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课件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ppt课件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昭君 明妃怎样的心事?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的怨恨。 (“画图
省识春风面”)
昭君的 悲剧是 由毛延 寿造成 源自吗?【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 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 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 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 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 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 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 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 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 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 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碑文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莫止《昭君曲》
边境民族团结友好使者的形象、女 中豪杰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 崔国辅《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 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 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 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 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 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 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ppt


沉赏 感 郁析 受 顿名 诗 挫句 歌 的, 主 诗体 旨 风会 思 。杜 想 甫。

情。借了 ,感古解 领受伤怀 会诗己古 诗歌的诗 歌的风借 主深格古 旨沉特伤 。感点今

教 学 目 的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 学生进入意境, 体会诗人情感。
二、熟悉语词,诵读并背诵诗歌
(一) 操 作 五、归纳寓意 方 法
【点拨归纳】《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 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 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本课难点)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诗歌的主旨实 际上是咏古迹以感己怀。虽表面写昭君的“怨恨”,写昭 君生于长江美域,殁于塞外荒漠,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 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 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 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 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 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处 不相似。显然作者在怀古伤己,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 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 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一) 操 作 方 法
《咏怀古迹》是唐代伟大 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七 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 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 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 古迹,杜甫因古迹怀古人 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 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 独咏,而本文选自第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咏怀古迹(其三) 》课件 (共34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咏怀古迹(其三) 》课件 (共34张)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在这首诗当中,你读 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 昏庸糊涂的怨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 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 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 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 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 琶声!
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 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 不能及。
——清·李子德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 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 感慨。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勇敢地迎接逆境,即使不能实现最初的梦想,也会打开另一扇梦想的大门。 希望,只有和勤奋作伴,才能如虎添翼。 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 现代的婚姻并不是情感的产物,更多的是竞争的结晶,选配偶其实就是变相的竞争上岗,而小三就是原配最大的竞争对手。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可以做任何事。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那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不要拿我跟任何人比,我不是谁的影子,更不是谁的替代品,我不知道年少轻狂,我只懂得胜者为。 生命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 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也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你有多努力时光它知道。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成功之前我们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成功之后我们才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 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来看它。 如果你受苦了,感谢生活,那是它给你的一份感觉;如果你受苦了,感谢上帝,说明你还活着。人们的灾祸往往成为他们的学问。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课件(共25张PPT)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周密的七言律诗,共 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奭在 《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 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 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 有同感焉。”
课外扩大
同样,关于其思念汉室,王安石并不就事论事, 作一般的悲悯之语,而是展开视野,由明妃联想到 更多的女子,由在北的失意联想到在南的失意,而 言外之意,则又由美女的失宠联系到才士的不遇, 以对昭君个人的强为宽解翻转出广阔的人生主题, 揭示了封建时代“人生失意”的普遍性与无可奈何。
课外扩大
王安石这一立论易犯胡汉不分、内外无别之 嫌,尤其是第二首中的“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 乐在相知心”,更容易给人丧失民族立场之感。 自南宋以来,王安石这两首诗就不断招致非议。 其实批评者都误解了王诗本意。王诗旨在推陈出 新,这里面既有作为大政治家对人生独立思考的 深度,有个人好为异论的性情作用,又有为文宜 奇不宜平的创作通则。
课外扩大
有关王昭君的故事既载史籍,流传也广,自汉 代以来以此为题材的作品颇多,但主旨不是悲王昭 君之流落塞外,就是责毛延寿之贪赃弄奸。王安石 却不取此想法。他认为杀毛延寿实属冤枉,因为像 明妃这样的绝代佳人其美好意态是画不出的。这一 观点并不是简单地为毛延寿开脱罪恶,而是含蓄地 揭示明妃的不幸实际上是由于皇帝的昏庸造成的。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 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 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 怨恨。
主旨分析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 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 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怀古迹其三
8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 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 啊!一个美丽的女子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 怎不伤心?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 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咏怀古迹其三
9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23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王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咏怀古迹其三
16
合作探究
(6)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咏怀古迹其三
17
背景: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
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
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
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
“青冢”更显凄凉、孤寂,让人同情。
咏怀古迹其三
7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西京杂记》: “元帝后宫既多,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
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画工乃 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帝按图 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 而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 延寿弃市。”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1
学习目标
1、把握王昭君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3、掌握表现手法和背诵全诗。
咏怀古迹其三
2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每首各咏一人一事
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抒怀
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抒发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 感慨
14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5)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 法?
咏怀古迹其三
15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来 写王昭君的悲剧。
“去”与“留”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 不该留下的荒漠。
“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 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咏史诗是以吟咏和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 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 发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 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 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怀古迹其三
20
怀古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 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 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 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咏怀古迹其三
6
一去紫台连朔漠,生前 不幸与孤苦 独留青冢向黄昏 死后 孤寂与冷落
“一去”对“独留”: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紫台”对“青冢”: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朔漠”对“黄昏”:和北方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 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空旷凄清!
“黄昏”也可以做空间解释:“黄”指漫漫黄沙;
“昏”写出黄沙扬起,大漠昏天暗地,“独留”的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咏怀古迹其三
12
(4)结合下面诗句概括出王昭君的
形象。
画图省识春风面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13
王昭君的形象特点
画图省识春风面——美丽 独留青冢向黄昏——孤独 环珮空归夜月魂——思乡 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咏怀古迹其三
3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4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 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 “赴”本是普通字眼,但作者用拟人手法把 “群山万壑” 陡然间写活了——如同接到指令 的将士,整齐步伐奔赴荆门。
马。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怨 恨 咏怀古迹其三
18
寄寓了对王昭君的深厚同情,也 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 展的怅惘不平之情。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 自悲也”
咏怀古迹其三
19
怀古咏史诗:
据《后汉书》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 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 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 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
咏怀古迹其三
11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语?你 是怎样理解的?
诗眼是“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夜月魂归, 思念故乡中体现 了“怨恨”。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难怪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 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 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
10
(2)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 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 为阏氏,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 族是耻于同类的,何况远嫁匈奴。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 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 接点。
咏怀古迹其三
21
鉴赏咏史诗步骤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体悟感情 写古人往事的用意和表现的态度
分析技巧 运用的表达方法或技巧
咏怀古迹其三
22
背诵全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5
(1)“群山万壑赴荆门”这句运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这句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开篇写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 直赴荆门山。“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要借山 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 她写得惊天动地。说明在作者的心目,昭君不只是 一个明眸皓齿的弱女子,而是具有坚强性格的奇伟 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