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公卫医师考试辅导: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应急处置流调技术要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嗜血杆菌脑膜炎
寄生虫
血管圆线虫病
5.3脑炎
病毒
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脑炎,其它脑炎,狂犬病
细菌
李斯特菌病
真菌
新型隐球菌病
5.4有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脑膜脑炎
6、发热伴呼吸道症状
疲劳、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脓痰或血痰
6.1上呼吸道(喉、气管、支气管)
病毒
急性病毒性咽炎,急性病毒性鼻炎,肠道病毒性淋巴结咽炎,肠道病毒性水泡状咽炎,喉气管支气管炎
抗体、病原、病原核酸
发热伴消化道症状
双份血清、全血、口咽拭子、呕吐物、粪便或肛拭子,死亡病例的肝、胃、肠、脾、胰、淋巴结等。
抗体、病原、病原核酸
发热伴皮疹
双份血清、全血、出血标本、口咽拭子、疱疹液、尿液,死亡病例的肺、肾、肝、脾、胰、脑、皮肤、淋巴结等。
抗体、病原、病原核酸
发热伴神经系统症状
双份血清、全血、口咽拭子、脑脊液、粪便或肛拭子,死亡病例的脑、淋巴结等。
附表1
按临床综合征划分的疾病特征
各类综合征及其特征
病原体
参考疾病
1、无特征性皮疹的发热
突然或逐渐发病,伴有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偶尔有胃肠道症状;无确切定位,偶尔有多淋巴结肿大;可能再发和复发
1.1所有
气候
病毒
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热、流行性肌痛
细菌
布鲁氏病、钩端螺旋体病、非肺炎性军团病
立克次氏体
战壕热
光气
醋味
各种酸类
鞋油味
苯胺、硝基苯等
梨味
水合氯醛
很多化学物可能散所改变,或一种化学物气味强将另一种气味掩盖
多汗
多汗是指分泌汗量过多。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群体性健康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群体性健康紧急情况应急预案1. 简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指的是出现大量疾病患者,但目前还不清楚疾病的具体原因及传播途径。
这种疾病事件会对公共卫生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威胁,需要制定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2. 应急预案的目标- 及时发现和报告疾病事件;- 有效管理和控制疾病传播;- 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和支持;- 保障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3. 应急预案的组织与协调- 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和领导应急响应工作;- 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和专家咨询组织;-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组织的联络和合作。
4. 应急预案的措施4.1 监测和报告-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报告机制;- 提高医疗机构和公众对病例报告的意识和能力;- 及时上报疫情信息和数据。
4.2 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 迅速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 分析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暴露来源,确定防控措施。
4.3 防控措施- 进行疫情控制和传染源的隔离;- 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和支持;- 加强卫生保健和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惯的宣传和培训;- 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4.4 社会影响的处理-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消除公众恐慌;- 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 组织社会活动和宣传,促进社会稳定。
5. 应急预案的实施与评估- 按照预案制定的工作流程和时间表进行实施;- 对应急工作进行及时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预案;- 加强预案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6. 结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和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威胁,制定群体性健康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是确保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原则陈碧云教授一、概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根据第376号国务院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以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程度,《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4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红色预警)⑴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疫情有扩散的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及2个以上的省份,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
⑵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的趋势。
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同时涉及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⑷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⑸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橙色预警)⑴在一个县(市)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的县(市)。
⑵发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市(地)。
⑶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范围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市(地)。
⑷霍乱在一个市(地)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⑸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市),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⑹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⑺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⑻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死亡。
⑼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与处置
2010年9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 布尼亚病毒”。
1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 了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国际上首次发 现这一布尼亚科病毒。目前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 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2012年中国疾控中心对英国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 列与我国保存的冠状病毒进行比对,发现该病毒与SARS病 毒相应区段核苷酸同源性只有73.6%。该新型冠状病毒不 同于SARS病毒。
既可导致普通感冒,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 重病例的疾病严重程度类似SARS。已发生有限的人际传播, 卫生保健工作者已被感染。
以热带、亚热带为主,全球分布的感染性疾病。 患者突然发病,症状酷似落基山斑点热,少见皮疹。白细
胞减少、血小板降低,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如有 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死亡。因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与立 克次体病相似。
突然发病,寒战,高热,常伴缓脉(<90次/分),头痛,肌肉疼 痛,恶心,呕吐,乏力,不适,体检无明显体征,约20%由恰 非埃利希体感染的患者出现皮疹
老年患者易成重症,重症患者可出现肾衰竭,脑膜炎,昏迷, DIC,甚至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造血细胞再生障碍,血液 成分分离破坏(即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减少(<4×109/L),淋巴细胞绝对数降低 (<1.5×109/L,中数为0.41×109/L),血小板减少,(49~ 75)×109/L,
感染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新的呼吸系统传染性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wjb
判断
根据核实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初步判断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否存在 若确认疫情存在,应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性质、规模、
种类、严重程度、高危人群、发展阶段和趋势进行初步判 断,并制定初步的调查方案和控制措施。
病例调查及分析
➢ (1)病例搜索 根据病例定义的内容,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搜索类 似病例并开展个案调查、入户调查和社区调查。设计 调查表,培训调查人员,统一调查内容和方法。
整个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中信息还应形成初次报告、 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 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 发生地点、波及范围、发生时间、涉及发病人数、死 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 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 进程报告。
应报告事件的发展趋势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 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同时,对初次报告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
包括交通工具、野外临时居住帐篷、水、电、通讯线 路、炊事条件等。使调查人员能迅速到达现场、立即 开展工作,保障样本的转运,顺利开展实验室工作。
➢ 组织联络
迅速与当地联系,组织、安排当地有当关人员参加和 协助,召开预备会、商讨现场工作方案及实施计划。
现场调查与病因分析
➢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后,首先应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尽快组织 力量开展调查,分析,查找病因。 若流行病学病因(主要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或暴露方式、易感人 群)不明,应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重点,尽快查清事件的原因。 在流行病学病因查清后,应立即实行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若怀疑为中毒事件时,在采取适当救治措施的同时,要尽快查明 中毒原因。查清中毒原因后,给予特异、针对性的治疗,并注意 保护高危人群。 若病因在短时间内难以查清,或即使初步查明了病原,但无法于 短期内找到有效控制措施的,应以查明的传播途径及主要危险因 素(流行性病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2012年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汇总
流行病学(绪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
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
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
(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同期暴露人口×K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K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
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K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K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14、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一、概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涉及人员密集、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二、组织指挥体系为确保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需建立完善的组织指挥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各级政府、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区组织等相关部门和单位。
各部门和单位应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三、应急处置措施1. 快速报告与信息共享一旦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报告。
同时,各部门和单位应加强信息共享,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无误。
2. 现场调查与控制疾控中心等部门应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现场调查,了解疾病传播途径、感染源等信息。
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治疗、消毒灭菌等。
3. 医疗救治与资源调配医疗机构应开通绿色通道,对疑似病例进行快速诊断和治疗。
同时,应根据需要调配医疗资源,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政府部门应协调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4. 社区防控与宣传教育社区组织应协助政府部门开展社区防控工作,加强对居民的健康监测、宣传教育等工作。
同时,应加强与居民的沟通互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恐慌情绪。
四、应急保障体系为确保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需建立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力资源保障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2. 技术保障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
同时,建立专家库和信息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2012年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试题 (1)
2012年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试题(总分:40.00,做题时间:120分钟)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正确(分数:1.00)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E.无法研究原因不明疾病解析:2.流行病学的分析性研究不包括(分数:1.00)A.病例对照研究B.临床试验√C.队列研究D.回顾性队列研究E.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解析:3.下列哪些为流行病学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分数:1.00)A.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B.疾病的防治措施C.疾病病因D.增进人群健康的策略E.以上都对√解析:4.关于婚前卫生咨询以下哪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婚前卫生咨询是面对面,个人的咨询B.应包括婚育问题的咨询C.应包括个人、家庭个别医学问题的咨询D.应对服务对象做好保密工作E.与咨询的方法与技巧关系不大√解析:5.以下哪项不是婚前医学检查必须做的(分数:1.00)A.详细询问病史B.全身体格检查C.肛门检查D.内诊检查√E.必要的化验及辅助检查解析:6.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称为(分数:1.00)A.散发B.暴发C.流行√D.大流行E.大暴发解析:7.依据我国《母婴保健法》通过婚前医学检查提出的婚育医学意见不包括以下哪类疾病(分数:1.00)A.严重遗传性疾病B.指定传染病C.全身各器官的疾病√D.有关精神病E.生殖系统发育不良或畸形解析:8.发病率指标来自(分数:1.00)A.对住院患者的调查B.对门诊患者的调查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所有患者的调查E.对专科医院患者的调查解析:9.衡量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是(分数:1.00)A.患病率B.感染率C.引入率D.发病率√E.续发率解析:10.计算患病率的分子是(分数:1.00)A.观察期间某病的新发病例数B.观察期间某病的现患病例数√C.观察期间之前某病的患病人数D.观察期间某病的暴露人口E.以上均不是解析:11.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指标为(分数:1.00)A.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B.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C.发病率、死亡率、流行率D.发病率、死亡率、续发率E.发病率、死亡率、伤残率解析:12.当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可以按下列哪种方式计算(分数:1.00)A.死亡率÷发病率√B.死亡率×发病率C.死亡率×患病率D.死亡率÷患病率E.以上都不正确解析:13.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分数:1.00)A.早期发现患者B.早期诊断患者C.早期治疗患者D.提出病因假说√E.检验病因假说解析:14.横断面分析是指(分数:1.00)A.对不同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B.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C.对同一时期同一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D.对同一时期同一性别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E.对同一时期同一职业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解析:15.疾病的时间分布中,不包括(分数:1.00)A.短期波动B.长期趋势C.季节性D.局限性√E.周期性解析:16.进行暴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分数:1.00)A.计算各种罹患率B.核实诊断√C.形成病因假设并检验假设D.扑灭疫情E.制定防制措施解析:17.欲调查某地结核菌素携带情况,可采用(分数:1.00)A.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抽样调查√D.筛选E.个案调查解析:18.下列哪项不是队列研究的特点(分数:1.00)A.可直接计算发病率B.研究人群不稳定时要计算人年发病率(死亡率)C.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多组暴露√D.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E.是由“因”至“果”的研究方法解析:19.队列研究中,结局变量是指(分数:1.00)A.统计检验结果B.暴露的分组结果C.观察中出现的预期结果事件√D.观察期的终止时间E.研究中存在的混杂结果解析:20.要评价一个致病因子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宜选用(分数:1.00)A.相对危险度B.绝对危险度C.归因危险度√D.人群归因危险度E.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解析:21.分析流行病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是(分数:1.00)A.现况研究B.普查C.抽样调查D.病例对照研究√E.社区试验解析:2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分数:1.00)A.如果进行配对研究,匹配的因素越多越好B.分组要求随机化C.前瞻性随访观察以便得到结果D.回忆偏倚难以避免√E.混杂偏倚容易控制解析:23.在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偏倚主要包括(分数:1.00)A.人院率偏倚B.奈曼偏倚C.检出征候倔倚D.时间效应偏倚E.以上均是√解析:24.下列哪项不符合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和内涵(分数:1.00)A.选择患有某病和未患有某病的人群为研究对象B.调查病例组与对照组既往暴露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C.分析相对危险度、特异危险度和暴露人群等指标√D.探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对某些因素暴露的差别E.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说解析:25.除暴露因素和疾病有关外,还存在第三个因素,该因素既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且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分布不均,由此造成的偏倚是(分数:1.00)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暴露偏倚E.奈曼偏倚解析:26.要求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实验因素方面尽可能一致的原则属于(分数:1.00)A.重复原则B.对照原则C.均衡原则√D.抽样原则E.随机原则解析:27.有关重要脏器疾病,如病情稳定,应提出的婚育指导不包括以下哪项(分数:1.00)A.是否适合结婚B.婚礼日期√C.是否适合生育D.何时生育E.不宜生育解析:28.影响筛检试验的阳性预测值的主要因素是(分数:1.00)A.受检人数B.灵敏度C.特异度D.患病率√E.以上都不是解析:29.对于如SARS的烈性传染病的检测应该用哪种诊断试验方法(分数:1.00)A.漏诊率低的试验√B.误诊率低的试验C.可靠性高的试验D.符合率高的试验E.精确度高的试验解析:30.下列哪些是筛检试验可靠性的评价指标(分数:1.00)A.标准差B.变异系数C.符合率D.Kappa值E.以上均是√解析:31.在筛检试验中,并联试验是指(分数:1.00)A.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试验B.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验进行筛检时,其中只要一个试验出现阳性即定为阳性√C.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验进行筛检时,其中每个试验出现阳性才定为阳性D.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验进行筛检时,只要有两个出现阳性即定为阳性E.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验进行筛检时,其中只要一个试验出现阴性即定为阴性解析:32.历时较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总无法避免的偏倚是(分数:1.00)A.失访偏倚√B.测量偏倚C.混杂偏倚D.奈曼偏倚E.报告偏倚解析:33.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利用医院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由于住院率的不同所导致的偏差称为(分数:1.00)A.奈曼偏倚B.Berkson偏倚√C.现患病例一新发病例偏倚D.检出征候偏倚E.报告偏倚解析:34.在暴露于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关系的推断过程中,下列哪一条不加考虑(分数:1.00)A.联系的强度和联系的特异性B.剂量一反应关系与生物学的可解释性C.时间顺序,即暴露于疾病发生之前D.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P值大小√E.不同研究条件(地点、时间、人群)下所得联系的一致性解析:35.验证病凶假设最可靠的方法是(分数:1.00)A.病例对照研究B.现况调查C.动物实验D.抽样调查E.社区干预实验√解析:36.克汀病给予甲状腺素是(分数:1.00)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疾病监测E.疾病调查解析:37.传染期是指(分数:1.00)A.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B.患者的整个病程C.患者的潜伏期+恢复期D.患者的临床症状期E.自接触传染源到完全康复的整个时期解析:38.目前艾滋病患者最多的地区是(分数:1.00)A.非洲地区√B.亚洲地区C.欧洲地区D.南美洲地区E.以上均不是解析:39.下列哪条关于抗一HAVIgM的论述不正确(分数:1.00)A.是既往感染的指标√B.发病1~3周达高峰C.3~7周可在血中检出D.一般3~4个月后消失E.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解析:40.下列病毒中不经血液传播的是(分数:1.00)A.HBVB.HCVC.HEV √D.HDVE.HIV解析:。
执业医师考试公卫医师考试综合知识(习题卷4)
执业医师考试公卫医师考试综合知识(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0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患双方对患者的死因有异议时,应在患者死亡后多长时间之内进行尸检,如具备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多长时间A)24小时;5天B)24小时;7天C)48小时;7天D)48小时;5天E)72小时;10天答案:C解析:参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八条: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
2.[单选题]预防脊髓灰质炎常用A)死菌(疫)苗B)活菌(疫)苗C)类毒素D)多糖疫苗E)基因工程疫苗答案:B解析:我国使用的脊灰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是混合糖丸疫苗。
3.[单选题]食品卫生标准是A)评价食品卫生指标的方法B)评价卫生管理办法的措施C)评价卫生检验方法的程序D)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法律依据E)评价食品毒理学安全性的依据答案:D解析:《食品安全法》和《标准化法》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主要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所有工业产品都应制定标准”。
4.[单选题]不符合《精神卫生法》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擅自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相关诊疗活动,给予警告,并处( )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A)2000~3000B)3000~5000C)5000~10000D)10000~20000E)20000以上答案:C解析:不符合《精神卫生法》规定条件的医疗机构擅自从事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相关诊疗活动,给予警告,并处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吊销其执业证书。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详解
我 们 要 做 些 什 么 ?
三、监测、预警与报告
3.1 监测 3.1.1 监测机构 医务科、预防保健科等。 3.1.2 监测内容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建立由临床科室、门诊、信 息等组成的监测网络,积极开展不明原因疾病的监测,及时进行资料的 收集汇总、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早期发现不明原因疾病的苗头。 在现有监测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以扩大监测的内容和方式,如缺 勤报告监测、电话咨询监测、症状监测等,以互相印证,提高监测的敏 感性。 医院医务人员接诊不明原因疾病患者,要询问患者流行病学史,遇 到具有相似临床症状,并在发病时间、地点、人群上有关联性的要及时 报告。
我 们 为 何 要 编 制 此 预 案
一、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及时发现、有效控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指导和规范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 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 发展,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 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和我院《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编制。
一、总则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在本院内发生的,造成或者 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 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管理,依靠科 学;分工合作,联防联控;快速反应,调查与 控制兼顾。
1.3
一、总则
1.5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定义及事件分级 1.5.1 定义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某个 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 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似临床表现,经县级及 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 发生的疾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 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 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1.5.2 事件分级 根据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的例数、流行的范围、规模和趋势, 本预案将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 一般(Ⅳ级)四级,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完整word)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彬州幼儿园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为了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不明原因疾病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学校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1、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发生或蔓延。
二、领导小组组长:马利民副组长:武会芳师惠萍王格玲组员:园委会其余成员、白灵艳(专职报告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保教处,师惠萍兼任办公室主任,武敏荣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幼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在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园长任组长,园级任副组长,园委会其余人员为成员的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组织管理主要职责如下:1、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我园不明原因疾病的防治各项工作。
2、监测、汇总和收集不明原因疾病的信息和防治工作情况,分析、研究防治工作形势,提出我园防治不明原因疾病的对策。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何 时 停 止 呢 ?
四、应急响应和终止
Leabharlann 4.1 应急调查、控制措施 4.1.1 事件调查、寻找病因 对事件的真实性进行进一步核实,搜索所有患者并进行 个案调查,了解流行病学史、临床体征和检验结果,追寻共 性特征。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初步确认 判断事件的性质、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等内容,初步分析探 索引起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因。病因线索的调查先按感 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进行查找,然后逐步细化。若判定为感 染性疾病可能性大,需考虑是否具有传染性,可根据患者的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试验性治疗效果,判定 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考虑为 非感染性疾病,需先判定是否中毒,再考虑是否为过敏性、 放射性(辐射)或其他的原因引起的疾病。
二、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应急处理医疗救护组 组长;主管医疗、护理、感染副院长 副组长: 医务部主任 护理部主任 急诊科主任及护 士长 门诊部主任及护士长 成员 :以上科室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科室主任及护 士长 职责:承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诊治与防控技术指 导工作。做好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 其他职能科室做好相应工作
3.3 报告 3.3.1 责任报告人 医疗卫生人员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 3.3.2 义务报告人 除责任报告人外的任何本单位人员均有义务向应急小组报告相关信 息。 3.3.3 报告时限和程序 责任报告人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例,应立即报告应急小组, 应急小组在2小时内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3.4 报告内容 报告的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 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 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并按事件发生、发展和控制的过程,收 集相关信息,做好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专项应急预案(GB/T28001-2011)1 总则1.1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公司重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公司2010《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1.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企业所属生产、生活区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1 统一领导、分级响应的原则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发生后,应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尽快判定事件性质,评估其危害度,并根据疾病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已有的疾病控制实践经验,选择适宜的应急处置措施。
2.2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病因调查并重原则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在采取适当措施的同时,应尽快查找致病原因。
对有些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别是新出现的传染病暴发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查明病原的,应尽快查明传播途径及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病因),以控制疫情蔓延。
2.3 调查与控制兼顾原则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处置,需坚持调查和控制并举的原则。
在事件的不同阶段,应根据事件的变化调整调查和控制的侧重点。
若流行病学病因(主要指传染源或污染来源、传播途径或暴露方式、易感人群或高危人群)不明,应以调查为重点,尽快查清事件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癔病,也可能是某种中毒。
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之初,由于对病原方面认识不清,虽然知道这是一组同一症状的疾病,但对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流行途径等认识不清,这便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典型案例。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才逐步认识到其病原体是由冠状病毒的一种变种所引起。