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热海温泉群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关于腾冲热海的研究报告
关于腾冲热海的研究报告
腾冲热海是位于中国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的一处热海地区。
下面是关于腾冲热海的研究报告:
一、地理概况:
腾冲热海位于云南滇中腹地,距离保山市约60公里,海拔约1742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海区域地势较为平缓,周围环绕着群山,形成一个天然的地理锅状盆地。
盆地中心有一处活跃的地热湖,湖水沸腾不停,温度高达90摄氏度以上,散发出浓郁的硫磺味。
二、地质背景:
腾冲热海地区位于滇西-滇中构造带,处于滇-缅断裂的落翳段上。
地热湖区域属于东南亚第四纪火山喷发的结果,火山岩质较为丰富。
同时,该地区地下存在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湖的温度和气味主要由温泉中的硫磺、硅酸盐等元素释放而来。
三、生物多样性:
腾冲热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水生植物和湖岸边的湿地生态系统。
热海湖水富含矿物质,适宜一些独特的水生植物生长,如硫菜、水蕹、彩鳍鱼等。
此外还有许多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出没于湖边的湿地。
四、使用价值:
1. 疗养价值:热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皮肤和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因此成为一种疗养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患者前来疗养。
2. 生态旅游价值:腾冲热海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热湖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一定的收入。
3. 地热资源价值:腾冲热海地区地下潜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地热能作为当地的清洁能源。
综上所述,腾冲热海作为一处独特的地热景观,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多重的使用价值,对当地经济和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腾冲热海热泉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腾冲热海热泉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探讨刘明亮;曹耀武;王敏黛;李洁祥;郭清海【摘要】热海地热田是腾冲水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广泛分布各种沸泉、热泉、温泉、喷气孔、喷气地面和泉华.本文对腾冲热海13个热泉的水化学组分进行R型聚类分析,并将聚类结果分为A、B两大类:A类包括Cl、K、Na、Li、Rb、B、Cs、F、SiO2和As,它们是热海温泉群主要的矿物质成分,其中Cl、B和As主要来源于岩浆脱气作用,Li、Na、K、Rb、Cs和SiO2主要来源于地热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相互作用,F的来源与岩浆脱气和水-岩相互作用都有关;B类包括Ca、Mg、Sr和SO42,主要来源于浅层冷水的混合.此外,结合热海热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大滚锅、老滚锅、鼓鸣泉、眼睛泉、怀胎井、无名泉3及两个酸性泉(珍珠泉和地热体验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热海地热系统热泉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4(021)006【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热海热泉;水化学组分;岩浆脱气;水-岩相互作用;形成机制【作者】刘明亮;曹耀武;王敏黛;李洁祥;郭清海【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地热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人们的重视[1]。
云南省是中国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尤其是云南西部的腾冲火山地热区,被认为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腾冲地热区被划分为58个水热活动区[2],其中有24个热泉群平均温度超过45℃,另外包括3个沸泉群[3]。
热海地热田是腾冲水热活动最强烈的地热田,广泛分布各种沸泉、热泉、温泉、喷气孔、喷气地面和泉华等[4]。
腾冲地热水化学特征及腐蚀机理探讨
腾冲地热水化学特征及腐蚀机理探讨符必昌(云南工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昆明市 650051)方丽萍(云南省地矿局,昆明市 650051)摘 要 本文从腾冲地热成因的角度,分析其地热水化学的总体特征和赋存规律。
在此基础上对地热水pH值、流速、溶解氧、CO2及C l-、SO2-4、Si O2-3、Ca2+等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进行讨论。
关键词 云南腾冲 地热成因 水化学特征 腐蚀机理Abstract F rom the viewpo int of the o rigin of geoheat of T engchong,the overall hydrochem 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 of occurrence of the geo therm al w ater there are analyzed.A nd on th is basis,the m echanis m of co rro si on of the w ater on m etallic m aterials ow ing to its pH value,flow speed,disso lved oxygen,CO2、C l-、SO2-4、Si O2-3and Ca2+is dis2 cussed.Key words T engchong of Yunnam,o rigin of geoheat,hydrochem istry,co rro si on m echanis m1 前言云南省是中国地热资源较丰富的省区之一。
特别是在云南省西部腾冲地区分布出露的高温热水以其丰富的地热能资源与广阔(在发电、医疗、科考、旅游、矿泉水、工业、农业等各方面)的开发前景,正在引起国内外有关部门及有志之士的极大兴趣。
可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腾冲地热区这一片尚未开发的热土,将会成为我省乃至我国充满活力的开发区,必将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腾冲地热资源成因分析及开发利用
腾冲地热资源成因分析及开发利用班级:地理2011级2班姓名:吴林容学号:2012022231摘要:云南地层发育齐全,自远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岩浆岩十分发育,分布面积广泛。
腾冲为高温地热资源,水热爆炸、喷气孔、沸泉等数量多,分布广,热泉成群出现。
腾冲地热区属全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是中国滇藏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
腾冲的热海是中国著名的地热风景区,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其中,最为壮观的地热景观是距腾冲县20公里处的腾冲地热温泉群,面积约9平方公里。
景区内到处可以看见各式温泉。
腾冲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在很多方面都发展的不错。
关键词:地热资源;腾冲;开发利用;分析;成因;板块碰撞1基本概况1.1腾冲腾冲县位于东经98.31度,北纬25.01度,面积5845平方千米,腾冲古称“腾越”,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有悠久的历史,古为“滇越国”,汉置郡县,唐南诏时“畴壤沃饶,人物殷凑”,为云南西部重镇,全县面积5845平方公里,居住着29种民族,总人口59.8万,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被称为“极边第一城”。
腾冲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4.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干、湿区的分界线。
境内多高山,最高海拔3780米,最低海拔930米。
其中,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的组成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坝区(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6%,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4%。
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方圆1000平方公里,有99座火山,88处温泉。
有火山堰塞湖湿地—北海湿地、全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瀑布、低温温泉暗河—坝派巨泉和热海高温温泉、黑鱼河等地质奇观。
很多游客慕名而来1.2腾冲以地热为主的景区腾冲火山地质公园以古火山地质遗迹及相伴生的地热泉为特色。
公园内有97座火山体,其中火山形态保存完整的有25座。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飞屋环游记》的梦,在火山口附近乘坐热气球,可以看那蓄势待发的火山。
腾冲热海地热田的幔源二氧化碳气体
腾冲热海地热田的幔源二氧化碳气体
任建国;王先彬;欧阳自远
【期刊名称】《地质学报》
【年(卷),期】2005(79)3
【摘要】温泉CO2气体组份和碳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腾冲热海温泉的CO2气体主要来源于地幔。
CO2气体的碳同位素组成重于典型幔源碳、与溶解碳呈现同位素不平衡以及幔源挥发份在研究区的聚集都表明该区地下可能存在仍在脱气的岩浆体,所排出气体供给上方水热系统。
幔源挥发份在地下的积聚可能对诱发该区的地震活动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He-C体系的结果说明热海地下岩浆可能是MORB 源岩浆经历地壳物质混染作用而形成的。
【总页数】1页(P431)
【作者】任建国;王先彬;欧阳自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30000;中国褥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4.2
【相关文献】
1.腾冲热海嗜热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学研究 [J], 晏爱芬;余丽
2.腾冲火山区的现代幔源氦释放:构造和岩浆活动意义 [J], 赵慈平;冉华;王云
3.腾冲热海地热田热储结构与岩浆热源的温度 [J], 上官志冠
4.腾冲热海地热田的概念模型 [J], 廖志杰;尹正武
5.腾冲火山区幔源岩浆气体上升过程中的变化及原因 [J], 上官志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腾冲热海温泉群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腾冲热海温泉群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颜 万登堡(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摘要 本文系统研究了腾冲热海温泉群11个泉点的化学组分特征,并据此探讨了温泉群的形成机理,用回归统计法计算了地下冷热水混合方程,根据这些混合方程进一步估算出混合前原始热水的温度和部分相关化学组分的浓度。
用R 型群分析法计算出了温泉群各化学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出了各化学组分的相关谱系图,并据此探讨了温泉化学组分的来源。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机理,腾冲温泉图1 腾冲热海地质略图(据中国人民解放军00九三九部队,1980,修改)11活动断裂 21温泉,31第三系砂岩、砂砾岩 41第四系下更新统安山岩、英安岩51第四系上更新统橄榄玄武岩 61燕山期花岗岩1 热海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县清水区和荷花区朗蒲乡,距县城关镇约11公里,总面积近收稿日期:1998—07—15 颜 ,男,35岁,高工。
第21卷 第4期1998年 10月地 震 研 究J OURNAL OF SEISMOLO GICAL RESEARCHVol 121,No 14Oct.199810km 2,是腾冲地区最大和经济价值最高的地热田,有“一弘热海”之誉。
热海地热田包括硫磺塘老滚锅、硫磺塘大滚锅、种磺地面、狮子头、眼镜泉、澡塘河、蛤蟆嘴、大地脚、黄瓜箐等沸泉群,仙人澡塘、大白岩、芭蕉园、狮子塘、小白岩、小澡塘、忠孝寺、杨家坡等高、中、低温温泉群,以及硫磺塘取磺洞、种磺地面、黄瓜箐、沙坡村———松木箐等冒汽地面、放气地面及毒气孔,见图1。
图2 腾冲地区水化学类型及地壳分水岭界线分布图(据中国人民解放军00九三九部队,1980,修改)热海地热田的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腾冲地热资源联合调查组,1974),在新第三纪时可能是一个地堑式的构造盆地,其中堆积了中新世花岗质砂砾岩,由黄瓜箐往南沉积厚度显著增加,在梁河南林煤矿新第三系厚达1500m ,其中,下部的花岗质砾岩厚750m 。
澡塘温泉简况
澡塘温泉——怒江旅游新去处澡塘温泉乃六库历史上的一眼名泉,在上世纪70年代的泥石流自然灾害中被掩埋。
澡塘温泉因其疗效显著,被周围民众俗称为“拿病”,自古就是周围群众洗浴、健身的首选之地。
周围群众和有识之士十分推崇,视如珍宝,怀念至今。
澡塘村民对利用温泉资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寄于厚望,也曾多次拟探寻并开发该温泉,均因难度较大而无奈放弃。
为开发温泉资源,造福当地群众,泸水县丰禾温泉养生苑在白水河村委会及澡塘村民小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成功发掘出已掩埋30余年的澡塘古温泉水源并进行了初期的开放利用。
怒江州内地热资源丰富,温泉较多,但能与澡塘温泉相提并论的优质硫磺温泉不多。
经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滇西中心实验室检验分析,澡塘温泉为高硫磺温泉。
硫磺泉又叫硫化氢泉。
主要成分是硫化氢(H2S),亦含有其它硫化物,如:硫氢离子(HS-)、硫代硫酸根(S2O32-)、硫化物(S2-)和亚硫酸根(SO32-)等。
硫化氢泉是指在1升水中,总硫量(H2S+HS-+S2O32-+S2-+SO32-))的含量在2mg以上者。
走近即可闻到臭鸡蛋味,泉水如遇银器,立即使之变黑。
根据硫化氢浓度的不同,硫化氢泉可分为低浓度泉(<50mg / L)、中浓度泉(50~100mg / L)、高浓度泉(>100mg / L)三种。
澡塘温泉的硫(硫酸根)含量是221.5㎎/L,与云南腾冲、山西析县奇村、山东即墨及北京人工矿泉、台湾等地温泉同属硫化氢温泉。
澡塘温泉中阳离子钾含量11.15㎎/L、钠的含量是144㎎/L、钙的含量是325㎎/L、镁的含量是68㎎/L。
阴离子氯的含量是6.32㎎/L、硫酸根含量221.5㎎/L、碳酸氢根含量是1413.36㎎/L。
经与有关文献的记载比较, 澡塘温泉的钾、钠、钙、镁四种基本元素含量分别是中国最著名的广东从化、中山等温泉平均值的1.9倍、7.5倍、10倍和242倍,表明澡塘温泉无凝属优质温泉之列。
温泉是如何形成的
温泉是如何形成的浸泡温泉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具有加速氧化还原的作用,不过温泉是怎么来的,可能就很多人都不知道了。
接下来就和店铺一起去看看温泉是如何形成的吧。
温泉的形成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
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
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
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
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
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一般说来,温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条件:(一)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二)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三) 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
温泉的种类依化学组成分类温泉中主要的成份包含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依这三种阴离子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氯化物泉、碳酸氢盐泉、硫酸盐泉。
除了这三种阴离子之外,也有以其他成分为主的温泉,例如重曹泉(重碳酸钠为主)、重碳酸土类泉、食盐泉(以氯化钠离子为主)、氯化土盐泉、芒硝泉(硫酸钠离子为主)、石膏泉(以硫酸钙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镁为主)、含铁泉(白磺泉)、含铜、铁泉(又称青铜泉) 其中食盐泉也称盐泉,可依含氯化物食盐的多寡,区分为弱食盐泉和强食盐泉。
云南腾冲热泉中稀有金属矿化特征及其意义
关 键词:热 泉 ;锂 ;热泉沉积型;稀有金属;腾冲
稀有金属和氦都是当今被美国列人关键的重要 矿 产 资 源 ,尤 其 是 锂 被 称 为 2 1 世 纪 的 能 源 金 属 ,近 年 来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兴 起 了 找 矿 热 潮 。美国在黄石国 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热泉型锂 矿 和 沉 积 岩 中 成 因 尚 不 明 确 但 分 布 范 围 甚 广 的 “沉 积 型 锂 矿 ”,引 起 了 国 内 外 极 大 关 注 ( Benson et al. , 2 0 17 )。位 于 中 国 西 南 部 的 腾 冲 地 区 ,与 中 新 生 代 火 山 活 动 有 关 的 热 泉 发 育 ,而 且 正 在 发 生 现 代 热 泉 型 金 矿 的 成 矿 作 用 ( Wang Denghong et al. ,2 0 0 5 ) ,其 地 质 背 景 与 美 国 黄 石 公 园 一 带 类 似 。 那 么 ,腾 冲 热 泉及其周边地区有没有可能也出现锂的矿化呢?为 此 ,项 目 组 在 以 往 工 作 的 基 础 上 ,2 0 1 7 年 1 1 月 中 下 旬 对 腾 冲 地 区 的 热 泉 进 行 了 野 外 调 查 取 样 ,结 果 表 明 不 同 泉 眼 中 的 U 含 量 差 别 很 大 ,氦 同 位 素 组 成 显 示 具 幔 源 气 体 的 贡 献 。这对于研究热泉的成因及其 热泉中稀有金属的富集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腾冲热海”景区温泉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1 腾 冲热海 简介
腾 冲县位于滇西边陲 , 西部与缅甸毗邻 , 历史上 曾是古西南 丝 绸之 路 的要 冲 。 国土 面 积 5 4 方 公 里 , 住 着 汉 、 、 、 85平 居 傣 佤 傈 僳、 阿昌等 2 5种少数 民族 。 腾冲又名 “ 腾越” 是中国西南边 陲一 , 颗光芒 四射 的明珠 , 极边第一城 ”“ 有“ 、 云南第一侨 乡” “ 、文献名 邦 ”“ 、翡翠城 ” 之誉 。 腾 冲是我国大陆罕见 的火 山、 地热并存地 区, 全县境内 目前 发现有 6 4处 地 热 活 动 区 ,温 泉 群 达 8 0余 处 , 最 高 水 温 达
9 _℃ , 中热 力 最 猛 、 部 显 示 也 最 为 奇 妙 的便 是 镶 嵌 在 城 西 63 其 外 约 2 公里 的腾冲热海 , 0 这里青山环抱 , 一水沸腾 , 面积约 9 在 平 方公里的范围内 ,各种地热景观类 型丰富 ,目前 开发 了大 小滚
外 ,施工 的残渣竟然是排入施工地下 的一个还有水流动的峡谷 内 , 在视 觉 和 听觉 上 都 会 给 旅 游 者造 成 反 感 , 坏 了游 客 对 景 这 破 区的总体印象 , 降低 了游客对整个 景区的期望值 。 同时废弃物的 随 乱 丢 弃 也 不利 于景 区 的可 持 续 发 展 。
3 腾 冲温 泉旅 游产 品开 发策 略
针对腾 冲温 泉旅游产 品开发现状及 存在的一系列 问题 , 结 合腾冲温泉资源状况 、 边环境 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 周 以及市场 需求和整个 温泉旅游业发展状况 , 建议采取 以下开发策略 。
31 准 确 进行 产 品定 位 .
锅、 美女池 、 狮子头 、 珍珠泉 、 鸣泉 、 鼓 怀胎井等十余个景点 , 国 是 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和 A A A A级景区 。
腾冲温泉
云南腾冲温泉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怒江以西,高黎贡山西坡,这里与缅甸为领,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个边防重镇,腾冲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平均每7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泉群点,其中11个温泉群,水温高达90摄氏度。
腾冲是云南省泉群分布最多,密度最大的县。
腾冲的泉群不仅数目多而且类型复杂齐全,为国内罕见,有高温沸泉、热泉、温泉、地热蒸汽、喷泉、巨泉、低温碳酸泉、毒气泉、冒气地面等等,种类繁多,简直像一座地热自然博物馆。
高温沸泉:温度均在95摄氏度以上,高出当地沸点,泉水翻腾滚动不息,被当地人称为“滚锅”。
喷泉:高温、高压水热蒸汽从圆形小孔中喷射而出,高出一米多,再纷纷散落下来,如礼花四射。
县城南新华区太和乡硝塘卜高河床中的喷泉,长达半公里,时有时无。
涌沸泉隆隆有声,水柱喷出一人多高。
毒气泉:县城东北曲石附近有一处被人们称为“扯雀塘”,就是罕见的毒气泉,泉内喷出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喷气孔附近常见被毒死的老鼠和雀鸟。
1976年科学工作者曾把一只壮鹅放在扯雀塘毒气孔上5分钟内就窒息而死。
巨泉:一般高出常温两三度,冬夏不变,而涌水量巨大,其热流量占整个腾冲地区的三分之一。
巨泉周围四季芭蕉常绿,隆冬季节远看就像一块镶在大地上的翠玉,娇艳迷人。
低温碳酸温泉:一泓清泉,温度与常温一样,便逸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气体,把它搅得上下翻滚,好似一锅滚开的沸水。
硫酸泉:热气腾腾,到处是嘶嘶的响声,地表砂石裸露,寸草不生,人们不敢涉足,称为天然的“禁区”,这些罕见的奇特景观,构成腾冲地区美妙的泉群画卷。
与各种热、气泉相伴而生的还有为数众多,千姿百态的泉华景观。
泉华是热、气泉从地下带来的大量矿物质沉淀、升华的产物,它美丽多姿,常常能引起人们的遐想。
在硫磺塘西南两公里多,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小山沟,沟底有一条水溪,两侧是陡峻的崖壁,这就是黄瓜箐热气沟。
据分析,这里的气泉含有钍元素衰变而成的大量氡气,以及其他多种化学成分,它与各种中草药配合,能治疗运动、神经、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的二三十种病症,其中尤以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疗效显著,有效者高达80%以上。
腾冲HCO_3-Na型热泉水的化学模型
腾冲HCO_3-Na型热泉水的化学模型
过帼颖;殷纯嘏
【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0(26)6
【摘要】腾冲的热泉大部分是BCO_3-Na型水。
根据Na^+、HCO_3^-含量对数相关图和Na^+、SiO_2含量半对数相关图可将HCO_3-Na型水分成4组,第4组HCO_3-CO_3-Na或CO_3-HCO_3-Na型水在组成上同第1组。
第1、4组热泉水的化学组分主要是Na^+、H^+和H_4SiO_4。
化学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它们是钠长石在富含CO_2气体的60℃热水中异成分溶解产物。
第2组的水化学组分比第1组有较高的Ca^(2+)含量,它是钙长石在富含CO_2气体的100℃左右热水中异成分溶解的结果。
第3组的水化学组分有较高的Na^+、K^+和
Ca^(2+)含量,K^+从热泉水围岩中迁移出来,表明该类水热系统的水热蚀变较深,可能有较高的热储温度。
【总页数】11页(P700-710)
【关键词】热泉水;化学反应模型;化学热力学
【作者】过帼颖;殷纯嘏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4
【相关文献】
1.腾冲热海热泉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J], 刘明亮;曹耀武;王敏黛;李洁祥;郭清海
2.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化学特征及锶型矿泉水分布规律 [J], 江峰;吉勤克补子;高峰;王若帆;焦恒
3.贵州省饮用天然矿泉水化学特征及锶型矿泉水分布规律 [J], 江峰;吉勤克补子;高峰;王若帆;焦恒
4.腾冲热海热田碱长花岗岩的时代与地球化学特征 [J], 胡云中;郭唯明;陈淑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腾冲温泉水疗的特点及保健作用
腾冲温泉水疗的特点及保健作用张宁平,王中华,潘志强,杨燕喃[摘要]目的研究昆明特勤疗养中心腾冲营区天然矿泉的特点及其在保健疗养中的应用。
方法对腾冲营区温泉资源进行调查分析,整理回顾疗养资料,探讨其特点及保健疗养作用。
结果腾冲疗养营区的温泉资源是优质自然疗养因子,有较好的保健疗养作用。
结论有效利用腾冲疗养区的优质温泉资源,能在为兵服务、保战斗力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腾冲疗养区;温泉水疗;疗养保健[中图分类号]R197.7[文章编号]1672-7193(2021)02-173-032018年昆明特勤疗养中心展开了腾冲疗养营区,距离云南省省会昆明606km,距腾冲市中心4km,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优质的温泉资源更是备受关注,目前已渐被我军官兵所熟知。
为研究腾冲疗养区温泉自然疗养因子的特点及其疗养保健作用,更好地发挥我院优势为部队官兵服务,提高疗养保障质量,笔者对腾冲疗养区的温泉资源深入调查分析,整理回顾疗养资料,现报告如下。
1腾冲温泉的特点1.1腾冲的地理特点腾冲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地处高黎贡山横断山脉南端,在印巴板块与亚欧板块交接处,是我国大陆少有的地热、火山并存区域。
腾冲具有强大的地热资源潜力和独特的地质现象,地热显示类型复杂,水热活动强烈,故有“地热之乡”的称誉。
1.2腾冲温泉的特点温泉是天然矿泉水,从地下自然涌出或通过人工钻井取得,泉口温度高于25七,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岩浆活动、火山喷发作用、构造断裂与地震、出露的岩石和矿脉等都与温泉的成因及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地球内部的热能,在一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部位,可形成地热资源。
腾冲地下深处有高温热源,存在形成温泉的有利前提[1]。
腾冲境内自然出露地热活动区64处,温泉约80余处,且多处是温泉群,即一处就有数个泉眼。
总出水量为209.3L/s,即1.81万m3/d,660.7万m3/周。
1.3腾冲疗养区温泉的特点腾冲地热的热源有断裂深循环型、放射性元素衰变型和岩浆余热型3种,腾冲营区温泉属于岩浆余热型。
生物博士论文云南腾冲热泉嗜热原核微生物资源挖掘和高温木聚糖酶筛选
生物博士论文云南腾冲热泉嗜热原核微生物资源挖掘和高温木聚糖酶筛选云南腾冲热泉是一个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其高温和丰富的矿物质含量而闻名。
这个地区的热泉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他们希望能够发现一些特殊的生物资源,并研究它们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潜力。
在这个研究中,我们专注于嗜热原核微生物的资源挖掘和高温木聚糖酶的筛选。
嗜热原核微生物是一类能够在极端高温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微生物。
它们对于生物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产生的酶在高温条件下仍然能够保持活性,这对于一些工业过程来说非常有价值。
首先,我们进行了样品采集和分离工作。
我们从腾冲热泉中采集了一系列水样和沉积物样品。
然后,我们使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来分离出嗜热原核微生物。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因为这些微生物在一般的实验室条件下很难生长。
接下来,我们对分离出的嗜热原核微生物进行了鉴定和分类。
通过使用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我们能够确定这些微生物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位置。
这个步骤对于后续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微生物可能具有不同的代谢特性和酶活性。
然后,我们进行了嗜热原核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
通过测序微生物的基因组,我们能够获得它们的完整遗传信息,并进一步研究其代谢途径和功能基因。
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计算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但它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分析基因组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高温木聚糖酶这个酶类。
高温木聚糖酶是一种能够在高温条件下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酶,对于生物质能源转化和纤维素乙醇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筛选嗜热原核微生物的基因组,我们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高温木聚糖酶基因,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在实验室中,我们对这些高温木聚糖酶进行了表达和纯化。
然后,我们测试了它们的酶活性和稳定性。
结果显示,这些酶在高温条件下仍然具有较高的活性,并且能够在酸碱和高盐环境中保持稳定。
这些特性使得这些酶在工业上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火山奇观(2)——腾冲热海
火山奇观(2)——腾冲热海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县城南10.5公里处的清水乡,是腾冲地热温泉群。
以丰富的地热景观,独特的地质特征,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一弘热海”之盛誉。
其显著特征为喷气孔、冒气孔、冒气地面、热沸泉、热喷泉、热水泉、热水喷爆等地热景观,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同时还有疗养治病的神奇功效。
热海面积约为 9平方公里,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
有大滚锅、美女池、狮子头、澡塘河瀑布、蛤蟆嘴喷泉等著名景点。
从大山门一路攀登,随处可见山花烂漫,温暖的气息随风而至。
越往上走,越有弥漫之感。
登上山坡,只见热气袅袅,淡淡的硫磺味扑鼻而来。
很快就见到热海中最著名的高温热沸泉——热海大滚锅了。
真是开门见山啊!大滚锅:位于热海西北部的半坡上。
泉成圆形直径6.12米,深1.5米,水温96.6℃,涌水量0.94L/S. 沸泉周围铺砌8快孤现石板,石板上刻着以八卦图形。
临泉但见沸水喷涌,浪花翻卷,水声隆隆蒸汽冲天,若浮云游雾,蔚为壮观泉水清澈透明,水质偏碱,滑而不腻。
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
昼夜翻滚沸腾,四季热气蒸腾。
美丽的大滚锅看上去就像个热气腾腾的洗浴池,但是千万不要产生幻觉啊,绝对不能洗澡!这里利用天然热力蒸米饭和鸡蛋。
其味外清香可口。
沸水昼夜翻滚不停,锅内水声轰隆,将盛着大米和肉菜的饭盒置于大滚锅内流出的水槽中,不到半小时便熟透。
近处有住民卖鸡蛋,用稻草扎成条状,每串五个蛋,游人买了后置于热水槽中,五分钟即熟,味道鲜美。
大滚锅景点现在是一个很大的休息区,旁边有一片“石林”,攀登上去发现这块地方全是石头,而且地面寸草不生,一摸温度很高啊,往石头缝里塞鸡蛋据说也能烤熟。
看看下面的大滚锅,基本道理都有些明白了。
石林下面是很大的茶铺,茶铺提供休息和卖茶,并且还出租浴足桶,可以用滚锅里的泉水泡脚,那是非常爽的享受,很多游客都忽略了这项福利,这里特此提个醒。
云南腾冲热液发育模式及其对塔里木盆地热液溶蚀改造的启示
云南腾冲热液发育模式及其对塔里木盆地热液溶蚀改造的启示朱东亚;孟庆强;解启来;金之钧【摘要】通过对云南腾冲热液流体形成机制的研究,探讨了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的特征.研究表明,腾冲温泉气体中CO2的δ13C(PDB)位于-6.4‰~-4.7‰之间,3He/4He比值位于1.09~3.51之间;温泉热液氢、氧同位素组成在大气降水线附近,但向氧同位素偏重的方向偏移.研究认为,腾冲温泉气体主要来自深部地幔,而温泉热液主要是大气降水下渗并受深部热源加热后再向上循环的产物.根据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特点,认为在二叠纪末期塔北沙雅-轮台断裂和亚南断裂带附近有类似于腾冲的地质条件,大气降水下渗相关的热液流体活跃,对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形成强烈的溶蚀改造作用;但塔中、巴楚以及塔北隆起南部斜坡区则没有类似的地质条件,热液溶蚀改造作用都相对较弱.【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0(031)003【总页数】8页(P327-334)【关键词】热液;碳酸盐岩;溶蚀改造;云南腾冲;塔里木盆地【作者】朱东亚;孟庆强;解启来;金之钧【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4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世界上许多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火山活动,也会伴随着热液流体活动。
热液活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蚀改造作用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包括使碳酸盐岩发生溶蚀[1~8],使灰岩发生热液白云岩化[1,2,9~12],使白云岩发生重结晶作用等[3,10,13,14]。
热液活动对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溶蚀改造作用已有不少学者做了深入的探讨[4~7,13~19]。
金之钧等(2006)[4],朱东亚等(2008,2009)[7,14]对塔里木盆地热液流体作用证据、热液溶蚀改造特征和规律等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证。
云南腾冲热泉金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生物标志物浅析
云南腾冲热泉金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生物标志物浅析潘海祥;贝丰;陆元法
【期刊名称】《矿物岩石》
【年(卷),期】1997(17)2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研究热泉软泥中的金含量与有机质及含硫化合物的相关性。
并测定泉水及软泥中含金量和软泥中有机碳含量,以及对抽提物中的饱和烃和芳烃族组分进行色谱—质谱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为还原—强还原,有机质属于腐泥-腐殖型,接近和达到了成熟阶段。
软泥中金含量与有机质的性质无明显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也无明显相关关系,而与其成熟度相关密切。
样品分析证实软泥中含硫化合物与金含量呈正相关性。
对比分析了水及软泥中金含量。
【总页数】5页(P84-88)
【关键词】热泉;金含量;有机地球化学;云南;腾冲地区
【作者】潘海祥;贝丰;陆元法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4.1
【相关文献】
1.云南腾冲热泉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J], 蔡莹;陈秀珍;杨克迁;黄力;董志扬
2.云南腾冲热海三热泉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J], 李沁元;崔晓龙;张东华;彭谦;徐丽华;王涛;柴丽红;姜成林
3.高通量测序分析云南腾冲热海热泉微生物多样性 [J], 秦亚玲; 梁宗林; 宋阳; 王保军; 刘双江; 姜成英
4.热泉热液金矿化中嗜热微生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作用 [J], 潘海祥;陆元法;贝丰;盛国英;傅家谟
5.云南、西藏热泉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其金成矿作用的研究 [J], 薛堂荣;陈昭蓉;彭世群;陆元法;严培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腾冲县地热温泉的特性与开发利用
云南 省腾冲县地热温泉的特性 与开发利用
冯 春 红
( 云南省水 文水 资源局保 山分局 , 云南 保山 6 7 8 0 0 0 )
摘要 : 对腾 冲县 地热 温泉 的地热 显示 , 温泉 分布 , 温泉水 量 、 水温、 水化 学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 行分析 。 结果表 明 ,
腾 冲县地 热显 示类 型复杂 , 自然 出露 温泉 分 布 广 泛 , 出水 量 大 , 水 温 高。 对 1 0处温 泉 进行 水 质 检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a n d n a t u r a l l y e me r g e n t t h e r ma l s p r i n g s a r e wi d e l y d i s t i r b u t e d,wi t h a l a r g e a mo u n t o f w a t e r a n d a
测, 表 明这些 温泉均有 一 定 医疗价 值 。但 是腾 冲县 地 热温泉 的现状 开发 利用程 度较低 , 建议 对腾 冲
县 地热 温泉进行 科 学规 划 和保护 , 加 强水质 监测 , 进 行 多元 开发 。
关键 词 : 地热 温泉 ; 水资 源特性 ; 水 资源开发 ; 腾 冲县
中图分类 号 : P 3 1 4 .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6 9 3 3 【 2 0 1 3 ) 0 5— 0 0 8 6— 0 4
FENG Chu nho ng
( B a o s h a n B r a n c h o f 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H y d r o l o g y a n d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B u r e a u , B a o s h a n 6 7 8 0 0 0 , C h i n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腾冲热海温泉群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颜 万登堡(云南省地震局,昆明,650041)摘要 本文系统研究了腾冲热海温泉群11个泉点的化学组分特征,并据此探讨了温泉群的形成机理,用回归统计法计算了地下冷热水混合方程,根据这些混合方程进一步估算出混合前原始热水的温度和部分相关化学组分的浓度。
用R 型群分析法计算出了温泉群各化学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出了各化学组分的相关谱系图,并据此探讨了温泉化学组分的来源。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机理,腾冲温泉图1 腾冲热海地质略图(据中国人民解放军00九三九部队,1980,修改)11活动断裂 21温泉,31第三系砂岩、砂砾岩 41第四系下更新统安山岩、英安岩51第四系上更新统橄榄玄武岩 61燕山期花岗岩1 热海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腾冲热海位于腾冲县清水区和荷花区朗蒲乡,距县城关镇约11公里,总面积近收稿日期:1998—07—15 颜 ,男,35岁,高工。
第21卷 第4期1998年 10月地 震 研 究J OURNAL OF SEISMOLO GICAL RESEARCHVol 121,No 14Oct.199810km 2,是腾冲地区最大和经济价值最高的地热田,有“一弘热海”之誉。
热海地热田包括硫磺塘老滚锅、硫磺塘大滚锅、种磺地面、狮子头、眼镜泉、澡塘河、蛤蟆嘴、大地脚、黄瓜箐等沸泉群,仙人澡塘、大白岩、芭蕉园、狮子塘、小白岩、小澡塘、忠孝寺、杨家坡等高、中、低温温泉群,以及硫磺塘取磺洞、种磺地面、黄瓜箐、沙坡村———松木箐等冒汽地面、放气地面及毒气孔,见图1。
图2 腾冲地区水化学类型及地壳分水岭界线分布图(据中国人民解放军00九三九部队,1980,修改)热海地热田的基底为燕山期花岗岩(腾冲地热资源联合调查组,1974),在新第三纪时可能是一个地堑式的构造盆地,其中堆积了中新世花岗质砂砾岩,由黄瓜箐往南沉积厚度显著增加,在梁河南林煤矿新第三系厚达1500m ,其中,下部的花岗质砾岩厚750m 。
到上新世时期热田附近开始发生火山喷发。
在新第三系之上广泛上覆第四系火山岩,但在热海地热田一带大部分第四系火山岩已被风化剥蚀,并直接出露新第三系花岗质砂砾岩,见图1。
热田显示区内主要构造为大致南北向背斜脊部的纵向断裂,其中主要为黄瓜箐———硫磺塘断裂。
背斜两翼断裂构造也很发育,见图1。
花岗质砂砾岩由一套灰白色———淡粉色、含巨粒———细粒的粗砂岩到细砂岩组成,其中夹少量的紫红色粉砂岩、灰白色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夹层或条带。
砾石以花岗岩为主,还有少量石英岩和伟昌岩,主要碎屑矿物为石英、长石,还有少量的黑云母和白云9834期 颜 等:腾冲热海温泉群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母。
岩石主要为砂状结构,泥质胶结。
图2是腾冲地区水化学类型及地表分水岭界线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腾冲热海位于腾冲梁河盆地中南部,其分水区域内的地下水主要为HCO3—Ca、HCO3—CaO、Na和HCO3—Na、Ca型水。
2 热海温泉群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表1是热海热田11个温泉点的水化学成分表。
表1热海热田11个温泉点的水化学成分表(据张知非等,1989)编号泉名大滚锅狮子头眼镜泉仙澡堂大白岩狮子塘小白岩澡塘河蛤蟆嘴大地脚杨家坡1234567891011PH值810311914710713715713718816812614T9610096100951004210049100831007010092100961009510023100Na840100581006801001301001801004201003801004401003401004501005100K12010023100110100251003010055100501006310061100421004100Ca11091431292186314041722186217210170421866143Mg10231211021181211091111221179421171183Li8130160612061202110319031903180314041001104Rb11731201140114013316316017017041501103Cs19611519617411514412214413741151115CO3-210010026110010010010010010037100221001100 HCO3-1116810010070010025010035310063710060610061510051210052210044100Cl6981001610055910057100931002561002171002951002691003721001100SO4-231100303100111001810056100381002610047100241002710016100F201001120141002120315081307100718071009170100Br2120105118014014019011001100190180105I120119119132120120140134120120105 HBO2521003100421008100111001710016100191001810014100100 As190104180110112132125122113123101 SiO245010019510034010010510010810017510016310018010017010011810051100 TDS21811161721379105148210816155113051117511365170193211325511107为探讨温泉的成因,重点考察一下温泉各化学组分浓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图3画出了Na+1、K+1、F-1、Cl-1、Br-1、HCO3-1、HBD2、As、SiO2、TDS与温度T的关系。
从这十个关系图中可以发现惊人相似的几个特征:①4、5、6、7、11号泉点全都具有非常好的线性相关关系;②1、3号泉点全都偏离相关线而位于相关线的上方;③2号泉点偏离相关线(SiO2-T关系图例外),远远落在相关线的下方;④8、9、10三个泉点或接近相关线或不同程度地偏离相关线,落在相关线的下方。
一般而言,地表温泉的形成是深部热储沿一定通道上升到地表的结果,在上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地下浅部冷水的混合,如果热储温度超过100℃,那么还可能存在地下高温热水的蒸发、汽化,因此,地表温泉的形成机理可分为以下几种:A1热储直接上升到地表,无浅部地下冷水混入,如下了隔水套管的热水钻井等,这种情况在自然泉中很难见到;B1热储原始热水在上升过程中与浅部地下冷水混合后出露地表,这是温泉最一般的形成机理;C1深部高温热水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围压降低而汽化蒸发后,剩余热水继续上升并与浅部地下冷水混合后出露地表形成温泉;D1深部高温热水在上093地 震 研 究 21卷升过程中由于围压降低而汽化蒸发后,蒸气部分上升并与浅部地下冷水混合也会形成温泉,E1上述B、C、D三种情况或任意两种情况的混合成因。
图3 腾冲热海温泉群化学组分与温泉温度关系图193 4期 颜 等:腾冲热海温泉群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293地 震 研 究 21卷 4、5、6、7、11号泉点的各化学组分与温度具有非常好的线性相关,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来源,这些泉点占总数的45%,代表了本地温泉最一般的来源,即原始热水与地下浅部冷水之间不同比例的混合,即B类成因,其相关线代表了冷热水的混合线。
1.3号泉点落在相关线的上方,也就是说相对温度而言组分浓度偏高,说明除了原始热水与浅部地下冷水的简单混合外还有使温泉化学组分浓缩的因素。
由于这两泉与其它众多泉点处于同一水热区、同一构造部位,其通道的围岩与其它泉点通道围岩不太可能不相同,因此这一现象有不能用水岩作用来解释,只有原始高温热水在上升过程中蒸发浓缩作用能解释这一现象,也就是说1、3号泉的成因很可能是C类成因,即原始热水经过蒸发浓缩后与浅部地下冷水混合的结果。
2号泉则正好与1、3号泉相反,属于高温低矿化,很可能是D类成因,即原始热水蒸发产生的高温蒸汽与浅部地下冷水混合的结果。
2号温泉的PH值为311,与其它温泉的PH值截然不同,也有力地支持了这种成因,这是因为易挥发的酸性气体组分如H2S、SO2、CO2等大量地随原始热水产生的蒸汽上升,与地下浅部冷水混合后就会形成酸性温泉,H2S和SO2在地表附近可氧化成硫酸,因此2号泉的硫酸根离子浓度高达303mg/L。
8、9、10号温泉,介于第一种情况与第三种情况之间,是不同比例的原始热水、蒸汽和地下浅部冷水共同混合的结果,应属E类成因。
3 热储温度及原始热水化学组分估算根据上述这些推论,我们可以进行原始热水的温度和化学组分浓度估算,并进而推算各温泉的冷热水混合比例。
由于4、5、6、7、11号温泉的形成是不同比例原始热水与浅部地下冷水的简单混合,因此选择这五个泉点作为回归统计的样本,分别进行Na、K、F、Cl、Br、HCO3、HBO2、As、SiO2、TDS与温度T的关系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结果如表2:表2十种组分浓度与温度的统计回归方程相关元素相关系数回归方程方程编号Na—T01985Na=713315T—1681501(1)K—T01982K=018626T—1312615(2)F—T01992F=011444T—315129(3)Cl—T01981Cl=415346T—1171384(4)Br—T01908Br=010159T—012995(5)HCO3—T01975HCO3=101414T—1781126(6)HBO2—T01940HBO2=012828T—416994(7)As—T01993As=01005235T—011196(8)SiO2—T01977SiO2=210956T—814933(9)TDS—T01988TDS=0102098T—013834(10)根据Fournier(1981)的研究,达到溶解平衡后,SiO2在水中溶解度满足下述方程式:T =1309/(5119-logSiO 2)-273115(11)该方程代表在没有冷水混入情况下的SiO 2—T 关系,它应是混合方程(9)在冷水混入量为零时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将方程(9)和(11)联立求解,就可得到混合前原始热水的温度和SiO 2浓度。
用迭代法求解方程(9)和(11)的联立方程组,得:SiO 2=559121(mg/L ) T =26218(℃)张知非等利用Fournier 提出的CI 函图解法(Fournier ,1979b )估算的混合前原始热水温度为276℃(张知非,刘时彬,赵凤山,1989),与我们求出的结果十分接近,也映证了这一方法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