06-0585-08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与重点发展领域*冯维波1,2(1.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重庆400045;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摘要:首先从城市游憩空间的类型、结构、演化、评价、规划设计与游憩行为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若干方向和领域。
关键词: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重点领域;中国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游憩、城市游憩空间等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笔者认为“游憩”主要是指居民在城市附近的户外休闲娱乐活动,也是城市的一项基本功能,游憩者(本城市居民)所享受的游憩设施一般是政府无偿投资的,具有非盈利性。
而“旅游”则是指游客(包括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抵达某一目的地的有过夜行为的出游活动,旅游设施一般是由开发商投资的,具有明显的盈利性。
当然游憩设施有时也供游客使用。
关于“城市游憩空间”的概念,笔者比较赞同秦学[1]的观点,即是由城市游憩物质空间和城市游憩行为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表现为游憩景观。
但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城市游憩空间的内涵,笔者认为,它是由城市游憩物质空间与城市游憩社会—经济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前者是外在表象和载体,后者是内在机制和动力,二者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和过程。
因此,本文基于这种理解,通过对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现状的评述,提出了今后应重点研究的若干方向和领域,希望推动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
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建设一直伴随着城市空间的发展,贯穿于城市建设的整个历史阶段。
在某种程度上,一部城市游憩空间的建设史就是一部城市空间的发展史。
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和与自然亲近的重要场所。
本研究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分析了海淀公园内游憩行为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公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设施之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对休闲娱乐和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重要场所。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海淀公园的游憩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其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公园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研究方法2.1 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在海淀公园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游客的个人基本情况、游憩行为习惯以及对公园环境的感知等数据。
2.2 实地观察同时,我们还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记录游客在公园内的具体行为,如散步、跑步、看书等。
第三章游憩行为的特点分析3.1 游憩行为的时间分布特点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海淀公园内的游憩行为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周末和假期。
3.2 游憩行为的空间分布特点我们观察到游客在海淀公园内的游憩行为主要集中在公园的核心区域,如湖边和花坛周围。
第四章影响因素分析4.1 个体因素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我们发现游客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等个体因素对游憩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
4.2 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们发现公园环境的美观程度、绿化率以及设施设备的完善程度等环境因素也对游憩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第五章游憩行为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游客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参与公园游憩行为的个体相比于不参与的个体在身体健康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如更好的体力和心理健康。
游憩学调研报告
游憩学调研报告————合肥市市民游憩休闲需求及方式调查目录绪言一、摘要二、关于游憩休闲的解读和阐释调研概述(一)调研目的(二)调研内容(三)调查对象和方法调研主体(四)问卷内容(五)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与数据统计(六)调查内容分析总结与结语(七)展望与对策(八)总结与评价参考书目附件合肥市市民游憩休闲需求及方式调查研究绪言一、摘要本文在合肥市内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合肥市市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及方式进行了研究。
在逍遥津和包河公园两地进行发放问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研,分析了市民的基本休闲需求和以及影响选择因素等等,。
最后提出一些看法和对于改观现状的对策。
关键字:游憩方式休闲需求分析合肥市二、关于游憩休闲需求的解读与阐述人们的游憩休闲需求是一个综合概念游憩休闲需求指城市居民及城市旅游者为了获得通过参加城市游憩活动而带来的满足感产生的对城市游憩产品的需求,它是通过以现有游憩场所、游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为载体,达到愉悦身心、恢复体力和精力目的来实现的。
(1)游憩休闲需求的层次与结构游憩需求是游憩活动发生的动力。
游憩需求包括活动需求、环境需求、体验需求、收获需求和满意需求5个方面,满意是最终目标。
(2)不同群体的游憩休闲需求按照弗洛伊德意识层次理论,潜意识孕育着人的原始需要与情感,也影响着游憩休闲需求,在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中,是生命的原动力,人总是按照“快乐原则”去获得满足,决定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
人的潜意识包括生物潜意识和社会潜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两者在游憩形态上的反映表现为前者决定了人类回归自然的普遍游憩需求,后者使游憩活动、设施与环境具有很大的地域差异性。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游憩活动有社会和自然两种属性,其影响因子包括有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受干扰程度、设施与活动主题的匹配程度等等。
高品质的游憩资源应该是高质量的游憩体验的保证,因此可以认为,游憩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游憩空间或者说是游憩场所,是指具有适合开展游憩活动的自然条件和相应的人工设施,以满足人们娱乐、健身、疗养、休息等各种游憩需求为目标的区域。
南京大学生休闲游憩行为调查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南京市大学生休闲游憩行为调查分析大学生休闲游憩行为规律,国内研究欠缺[1-6] 。
对大学生本身的行为规律、学习行为规律研究较多,而对生活行为、游憩行为研究少。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各种行为、方式的正确引导,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以休闲游憩为例,来分析大学生行为规律。
一、概述闲暇时间、体力和财力是人们进行休闲游憩的几个必备条件。
由此,游憩是一个短时间的行为,它本身的这个特性就决定了游憩对于财力的要求比旅游要低得多。
这样,拥有充裕的闲暇时间和充足的体力的青年人自然就成为游憩人群的主体[7-8] 。
根据美国遗产保护与游憩XX局,XX局(Heritage,Conversation and Recreation Service,1980 )进行的调查,对于大多数类型的游憩活动,都是年轻的人比年龄大的人更多地参与。
而一般而言,由于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因此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对休闲游憩的需求也越大。
随着大学新校区的建设,现在南京的很多高校都在郊区建造了大面积的校区,本科、研究生段学习均在新校区完成。
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全部的行为规律包括学习行为规律、睡眠行为规律、餐饮行为规律、课外活动行为规律、休闲游憩行为规律、特殊行为规律,本文对在新校区学习生活的80、90 后大学生的行为规律做一个调研,探索大学生休闲游憩行为规律。
二、南京市大学生休闲游憩状况问卷调查(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共500 份,实际回收480 份,其中有效问卷465 份。
有效样本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下:1、性别和教育程度465份有效问卷中,男性填写的有效问卷200 份,女性有效问卷265 份(表1)。
在教育程度上,大专生填写的有效问卷279 份,本科生为186 份(表2)。
2、可支配收入有效样本对象的月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入表3 所示。
大部分大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月可支配额在500 至1000 元之间,这样的可支配收入额表明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休闲游憩的消费能力还是存在的,但是非常有限。
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探究——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引言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居民的休闲娱乐、健康练习、社交沟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息推行,城市公园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显著。
对城市公园游憩行为进行深度探究,有助于了解公园的使用状况,为提升公园功能和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城市公园游憩行为进行探究和探讨。
一、北京海淀公园概述北京海淀公园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是北京市最大的公园之一。
公园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是海淀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公园四周环绕着高层住宅区,交通便利,极其适合居民进行户外活动。
二、探究方法与数据采集为了了解城市公园游憩行为,我们选择了问卷调查和观察两种方法进行数据采集。
1. 问卷调查我们在海淀公园内随机抽取了500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涵盖了游客的基本状况、到访目标和频率、喜爱的活动内容、对公园环境的评判等方面。
依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游客选择来海淀公园是出于休闲娱乐的目标,其中健身、散步和观览花卉是最受欢迎的活动内容。
此外,游客对于公园环境整体评判较高,但对于公园的卫生状况和管理服务有一定的不满足度。
2. 观察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通过实地观察的方式,对海淀公园游客的行为进行了记录和分析。
我们在公园内不同区域设立观察点,观察游客的活动内容、时间分布、社交行为等状况。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公园内的游客活动主要集中在花坛、草坪和健身设施等区域。
不同年龄段的游客喜好也有所不同,年轻人更倾向于健身和打球,老年人更喜爱散步和休闲。
三、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和观察的数据,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因素。
1. 人口特征我们发现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人口特征对于游憩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年龄较轻的游客更偏爱活动性较强的项目,而年龄较大的游客更倾向于休闲和社交。
游憩学调研报告概论
(二)文化背景
我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 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 领域。黄山市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群山 环抱之中,古代徽州历来有“山深不偏远, 地少士商多”之说。每当中原战乱之秋,这 里就成了藏龙卧虎之地,它既是乱世的世外 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宝库。黄山大地上遍 布古桥、古塔、古亭阁、古宗祠、古牌坊, 犹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大博物馆。
(一)历史背景
远在六、七千年前,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 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 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里就居住着 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 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 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南朝 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府搬迁又始终未离开新 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盖出于此。宋 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歙州被诏改为徽州。
游憩学调研报告
目录
• 游憩学导论...................................................4 • 景区详情......................................................6 • 一.景区介绍 • 二.景区游憩特点 • 三.景区平面 • 四.调查问卷 • 游憩学总结.................................................54
关于游憩休闲需求的解读与阐述
• 人们的游憩休闲需求是一个综合概念游憩休闲需求指城市居民及城市 旅游者为了获得通过参加城市游憩活动而带来的满足感产生的对城市
为载体,达到愉悦身心、恢复体力和精力目的来实现的。 •1 • 游憩需求是游憩活动发生的动力。游憩需求包括活动需求、环境需求、
南昌市居民休闲游憩行为特征研究
社会调查2017年第6期28南昌市居民休闲游憩行为特征研究张良泉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休闲游憩活动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对城市的休闲游憩设施与场所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关注城市居民在休闲游憩活动中的行为特征以及具体需要,对城市游憩功能的提升与完善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文章以南昌市居民的休闲游憩行为特征为研究主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南昌市民在休闲游憩活动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相关数据,对南昌市民休闲游憩活动的行前决策、活动行为和游后感知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南昌市休闲游憩设施与场所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休闲游憩 行为特征 南昌市DOI: 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6.007一、引言随着假期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休闲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转变。
我国居民外出旅游明显表现为从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从而导致旅游结构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的长线旅游在减少,短线旅游和兴起的休闲游憩活动在增加。
现代学者认为“休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地选择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且从这些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
游憩是含有修养、娱乐、消遣、恢复健康等意义的一种行为,其特征是在自愿、有选择的、没有承担义务的情况下,利用非义务性时间完成的行为。
游憩行为包括旅游行为和单纯意义的精神消费的游玩行为。
通过对南昌市居民休闲游憩行为特征的研究,对于如何树立人们正确的休闲游憩观点,引导人们合理健康的休闲游憩行为;如何有效的开发休闲游憩目的地,休闲游憩产品,发展休闲游憩产业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二、南昌市概况英雄城南昌市是内陆开放城市和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我国游憩研究报告现状与游憩学科建构设想
我国游憩研究的现状与游憩学科建构的设想赵明1,2, 邹芳芳3<1,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2,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3,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福建福州,350007)Review onProgressof Research on RecreationinChinaAnd ConceiveIts Disciplinary StructureZHAO Ming1,2Zou Fang Fang3<1,Schoolof tourism andgeography scien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 Siping 136000, China。
2,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FuJianNormal University,Fujian, FuZhou, 350007,China3,School of tourism, FuJianNormal University , Fujian, FuZhou, 350007,China)关键词:游憩研究现状学科建构摘要:该文在综述国内游憩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国内关于游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现状,旨在总结国内游憩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内游憩学科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Abstract:Based research on literature ofrecreation in China,this paper makes a critical 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recreation’s theory and method, including research on system info of recreation, and content of recreation planning in China and so on. The domesticresearch production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which promote construct domestic recreation subject.Key words:Recreation Progress of Research Disciplinary Structure引言:国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对游憩学科的系统研究,经过70年的发展,游憩学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普遍开设的专业,且在游憩的经济特征、游憩的管理、游憩的教育等方面都作了深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提升<俞晟,2003)[1]。
国内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研究述评
国内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研究述评日常游憩活动是城市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对居民游憩行为的研究不断涌现。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并与国外研究相比较,总结国内居民游憩行为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标签:城市居民游憩行为述评一、游憩与游憩行为对于游憩概念学界尚未有统一认定,比如周常春认为人们在闲暇时间内为恢复体力和精力而进行的所有活动都可称为游憩。
游憩是指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包括室内和室外、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各种活动。
人们在居住地附近所从事的不超过24 小时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可称为游憩现象。
俞晟认为“游憩是在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能够带给行为实施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有助于恢复其体力和精力的合法行为。
”游憩行为是游憩者借助游憩资源进行的满足游憩需求的各项活动。
日常游憩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及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不断增强,游憩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高低。
对城市居民的游憩行为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满足情况、了解居民游憩空间使用行为、使用后评价等行为特征,这是基于居民游憩行为进行相关游憩空间与场所合理规划与配置的前提。
这方面研究也成为城市游憩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对国内研究的总结有助于认清目前研究现状,为之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相关研究1.游憩行为的整体性分析国内有关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的研究主要内容为对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的整体性分析。
如吴必虎(1994)对上海城市游憩者空间流动行为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张安等(1999)对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模式与活动频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黄燕玲、黄震方(2007)以南京为例对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进行了分析;吴必虎等(2007)以杭州为例研究了本地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特征。
2.老年人游憩行为研究近年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特殊群体的游憩行为研究,包括对老年人、女性、外来流动人口的休闲游憩行为的研究。
我国户外游憩研究现状与热点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 22 2023ꎬ Vol 43ꎬ No 17
农业与技术 ※园林园艺
1 20 2023ꎬ Vol 43ꎬ No 17
农业与技术 ※园林园艺
我国户外游憩研究现状与热点
基于 COOC 的知识图谱分析
陈亚茹 张巧明 杨英军
( 河南科技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ꎬ 河南 洛阳 471000)
摘 要: 户外游憩可以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ꎬ 促进人与自然的互动ꎬ 同时提供学习教育的机会ꎬ 为人们带来愉
悦、 放松和全面发展的体验ꎮ 本文基于 COOC 文献计量软件ꎬ 以 CNKI 核心合集所收录的国内 ( 1987—2022 年)
户外游憩领域的 1249 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ꎬ 对我国户外游憩现状进行进一步研究ꎮ 结果表明ꎬ 户外游憩相关
文献的研究数量呈逐步增涨趋势且具有地域性差异ꎬ 主要集中在北京、 上海等经济繁荣地区ꎻ 作者合作强度关系
整体呈现分散布局的特点ꎻ 户外游憩研究热点分为游憩空间类型、 景观设计、 游憩者行为、 户外游憩规划设计 4
用于游憩资源管理中ꎮ 如ꎬ 贾倩等 [4] 学者主要从游憩
资源管理、 游憩的服务管理和游客的管理 3 个方面研
究了国家公园ꎬ 并与国外进行了比较ꎻ 刘明丽等 [5] 研
图 2 1987—2022 年户外游憩研究领域的主要作者合作
情况分布
究了 ROS 对国外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实践ꎬ 并提
出了 ROS 在我国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ꎻ 李宏
※园林园艺 农业与技术 2023ꎬ Vol 43ꎬ No 17 12 1
高校校园景观游憩行为调查研究——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伴随着社会发展模式逐步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我国创新的中坚力量。
对高校创新功能的重视必然带来新时期高校的发展的新机遇,与之匹配的是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与革新。
高校校园景观作为高校的外空间物质存在和精神活动寄托,是高校整体建设与发展不容忽视的构成要素。
高校校园景观作为一种有其鲜明特点的景观空间类型,存在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景观设计呈现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空间环境、特殊使用群体和功能意义。
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校内师生各项活动,尤其是休闲游憩活动的开展的多方位需求,体现校园独特的人文素养和办学理念等优势。
目前高校景观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相当数量的高校校园景观在设计之初忽视了景观游憩过程中的实际体验,令使用对象缺乏场地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无法形成深刻的校园游憩记忆和较强的游憩吸引力,难以在减轻身心压力的需求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作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主要使用群体的高校师生对校园景观的内涵品质要求日益提高,调查与研究当下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游憩行为的实际情况,对实现人境互动的设计途径和设计方法创新,满足高校师生群体的行为心理需求,增进人与场地的密切互动,促进使用对象之间的良好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以山东科技大学校园景观为例开展调查研究,以期为今后开展校园景观设计实践,提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水平,提高校园景观休闲游憩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研究方法POE研究法指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缩写为POE),是一种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指项目建成若干时间后,收集使用者对项目使用的评价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1]。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OE研究体系对山东科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参与性进行调查研究,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行为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森林游憩研究综述【范本模板】
森林游憩研究综述摘要:森林游憩是旅游者探索自然,实现养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十年来我国森林游憩增长迅速,同时有关森林游憩的研究的明显增多。
文章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检索库,以2003年至2012年为检索时间段,将检索到的196篇国内外文献,从学科分布、文献发表时间分布及文献内容等不同角度分析森林游憩研究的侧重点,指出目前国内从管理学角度研究森林游憩的文献相对较少,同时国内森林游憩研究在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以及森林旅游环境监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游憩;森林游憩一、引言森林游憩是人们追求新的旅游方式的产物,是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森林作为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业的实践,日益受到各国旅游学界的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公开发行的与森林游憩有关的期刊有几十种之多,各类研究专著也为数众多。
国内外文献分析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以“森林游憩"为关键词,文献发表时间从2003年初到2012年底,得到文献196篇,其中有关国内森林游憩的文献192篇,有关国外森林游憩的文献4篇。
二、游憩以及森林游憩概念的界定(一)游憩概念的界定关于游憩概念的界定,在总结国内关于游憩研究文章的基础上发现,国内很多学者对游憩进行研究,但是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而是根据各自研究内容对游憩给予界定,导致了各个学科和研究领域对游憩概念认识上存在分歧。
普遍认为游憩应该是更广泛意义上的旅游,人们在闲暇时间或者非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游览活动都可以看做是游憩。
根据游旅游者的定义,可以界定凡是人们在居住地附近所从事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可称为游憩现象.就游憩的本质而言,吴承照认为游憩与生活密不可分,积极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憩,游憩过程是一种能量生产、消耗和积蓄过程,游憩系统是城市社会能量储存与生产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市民游憩过程也就是获取能量的过程,作为“潜能”的信息与资源在游憩过程中被游憩吸收转化为能量和动力,使游憩者有更充沛的精力、更丰富的知识、更健康的身体从事生产和创造性活动,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黄羊山认为随着旅游概念的泛化和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大发展,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已越来越不清楚了,出现了旅游概念的泛化现象。
我国森林游憩相关内容研究
南昌 3 3 0 0 2 2 ; 2 . 赣南师范学院 科技学院, 江西
摘要 : 森林游憩是旅 游者探 索 自然 , 追求人 与 自然和谐 , 实现 养生的方式之 一, 近十年来我 国森林游憩增长迅速 , 同
时有关森林游憩的文献研 究明显增 多。文章 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检索库 , 从 学科分布、 发表时间分布 以及研 究 内容等不 同 角度 对相 关 的 文献 进 行 分析 , 在 对 比我 国森 林 游 憩研 究与 国外 的相 关研 究的 基 础 上 , 对 我 国森林 游憩 的 发展 提 出一 些 展
三、 森林 游 憩的研 究 状况分 析
1 . 文献发表数量分析。在 中国知网上对近十年来以森
林游憩作为关键词 , 共搜索到1 8 1 篇文章 , 具体分布时间段 ,
见表 1 。
表1 森 林 游憩 十年 研 究统 计
时问 l 2 0 0 4 年I 2 0 0 5 年} 2 0 0 6 年 l 2 0 0 7 年 I 2 0 0 8 年 { 2 0 0 9 年I 2 0 1 0 年l 2 0 1 1 年I 2 0 1 2 年l 2 0 1 3 年
数量 l 1 O } 5 l I 0 l l 6 j 1 7 I 2 2 I 3 2 l 3 2 I 3 3 l 4
①从表格可以看出, 我国在文献方面 , 近十年来对有关 森林游憩的研究整体上呈现增长态势 , 对森旅游憩的关注 度不断提高 ,研究 日益深入 。②我国森林旅游从2 0 世纪8 0 年代 以来就开始了 , 但对森林游憩的研究开始 于2 O 世 纪9 0 年代 , 研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从2 0 0 3 年开始 , 对森林游 憩的研究逐步增多 ,森林游憩逐渐受到学术界 的关注 , 发 表文献的数量增加。 2 .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 ① 国内研究较多地关注森林休 闲活动研究 , 而针对游憩活动 的研究要少 , 其 中原因在于 目前 国内学术研究界对森林游憩 的概念界定 尚未达成一 致; 研究较多关注森林休 闲和游憩行为 , 对森林旅游者的 空间以及森林游憩产品开发 的研究较少 ; 对城市森林游憩 研究较多, 主要研究 围绕城市居民森林游憩活动。②在研 究 中突出森林游憩功能 ,森林游憩 的功能主要有社会性 、 间接性、 隐形性 、 地域差异性 、 传递性 、 脆弱性。③对森林游 憩的研究还涉及因开发而导致的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 , 并对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提出了一些见解。同时对 城市森林游憩的研究相对比较多, 在1 8 1 篇文章中, 有2 5 篇, 大约 占到1 3 . 8 1 %, 大多关注城市居 民森林游憩环境的建设 以及城市居民满意度 。 3 . 国内文献所属学科分布情况分析 。对 国内文献的统 计分析发现 , 森林游憩涉及 的学科跨度很大 , 包含了 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众多的学科类别 , 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 旅游学 、 林业学 、 资源科 学 、 农业 经济等学科 , 其 中最主要 的是旅游学 、 林业学和农业经济 , 说 明旅游学 、 林业学 以及 农业经济是森林游憩研究的主要支撑 。从 国内文献学科分 布的所属学科类别 比例可以看 出, 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森
国内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研究述评
国内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研究述评作者:刘春迪宣国富来源:《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30期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京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研究》(08EYD022);东南大学基于教师科研的SRTP研究项目《转型期大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的社区差异研究》(T11131007);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项目《转型期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结构及优化配置研究——基于社会地理学视角》(3213000502)[摘要]日常游憩活动是城市居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居民的游憩需求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对居民游憩行为的研究不断涌现。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并与国外研究相比较,总结国内居民游憩行为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居民游憩行为述评一、游憩与游憩行为对于游憩概念学界尚未有统一认定,比如周常春认为人们在闲暇时间内为恢复体力和精力而进行的所有活动都可称为游憩。
游憩是指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包括室内和室外、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各种活动。
人们在居住地附近所从事的不超过24 小时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可称为游憩现象。
俞晟认为“游憩是在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能够带给行为实施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有助于恢复其体力和精力的合法行为。
”游憩行为是游憩者借助游憩资源进行的满足游憩需求的各项活动。
日常游憩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及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不断增强,游憩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高低。
对城市居民的游憩行为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城市居民游憩需求的满足情况、了解居民游憩空间使用行为、使用后评价等行为特征,这是基于居民游憩行为进行相关游憩空间与场所合理规划与配置的前提。
这方面研究也成为城市游憩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对国内研究的总结有助于认清目前研究现状,为之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相关研究1.游憩行为的整体性分析国内有关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的研究主要内容为对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的整体性分析。
国内游憩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游憩行为研究综述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带来更多城市居民的闲暇游憩机会,因而关于城市游憩行为的研究日益增多。
通过对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与游憩行为相关的论文,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现阶段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游憩者游憩行为特征研究、公园等特定场所游憩行为研究、基于游憩行为的游憩空间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最后提出了该学科领域今后发展的一些趋势。
标签:游憩游憩行为文献分析国内一、游憩与游憩行为1. 游憩的概念游憩是一个较为难以全面定义的概念,因而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憩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
加拿大学者斯蒂芬L.J.史密斯(1992)在其《游憩地理学》中这样的论述:“游憩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游憩常常意味着一组特别的可观察的土地利用,或者是一套开列的活动节目单。
游憩还包括被称为旅游、娱乐、运动、游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等现象。
”。
保继刚(1999)在其所著的《旅游地理学》中提出: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俞晟(2003)在其所著的《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中认为:游憩是在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能够带给行为实施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有助于恢复其体力和精力的合法行为。
本文中认为:游憩是在短期内(一般不超过24小时),人们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能够使自身生理和心理上感到愉悦的合法行为,且原则上不从事赚钱活动。
2. 游憩、旅游与休闲的含义辨析游憩与旅游和休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极大地相似性。
首先,从空间上讲,游憩不包括在居所内进行的活动,活动主要在户外距离居所一定距离的场所开展;而休闲则包括在居所内进行的活动,活动可同时在室内和户外开展;旅游是指离开居住地或工作地进行的活动,可以认为是在异地进行的游憩活动。
其次,从时间上讲,在闲暇时间内开展的活动都可以认为是休闲;游憩更多的是指不过夜(即不超过24 小时)的娱乐活动;而旅游多是指人们在目的地过夜的休闲行为。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我国游憩研究综述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我国游憩研究综述-旅游管理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我国游憩研究综述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篇名“游憩”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文献761篇,研究的主题进行概述、基于科学性及时效性考虑从中选择近年来在地理学及相关学科主要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共计150篇文献进行详细分析,并对近年来相关博士14篇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78篇从学科专业、不同年份的发文量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引言:游憩是经济社会生活环境下的一种休闲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背景下,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工作之余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经济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游憩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游憩发展不仅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推动城市发展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人际和谐、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游憩涉及的游憩物质空间及游憩者行为现象、规律,以及游憩引发的一系列人文、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政府组织、专家学者越来越关注游憩功能的研究及游憩学科的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统计分析,从地理学的视角对近年来我国游憩研究进行了综述,梳理了目前我国游憩在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发展进程,旨在为今后我国游憩事业的发展建设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和指导,从而推动我国游憩学科的完善及游憩事业的发展。
一、“游憩”学科归属探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游憩与娱乐研究系教授史蒂芬.史密斯在《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描绘了游憩地理学树状图,指出了游憩地理学以其他学科为基础的边缘学科性质及其两大主要研究课题:旅行为基础的研究和资源为基础的研究。
我国游憩研究几乎在林业科学(森林资源、资源、生态)、地理学(城市、规划)、旅游学、建筑学(规划、园林)领域同时起步。
1986年北京大学地理系何绿萍的一篇《城市游憩绿地的几个问题》提出居民的户外游憩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一、本文概述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国内旅游者的概念,并阐述了其旅游行为的特点和类型。
接着,从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消费、旅游满意度等方面,对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本文期望通过梳理和述评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研究成果,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在研究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时,理论框架的构建至关重要,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分析和解释旅游者行为的基础。
国内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论框架:首先是旅游动机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动机是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旅游动机可能包括休闲放松、文化体验、探亲访友、商务出差等多种因素。
这些动机会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旅游方式、旅游时间等旅游行为。
其次是旅游决策理论。
该理论认为旅游决策是旅游者在旅游动机的推动下,通过收集信息、评估选择、决策实施等过程,最终确定旅游活动的过程。
在国内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中,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服务的质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决策。
再次是旅游体验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与环境、他人、活动等互动,产生的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感受。
对于国内旅游者而言,他们的旅游体验可能包括自然景观的欣赏、文化历史的体验、人际交往的愉悦等。
这些体验会影响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他们的旅游行为。
最后是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社会因素(如家庭、朋友、社区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信仰、习俗等)以及旅游环境因素(如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政策等)。
国内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研究综述
国内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研究综述作者:唐艳春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2期一、国内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研究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加,居民的休闲意识不断增强,休闲需求也日益旺盛,尤其是城市居民存在巨大的休闲需求市场,休闲活动日益普遍化和多元化。
“休闲”正充斥着人们的现实城市生活,指引着未来的产业方向和生活模式。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休闲对于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休闲能提升居民幸福感的观念也日益受到重视。
政府部门也越来越重视休闲。
2013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并推出了系列国民旅游休闲活动和推动中国休闲城市建设。
19世纪末法国社会活动家保尔?拉法格发表的《闲暇的权力》和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仑发表的《有闲阶级论》被认为是休闲学研究的开端。
最早对休闲概念进行界定的学者是凡勃仑,他在其代表作《有闲阶级论》一书中认为休闲是比富、引人注目的闲暇和引人注目的消费,是不创造财富的时间消费,此后休闲学在欧美的研究一直很受关注。
中国最早对休闲进行研究的学者是《自然辩证法》杂志社主编马惠娣,她认为“休闲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一般意义上的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消除体力上的疲劳,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休闲是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
此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群体的休闲行为、休闲方式、休闲活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总体来说国外的研究已经领先国内很多,国内对于休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学者对于休闲的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基于休闲行为的相关研究,笔者通过对休闲行为的相关文章进行梳理,以期扩展人们对休闲理论的相关理解。
二、不同主体的休闲行为研究(一)关于女性的休闲行为研究关于两性休闲行为的研究相对而言较少,并且也偏重于对女性休闲行为的研究。
郑春霞、陶伟以广州高校为案例地,从日常休闲动机、休闲决策行为、对日常休闲生活的期望和满意度等方面探讨了高校女性教职工的日常休闲行为,认为高校女性休闲主要是为了放松身心、摆脱压力,且主要在居住区附近进行休闲,日常休闲的时间总量户内要高于户外。
环城游憩带研究文献综述
环城游憩带研究文献综述随着国内外城市旅游的迅猛发展,假日经济的日益兴起,环城游憩带逐渐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新宠。
对环城游憩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标签:环城游憩带;文献综述;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向外围扩散,城市和周边地区的休闲、游憩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种形势下,形成了环绕城市外围、与城市交通联系便捷、主要适应城市居民短期休闲度假需求的土地利用形式,被众多学者称为环大城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简称环城游憩带(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ReBAM)。
19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周边地区相继出现了ReBAM现象,如北京、上海、深圳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城游憩带越来越成为我国城镇居民休闲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随着黄金周旅游所爆发的食、住、行、游、购、娱乐等各方面问题的出现,人们的旅游消费越来越理性,旅游消费方式有所转变,开始由长距离旅游向中短途旅游转变;从追求旅游景点名气向追求旅游质量转变,尤其是随着短线、乡村等城市周边旅游的不断兴起。
公共节假日改革和推行带薪假期制度将对人们此后闲暇时间的分布和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长短假期的合理分布以及带薪假期的灵活应用将有助于国内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发展。
调查显示,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的近距离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环城游憩带渐渐成为城市居民出游选择的新宠,并将成为今后城市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向(李文英,郑昌江,2008)。
因此,对国内外环城游憩带研究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1999年在中国珠海召开的“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上,吴必虎教授提出“环城游憩带”的概念,标志着城市周边旅游研究成为旅游学界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2001年时任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的魏小安发表论文《对发展中国家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思考》对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概念与原则、过程与现状、地位与作用、发展模式、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这表明环城游憩带的研究已经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预示着环城游憩带在研究和实践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魏小安,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